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知识讲座-图书馆

合集下载

第四章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四章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四章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一节 《中图法》概况 中图法》 •第二节 《中图法》的编制原则与体系结构 中图法》 •第三节 《中图法》的标记系统 中图法》 •第四节 《中图法》的组配技术与复分表 中图法》
1
中图法》 第一节 《中图法》发展概况
《中图法》的由来 中图法》
1957年 中小型图书馆分类表草案》 中小型表》 1957年《中小型图书馆分类表草案》(《中小型表》) 1964/1966年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 大型法》 1964/1966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大型法》) 1975年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1975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1版
7
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期刊分类表 期刊分类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简称《期刊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简称《期刊表》 为适应中外文期刊分类排架和分类检索的需要,《中图法》 为适应中外文期刊分类排架和分类检索的需要,《中图法》 编委会自1985 年开始编辑《期刊表》,于1987年出版第一 编委会自1985 年开始编辑《期刊表》,于1987年出版第一 版。它是在《中图法》 版。它是在《中图法》类目体系的基础上,参考了北京图 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和湖南省科技情报所等单位的期刊分 类表草案,结合期刊综合性强等特点,对一些不适合期刊 分类的类目进行了调整和删并而形成的。1993年修订出版 分类的类目进行了调整和删并而形成的。1993年修订出版 了《期刊表》第二版,1998年出版了《期刊表》实用指南。 期刊表》第二版,1998年出版了《期刊表》 期刊分类表与《中图法》 期刊分类表与《中图法》的编制原则、体系结构和标 记制度基本一致,分主表和辅助表两部分。主表中社会科 学和人文科学列类一般至3 学和人文科学列类一般至3级,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列类一 般至4级。期刊分类表的第二版共列类1300条左右,交替类 般至4级。期刊分类表的第二版共列类1300条左右,交替类 70条左右。主表中只有港台政治、各国政治设有专类复分, 70条左右。主表中只有港台政治、各国政治设有专类复分, 其他各类不再设有专类复分表。辅助表只有形式复分表、 世界地区表和中国地区表。

中图法知识培训课件

中图法知识培训课件

a:推荐符号:排在分类号前面,F2a; -:总论复分号:排在数字0的前面 B、B-49、B0; /:起止符,表示号码范围,I3/7(仅作标记不实际使用) { }:停用类目符号,{D018}消灭阶级剥削 [ ]:交替类号,用以标示选择使用的类目,[H082]演讲术宜 于H019(仅作标记不实际使用) ::组配复分号,H319.4:TP(计算机专业英语) ():国家复分号,J53(313) =:时代复分号,K826.2=7 (中国现代医学家传) +:连接符号(联合符号,有组配功能),中图法号+资料法 号,如: TS941.713.1 、TS941.713.1+1
示例
例1 日本现代推理小说 分类步骤: I3/7 各国文学(依世界地区表分) I313 日本文学 I313.4 日本小说 I313.45 日本现代小说 I313.456 日本现代推理小说

索书号
索书号:是图书馆赋予每一种馆藏图书的号码。这种号码具有一定结构并 带有特定的意义。在馆藏系统中,可借以索书号准确地确定馆藏图书在书 架上的排列位置,是读者查找图书非常必要的代码信息。
《中图法》发展沿革



1957年在文化部主持下组织人员编写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1965年自然科学部分问世; 1971年以北图(国家图书馆)为主的36个单位决定共同编制一部分类 法; 1975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1版问世; 1980年第2版面世,只对政治方面的类目作少许更改; 1990年第3版面世,新增类目一万多条; 1999年第4版面世,更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同时面世的还有机读 版、简本、期刊版、少儿版、分类主题对照版; 2010年9月,中图法第五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第五版新增类目1630多个,停用与删除类目约2500多个,修改类目约 5200多个。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讲座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讲座

辅助表
又称复分表。在编制图书分类表时,主表中 有许多类目进一步细分都是采用同一标准, 而区分出来的类目也大致相同,于是就把这 些相同或相似的细目组合起来,配以号码, 编成表式,附在主表的后面或其中,这就是 复分表。
复分表的作用
(1)缩小类表篇幅,简化类表。 (2)增加主表中有关类目的细分程度。 (3)有利于体现文献保证的原则。有类必
back
简表
也称基本类目表,列出所有2级类目。它是图书分 类法的基本概貌和骨架,是在基本大类的基础上 进一步区分出来的,是由若干个重要的三级类目 所组成。
其主要作用有二个: 帮助用户迅速了解整个分类法的概况; 可用作概略分类的工具,供中小型文献单位或非
专业文献标引。
详表
详表是由若干个不同等级的类目所组成, 它是分类表的最后完成,是类分图书的真 正依据。
其作用是组织分类排架和编制分类目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中国目前图书情
报界广为使用的一部综合性分类法 。
二.《中图法》历史
1957年《中小型图书馆分类表草案》 1964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下册) 1975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1版 1980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2版 1990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3版 1999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起改名为
三、《中图法》的体系结构
微观结构
微观结构是指分类法的类目结构,是构成分 类法的最基本要素。
类目
类号 类名 类级 注释 参照
必不可少
类目构
1.类号 利用号码表示类目的含义,决定类目在分类 体系中的排列位置。
2.类名 用来描述类目的内涵和外延的语词,表达类 目的含义和内容范围。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在我国,图书馆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影响最大、使用面最广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它是国家推荐统一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图书分类法,由于其类目全面,能够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目前我国95%以上的图书馆都采用这种分类法。

为使大家能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下面对《中国法》予以简要介绍。

《中图法》的基本类也称基本序列,是对图书所作的最概括、最基本的区分和排列,是分类表的总纲,在根本上决定其分类体系。

《中图法》首先将人类的知识分成“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南,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而将一些内容庞杂、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进行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也作为一个基本部类置于最后,由此形成五大基本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基本大类是分类表中第一次划分的类,一切中小类目都是以基本大类发展分化而来的,它集中体现了分类法的思想和观点。

在基本目类中,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两个学科内容多、发展快,《中图法》在社会科学部类下展开为九大类,自然科学部类下展开为十大类,进一步形成了一个拥有二十二大类的分类表,每大类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并固定其先后次序。

大类下再按照图书的不同属性划分为若干基本类目,然后继续逐级划分为若干小类。

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用字母加数字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这样层层类分,便形成了一个有条理、有系统、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逐步展开的类目表。

《中图法》约包含着五万个不同的类目,大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记住,但如果能熟悉本专业的类目,对借阅图书是有益的。

现将《中图法》(第四版)专业设置相关的类目介绍如下:分类号R173A,B,C,D,R …….代表一级类目,A1,B1,C1,R1代表二级类目预防医学、卫生学,73代表三,四级类目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级类目)A1 马克思、恩格思著作(二级类目)A2 列宁著作(二级类目)A3 斯大林著作(二级类目)A4 毛泽东著作(二级类目)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汇编(二级类目)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和传记(二级类目)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二级类目)B 哲学(一级类目)B0 哲学理论(二级类目)B1 世界哲学B2 中国哲学B3 亚洲哲学B4 非洲哲学B5 欧洲哲学B6 大洋洲哲学B7 美洲哲学B80 思维科学(总论)B81 逻辑学(论理学)B82 伦理学(道德哲学)C 社会科学总论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C1 社会科学现状、概况C2 机关、团体、会议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C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C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C61 名词术语、辞典、百科全书(类书)C62 手册、名录、指南、一览表、年表C63 目录、样本、说明书(产品目录入此;图书目录入Z8)C64 表解、图解、图册、公式、数据、地图C65 条例、规程、标准C66 统计资料C67 参考资料C[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C8 统计学C91 社会学C911 社会发展和变迁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C913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C914 社会利益C915 社会调查和社会分析C916 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C919 分科社会学C93 管理学C931 管理技术与方法C932 咨询学C933 领导学C934 决策学C935 管理计划和控制C936 管理组织学C939 应用管理学D 政治、法律D0 政治理论D1/3 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D5/7 世界各国政治D8 外交、国际关系D9(现改为DF)法律DF0 法的理论(法学)DF1 世界各国法律(总论)DF2 国家法、宪法DF3 行政法DF4 经济法、财政法DF5 民法DF6 刑法DF7诉讼法DF8 司法制度E 军事E0 军事理论E1 世界军事E2 中国军事E3/7 各国军事E8 战略、战役、战术E9 军事技术F 经济F0 政治经济学F0-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F01经济学基本问题F011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F012经济规律F014经济范畴F014.1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F014.2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F014.3商品生产与交换F014.31价格理论F014.32需求理论、供给理论F014.35经济效益F014.36经济机制F014.39资本和剩余价值F014.4国民收入与分配F014.5消费与积累F014.6社会再生产F014.9其他经济范畴F019.1均衡理论F019.2静态经济学、动态经济学F019.3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F019.4合理预期{F019.5}公共选择F019.6经济政策理论F015宏观经济学F016微观经济学F019其他经济理论F02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21原始社会F022奴隶社会F023封建社会F03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30生产关系、所有制F031商品生产与交换F031.1商品、商品生产[F031.2]货币F031.3价值、价值规律F031.4价格F031.5经济效益F031.6经济机制F032资本和剩余价值F032.1资本F032.2剩余价值及其分配F033雇佣劳动和工资F034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F035社会资本再生产F035.1社会生产、再生产F035.2部门间的关系F035.3社会总产品、国民生产总产值F035.4计划和市场F036国民收入和分配F036.1国民财富F036.3消费与积累F036.5生活方式F037经济循环F037.1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F037.2经济停滞、衰退与复苏F037.3景气预测F038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F038.1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F038.2垄断与竞争F038.3资本输出F038.4国家垄断资本F038.5经济军事化F038.6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F038.8“后工业社会”论F03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F04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41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F04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F043社会主义经济规律F044社会主义劳动F045商品生产与交换F046社会主义分配制度F047国民收入与分配F048社会主义再生产F049经济循环F05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6经济学分支科学F08各科经济学F09经济思想史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F11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F12中国经济F13/17各国经济F2 经济计划与管理F20国民经济管理F21经济计划F22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F23会计F239审计F24劳动经济F25物资经济F27企业经济F28基本建设经济F29城市与市政经济F3 农业经济F30农业经济理论F31世界农业经济F32中国农业经济F33/37各国农业经济F4 工业经济F40工业经济理论F41世界工业经济F42中国工业经济F43/47各国工业经济F49信息产业经济(总论)F5 交通运输经济F50交通运输经济理论F502运输业计划和管理体制F503运输业建设与发展F505运输价格、成本与利润F506运输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F51世界各国概况F53铁路运输经济F54陆路、公路运输经济F55水路运输经济F56航空运输经济F57城市交通运输经济F59旅游经济F590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F591世界旅游事业F592中国旅游事业F593/597各国旅游事业F6 邮电经济F60邮电经济理论F61邮政F62电信F63世界各国邮电事业F7 贸易经济F71国内贸易经济F72中国国内贸易经济F73世界各国国内贸易经济F74国际贸易F75各国对外贸易F76商品学F8 财政、金融F81财政、国家财政F82货币F83金融、银行F84保险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0 文化理论G1 世界各国文化事业概况G2 信息与知识传播G20信息与传播理论G21新闻学、新闻事业G22广播、电视事业G23出版事业G24群众文化事业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G26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G27档案学、档案事业G3 科学、科学研究G4 教育G5 世界各国教育事业G6 各级教育G7 各类教育G8 体育H 语言、文字H0 语言学H1 汉语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H3 常用外国语H5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I 文学I0 文学理论I1 世界文学I2 中国文学I24 小说I25 报告文学I26 散文I3/7 各国文学J 艺术J0 艺术理论J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2 绘画J3 雕塑J4 摄影艺术J5 工艺美术J[59] 建筑艺术J6 音乐J7 舞蹈K 历史、地理K0 史学理论K1 世界史K2 中国史K3 亚洲史K4 非洲史K5 欧洲史K6 大洋洲史K7 美洲史K81 传记N 自然科学总论N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N1 自然科学现状、概况N2 自然科学机关、团体、会议N3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N4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N5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N6 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N[7] 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N8 自然科学调查、考察N91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N94 系统论(系统学、系统工程)K[99] 情报学、情报工作O 数理科学和化学O1 数学O3 力学O4 物理学O6 化学O7 晶体化学P 天文学、地球科学P1 天文学P2 测绘学P3 地球物理学P4 气象学P5 地质学P9 自然地理学Q 生物科学Q1 普通生物学Q2 细胞学Q3 遗传学Q4 生理学Q5 生物化学Q6 生物物理学Q7 分子生物学Q81 生物工程Q[89] 环境生物学Q91 古生物学Q93 微生物学R 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 临床医学R5 内科学R6 外科学R71 妇产科学R72 儿科学R73 肿瘤学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R76 耳鼻咽喉科学R77 眼科学R78 口腔科学R79 外国民族医学R8 特种医学R9 药学S 农业科学S1 农业基础科学S2 农业工程S3 农学(农艺学)S4 植物保护S5 农作物S6 园艺S7 林业S8 畜牧、兽医、狩猎、蚕、蜂S9 水产、渔业T 工业技术TB 一般工业技术TD 矿业工程TE 石油、天然气工业TF 冶金工业TG 金属学、金属工艺TH 机械、仪表工业TJ 武器工业TK 动力工程TL 原子能技术TM 电工技术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TP1 自动化基础理论TP2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TP30 一般性问题TP31 计算机软件TP32 一般计算器和计算机TP33 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TP34 电子模拟计算机(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TP35 混合电子计算机TP36 微型计算机TP37 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TP38 其他计算机TP39 计算机的应用TQ 化学工业TS 轻工业、手工业TU 建筑科学TV 水利工程U 交通运输U1 综合运输U2 铁路运输U4 公路运输U6 水路运输U[8] 航空运输V 航空、航天V1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V2 航空V4 航天(宇宙航行)V[7] 航空、航天医学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X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2 环境综合研究X3 环境保护管理X4 灾害及其防治X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X7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X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Z 综合性图书Z1 丛书Z2 百科全书、类书Z3 辞典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Z5 年鉴、年刊Z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Z8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中图法

中图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讲义《中图法》是一部综合性分类表,也就是说《中图法》是能够供所有学科专业文献标引和检索使用的标引语言。

1975年10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图法》第一版,1999年3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四版,全称也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改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001年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第四版的电子版,称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电子版1.0版。

1.《中图法》的编制原则第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献出版的实际为基础,将科学性、实用性、思想性有机地统一。

第二,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依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应用的原则构建逻辑系统。

分类体系与类目设置既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又要考虑有一定的动态性,及时反映新学科、新主题的发展,并允许对其结构与类目作一定的调整,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第三,标记符号力求简明、易懂、易记、易用;标记制度力求灵活实用,有较好的结构性,以揭示体系分类法的本质特征。

第四,兼顾作为编制分类检索工具的规范与作为文献分类排架的规范的双重职能。

第五,兼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机构类分不同类型文献的需要。

2.《中图法》的分类体系《中图法》的分类体系是指基本部类与基本大类的构成及其序列以及所有类目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形成的等级结构。

而基本部类与基本大类的构成及其序列是《中图法》最基本的分类体系。

《中图法》按照毛泽东关于“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的论断,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故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此外,考虑到文献本身的特点,对于一些内容庞杂、类无专属,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作为一个基本部类,置于最后。

图书分类法讲座20

图书分类法讲座20


• • • • • • • • • • •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包括“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具体如下: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一、图书分类法及馆藏资源

所谓图书分类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性质或其他特 征将馆藏图书予以揭示并分门别类组织排列的一种手段。 图书分类法则是将许多类目根据一定原则组织起来,通过 标记符号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它是 图书馆收藏并揭示馆藏文献的依据。我馆文献采用《中国 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排架。
• • • • • • • • • • •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 图书馆由于经费有限,不可能对每一类图书都大量收藏, 只能有计划、有目的的采购一些图书,使之能够满足学 院的教学和经形成了以机电仪表专业为特色, 计算机、汽车、物流、电子商务、经贸外语及珠宝鉴定 等专业并举,兼顾历史、文学、艺术、经济、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的馆藏体系。 • 下面我结合图书分类表来讲我院馆藏文献资源。
•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图书馆目前有 文学类书籍4万多册,既有现代作家的名篇名著,也有古代作家的经 典诗文,还有许多外国名著,更有一些令我们感动心灵的小故事和 短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图书馆均有不同程度的收 录,基本上能满足同学们的阅读需求。 • 琼瑶、三毛、郭敬明、韩寒的作品深受女生的青睐;而路遥的《平 凡世界》、海岩的《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深牢大狱》 等系列作品则受到男生的偏爱。《狼图腾》、《鬼吹灯》、《盗墓 笔记》、《士兵突击》、《哈利波特》则属热门小说。 • 同学们,阅读文学作品,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品味他 们对人生的感悟,既陶冶了性情,又增加了文学修养,更是在阅读 中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使思想和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张平的 《国家干部》我认为写的不错,值得一读,我是被书中的主人公夏 中民感动了。

图书馆讲座关于资料查找PPT67页

图书馆讲座关于资料查找PPT67页

字段代码 TI KW AU AB SU CS JN CC FT SN PY
(2)布尔逻辑检索
布尔逻辑检索,是指通过布尔逻辑运算来表达检索词与 检索词之间逻辑关系的一种查询方法。
布尔逻辑的基本运算形式共有三种: 1)逻辑“与” — AND或*
主要用于交叉概念或限定关系概念之间的组配。 2)逻辑“或” — OR或+
例:题名: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作者:王守仁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
索书号:H31/WSR (其中H31是中图法分类号表示
英语 WSR是著者姓名王守仁的首字母)
问题: H31/WSR H32/CL H315/TY H315/WL H312/XXZ 排列顺序 ?
在实际使用中,还会采用各种仿分、复分的方法,生成的分类 号会更复杂一些。我们只需了解它的顺序。
图书馆讲座关于资料查找
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
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及检索 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咨询部 吴礼志
3、按文献加工级别分:
零次文献— 一次文献—Primary Literature 二次文献—Secondary Literature 三次文献—Tertiary Literature
商业数据库具有科学性、专业性、权威性、全 面性、可靠性及高品质等特点。
第二部分 计算机检索的基本原理、 方法与技巧
一. 计算机检索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检索的基本原理是将用户的检索
提问词与数据库文献记录中的标引词进行对 比,当提问词与标引词匹配一致时,即为命 中,检索成功。 用图形表示如下:
二.计算机检索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1 )字段限制检索 字段限制检索是将检索词的匹配限定
在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字段范围内进行。

25-27讲:中图法

25-27讲:中图法

中图法电子版
电子分类法,指使用软件程序描述 分类法的类目和类目体系各要素之 间的联系,通过系统软件在计算机 上使用的分类法。特点是数据数字 化、类目属性和内在逻辑联系被详 细记录和解释,从而实现多功能检 索。中图法分类格式CLCMARC。
本章小结
掌握:中图法的体系结构。 熟悉:分类号中0的使用;标记系统。 了解:中图法的发展历程;
T 工业技术类目简表
TB TD TE TF TG TH TJ TK 一般工业技术 矿业工程 石油、天然气工业 冶金工业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机械、仪表工业 武器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TL 原子能技术 TM 电工技术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 化学工业 TS 轻工业、手工业 TU 建筑科学 TV 水利工程
0 通史 01 革命史 03文化史 …
2. 社会科学各类中的各级上位类,如再依 其他标准细分,均须加0再复分。如 “中国近代哲学研”B250.5。B25近代 哲学(1840-1918年) B21/26中国各代哲学(均可依下表分) 1 原著、节本、分篇 2 注释、音义、图说… 5 研究、评论
3. 社会科学类,凡属越级仿分的,在最后 复分依据的复分子目号前加0。如“中 国防化兵的特种战术”,E271.504.3 E271.5防化学兵 E270/277各军兵种
版本将继续跟踪科学的步伐不断完 善,更适应计算机编目和检索;其 电子版将逐步成为用户使用的主要 版本,实现书目数据库的分类浏览 检索;将向互联网信息的组织与检 索方向迈进,在搜索引擎中占一席 之地;向分类-主题一体化发展。
中图法的体系结构
五个基本部类
22个基本大类。其中“工业技术”是
一个庞大的体系,文献量巨大,因此 采用双字母展开为16个二级类,其重 要程度不亚于基本大类;社会科学大 体按“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意识形 态”的次序排列;自然科学大类按一 般到特殊、低级到高级、理论到应用 次序排列。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信 息 技 术生的重大损失。

比如,相关的银行部门向企业进行放贷时,可以借助大数据思维来对整体的企业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并以此实现对于整体放贷额度的评估和把控,帮助减少银行部门的经营风险。

4.3 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新发展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网络相关技术平台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和成熟,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帮助提升整体的经济发展活力,也能够确保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完善和多样化,借助金融和互联网的多重性作用,可以实现整体的大数据思维的拓展和进步,完善整体的金融产业中的各个功能,借助整体的大数据思维,能够提升对金融数据的研究和筛查,也能够做好对金融客户的投资风险测评以及相关征信资讯相关的查询,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能够确保整体的金融学的研究更加深入。

4.4 利用大数据提供多样化服务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思维的不断拓展,能够有效地提升整体数据信息的多元化与丰富性,这主要是由于大数据技术能够掌握和把控到大部分的信息和数据,帮助企业以及金融客户来做好信息数据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当然,为了更加高效地满足和确保广大金融客户的需求,促进整体企业的长久发展,金融客户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技术,来发现自身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来做到优化和完善,金融客户通过自身的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地减少自身在后续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误差,金融学所延伸的大数据的数应用也能够实现整体的企业的服务的优化,为整体的经济发展做好更加高效的保障。

4.5 为金融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保障新时期,随着对于金融学的研究不断深入,金融学学科实现有效发展,借助金融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能够确保整体的社会行业发展更加高效和完善,所以为了做好大数据思维的营销运用,不仅要提供充分的资金方面的支持,还应当不断加强学习,将更加高效的技术应用于其中。

同时,应当做好对金融学学科相关人才的有效培养,借助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来不断提高金融学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当然。

《中图法学习与交流》课件

《中图法学习与交流》课件

中图法的应用范围
01
中图法是中国图书馆和情报机构 进行图书分类和检索的主要依据 ,广泛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公共 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等。
02
中图法不仅用于图书分类,还可 以用于期刊分类、档案分类、电 子资源分类等多种资源分类。
02
中图法分类原则与体系
分类原则
01
02
03
04
科学性原则
确保分类体系能够反映学科内 在逻辑关系和发展规律,保持 分类标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案例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深入理解《中图法》在图书馆分类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 能力。
详细描述
案例分析法要求学习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入剖析其分类实践的过程、方法和技 巧,理解《中图法》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分类实践
能力。
实践操作法
总结词
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中图法》的分类技能,提高分类工作效率。
04
中图法的学习方法
系统学习法
总结词
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图法》的 分类原则、分类体系、分类标记等知 识,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详细描述
系统学习法要求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 《中图法》的框架和逻辑,掌握其基 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分类原则、分类 标记的规则和使用方法,以及分类体 系的构建和调整等。
中图法将所有学科分为五大类,从A到 K依次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总论,自然 科学总论,综合性图书。
中图法的起源与发展
中图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中国图书馆 界为了适应图书馆的图书分类需要,开始着手编制一套适合 中国国情的图书分类法。
中图法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版,覆盖 了更多的学科领域,更加适应了现代图书馆的分类需求。

《中图法知识讲座》课件

《中图法知识讲座》课件

分类表的编制和使用
分类表的编制:按照学科、主题、地域等标准进行分类,形成分类表
分类表的使用:根据分类表对文献进行分类,便于检索和管理
分类表的更新:随着学科、主题、地域等的变化,对分类表进行更新和 调整 分类表的推广: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推广分类表的使用,提高文献 检索和管理效率
中图法的编目规则
检索表的结构:按照学科分类体系,将相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和组织,形成检索表
检索表的内容:包括主题词、文献题名、作者、出版信息等,用于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 文献资料
检索表的分类:按照学科分类体系,将相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和组织,形成检索表
检索表的用途:用于图书馆、情报机构等机构的文献检索服务,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文 献资料
分类原则:科学 性、系统性、实 用性、完整性
分类方法:等级 列举法、平行列 举法、交替列举 法
分类表的结构和内容
分类表的基本结构: 包括分类表名称、 分类表编号、分类 表说明等
分类表的内容: 包括一级类目、 二级类目、三级 类目等
分类表的类目设 置:根据学科领 域、文献类型等 因素进行设置
分类表的类目排 列:按照学科领 域、文献类型等 因素进行排列
检索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检索表的作用: 帮助用户快速 找到所需信息, 提高检索效率
检索表的类型: 分类检索表、 主题检索表等
检索表的使用 方法:根据需 要选择合适的 检索表,按照 检索表的指引
进行操作
检索表的注意 事项:注意检 索表的更新情 况,避免使用 过时或错误的
检索表
中图法的应用领域
图书馆管理领域
编目原则和方法
编目原则:客观、准确、完整
编目方法:分类、标引、著录

《中国法》讲座(之一)-体系结构

《中国法》讲座(之一)-体系结构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使用方法讲座(之一)——《中图法》的体系结构一、图书分类的基本概念㈠什么是图书分类?△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和其他特征,将图书馆藏书分门别类地、系统地加以组织和揭示的方法。

△图书分类的标准:1.主要标准: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

2.辅助标准:著者、地域、时间、人物、体裁、体例、文种、载体形态等。

△图书分类的涵义:1.区分和类集。

对图书馆藏书的整体而言,即“同其所同,异其所异”。

也就是说,根据每种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把不同的图书加以区别,即“区分”;把相同的放在一起,相近的联系起来,即“类集”。

这是本质涵义。

2.归类。

对某一具体图书而言,据其内容将它归入到所采用的既定的分类体系中去,亦即“归类”。

㈡什么是图书分类法?△“图书分类法”是由许多类目根据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通过标记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其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

它是图书馆用以类分图书、组织藏书的工具。

分类法的分类体系通常是以“表”的形式体现,所以也称“图书分类表”。

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本身就归入“G254.122综合性分类表”。

国内常用的分类法有《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其中《中图法》使用最广泛。

△图书分类法的涵义有二:其一,指图书分类的方法和技术;其二,主要指图书分类表。

㈢图书分类的任务、要求是什么?△图书分类的任务:1.揭示每种图书的学科知识内容;2.把学科性质相同的图书聚集在一起;3.根据各类图书之间的亲疏关系把藏书组成一个系统,并编制反映该系统的检索工具。

△图书分类的要求:1.确认图书,归类正确——这是对图书分类最起码、最主要的要求;2.前后一致,位置固定——这是图书馆藏书组织对图书分类特有的要求。

㈣图书分类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有那些?图书分类在图书馆有两大用处:分类排架和分类排目。

分类排架是图书馆藏书排列的一种方式。

它主要是根据图书的学科内容来组织图书,比较系统,比较科学,有利于图书宣传、推荐图书,也有利于读者按内容选择阅读图书。

《中国法》讲座(之三)-标记符号

《中国法》讲座(之三)-标记符号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使用方法讲座(之三)——《中图法》的标记符号(分类号)五、《中图法》的标记符号(分类号)㈠《中图法》标记符号的种类1.《中图法》的基本标记符号《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

像“A1”代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E927”代表“火箭、导弹”,“TP316.86”代表“Windows NT 操作系统”等等。

2.《中图法》的辅助标记符号为增强标记符号的表达能力,便于类号灵活组配,《中图法》在基本标记符号基础上,又采用了一些其它特殊符号,以作为辅助标记符号。

(1)“·”间隔符号,读作“点”。

位置:置于字母段之后,自左至右每三位数字之后加一个“·”。

如“S512.1”,“TS102.527 等。

作用:使号码段落清晰、醒目、易读。

说明:①类号尾部不加间隔符,即使最后满三位也不加。

如《日本推理小说选》分类号I313.406,《西汉史料》分类号K234.106②用“辅助符号”标记的号码,分别单独加间隔符。

如:《教育与社会》分类号G40—052.2《中国苗族竹编制品》分类号TS959.2“216”(2)“a”推荐号码,读作“小a”。

位置:置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六位经典作家著作的互见分类号之后。

作用:将六位经典作家的著作,按学科内容推荐到相关专业。

说明:互见分类号只排目不排架;排目时排在相同类号之前。

如《列宁论图书馆》,列宁著,分类号为A267 ,互见号为G25a 。

《实践论》,毛泽东著,分类号为A424,互见号为B023a 。

(3)“/”起止符号,读作“起止符号。

作用:表示起止范围。

说明:起止符号只在类目表中使用,不作类分雯先用。

如:“k290.1 / .7”代表k290.1、k290.2、k290.3、k290.4、k290.5、k290.6、k290.7等类目。

(4)“[ ]”交替类目,读作“方括号”。

作用:标记交替类目,表示该类目是供选择使用的。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讲座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讲座

还采用了统一编号法、对应编号法与空号法等。
八分法
对于超过十个同位类的类目,采用八分法,即 第一类至第八类用一个数字1-8来表示,第九类至
十六类用两位数字91-98来表示,从十七位开始还
可以用991、992……998表示,由于号码太长, 所以采用八分法一般最多标记十六个同位类。 例:R135职业性疾病预防(P381) (R135.1、 R135.2、 R135.3、 R135.4、 R135.5、 R135.6、 R135.8、 R135.91、 R135.92、 R135.99。)
号 . 间隔符号 {}停用符号
推荐符号:“a”
它主要用于A大类的几位导师的科学专著 按学科内容在有关学科做互见时用。 例:《列宁论图书馆》类号为A267,互见 号为G25a,该符号只在组织分类目录时用。 互见卡G25a应排在G25的前面,但它不能作 为排架号使用,因为书已排在A267。
起止号:“/”
复分表的作用
(1)缩小类表篇幅,简化类表。 (2)增加主表中有关类目的细分程度。 (3)有利于体现文献保证的原则。有类必 有书,有书必有类。
复分表的类型
通用复分表——一种供整个文献分类法有 关类共同使用的表,通常集中在类表的前 部或后部。 专类复分表——一种只适用于某一基本大 类或专门学科的复分表,一般设置于相应 门类之中。 仿分——是指利用某一类的子目作进一步 细分的依据。
21 满族
…… 99 古代民族
借号法
借号法主要是指下位类借用上位类的号码。有 时是为了缩短号码或对重点类目给予较宽裕号码 的原因。
如:Q949.4 种子植物、显花植物 .5 有管有胚植物门 .6 裸子植物亚门 .7 被子植物亚门
辅助标记符号

《中图法》简介、索书号以及排架规则介绍

《中图法》简介、索书号以及排架规则介绍

《中图法》简介、索书号以及排架规则介绍本馆图书分类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简称《中图法》)为分类依据。

(1)《中图法》22个大类的含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

它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

这三大部类前后分别加上一个“马列主义类”和“综合性图书类”,组成五个基本部类。

同时,社会科学部类下又展开九大类,自然科学部类下又展开十大类,共22个大类。

并且,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大类之前,均分别列出“总论”类,这是根据图书资料的特点,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编制原则编列的,以组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完整体系。

其具体序列:(2)《中图法》的体系《中图法》的基本功能是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组织文献分类排架,为把这两种功能很好地兼顾起来,《中图法》采用了等级列举式的分类体系进行编制。

这种体系模式使用概念层层划分的方法,分别将基本大类划分成若干二级类目,再将各二级类划分成众多的三级类目……这样层层展开形成一个树形结构,显示知识分类的等级结构。

所有的类目进行线形排列构成类目表。

(3)《中图法》的标记符号《中图法》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标记符号也称分类号,是类目的代号),以拉丁字母标记基本大类(22个大类),在字母段之后,使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各级类目,并可根据大类的实际配号需要再展开一位字母,用以标记各级类目。

如“T工业技术”大类范围广泛,内容繁多,故又在该类基础上采用双位拉丁字母标记其所属的16个二级类目。

此外,为满足某些类目按主题名称区分和排列其所属的大量同类事物的需要,也有选择地使用了“字母标记”法,即在类目的最后区分阶段再使用字母标记其下位类。

例:TP312 程序语言、算法语言依语言名称的前两位英文字母区分,并按字母序列排。

如:ALGOL程序语言为TP312AL,BASIC程序语言为TP312BA,TP312AL排在TP312BA之前。

《中图法》(第5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浅析

《中图法》(第5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浅析

《中图法》(第5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浅析作者:殷子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06期关键词:《中图法》;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图法》(第5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修订的背景、原则和要点的分析,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提出疑义并提出修改意见。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6-0025-021 《中图法》(第5版)图情类目修订的背景随着信息全球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计算机、因特网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在这一发展趋势中,呈现出大量的交叉融合并产生许多共同面对的问题以及共同研究的新领域。

事实上,“分编一体化”、“分类主题一体化”、“图书情报一体化”等专题的研究也证实了“图书馆学、情报学列类与分类一体化”的必要性。

在《中图法》(第4版)使用过程中,多位专家学者提出了《中图法》(第4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黄建年、侯汉清、何琳在“《中图法》图书馆学情报学大类修订构想”一文中提出了第4版的现状:学科割裂、交叉重复列类、新主题无法归类、类目深度控制不当、类名涵盖度不足等;覃华兵在“《中图法》(第4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浅议”一文中统计了武汉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统计日期为2004年11月25日),用G25和G35所列出的类号逐一进行检索,统计出G25类下文献数量为“0”的类号有27个,G35类下文献数量为“0”的也有20个。

分析原因为类目设置冲突、类目陈旧过时、类目划分过于细密、类目归类不当等;李青、季水娟在“论G25和G35类目列类与分类的一体化”一文中提出了G25、G35类目的修订要点,增补类目的新学科、新概念;删去设置过细、相冲突的类目;修订类目的类名和类目注释;整合G25和G35的相关类目。

因此,整合G25和G35两大类既能适应实际分类标引工作的需要,也符合图情一体化的趋势。

文献的类型及《中图法》

文献的类型及《中图法》
第一讲 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
李晓亮
第一节 传统的文献类型 第二节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第一节 传统的文献类型
1、根据学科体系,文献可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基 本大类。 2、根据文献的形式和加工深度,文献可分为零次文 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3、根据文献的载体介质,文献可分为印刷版、微缩 版、声像版、电子版、网络版等。 4、根据文献的出版形态,文献可分为图书、期刊、 报纸、学位论文、会议文献、标准文献、科技报 告、政府出版物等。
例:索书号的确定
对比馆藏图书《AutoCAD 2006 高级教程》
和《AutoCAD 2004中文版机械设计范例集》,
的索书号
《AutoCAD 2006 高级教程》
首先分析这本书的主题,是关于计算机辅助制图 ,主要讲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所以确定分到TP类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9 计算机的应用 TP391 信息处理(信息加工) TP391.72 机器辅助设计(CAD)、辅助制图
• =2表示第二版
我馆索书号:
• 我校图书馆的图书是依据分类体系排架的,相同
分类号的书依种次号排架。

我校图书馆种次号用的是流水号,图书编目系统 自动生成的流水号,数字越大表示是后买进的书 。
按索书号排架
先按分类号顺序,对位排列 再按种次号顺序 种次号:由数字构成,按数字大 如:F713.32/39排在F713.32/40前面 小顺序排列
便于查找一次文献的工具。如:书目、索引、文
摘等检索工具即是二次文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 库(题录文摘版) 二次文献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提供一次文献 的线索。 特点:浓缩性、汇集性、有序性 、工具性
4、三次文献:( tertiary document )

中图法-知识讲座

中图法-知识讲座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从中大家可以看出,英文有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26个字母,22个大类用 了22个字母。其中字母L、
Q 生物科学
M、W、Y没有分配类目,
R 医药、卫生
留待以后扩充备用。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中图法》类目组成
《中图法》的类目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 和参照组成。
举例:
类号―― I2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 ←―― 类名
既然图书按分类排架,那么就需要对每一 本馆藏的图书进行学科分类。那么,我们 可以给分类下个定义
图书分类就是以图书分类法为工具,根据 图书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 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 图书的一种方法。
图书分类对读者三个方面的作用:
1:能够使藏书体现学科的系统性,使内容相同的书集中
电脑没有普及之前,图书馆提供传统的卡片式 的检索方法,一般的卡片目录有书名目录、作 者目录、主题词目录等。有按汉语拼音顺序排 列的,有按笔画排列的,有按偏旁部首排列的, 有按分类号排列的。查找很是麻烦。需要一张 卡片一张卡片的翻阅。
而现在,查找文献信息可利用电脑技术,以检 索机为服务平台,快速,有效的查找馆藏资料。 下面结合本馆检索系统介绍几种常用的检索途 径。
我馆的著者号依据《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 由计算机自动产生。著者号的第一位是该书 第一位著者的姓氏汉语拼音首字母。后面的 若干位数字是根据其名字通过相应算法公式 自动产生。著者号的目的是一方面配合分类 号确定一种书在书架上的位置,一方面可以 使一个作者编写的书能集中在一起。
例子:小说《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曹雪芹。 分类号为I242.4 著者号为 C155
TP37 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

福建省图书馆郑雅惠课件.ppt

福建省图书馆郑雅惠课件.ppt

5版类号 F272-0 F272-05
F279.1
回上一级
过渡原则
第5版中变动很大的图书分类号会直接和第4版的图书 馆藏排架类号发生冲突,而且第5版新规定的一些分类规则 可能和第4版原有的馆藏排架体系不一致。在此种情况下, 本馆以馆藏图书学科属性为依据,兼顾实用性及读者需求, 将图书归入合理学科和使用率最高的类目。本馆采取“一刀 切”的方法,新书启用新号,旧有藏书暂不进行改编,待以 后条件许可时再进行改编。对于类名、类号改变的图书设立 类目指引卡,标明变动类目处。但对于第5版修订后出现的 类号变化的多卷书、复本书及馆藏图书的其他版本译本图书, 按照从旧不从新的分类原则,使用原有的图书分类号。
《中图法》第4版向第5版过渡工作探讨
《中图法》是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内容特点及 其某些外表特征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的类目表。它是类分文献、组织 文献分类排架、编制分类检索系统的工具。[1]它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 部大型综合性分类法,也是福建省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编目中文 图书的唯一工具。
• “D 政治、法律”、“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 轻工业、手工 业、生活服务业”等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计算机技术相关类为局部 调整大类。
回上一级
新旧分类法对比分析
• 增加新类目 • 删除或停用原号 • 修订
回上一级
增加新类目
• 新增加的正式类目 • 在4版是交替类目,5版改为正式类目 • 新增交替类目
《中图法》第 4版自 1999 年修订以来,信息环境、技术环境、社会 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类法的应用方式、应用环境、应用范围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4版所罗列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类目体系及应用方法 等已经与文献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有着较大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27
民间文学
I206 文学评论和研究 I3/7各国文学
I207 各类文学评论和研究
I2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
I21
作品集
I23
戏剧文学
I24
小说
K 历史、地理
K0 史学理论 K1 世界史 K2 中国史 K3 亚洲史 K4 非洲史 K5 欧洲史 K6 大洋洲史
K7 美洲史 K81 传记 K85 文学考古 K89 风俗习惯
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分类法。美国用 的是杜威分类法。不用字母,全部用数字来表示。
基本部类和基本大类
《中图法》为五大部类,二十二个大类,53,811个类目。即 所有图书可归为五个部类,它们是: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在五大部类基础上,《中图法》将所有学科图书分为22个
K9 地理
T 工业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8
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9
TP30 一般性问题
TP31 计算机软件
TP311 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TP312 程序语言、算法语言
TP316 操作系统
TP32 一般计算器和计算机
TP33 电子数字计算机
TP34 电子模拟计算机
TP36 微型计算机
图书分类知识讲座
主讲:白素镭
本讲主要内容
图书分类的依据 目前国内图书分类方法纵述 《中图法》沿革及分类体系介绍 《中图法》的标记系统介绍 《中图法》的简表介绍 索书号,著者号,以及图书的排架方式 图书检索的基本知识 关于盗版书的鉴别
为什么要对图书进行分类
图书馆是收藏图书和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它的特 殊性质决定了图书馆的藏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在增 加。现在一般的图书馆藏书都在数十万册以上,多则达 到几百万,上千万册。如此大量的图书在图书馆的存放 就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摆放无序,读者就无法找 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任何一个图书馆对收藏的图书必 然要按一定的方法加以组织,使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明确 的排列位置。图书排列方法有多种,如按书名(按汉语 拼音顺序或笔画或部首)排列,按主题排列,按学科排 列等,每种方法各有利弊,但比较起来,以学科知识的 系统性来排列图书,即分类排架,效果比较理想。
TP37 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
其他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
F 经济(经济类图书分类简表)
F 经济 F0 经济学 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F11 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 F12 中国经济 F1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著作入此 F123 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F126 人民生活状况 பைடு நூலகம்127 地方经济 F129 中国经济史
《中图法》沿革及分类体系介绍
1957年,当时的北京图书馆(就是现在的国家 图书馆)和文化部、教育部等共同组织各学科专 家,编写出第一版的《中图法》。以后共经过四 次大的修改。目前的第五版是2010年修改定型的。 《中图法》曾于1985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 等奖。。《中图法》还被美国图书馆协会评为世 界九大分类法。
大类。这22个大类就是《中图法》的简表。
中图法简表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经济类图书分类简表)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F13/17 各国经济 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F23 会计 F239 审计
F27 企业经济 F3 农业经济 F4 工业经济
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F5 交通运输经济
F59 旅游经济 F6 邮电经济 F7 贸易经济 F8 财政、金融
F81 财政、国家财政 F810 财政理论 F810.42 税收
既然图书按分类排架,那么就需要对每一 本馆藏的图书进行学科分类。那么,我们 可以给分类下个定义
图书分类就是以图书分类法为工具,根据 图书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 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 图书的一种方法。
图书分类对读者三个方面的作用:
1:能够使藏书体现学科的系统性,使内容相同的书集中 在一起,内容相近的书联系在一起。如在书架上,所 有会计学的书都集中在一排书架上,所有古典小说也 集中在一起。这样排列便于读者浏览某学科的图书收 藏情况
F812 中国财政 F812.42 税收
F82 货币 F83 金融、银行 F84 保险
《中图法》类目组成
《中图法》的类目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 和参照组成。
举例:
类号―― I2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 ←―― 类名
系统论述中国文学史的著作入此。 ┓
各体裁文学史入I207有关各类。┣━注释
2:便于读者找书。我馆实行的开架阅览。读者掌握了图 书的学科分类及排架方法后,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所需 图书
3:便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统计和了解各类学科图书的借阅
情况,了解和分析读者的阅读倾向,为图书采购提供 依据
目前国内图书分类方法纵述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 《人大法》。 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小型 法》。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 图法》。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从中大家可以看出,英文有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26个字母,22个大类用 了22个字母。其中字母L、
Q 生物科学
M、W、Y没有分配类目。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D 政治、法律
D9 法律
D90 D91 D92 D93/97 D99
法的理论(法学) 法学各部门 中国法律 各国法律 国际法
H 语言、文字
H0 语言学 H1 汉语 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H3 常用外国语
H31 英语 H32 法语 H33 德语 H34 西班牙语 H35 俄语 H36 日语 H37 阿拉伯语
H4 汉藏语系 H5 阿尔泰语系 H7 印欧语系
I 文学
I0 文学理论
I25
报告文学
I1 世界文学
I26
散文
I2 中国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