沟通无处不在_第五篇 非语言沟通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沟通除了使用语言之外,还另有一套别致的武器,比如你的手势和肢体、你的表情和姿态、你的行为和服饰、你的文字与图画等等。

这些非语言形式,往往在沟通中起到化有形于无形的特殊效果。

善用这些沟通的手段,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收到胜于语言沟通的效果。

一、运用身体语言,展示沟通的魅力
沟通致胜,离不开善用肢体语言。

有时,一个人的目光表情就能代表他想说的一切。

这便是沟通中的无声胜有声。

有时,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就会反映出他心中的喜怒哀乐。

这便是沟通中的无招胜有招。

1.用你的身体去“说话”
什么是身体语言沟通?它是指运用目光、表情、手势、身体姿势、空间距离及衣着打扮等非语言因素,来表达自己所要传递的信息。

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观察到了身体语言沟通现象,他指出“高贵和尊严,自卑和好强,精明和机敏,傲慢和粗俗,都能从静止或者运动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上反映出来”。

进行良好沟通需要通过自己的手势、语调和词汇,使用最为广泛的表达方式。

研究表明,声音、语调和外表占全部印象的90%以上,具体百分比如下: 视觉占55%:身势、手势、视线的接触以及整体的仪态与行为举止等都有助于立即产生印象。

因为你的一举一动和脸部表情比你所使用的词语威力要强8倍,所以必须意识到它们的力量,并予以重视。

声音占38%:使用不同的语调、音高和语速,对于别人怎样理解你所说的话是差别很大的。

因为你沟通所产生的影响有1/3是来自声音的表述的,所以必须保证自己的声音使自己想要沟通的内容增色。

语言占7%:语言在你所施加的影响中所占的比例也许不高,但须记住,当视觉和声音的效果消减时,剩下的就只有传达的信息了。

因此很明显,为了使自己的信息传达给对方并使之完全被理解,传送信息时必须伴随有恰当的身势语言、语音语调,并贴切地加强语气。

身体就像一个信息传送器,时刻传送着人们的心情和状态。

语言通常用来表达正在思考的东西或概念,而非语言信息则较能传递情绪和感受。

姿势、表情和动作,可以泄露你的真实想法与个性。

那些隐藏在身体语言中的情绪可分为几大类: 开放与接纳;咧着嘴笑;手掌打开;双眼平视。

配合:谈话时,身体前倾,坐在椅子边缘;全身放松,双手打开;解开外套纽扣;手托着脸。

自信:抬高下巴;坐时上半身前倾;站立时抬头挺胸、双手背在身后;手放在口袋里时露出大拇指;掌心相对、手指合起来呈尖塔状;翻动外套领子。

紧张:吹口哨;抽烟;坐立不安;以手掩口;使劲拉耳朵;绞扭双手;把钱、钥匙弄得叮当响。

缺乏安全感:捏弄自己的皮肤;咬笔杆;两个拇指交互绕动;啃指甲。

挫折:呼吸急促;紧握双手不放;拨头发;抚摸后颈;握拳;绞扭双手;用食指点物。

防卫:双臂交叉于胸前;偷瞄、侧视;摸鼻子;揉眼睛;笑时紧闭双唇;紧缩下巴;说话时眼睛看地上;瞪视;双手紧握;说话时指着对方;握拳作手势;抚摸后颈;摩拳擦掌;双手交握放在后脑勺,整个人向后靠在椅背上。

如果你希望给别人好印象,就必须控制自己那些负面的身体语言。

在说话时,对自己的手势、姿态保持警觉。

避免行为和言语出现矛盾,让别人产生不信任感甚至是敌意。

人际互动时,从解读身体语言得来的信息,往往比话语还多。

这些无声的线索包括表情、眼神、姿态、手势、声音、触摸,甚至衣着、距离等等。

在与人交际时要使自己的话语更加可信,使自己信心更足,就要充分运用身体语言。

2.手势语言,意思丰富
在人身体的各个部位中,手是活动最为灵便的一个部位,人的手势种类繁多,含义丰富。

可以说,在社交谈话中,灵活多变的手势是身体语言当之无愧的主角。

因此,手的动作利用得好坏,往往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身体语言运用得成功与否。

(1)手的动作是语言的必要配合
在所有体态语言中,手势语言用得最多,其包含的意思非常丰富。

在指点物品时,若所指的是较大的物品,则用全手掌指出;若指的物品比较小,那么只用一根指头,比如食指去指就够了,同时也应注意手心要向下。

除了用手指点物品以外,其他一些类似的用手指示的情形中,也需要手心向下这条原则。

在手的动作中,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要以整个身体配合手的动作说话,不要单是大打手势。

展示手掌时不应张开手指,不应翘起大拇指,正确的做法是把大拇指稍稍向内弯曲,其余四指轻轻并拢。

(2)手势语言是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和强化
手势语言是通过手和手指活动所传递的信息。

它包括握手、招手、摇手和手指动作等。

手势语言可以表达友好、祝贺、欢迎、惜别、过来、去吧、不同意、为难等多种语义。

比如:双手紧绞在一起,它显示的意思是精神紧张;摊开双手,表示真诚坦直;用手支头,表示不耐烦;用手托摸下巴,表示老练、机智;双手指尖相合,形成塔尖型,表示充满自信;不自觉地用手摸脸、摸鼻子、擦眼睛,是说谎的反映;用手指敲打桌面,表示不耐烦、无兴趣。

在人际交往中,握手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礼节。

然而,握手所起的传情达意要比一般礼节性要
求的内容更丰富、细腻。

如果手势与标准姿势有异,则要研究其握手礼节之外的附加含义。

握手既轻且时短,被认为是冷淡、不热情的表示;紧紧相握、用力较重,是热情诚恳的表示,或有所期待的反映;力度均匀适中,说明情绪稳定;握手时拇指向下弯,又不把另四指伸直,表明不愿让对方完全握住自己的手,是对对方的一种藐视;握手时手指微向内曲,掌心稍呈凹陷,是诚恳、虚心、亲切的象征;用两只手握住对方的一只手,并左右轻轻摇动,是热情、欢迎、感激的体现;一触到对方的手旋即放开,是冷淡和不愿合作的反映。

正确地掌握手势语言的内容和运用,对我们的语言能力是个必要的强化和补充,对我们的交际能力也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3.表情语言,魅力无穷表情
语言是人的情绪变化的寒暑表。

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复试验,已经无可置辩地证明,人们的情绪变化,往往在面部上都有所表现。

当人们情绪欠佳或心怀不满时,其身躯往往宁静不动,脸上表情木然,脸部肌肉动作往下;当人们心情愉快时,往往表现出活泼好动、喜形于色,甚至手舞足蹈,脸上的肌肉动作向上;当人们专心致志地思考某一问题时,往往嘴巴紧闭,身体前倾,眉毛紧锁;当人们在对某一事物表示不以为然和轻蔑时,往往脑袋稍偏,嘴角斜翘,鼻子上挑;当人们感到诧异和吃惊时,往往口张大,眼瞪大,眉挑高……总之,人的表情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反映,人们往往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面部表情。

当我们能够灵活、积极地利用各种丰富的表情与人交流时,就会使自己的魅力大增。

林肯曾说过:“男人一过40岁,就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

”它蕴涵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的确,当一个人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成熟的时候,他的知识、智慧、才能、性格无一不会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

日本研究夫妻相貌的专家发现:一些卓有成效的男士面部表情威严、睿智,而他们的妻子却庸俗不堪。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这些男士还是小职员的时候与门当户对不可能多高贵的妻子结婚,但是婚后由于工作需要也罢,自身完善需要也罢,他们每天大量地接触着外来的信息,不停地追求着更高的目标;而他们的妻子却沉溺于小家庭生活,每天围着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奶瓶尿布转。

久而久之,原先较相似的两个人慢慢在气质、性格、才能、智慧等方面距离逐渐拉远了。

在表情语言中,以下两种最为常见:
(1)笑容语
笑容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体态语言。

笑是口语交际活动中的很好的润滑剂,它可以迅速缩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体现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

在谈话时我们不但要注意笑的作用,还应当力求善于笑。

①笑的时机要恰当
要注意选择笑的时机、场合、话题,该笑的时候笑,不该笑的时候就不能笑。

在欢庆的场合,在轻松的气氛中,在诚恳坦率的交谈中,应该笑;但在谈起不见好转的病情、同去世的同志的家属谈话、说起工作中的重大失误和损失时,就不能面带笑容。

②要掌握笑的分寸
在日常生活的谈话中,笑容主要是根据交谈者的关系、谈话的内容以及谈话者的性格、习惯等自然体现出来的。

笑的方式很多,可取的有微笑、轻笑、大笑等。

微笑是一种不露齿的笑容;轻笑表现为上齿露出嘴巴微微张开;大笑则表现为嘴巴张成弧形,上下牙齿都可看见。

在谈话中,一般要以微笑为基调。

微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可控性的笑容,它使人觉得和蔼、可亲、文明,是仪表的一个构成要素。

微笑时面部肌肉容易控制,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笑容。

笑的时候应该自然大方,得体适度。

那种咧嘴龇牙的笑、嘻嘻逢迎的笑、挤眉弄眼的笑、忸忸怩怩的笑,都会给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不良的印象。

因此,笑容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

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提高文化情操的修养,使笑容反映出美好的心灵。

只有发自内心的笑才能感染对方,产生呼应。

嘲笑、冷笑、幸灾乐祸的笑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2)目光语
目光是一种更含蓄、更微妙、更有力的语言。

确实,眼睛是人体发射信息最主要的器官。

目光持续的时间、眼睛的开闭、瞬间的眯眼以及其他许多细小的变化和动作都能发出信息。

眼睛传递的信息最丰富、最复杂、最微妙。

合理地运用眼神来与人沟通交流,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
①环顾
环顾是指视线有意识地自然流转,观察全场。

环顾多用在有较多听话的人的场合。

运用环顾可以同所有听话者保持眼睛的接触,使每个听话人都感到你看到了他,你在同他说话,从而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联系,提高他们参与谈话的兴致。

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使说话人通过多角度的接触,比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应,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话题。

当然,环顾要自然适度,速度应适当放慢,不能说话时眼神总是频繁乱转,那样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还会使人感到你心不在焉、目空一切。

②专注
专注是指目光注视着对方,在有较多听众的场合,可把目光较长时间地停在某一个人脸上,然后再变为抽象注视对象。

说话人和听话人目光对视可以起到感情和情绪微妙交流的作用,有助于了解对方的心理及其变化。

目光专注还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对所说内容的重视。

不能在说话时随便东瞧西看,做一些无意义的小动作,那样会使人觉得你是心不在焉,敷衍搪塞。

不能在说话时总是望着天花板或是看着地面,那样会使人觉得你对谈话没有兴趣,或是小里小气不大方。

也不能不断地看表,这样会使对方觉得你对谈话不耐烦,希望他赶快住口。

当然,目光专注也不能死盯着对方,对不熟悉的人或年轻妇女更不应如此,那样会被人认为很不礼貌。

③虚视
虚视是指目光似视非视,好像在看着什么地方、什么听众,但实际上什么也没看。

这种目光一般适用于同较多的人谈话的场合。

虚视的范围一般在听众的中部或后部。

虚视可以穿插于环顾、专注之间,用以调整、消除环顾所带来的飘忽感和专注可能带来的呆板感。

“视而不见”的虚视还可以消除说话人的紧张心理,帮助说话人集中精神思考讲话的内容。

在运用眼神时,要增强自觉的控制能力,要使眼神的变化有一定的目的,表现一定的内容。

热情诚恳的目光使人感到亲切,平静坦诚的目光使人感到稳重,闪耀俏皮的目光使人感到幽默,冷淡虚伪的目光使人不悦,咄咄逼人的目光则使人不寒而栗。

面部表情除了包括起主要作用的眼神和笑容外,还包括眉部的紧皱和舒放、嘴部的变化等等。

这些因素在表达感情时是相辅相成的。

总的来说,谈话时面部表情应该是诚恳坦率、轻松友好,而不应该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嘴脸,也不应显出自负自矜的面孔,那样会从心理上把听话人拒之于千里之外。

此外,表情还应该是落落大方、自然得体的,是由衷而发的,而不应该是矫揉造作、生硬僵滞的。

这需要在平时不断提高文化水准,加强内在修养。

4.姿态语言,表达心声姿态
语言是指通过坐、立等姿态变化表达语言信息的身体语言。

一般来说人们在各种场合的身姿都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表现。

在相互沟通中,人们往往可以从对方的姿态中了解到这个人的心声,并确定自己的内心感受。

姿态语言可表达人的自信、乐观、豁达、庄重、矜持、积极向上、感兴趣、尊敬等或与其相反的语义。

比如:在社交场合,男性张开腿部而坐,表示自信、豁达;女性并拢膝盖而坐,表示庄重、矜持。

挺胸抱肩而立,给人以自信甚至傲慢的感觉。

服务员双手腹前交叠,身体微微前倾,表示随时为您服务的含义。

在谈判中,如果对方挺直而坐,纹丝不动,那么你算是遇到冷静而难以让步的强手了。

人们在社交谈话中所采取的姿势通常有两种:站立和坐着。

(1)站有站相
站立交谈,首先必须有比较好的站相,既不要古板,又不能太过随便。

其次,据说人们在别人接近他的重要部位时,会产生本能的压迫感。

而人的心脏是在左侧的,所以在站立的交谈中,你应该尽可能地站在对方的左边,这样就容易掌握主动权、控制形势。

此外,若是与比较熟悉、关系亲近的人站着交谈时,可适当地用手轻轻拍打对方的肩或背部,这样容易产生亲近感;同时,也会为对方消除压迫感。

站着说话一般不会太久,所以站立交谈中要有站相,站要站正,别摇来晃去,斜肩弓背,破坏自己的形象。

(2)坐有坐相
讲究正确的坐姿,一方面是为了给人以端庄、平正的印象,使人产生好感。

另一方面,正确的做姿,可以给交谈带来方便。

同时,坐姿本身就是一种身体语言,可以向对方传递一种信息,因此应作为一种心理战术加以注意。

如果是对方请你坐下,就座前不应该忘记说声:“谢谢!”
为了使交谈产生比较好的效果,还应注意如下两点:
一是坐椅子时可稍往前坐一点,身体应该稍稍前倾,使背部不至于靠住椅背。

采取这样的坐法,便于将身体前后摇动,这样可以对对方的谈话内容表示肯定,同时还有促使对方决定的作用。

如果背部靠在椅背上,则会给人以傲慢的印象,同时身体后仰,会使下巴突出,这样容易暴露自己的想法,容易被对方控制局势。

二是交谈时可以采取稍微右转的姿势,这样以身体的左侧对着对方的左侧,会产生一种易于接近的效果。

坐椅子的正确姿势应该是:身体上半身稍微向前倾;背部勿靠住椅背;手要端正地放在腿上;臀部要坐满椅面;坐着时鞋跟要靠拢。

如果面对面谈话时,身体稍倾斜而坐;双膝间的距离约为一个拳头。

所以,坐着慢慢谈话时,要坐稳,别挪来移去,好像不耐烦的样子。

(3)交谈距离
人们在接触时,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对于接触的距离都会有本能的反应。

接触时适宜的距离随接触双方关系的亲密程度而不同。

若接触距离太近,会被视为侵犯他人的空间,会引起对方的防御、抵抗性反应;距离太远,则会给人以忽视、冷淡的感觉。

因此必须注意保持距离的适中。

距离应保持多远才合适呢?这要视双方采取的姿势而定: 如果双方都是采取站立的姿势,则双方的距离应保持在两臂间隔,距离太近则给人以“对立”的感觉。

如果是一方站立,一方坐着,则距离应该稍微接近一些,大概保持一臂间隔。

如果双方都是坐着进行交谈,为了可以进行“促膝交谈”,距离可以接近到一臂间隔左右。

如果是在桌子旁边,距离自然可以接近一些。

如果买卖双方交谈时隔着比较大的桌子,则人与桌子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在一个拳头左右。

如果交谈时有什么特别的请求,或者交谈处于即将结束的阶段,则说话时最好看着对方的眼睛,双方的距离也可以适当接近,大约在50厘米左右比较合适。

一般应远近适宜,既要方便交谈,又不要侵犯别人的领地。

5.服饰语言,先入为主
口才是内在修养、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综合。

其中的服饰会首先作用于人的视觉并给人以印象。

初见面时的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

而人们在一见之下,首先引起他注意的往往是服装和仪表。

交往中要想给人留有一个好的形象,首先就要注意服装仪表给人留下先入为主的第一感觉。

对服装和仪表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干净、端庄、整齐,给人以清爽、精神的感觉,使人看了比较舒服。

服装和仪表,并不仅仅是一个外在形象的问题,也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表现和反映,良好的形象是外表得体和内涵丰富的统一。

一个穿着整洁、大方的人,会使对方一眼看去就会觉得:“这人看上去满舒服的,肯定可靠可信。

”别人就容易接受你、喜欢你。

(1)服饰要讲究配色艺术
色调是构成服装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红色热烈,橙色兴奋,黄色光明,绿色清新,黑色沉静,蓝色庄重,紫色神秘,白色纯洁。

以红色为代表的能引起人们兴奋、热烈情绪的色彩称为“积极的色彩”,以蓝色为代表的给人以沉着、平静感觉的色彩称为“消极的色彩”。

就色彩本身而言,协调的搭配法是同类色相配或近似色相配,这使人看着顺眼、舒适、平和;而大胆、创新的搭配法则是强烈色相配或是对比色相配,使人看上去醒目,与众不同。

不同的色彩搭配法,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

所以,你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需要,来选择适当的色彩与搭配方法。

(2)服饰要注意款式的选择
一个善于用服装装饰自己的人,在选择服装时,对款式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它既要适合自己的体型,又要与自己所追求的风格统一起来。

要想使衣着具有沉稳、高雅的风度,那么衣服的款式一定要以简洁大方为原则,流畅的线条、简洁的式样配以高级的质料,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衣着是人的外装,口才是人的内涵。

合乎场合的语言可以使你在工作中无往不胜。

在正式的工作环境中,应选择稳重、文雅的着装。

即使平常喜欢穿着随意、不修边幅的人,在庄重的社交场合也不应过于随便,那样会使人产生不尊重别人的感觉。

相反,在一些轻松愉快的社交场合,或个人的业余文娱活动中,则可选择活泼、鲜艳、式样随意一些的衣服,使人感到你富有生活情趣,不拘一格。

6.掌握目光语的运用技巧
晋朝大画家顾恺之曾说:“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

”所谓“阿睹”就是指眼睛。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也是传递信息,尤其是心理活动信息最有效的器官。

在与人交际沟通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体会对方的眼神,并善于利用自己的眼神表情达意,影响对方心理。

眼睛的沟通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一项行为技巧,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唯一能和他人直接接触的部分。

不要以为单是眼神接触即能达到“传情”效果,毕竟,良好的眼睛沟通和所谓“惊鸿一瞥”是大不相同的。

日本学者斋木深在《心理学的趣味实验》中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两个朋友乘车外出,其中一个很自信地说:“我不用说话,也不要有什么行动,就可以使坐在对面的这位女士让座位给我。

”说完,便开始凝视对面那位年轻女士的眼睛。

开始,她回头看了一眼那位朋友,好像没在意,那位朋友还是一直盯着她的眼睛。

果然,那位女士站了起来走向后面,把位子让给了他。

目光在人际沟通中有如此重大的作用,因此要懂得一些目光运用的技巧,以免误用目光接触沟通。

(1)“五秒钟”恰恰好
当我们和别人聊得正起劲、正高兴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盯着别人看五至十秒钟后,才移转眼神。

这在一对一沟通的情况下是很自然的,但是,你所养成的习惯必须是要能应付所有的状况,不管是和一个人讲话,或是和一千个人讲话,都要自在、得体。

五秒钟是大多数人在与人交谈、眼神交会时,最感适切的眼神暂停时数,所以,你最好能符合这个期望值。

(2)眼神不要乱飘
大多数人在觉得有压力的时候,都有不敢注视对方的毛病,就像受惊吓的兔子,眼神不定、到处乱窜。

这会带给对方不安的感觉,而大大降低你的可信度。

(3)改掉翻白眼的习惯
翻白眼也是眼睛沟通中很要不得的毛病。

有这种习惯的人,通常是在交谈中,持续地闭目两三秒,然后再张开。

这一闭一张之间,仿佛是在告诉对方“我实在不想待在这儿”,这么一来,对方怎么可能有意愿和你继续沟通呢?
(4)避免突然扫射
这是指你的目光突然投向或离开倾听者。

这使得倾听者认为你正要看其他的什么东西或逃避什么。

突然扫射通常会导致倾听者注意力分散,这样他们注意力的焦点就不会放在你表述的信息上了。

(5)避免频繁眨眼
眨眼睛是正常的生理活动。

但当你的眼睛迅速眨动时,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同时,这也会导致倾听者注意力分散,让倾听者认为你对要讲的内容感到紧张。

如果眨眼暗示着你对信息缺少自信,那么接收者也会捕捉到这种暗示。

7.从身体语言判断他人说谎
如何判断别人说谎呢?了解肢体语言中的骗术,是最重要的观察技巧之一。

下面一些姿势是说谎的表现:
(1)捂嘴唇
捂着嘴唇的动作是少数成人姿势中与儿童类似的。

大脑不自觉地指示手部,拇指按住脸颊,手掌盖住嘴唇,抑制正从口中说出的谎言。

有时候这个姿势只是几只手指盖住嘴巴,甚至是握紧的拳头按着唇边,但意义相同。

很多人会用假咳嗽掩饰捂嘴姿势。

亨弗莱鲍嘉扮演帮派分子或罪犯时,在计划犯罪行动或被警察侦讯时,常用假咳嗽显示所扮演的角色不诚实。

假如使用捂住嘴唇姿势的人正在说话,表示他正在说谎。

如果他是倾听的一方,则表示他觉得“你”在说谎。

(2)摸鼻子
基本上,摸鼻子是捂住嘴巴的修正版,可能是在鼻子下轻轻擦拭好几次,或是快速得几乎察觉不到的轻触。

有些女人则是轻柔而不连续地碰触鼻子下方,以免弄坏了脸上的妆。

摸鼻子的原因或许可以这样解释:负面想法一出现时,大脑潜意识命令手去掩住嘴巴。

但在最后一瞬间,为了不使动作看起来太明显,手就快速地碰触鼻子而后离开脸部。

另外一种解释是:说谎引发敏感,使鼻子的末梢神经感到刺痛,于是需要摸鼻子以安抚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有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摸鼻子的人只是鼻子过敏呢?区别的方法是,鼻子过敏的人摸鼻子的动作大而明显,而手脸姿势中的摸鼻子则动作轻微。

和捂嘴姿势一样,说话者用来掩饰欺骗,倾听者则用来表示怀疑。

(3)擦眼睛
基本上“非礼勿视”是大脑企图排斥眼前所见的反应。

如果说话者正在说谎,则眼光会避开对方的脸。

男人通常用力擦拭眼睛,如果是谎言情节严重,男人通常会把眼光瞟向别处,一般是注视地板。

女人则只在下眼皮轻微擦拭,一方面避免动作粗鲁,另一方面是怕弄坏了妆。

她们的视线会移到别的地方,通常是天花板。

(4)摸耳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