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政的利与弊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博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之一。
特别是在政治方面,微博更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政平台,许多政府部门也在微博上设立了官方账号,方便公民向政府提出问题和建议。
青年群体在微博问政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青年群体问政意识淡薄青年群体普遍使用微博,但在问政方面的意识相对较弱,很少有年轻人会在微博上向政府提出问题或建议。
相比之下,年长一些的群体更多地利用微博问政,青年群体在这方面的参与度较低。
2. 问政信息发布不及时政府在微博上发布有关问政的信息不够及时,有些问题可能需要立即解决,但得不到政府的及时回应,影响了问题的解决效率。
3. 信息回应不够人性化政府对于青年群体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的回应,不够人性化,缺乏对青年群体的尊重和理解,这也导致了青年群体参与微博问政的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分析1. 提高青年群体问政意识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举办问政宣传活动、开展问政知识普及教育等形式,提高青年群体的问政意识,让他们意识到问政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参与价值。
2. 加强问政信息发布管理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问政信息发布机制,确保问政信息可以及时发布,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回应,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具体对策1. 制定青年群体问政激励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对青年群体在微博问政方面进行激励,比如设立问政奖励制度,鼓励青年群体积极参与微博问政。
2. 设立青年问政专区政府部门可以在微博上设立专门针对青年群体的问政专区,定期组织一些青年喜欢的问政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年群体参与。
3. 建立青年问政交流平台政府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青年问政交流平台,指导青年群体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微博进行问政,并在平台上提供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导,增加青年群体的问政积极性。
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公民参与是一种国家政治参与的形式,是公民通过一定的参与渠道,参与或影响政府公共政策或公共事务的行动过程,公民资格是公民参与的基础。
”[1]随着时间的推移,公民参与的途径也在不断增加。
在我国七八十年代,公民大多是通过报纸或广播了解政府部门的消息,公民想参与只能通过书信方式或座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参与的主体大多是知识分子。
90年代互联网传入中国后,兴起了论坛、贴吧等,由于它的快速互动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因此许多人在论坛交流,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
但当时互联网受众范围比较小,另外人们公民参与的意识不是很高,所以互联网的公民参与只是一个雏形,并没有发展的很迅速。
20世纪以来,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标志,随之一种新兴的公民参与形式应运而生,那就是微博问政,它是微博中的用于政民沟通的途径,由于学者对微博问政的研究时间还处在最初阶段,因此对微博问政概念界定较少。
“微博问政为政府和公务员开辟了征集民意、问计于民的新通道、有助于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微博的许多优势特性拓展了公民参与渠道,微博问政成为一种新型、快捷的政民沟通方式和公民参与形式。
一、我国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现状(一)微博问政的概念及其涵义网络问政是指不按传统的亲临现场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工具微博,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处理政务等活动。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国政治舞台上备受瞩目的新宠,作为便捷的、快速的传播民意的平台,微博问政盛极一时,展示着强大的力量。
什么是微博?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微博凭借其快速的传播渠道,以及极强的互动性和及时的反馈能力,是两会期间问政于民、传播新闻事件、宣传政策法规的阵地;作为一种传达民众呼声的发声器,是利益群体影响公共议程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官民沟通的新的形式,对于缓解官民冲突,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便利。
我国微博问政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微博问政的机遇与挑战商务101 201010734020 鲍晓地一、前言自2009年前后各大门户大规模推出微博服务以来,这项新兴互联网业务在中国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势头。
尤其从2010 年以来,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国内微博平台无论在用户、平台还是影响力等方面都急速扩张,以至于2010 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
同时,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官员开始接触和使用微博,“政务微博”也逐渐成为令人关注的力量。
二、微博问政的机遇据统计,2011年全国省部级官员注册的微博有19个,厅局级官员有105个,县处级官员238个,县处级以下333个,在不少地区和部门都出现了“集体开博”态势。
但就影响力而言,省部级、厅局级官员更具关注度和影响力。
微博问政在国内作为新生事物,无论业界还是学界对它在促进政务公开、民众参与方面均抱有较高的期待。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俞振伟说,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的主要载体,有潜力成为公众问政议政的重要工具,有利于促进民众表达,打造阳光政府。
上海市网宣办副主任谢海光博士在发言中,把政府部门介入微博的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08年以来,当第三代互联网以更深入的互动形式出现后,许多地方开始探索,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实践。
微博问政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问题,它正在成为制度变革和法治发展的新动力,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很多难题,作用发挥过程中面对着诸多困扰。
将其规范化是持续发挥其功用、推进网络公众参与和民主发展的驱动力所在。
三、微博问政的挑战微博问政演化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微博接力”、“微博集体讨伐”,甚至转化为现实行动,这些都成为了当下社会管理的挑战。
推动微博问政的立法,将网络时代的民意表达机制、民众与政府的沟通交流机制法制化,正是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思路,及时回应社会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挑战。
政务微博互动的效果、官员微博与政务微博的关系、政务微博运行平台的选择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统筹考虑。
微博问政的优势、问题及应对建议

2 0 0 8年 6月 国家 主席 胡 锦 涛 通过 人 民 网 “ 强 国论 坛 ” 和 网 民进行 在线 交 流 , 倾 听 民声 民意 。 “ 网 络 问政 ” 这个 词 汇被人 们 开始认 知 。 随后 , 各 地各 级 政府 运用 网络技 术 广泛 开 展官 民互 动 , “ 网络 问政 ”
对 国家相 关 的大 政方 针 进 言献策 , 也可 以对 涉 及公
2 0 1 0年 ,微 博 井 喷 式 的发 展 被 称 为微 博 发 展 元年 ; 2 0 1 1 年, 政 务 微 博 总数 迅 猛 发 展 , 这 年 被 称 为 政务 微博 发 展元 年 。以新 浪 、 腾讯 网政 务 微博 为 例: 从数量上看 , 2 0 1 1 年新浪 、 腾 讯 网认 证 的 党 政 机 构微 博 客 2 6 0 1 4 个, 党政 干部 微 博 客 1 7 4 0 0个 ; 2 0 1 2年 党政 机 构微 博 客 7 9 5 6 9个 ,党政 干 部微 博 客 5 0 5 7 9个 , 2 0 1 2年是 中 国政 务 微 博 客 稳 步 发 展 的一 年 ; 2 0 1 3年 党 政 机 构 微 博 客 达 到 1 4 7 4 4 5个 ,
中图分 类号 : D6 3 0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1 8 0 8 ( 2 0 1 4 ) 0 4 — 0 ( ) 1 5 —0 2
一
、
微博 问政 的概 况
长, 进 人常 态 化运 营管 理 阶段 。政务 微博 功 能不 断 扩展 、 应 用不 断深 化 , 进入 务实 应用 发展 的新 阶段 。 二、 微博 问政 发 展过 程 中的优 势与 问题 微 博 问政 越来 越 受到 政府 机 构 、 政务 人 员 和广 大 人 民的信 赖 , 体现 出 了微 博 问 政 的 优 势 , 但 同时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已经成为了广大青年人群体表达观点、沟通交流、寻求帮助的重要渠道。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的现象也因此愈发普遍,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
本文将探讨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问题一:信息不准确微博是一种实时性极强的社交媒体,人们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十分迅速,但是对于政策法规、政府规章制度等相关知识理解不够深入的人来说,发布的信息可能会存在误导、不准确等问题。
对策:加强信息发布者的素质培养,鼓励政府加强对政策法规、政府规章制度等相关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公众们的法律意识和规章制度意识,让公众在参与问政的时候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政策,准确熟知相关知识。
问题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微博平台的问政方式存在着相对较低的门槛,使得广大群众容易参与,但同时也存在着群众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
一些人在提问的时候可能表达不清,或者没有提供相关证据,反映的问题难以具体、准确。
对策:倡导公众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表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群众的问题和反映进行专门的审核,对于不具备具体证据或者不准确的问题不进行过多的相关展开和对待。
问题三:信任缺失微博问政的群众参与度非常大,但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用户容易对政府的回复产生质疑和怀疑。
这使得政府在回应用户提问时存在较大的挑战,也对问题的解决和公众的满意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对策:政府应该增加透明度,逐步推出能够切实解决公众热点问题的政策和措施,积极回应公众提问,让广大群众更加信任政府,同时加强与公众的沟通,解决公众问题,切实体现政府对于群众的关心和重视。
总之,青年群体微博问政是一种深入推进大众参与民主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
政府和公众都需要进一步提高相关素养,加强对于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和知晓,才能使微博问政成为更加有效的社交媒体平台和民主参与方式。
“微博问政”研究综述

“微博问政”研究综述“微博问政”相关学术研究,主要从微博问政的发展历程、意义、作用、特点、优势、劣势、优化、途径、完善方式等微观角度入手开展研究,积极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
对当前“微博问政”的相关学术研究进行概述,并从哲学视角加以评价。
标签:微博问政;逻辑建构;哲学审视一、“微博问政”的意义、作用、价值(一)促进政府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公开性、坚持“以人为本”从政府在微博问政中所处的地位、微博问政对于政府的影响及对政府职能履行等角度审视“微博问政”。
微博问政有利于政府有效实行政务公开、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趋势,在集纳民意、体察民情、发挥民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拉近了党和政府與群众的距离,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1];“微博问证可以有效实现问计于民,成为政府的新闻发布渠道,可以用来宣传政策法规”[2],推动政府工作的高效性。
(二)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热情,克服“政治冷漠”微博问政提升民众政治参与热情,“微博问政改善了公共政策过程的信息渠道和议程参考,推动着公共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进程”[3],这有利于民众参与公共决策,满足民众的政治需求和政治价值,激发民众参与热情,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权力属于人民;有助于激发民众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民众通过微博问政参与政治、行使权力,还需要制度保障。
“如何通过制度化推动,使微博成为公民问政的一种自然渠道,这对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有积极作用。
”[4](三)推动党的执政建设和执政创新,彰显党的执政理念微博问政有助于党的执政建设。
“微博问政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应发挥激发广大网友参政热情、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和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作用”[5]。
“微博问政”有助于推动党的执政创新,彰显党的执政理念。
“微博问政成为执政党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成为执政党听民声、纳民意、聚民智的有效载体。
”[6]二、基于“微博问政”特征的评判研究(一)微博问政的特点从微博问政的主体来看,不同主体参与的微博问政具有不同的特点。
微博,微薄?威博!

微博,微薄?威博!摘要:微博“集电子邮件和大众媒介之精华,将电子邮件的个人控制和大众媒介的纵横扫描集于一身”,正是由于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微博问政大热于当下。
诚然,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舆论体系,微博问政也存在着把关人缺失,制度规范不完善等弊端,并由此导致政治渗透、谣言盛行、问政失序、绩效微薄等一系列问题。
如能进行理性引导,必将扩大微博问政的正面效应,积极构建新时期政治文明与网络文明。
关键词:微博问政弊端分析整改措施近年来,民众中流行着一句话叫做“上诉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形象地反映了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我国民众在沟通政府,反映民意过程中一种广受欢迎的新形式。
然而微博问政架构尚未完善,仍然存在诸多弊端,亟待引导。
一、“微博问政”,一字之差后患无穷(一)“危”博问政微博问政如果利用不当,很有可能造成诸多危险。
就政府机关而言,特殊机构如警务机构等,应特殊对待,政务公开不当很有可能造成信息泄密,进而造成不良后果。
另外,在网络传播无国界的情况下,微博问政还存在第三种力量介入的政治风险,即掌握问政平台的微博服务提供商及控制国对我国的介入。
实际上,境外敌对势力早就把微博作为对我国渗透颠覆的重要方式,针对我国大量发布不良言论。
[1](二)“伪”博问政微博账号申请的低门槛性与用户身份审查的模糊性使得微博用户鱼龙混杂,匿名,甚至是假装他人的做法逐渐衍生出新新媒介里的许多弊端,不仅包括富有争议、不担心报复的帖子,而且还包括不透露真实身份的恶意批评、网络欺凌和网络盯梢。
[2] 微博账号申请的低门槛性与用户身份审查的模糊性也使得微博用户鱼龙混杂,许多别有用心的人借助微博这个公共领域新平台传播虚假信息、散布政治谣言、进行恶意炒作已经成了屡见不鲜的现象。
“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中,有危机事件消息公开的“24小时”潜规则,在网络上则为4小时,在微博中则更快”,[3]超过了这个时间段,则可能造成谣言的大范围传播。
这些恶意的谣言很有可能激化网民情绪,造成平民恐慌,引发舆论震荡,甚至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我国_微博问政_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申毛毛

( 下接第 225 页) 就是把优势落实的实践中 , 成立针对慕课版权的学科 服务团队,依据国内外有关开放 、存取资源的法律、 法规, 做好针对慕 课版权的服务工作。 3 、建设开放教学参考系统,提供泛在化的学科服务 慕课的设计理念就是教育开放 、民主。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 用户 [9 ] 需要开放的、能够个性化的解决面临问题的资源 。 学科馆员作为沟通 各院、系用户的信息需求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桥梁 ,一方面要加强学校 慕课教学过程中的学术性数据资源建设 ,同时更要加强慕课课程的开放 资源建设,对各类慕课资源进行组织 、分类、排序、 评价等。 现在各高 校基本都有自己的统一检索、学科导航、在线咨询、 社区讨论、 公共微 信等信息服务手段,学科馆员可以数字化慕课教学参考资源 , 将课程信 息、数据库资源、网络资源、 工具 书、 讨论 内容 等 统 一 集 成和整合起 来,构建以关键词为主体的慕课知识库 ,提供配套于慕课教学的资料推 送、个性化需求定制等服务,为慕课教与学提供泛在化的资源支持。 4 、在慕课发展的各环节开展嵌入式服务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图书馆学科服务与广大师生进行合作与互动 , 了 解其个性化信息需求,发挥学科服务服务的主动性 、服务能力的重要方 式。学科服务要针对本学校慕课的制作 、引进、推广、 评价各环节, 学 生对慕课选择、学习、答题各环节广泛开展嵌入式服务 。 与教学部门建 立协作,嵌入慕课教学管理; 与各院系老师建立共建 、 共享, 嵌入慕课 制作与教学; 与学生建立有关慕课微信群 ,嵌入学生的慕课学习。 图书 馆学科馆员要凭借其自身在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底蕴 ,对学科的发展动态 和前沿问题了解,更好地服务本学校的慕课发展 。 四、结语 与慕课融合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扩展和延伸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 教育模式,特点就是大规模 、在线、开放、共享,倡导的是课程的无国 界,减少的是获取信息的障碍 ,缩小的是贫富之间的信息鸿沟, 这同样 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学科服务应充分认识到慕课运动的重要性, 在慕 课浪潮下发挥自身服务与教育职能, 创新观念, 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 务。(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训练部图书馆) 2015 年度河北省图书馆学会课题 “MOOC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 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 2015030 ) 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 1] 叶艳鸣. 慕课, 撬动图书馆新变革的支点 [J] . 国家图书馆学 刊,2014 ,02 : 3 - 9. [ 2] 陶媛. 英国开放 大 学 创 新 教 育 报 告 2013 : 十 大 最 新 教 育 术 语 [ J] . 世界教育信息,2014 ,01 : 73 - 74. [ 3] [ EB / OL] . 2014 - 02 - 26] . http: / / www. mooc - list. com / ini - dative / moot - ed. [ 4] Kara Kohn. As the Spirit M00Cs You :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and onlion is Libraries [E B / OL] . 2013 - 10 [ 2013 - 12 - 01]. http: / } fvww. ilaorg / Repor} r / octopber 2013 / Pages 4 - 7. pdf [ 5] 董晶. 慕课 ( MOOC ) 的发展现状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D]. 山东师范大学,2015. [ 6] 陈良. 国外部分大学图书馆为 MOOCs 提供版权服务的动态与评 J] . 图书馆学研究,2015 ,04 : 91 - 94. 价[ [ 7] 任友群. “慕课 ” 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J] . 中国高等教育, 2014 ( 7 ) : 26 - 30. [ 8] 王觅. 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 [D]. 华东 师范大学,2013. 张阿樱,王梁.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 J] . 图书馆学刊,2014 ( 8 ) : 68 - 71. 式研究 [ [ 9] 张宏. 慕课背景下的用户信息行为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对策 [J]. 情报探索,2015 ,03 : 95 - 98.
网络问政的形式及优缺点(利用网络问政创新政府部门执政方式之二)

⽹络问政的形式及优缺点(利⽤⽹络问政创新政府部门执政⽅式之⼆)⼆、⽹络问政的形式及优缺点(⼀)留⾔板。
典型的是⾛过第五个年头的⼈民⽹“地⽅领导留⾔板”,已经得到了48位省委书记、省长的公开回复,18个省份以书⾯⽂件的形式确保规范化、制度化地办理留⾔。
其形式是通过⽹络进⾏“⼀问⼀答、或者⼀问多答”,应该说是⽹络问政的雏形。
其不⾜是在互动性差、传播范围⼩,对问题没有深层次的探讨和揭⽰,问题和答复影响⾯不⼤。
优点是可控性⾼。
(⼆)论坛。
ZZIC在中原⽹“中原论坛”、商都⽹“商都论坛”开通“绿城快递”⼦版块,收集、整理⼤家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并对已经受理的问题,集中在此版块反馈。
其特点是注重了与⽹民的互动,对⼀个问题和话题,往往能引起⼴泛的讨论,有深度的剖析。
但局限性是传播不够迅速和⼴泛,除⼏个影响较⼤的论坛之外,有时只能在很⼩范围讨论。
⽽且管理起来⽐较难,特别是“⼈⾁搜索”已经触及法律层⾯的事情。
(三)“⽹络问政”综合平台。
近期被很多部门采⽤,如北⽅⽹的“政民零距离”、胶东在线的“⽹上民声”、奥⼀⽹的“⽹络问政”等平台,以及郑州市⼈民政府门户⽹站ZZIC。
其综合了留⾔板和论坛的优势,既有问答、⼜有评论,注重解决问题便捷、可控,⽐较适合政府部门,(四)博客。
2005年是博客元年。
《半⽉谈》曾对某省政府官员博客进⾏观察,结果发现这些博客的点击率差距⾮常⼤,最多的近8万⼈次,最少的只有⼏⼗⼈次。
特别是2011年两会期间,⼤量与会代表、媒体记者在各⼤⽹站开设博客,将提案、议案、建议写到博客中,⼀些代表委员博客的点击量⼀天就达⼗多万,掀起了博客问政的新热潮。
但其注重了对问题深度剖析,主观性较强。
(五)微博。
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中国⽹民更给它起了个昵称“围脖”,以140字左右的⽂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2009年8⽉份中国最⼤的门户⽹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站中第⼀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站,微博正式进⼊中⽂上⽹主流⼈群视野。
浅析我国微博问政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微博问政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微博问政是中国政治舞台上备受瞩目的新宠,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想的实现搭建了可展望美好前景的平台。
但是目前我国微博问政还存在着发展失衡、个性尴尬以及非理性因素等问题。
在现有的民主政治和社会管理条件下,必须从重视微博管理、加强官员培训、提升媒介素养三方面着手,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微博问政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微博问政;政府微博;官员微博;草根微博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表现形式,即指不按传统的亲临现场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工具微博,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处理政务等活动。
[1]尤其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委员们纷纷开通微博与民众进行零距离互动,使得“微博问政”迅速风靡大江南北。
一、我国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微博问政给全民参政议政以崭新的便捷通道,但随之而来的发展失衡、个性尴尬、非理性因素威胁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一)政府微博——发展失衡根据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发布的国内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南方省份发展政务微博意识较强。
在各省级行政区域中,开通数量超100个的有江苏、福建、广东、浙江、四川等五省,均为南方省份。
[2]在全国政务机构微博地区10强榜中,南方省份就独占了8席。
就全国范围来看,政府微博分布广泛但未全面普及,区域性发展不平衡。
《报告》还显示,在政府众多职能部门中,公安部门微博注册数最多,交通、司法和政府机关微博的总数仅为公安微博的五分之一,公安微博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
可见,涉及民生方面的党政机关微博开设情况不尽如人意,它们都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官员微博——个性尴尬微博由于使用门槛低,使得更多的草根声音活跃在这个舞台上,他们惯用生活化、口语化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也就要求我们政府机构、官员个人也要使用这种方式与民众进行互动。
但由于我国政府部门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说话的用词、腔调明显具有官方特征,而微博这种草根言论语境与他们惯常使用的政治语态存在很大反差,因而出现部分官员因为无法厘清私人微博与官员身份而产生的纠结,导致许多官员不愿意实名微博。
微博对网络问政的影响利大于弊立论稿

微博对网络问政利大于弊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明确我方的立场:微博对网络问政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让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如今,我国的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民众对是非的判断力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不断地增强,这便为人民讨论政治打下了基础。
今晚我们判断辩题标准是看是否对社会科学和民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我方的论述如下:首先,政府需要做出科学的决策。
微博问政是集中网络民智,是推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形式,也是网民人意愿的表露。
政府通过微博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制定并执行相关法规,满足民众的诉求。
民众借助微博,也能有效的监督政府的执行力度,保障每项决策无论是在婴儿期、成长期还是成熟期都合理规范,符合大众利益。
我方也不否认,有些领导开微博有作秀之嫌,但我们也相信,好官还是占绝大多数的!从社会民主来看,微博的广泛性和草根性,无疑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零距离地接触到政治。
透过微博,民众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人与人之间能有直接的交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人平等,就拿今年两会来说,微博,让普通百姓也能“走进”人民大会堂,网友们盛行着这么一句话,“捎句话到人民大会堂”,难道这不正是微博带给这个社会最可贵的进步吗?我们也注意到,个别不法分子利用了微博捏造消息,破坏社会稳定,但还是那么一句话,好人占着绝大多数,而且我们也有足够的判断力去鉴定这些消息!!!总之一句话,微博在通向民主的路上整体上还能高速的前进。
万物之中,利弊皆存。
因此,在利用微博进行网络问政推动社会的和谐、民主进程时,政府不能将微博的作用任意的夸大化,在征集民意的同时,要避免“偏听偏信”;此外,人民也应该遵守社会诚信道德准则,充分利用微博等网络工具反应民生,不能无中生有、无事生非。
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这种屋漏补屋,政失补政的情况下,就更能推动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进程!显然,瑕不掩瑜,以上两个观点,一个提倡论证了“微博对网络问政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
微博问政的利与弊

一、微博问政的优点1. 微博给民众提供了意见表达的理想平台时代的进步让中国公众对公共决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明确的参与意识:民众不仅希望对国家事务或涉及政府责任事件有客观的了解,还希望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社会管理。
现实的民主权利行使呼唤更为实际的实现机制。
孙斯坦教授认为“在经济不平等的情况下,或许技术的进步可以使政治平等这个目标变得更加现实。
”微博问政,给公众提供了平等通畅的沟通与交流平台,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身份和权力的藩篱、实现了公共参与的均等化,迎合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共商国是的积极性,各社会群体能关注到各种问题的信息、能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信息交流。
微博问政使公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以及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方式更加直接和有效,使代表着社会各个层面意见的普通民众也能够获得较大关注,有利于公众设置社会公共议题,让每一种声音都不再微薄,对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一种有力的推动。
2.微博问政便于政府征询民意以辅助科学决策微博在了解、收集民情民意方面优势明显,成为政府考察民意的平台。
喻国明认为,微博在巨大商业价值之外,还具有强大的潜在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
官员通过微博倾听百姓的意见诉求、了解百姓的生存状态,对促进民智汇聚、考量社会决策大有裨益。
微博问政开通了全天候的民意通道,成为政府增强决策和执行合法性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和公开化。
3. 微博问政便于政府及时、有效地处置事件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种种现实压力在虚拟世界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再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网络审判、网络揭丑、“公民散步” 等就是例证,这些行为给社会的正常秩序造成一定破坏。
微博问政可说是对此链条中间环节的参与。
政府通过微博筛选出公众关注的事件、察觉出现的矛盾端倪,通过引导舆论、疏导网友情绪,做针对性、及时性的回应和处理,将冲突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集体上访、集会、围堵政府机关等群体性事件的突发。
而搭上微博“快车” 后的民意让群众足不出户就把自己的惆怅事发出去,让有关部门看到,节省了群众往返奔波的信访成本。
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参与机制,为公民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让他们能够随时向政府表达诉求、提出问题,并参与政策制定和监督过程。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问题1. 缺乏政府回应在微博问政平台上,许多公民提出了具有社会关注度的问题,但是很少能够获得政府的实质性回应。
政府回应不及时、不全面,甚至是无回应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使得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对平台的信任度也难以提高。
2. 缺乏专业解答由于政府部门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职能分工,微博问政平台往往没有提供相应的专业人士来解答公民的问题。
这导致一些特定的问题无法得到专业水平的解答,影响公民对问政平台的信任度和使用体验。
3. 舆论操控风险在微博问政平台上,虽然公民能够自由发表意见,但是政府部门也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权力干预和操控舆论。
这种情况下,公民的意见往往难以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回应,有效的公民参与也无从展开。
二、对策建议1. 提高政府回应率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微博问政平台,确保回应率和回应质量。
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回应公民提出的问题,并提供实质性的解答和意见。
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处理机制,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回应。
2. 营造专业化解答环境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引入专业人士、行业专家等为公民解答问题,提供专业水平的解答和建议。
这将增强公民对平台的信任度和使用体验,提高问政平台的公信力。
3. 加强舆论监督和公正性政府部门应当建立舆论监督机制,确保微博问政平台上公民的意见能够得到公平对待,不被歧视和操控。
政府需要对舆论操控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并提供公正的回应和处理。
4. 完善互动机制和参与渠道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微博问政的机制和平台,鼓励公民参与。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网络平台的整合,扩大问政的影响力和参与人数。
政府部门也应当在问政平台上设立专门的互动机制,提供更多的参与方式和机会,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和表达意见。
微博问政的力量与风险(压缩)

微博问政的力量与风险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延展和全新方式,既可以成为一种建设性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也可以成为一种破坏性力量,带来现实危害和潜在风险。
如何既发挥微博问政的积极作用,又防控微博问政的消极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微博问政显示巨大的现实力量随着微博快速发展普及,其不再是仅仅运用于社交领域,而是逐渐与政治挂钩,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政治效能,显示强大的现实力量。
1.政治号召力。
微博问政是各国政府部门和政治组织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党派和政府机构开通微博账户,公布政治观点,应对突发状况,塑造良好形象。
不少国家政要开通微博账户,宣扬政治理念,拉近普通选民、应对政治危机。
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智利总统皮涅拉、委瑞内拉总统查韦斯等都开通微博账户,宣介本国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
韩国国防部曾召集微博用户等,介绍“天安舰”事件调查结果,消除有关执政党企图利用该事件提高地方选举得票率的说法。
朝鲜也开通微博账户,内容囊括内政外交各个方面。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新浪微博等与全球网民对话。
在我国,政务微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开设有4万个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账户,不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开通微博账户与网民互动交流。
2.信息传播力。
微博问政兼具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的传播优势,对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方式产生着深远影响。
2009年6月13日,伊朗总统大选后发生骚乱,一位伊朗网民在美国推特网站上发出信息:“伊朗卫队想阻止我们发出信息,但我们希望全世界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条信息只在推特首页停留不到2秒种,但有4万人转发了它,成为网络直播伊朗骚乱的前奏。
一条微博消息或许转瞬即逝,但是只要和人们关注的某个政治问题相联系,就足以极速传播,瞬间把政治号召和政治议题传递给百万关注者。
微博的“病毒式”传播,使其成为许多新闻机构和记者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我国,50余家微博网站每天的信息发布量达2亿多条。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青年群体微博问政是指青年群体通过微博平台参与政治讨论、表达政治观点、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青年群体通过微博问政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意见,同时也促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并提出对策。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信息传播不完全的问题。
青年群体在微博上提出的问题往往只能获得有限的关注和回应,这导致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讨论和研究。
对策之一是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微博问政平台,提高政府部门对于青年问题的关注和回应速度;对策之二是鼓励青年群体通过其他渠道,如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问政,以扩大问题的影响力和讨论范围。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信息失实的问题。
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有些青年群体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些不真实或夸大事实的信息,导致政府和公众的误解和困惑。
对策之一是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微博问政的监管和管理,及时查证和澄清虚假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策之二是鼓励青年群体在发布信息时,要有责任感和谨慎性,避免散布虚假信息。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政策建议不具体的问题。
有些青年群体在微博上提出的问题和政策建议往往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对策之一是政府应该积极回应青年群体的问题和建议,并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以解决问题和满足青年群体的需求;对策之二是青年群体在提出问题和建议时,应该尽量具体和详细,提供解决方案,并与政府和专家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虽然青年群体在微博上广泛地提出问题和建议,但是大部分青年群体并没有积极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中去,这导致他们的声音难以被政府和公众听到。
对策之一是政府应该积极吸纳和运用青年群体的意见和建议,打破信息壁垒,促进政府与青年群体的互动和交流;对策之二是鼓励青年群体积极参与政治决策,通过参与政府组织的调查和论坛活动等方式,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时评1:政务微博的利与弊

“政务微博”的利与弊
眼下,微博越来越收到年轻人的喜爱,成为一种新的沟通联系方式和信息发布的平台。
许多党政机关也利用微博来帮助其做好网上群众工作,“政务微博”发展迅猛,网友对“微博问政”也给与持续关注,“政务微博”的出现可以让干部更迅速的了解到民众的意见与想法,进而推进政府相关部门工作。
其次,广大人民群众也可以近距离的监督相关部门工作,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它的出现也存在一些弊端。
某地物价部门的微博面对博友提问,回应“官方数据不容置疑”,在网上引发微词一片。
一些政务机构微博仅仅转发一些政府公告和地方新闻,开通后不闻不问,数天至数月不见更新。
从这一点看,微博的开通要求管理员时时刻刻不能懈怠,字字句句须摒弃官腔官势,另外,一些地方政党机关把“粉丝”多少看做衡量微博推动有效与否的唯一标准,个别甚至通过“刷粉丝”等非正常手段求得表面繁荣,更是“误入歧途”。
评价指标还是需要体现在行政绩效、群众满意度如何上面。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青年群体微博问政的现状1. 热情高涨,参与度大青年群体是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力量,他们对社会热点事件和政治议题的关注度很高,对不公平事件和社会问题的声音也是非常强烈的。
他们通过微博平台进行问政,对政府的决策提出质疑和建议,真正体现了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这种积极的参与度,有助于推动社会民主进程和问题解决,是积极的现象。
3. 表达方式单一,缺乏深度尽管青年群体在微博上参与问政的热情很高,但由于微博平台的特点,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深度受到限制,导致很多问政内容表达方式单一,缺乏深度。
造成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无法有效地被讨论和理解,使得问政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4. 信息真伪难辨,存在谣言和误导在微博平台上,由于信息传播的特点,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谣言和不实言论,很多时候这些信息会误导青年群体的问政行为,导致问政内容的失真和误解,对社会治理产生消极影响。
1. 缺乏系统化的知识和专业性青年群体在微博问政过程中,往往缺乏系统化的知识和专业性,对于复杂的社会议题和政府决策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导致问政内容缺乏深度和针对性,难以对问题的根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2. 缺乏有效的问题解决渠道青年群体在微博上问政,虽然能够有效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诉求,但由于微博平台的局限性,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政府部门的相关回应往往无法覆盖到所有的问政内容,使得问政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策研究1. 建立专业的问政平台针对青年群体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可以建立专业的问政平台,由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运营和管理,能够针对各类问题提供专业的解答和政策意见,促进问政的深度和专业性。
2. 提升青年群体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青年群体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使得他们在微博问政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的方案。
3. 加强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管理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微博平台上信息的监督和管理,提升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减少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使得青年群体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问政并得到有效的回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
一、微博问政的优点
1. 微博给民众提供了意见表达的理想平台。
时代的进步让中国公众对公共决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明确的参与意识,民众不仅希望对国家事务或涉及政府责任事件有客观的了解,还希望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社会管理。
微博问政,给公众提供了平等通畅的沟通与交流平台,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身份和权力的藩篱、实现了公共参与的均等化,迎合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共商国是的积极性,各社会群体能关注到各种问题的信息、能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信息交流。
微博问政使公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以及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方式更加直接和有效,使代表着社会各个层面意见的普通民众也能够获得较大关注,有利于公众设置社会公共议题,让每一种声音都不再微薄,对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一种有力的推动。
2.微博问政便于政府征询民意以辅助科学决策微博在了解、收集民情民意方面优势明显,成为政府考察民意的平台。
官员通过微博倾听百姓的意见诉求、了解百姓的生存状态,对促进民智汇聚、考量社会决策大有裨益。
微博问政开通了全天候的民意通道,成为政府增强决策和执行合法性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和公开化。
3. 微博问政便于政府及时、有效地处置事件。
政府通过微博筛选出公众关注的事件、察觉出现的矛盾端倪,通过引导舆论、疏导网友情绪,做针对性、及时性的回应和处理,将冲突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集体上访、集会、围堵政府机关等群体性事件的突发。
而搭上微博“快车”后的民意让群众足不出户就把自己的惆怅事发出去,让有关部门看到,节省了群众往返奔波的信访成本。
另外,时效性是自然灾害、犯罪、谣言、群体等突发事件处理的关键环节,微博的快速传播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最好途径。
”官方微博用单位名称或真实姓名注册,消息真实、准确,是打击谣言的有力武器,而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则有效地安定了民心。
微博问政有效地发挥了社会和谐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同时还提升了政府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素养。
二、运用不当的“微博问政”带来的弊端
1. 造成政府公信力受损微博的高度开放性和虚拟性使一些人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有意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混乱。
有些虚假信息或失实报道对政府公务员的形象造成极大侮辱,对人民群众严重误导。
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极大威胁。
有关政府部门如不适应微博问政这种新形式,对于民众的质疑和询问反馈不足,倾听的姿态不够,更会加剧政府形象的下降,相关人员甚至身败名裂。
2. 伤害政府与民众的互信关系。
微博问政的参与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导致微博上“流传”的往往只是一部分人的意志。
分散的公民个体意见往往会掩盖沉默的大多数人意见而呈现为“共识”,具有偏颇性、甚至失实。
别有用心的人蓄意转载炒作、操纵信息流向,失控的事态会严重影响政府与民众的互信关系。
因此,必须慎重考量挣脱了社会约束、具有个人性与随意性的微博问政的成效。
3. 造成不安的社会氛围,不利于国家发展与民众自由的实现。
微博使用者倾向于从微观、具体角度观察、评论事件,情绪外露,尤其是面对组织或机构力量、公共利益的时候,颇具个性色彩的质疑、批驳、对抗更为明显。
非理性成分的情绪往往引起一面倒的跟帖评论,特别是商业化发帖、删贴,海量信息容易淹没正面信息,民意容易被伪造和操纵,社会舆情也就表现出集合心理和质疑性,通过微博“传染”、“裂变”效应将事情负面影响“放大”。
伴随负面信息超强的聚合力,人民拿着放大镜检视政府及官员的一举一动,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能被攻击,传播领域更是会超越互联网蔓延至现实生活,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造成公众参与的无序甚至失控,易陷入“大民主”危险而导致“多数人暴政”造成不安定的社会氛围,严重阻碍国家发展与民众自由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