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RFID电磁感应验证实验一
RFID技术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RFID技术姓名:***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2012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5 年6 月24 日实验项目列表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2012级姓名: *** 学号: *** 实验课程: RFID技术实验室号:_田C306 实验设备号: 12 实验时间: 15.5.15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名称例:实验一RFID(13.56MHz)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ZigBee协议栈的原理。
2、学习RFID模块数据的传输过程。
二、实验内容1、搭建由协调器、路由器、终端节点组成的ZigBee网络。
2、通过ZigBee网络采集RFID模块的数据并在上位机上显示结果。
三、实验设备1、串口线、USB线(一头扁的一头方的)、M3-LINK仿真器、5V电源。
2、协调器开发板、路由器开发板、包含RFID(13.56MHz)传感器的节点开发板和射频卡。
3、安装有Keil uVision4的计算机以及ZigBee组网源程序。
四、实验说明1、硬件组成从硬件角度看,系统由4大部分组成:位于最底层的传感器采集节点、中间的路由节点、将数据传送到PC机的协调器节点以及PC机几个平台。
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到,除协调器与PC机的通讯可采用以太网或USB外,其他各个部分之间都采用ZigBee网络。
整个系统除了PC机外的其他部分都采用当前最流行的低功耗、小封装的Cortex-M3芯片做主控芯片。
其中的终端节点和路由节点采用LM3S811,汇聚节点采用内部集成以太网和USB控制器的LM3S6952或LM3S9B96,终端节点除ZigBee部分进行数据传输外,还有不同的传感器信号处理部分。
2、ZigBee协议栈串口应用五、实验步骤1、将PDL-LM3S-6734MDK文件夹下的Luminary文件夹拷贝到“C:\Keil\ARM\INC”目录下,若弹出“确认文件夹替换”的对话框,请选择“全部”。
RFID实验
2.3 信号耦合与应答器供电 (1) 信号耦合:
根据射频耦合方式的不同,RFID系统的信号耦合 方式分为电感耦合(磁耦合)方式和反向散射耦合(电 磁场耦合)方式两大类。
具有很小作用距离(典型值在lcm之内)的射频识别系统称
之为紧耦合系统。为了正常工作,必须把这种系统的应 答器插入阅读器中,或者是放置在一种事先规定的表面 上。紧耦合系统不仅可采用电感式耦合,也可采用磁场 式耦合。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工作在从直流到30 MHz
振荡器是用于产生周期性振荡信号的电路。对于振
荡器的输出信号,应该由以下指标来衡量:一是频率, 即频率的准确度与稳定度;二是振幅,即振幅的大小与 稳定性;三是波形及波形的失真;四是输出功率,要求 该振荡器能带动一定的负载。按照选频网络性质分为LC 振荡器和RC振荡器。
2.1.1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这种电路的LC并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感有首端、中
1A 1 1Y 2 2A 3
2Y 4 3A 5 3Y 6 GND 7
14 VCC 13 6A 12 6Y 11 5A 10 5Y
9 4A 8 4Y
不带负载时振荡电路输出的电压峰峰值可达4~10V
,在不添加任何中间电路的情况下很容易驱动末级功放 。如果电路没有振荡,可以在C5上并联一个可调电容,
调节可调电容使其振荡,用示波器可以看到稳定的方波 信号。波形虽然不是标准的正弦波,但经过末级功放的 选频网络可将波形还原成正弦波。
合,目前,在市场上所提供的射频识别系统中至少有 90%都属于电感(磁)耦合系统。
作用距离大于l m的射频识别系统称之为远距离系统。所
有远距离系统都是采用电磁波方式工作在超高频和微波 范围内。这类系统根据其物理功能原理被称之为反向散 射射频系统。还有一些工作在微波范围的远距离系统采 用的是表面波应答器。
rfid实训报告
rfid实训报告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逐渐在各行各业应用开展。
本文将以RFID实训为主题,探索RFID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其在实训中的具体应用。
一、RFID技术的原理RFID技术利用电磁波通过无线方式实现物体的自动识别和数据传输。
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RFID标签、读写器和中央数据库。
RFID 标签内部包含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芯片用来存储和处理数据,天线用于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读写器则通过天线向RFID标签发送电磁波信号,并接收从标签返回的响应信号。
中央数据库用来存储和管理来自各个标签的数据。
二、RFID技术的应用场景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 物流管理在物流行业中,RFID技术可以通过标签精确追踪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在物流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使用RFID读写器,可以实现自动化记录货物进出库的时间和位置,并通过网络上传至中央数据库,从而方便管理者实时掌握物流情况。
2. 仓库管理RFID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仓库管理中。
每个货物都附带一个RFID标签,仓库管理人员可以通过RFID读写器快速扫描并记录货物的进出库信息。
这不仅提高了仓库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减少人为错误。
3. 超市购物RFID技术可以应用于超市购物体验的改进。
如果每个商品都带有一个RFID标签,消费者只需要将购物车推过RFID读写器,系统就能自动识别所有商品并计算总花费,避免了传统扫码购物的繁琐过程。
4. 动物追踪RFID技术在农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比如对家禽、牲畜等动物进行身份追踪。
通过在动物的耳标或体内植入RFID标签,饲养员可以精确记录动物的信息,包括疫苗接种情况、生长发育等。
这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动物健康管理水平。
三、RFID技术在实训中的应用在RFID实训中,学生需要掌握RFI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实践能力。
RFID实验1,2报告12页word文档
RFID实验报告实验一智能识别技术与系统实验实验时间:2019年6月21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智能识别技术概念、特点、原理和优势。
2.掌握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的各自优缺点、技术特征和应用优势。
3.了解条码自动识别系统和RFID自动识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了解指纹、视频、语音识别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二、实验原理1、条码技术实验(1)一维条码识别原理由于不同颜色的物体,其反射的可见光的波长不同,白色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所以当条形码扫描光源发出的光经凸透镜1后,照射到黑白相间的条形码上时,反射光经凸透镜2聚焦后,照射到光电转换器上,接收到与白条和黑条相应的强弱不同的反射光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放大整电路。
在放大电路后需加一整形电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以便计算机系统能准确判读。
整形电路的脉冲数字信号经译码器译成数字、字符信息。
(2)二维条码识别原理矩阵式二维码(又称棋盘式二维码)是在一个矩形空间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
在矩阵元素位置上,出现方点、圆点或其他形状点表示二进制“1”,不出现点表示二进制的“0”,点的排列组合确定了矩阵式二维码所代表的意义。
行排式二维码(又称:堆积式二维码或层排式二维码),其编码原理是建立在一维码基础之上,按需要堆积成二行或多行。
两者的识别原理,通过图像的采集设备,得到含有条码的图像,此后经过条码定位、分割和解码三步骤实现条码的识别。
2、RFID技术实验RFID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受电磁场激励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收到读写器的查询信号后,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改变电子标签天线的反射面积,将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反射回的微波合成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即可将电子标签储存的识别代码等信息读取出来,送到RFID 信息处理机进行相关处理。
RFID教学实验箱实验内容初稿(实验一添加实验步骤说明)(精)
13.56MHZ HF多协议读写器实验一、基于符合ISO/IEC 14443 A、B及 ISO/IEC 15693 标准协议的寻卡(查询)及读取UID号操作实验二、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 标准协议的_Request、Anticoll、Select、Halt、Authentication 操作实验三、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标准协议的M1卡认证及读写数据操作实验四、基于符合ISO/IEC 14443B 标准协议的Request、Halt、Deselect操作实验五、基于符合ISO/IEC 14443B 标准协议的AT88RF020卡认证及读写数据操作实验六、基于符合ISO/IEC 14443B 标准协议的SR176卡认证及读写数据操作实验七、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 协议的Verayo卡的256/512位读卡器认证标签、读写块、internal、获取随机数、写口令到标签等双向认证操作实验八、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 标准协议的verayo卡带认证的读写标签数据操作实验九、基于符合ISO 15693 标准协议的Inventory16、Inventory、Stay_Quiet、Select指令操作实验十、基于符合ISO 15693 标准协议的Reset_To_Ready、Read、Write、Lock、Write_AFI、Lock_AFI、Write_DSFID、Lock_DSFID、Get_System_Information、Get_Multiple_Block_Security指令操作实验十一、基于符合ISO/IEC 7816 标准协议的CPU卡RATS指令操作实验十二、CPU卡操作系统FMCOS的发卡指令操作(1):选择文件、取响应数、取随机数、外部认证实验十三、CPU卡操作系统FMCOS的发卡指令操作(2):擦除DF、建立文件、增加或修改密钥实验十四、CPU卡操作系统FMCOS的发卡指令操作(3):内部认证、读二进制文件、写二进制文件、写记录文件实验十五、CPU卡操作系统FMCOS的消费指令操作(1):验证PIN、初初化交易、读余额、圈存实验十六、CPU卡操作系统FMCOS的消费指令操作(2):消费/取现/圈提、取交易认证、重装/修改PIN2、综合性实验(1)实验项目实验一、基于符合ISO/IEC 14443 A、B及 ISO/IEC 15693 标准协议的寻卡(查询)及读取UID号操作实验二、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 标准协议的_Request、Anticoll、Select、Halt、Authentication操作实验三、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标准协议的M1卡认证及读写数据操作实验四、基于符合ISO/IEC 14443B 标准协议的Request、Halt、Deselect 操作实验五、基于符合ISO/IEC 14443B 标准协议的AT88RF020卡认证及读写数据操作实验六、基于符合ISO/IEC 14443B 标准协议的SR176卡认证及读写数据操作实验七、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 协议的Verayo卡的256/512位读卡器认证标签、读写块、internal、获取随机数、写口令到标签等双向认证操作实验八、基于符合ISO/IEC 14443A 标准协议的verayo卡带认证的读写标签数据操作实验九、基于符合ISO 15693 标准协议的Inventory16、Inventory、Stay_Quiet、Select指令操作实验十、基于符合ISO 15693 标准协议的Reset_To_Ready、Read、Write、Lock、Write_AFI、Lock_AFI、Write_DSFID、Lock_DSFID、Get_System_Information、Get_Multiple_Block_Security指令操作(2)实验方案实验一、基于符合ISO/IEC 14443 A、B及 ISO/IEC 15693 标准协议的寻卡(查询)及读取UID号操作实验目的1、学习和了解13.56MHZ 非接触IC技术。
rfid实验报告
rfid实验报告RFID实验报告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追踪。
在现代社会中,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次RFID实验的设计、过程和结果,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RFID技术实现对物体的追踪和识别。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RFID标签、RFID读写器、电脑等。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物体,如书籍、水杯、手机等,并为每个物体粘贴了一个RFID标签。
然后,将RFID读写器连接到电脑上,并安装相应的软件以实现对RFID标签的读写和数据处理。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对RFID读写器和标签进行了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然后,将每个物体放置在读写器的感应范围内,并使用软件读取和记录每个物体的RFID标签信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对读写器的感应范围、读取速度等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读写的准确性和效率。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物体的追踪和识别。
每个物体的RFID标签信息能够被准确地读取和记录,包括物体的名称、型号、生产日期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实现对物体的库存管理、追溯等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RFID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RFID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定位和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在智能交通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识别和收费,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领域,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管理,提升生活品质和便利性。
结论:通过本次RFID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RFI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物体追踪和识别方面的优势。
传感器与RFID实验报告近距离ID卡读取实验
传感器与RFID实验报告RFID体验课·实验设备1、PC 机一台;2、RFID 读写器辅助教学工具RFID_Tool 软件一套;3、物联网多网技术综合教学开发设计平台一套。
【1】近距离ID卡读取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ID卡的基本原理;2、熟悉125K读卡模块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1、电脑串口通过串口线连接到开发板的125K接口上,注意实验箱“ARM选通”开关选择到“PC”端。
2、双击打开RFID_Tool软件。
3、选择当前电脑的串口号(默认为COM1),RFID读写器类型选125K,然后单击“打开”按钮,打开该串口,刷一下125K卡片,则RFID_Tool界面将会显示该卡的卡号。
【2】IEEE14443 寻卡、读卡、写卡等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IC卡的基本原理;2、了解IEEE14443标准;3、熟悉13.56MHz读卡模块的使用方法;4、熟悉IEEE14443寻卡的方法;5、熟悉S50卡的存储结构;6、熟悉13.56MHz读卡模块的使用方法;7、熟悉IEEE14443写数据的方法;8、熟悉IEEE14443读取标签数据的方法。
·实验步骤1、电脑串口通过串口线连接到开发板的串口13.56MHz的接口上,注意实验箱“ARM选通”开关选择到“PC”端。
2、双击打开RFID_Tool软件选择当前电脑的串口号(默认为COM1),RFID读写器类型选13.56M,然后单击“打开”按钮,打开该串口。
3、将13.56MHz卡片放置到13.56MHz读卡模块的上方4、依次单击“13.56M控制”下的“1.寻卡”、“2.防冲突”、“3.选卡”、“4.密钥验证”按钮,结合通信协议观察“数据包监视器”中的数据以及相应的操作是否成功。
5、观察“数据包监视器”下方显示“密钥验证成功”,密钥验证成功后便可对IC 卡进行写操作。
6、在软件“读写操作”下选择块号,填入卡的 6 字节密钥(默认全为 0xFF ),单击“13.56M 控制”下的“5.读卡”按钮,读取成功后,软件”数据”一栏会显示读取到的 16 字节数据。
rfid 实验报告
rfid 实验报告RFID实验报告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跟踪。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物流管理、仓储管理、智能交通等。
本篇文章将介绍我进行的一次RFID实验,并对其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验证RFID技术在物体识别和跟踪方面的可行性,并探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潜在问题。
2. 实验设计与过程我选取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物体,如书籍、电子设备和食品,为每个物体粘贴了一个RFID标签。
然后,我设置了一个RFID读写器,并将其连接到电脑上。
通过读写器,我可以远程读取和写入RFID标签上的信息。
在实验过程中,我先将每个物体逐一放置在RFID读写器的感应范围内,观察读写器是否能够准确识别物体并读取标签上的信息。
接着,我尝试修改标签上的信息,并再次使用读写器进行读取,以验证写入功能的可靠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发现RFID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RFID标签具有独一无二的编码,可以为每个物体提供唯一的身份识别,避免了传统条码识别可能出现的重复或错误。
其次,RFID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无需直接接触物体,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
这在物流管理等需要大量物体快速识别的场景中尤为重要。
此外,RFID标签具有存储空间,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如物体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这些信息可以在供应链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帮助企业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
然而,RFID技术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首先,RFID标签的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大规模应用时,成本可能成为制约其推广的因素之一。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成本与收益,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
其次,RFID技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由于RFID标签的无线信号可以被窃取,黑客可能通过拦截信号来获取标签上的信息。
因此,在应用中需要加强数据的加密和安全性保护。
RFID相关实验实验指导书整合版(DOC)
RFID相关实验实验指导书整合版(DOC)⼴州飞瑞敖电⼦科技有限公司IOT-L01-05型物联⽹综合实验箱RFID相关实验指导书⼴州飞瑞敖电⼦科技有限公司IOT-L01-05型 (1)实验⼀ LF低频RFID实验 (2)⼀、实验⽬的 (2)⼆、实验设备 (2)三、实验原理 (2)四、实验过程 (5)实验⼆、HF⾼频RFID通信协议 (7)⼀、实验⽬的 (7)⼆、实验设备 (7)三、实验原理 (7)四、实验步骤 (15)实验三 UHF特⾼频RFID实验 (20)⼀、实验⽬的 (20)⼆、实验设备 (20)三、实验原理 (20)四、实验步骤 (26)实验四 2.4G有源RFID低功耗实验 (31)⼀、实验⽬的 (31)⼆、实验设备 (31)三、实验原理 (31)四、实验步骤 (34)实验⼀ LF低频RFID实验⼀、实验⽬的1.1了解ID卡内部存储结构1.2掌握符合ISO 18000-2标准的⽆源ID卡识别系统的⼯作原理1.3掌握符合ISO 18000-2标准的⽆源ID卡识别系统的⼯作流程1.4 掌握本平台ID模块的操作过程⼆、实验设备硬件:RFID实验箱套件,电脑等。
软件:Keil,串⼝调试助⼿。
三、实验原理3.1 低频RFID系统与ID卡低频RFID系统读卡器的⼯作频率范围⼀般从120KHz到134KHz。
该频段的波长⼤约为2500m,除了⾦属材料影响外,⼀般低频能够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
低频RFID系统使⽤ID卡,全称为⾝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作为其电⼦标签。
ID卡是⼀种不可写⼊的感应卡,其内部唯⼀存储的数据是⼀个固定的ID卡编号,其记录内容(卡号)是由芯⽚⽣产⼚商封卡出⼚前⼀次性写⼊,封卡后不能更改,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
ID卡与我们通常使⽤磁卡⼀样,仅仅使⽤了“卡的号码”⽽已,卡内除了卡号外,⽆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
⽬前市场上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
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验证与应用
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验证与应用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中的基础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磁场变化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磁现象,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就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验证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实验验证1. 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引起的磁场变化为了验证电磁感应定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将一个磁铁放在一个线圈附近,然后将一根接通电源的导线插入线圈中,使电流通过线圈。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磁铁在线圈周围产生的磁场,即磁力线从线圈出发,传向外部。
2. 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流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验证电磁感应定律:通过改变线圈中的磁场强度,观察到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个线圈中的磁铁移动,由此改变线圈中的磁场强度。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磁场的变化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在线圈中激发感应电流。
3. 线圈中导线的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除了改变磁场强度,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线圈中的导线运动方式来验证电磁感应定律。
例如,我们可以将带有直流电流的导线快速穿过线圈,并观察是否产生了感应电流。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导线通过线圈时,由于磁场的改变,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二、应用1. 电磁感应在发电机中的应用电磁感应定律在发电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发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使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从而改变线圈中的磁场强度。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这种磁场的变化将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发电厂、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等。
2. 变压器中的电磁感应原理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电器设备。
它通过变换电压和电流的比例,从而实现输电和分配电能的目的。
变压器中由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引起的磁场强度的变化,进而通过互感作用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实现电能的转换和传输。
3. 感应加热中的电磁感应应用电磁感应还可以应用于感应加热。
感应加热是利用感应电流在导体中产生的热效应,从而实现对物体的加热。
RFID实验总结及感想
RFID实验总结及感想第一篇:RFID实验总结及感想RFID实验总结及感想RFID这个词,并不陌生,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过。
大一的时候学习物联网导论,知道了RFID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通过本学期前十几周的课程学习,了解了RFID的结构、原理和协议等知识,但是却并不知道它的应用如此广。
对照着实物来了解一种技术,使得之前所学的知识更加实在了。
我明白了不同频率下标签的具体样子,对标签识别范围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见到RFID的先进和神奇之处,更加深了我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
这几次的RFID实验,虽然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并不需要编程或者设计硬件结构,但是,也使得我对于RFID,对于验证性实验,有了一些改观。
首先,实验使得我对于RFID有了更深的兴趣。
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亲身感受到这项技术的方方面面的时候,才能明白自己哪一部分的知识已经掌握了,而哪一部分还需要多加了解。
做实验的过程中形象生动地掌握了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人话曰:让知识接地气。
其次,就是实验带来的思考。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既然是无线射频,那么这种技术是不是会存在安全漏洞?如何能保证数据不被盗?另外,如果哪天系统崩溃了,或者RFID里面的接收器出现故障,如何保证原始信息的回溯?既然RFID如此先进、好用,价格也并不十分贵,为什么好像并没有在生活中应用地十分普遍呢?这些问题,在上课时并不会十分关注,上课时更加专注于记住知识点或者弄懂例题的理论,而在做实验时,则会更加关注到这项技术本身的利与弊。
当然了,在实验过程中和老师同学及时的沟通交流是很重要的。
正是如此,我更加了解了实验的意义,懂得了RFID在物流和交通中的应用,也对RFID有了更多客观的看法。
这几次实验获益良多,但是建议未来可以在做验证性实验的时候,一边做,老师一边讲解,相信效果会更好,记忆会更加深刻。
第二篇:RFID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联网RFID系统概述1、什么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问答):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的目的。
传感器与RFID实验报告指示灯的亮灭
传感器与RFID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烧写器将相关程序烧写入ZigBee调节器中,从而控制与调节器相接的数码管显示器下方的指示灯的亮灭。
二、实验设备物联网综合应用箱及其内部组件、PC机一台三、实验步骤1.打开实验箱,从实验箱内取出上次实验所用的ZigBee调节器,以及这次所需的新设备数码管显示器。
2.将数码管显示器插入调节器插口,并将调节器与烧写器相连接,并使用方口USB将其连接到PC上的USB接口上。
3.打开:我的电脑——属性——设备管理器右击未知USB设备,选择“更新驱动软件”,选择“浏览计算机以查找驱动程序软件”,选择u盘下“综合物联网应用箱”,待更新完毕,黄色感叹号消失后即可完成。
4.安装IAR程序编译软件。
5.打开软件,新建工程,自命名,新建一个文件,输入如下图中的代码内容,保存为“.c”结尾的文件;#ifndef _LED_#define _LED_#include <ioCC2530.h>#define HIGH 1#define LOW 0 #define SER P1_0#define RCK P1_1#define SRCK P1_2#define BYTE_5 0x80#define LED1_ON 0x01#define LED2_ON 0x02#define LED3_ON 0x04#define LED4_ON 0x08#define LED5_ON 0x10#define LED6_ON 0x20#define LED7_ON 0x40#define LED8_ON 0x80void INIT_LED(void);void LEDprintf(unsigned char data,unsigned char byte);#endif//以上程序对代码中所涉及到的8个指示灯进行了定义,并且定义高电平为1,低电平为0。
#ifndef __BASIC_H__#define __BASIC_H__#include <iocc2530.h>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typedef unsigned char uchar;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16;typedef unsigned char uint8;右击左侧视图中的工程文件void delay(uint);void PortInit(void);void PortTest_FlashAll(uint8 num);void PortTest_FlowLED(uint8 num);void Delay(uint n);#endif//__BASIC_H__//定义不同类型变量,调用函数控制指示灯亮灭。
电磁感应定律验证实验报告
电磁感应定律验证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验证电磁感应定律并探究其应用实验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并且其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实验器材:螺线管、直流电源、电流计、磁铁、导线等。
实验步骤:1. 将螺线管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用导线将其与电流计和直流电源连接。
2. 在螺线管附近放置一个磁铁,确保磁铁的磁场垂直穿过环形螺线管的截面。
3. 打开直流电源,调节电流值为一定常数,保持稳定。
4. 记录电流计的示数,并测量磁铁与螺线管的距离。
5. 移动磁铁,改变磁场与螺线管的相对位置,再次记录电流计的示数。
6. 重复第5步,将磁铁与螺线管的距离逐渐增大或减小,并记录相应的电流计示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当磁铁与螺线管的相对运动引起磁场的变化时,电流计的示数也随之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电磁感应定律得到了验证。
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并观察到了导体中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实验中改变磁场与螺线管的相对位置,导致磁通量的变化,使得感应电动势产生,并在电路中形成感应电流。
此外,我们还发现磁场与螺线管之间的距离对电流计示数的影响。
当距离增大时,磁通量的变化率减小,感应电动势减小,导致电流计示数减小。
反之,当距离减小时,感应电动势增大,相应的电流计示数也增大。
实验应用:电磁感应定律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应用。
例如,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基于电磁感应定律。
通过旋转导体,使导体与磁场相对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转化为电能输出。
此外,电磁感应也广泛应用于传感器技术、电磁铁、电动机等领域。
它的应用在现代科学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通过此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并观察到了导体中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实验结果表明,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并且其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电磁感应定律在物理学和工程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电磁学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RFID实验报告
RFID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RFID标签的读取和编程技能。
实验介绍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将信息存储在无线电波中,将射频标记放置在被识别物品上,然后使用合适设备对这个标记进行无线扫描,数据可被自动传送和处理。
RFID技术在万物互联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应用范围广泛,比如物流管理、智慧城市等。
RFID标签可实现自身的存储和加密,扩展其使用性。
实验步骤1. 理解RFID标签在了解RFID标签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传统条形码的原理。
条形码是将数字信息编成一条附带校验信息的线性或二维编码,用于识别商品或物品,需要由红色激光或红光扫描设备读取。
而RFID标签与条形码的区别在于,RFID标签是一种电子标签,可通过外界的无线射频识别其上的信息。
RFID标签是由标签芯片、融合包装材料、反射率和耐环境变化的防护材料构成。
标签芯片是RFID标签的核心。
它包含了控制功能、数据存储和传输功能、防冲突回应等,并具有一定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RFID标签可分为被动式标签和主动式标签两种。
被动式标签与主动式标签的主要区别在于电源。
被动式标签不需要电池,能够直接通过感应到的信号进行工作。
主动式标签则需要自身电源,能够通过电池供电独立工作。
2. 初步认识RFID技术RFID技术可分为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种频率标准。
在低频频率标准中,读写器与标签间的通信距离较短,仅为几厘米至数公分。
而在高频和超高频的频率标准中,通信距离则可达数十米。
在RFID技术应用时,频段的选择与应用场景紧密相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实验流程本次实验的主要流程为:1.配备硬件设备:RFID读写器和标签2.连接设备,并准备好相应的开发平台和控制程序3.读取RFID标签中的信息4.在标签中写入新的信息5.重新读取标签中的信息,观察是否成功写入新的信息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编写了读取和编程RFID标签的程序,对RFID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电磁感应定律验证实验
电磁感应定律验证实验
一、引言
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描述了一个导体中的磁场变化会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电磁感应定律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变压器、电动机等设备都是基于电磁感应定律的原理工作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定律。
二、实验原理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磁场的变化可以诱导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改变磁场强度或导体运动速度来验证电磁感应定律。
三、实验材料
1.导线
2.磁铁
3.电压表
4.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
1.将磁铁放置在一段导线的附近,使磁铁在导线附近运动。
2.用示波器或电压表测量导线两端的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
3.改变磁铁运动的速度或磁场强度,再次测量导线两端的电动势。
五、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导线两端的电动势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
果应当符合电磁感应定律的预期,即磁场的变化会引起导体中的感应电流。
六、结论
通过本实验验证,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现象。
磁场的变化
确实可以产生感应电动势,这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结果。
七、拓展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电磁感应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中。
通过深
入理解电磁感应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改进这些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现象,还加深了对电磁学原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rfid原理的六个实验报告
rfid原理的六个实验报告RFID 原理的六个实验报告一、实验一:RFID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探究(一)实验目的了解 RFID 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以及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RFID 读写器、不同类型的电子标签(无源标签、有源标签)、天线、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1、观察读写器、天线和电子标签的外观结构。
2、将电子标签放置在读写器的有效读取范围内。
3、通过计算机软件控制读写器发送指令,读取电子标签中的信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成功读取了无源标签和有源标签中的信息,包括产品编码、生产日期等。
2、分析得出无源标签依靠读写器发射的电磁场获取能量进行工作,而有源标签自身带有电源,工作距离更远。
(五)结论RFID 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组成,通过电磁场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互。
二、实验二:RFID 频率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的 RFID 系统在性能上的差异。
(二)实验设备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频段的 RFID 读写器及配套标签,测试障碍物。
(三)实验步骤1、分别在空旷场地和有障碍物的环境中,使用不同频段的读写器读取标签。
2、记录不同频段在不同环境下的读取距离、读取速度和准确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低频系统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中表现相对稳定,但读取距离较短、速度较慢。
2、高频系统读取速度和准确率有所提高,对金属环境的抗干扰能力较强。
3、超高频和微波频段在空旷场地读取距离远、速度快,但易受障碍物和环境干扰。
(五)结论不同频率的 RFID 系统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频段。
三、实验三:RFID 电子标签编码方式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并比较不同的 RFID 电子标签编码方式。
(二)实验设备支持不同编码方式的读写器、相应编码的电子标签。
(三)实验步骤1、将采用不同编码方式(如曼彻斯特编码、脉冲位置编码等)的电子标签置于读写器读取范围内。
电磁感应的实验验证
电磁感应的实验验证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基础知识,它描述了导体中的电流与所受外磁场之间的关系。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处于变化的磁场中时,导体内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电磁感应现象。
为了验证这一定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名称:磁场变化对导体感应电动势的影响实验目的:1. 验证电磁感应定律,即导体中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变化有关。
2. 理解电磁感应对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仪器:1. 直流电源:用于提供电流。
2. 可调电阻:用于调节电流强度。
3. 铜线圈:用于制造变化的磁场。
4. 磁铁:用于产生磁场。
5. 指南针:用于检测磁场的方向。
6. 导线:用于连接电路。
实验步骤:1. 将直流电源和可调电阻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电路。
2. 将铜线圈绕在一根磁铁上,确保铜线圈两端的导线与电路相连。
3. 将指南针靠近铜线圈,观察指南针的指向,记录初始方向。
4. 调节直流电源的电流强度,使得铜线圈中的电流变化。
5. 观察指南针指向是否有变化,并记录。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铜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在铜线圈中产生电流。
这个变化的电流将创建一个磁场,导致指南针的指向发生变化。
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指南针在铜线圈中的磁场变化时会改变指向。
这表明导体内电流的变化与所受磁场的变化相关,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
该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磁感应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电磁感应广泛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中。
例如,在一个发电机中,通过旋转的磁铁和铜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现象,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此外,电磁感应还有其他一些专业应用。
例如,感应加热。
在感应加热中,通过将高频交流电流通过导体内,利用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来对物体进行加热。
此技术常应用于金属加热、电磁炉等领域。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电磁感应定律并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不仅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工程技术领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rfid技术实验报告
rfid技术实验报告RFID 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 RFID 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特点。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评估 RFID 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 系统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
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用于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天线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其工作原理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经解调和解码后将有效信息送至后台主机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本次实验所用到的设备和材料包括:1、 RFID 阅读器:_____型号,工作频率为_____,支持的协议为_____。
2、电子标签:_____型号,存储容量为_____,工作频率为_____。
3、计算机:用于安装和运行相关的软件及处理实验数据。
4、连接线缆:用于连接阅读器和计算机。
5、实验平台:用于放置实验设备和进行实验操作。
四、实验步骤1、设备连接与初始化将 RFID 阅读器通过连接线缆与计算机相连,并确保连接稳定。
打开计算机上的相关软件,对阅读器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设置工作频率、通信端口等参数。
2、电子标签编程与写入选择部分电子标签,使用相关工具对其进行编程,写入特定的标识信息,如产品编号、生产日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备
天线制作示意图
实验一RFID电磁感应验证实验
实验目的
1 、认识时变电磁场,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作用。
2 、通过电磁感应装置的设计,初步了解天线的特性及基本结构。
3 、理解掌握电磁波辐射原理。
实验器材
JH-DB-2S电磁波教学综合实验仪、金属丝
实验原理
随时间变化的电场要在空间产生磁场,同样,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也要在空间产生电场。
电场和磁场构成了统一的电磁场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能够辐射电磁波的装置称为天线,用功率信号发生器作为发射源,通过发射天线产生电磁波。
如果将另一付天线置于电磁波中,就能在天线体上感生高频电流,我们可以称之为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离发射天线越近,电磁波功率越强,感应电动势越大。
如果用小功率的白炽灯泡接入天线馈电点,能量足够时就可使白炽灯发光。
接收天线和白炽灯构成一个完整的电磁感应装置。
如图示:电偶极子是一种基本的辐射单元,它是一段长度远小于波长的直线电流元,线上的电流均匀同相,一个作时谐振荡的电流元可以辐射电磁波,故又称为元天线,元天线是最基本的天线。
电磁感应装置的接收天线可采用多种天线形式,相对而言性能优良,但又容易制作,成本低廉的有半波天线、环形天线、螺旋天线等。
实验内容
1.取两段等长金属丝作为接收天线的振子,用螺钉将金属丝分别连接在感应器的两端,
构成一副偶极子天线。
2.打开主机电源开关,完成系统自检,按下TX按钮,观察功率指示表有一定偏转,说
明发射正常。
3.用金属丝制作天线体,焊接于感应灯板两端,竖直固定到测试支架上,调节测试支架
滑块到离发射天线25cm 左右,按下功率信号发生器上TX按钮,同时移动测试支架滑块,靠近发射天线,直到小灯刚刚发光时,记录下滑块与发射天线的距离。
4.改变天线振子的长度,重复上面过程,记录数据。
5.设计制作其它天线形式制作感应器,重复上面过程,记录数据。
次数天线形式天线长度距离
1
2
3
… … … … …
注意事项
1.按下TX按钮前,反复检查射频线SMA头与天线SMA座是否连接牢固、检查仪器
RF-out端口N转SMA头是否与连接牢固。
2.发射天线其他SMA端口是否已经连接好SMA短路负载,或请老师检查。
3.测试感应器时,不能将感应灯靠近发射天线的距离太小,否则会烧毁感应灯。
(置
于15cm 以外,或视感应灯亮度而定)
4.尽量减少按下TX按钮的时间,以免影响其它小组的测试准确性。
5.测试时尽量避免人员走动,以免人体反射影响测试结果。
报告要求
1.完成数据运算及整理;
2.对实验中的现象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