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
本文试图探讨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企业和学校的优质资源,开发物流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开展物流人才培养糢式创新与实践。

1.信息化教学特点和主要手段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根据信息的传递方式和特点、以及教学、培训对象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原理,尽可能多地调动教学媒体和各种课程教学信息资源,构建学生吸收信息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完成对所学知识信息建构,实现教学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挥的是引导和提示的作用。

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现代教学媒体,具有传统教学媒体无法相提并论的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和即时学习特性。

除了带来信息量上的“爆炸”,还有对信息感知者感官上的巨大冲击。

使学生可以主动去接受知识并建构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架构体系。

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练员,学生成为知识和信息的探索者和追求者,成为项目的实施者,从而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因此,信息化教学具有:信息源
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环境的创设,互助互动而培养协作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

从具体实施层面上看,信息化教学可分为三大类别: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教学虚拟实验和教学虚拟训练。

计算机辅助教学又分为课堂计算机教学和远程异地教学模式。

课堂计算机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扩展教学内容,延续课堂教学效果。

远程异地教学则是利用通信设备和因特网进行异地教学和辅导。

虚拟演示实验是利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根据实验要求对实验过程进行编排,这种方式无法实现交互,所以只能按照有序排列来进行。

虚拟练习实验中,操作人员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可以根据实验要求来调整实验中的各种参数,从而取得各种可以比对的实验效果。

虚拟演示实验和虚拟练习实验构成了教学模拟实验体系。

后者在应用上空间更大,操作上更灵活,能够充分发挥实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虚拟训练通常是指利用虚拟软件,借助于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进行训练的方式。

虚拟训练在对象上比较固定,在操作上秩序性要求高,在结果上侧重于应用性。

而不是像虚拟实验那样强调验证性。

比较典型的实训平台有航空乘务类专业的“模拟客舱”等。

此外,操作与练习、
教学模拟、情景化学习、案例学习等也是比较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

2.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和趋势
随着中国物流服务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物流行业的服务观念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设备不断完善,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社会、地理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导致不同区域市场、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各有特点,在知识结构、工作层次上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从层次上看,大致可分为战略型物流管理人才、管理运营型物流人才、技能操作型物流人才三类。

战略型物流管理人才指的是从事企业战略方向规划、企业管理机制和流程规划、企业设备研发和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的高层次物流管理和研究人才,其特点是具有前瞻性思维,通晓物流活动全局,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企业全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或者是深诸某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物流理论和应用之道,能够提出独到见解和发展思路的人。

具体而言,可包括企业物流战略管理人才、物流项目开发人才、物流技术开发与应用人才和物流教学科研人才等。

管理运营型物流人才是指熟悉物流管理和应用某一领域的流程
和技术,具有岗位独到特长的专业人才。

比如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物流人才,以及熟悉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等。

这类人才是物流行业的“技术精英”o技能操作型物流人才包括从事仓储、运输、配送、报关、货运代理、设备操作与维护的人员;进行物流信息搜集、录人、加工整理的人员;经济核算人员、企业配送中心调度管理人员。

随着物流行业信息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企业对于具有扎实文化素质、掌握基础物流管理知识和技能,英语能力突出,了解国际贸易、国际海运等知识和操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从人才供求关系上说,战略性物流人才严重缺乏,同时企业需要大量一到岗就能上手、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而目前全日制职教体系培养的人才尚无法与市场需求进行良好对接。

根据以上的分析,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可归纳为:实际操作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中高层物流人才应具有把握全局能力、规划企业发展蓝图的能力。

业务知识除了必须具备的物流管理知识之外,还应包括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商业知识、财务知识、英语知识等。

3.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物流人才培养平台,创新培养模式
3.1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物流人才培养平台
物流专业是典型的综合性服务类职业专业,实践性强,面向的岗位群多。

根据前述的分析,不同层次的物流岗位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要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确定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需要。

基于以上人才需求分析,物流人才培养一定要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以岗位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为依据,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组织。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基于物流职业资格架构,打破传统物流学科体系,以移动课堂为支撑,以贯穿岗位序列能力单元的工作任务和知识点为学习内容,以新一代物流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展现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体系为质量保证,利用基于过程管理的云技术平台,开创综合性服务类职业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企业、信息化教学开发企业和职业院校通力合作,共同构建物流实操实训平台、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体系并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符合行业企业实际工作需要、从技术上和教学内容上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的系统化物流人才培养平台。

信息化物流人才培养平台架构分为技术层、内容层和展现层。

技术层主要是构建能够支撑物流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教学需要的教学云平台。

云计算平台一般划分为三类:以数据存储为主的存储型云平台,以数据处理为主的计算型云平台以及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兼顾的综合云计算平台。

而用于物流信息化教学建设的云平台以数据存储为主,是为物流教学资源提供性能强大的信息存储和展示平台。

内容层主要指物流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建设,即规划、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的多层学习任务。

广而言之,物流教学资源可以包括物流教学材料、师资力量、社会关系、场所及教具等,而此处特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各种物流辅佐素材,包括录像、案例、教学软件、图片、习题等。

除了已有的国家物流教学资源库体系以外,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与企业合作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物流教学资源。

也就是说,内容层是一个可以扩充、不断增补更新修订的开放性平台。

内容上要涵盖仓储配送、采购、运输、物流信息化技术和供应链等物流专业核心课程。

展现层包括物流仿真实训室和物流实操实训室。

其中物流仿真实训室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实验室,针对物流教学特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其中,主要用于学生完成各种物流软件实验、实训、课程
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设计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验平台。

通常可以配备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生产物流系统、国际物流系统、物流成本管理系统、3D智能版仿真软件系统、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物流中心选址分析工具、配送调度优化分析软件、装箱优化软件等。

软件上模拟货物的采购、加工、存储、分拣、配送、销售、包装、装卸与搬运等物流和丨3息流的供应链完整流程。

物流实操实训室主要是仓储、运输、物流信息技术和设备在实训室的再现,其特点:一是具有操作训练和内容验证的功能。

课程教学的许多内容需要通过实验课程来验证或者按岗位工程技术要求与规范来操作训练;因此,实验、实训过程中,在安全防范措施有效控制下,必须具备支持学生较长时间反复练习并允许学生犯错的能力。

物流实验操作体验的内容包含所有物流岗位,如理货、叉车驾驶等,其目的不仅掌握实验或实训所要求的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物流流程。

二是仿制真实工程环境,深度剖析操作细节与工作原理的功能,严格按照岗位工程技术要求与规范来操作训练,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三是实训内容设计编排要按基本技能、项目技能与多项目联动技能逐步推进。

四是实验内容柔性化并具有创新功能。

实训内容来源于企业但要高于企业,把企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实训系统中,引导学生发挥
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学生能自主实训并更新实训内容,从而提高实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终上所述,以上信息化物流人才培养平台的特点是将物流知识学习和物流实验实训相结合,能够实现教学和实训的“无缝对接”,在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体系中居于领先地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平台最大的资源是企业与院校合作开发丰富的与企业岗位接轨的课程学习资源,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物流专业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面貌。

同时对于各种信息化手段的综合运用,在移动平台上进行学习带来的巨大灵活性和新鲜感,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2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基于移动设备的线上合作学习。

物流信息化教学平台是基于平板电脑展开基本的教学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讨论和教学资源利用,教师主要作为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小组学习建议和引导。

每个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参与学习项目并且在线上互动。

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网上博客和微博让学生分享学习项目和个人想法。

这些项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团队合作,还能让学生掌握未来在职场或专业领域上实用的技术和信息。

除此之外,学习还可以延伸到几乎每个学生都具备的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上,使学生可以灵活地在教室、寝室、图书馆等各类场所自主开展学习。

(2)学习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物流信息化教学平台整合了物流知识学习平台和物流实训平台,可以将理论知识学习和物流仿真实训、物流实操在内容上、场所上衔接起来,第一时间验证学习内容在操作上的可行性。

(3)可广泛用于企业人才培训培养。

作为企业、学校共同开发的学习平台,可以随时作为各行各业物流岗位培训的资源平台,将相关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推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加强人才培养,共同完善物流信息化教学平台。

(4)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提升专业和教学能力。

物流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上线,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也能推动物流专业教师自发地开展专业知识学习、教学能力提升和企业实践。

这是解决目前物流人才培养难题的最重要环节。

教师在自身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资源建设、功能开发和平台管理,特别是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优势资源输人到信息化教学平台系统中,使信息化教学平台内容不断更新,功能不断完善,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4.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的风险及对策
(1)教师意识和能力的局限性。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要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员转变为既是讲解员又是教练员,实现教练合一,有机统一。

尽管教师的权威和地位看似受到了信息化工具的挑战,但教师放下架子融人学生中,通过相互学习探讨的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随时掌控教学进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如果教师在驾驭各种信息技术的能力上不够完备,或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预估不足、应变不及时,可能会出现课堂换控的局面。

因此,教师不仅要熟悉专业知识,还要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工具运用自如。

总之,信息化教学最大的挑战在于教师自身,只有当教师能够很好地积累知识与技能,转变角色,调整心态,并在物流技术上不断进取、创新,才能做到在信息化教学中游刃有余。

在构建物流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同时,要系统、严格地按物流工程技术操作规范对教师队伍进行系统培训,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一致,也保证平台建设与师资能力提升同步。

当然最好的途径是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直接接触物流生产过程,积累实践经验。

(2)信息化对教学条件要求较高,投人巨大。

对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要求学校的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意味着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要不断更新和升级。

但我国还不是一个教育强国,很多地区教育资源投入有限。

所以物流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不仅涉及到信息化教学本身的投入,还有物流教学资源建设、物流虚拟仿真
平台的建设投入。

解决办法是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必须要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依托,要加强硬件设备建设和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要拓展思路,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物流信息化教学平台,并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席波(1969—),男,武汉职亚技术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