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一)

一、中国建筑史部分

〈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

1、穿斗式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3、井干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它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用不广。

4、间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各间具体名称是:

尽间-又梢间-梢间-又次间-次间-明间-次间-又次间-梢间-又梢间-尽间

5、工官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6、司空自周至汉,国家最高工官称作“司空”

7、将作汉代以后,“掌握作宗庙、路陵、宫室、陵园土木之工”称做“将作”

8、将作少府秦至西汉,将作的称谓。

9、将作大匠东汉以后,将作的称谓。大匠的副手称为“少匠”。

10、将作监唐宋时期,将作的称谓。监的副手称为“少监”。

11、工部隋朝开始设置的,用以掌管全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屯田、水利等各项工务的机构,其职务范围比将作大很多。

12、营缮司(营造司)

明清时期,在工部下设营缮司,负责朝廷的各项工程的营建。清康熙以后,改为在内务府设营造司,负责宫殿和园囿的营造。

13、都料唐朝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

14、宇文恺隋代著名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长期担任隋朝主管建造方面的官员,主持建造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展示了他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卓越的设计才华。宇文恺著有《东都图记》2O卷、《释疑》1卷和《明堂图议》2卷。

15、李诫宋代建筑师,字明仲,编纂了《营造法式》一书,是中国古代完整的建筑专著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6、蒯祥、徐杲(gǎo)

明代初期建筑名家、北京宫城设计者。蒯祥主要负责了总体规划和布局,徐杲负责了明代故宫三大殿的重建。

17、样式雷明末清初“大木”匠师。清初主持设计故宫的改建,参与故宫太和殿的重建工程,后在工部样房主持营建和设计。后代子孙共七代都承续其业,举凡清代重要宫殿建筑的营建设计,都出自雷氏之手,被誉称为“样式雷”。

18、梁九明末清初,著名建筑师,故宫太和殿的设计者。

〈二〉中国古代建筑断代发展概况

◆ 原始社会的建筑(旧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

1、巢居与穴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人为的生活空间。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南方为躲避潮湿与虫蛇而构木为巢,谓之“巢居”;北方为防严冬的风雪却掘土为穴,谓之“穴居”。

2、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村落遗址,发掘出了许多石器、骨器和陶器,其中有一种陶器表里光滑,表面彩绘,十分精美,因之又叫“彩陶文化”;距今5000─7000 年,属母系氏族社会;已从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制,以从事农业为主,定居,有房屋和聚落。

主要遗址有:西安半坡古建筑遗址(木骨泥墙),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干阑式建筑)

3、龙山文化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年代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00年,发掘的陶器中,多为灰陶和黑陶;农业与畜牧业都很发达,开始了产品交换。父系社会已确立。

西安客省庄半地穴住宅遗址,分内、外二室,中有隔墙,由窄门联通;内室有柱洞和火塘,外室有柱洞、灶、壁炉和窖穴。

4、茅茨土阶以茅盖屋,夯土为阶。

◆ 奴隶社会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周、春秋)

1、西亳宫殿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木构架夯土建筑。

2、羡道商周的陵墓,地下以木椁(guǒ)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道由地面通至椁室,称为“羡道”。天子级用四出“羡道”,诸侯只可以用南北两出“羡道”。

3、僭(jiān)越西周时期,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才可以造城,规模按等级来决定: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高度、道路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

4、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一条明显的轴线,前后两进院子,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5、瓦的发明是在西周

重要知识点: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

商——殷墟建筑遗址

西周——第一次城市建设高峰(《考工记》)、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瓦的发明

春秋——秦国的宗庙(陕西凤翔马家庄一号建筑遗址)和陵寝(陕西凤翔秦国陵园区)、砖的使用

◆ 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1、墓阙墓阙是墓前神道两侧的建筑物,它渊源于早期社会建筑群入口处的两侧的一种木构建筑物。阙的初期用途只是作为建筑群大门口处的标志,到后来人们逐渐赋予其更多的功能,阙起到了表现封建等级制度的作用。到了西汉,为了祭祀的需要,为了表示对神的敬重,以及表示死者的身份、地位,就出现了墓阙。东汉则是墓阙发展的顶峰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宋代,墓阙则仅限于帝王陵墓专有,到了元、明、清三代,墓阙就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了。代表建筑有: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2、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3、“舍宅为寺” 北魏洛阳有很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所谓“舍宅为寺”。前厅改为大寺,后院改为讲堂,于是佛寺进一步中国化。

4、佛塔佛塔是为埋藏舍利供佛徒礼拜而修建的,传到中国以后与中国东汉已有的多层木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