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实用参考】
霍乱弧菌检验程序

霍乱弧菌检验程序一、检查对象一天内腹泻三次或三次以上的病人。
二、标本采集及处理1、采集时间:在未服用抗生素前采样。
2、采集方式:用棉拭子或采便管从肛门插入直肠3—5厘米取样,必须看到有粪便黏附才可:对于自然排出的水样便、呕吐物及保存液保存的标本可直接接种分离或吸取0.5ML、成形大便取黄豆左右大小。
3、标本送检: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若不能立即送检,可保存于碱性蛋白胨水中尽快送检验。
24小时以上才能送检的标本,应使用文一腊二氏保存液保存。
4、标本处理:将标本直接分离接种于4号琼脂及放入8—10ML碱性蛋白胨水中增菌。
“两管三板”:送检标本马上接种一个4号琼脂平板、同时碱性蛋白胨水培养管增菌;—8小时后接种增菌管内标本于第二块4号琼脂平板,同时转种第二管碱性蛋白胨水;6—8小时后继续接种第二管碱性蛋白胨水的标本于第三块4号琼脂平板上。
三、检验程序:1、弧菌形态:弧菌生长快、菌落大、培养4—5小时,原划线处有菌苔生长,8—10小时可长出小菌落,16小时菌落直径可达2毫米。
菌落略带灰色、半透明、扁平、稍隆起、光滑湿润,培养时间延长或室温放置后,菌落略带黄色,中心厚而周围透明,培养基含亚碲酸钾使得菌落成灰色,中心形成黑色金属碲沉淀。
在平皿上挑取典型菌落做玻片凝集试验。
2、玻片凝集试验:首先要注意抗原抗体比例和保证抗原(菌株)的纯洁性,使用O1群和O139群两种诊断血清。
如未获单个菌落,可挑取可疑菌苔边缘透明部分做玻片凝集。
注意,凝集的菌落应以生理盐水作对照,检查有无自然凝集;然后用此玻片显微镜下看动力(动力活泼如流星样);再将此玻片革兰氏染色看弧菌形态。
3、弧菌分型:稻叶型和小川型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进一步分型。
四、报疫程序:一旦发现阳性可疑标本立即用铁罐保存,通知送检科室,确认病人资料;上报医院总值班2460或2560,派车送海珠区防疫站确证。
五、标本处理:发现Ⅱ号菌阳性可疑标本,即送标本往防疫站确认。
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

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
霍乱弧菌是一种引起霍乱的弧菌属细菌。
为了有效防控霍乱疫情,国家制定了
相关的标准方法来监测和检测霍乱弧菌的存在和潜在威胁。
以下是关于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的介绍。
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主要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三个方面。
1. 样品采集:根据国家标准方法,样品的采集需要遵循严格的卫生规范。
一般
来说,水样、食物样品和环境表面样品是常见的采集对象。
采集时需要使用无菌容器,避免样品污染。
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采样点,确保能够准确反映被测对象的情况。
2. 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判定霍乱弧菌是否存在的重要环节。
通常采用培
养法进行分析,包括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温度和时间等。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其他细菌的污染,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也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检测方法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分析。
3. 结果解读:根据国家标准方法,对于从采集到的样品中检出霍乱弧菌的,应
根据相应的标准或参考值来进行解读。
结果解读需要根据实验室分析的结果,结合相关的卫生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风险,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检测霍乱疫情的重要手段。
准确采集样品、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是该方法的关键步骤。
通过执行国家标准方法,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霍乱弧菌的传播,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学指导:霍乱的实验室检查

霍乱常⽤的实验室检查有:
(1)直接镜检:
①直接涂⽚染⾊:将标本涂⽚,固定后⽤1∶10稀释⽯炭酸复红染⾊和⾰兰⽒染⾊,镜检有⽆典型弧菌。
典型霍乱弧菌互相连接平⾏排列,有如“鱼群”。
②悬滴标本:将标本制成悬滴,镜检细菌动⼒,⽤暗视野显微镜。
霍乱弧菌运动活泼,呈⼩鱼穿梭状。
(2)分离培养:将吐泻物直接或先经碱性胨⽔增菌后,接种于庆⼤霉素琼脂等培养基,容易检出霍乱弧菌。
应⽤荧光抗体检测粪便中霍乱弧菌,可于1~2⼩时内获得结果。
(3)⾎清学检查:可作⾎清凝集试验。
在发病第1~3⽇及第10~15⽇各取1份⾎清,若第2份⾎清的抗体效价⽐第1份增⾼4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参考价值。
(4)制动试验——快速诊断:在急性病⼈的⽔样便中含有⼤量弧菌,如悬滴检查阳性,再滴加不含防腐剂的霍乱多价⾎清(使⽤浓度为1∶64),⼏分钟内细菌运动停⽌,凝集成块即为阳性。
若具备下列条件之⼀者,可确诊为霍乱:
①凡有腹泻、呕吐等症状,⼤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者;
②霍乱流⾏期间,在疫区有典型霍乱症状,⼤便培养阴性,⽽⽆其他原因可查者;
③有吐泻症状,霍乱弧菌培养阴性,作⾎清凝集试验第2份⾎清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增⾼者。
在⾮疫区,凡有典型泻吐症状,在病原学检查未确定时,或在霍乱流⾏期间,曾接触过霍乱患者,有腹泻症状⽽⽆其他原因可查者,均应⾼度怀疑为霍乱,在给予积极处理的同时,应作⼤便培养,隔⽇1次,连续3次阴性者,才可以否定诊断,并作出疫情更正报告。
霍乱检测操作规程

霍乱检测操作规程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剧烈腹泻、呕吐和腹痛。
霍乱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在进行霍乱检测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
下面是一份霍乱检测的操作规程,以供参考。
1. 实验室准备:- 确保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完好和有效性。
- 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仪器。
- 提前准备好相关实验记录和报告模板。
2. 实验室设备清洁和消毒:- 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接触到样本的仪器和工具。
-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实验台面、试剂架和实验室周边进行消毒。
3. 样本采集和处理:-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 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直肠拭子、粪便样本或病人的呕吐物。
- 将采样好的样本放入严密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样本泄漏和污染其他样本。
- 将样本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以确保有效的检测结果。
4. 霍乱检测方法:- 使用合适的实验方法和试剂进行霍乱的检测,如PCR、免疫学检测或培养方法。
- 按照试剂和仪器的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 对实验过程中的废液和废物进行正确处理,以防止污染和传播。
5. 结果判读和报告:- 对检测结果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判断,根据标准判定结果的阴阳性。
- 将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中,并及时生成报告。
- 如有需要,将结果报告给相应的卫生部门和相关人员。
6. 实验室安全和废物处理:- 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 对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和废物进行正确的处置和处理,以降低污染和传播的风险。
- 使用合适的方法和设备对操作台面和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7. 实验室记录和质量控制:- 对实验室操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样本信息、实验步骤和结果等。
-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实验,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定期进行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中的问题。
总结:霍乱检测的操作规程至关重要,它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
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诊断检查方法

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诊断检查方法微生物学诊断由于霍乱流行迅速,且在流行期间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危害极大,因此早期迅速和正确的诊断,对治疗和预防本病的蔓延有重大意义。
直接镜检采取病人“米泔水样”大便或呕吐物。
镜检(涂片染色及悬滴法检查)观察细菌形态,动力特征。
细菌分离培养可将材料接种至碱性蛋白胨水37℃培养6~8小时后,取生长物作形态观察,并转种于碱性平板作分离培养,取可疑菌落作玻片凝集,阳性者再作生化反应及生物型别鉴定试验。
特异性制动试验取检材或新鲜碱性蛋白胨水培养物一滴,置于载玻片上,再加霍乱弧菌多价诊断血清,加盖玻片,用暗视野镜观察,3分钟内运动被抑制的即为阳性,此法优点是快速而特异操作简便,但必须有数量较多的弧菌才检出。
免疫荧光试验除一般免疫荧光法外,还可用荧光菌球法检查。
1.标本采集和运送:霍乱是烈性传染病,凡在流行季节和地区有腹泻症状的患者均应快速准确作出病原学诊断.在发病早期,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可取患者”米泔水”样便,也可采取呕吐物或尸体肠内容物,或采取肛门试子.标本应避免接触消毒液,采取的标本最好就地接种碱性胨水增菌,不能及时接种者可用棉签挑取标本或将肛门试子直接插入卡-布运送培养基中.送检标本装在密封,不易破碎的容器中,置室温由专人输送.甘油盐水保存液不适合于弧菌的运送.2.标本直接检查:荚膜肿胀试验:特异性抗血清与相应细菌的荚膜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可使细菌荚膜显著增大出现肿胀的试验常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的检测革兰染色:革兰染色过程所用四种不同溶液和作用:1、碱性染料这在简单染色中已讨论过,此处用结晶紫。
2、媒染剂其作用是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和力,更好地加强染料与细胞的结合。
常用的媒染剂是碘液。
3、脱色剂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胞中脱色。
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将细菌加以区分。
革兰阳性细菌不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阴性细菌则易被脱色。
常用的脱色剂是丙酮或乙醇,这里所用的是95%的乙醇。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完整版

中、重型病例 。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一类病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 临床表现为轻、中、重型或中毒型病例,并在腹泻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
检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
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暴露人群中临床表现为轻、中、重型或中毒型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临床病人并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 ; 在疫源检索中,粪便培养检出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挑可疑菌落、多价血清凝集
胶体金层析 卡检测
胶体金层析 卡检测
核酸提取 荧光PCR检测
血清分型、生化鉴定
问题:实验时间;灵敏度;初筛;等待时间
标本的采集和运输
采集:
病例:粪便、肛拭子、呕吐物 未使用抗生素之前 “健康”人:粪便、肛拭子 其他传播环节的标本:食物、水、操作台、砧板、下水道口……
要求:位置、数量
运输:
C-B运输培养基(pH8.4) 碱性蛋白胨水:不是最佳的,尤其6小时内还不能进行培养时,不要用 运输培养基用前预冷1-2小时,采样后不能立即运至实验室时,需冷藏
特定地区?
感染因素多样化
初级感染因素、衍生的感染因素
确诊 病例 采样检测
就诊
患者
- 临床及时发现病例 - 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 - 实验室检测与分析 - 信息整合 - 控制行动
标本-粪便、呕吐物、水体、食品、、、
前处理:运输、调pH
增菌:碱性蛋白胨水(水体:加十倍浓缩液),6h – 过 夜
涂平板,16h : 4号琼脂、TCBS、庆大霉素
S
SS S
S
霍乱的实验室检查

霍乱的实验室检查(一)血液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白细胞计数(10~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
血清钾、钠、氯化物和碳酸盐降低,血pH下降,尿素氮增加。
治疗前由于细胞内钾离子外移,血清钾可在正常范围内,当酸中毒纠正后,钾离子移入细胞内而出现低钾血症。
(二)尿检查少数病人尿中可有蛋白质、红白细胞及管型。
(三)病原菌检查1.常规检查(1)粪便镜检可见黏液和少许红、白细胞。
取粪便或早期培养物涂片作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稍弯曲的弧菌,无芽孢,无荚膜。
O139群弧菌除了可产生荚膜外,其余与O1群弧菌同。
(2)悬滴检查将新鲜粪便作悬滴或暗视野显微镜检,可见运动活泼呈穿梭状的弧菌。
2.培养(1)增菌培养所有疑为霍乱病人的粪便,除作显微镜检外,均应作增菌培养。
粪便留取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且应尽快送到实验室作培养。
增菌培养基一般用pH8.4的碱性蛋白胨水,36~37℃培养6~8小时后表面能形成菌膜。
应进一步作分离培养、动力观察和制动试验。
(2)分离培养常用庆大霉素琼脂平皿或碱性琼脂平板。
前者为强选择性培养基,36~37℃培养8~10小时霍乱弧菌即可长成小菌落。
采用后者则需培养10~20小时。
选择可疑或典型菌落,用霍乱弧菌“O”抗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若阳性即可出报告。
近年来国外亦有应用霍乱毒素基因的DNA探针作菌落杂交,可迅速鉴定出产毒素O1群霍乱弧菌。
3.免疫学试验制动试验取急性期病人的水样粪便或碱性胨水增菌培养6小时左右的表层生长物,先作暗视野显微镜检,观察动力。
如有穿梭样运动物时,则加入O1群多价血清一滴,若是O1群霍乱弧菌,由于抗原抗体作用,则凝集成块,弧菌运动停止。
如加O1群血清后,不能制止运动,应再用O139血清重复试验。
4.分子生物学检查PCR方法:近年来应用PCR技术来快速诊断霍乱。
检测基因亚单位CtxA、Zot和毒素协同菌毛基因(TcpA)。
根据TcpA 基因的不同DNA序列又可区别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副溶血霍乱弧菌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副溶血霍乱弧菌标准操作规程1. 概述副溶血弧菌属于弧菌属,是一种嗜盐性弧菌。
2. 标本类型粪便标本。
3. 鉴定与药敏试验流程3.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菌体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
3.2 培养特性在TCBS琼脂平板上,可形成绿色的菌落。
3.3 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阳性;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不发酵乳糖和蔗糖;吲哚、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硝酸盐还原均阳性,在不含氯化纳和含10%氯化纳胨水中不生长。
3.4 鉴别要点3.4.1 本菌属特征在TCBS琼脂平板上,可形成绿色的菌落,在不含氯化纳和含7%氯化纳胨水中生长;葡萄糖O/F发酵型,不发酵蔗糖;动力、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
3.4.2 与溶藻弧菌的鉴别副溶血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不发酵蔗糖呈绿色的菌落,VP试验阴性;溶藻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发酵蔗糖呈黄色的菌落,VP试验阳性。
3.4.3 与河弧菌副溶血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不发酵蔗糖呈绿色的菌落,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河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发酵蔗糖呈黄色的菌落,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阴性。
3.5 操作步骤3.5.1 在pH9.0的碱性蛋白胨水增菌6-8小时后转种TCBS琼脂平板。
3.5.2 氧化酶试验参见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3.5.3 从TCBS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法进行细菌鉴定。
4. 药敏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及CLSI M100-S20最新版本文件。
5. 质量控制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生长最适氯化纳浓度为 3.5%,在无盐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最适PH值为7.7-8.0,在普通培养基上增加氯化纳的浓度,以利于细菌生长。
7. 临床意义副溶血弧菌常在近海海水、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可引起胃肠炎。
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痉挛、低热和寒颤,腹泻为水样便。
偶尔血便,2-3日潜伏期,偶尔有个别死亡的病例,也可引起伤口、眼睛和耳朵感染。
霍乱弧菌的检验程序

霍乱弧菌的检验程序临床细菌实验室接到高度疑似患者标本,应尽快地进行检验。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临床标本(患者排泄物、呕吐物、肛拭、肛管内容物及残留、剩余食物等)直接涂片,观察动力,再做制动试验以及革兰染色,镜检发现革兰阴性、细小、直的、微弯、逗号状的杆菌。
疑似者即予电话报告2.标本直接接种:①血琼脂平板;②弧菌鉴别性平板(4号琼脂平板、碱性琼脂平板);③接种碱性胨水3.保留原始标本(不可置于冰箱冷藏)4.35℃孵育上述所有平板及胨水5.6~8h后:①取碱性胨水培养物涂片(直接观察动力、做制动试验)染色镜检;②移种鉴别性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③霍乱红试验;④观察血琼脂平板,见有微小菌落生长。
立即涂片染色,霍乱多价血清凝集,氧化酶试验。
如符合霍乱弧菌的推断性鉴定,可作出早期初步报告。
6.继续孵育过夜后,做玻片凝集试验。
自分离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与霍乱多价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所用血清的效价应在1:80~1:160,如过浓,则稀释后再做凝集。
将稀释血清滴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挑取可疑菌落混悬于血清内,即刻(一般不超过10s)出现肉眼可见的明显凝集者为阳性。
菌落应以生理盐水作对照,不发生凝集。
为了提高阳性检出率,应多挑可疑菌落进行玻片凝集。
将O1群霍乱多价血清凝集阳性菌落再做氧化酶、涂片染色镜检,初步推断性鉴定,将此高度疑似菌株,报告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做最后鉴定。
霍乱弧菌的检测1.涂片检查:取新鲜送检标本涂片2张,干燥后,用乙醇或甲醇固定,分别用革兰染色剂1:10稀释的石碳酸复红染色,用油镜检查,观察有无革兰阴性呈鱼群排列的弧菌。
悬滴检查:取患者粪便,制成悬滴标本或圧滴标本,检查细菌的动力,霍乱弧菌古典型和EL-Tor型常呈穿梭状及活泼的活动,在悬滴涂片中加O1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原运动活泼的现象停止,为制动试验阳性。
2.培养:取疑似患者粪便直接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中,进行增菌,同时划线接种于碱性琼脂平板或TCBS平板及血液琼脂平板,孵育于35℃。
霍乱弧菌检测方法 文档

霍乱弧菌的检测霍乱弧菌相关知识:稻叶型(A、C)古典型小川型(A、B、C少量)O1群霍乱弧菌:彦岛型(A、B、C)稻叶型(A、C)艾尔托型小川型(A、B、C少量)彦岛型(A、B、C)实验室准备:1.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TCBS、4号或庆大霉素琼脂、营养平板、半固体菌种保存管。
2.试剂:拉丝实验用试剂(0.5%去氧胆酸钠水溶液)、氧化酶试剂(1%盐酸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或盐酸对氨基四甲基苯胺水溶液。
3.诊断血清:O1群霍乱诊断血清、稻叶型霍乱血清、小川型霍乱血清、O139群霍乱血清。
4.快诊试剂:O1群霍乱胶体金标记快诊卡、O139群霍乱胶体金标记快诊卡。
霍乱弧菌检验流程图:标本37度6-8小时TCBS、4号或庆大霉素琼脂小时胶体金快诊卡/制动等试验血清学凝集试验氧化酶实验拉丝实验O/129敏感试验初步报告、菌种保存一、采样(一)水样便采取1-2毫升,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
病人呕吐物、沾染粪便的衣物、尸体的肠腔和口腔内容物亦可做为检材;(二)外坏境样本可采取病人的污染衣物、剩饭菜、可疑食品、抹布、污水、坑塘水、井水、公厕粪便、苍蝇等;(三)按1:10比例置入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液中,迅速送往实验室。
二、增菌、培养(一)所有粪便标本都应经过增菌,尤其是恢复期病人、带菌者或用过抗菌药物的病人标本含菌量少,单靠直接分离不易检出。
需经碱胨水37度增菌6-8小时后分离(夏日可将运送时间计算在内);(二)标本含菌量少时,为提高检出率可实行2次增菌,取第一次碱胨水增菌后的培养物表层液0.1-0.2毫升,接种于8-10毫升的碱胨水中,37度培养6-8小时后再做分离。
(三)霍乱弧菌好氧,易形成菌膜,故在取出增菌管时动作要轻,接种环于菌膜下取一满环,划线接种于TCBS或4号琼脂平板37℃10~14h孵育培养。
三、快速诊断(一)、直接镜检:为争取最快速度作出诊断,采取病人“米泔水样”大便或呕吐物,悬滴法镜检(最好用暗视野),可见具有流星状动力的细菌。
霍乱弧菌检测

1、古典生物型(前六次大流行)
2、E1 Tor 生物型(第7次 1961年来)。
两个生物型具有相同的血清型。我国流行以 El Tor霍乱弧菌为主。
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和 El-Tor生物型的区别
特征
古典生物型
羊红细胞溶血
-
鸡红细胞凝集
-
VP 试验
-
CAMP 试验
-
多粘菌素 B 敏感试验
+
Ⅳ组噬菌体裂解
快速诊断
标本
增菌培养 碱性蛋白胨水
分离培养(TCBS、碱性平板) 血清学鉴定 初步报告
生化鉴定分型 确诊报告
直接涂片 动力、制动试验
霍乱弧菌(V.cholera)是人类霍乱的病原 体,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 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7次)大 流行。
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 亡率甚高。属于国际检疫的烈性传染病。
霍乱弧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革兰染色阴性 菌体短小,稍弯曲,两端钝圆,长1.5~ 2.0µm,宽0.3~0.4µm 。
样品分别接种一个9cm 直径的庆大霉素琼脂 或TCBS 琼脂平板和一个碱性琼脂平板进行划 线分离培养。
同时,以无菌吸管吸取0.2-0.5ml 增菌液接种 到新的碱性蛋白胨水中,进行二次增菌培养后, 再如上述步骤进行划线分离培养。
特别强调所有环境样品的增菌分离培养步骤必 须包括上述二次增菌和强、弱双平板分离。
用于霍乱弧菌的鉴定试验有:①霍乱红试验:霍乱弧菌的 两种生物型均呈阳性反应,但是,本反应并非霍乱弧菌 特有,许多能分解色氨酸和还原硝酸盐的细菌,均能产 生阳性反应;②糖发酵试验:霍乱弧菌分解葡萄糖、蔗糖、 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发酵阿拉伯糖;③粘丝试验:弧菌 属细菌除副溶血弧菌部分菌株外,均有此反应;④ O/129敏感试验:参照药敏试验方法进行。将O/129 10μg和150μg的纸片贴在接种有待测菌的琼脂平板上, 35℃孵育18~24h后,纸片周围出现任何大小的抑菌环 均为敏感;O1群和非O1群霍乱弧菌均敏感,但已有对 O/129耐药的菌株出现;O139群对O/129耐药,用此 试验作鉴定时需特别谨慎,需结合其他试验结果加以综 合考虑;⑤耐盐试验:霍乱弧菌可在不含氯化钠和含有6 %氯化钠培养基中生长,氯化钠浓度高于6%则不生长。
霍乱弧菌检测方法

霍乱弧菌检测的快速方法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发病急、来势凶猛、传播快是该病的特点, 因而及早培养鉴定出霍乱弧菌对控制该病的流行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作者在1995年9 月~ 2000 年9 月期间, 对我科1 256 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和呕吐物培养霍乱弧菌的方法进行改进, 大大缩短了阳性结果的报出时间, 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 标本来源1995 年9 月~ 2000 年9 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急性腹泻患者新鲜粪便样本1 042 份, 呕吐物214 份。
1.1.2 试剂所用培养基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制品厂, 霍乱弧菌单克隆抗体购自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1.2 方法用灭菌毛细吸管吸取1m l 患者米汤样粪便或直接将采便管棉拭子接种于10m l 1% 硷性蛋白胨水中, 置37℃培养箱作增菌培养。
快速方法为增菌2 小时后取表面生长物或菌膜转种普通琼脂平板, 6 小时后即可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
另一方法为按常规方法增菌6~ 9 小时后转种于庆大霉素琼脂平板,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
2 结果应用快速方法在10 小时内可报出阳性结果, 常规方法则20 小时报出阳性结果。
1 256 份标本中, 共检出15 例霍乱弧菌,均为小川型, 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均为1119% (15ö1 256) , 符合率100%。
3 讨论霍乱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 国家要求在接诊24 小时内报出检验结果。
本文在急性腹泻患者粪便霍乱弧菌培养方面采用缩短增菌时间和转种普通琼脂平板的方法, 从传统的增菌6~ 9 小时再转种选择性培养基改为增菌2 小时后开始转种普通琼脂平板, 能使阳性结果在10 小时内发出报告, 比常规方法快10 小时, 对霍乱的诊断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
增菌2 小时即可转种是由于: (1) 霍乱患者急性期粪便和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的堆乱弧菌, 增菌 2 小时后霍乱弧菌已被增殖数十倍, 此菌数已足以转种。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验技术

抗原构造
O139群霍乱弧菌不被已知的O1-O138群霍乱弧 菌诊断血清所汇集。表明本菌的抗原性与O1群 和其它非O1群霍乱弧菌有明显区别。 革兰氏阴性菌的抗原性都是由细胞壁的脂多 糖(LPS)所决定。通过对O139群霍乱弧菌的 LPS进行化学分析和血清学分析后发现O139群 霍乱弧菌缺少O1群霍乱弧菌LPS中的特异性成 分。 通过两者进行提取其LPS然后进行被动溶血试 验与被动溶血抑制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两者抗 原性有显著不同。O139群霍乱弧菌有荚膜而 O1群霍乱弧菌无荚膜。
2012-5-4
两者不同点:
群所致病中有44 O139群所致病中有 44.3% 可发生腹部痉 139 群所致病中有 44. 也有引起严重粘液性腹泻的, 挛 , 也有引起严重粘液性腹泻的 , 进入 外周血液可引起发热, 外周血液可引起发热 , 出现菌血症或败 血症。 印度出现20 例病人中有17 例发热、 20例病人中有 17例发热 血症 。 印度出现 20 例病人中有 17 例发热 、 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增多 。 而 O1 群引起的病人未曾见 过。 鉴别两者, 必须通过血清学诊断 来区分。 血清学诊断来区分 鉴别两者 , 必须通过 血清学诊断 来区分 。 22群与 139群血清有交叉汇集反应 群与O 群血清有交叉汇集反应, O22群与O139群血清有交叉汇集反应,必 须用O22群弧菌吸收 群弧菌吸收, 须用O22群弧菌吸收,去除交叉汇集现象。
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及范 围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 ♦ 是国内交通检疫传染病之一。 ♦ 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 严重的一种。
2012-5-4
霍乱病原菌发现
♦ 1883年德国科学家Koch发现霍乱弧菌 ♦ 1905年埃及埃儿托检疫站首次分离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450ml水样,用1M 氢氧化钠调整至pH 8.4-9.2。然后加10倍浓缩碱性 胨水50ml。再加入1%亚碲酸钾0.25~0.5 ml和1000单位/ ml青霉素1 ml。 37℃培养过夜,取菌膜下表层培养物接种选择性培养基(庆大/四号/ TCBS平板)分离培养,同时吸0.1~0.2 ml表层培养物转种于碱性胨 水管中作二次增菌,37℃培养6~8h再划线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庆大/ 四号/TCBS平板)。
➢庆大霉素平板和4号琼脂:多呈半透明状,菌落中央常呈灰色或灰黑色,并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加深(由于这类培养基均含有亚碲酸盐成份)。 ➢TCBS(硫代硫酸盐枸櫞酸盐胆盐琼脂):菌落生长呈黄色发亮、表面光滑、 润湿、稍凸起、边缘整齐霍。乱(弧T菌C实B验S平室检板测生长的菌落不能直挑取进行玻片凝 集试验,需按经典方法进行纯培养后再进行玻片凝集试验)
▪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37℃生长,怕酸嗜碱, pH:7.4-9.6快速生 长
▪ 检验依据:
WS 289-2008 《霍乱诊断标准》 霍乱防治手册(1999年第五版)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
霍乱的实验室检测
样品的采集和运输 不同样品的病原分离流程及技术要点
➢粪便 ➢水体 ➢水产品,食品等
平板分离及可疑菌落挑取 菌落鉴定 常用快速检测方法
平板分离及可疑菌落挑取
▪ 平板分离
➢选择性分离平板应采用9cm分离平板(不建议采用7cm平板),一个平
板分离一个样品(严禁一个平板分离2份或以上样品!! )。
➢样品平板分离时应进行分区划线分离,平板分离的单个菌落数量应该达到
50个以上。
▪ 可疑菌落挑取
➢经典的鉴定步骤要求每个平板应挑取5个以上可疑菌落,转种于克氏双糖斜 面或者普通琼脂斜面待分纯培养后,再进行O1、O139群血清玻片凝集试验, 鉴于对霍乱疫情应急处理的考虑,现大多数监测实验室一般采用将血清玻片 凝集试验前置的做法,作为快速筛查的手段,直接对平板上生长的单个可疑菌 落进行玻片凝集试验,出现明显凝集时可做初步报告,对平板上出现可疑凝集 的菌株必须马上转种于克氏双糖斜面或者普通琼脂斜面,待纯培养物生长良 好后再次进行玻片凝集试验加以确证。
➢整体或局部采集:
在实验室应以无菌操作将其解剖,取鳃部和肠内容物25克剪碎后,置灭菌均 质杯或均质袋中,加入225mL倍体积的碱性蛋白胨水增菌;但小贝壳类动物, 则用锤子将外壳击碎,整体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入5-10倍的碱性蛋白胨 水增菌;甲壳类动物除含肉质部分外,其余部分(包括鳃、肠、足、表层外 壳等)整体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入5-10倍的碱性蛋白胨水增菌。
霍乱弧菌
O1群 非O1群
古典生物型 埃尔托生物型
小川型 Ogawa (AB) 稻叶型 Inaba (AC) 彦岛型 Hikojim (ABC)
霍乱病原菌
O139群(Bengal)
O2-O200群
腹泻病原菌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
▪ 病原体
O1群,O139群霍乱弧菌
▪ 发病特征:
剧烈腹泻、呕吐、严重脱水时致酸中毒、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不治疗或医疗很差的条件下病死率可达到20-50%(重症病人达70- 100%)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
水产品分离流程及技术要点
▪ 水产品的采集与保存运送
➢通常选取活的或者新鲜的水生动物为采集对象,有时也应考虑冰冻的水生 动物,有条件的采样点可将水生动物整体采回实验室再进行相关处置 ➢涂抹采集: 使用无菌棉签涂抹5只以上水水生动物表面、腮部及泄殖腔,直接接种到 20ml碱性蛋白胨水作为增菌液处理。
➢胶体金检测条 ➢荧光PCR检测
检测工作中应关注的事项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
样品的采集和运输
采集:
➢病例:粪便、肛拭子、呕吐物 未使用抗生素之前 “健康”人:粪便、肛拭子 其他传播环节的标本:食物、水、环境类样品…… ➢监测:水样,水产品等
运输:
一般要求在3小时内室温(20-25 ℃ )条件下送达实验室检测 ➢ C-B运输培养基(pH8.4); (或文腊二氏保存液) ➢ 碱性蛋白胨水(pH8.4-9.2) :不是最佳的,尤其6小时内还不能进 行培养时,尽量采用 C-B运输培养基。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
粪便分离流程及技术要点
▪ 粪便的采集与保存运送
以采集病人自然排除的新鲜粪便为主,水样便采取1~3mL,成形便采取 指甲大小的粪量,亦可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 采取,采集后的样品应尽快挑取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PH8.6-9.2), 同时划线分离选择性培养基(庆大/四号/TCBS平板),如不能在6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检测的样品,应插入Cary-Blair二氏半固体保存培养基 (或文腊二氏保存液)中送检。标本与保存液比例约为1∶5。
▪ 分离培养(两管两板法):
接种后的碱性蛋白胨水37℃培养过夜,取菌膜下表层培养物接种选择性培养 基(庆大/四号/TCBS平板).同时吸0.1~0.2 ml表层培养物转种于 10ml碱性胨水管中作二次霍增乱弧菌菌,实3验7室℃检培测养6~8h再划线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 (庆大/四号/TCBS平板)。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
霍乱弧菌的实验室检测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
▪ 目的:提高检出率,减少漏检以及误判的发 生
▪ 手段: 检测人员是否有足够的责任心? 检测试剂准备是否齐全且符合要求? 是否严格按照检测流程进行操作?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
霍乱概述
▪ 什么是霍乱?
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V.cholerae)
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 及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
▪ 分离培养要点(两管பைடு நூலகம்板法):
➢挑取粪便,直接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第一管)中,同时划线分离选择 性平板(庆大/四号/TCBS平板,第一板)。
➢第一管碱性蛋白胨水在37 ℃增菌6-8小时,沾取菌膜下表层液体, 划线分离选择性平板(庆大/四号/TCBS平板,第二板),同时吸取 0.1~0.2 ml表层培养物,接种碱性蛋白胨水(第二管)。
➢第二管碱性蛋白胨水增菌18小时后划线分离选择性平板(庆大/四号 /TCBS平板,第三板)。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
水体分离流程及技术要点
▪ 水体的采集与保存运送
水体的采集一般用无菌的500ml水样瓶采集相对静止的表层水(深度为 30cm以内)500ml,密封加盖后于室温(20-25 ℃ )3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