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北朝文学概述(略讲义)与乐府诗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

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线索魏晋南北朝文学指从东汉末年建安元年(196年)——隋朝统一(589年)共393年的历史。

朝代包括:宋——齐——梁——陈东汉建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此段文学之所以从建安开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政权实际已在曹操手中,汉王朝名存实亡,实际是魏前期的统治时期,有人称之为“魏建安”。

二是建安开始的文学与两汉相比发生了重要的变革,文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因素。

现代一般把之作为中古期文学的开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魏晋南北朝文学风格的前期表现。

故一般都把它划入此期。

古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成就评价不高,如唐《古风》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而现在随着文学研究的日渐深入,人们逐渐拨开迷雾,看到了其真面目,其文学成就愈来愈受到重视,大有超越其它的气势。

一、建安文学实际包括建安年间和魏前期的文学。

这时以曹氏文学为中心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文学集团。

主要代表人物有三曹(操、丕、植)、建安七子(王粲、陈琳、应瑒、孔融、刘桢、阮瑀、徐干)。

此时的文学风格是:1、文风慷慨任气《文心•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2、通脱(随便)3、清峻这些特点构成了独特的“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其共同的内容表现出了对死亡的恐惧、对人生的忧患,这种感伤思潮一直影响到整个魏晋南北朝。

如曹操《龟虽寿》:“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正始文学正始是魏惠帝曹芳的年号。

文学史习惯用正始文学泛指魏后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文学更为复杂,司马氏掌权,排斥屠杀异己,致使人人相危,因而文风大变,玄学思想开始抬头。

《文心•明诗》:“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文学风格主要分为两大派:①何晏、王弼正始名士吃药派②嵇康、阮籍竹林名士饮酒派这时的士人大多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不同流俗的特点:1)清谈由东汉的清议发展到正始的清谈,反映了社会的变革给士人心理的影响。

(完整)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简述

(完整)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简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摘要:魏晋南北朝文学这段时期历史情况复杂,文学发展也有许多变化。

由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错综复杂,因而形成了长期大动乱、大分裂、南北对峙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不断遭到破坏,发展缓慢而又不平衡.豪门贵族垄断政权,寒士被压抑、受屈辱,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艰苦。

在思想领域和社会风气方面,玄学、清谈兴起,佛教、道教盛行.这些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文人五言诗尤为卓越;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承并发扬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优良传统.魏晋南北的辞赋同汉赋相比,题材、内容有所扩大和充实.这期的散文虽然逐渐被骈文所代替,但也不断地发展变化。

萌芽于先秦,两汉的小说,到了六朝开始兴盛。

文学理论的兴盛和文学批评的展,是这期文学重大建树之一.关键词:建安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

一、建安、正始文学(一)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

主要成就是诗歌。

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一生戎马生活,对现实有较多的接触,他的作品如《蒿里行》、《苦寒行》等诗都能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苦痛生活,在《短歌行》、《步出厦门行》等作品中则抒写了他要求建功立业的意志.他的诗歌全部采用乐府旧题抒写实事,感情深沉,情调苍凉悲壮.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

年轻时显示出文学才华,他的一生以曹丕即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受曹操宠爱,乐观自信,思想积极奋发,早期作品如《白马篇》、《杂诗》抒发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和抱负;曹丕即位后,政治上受到了压抑《赠白马王彪》、《吁嗟篇》、《野田黄雀行》等作品就强烈地反映了这种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自己受压抑的不满情绪。

他的作品注意用词的形象生动和词采的华美,对后世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是建安时期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

七子中一些诗人亲身经历了社会动乱,王粲《七哀诗》、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部门行》反映社会现实。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的作品文学思想与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一、建安风骨1、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1、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

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

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曹丕对七言计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

第二章 北朝文学

第二章  北朝文学


借悼念梁元帝的江陵之败和梁朝灭亡的悲剧,表现出一种痛定思 痛的怀念故国之意。 1、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是借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 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以秋风萧瑟的凄凉之景引出对往事 的追忆。 2、“天亡遭愤战”后的六句借典故转入对梁灭亡的反思,言说梁 灭亡前乃有不少败亡的征兆,说明国亡兵败乃是天意所致,含有谴责 之意。 3、“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则有两解,一是谴责梁朝的君 臣只顾眼前的享乐,将士养尊处优,不思战争,皇帝也淫逸骄奢,不 虑身后的骂名;第二解则可理解为作者的愤激之言,说的是梁亡乃必 然之事,我也就借酒浇愁,不管他身后的荣誉与名声了。

子夜四时歌 春歌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夏歌 青荷盖禄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秋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冬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如?

北朝民歌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 向波。(《企喻歌辞》)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坐郎 膝边。(《折杨柳歌辞》) 雨雪霏霏雀劳利,长嘴饱满短嘴饥。(《雀劳利 歌辞》)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 叠双 。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李波小 妹歌》)
多“看林花多媚,春意鸟多哀”的情歌。)
北朝文学特征


1、思想内容:
尊崇儒学,北人聚族而居,靠宗族抵御侵扰,所以 宗族意识较强。 社会功用,儒学耿介,道德自我完善,内容多风教


2、艺术形式:
语言直率坦露,少用隐晦曲折,多讥刺现实,多务 实之作。 文学形式上多选择散文,应用类文体,务实文风。
2、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之前 此为北魏统治者加速汉化的阶段,并且是北朝文学的繁荣 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北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中古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一、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一)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这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汉末动乱,代之而起的是三国鼎立。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王朝,至280年灭吴而统一全国,但至316年即由于“八王之乱”而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420年又为刘裕所篡。

此后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方是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方则宋、齐、梁、陈几个朝代频繁更迭。

这一时期除了西晋的统治时间较长外,其余的朝代均为时较短,最短的萧齐政权不过20余年,王朝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南北对峙带来的相互攻伐,使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少有宁日。

战乱使很多人丧生,也带来了饥馑、瘟疫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

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

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或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社会动荡不宁外,其另一值得注意的特点则是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又称士族(世族)门阀制度。

第七讲 魏晋南北朝文学简介及诗歌

第七讲 魏晋南北朝文学简介及诗歌

@思想内容:抒发求贤若渴之情,表现一统天下之 志。 @艺术特点:①慷慨悲歌,直抒胸臆。②情感顿挫, 质朴有力。③律调铿锵,遒劲古直。
• 视频:《短歌行》

三、陶渊明&《读<山海经>》
(一)陶渊明其人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后更名潜,浔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血统之中有江南少数 民族——溪族的余脉。曾祖陶侃本为渔户,后因 军功发迹(然常被讥为@“溪狗” )。荫庇所及, 渊明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但至渊明,时运不 济,幼年丧父,饱尝艰辛。因生计所迫、亲友劝 说而担任彭泽令,但在任仅八十余天,就不堪忍 受,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陶渊明 传),弃职返乡(P145《归去来兮辞并序》), 从此归隐,躬耕终老。
9
(4)文学迅速繁荣
A、崇文之风炽、撰文之士多
@钟嵘《诗品 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
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 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 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 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 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 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 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 易安,幽居靡闷,莫尚於诗矣。故词人作者,罔 不爱好。今之士俗,斯风炽矣。才能胜衣
林传论》)
• 曹操重法术,曹丕慕通达(先后下《息兵诏》、
《轻刑诏》“今事多而民少,上下相弊以文法,百姓无所措其手 足。…广议轻刑,以惠百姓”、《禁复仇诏》、《薄税诏》---无为、 休养生息),于是研经之士,失了利禄之门。
儒学便呈现了极度衰微的状态。(刘大杰《古代 文学思想源流· 第一章 魏晋思想的环境》)
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第八章 北朝文学

第八章  北朝文学

第八章北朝文学第一节北朝诗歌北朝诗歌是北朝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元五、六世纪,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北朝的诗歌。

历史上所谓“北朝”大致开始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进兵中原,灭北燕前后(公元407年左右);而结束于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历时约一百八十多年。

在这个时期中,由于南北政权的长期对峙和许多少数民族入居黄河流域,使北朝的魏、齐、周三代,在文学方面的情况和南朝不很一样。

关于南北朝文学的差别,《隋书·文学传》曾有所论述,认为南朝文人“贵于清绮”,擅长诗歌;北朝文人“重乎气质”,便于作应用文字。

近代有些学者也主张“北朝文人,舍文尚质”,和《隋书》的看法类似。

但也有些学者指出,北朝文人其实都是模仿南朝的,只不过在辞藻绮丽方面还有些不及,并非他们在文风上有什么独创。

这一见解是有一定道理的。

南北朝文学在历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以北朝文学而论,作家和作品虽不如南朝丰富,却也有其一定的历史地位。

北朝文学的发展大约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1.从北魏道武帝灭后燕进兵中原到孝文帝元宏(拓跋宏因为推行汉化,改姓为元)即位(471年)为止是第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北魏境内较有名气的文人只有崔浩和高允等,他们的文章多数是一些质朴的应用文字。

2.从元宏即位逐步推行汉化到北魏政权的陵替,分裂为东魏与西魏(534年)为止,是第二个时期。

由于魏孝文帝大力推广汉化,士人中从事创作的颇不乏人。

据日本僧空海《文镜秘府论·四声论》说,当时“才子比肩,声韵抑扬,文情婉丽,洛阳之下,吟讽成群”。

产生了郑道昭、袁翻、祖莹和常景等文人。

他们开始向南朝文人学习,写出过一些比较讲究辞藻的诗和骈文。

这些诗人是北朝文学开始兴起的标志。

3.从东魏与西魏对峙到北周灭北齐,隋文帝杨坚代周自立又灭陈统一中国为止,是第三个时期。

这是北朝文学的繁荣时代。

此时东魏和后来北齐的首都邺城,曾经是北方文化的中心。

北魏分为东西两个政权以后,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东魏境内。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下迄隋朝建立(公元589年),前后约近四百年。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风采气骨兼备。

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乐府诗乃至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桀、刘桢等“建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之中。

阮籍的《咏怀》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

嵇康则继承了从《诗经》到曹操的四言诗创作经验,用四言诗表现其高蹈独立的情怀,语言率直,能体现“清峻”的风格。

二、两晋诗坛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

两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艺术性强。

左思的《咏史》诗,主要是写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1)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八:南北朝乐府民歌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八:南北朝乐府民歌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八: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八:南北朝乐府民歌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民歌又一次大放异彩的时代。

由于南北朝的长期对峙,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差异很大,南北朝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色。

它们不但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创新。

1.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以《清商曲辞》中的" 吴声歌" 和" 西曲歌" 为主,约500 首。

此外,《杂曲歌辞》和《杂曲谣辞》中也各有少数几首。

" 吴声歌" 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南京一带)," 西曲歌" 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一带。

自东晋偏安江南以来,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社会比较安宁。

" 凡百户之乡,布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

南朝乐府民歌就是在这种柔媚轻曼的风尚中流行起来的。

现存的南朝乐府民歌与汉乐府民歌比较,内容显得狭窄、单调,多数是比较健康的情歌,也有一些情调低级、庸俗的东西。

主要原因一是因为这些民歌并不是来自农村,而是来自长江流域的繁华都邑,主要反映当时都市里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情趣。

二是统治阶级有意识的采集。

南朝的封建统治者,多是苟安江南、生活圈狭窄、追求声色享乐的腐朽人物。

他们大多爱好民间的风情小调,而且自己能弹唱。

在这种情况下,乐府机关采集的自然几乎全是"郎哥妙意曲,依亦吐芳词" 的情歌。

这些情歌多出自商贾、船户、妓女、婢妾之口,它们从各个角度细致地刻画了爱情生活中的离合悲欢,无不真挚感人,如:"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 ——《作蚕丝》" 打杀长鸣鸣,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 ——《读曲歌》" 侬作北辰里,千年无转移。

欢行白日心,朝东暮复西。

" ——《子夜歌》" 杂曲歌辞" 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是代表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最高成就的诗篇:"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北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中古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一、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一)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这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汉末动乱,代之而起的是三国鼎立。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王朝,至280年灭吴而统一全国,但至316年即由于“八王之乱”而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420年又为刘裕所篡。

此后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方是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方则宋、齐、梁、陈几个朝代频繁更迭。

这一时期除了西晋的统治时间较长外,其余的朝代均为时较短,最短的萧齐政权不过20余年,王朝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南北对峙带来的相互攻伐,使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少有宁日。

战乱使很多人丧生,也带来了饥馑、瘟疫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

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

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或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社会动荡不宁外,其另一值得注意的特点则是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又称士族(世族)门阀制度。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 “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试图用“无为”来 巩固“名教”
❖ 2、越名教而任自然(以道攻儒):蔑视礼教,要求 顺从自然,反对人为,大倡“旷达”之风。代表人物 是阮籍、嵇康。
❖ (1)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
❖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 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 籍传》)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思想家们旳性 格冲突。一方面骄傲狂妄、自视甚高、有济世志,另 一方面又十分谨慎。阮籍与他内心鄙薄旳司马氏集团 也保持了长久旳良好关系。
❖ 自“党锢之祸”后,说话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 祸,士大夫就用清谈旳方式来讨论“玄之又玄”旳 抽象之理。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
❖ 2、玄学旳主题
❖ (1)“三玄”:《老子》、《庄子》、《周 易》——再加上《论语》,构成为玄学兴起 旳基本思想资料。 “三玄”代表着先秦哲学 思辨旳最高成果。
❖ (2)讨论旳主要问题:名教与自然之辨、本 末有无之辨、言意之辨。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 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初流行旳隶书统 计下来旳经籍。
❖ 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 觉旳用先秦古籀(zhòu亦称“大篆”)文字写成旳 经籍。
❖ 今文经学注重阐发经文旳“微言大义”,结合现实 讨论经学,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为代表。
❖ 古文经学偏重考证训诂,希望恢复古史真面目,与 现实政治问题联络较弱,以刘歆为代表。
❖ 最能代表其哲学成就旳著作有《大人先生传》、《通 老论》、《达庄论》、《通易论》等,其著作被后人 编辑整顿为《阮步兵集》。
❖ 用生命体证和实践玄学旳哲学家
❖ 为了敷衍司马氏,阮籍不得不出来做官。他要求去当步兵校尉,原因是 据说步兵橱营人擅长酿酒,且藏有许多好酒。

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

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

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

它包括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等几个大的阶段。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全国长期处于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不休,民族矛盾尖锐和民族大融合。

2、由于政权的更迭频繁,统治集团中为了争夺权力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3、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玄学是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玄学的产生魏晋玄学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玄言诗的历史地位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佛、玄、儒的交流及大量的佛寺的创设佛教对文学的影响道教约产生于汉末,相传张道陵为道教创始者,此期广泛传播道教的文学影响:游仙诗及文学作品中生命意识与主题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文学的自觉1、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表现在:一是开拓了一些新的题材。

二是文学形式的更新演化。

三是追求修辞的华美。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名词解释:建安风骨: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以三曹、七子等代表的一批作家,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三人在文学创作中均有一定成就,尤以曹植为高,后人因合称之为“三曹”。

建安七子: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的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等七人。

这七人均属曹氏集团中人物,创作风格大体相近,此名称最早出自于曹丕《典论•论文》。

2.7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北朝文学概述(略)与乐府诗

2.7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北朝文学概述(略)与乐府诗

庾信后期诗歌的风格刚健深沉,苍凉悲壮。 如“陈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流星夕照镜,烽火夜烧原”; (《拟咏怀》) “胡茄遥警夜,塞马暗嘶群” (《和赵王送峡中军》) 描绘北国边塞景象,对仗工整、风格刚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杜甫《戏为六绝句》)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杜甫《咏怀古迹》) 庾信正是以北朝的生活背景,娴熟老练的南 朝技法,加上个人的身世之叹,开创了绮丽 、清新、老成的诗风。


3.反映婚恋生活的恋歌。 如“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塌地呼 天”(《地躯乐歌》)其爱情诗歌大胆直白 ,热情奔放,毫无掩饰,与南方民歌的含蓄 形成鲜明的对比。
4.反映人民苦难和贫富对立的诗歌。
如《陇头歌》三首,写背井离乡、饥寒交迫者 内心的悲惨和凄苦。 《劳雀利歌》:“雨雪霏霏雀劳利,长嘴饱满 短嘴饥”;
二、庾信与王褒(p51 )


(一)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今河南新 野 )。父亲庾肩吾是梁代著名宫廷文人。庾信自幼聪 明,博览群书,15岁作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讲读。 19岁作萧纲的东宫抄撰学士,深得萧统宠信。 与徐陵同时写了许多淫靡绮丽的宫体诗赋,世称“ 徐庾体”。侯景叛乱,梁都建康失守,他就逃往湖 北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出使西魏,在出使期间梁 亡,因为北朝倾慕南朝文化,庾信以文学成就被强 留在长安。北周代魏后,他更被重视,官至骠骑大 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但由于国破家亡,羁旅北地 ,内心很痛苦,常思念故国家园。后来陈朝请求北 周让他回国,北周因爱惜他的文才,不肯放还。终 于老死北方。

在艺术形式上,庾信后期的诗作善用典,工 对仗。“都护楼兰返,将军疏勒归”(《拟 咏怀其十七》),由眼前景自然联想到汉代 耿子介、耿恭立功归国的故事,含蓄地表达 了自己不能南归报效祖国的惆怅心情。 “秋风苏武别,寒水送荆轲”(《拟咏怀第 二十六》),以汉将李陵自喻,言己不得南 归;以荆轲自喻,言己出使西魏,一去不复 返。用典灵活变化、自然合拍,增强了艺术 的表现力量。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隋朝建立(489),前后约400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战争频仍,军阀割据,朝代更迭,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文化环境较为宽松、文学艺术极为活跃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大转变,且极富创造性时期。

一.政治状况1、.战乱不断、国家分裂,朝代更迭:曹操迎汉献帝,定都许昌,改年号为建安(196—220年)建安25年(220)曹丕称帝,随后孙权、刘备相继称号建国,形成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

265年,司马炎灭魏自立,建立西晋王朝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南北朝长期分裂:北朝:“五胡十六国”(304—429)南朝:刘裕代晋自立宋(420),后来是齐、梁、陈,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称为南朝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二社会思想及文人心态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建安时期,受经学思想影响,文人重新审视自我,抒写人的感情、欲望和个性。

魏晋之际,环境险恶。

士人为逃避祸端,开始从老庄那里寻求精神寄托,他们喜好清谈,发言玄远,正始玄学便是这一产物。

他们推崇《老子》、《庄子》和《周易》,并称之为“三玄”。

他们用玄学理论和清谈方式来讨论“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也是这一时期思想领域中重要现象。

三文学概况(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1、.文学的觉醒与独立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文史分开,把文章区分为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

曹丕把文章体裁分为四科八类,并且剖析了各自特点和要求:“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2)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2)

赏析
题解:“篇中所云‘捐躯赴难,视死如归’,亦子建素志, 非泛述矣。”“此寓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清· 朱乾) 赏析: “白马——驰”一开头两句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 概。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写马正是为了写人 ,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壮士地位尊贵,而 且也表现了骑术的娴熟、边情的紧急,表现出壮士豪迈的 气概。清· 沈德潜“曹植诗极之起调”。 这两句既警且奇,一着墨就扣人心弦,创造了令人紧张、 惊奇的浓郁气氛。
• 时代特征与文学基调
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这种状况在文学作品中可以 得到印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
• 文学的样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样式主要有诗歌、散文、辞赋、乐府民歌、 小说、文学批评等等。 魏晋南北朝文学最有成就的方面是诗歌,五言诗的创作尤为兴盛 和突出。 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最为辉煌,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最能代表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
• 小说发展初具规模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 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辉煌的 巨著) 钟嵘:《诗品》
“四声八病”
南朝齐、梁永明年间沈约提出的关于诗歌声律 方面的学说理论。“四声”指平、上、去、入四个 声调,“八病”指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 毛病。“四声八病”在永明体诗歌创作中,对于增 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有 着积极的意义,但要求过分苛刻,也带来了一定的 弊病。
蒿里行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22第三编 第五章 北朝文学

22第三编  第五章  北朝文学

第四节 庾信 和南北朝文风的融合
一、庾信的生平和创作
▪ 庾信,字子山,生于南朝梁 武帝天监十二年(513年), 在承圣三年(554年)出使 西魏,被强行扣留,从此再 也没有回到南方,于隋开皇 元年(581年)病逝。官居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人称“庾开府”。
一、庾信的生平和创作
▪ 庾信早期的作品留下的不多,创作带有典型的南方文学特点,风格清靡, 文辞富丽精工,注重用典,诗歌题材主要有咏自然景物、咏身边的物品 和与女性有关的题材,有鲜明的宫体文学的印记。 ▪ 庾信后期在北方虽受礼遇,但屈事敌国和异族的耻辱感和对故国故乡的 思念始终伴随着他,而这些感情又不能公开地表露,因此他只有用文学 创作来含蓄隐晦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对家乡的思念 成了最重要的主题。他用在南方长期的创作训练出来的纯熟的文字技巧,
契金水,上客慰萱苏。何必应刘辈,还来游邺都。
第三节 北朝文学的成就
一、北朝文学的文体特点
▪ 北朝散文写作始终占有重要位置。 ▪ 南北朝时期的三部散文代表作品均出自北朝,它们是北魏郦
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和北齐颜之推
的《颜氏家训》。
二、北朝文学的风格特点
▪ 《隋书》将北朝文学的风格特点概括为“词义贞刚,重乎气 质”,也就是质朴刚健、明白清新。
第五章
副标题
北朝文学
北朝文学的内容
▪ 第一节 ▪ 第二节 北朝文学的草创期 北朝文学的发展与兴盛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北朝文学的成就
庾信和南北朝文风的融合 北朝乐府诗
第一节 北朝文学的 草创期
一、十六国文学
▪ 十六国时期,北方战乱频频,许多受过良好教育、出身世家大族 的士大夫都举家甚至举族南迁。文学的发展一度停滞。 ▪ 从现在留下的作品来看,影响较大的有前秦王嘉的《拾遗记》、 符朗的《符子》和女诗人苏蕙的《回文诗》。 ▪ 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凉州地区(今甘肃西部)的文学创作。凉

魏晋南北朝文学详解

魏晋南北朝文学详解
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四)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 门类。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 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 的认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 发展状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魏晋南北朝文学
(二)思想表征
1.谈玄——热衷清谈,以玄远超脱为人生最高境界。
玄学的基本特征:一种抽象思辨的哲学。
玄学反映了魏晋文人的思辨热情和对人类知性的重视。
从玄学论辩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机智,则促进了文学的 发展。
2.饮酒——纵情狂饮,蔑礼教而崇放达。 3.吃药——服用烈性药物,追求精神刺激。 4.隐逸——游山玩水,遗世隐逸成为名士们高雅流行的
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魏晋南北朝诗歌 魏晋南北朝民歌 魏晋南北朝小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10
1.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 时代背景: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 主要成员:三曹、七子、蔡琰 ▪ 创作形式:五言腾踊 ▪ 风格基调:慷慨任气 ▪ 诗歌传统:建安风骨
三曹父子
曹操( 155~220 ),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苦 寒行》。其诗多为乐府古题,“如幽燕老将,气 韵沉雄”。
曹丕(187 ~ 226),字子桓,曹操次子。220年 曹操死后,袭魏王位。十月废献帝,建魏国,将 都城自许昌迁至洛阳,谥文帝(220—226年在位)。 《燕歌行》(七言)、《典论·论文》(文论)。
曹植
曹植(192 ~ 232),字子建。“才高八斗”,下 笔成章。在文帝、明帝在位的12年中,受到限 制与打击,多次迁封,最后封地在陈郡,卒谥 “思”,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10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修改版)

10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修改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北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中古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一、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一)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这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汉末动乱,代之而起的是三国鼎立。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王朝,至280年灭吴而统一全国,但至316年即由于“八王之乱”而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420年又为刘裕所篡。

此后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方是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方则宋、齐、梁、陈几个朝代频繁更迭。

这一时期除了西晋的统治时间较长外,其余的朝代均为时较短,最短的萧齐政权不过20余年,王朝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南北对峙带来的相互攻伐,使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少有宁日。

战乱使很多人丧生,也带来了饥馑、瘟疫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

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

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或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社会动荡不宁外,其另一值得注意的特点则是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又称士族(世族)门阀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