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课程理念(总) PPT

合集下载

国学课件ppt小学

国学课件ppt小学

04
国学实践与应用
传统礼仪与节庆
总结词
传统礼仪与节庆是国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 德观念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
义。
春节
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强调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传 承。
端午节
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 义,如赛龙舟、包粽子等,强 调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
国学教育在小学的师资培训与资源建设
师资培训
为了保障国学教育的质量,需要对小学教师进行国学教 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小学国学 教育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包括教材编写、课件制作、网络资源等方面, 应注重资源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 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应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 和网络课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国学教育在小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
国学教育在小学的课程设置应包括经典诵读、古代文 学、传统文化、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注重知识性 与趣味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式、互动式、情境式为主,通过讲 解、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 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与应用
国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与 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 活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能力。
国际化传播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不断提升,国学教育将更加 注重国际化传播,推动中华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THANK YOU
传统艺术与文化
总结词
传统艺术与文化是中国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传统艺术与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 内涵和精神。
详细描述
传统艺术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这些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 多样性和丰富性。此外,传统节庆、服饰、建筑等文化元素也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些 元素,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国学经典(PPT42页)

国学经典(PPT42页)
❖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 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 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 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 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
10.和谐互助 ❖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又说:“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滕文公上》:“乡 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持,则百姓亲睦。”——这不就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理论源头吗?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重要和有效
。”《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 立。”《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汉代总结为“五德”“五常”:
(一)“五德”:温、良、恭、俭、让。(出自《 论语·学而》)
❖ 温:邢昺注疏:“敦柔滋润谓之温。”温和待人 ,不急躁、不生硬粗暴。
❖ 良:邢疏:“行不犯物谓之良的总称。儒家经典有“三 礼”:《周礼》《仪礼》《礼记》。
❖ 《周礼》:是周朝的职官制度。《仪礼》是战 国以前的各种礼节仪式,分为冠昏、丧祭、朝 聘、乡射四类礼仪,宋王应麟又分为吉、凶、 宾、嘉四礼。《礼记》是解释、说明《仪礼》 的论集,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 类,故称为“五礼”。吉礼是祭祀的典礼;凶礼 是指丧葬和对天灾人祸的哀吊等礼制;军礼主 要指战争中包括校阅、出师、乞师、致师、献 捷、献俘、筑城、演习等活动的礼制;宾礼指 诸侯对天子的朝觐或各诸侯间的聘问、会盟等 ;嘉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 酒礼、立储礼等。

中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教学课件通用PPT模板

中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教学课件通用PPT模板

书目
重要书目如:《史 记》、《汉书》、《后 汉书》、《三国志》、 《资治通鉴》、《战国 策》、《宋元明史纪事 本末》等等。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分类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 家类”、“法家类”、“农家 类”、“医家类”、“天文算 法类”、“术数类”、“艺术 类”、“谱录类”、“杂家 类”、“类书类”、“丛书 类”、“汇编类”、“小说家 类”、“释家类”、“道家 类”、“耶教类”、“回教 类”、“西学格致类”
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迁
"庐山国学"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 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 生徒,号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 "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 了"国学"这一概念。
"白鹿洞书院"
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为藏 书与讲学之所。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 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 院。"国学"这一概念的使用,与"国医"是 一样的。"国医"即国家的医学,"国学"自 然亦即国家的学术了。
书目
重要书目如:《老子》、 《墨子》、《庄子》、《荀 子》、《韩非子》、《管子》、 《尹文子》、《慎子》、《公 孙龙子》、《淮南子》、《抱 朴子》、《列子》、《孙子》、 《山海经》、《艺文类聚》、 《金刚经》、《四十二章经》 等等。
久是天尊地卑,国学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
以为和,国学是生生谓易生生不息是绵绵若
存,国学是自然是客观,是伟大的规律,是
永恒的真理。
家庭国学

小学生国学ppt课件

小学生国学ppt课件

孟子仁爱
介绍孟子如何提倡仁爱,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关爱与尊重。
传统节日与习俗
春节贴福字
解释春节贴福字的传统习俗,寓 意幸福安康。
中秋节赏月
介绍中秋节赏月的习俗,象征团圆 和思乡之情。
重阳节登高
讲解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寓意避邪 祈福。
民间传说与神话
精卫填海
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体现不屈 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
起源
国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 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文化 繁荣为后来的国学发展奠 定了基础。
发展
汉唐时期,国学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 的传入,国学逐渐与世界 文化融合,走上了现代化 的道路。
02 国学基础知识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总结词
详细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汉字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参与国学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
培养兴趣与习惯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 学习的习惯。
注重实践与应用
将国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礼仪、待人接物等,让小学生体 会国学的实际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起源于甲骨文,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形成 了现代使用的简化汉字。在PPT课件中,可以展示不同时期的汉字形态,以及其 与古代文化、历史的联系。
古代文学经典
总结词
介绍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分析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
详细描述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介绍其作者、内容和文学特色,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小学国学经典ppt课件

小学国学经典ppt课件

妈妈的等待
爱是什么? 爱,是只要你快乐 爱,是陪你走一辈子 爱,是无悔青春的流逝 你的高飞,你是我的安慰 爱是痴痴的等待......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以不

惧知曰
。也:
”。“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论语》是儒家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 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编撰 而成。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集 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
子女想起赡(shàn)养自己的父母时, 等不及的父母这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进入视频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进入视频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亲的年龄不可以不知 道。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高兴,一 方面因为他们年事已高而忧惧。”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从小处做起,心中牵挂着 父母就是对父母尽孝。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024版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课堂PPT课件

2024版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课堂PPT课件

名家书法作品欣赏与评析
古代名家作品
介绍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 古代书法大家的代表作品,分析
其艺术风格和技法特点。
当代名家作品
展示启功、沙孟海、欧阳中石等当 代书法家的优秀作品,探讨其创新 精神和时代特色。
作品评析方法
讲解如何欣赏和评析书法作品,包 括笔墨运用、结构布局、气韵生动 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解读
孔子说:“学习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 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这 段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与朋友交流,并保持宽容的心态。
《孟子》节选及解读
节选原文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 者,人恒敬之。”
解读
孟子说:“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 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 他。”这句话强调了互相尊重、互相 关爱的重要性,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 则。
天文历法
古代中国在天文学和历法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如商代甲骨文中的日食、月食记录,战国时 期的《甘石星经》,以及后来逐渐完善的农历等,这些都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 作用。
医学成就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著的问世,为中 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
统美德。
诗词欣赏
欣赏了多首古诗词,如 《春晓》、《静夜思》 等,感受了诗词的韵律
美。
礼仪规范
学习了传统礼仪规范, 如尊敬师长、友爱同学 等,提升了个人修养。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01
02
03
04
学习态度
自觉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习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学习,如诵读、 抄写、讲解等,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pt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pt

诗歌赏读
伤田家
唐.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第六课 不违仁
经典诵读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
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
矣。”《述而》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五册
国学

• 第一单元 孝敬 • 第一课 孝为根本 • 第二课 无违为孝 • 第二单元 • 第三课 克已复礼 • 第四课 仁以为已任 • 第五课 推已及人 • 第六课 不违仁 • 第三单元 • 第七课 课忠 • 第八课 课信 • 第九课 课宽 • 第十课 课恕

第四单元 君子 第十一课 安贫乐道 第十二课 坚贞刚毅 第十三课 君子风范 第十四课 君子与小人 第五单元 交友 第十五课 四海之内皆兄弟 第十六课 乐多贤友
诗歌赏读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节选)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三单元
修身 海洋接纳江河,就有了辽阔与豪迈;大 地包容万物,就有了宽广与厚实。做人, 也要有这样的气量和涵养:以“诚”相待, 以“信”相许,以“宽”相守,以“恕” 相敬。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会把幸福和 快乐带给他人,你也会因此得到幸福和快 乐。
诗歌赏读
赠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 智者必怀仁。
第五课 推己及人
经典诵读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 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 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雍也》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pt课件-2024鲜版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ppt课件-2024鲜版
6
适用对象与教学建议
适用对象
本教材适用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作为语文课程的辅助教材或课外读物。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和思想,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名言警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自己
在遇到困难时,用名言警句来鼓 励自己,增强信心
提醒他人
可以用名言警句来提醒他人注意 言行举止,传递正能量
引用论证
在写作或演讲中引用名言警句来 论证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2024/3/28
21
相关成语、俗语拓展学习
1 2
成语拓展 学习与名言警句相关的成语,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024/3/28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尊重、诚信等良 好品德。
鼓励学生积极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的优秀品质。
16
相关历史人物介绍及评价
介绍故事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评价历史人物的地位和贡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 物。
分析历史人物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2024/3/28
31
分享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
个人展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背诵国学经典篇章、分享学习 心得等。
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总和整理,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2024/3/28
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或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 建议。
32
THANKS
2024/3/28

小学生国学ppt课件模板

小学生国学ppt课件模板
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国学的发展历程
要点一
总结词
国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先秦诸子百家、两汉经学、魏晋玄 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多个阶段。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国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 先秦诸子百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 学、清代朴学等多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学术思想 和流派不断涌现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同 时,国学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 的影响,反映了中华民族在不同时代的智慧和知识。
团结友爱
总结词
团结友爱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形 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详细描述
小学生应该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不欺负弱小、不恶 意攻击他人。同时,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 歧视、不排挤他人。
05
国学学习方法
诵读经典
总结词
通过朗读和背诵经典,培养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千字文 》等,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熟悉古文的表达方 式和语言韵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词
描述后羿如何射下多余的太阳,解救苍生, 成为英雄的故事。
详细描述
后羿是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他因为射下了多 余的太阳,解救了苍生,而被人们尊崇为英 雄。后羿射日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要勇敢面 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为民除害。
精卫填海
总结词
描述精卫填海的故事,表现了坚持和毅力。
详细描述
精卫是中国神话中的一只鸟,它因为不满大 海的浩渺,决定填平大海。虽然这个任务看 起来不可能完成,但精卫坚持不懈,最终填 平了大海。精卫填海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有毅 力和决心,不怕困难和挑战,坚持到底才能

儿童国学ppt课件

儿童国学ppt课件

古代哲学思想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 “无为而治”,强调自然法则和宇宙 规律。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主张 “仁爱”、“礼义”,强调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
03
国学经典诵读
《三字经》诵读
总结词
简单易懂,合适儿童初学
详细描写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其内容简练、语言生动,易 于儿童理解和记忆。通过诵读《三字经》,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了解一些基本的人生道理和历史文化知识。
国学的重要性与意义
总结词
国学的重要性与意义
详细描写
国学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的精髓和优秀传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国学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 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 宝,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优 秀诗歌作品,被誉为中国 诗歌的巅峰之作。
《宋词三百首》
宋词是宋代文人的智慧结 晶,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 贵遗产。
古代历史与文化
古代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经历了夏、 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 代,创造了著名的中华文明。
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哲 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 成绩。
家长和教师需要鼓励儿童参与 国学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 、音乐等,提高儿童的审美能 力和文化修养。
谢谢观看
《千字文》诵读
总结词
涵盖广泛,富有哲理
详细描写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韵文,全文一千个字,四言韵 语,风格质朴。通过诵读《千字文》,可以让儿童了解自然 、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其语言美感和对传统 文化的酷爱。

中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教学课件通用PPT模板

中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教学课件通用PPT模板

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 就叫智。
之精要在于曲。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
此。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 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 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 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经部—儒学经典
分类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 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 “四书 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 “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 的名著。
久是天尊地卑,国学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
以为和,国学是生生谓易生生不息是绵绵若
存,国学是自然是客观,是伟大的规律,是
永恒的真理。
家庭国学
国学是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国学是家和万事兴家兴财源旺,国学是
人的身心落地生根的根据地。
国学分类
以学科分
单击应分为数理、天文、算学、地理、博物、农 学、化学、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 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自然国学以道 家为核心和主流;人文国学以儒家为主流和核心;
书目
重要书目如:《老子》、 《墨子》、《庄子》、《荀 子》、《韩非子》、《管子》、 《尹文子》、《慎子》、《公 孙龙子》、《淮南子》、《抱 朴子》、《列子》、《孙子》、 《山海经》、《艺文类聚》、 《金刚经》、《四十二章经》 等等。
现在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 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 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 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 面。“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 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 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 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 学”、“中学”或“国学”等。
国学概念
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学习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 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 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 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 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小学生国学ppt课件

小学生国学ppt课件

THANK YOU
端午节庆祝方式了解
赛龙舟
01
端午节期间,各地会举行龙舟比赛,寓意着团结和竞争精神。
吃粽子
02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吃粽子,寓意着纪念屈原,也是一种传统
的食品。
挂艾叶和菖蒲
03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挂上艾叶和菖蒲,寓意着驱蚊、
辟邪、保平安。
06
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培养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品德培养
尊老爱幼
培育人文精神
国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人文精神,提升道德品 质和审美素养。
促进文化创新
国学研究可以为现代文化 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推动 文化创新和发展。
02
经典诵读与鉴赏
《三字经》诵读与鉴赏
01
02
03
04
内容概述
介绍《三字经》的历史背景、 作者及流传情况,阐述其核心
思想和价值观。
经典名句
选取《三字经》中的经典名句 进行解读和鉴赏,如“人之初
展示历代书法大师的经典作品,如《兰亭序》、《颜勤礼碑》 等,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
邀请学生现场书写,进行作品展示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
剪纸艺术制作与展示
剪纸历史
介绍中国剪纸的起源、发展和地域特 色,让学生了解这一民间艺术的丰富 内涵。
剪纸技巧
教授学生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设计 方法,如对折法、连续折叠法等,让 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
讲解尊老爱幼的重要性,通过图片、 故事等形式展示尊老爱幼的典范,引 导学生学会尊重老人、关爱幼儿。
孝敬父母
强调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的具体 表现,如关心父母健康、分担家务等 。

小学国学教育PPT课件

小学国学教育PPT课件
小学国学教育PPT课 件
目录 引言 国学起源 经典著作 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开展国学教育 结语
引言
引言
学习国学的重要性:培养传统 文化素养 目标群体:小学生,建立正确 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引言
PPT内容概述:介绍国学的起源、经典 著作以及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国学起源
国学起源
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的 瑰宝 国学的定义和目的:传承中华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建议:积极推动小学国学教育 的普及,让Hale Waihona Puke 多的孩子受益于 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国学起源
奠基人:孔子和其学派
经典著作
经典著作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等 国学名著:《道德经》、《周 易》、《史记》、《诗经》等
经典著作
名人名言:孔子、孟子、荀子等经典的 人生智慧
国学教育的重 要性
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中华民族 的价值观和精神 培养人文素养: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塑造正确人生观: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 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如何开展国学 教育
如何开展国学教育
开设国学课程:将国学融入小 学课程计划 举办国学活动:诗词比赛、经 典阅读等
如何开展国学教育
家庭教育角色:父母应加强对国学知识 的传授
结语
结语
国学教育的意义:培养继承和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一 代

小学生国学教学课件

小学生国学教学课件

传统美德故事
பைடு நூலகம்01
02
总结词:通过讲述传统 美德故事,培养学生的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故事选择:根据学生 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 择适合的传统美德故事 ,如《孔融让梨》、《 卧冰求鲤》等。
2. 故事讲解:通过生动 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 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理解故事所蕴含的 传统美德。
培养阅读习惯
家长应鼓励孩子阅读国学经典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营造文化氛围
家庭中应营造国学文化的氛围 ,鼓励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培
养孩子的文化自信。
注重德育培养
在国学教育中,家长应注重培 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健康成长。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国学课程教学方法
01
02
03
故事化教学
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激 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互动式教学
设置互动环节,如小组讨 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 在互动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 、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02
国学基础知识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详细描述
《小学生国学教学课件》
2023-10-27
目录
• 课程介绍 • 国学基础知识 • 国学经典选读 • 国学实践应用 • 国学教学反思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国学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学问,是中华民族文化 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性
国学教育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培养道德品质、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是小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4版国学经典PPT课件

2024版国学经典PPT课件
解,以和谐为最高准则。
案例二
在企业管理中,中庸之道提倡领导 者要具备包容心和协调能力,促进 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案例三
在国际关系中,中庸之道主张各国 之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 构建和谐世界。
05
《孟子》解读
《孟子》概述及背景介绍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孟轲及其弟子所著,共七篇。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 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 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02
《论语》解读
《论语》概述及背景介绍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 念。
《论语》共二十篇,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影响。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民贵君轻观念
民本思想
孟子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国家的兴衰存亡取决于人民的支持与否。因此, 君主应重视民意、体察民情、顺应民心,以民为本。
民贵君轻观念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强调人民的地位高于君主和国家。 他认为君主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以自身的权力和地位为重。
公平公正
领导者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 个员工,不偏袒任何一方。
知人善任
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员工 的潜力和优势,把合适的人放
在合适的位置上。
04
《中庸》解读
《中庸》概述及背景介绍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为 《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 子之孙子思所作。

小学生国学课件ppt

小学生国学课件ppt
造力,同时传承中华文化。
学习传统手工艺
如剪纸、泥塑、糖画等,让学 生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和文 化背景。
制作手工艺品
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手工艺品, 如剪纸作品、泥塑人物等,培 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展示与交流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艺品 ,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国学主题的绘画与书法
详细描述
选取一些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如《诗 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介绍其作者、内容和文学特色,让学 生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智慧。
传统艺术与文化
总结词
介绍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
详细描述
通过展示传统艺术作品和表演,让学生感受传统艺术的韵味和美感。同时,介绍 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总结词
详细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详细描述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起源于甲骨文,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形成了现代使用的简化字。在课件中,可以展示不同时期的汉字形态,以及 其与古代文化、历史的关系。
古代文学经典
总结词
介绍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包括诗歌、 散文、小说等,分析其文学价值和影 响。
01
02
03
起源与形成
国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思想 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发展与演变
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 时期,国学都有所发展演 变,不断融入新的思想和 元素。
近代与复兴
近代以来,随着民族意识 的觉醒,国学逐渐复兴,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02
国学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为什么要学习呢?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堂
15
古代的孩子学习什么呢?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元曾 乃九族 而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就内涵而言, 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就文化的承继性而言,国学是 走向新的时代的起点,建设新型文明的资源。”
——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
8
“国学”意义的嬗变
(一)“国学”意义的嬗变
2、文化普及意义上的“国学”
儿童经典诵读活动 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 中华诵 世纪大讲堂、百家讲坛、国学网 众多小学
小学国小学学教材经课程典体系教介绍育的 认识与教学实施
育灵童教育研究院
春郊游记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 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 外,不觉步至山下,牧 童三五,坐牛背上,吹 笛唱歌。再前行,青山 绿水,白鸟红花,杨柳 垂绿,桃梅堆锦。仰望 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 毡。……末几,炊烟四 起,红轮欲坠,乃步行 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游越秀山公园
春节,我随家人来 到了越秀公园……我们 来到五羊像前。传说, 一天,五个仙人骑着五 只羊,带着麦穗来到广 州,把麦穗分给人们, 并教给人们怎样种植。 后来,仙人回到天上, 留下了五只羊,之后就 成了石羊,从此这五只 羊便成了广州的标志。 我爱越秀公园。
3
一、国学和小学国学经典教育 二、小学国学经典课程教学实施 三、课程辅助资源
传统典籍
经典: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
10
国学经典特征一:语言美
文言文 主体部分
扇尾
11
现代文
国学经典特征二:思想深邃
世上的书,有的是 根,有的是树干, 有的是树枝,有的 是叶子。读书就要 读根一样的书。
树大根深,一棵5米的大树, 根能扎到10米深,根扩展的
范围也比树冠大两倍。 思想的根在哪里?
元典:经典中的经典。中国文化最重要 的物质载体,几千年中华文化沉淀下来 的文化著作,最杰出的思想家思考和总 结的产物,一种文明的结晶和升华。
18
古代的孩子怎样学习?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 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籝。 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5
一、国学和小学国学经典教育
6
“国学”意义的嬗变
(一)“国学”意义的嬗变
1、学术意义上的“国学”
国学
古代:指国家所设立的教育机构和学校。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周礼·周官·大司 乐》)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礼 记·学记》)
近代:指中国固有学术文化的总体。
当代:被赋予新的更多的时代内涵。
13
国学经典,是中华 民族思想河流的源 头。
读经典一部,胜读 杂书万卷。

《三字经》:蒙学之冠
三字一句、四句一组,隔句押韵, 共1000多字;
内容:天文、地理、历史、道德、 教育等;
目的:劝学; 素有“小《通鉴》”和“袖里《通
鉴纲目》”之美称;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选入《世
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17
古代的孩子学习什么呢?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婵。 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帝号纷。 迨灭辽,宋犹存。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权阉肆,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
7
“国学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经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 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 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的国学,则主 要指意义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 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 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16
古代的孩子学习什么呢?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彀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