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入土深度
桩基础贯入度

桩基础贯入度桩基础贯入度基本规定:贯入度是指在地基土中用重力击打贯入体时,贯入体进入土中的深度。
贯入体可以是桩,也可以是一定规格的钢钎。
贯入度一般是指锤击桩每10击进入的深度mm,用(mm/10击)表示,如在强风化花岗岩中最后贯入度(6.0吨的锤)一般为20~50(mm/10击)。
进行贯入测试的目的,是通过贯入度判断地基土的软硬程度,从而确定桩基或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桩基础贯入度测试:贯入测试的方法及使用的工具(如标准贯入仪)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中均有明确的规定。
(1)最后贯入度:打桩施工时,最后贯入度的测定和记录,对于落锤、单动汽锤和柴油锤取最后10击的入土深度;而对于双动汽锤取最后1分钟的桩入土深度。
测量贯入度应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即桩顶无损坏、锤击无偏心、在规定锤的落距下和桩貌与桩垫工作正常。
如果贯入度已经达到要求而桩尖标高尚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其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度不应大于规定的数值。
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将一定尺寸、一定形状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的难易程度(贯入度)来测定土的性质的一种现场测试方法。
根据锤重、落距、探头或贯入器的不同,可将动力触探分为轻型、中型、重(1)型(即标准贯入试验)和重(2)型。
各型动力触探的技术指标参考数据如下表:类型锤重(Kg)落距(cm)探头或贯入器贯入指标触探杆外径(mm)轻型10 50 圆锥头,锥角60°,锥底直径4.0mm,锥底面积12.6cm2 贯入30cm的锤击数N10 25中型28 80 圆锥头,锥角60°,锥底直径6.18mm,锥底面积30cm2 贯入10cm的锤击数N28 33.5重(1)型63.5 76 管式贯入器,外径 5.1cm,内径 3.5cm,刃口角度19°47′,长度70cm 贯入30cm的锤击数N63.5 42重(2)型63.5 76 圆锥头,锥角60°,锥底直径7.4mm,锥底面积43cm2 贯入10cm的锤击数N63.5 42注重(1)型动力触探即标准贯入试验。
桩基验收规范

静压桩质量验收标准
事项压桩机的每件配重必须用量具核实,并将其质量标记在该件配重的外露表面;液压
锤击沉桩质量验收标准
的贯入度不应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确认,必要时,施工控制贯入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工,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 2〜6m。
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人工挖孔灌注桩
锚杆及土钉墙支护工程
基坑、承台施工。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上式中:E、I——桩的弹性模量及截面惯矩
zx——桩侧土抗力zx=Cxz=mZxz,C为地基系数; b1——桩的计算宽度; xz——桩在深度z处的横向位移(即桩的挠度)。
将上式整理可得:
d4xz dZ4
mEb1I Zxz
0
(1)
或
d4xz dZ4
a5Zxz
0
式中:——桩—土变形系数,
5
mb 1
EI
从上式中不难看出:桩的横向位移与截面所在深度、桩的刚度(包括桩身材料和截面尺寸)
以及桩周土的性质等有关,是与桩土变形相关的系数。
式(1)为四阶线性变系数齐次常微分方程,在求解过程中注意运用材料力学中有关梁的 挠度xz与转角z、弯矩Mz和剪力Qz之间的关系即
将式(7)代入式(2)得
x z Q 3 E 0A x 0 IM 2 E 0B x 0 I A 1 B 1 (Q 2 E 0A 0 I M E 0 B 0 ) I M 2 E 0 C 1 I Q 3 E 0D 1
Q 3 E 0(A 1 I A x 0 B 1 A 0 D 1 ) M 2 E 0(A 1 I B x 0 B 1 B 0 C 1 )
2)当基础侧面为数种不同土层时,将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hm深度内各土层的mi,根据换算前 后地基系数图形面积在深度hm内相等的原则,换算为一个当量m值,作为整个深度的m值。
3)桩底面地基土竖向地基系数Co为: C0=m0h
(二)单桩、单排桩与多排桩
单桩、单排桩:指在与水平外力H作用面相垂直的平面上,由单根或多根桩组成的单根(排) 桩的桩基础,如下图a)、b)所示,对于单桩来说,上部荷载全由它承担。
B 0 也都是Z的函数,根据Z值制
影响单桩水平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桩基一般都承受有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和力矩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其竖向承载力之外,还必须考虑其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
与单桩竖向承载力相比,单桩水平承载力问题显得更为复杂。
影响单桩水平承载力的因素很多,包括桩的截面刚度、材料强度、桩侧土质条件、桩的入土深度以及桩顶约束情况等。
(一)桩身强度和刚度桩的直径愈大,桩身材料强度愈高(如桩身为高强度混凝土或钢材等),桩身的抗弯刚度则愈高其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就愈强。
对于抗弯性能差的桩,其水平承载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如低配筋率的灌注桩通常是桩身首先出现裂缝,然后断裂破坏;而对于抗弯性能好的桩,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桩身虽然未断裂,但当桩侧土体显著隆起,或桩顶水平位移大大超过上部结构的允许值时,也应该认为桩已达到水平承载力的极限状态。
(二)桩侧土质条件桩侧土质愈好,其水平抗力愈大,或地基上水平抗力系数愈大,桩的水平承载能力就愈高,尤其是桩侧表层土(3~4倍桩径范围内)的承载能力极大地影响桩身的水平承载力。
因此,当表层土较差时,一般应采取回填碎石潘实等改良加固表层土的方案进行处理,可较大地提高桩身的水平承载力。
(三)桩顶约束条件地基土的水平抗力系数随桩身水平位移的增大呈指数衰减。
因此,对桩顶水平位移的约束愈好,则桩侧土的水平抗力愈大。
建筑桩基桩顶与承台连接的实际工作状态介于刚接与铰接之间,这是由于桩顶嵌入承台长度较短(5~10cm),承台混凝土为二次浇注,桩顶主筋锚入承台为30dg,在较小水平力作用下桩顶周边混凝土出现塑变,形成传递剪力和部分弯矩的非完全嵌固状态,其既能减少桩顶位移(相对于桩顶自由情况),又能降低桩顶约束弯矩(相对于完全嵌固情况),重新分配桩身弯矩。
关于桥梁桩基入岩及终孔判别原则的说明

关于桥梁桩基入岩及终孔判别原则的说明岳望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线路长度约47.11Km,沿线所经地理区域众多,地质情况变化较大。
为保证桥梁桩基础施工后的稳固、耐久性,满足其传承桥梁荷载的要求,特制定入岩及终孔原则如下。
一、摩擦桩:摩擦桩一般情况下钻进到桩基设计深度后,即可终孔。
但必须注意以下两点:1、摩擦桩终孔时,桩底应保持一定厚度的持力层。
2、开孔前,一定要测量复核实际地面标高,如果桩顶设计标高高于地面标高,将导致桩身入土长度不足,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参数调整。
二、端承桩:端承桩的终孔判断,目的是保证桩支承在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上,并满足《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要求的不小于0.5m 的嵌岩深度。
本项目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钻进到设计标高,并进入中风化岩层2D后即可终孔。
此处需要特别注意,通常设计单位还需要同时考量桩基的入岩深度。
只有两者条件同时满足,方可确认桩基施工满足设计要求。
现场施工中需要对入岩层标高和入中风化岩层标高两个数据进行重点观察及碴样留存,为设计单位判断入岩和终孔提供现场依据。
另考虑桩基的长短不一,地质的复杂性、地勘报告的准确性、覆盖层的厚度不均等因素,入岩及终孔判别方法及要求如下:1、桩基成孔后,如实际岩样、深度与地勘资料相差不大,驻地办监理现场验孔后,按设计桩长进行施工。
2、桩基开始钻进后,要实时记录地质情况,在岩性(包括风化程度)变化时必须分层留样,并与设计地质资料进行对比。
岩样鉴别的方法是:泥浆返上地面的岩样是各地质层的显示,可将岩样与地质勘探孔岩芯或照片进行对比。
通过对照钻探资料对岩土成分的描述,观察渣色、形状、质感、矿物成分、数量、强度(手掰)等鉴别。
钻渣是岩土层尤其是砂砾、残积土、强风化岩土、中微风化岩土鉴别的主要依据。
采用反循环工艺成孔时,一旦确认达到设计岩层,应由此标高继续下钻(至少100mm-300mm清孔取样一次),达到嵌岩深度后再次取样鉴别,确认各层次取样相同方可终孔。
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无量纲法 (桩身在地面以下任一深度处的内力和位移的简捷计算方法) 当桩的支承条件、入土深度符合一定要求时,可利用比较简捷的计算方法计算。即无量纲法。 主要特点: 利用边界条件求x0、 0时,系数采用简化公式; 利用x0、 0是Q0、M0的函数的特征,代入基本公式后,无须再计算x0、 0,可由已知的Q0、M0直接计算。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多排桩在外力作用平面内有多根桩,各桩受力相互影响,其影响与桩间净距L1有关。 单排桩或L1≥0.6h1的多排桩 k=1.0; L1<0.6h1的多排桩 h1——地面或最大冲刷线以下桩柱 计算埋入深度:h1=3(d+1) ;但h1值不 得大于桩的入土深度(h);
L1
H
q1、q2——梯形土压力强度。
桩顶为弹性嵌固——适合于墩 台受上部结构约束较强的情况。 轻型桥台用锚柱固接; 摩擦力较大的毛毡支座; 固定支座的单孔桥。
——单位水平力作用在地面或最大冲刷线处,桩在该处产生的转角;
——单位弯矩作用在地面或最大冲刷线处,桩在该处产生的转角;
x0、 0的计算 摩擦桩、柱承桩 x0、 0 的计算 桩底受力情况分析 桩底为非岩石类土或支承在岩基面上,在外荷作用下,桩底产生位移 xh、 h,桩底 x 处产生竖向位移 x h,桩底的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如竖向地基系数为C0,桩底竖向力增量:
z——地面或最大冲刷线以下地基系数计算点的深度; n——随不同计算假定而设置的指数。 “m”法假定—— “K”法假定——地基系数C沿深度分两段变化,在桩身第一挠曲零点以上按凹形抛物线变化(n=2),以下为常数K。 “C”法假定——地基系数C沿深度分两段变化, , ; 的桩长段地基系数C取常数。 “张有龄”法假定(常数法)——地基系数C沿深度不变为常数C=K0(n=0)。
塔吊桩基础方案抗拔

塔吊桩基础方案抗拔一、为啥塔吊桩基础要考虑抗拔呢?你想啊,塔吊就像个大巨人站在那儿,它除了要承受自身重量和吊运东西时的压力,还会受到一种往上拔的力呢。
比如说,当塔吊吊起很重的东西,然后突然开始快速下降或者紧急制动的时候,就像你突然拉住一个正在快速跑的人,那股劲儿就可能让塔吊产生往上拔的趋势。
要是桩基础没有抗拔能力,那可就像扎根不深的树,风一吹就倒了,塔吊就会变得特别危险,所以抗拔能力是必须要考虑的。
二、怎么让塔吊桩基础有抗拔能力呢?1. 桩型的选择。
咱可以选择那种适合抗拔的桩型。
比如说灌注桩,它就像深深扎入地下的大钉子。
在施工的时候,把混凝土灌到打好的孔里,形成一个结实的桩体。
它和周围的土结合得比较好,土就像紧紧抱住桩一样,当有往上拔的力的时候,土就会发挥作用,不让桩被拔出来。
还有预制桩,这种桩是在工厂提前做好,然后运到工地打到地里的。
在设计预制桩的时候,可以在桩身上做一些特殊的构造,比如增加一些抗拔的钢筋或者设置一些特殊的连接件,这样它的抗拔能力也能大大提高。
2. 桩的入土深度。
入土深度可是个关键因素。
就像种树,种得越深就越不容易被拔出来。
对于塔吊桩基础,要根据地质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入土深度。
如果地下是比较软的土,那桩就得打得更深一点,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抗拔力。
要是地下有岩石层,那就更好了,桩可以嵌到岩石里一部分,就像把东西卡在一个很牢固的地方,抗拔能力就更强了。
3. 配筋设计。
在桩里面配上合适的钢筋也是很重要的。
就像给人的骨头里加钢筋一样,让桩更结实。
对于抗拔桩,钢筋的布置要有讲究。
在桩的顶部和底部,要适当增加钢筋的数量和强度。
因为这些地方在承受抗拔力的时候受力比较大。
比如说,在桩顶的钢筋要像一个牢固的帽子一样,把桩体紧紧拉住,不让它被拔起来。
4. 桩与承台的连接。
桩和承台就像手和胳膊的关系,得连接得好才行。
在连接处,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构造措施。
在桩顶设置锚固钢筋,让它深深地扎进承台里面。
就像把手指插到手套里一样,而且要插得紧紧的。
桩基础习题

0.211( 0.2)
0y
0.84
0y 0.2
0.84 0.211 0.2
2.044
2[0x (bc a0y ) 0y (hc a0x )]hp fth0
2[0.805(0.45 0.175) 2.044(0.6 0.7)]0.9921100 0.83
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hs
hs =
800 h0
1/ 4
800 830
1/ 4
0.991
对Ⅰ-Ⅰ斜截面
x 0x 0.843(介于0.3~3之间)
剪切系数 1.75 1.75 0.95 1.0 0.843 1.0
hs ftb0h0 0.9910.951100 20.83
W0
d
32
[d
2
2( E
1)
g
d
2 0
]
3.14 0.8 [0.82 2 (6.67 1) 0.0048 0.72 ] 32
0.052m3
桩身抗弯刚度:
EI
0.85E0 I 0
0.85E0
W0d 2
0.85 3 107
0.0520.8/ 2
769.5106 0.9 300 830
3433.7mm2
选用2314,As=3540mm2,沿平行于y轴方向均匀布置。
My = Nixi 2764.40.9 1375.9kN m
As
=
My 0.9fyh0
1375.9 106 0.9 300 830
桩基础进入持力层深度.doc

桩基础进入持力层深度
桩基础进入持力层深度?以下带来关于桩基础进入持力层深度最小是多少,相关内容供以参考。
1、应选择较硬上层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及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d;对于碎石土及强风化硬质岩不宜小于1d,且不小于0.5m。
2、桩端进入中、微风化岩的嵌岩桩,桩全断面进入岩层的深度不宜小于0.5m,嵌入灰岩或其他未风化硬质岩时,嵌岩深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0.2m。
3、当场地有液化土层时,桩身应穿过液化土层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的稳定土层,进入深度应由计算确定,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且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且不宜小于1.5m。
4、当场地有季节性冻土或膨胀土层时,桩身进入上述土层以下的深度应通过抗拔稳定性验算确定,其深度不应小于4倍桩径,扩大头直径及1.5m。
5、桩型选择原则。
桩型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分布、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
预制桩适宜用于持力层层面起伏不大的强风化层、风化残积土层、砂层和碎石土层,且桩身穿过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穿越层中存在孤石等障碍物的石灰岩地区、从软塑层突变到特别坚硬层的岩层地区均不适用。
其施工方法有锤击法和静压法两种。
沉管灌注桩适用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且桩身穿越的土层主要为高、中压缩性粘性土;对于桩群密集,且为高灵敏度软土时则不适用。
由于该桩型的施工质量很不稳定,故宜限制使用。
以上是下面为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桩基础进入持力层深度”
等建筑相关的知识可以登入建设通进行查询。
桩基施工技术规范【浅探桥梁桩基的施工技术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桩基施工技术规范【浅探桥梁桩基的施工技术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摘要:本文结合裁湾河大桥施工实例,对桥梁桩基施工方面进行探讨,并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技术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处理方法1工程概况�裁湾河为泄洪河流,裁湾河大桥位河口正宽约80m,本桥采用5*20m预应力砼空心板梁桥跨越裁湾河,路线与河道中心夹角为105°,斜桥斜做,桥梁中心为K49+304,桥梁全长106.3m。
上部结构采用先张法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本桥桥墩采用双柱式桥墩,立柱直径为Ф1.2m,钻孔灌注桩桩径为Ф1.5m;桥台为桩柱式台,桩基为Ф1.2m钻孔灌注桩。
�2桩基概况�本桥梁钻孔灌注桩直径为φ1.2m、φ1.5m,其中0#、5#台为陆上桩,计12根Ф1.2m桩基,桩长20m;1#、4#墩为陆上桩,计8根Ф1.5m桩基,桩长32m;2#、3#墩为水中桩,计8根Ф1.5桩基,桩长28m。
砼标号为C��25�,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本公司决定采用2台回旋钻机,钻机型号采用SG-20/15型,河中桩基和陆上桩基施工同时进行。
�3钻孔桩施工工艺框图�4详细施工方案�4.1钻孔前的准备工作�①桩基钢筋及砼配合比检测;②桩位测量放样;③搭设工作平台;④钢护筒埋设;⑤泥浆制作;⑥桩机架设。
�4.1.1桩基钢筋检测,由监理组、中心试验室现场取样,进行原材料和焊接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桩基采用商品砼,严格控制砼的配合比和坍落度。
�4.1.2桩位测量放样�对所交付的中心线和水准点进行复测,闭合并增补施工所需的临时中心桩和基准点,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桩基定位,直至验收合格,所用仪器为全站仪。
�4.1.3搭设钻机工作平台�4.1.3.1本桥0#、1#、4#、5#匀属于陆上桩基,处于坚实的土层上,先平整场地,并在其上铺设枕木,架设桩机;2#、3#属于水中桩基,采取围堰筑岛施工。
待回填土压实并整平后,在其上铺设枕木,架设桩机。
抗滑桩设计计算(验算)

抗滑桩防护方案计算验算抗滑桩原设计长度为15米,桩基埋入承台深度为4.5米,桩基另侧采用万能杆件支撑(见附后图)。
由于承台基坑开挖较深,在承台施工时万能杆件横向支撑干扰较大,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
为此提出抗滑桩防护修改方案:1、取消万能杆件横向支撑;2、加大抗滑桩入土埋置深度,由4.5米增至9米,总桩长增至19米;3、在桩顶部设1.2m×0.8m系梁连接所有抗滑桩,加强桩顶部的整体稳定性。
具体验算如下:一、桩长及桩身最大弯矩计算开挖深度10米,桩下土层为新黄土和圆砾土,土的内摩擦角取35°,土的重度γ=18KN/m3,无地下水,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支护。
取1米为计算单元,计算桩入土深度及最大弯矩。
顶部车辆荷载P=10KN/m2。
1、桩的入土深度14.06224.0696.64)(67.632/77.284283.1083.010837.0)(49.51271.010271.0181069.3)245(271.0)245(/191056.0101856.0181032'223'''=====-====⨯⨯+⨯⨯⨯==+=+==-==⨯+⨯⨯=⨯+⨯⨯==+==-==+⨯=+⨯====∑∑∑l K E n l K E m r K K K mh mKN K P h K h l E h l rK K e K P K h e tg K tg K m KN h h h m Ph P P aa P γγαγααααααααγμμγϕϕγγγ由m ,n 值查图(布氏理论曲线)得:62.0=ωm x t m l x 89.82.171.662.083.10=+==⨯==μω故挖孔桩总长为10+8.89=18.9m (按19m 施工) 2、桩的最大弯矩计算∑∑∙=-=---+==-=m KN x K K x l E M mK K E x mP m P m 8.174607.28185.20276)()(96.2')(23'maxγαγαα设桩中心距按1.5米布置则每根桩最大弯矩为1746.8×1.5=2620KNm 最大弯矩在承台底2.96m 处。
桩头深度要求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桩头深度要求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土木工程中,桩基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用于支持建筑物或其他结构,并将荷载传递到更深的地下。
而桩头深度作为桩基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直接影响着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因此,确立桩头深度要求标准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建筑物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着“桩头深度要求标准”的概念展开讨论。
首先,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桩头深度要求标准的定义和背景,并阐述制定这一标准的过程和原因。
其次,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对桩头深度要求进行概述说明,包括其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在不同工程类型中的差异。
第四部分将解释桩头深度标准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包括最小桩头深度必要性解释、判断达标方法和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设计参考指南。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或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桩头深度要求标准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标准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阐述桩头深度要求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标准中规定的相关要点,读者可以获得关于桩基设计中桩头深度要求的全面了解,并将其运用于实际工程中,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对桩头深度要求标准展开的讨论,引起更多研究人员对该领域的关注,促进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与进步。
2. 桩头深度要求标准:2.1 定义和背景:桩头深度是指地基工程中桩顶部分埋入地下的深度。
桩头深度要求标准是为了确保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工程施工中对桩头的埋置深度进行规范和要求。
这一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地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地基工程中,桩是一种常用的承重构件,通过其自重来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到更深层土壤或岩石中。
因此,桩头深度的合理确定对于工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2.2 标准制定过程:制定桩头深度要求标准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综述:对于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桩入土的深度

河堤加固验算一 工程概况钻孔桩直径1.0m,桩内计划配主筋18φ16钢筋,采用C30水下混凝土灌注,配相应桩长的钢筋笼。
钻孔桩之间的土体部分插打φ63cm 钢管桩至岩面,对土体加固密实。
钻孔桩与钢管桩之间用槽钢连接成整体。
二 结构分析及检算1. 承载力检算根据施工要求,桩顶竖向承载力大小为20KN,设计桩身主筋为18φ16的HRB335筋。
钻孔桩按轴心受拉构件进行配筋设计,桩身主筋采用HRB335筋,设计抗拉强度取MPa f y 300=。
则:N=fyAS=300*3.14*18*8*8=1085KN>20KN,满足要求.。
桩身按构造要求配置螺旋筋作为箍筋,考虑桩顶传力杆预埋件抗拔需要,对桩顶5m 范围内螺旋筋进行加密,采用10mm 间距,其余部分均采用200mm 间距。
2.桩长检算根据桩入土的深度,按单锚浅埋桩计算,假定上端为简支,下端为自由支承。
这种桩相当于单跨简支梁,作用在桩后为主动土压力,作用在桩前为被动土压力,压力坑底以下的土重度不考虑浮力影响,计算简图如下:根据土层地质条件,土的容重r=19KN/m3,内摩擦角φ=30度,进行计算。
两侧高差H=8m,则:Ka=0.333,Kp=3,为了使桩保持稳定,即保持A 点力矩为零,即EaHa-EpHp=Ea*(H+t)*2/3-Ep*(H+t*2/3)=0将数字带入得:(t+8)3*0.222-16t 3=0整理后求得桩的最小入土深度为t=2.53m故桩的总长度L=H+t=8+2.53=10.53m即只考虑抵抗土压力,则入土深度11m 能满足要求.三 桩抗弯验算假定上端为简支,下端为自由支承。
这种桩相当于单跨简支梁,作用在桩后为主动土压力,作用在桩前为被动土压力,压力坑底以下的土重度不考虑浮力影响,计算简图如下:x弯矩图(1)x剪力图(2)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基坑底挖土面处弯矩为最大弯矩Mmax Mmax=Ea*ha+ Ep*hp=Ea*(L*2/3-H)-Ep*(L-H)*2/3=15804.41KNmW=3. 14/4*1=0.785σmax=Mmax/W=15804410/0.785=20.13Mpa<30MPa,满足要求.设计取箍筋为间距为20cm 的φ10钢筋,根据构造,桩基础内配置箍筋,间距20cm 。
桩基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5.3-3 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1倍~3倍。
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
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适用于预制桩和灌注桩。
较为笼统,但给出了嵌岩灌注桩进入持力层最小深度。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3.3-5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d。
——同样适用于预制桩和灌注桩,与地基规范相比较为详细,另给出存在软弱下卧层时的要求。
广东省《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2008: 5.1.9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全风化岩等,不宜下雨2d;对卵石、碎石土、强风化岩等,不宜小于1.5d。
——适用于锤击式预制管桩。
广东省《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4.1.8 桩端持力层应按本规程1.0.5条的规定进行选择。
桩端全断
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全风化岩等,不宜小于2d(b),砂土不宜小于1.5d(b),卵石类土、碎石类土、强风化岩等,不宜小于1.0d(b)。
——适用于静压式预制管桩。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入岩深度的几种判定方法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入岩深度的几种判定方法目前,钻孔灌注桩越来越被广泛采用,对设计采用中风化及以上强度的基岩作为持力层的桩,其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地基承载力及工程的安全使用尤为重要。
在遇到地质情况特别复杂如挤压破碎带、夹层、断层、斜坡、障碍物时,持力层(入岩深度)的正确判定,是关系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太短影响工程质量安全,太长又增大投资及施工时间)的一个关键因素。
设计图纸通常会注明桩的入岩深度,以及理论上常规判定岩性的文字描述,如某工程设计图纸说明如下:“4-1强风化岩:紫红色、浅灰色,岩石风化强烈呈半岩半土状,部分矿物成分已风化成粘粒、粉粒,岩质极软,岩芯呈土夹岩块状,浸水易软化崩解,层厚0.50~8.00m,分布于大部分场地;4-2中风化岩:紫红色、浅灰色,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岩石较破碎,层厚0.50~13.40m,平均厚度 4.46m,分布于大部分场地;4-3微风化岩(泥质粉砂岩、砂砾岩):紫红色、浅灰色等,层状构造,裂隙稍发育,其岩面起伏变化较大,该层层顶埋深18.50~33.00m。
”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嵌岩钻孔灌注桩的入岩判定问题,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可循,为了保证工程施工满足设计各项要求,正确判定钻进入岩深度是灌注桩施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就笔者的施工经验来看,目前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入岩深度的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钻渣判断:捞取钻进时的渣样,根据渣样判断是否入岩(中风化岩的岩屑以新鲜、坚硬、棱角尖锐、无氧化边区别于强风化岩。
从理论上说,只要岩样中有新的岩屑出现,除去泥浆上返时间,就表示此时已经钻遇新的岩层。
随着钻头的深入,新岩层的成分会逐步增多,通长情况新岩含量超过80%时可评定为入新岩层。
当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对判定入岩存在分歧时,可以要求地勘单位安排专门工程技术人员驻施工现场逐桩进行判断是否入岩)。
对于岩样完整且区分度明显即吻合地质报告及设计图纸关于持力层的特性描述时很容易根据钻渣判断,而且相对较为准确。
桩基最小入土深度

桩基最小入土深度
桩基最小入土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根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基础埋深与基础形式和抗震设防烈度有关。
当设防烈度为7度或7度以上时,对于天然地基,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2;对于桩基,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在埋置深度内;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从室外地面算起,如果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侧向限制时,埋置深度应从具有可靠侧向限制的地面算起。
埋深大于等于5米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液化土层桩的入土深度计算

液化土层桩的入土深度计算
地基液化是指一定深度内(一般指20m)饱和状态的砂土或粉土在一定强度的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类似液体的性状,完全失去强度和刚度的现象。
此现象分析与处理一直是土动力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液化一词最早见于1920年Hazen.A的《动力冲填坝》用来说明卡拉弗拉斯冲填坝的毁坏。
上世纪50年代,各国学者对砂土液化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包括:砂土液化的机理,砂土液化的判别,砂土液化的地基处理等。
采用桩基础、沉井基础等各种形式的深基础,穿越松软或可液化土层,基础伸入稳定土层足够深度。
采用桩基础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应按计算确定,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不应小于2m。
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深度不应小于0.5m。
在选用和确定抗液化措施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方法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次生影响,具体权衡场地勘察结果的确实性、防治方法的技术效果、造价、长期维护可能性、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因素,从风险水平和花费代价两方面的平衡出发来进行决策。
液化地基处理恰当与否,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
因此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
引孔深度规范要求

引孔深度规范要求
1、采用引孔静力压桩方法施工,其桩位是由引孔位置决定的。
在取土引孔前,要做好定位工作,孔位的平面偏差不大于2c米。
取土引孔施工的过程中应控制好引孔的垂直度,引孔前桩架的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引孔时利用经纬仪校正钻杆垂直度,钻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5%以内。
2、引孔孔径以小于预制桩桩径50毫米为宜。
例如桩径450毫米的管桩,引孔孔径宜采用400毫米。
如沉桩时需穿过10米以的厚砂层,桩身要有相应刚度,桩径不宜小于400毫米,长细比不宜超过40毫米。
3、引孔深度以小于桩总入土深度0.5至1.0米为宜,以保证沉桩时最少有0.5至1.0米是桩尖进入原状土中。
4、引孔工序完成后与打桩时间间歇不宜超过24h,以免造成坍孔影响桩的入土深度。
同时必须确保引孔的垂直度及护壁质量,以保证沉桩效果。
5、锤击送桩时,施工中锤与桩顶的接触面应平整,使锤的冲击力通过桩帽均匀地传递给桩项。
桩帽中的减振材料应经常更换。
灵活调整控制柴油锤的供油量,从而控制锤的冲击能力,有效地避免发生断桩或无法接桩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