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育发展规划及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教育发展规划及展望
瑞安地处温州近郊,海、陆、空三线贯通,经济直接融入温州模式,发展速度较快;瑞安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美誉,瑞安人历来重视教育,文风鼎盛。九五”期间,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教育事业规模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一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市委市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1996年制订了瑞安市教育强市战略暨“九五”计划和XX年目标规划》1999年制订了瑞安市创建省教育强市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二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5年共多渠道筹措经费17亿元,新建校舍50多万平方米,其中市财政共投入教育6.5亿元;撤并小规模学校200多所,建设了一批示范学校,改造了一批薄弱学校;三是教育普及水平大幅度提升。提前四年实现“两基”目标,1996年通过省“两基”验收,1997年通过省实验教学普及县验收,1999年一次性完成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XX年高中招生13000人,普及率70.1%比1995年上升32个百分点;XX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80.47%比1995年上升42个百分点。四是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分级管理分级办学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社会力量办学得到较大的发展,有各类民办学校17所,民办幼儿园295所;职业教育正迅速成为我市教育新的增长点;初步形成适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体系。五是素质教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
段。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总数由1995年的6075人增加到现在9700人,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由1995年的60%左右分别提高到95.7%和89.6%启动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一定水平上改变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加强了质量管理,促进了质量的提高,XX年高考上线人数3159人,1995年的4倍。总之,九五”市教育思想空前活跃和解放的五年,教育事业迅速解脱落后局面的五年,教育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市教育事业正步入一个全面进步、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新阶段。
然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站在新的起点上,回顾“九五”教育,还有一些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如“有法不依”现象仍然存在教育经费满足不了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竞争机制力度缺乏,师资培养缺少统一规划,教育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
二、十五”教育的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动身,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从根本上讲,没有教育,就没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没有教育的发展,就不可能建设起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就不可能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我市来说,要确保经济可继续发展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同样必需依靠教育的支撑。
市教育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是进入21世纪初,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制定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瑞安作为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县级市,必需通过认真的理性的思考,对“十五”教育的发展做出全面的规划,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迎接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十五”教育指导思想
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精神,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向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温州教育现代化纲要》瑞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瑞安市教育强市战略暨“九五”计划和XX年目标规划》为依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根据瑞安的实际情况,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三年教育;走改革创新之路,建设与经济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现代教育体系,促进各类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提高瑞安人民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有机结合,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
心,为瑞安的可继续发展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建设现代化的新瑞安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四、十五”教育目标
1巩固和提高“普九”水平。全市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全数入学,巩固率为99.9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5%和99.2%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加大校网调整力度,加强基础单薄学校的改造,全市小学调整到190所左右,独立建制的初中规模达到18个班级以上;基本实现学校布局结构合理化、办学条件规范化和学校管理规范化。
2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扩大高中规模,全市初中升高中比例达90%左右;现有普通高中的基础上,新增普高1-2所,普通高中校均班级数达24个,校均在校生人数达1200左右,成为一个规模效益型的学校群体;职业类高中招生7000人,校生2万人;全市3至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0%全市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
3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整学校布局,重组教育资源,促进市职业中专学校、市农技校和第二职业高中上层次的同时,发明条件再建设1-2所上规模的示范性学校;建立中高职沟通、普职教渗透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面向21世纪、专业布局合理、专业门类齐全、办学质量和整体效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职高与普高保持在11左右。
4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依托科技进步,加快发展包括电视教育、网络教育在内的远程教育,迁建瑞安电大,积极扩大以瑞安电大为龙头、以城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成人教育网络覆盖面。基本消除青壮年文盲,农民实用技术年培训量2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面达到35%建成3-4所省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提高高中教育质量,为高一级教育输送更多合格人才;鼓励社会青年参与远程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自学考试教育;大学毛入学率达20%
5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大力建议社会力量办学,重点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对社会力量办学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方针,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6加强教育强镇、强校建设。加强教育强镇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办学效益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教育模式,全市50%以上乡镇成为教育强镇。全面改造基础单薄学校,建设各类示范学校,建成温州市示范性幼儿园、小学、初中各10-15所,其中15所进入省级示范性学校行列;建成温州市级以上重点高中8-10所,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高中5-6所,国家级重点或示范高中2所。
7优化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依法保证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福利待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