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为人民服务的资料
12《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课件(共25张PPT)
1.书写本课 生字,抄写 词语;
作业设计
2.毛主席是 如何清楚地 表达“为人 民服务”这 个观点。
多音字学习
迫
pò (压迫) pǎi ( 迫击炮)
记 在“迫击炮” 中读pǎi ,其余
忆 法
情况一般都读pò。
初读感知
请各位同学自由朗读这篇课文,从整 体上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再尝试逐一 概括每一段的核心意思,以便更深入地 理解文章的脉络和主旨。
初读感知
第五段:如何对待“我们的队伍”里死去的同志。
阅读思考
张思德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 在其追悼会上做这样的演讲呢?
认识人物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出生于一个穷苦 农民家庭。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1933年, 他参加红军并很快加入共青团,随后转 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革命的道路上, 他勇敢无畏,曾在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 右腿负伤却仍冲入敌阵,缴获敌人机枪。 长征途中,他历经艰险,两度穿越雪山 草地。
认识人物
他的牺牲引起了延安各界的深切哀悼,毛主席更是 亲自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 的演讲,高度赞扬了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 想境界和革命精神。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了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而张思德的名 字,也成为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永远铭刻在人 们的心中。
阅读思考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 讲稿,针对当时革命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号召每一个同志都要 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即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 一演讲强调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呼吁大家 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因此,可以说这篇演讲稿的目的 是为了倡导革命队伍中的同志们以张思德为榜样,践行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件(共36张PPT)
2
4 年
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
六
年 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级
语
文
下
因为……所以……
册
如果……就……
运用多组关联词语,加强了语
不管……都……
言气势,体现了议论的严密性。
只要……就……
2 0
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2
4
年 六
这个目标是什么?
下
册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
2 怎样对待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人?
0
2
4
年
六 年
开追悼会
级
语
文
下 册
寄托我们的哀思
为了人民的利益
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
0 2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是围绕哪个论点展开论述的?
4
年 六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年
级 语
文章列举了哪些论据?
文
下
册 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
六
年
今天我们学到的引用、对比、举例子的方法哦。
级
语
文
下
册
板书设计
2
0
2
4
年
六
年
生死观
级
语
文
下
册
对待批评
对待困难
重于泰山,死得其所 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勇于面对,互相关爱
课堂练习
2 0
一、读拼音,写词语。
2
4
年
六 年
我们的gé mìng(革命 )队伍是chè dǐ(彻底 )地为人
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为人民服务》课件(共18张PPT)
(二)精读课文 感悟品质
第三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关联词。请你在文段中找出这 些关联词语。 (三)学法小结,依法自学《石灰吟》
因为……所以…… 不管……都……
语表达)
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寄托我们的哀思, (而且)使整个人(三民)团学法结小起结,来依。法自学《石灰吟》
环绕中心论点,运用举例、对照、 引用的方式逐层深入阐述观点,表达准 确有条理。
(三)整合阅读,运用学法
阅读《最后的一次演讲》和《艰巨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思考:说理文如何环绕中心层层递进、逻辑周密地表达观点?
域”,李大钊用一种壮志凌云的气势, 为艰巨的国运还需要雄健的国民精神作 结,以此诉说心愿。
谢谢观看
小结: 引用司马迁的名言是为了重于泰山的这种死的价值。最后结合身边实 例来讲道理,进一步增强说理的力度。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将观 点表述清楚的,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思路背诵第 2 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感悟品质
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自学提示: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精读引领课
《为人民服务》
(一)复习
文章环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写了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
如何对待“死”; 如何对待批评; 如何对待困难; 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二)精读课文 感悟品质
作者开篇就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论点,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默读课文第 1自然段,体会每句话的意思,用上“因为……所 以……”的句式说明理由。
句与句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结构更加清 楚,表达更有条理。让我们的演讲词更加地 有说服力。去掉这些关联词,就失去了这样 的效果。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课件
因为……所以 …… 不管……都……
如果……就…… 只要……就……
任务四 拓展阅读演讲词,赏析演讲艺术
阅读丛书中的《最后一次讲演》和《艰难的国运与雄健 的国民》(任选其一),再次感受说理文如何围绕中心层层 递进、逻辑严密地表达。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再现风云时代(四)
—— 《为人民服务》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交流背景资料,加深对革命演讲文章内容的理解。 2.能体会文章围绕中心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表达。
任务一 交流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借助背景资料理解词语: 张思德 牺牲 死得其所 法西斯 剥削 李鼎铭 精兵简政
如何对待 把道理讲清楚 如何对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何对待
清楚、全面
总结:
围绕“为人民服务”这 个中心论点,毛泽东同志从 三个方面逐层论证,全面阐 述我们的党是彻底地为人民 的利益工作的。
作业:
学习本文的论述方法,自拟一个中心论点, 尝试从三个方面来逐层论述。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2—3自然段。
任务四 拓展阅读演讲词,赏析演讲艺术
汇报交流(举例) 我阅读的是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
篇演说词让我感受到了李大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表达。 全文告诉大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面对艰难,我们应该 怎样做。文章中李大钊用一种气贯长虹的气势,诉说着自己 的爱国情。(答案不唯一)
总结:
为了实现革命的目标,先辈不停奔走 呼号。这节课,我们有幸欣赏了三位革命 先辈的激昂文字,从中感受到他们逻辑严 密的层层论证,仿佛亲临现场,感受到他 们的演讲掷地有声,鼓人心,励志气。这 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2课为人民服务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3、每句说的是什么?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 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学 海 导 航(第四段)
1、“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答:目标是彻底地、完全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因为我们的目标 是为人·民服务。
答:不管是谁死了,只要他是做过一些的益的工作,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目的是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品味语言:
1、谈谈加点词的含义: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是为着人·民解放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找一找文中关联词,谈谈这些关联词作用。(第三段为例)。
内容
论证方法
二、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三、我们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四、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其所。
五、号召要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人。
道理论证
事例论证
语言:
准确、鲜明、逻辑严密、感情真挚
(毛泽东)
对比论证
◆思考讨论: 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
教学目标:
一、积累演讲词有关常识、生字词。 二、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三、学习本文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方法。 四、体味文中语言的准确、鲜明、严密的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知识点总结
为人民服务一、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诗人、书法家。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二、写作背景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县(今延安市安塞区)执行烧炭任务,9月5日,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为救战友而牺牲。
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警备团在延安凤凰山脚下枣园的操场上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并做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三、解词语鸿毛|鸿雁的毛,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
卖力|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
例句:小华学习很卖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例句:精兵简政是减轻群众负担的一条好措施。
兴旺|兴盛;旺盛。
本文中指队伍强大。
例句: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事业能够兴旺起来的重要保证。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
例句:我希望将来可以走遍五湖四海,饱览祖国壮丽河山。
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例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烈士的追悼会。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例句: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主人公身上。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例句:束束鲜花寄托着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
四、近义词压迫—欺压兴旺—兴盛追悼—悼念寄托—寄予五、反义词批评—表扬坚持—放弃兴旺—衰败团结—分裂六、词语搭配(革命)的队伍(人民)的利益(不必要)的牺牲(有益)的工作七、词语拓展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五湖四海七上八下一心二用朝三暮四五颜六色九牛一毛七嘴八舌四分五裂含“死”字的四字词语:死得其所救死扶伤万死不辞虽死犹荣至死不渝出生入死八、文本解读1.如果去掉“完全”“彻底”好不好呢?为什么?不好。
“完全”是全部的意思,也就是说,革命的队伍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件(共39张PPT)
多音字 剥削
bō :(剥削)( 剥夺) 剥削 剥
bāo :(剥花生)(剥皮)
xi ā o:(削铅笔)(刀削面) 削
xu ē :(剥削)(削减)
彻底:一直到底;深入而透彻。 造句:我们要彻底改正自己的缺点。 鸿毛:鸿雁的毛,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 造句:这件事微如鸿毛,你不必记挂在心上。 精兵简政:缩小机关,精简人员。 造句:政府机关实行精兵简政,有利于提高 办事效率。 兴旺:兴盛;旺盛。 造句:他家有四十几口人,真可谓人丁兴旺 啊!
2.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
的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 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 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生前为他人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因此这样的死是有价值的,所以说 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只在乎个人利益,做些损 人不利己的事,这样的人生是无意义的,比鸿毛 还轻。
整体感知
1.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个自然段向我们讲了什么 问题?
第1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的宗旨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第2自然段:写“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为人 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第3自然段:写“我们”要正确对待批评,为 人民的利益而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 日),《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 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 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 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 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 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PPT课件【精美版】
鸿雁的毛,比喻轻微或不足道的事物。( )
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
鸿毛 精兵简政 死得其所 追悼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全文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1自然段:明确“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 第2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死”。 第3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批评。 第4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困难。 第5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我们的队伍”里死去的同志。
语文百宝箱
张思德(1915—1944): 1915年出生于四川仪陇。1933年 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1942年11月为中共 中央警卫团战士。1944年9月,在 陕北安塞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 而牺牲。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默读课文,说一说每个自然段分别
讲了什么内容。
随堂练习
三、拓展阅读。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 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随堂练习
【译文】君子有三大快乐,而称王天下 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没有怨恨, 这是第一大快乐;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人, 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 们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品读课文
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开追悼 会的意义是什么?
寄托哀思 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品读课文
说说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 鸿毛”这句名言的理解。思考:为什么同样是 死,有的就重于泰山,有的就轻于鸿毛?
结合《十六年前的回忆》,说一说谁的死“重 于泰山”,谁的死“轻于鸿毛”。
品读课文
第2课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是在进一
12 为人民服务 课件(24张PPT)
12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 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作对比
返回
12 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举例子
返回
人(
),但( )有不同。中国古时候
(
)说过:“人(
),或( ),
或(
)。”为(
)而死,就(
);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 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 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 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 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 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 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 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 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 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 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 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 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 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2 为人民服务
家庭作业: 1.阅读链接《谈骨气》 2.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12 为人民服务 (第二课时)
12 为人民服务
回顾课文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爱
12 为人民服务
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毛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 自己观点?边读边批注。
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Nhomakorabea论据
张思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
替法西斯卖力 替剥削人民和压迫 人民的人去死
为人民利益而死 比泰山重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固:指原本、本来。 或:有的人。 于:此句中表示比较。
作者引用司马迁的话,是为了阐述 死的意义和价值有两种:一种是“重于 泰山”,一种是“轻于鸿毛”。
除了为人民服务, 再没有别的目的。
表明了党及党领导与人民的密切关系。
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队伍的性质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 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 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决定
性质
宗旨
队伍的宗旨
作者得到了怎样的结论? 作者想表达什么?
寄托对张思德同志的哀思,号召大家向张思 德同志学习,团结起来,共抗外敌。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
(今属韶山市)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 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 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等。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 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 主席进行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张思德牺牲 时年仅28岁。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 悼张思德会议上作的演讲。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 民家庭。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长征,负过伤。1937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卫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 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 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 里,牺牲时年仅29岁。毛泽东在演讲中,号召全党全军向他学习。
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件
文章理解
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这句话 的理解和体会。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意思是说人本来会有一死,有 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 了人民、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1976 年 1 月 8 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 月 11日,首都人民全部聚集到北京长安街送总理, 场面十分感人。周总理总理虽然死了,却永远活在人民心里,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人总是要死的,但每个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国难当头,那些为了人民挺身而出 的英雄,他们的死的意义是重大的,甚至远重于泰山,他们的牺牲会沉淀在历史 长河中,镌刻进民族魂,被后代永远铭记。这一句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赞扬了 那些为了国家牺牲的英雄的伟大品质。
文章理解
阅读课文,分析文章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 一: 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党的宗旨) 二: 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死的意 义) 三: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处改正错误的精神。 (是 非判断) 四: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具体做法) 五: 用开追悼会的方式使整个人民团结在一起。(形成制度)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
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 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件
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政治意义
思想意义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之所 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 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在一穷二白 的基础上建设了崭新的中国,就是因 为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得到 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为人民服务 ”是对每个共产党员和干部的最低要 求,也是最高要求。
课文背景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
文章写于1944年,是毛泽东在中 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 的演讲。
张思德事迹
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在执行烧炭任务时牺牲。
课文内容解析
开篇点题
阐述意义
文章开头直接点明主题,提出“为人民服 务”的口号。
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强调了服务人 民的重要性。
倡导精神
提出要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 为人民服务》ppt课件
目 录
• 课程导入 • 为人民服务简介 • 《为人民服务》课文解析 •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导入
引言
引用名人名言
通过引用关于“为人民服务”的 名人名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
考。
展示相关图片
展示与“为人民服务”主题相关的 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重点句子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解析
这个句子表达了勇于接受批评的态度,强调了自我完善和进步的重要性。
词汇和句子的实际应用
词汇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服务 ”这个词来描述为他人提供帮助或支 持的行为,比如“为顾客服务”、“ 为队友服务”等。
句子应用
当我们面对批评和指正时,可以借鉴 文中的态度,虚心接受并努力改进, 比如“谢谢你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 并改进的”。
12 为人民服务课件(共27张PPT)
任务二:走进人物,了解张思德
(1)梳理脉络:这篇文章是毛主席写给 谁的?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张 思德的了解。
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 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 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
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
任务三:将文本读薄。
对 “比泰山还重” 比 “比鸿毛还轻”
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哪些人的 死“比鸿毛还轻”?
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例如雷锋、董 存瑞、郝副营长等人的牺牲是重于泰山的; 出卖人民的利益,比如那些汉奸,他们死了, 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 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里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思考:这篇课文是毛主席为谁写的?课 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 的内容?
革 彻 迁泰迫 批鼎 标牺炊
革命 解放 彻底 意义 文学 剥削 压迫 缺点 批评 指出 改正 意见 兴旺 共同 目标 责任 解救 奋斗 牺牲 应当 必要 制度 寄托 炊事员 五湖四海
12 为人民服务
背景介绍
1944年,毛泽东同志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同志的追悼 大会,并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当时,抗日战争 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号召大 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 ,打败日本侵略者。从此,“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通俗简明的 文字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
。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 开始。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 世界的先进水平。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件
课堂集中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这句是第二段的中心句,与下面三句是 “总—分”关系。指出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 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努力实践为人民 服务的典范之一。引出下文。
课堂集中营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引用司马迁的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全文梳理
课堂集中营
为 原因:革命队伍的宗旨、性质所决定
人 民 服 做法 务
为人民利益而死 不怕批评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助互爱 加强团结
完全、彻底地 为人民服务
写作方法
课时回顾
如何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论述 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论述,需要注意:1.确立 一个正确、鲜明的中心,只有中心明确,论述才 能有的放矢,更加准确。2.要多方面、多角度进 行论述,注重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能有 说服力。3.要注意语言的简洁、论据的充实、论 证的充分。
字词乐园
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重。常用来比喻意义重大,价 值崇高。
轻于鸿毛:鸿雁: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形容 价值极轻或毫无价值。
剥削: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主要是凭 借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来进行的。
精兵简政:紧缩机构,精简人员,以减轻人民负担,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关的工作效率。
词语解释
课堂集中营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 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排比句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团结,我们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革命队伍中的人,不论 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 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 共同奋斗,实现目标。
课堂集中营 学习思考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 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为人民服务》课件
服务是指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 某种事业而工作。
新知讲解
试着划分课文结构,并思考课文围绕 “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课文内容,并 对生字进行识记辨析,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 复习,为下一节课深入分析课文做好准备。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 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 是九千一百万。
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 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 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
新知讲解
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么做?
(1)不怕苦难 (2)不怕牺牲 (3)互相爱护
人物简介
张思德
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人,共 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 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 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 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 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 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 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 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
新知讲解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释义: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 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 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新知讲解 为什么张思德的死重于泰山?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 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为人民的利 益工作,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 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以他的死是重于泰山、 有意义、有价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地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地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
答:听众是根据地地军民.围绕地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地,我们应该追悼他,学习他,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分五层讲;意思分别是:
、指出我们地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地利益工作地”,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地一员.
、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地”,他地死比泰山还要重.
、指出我们要为人民地利益坚持好地,改正错地.
、指出为人民地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地牺牲.
、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地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第一段)
第一段有有三句.每句分别说队伍地性质、任务、这次追悼地人物.句与句之间有并列关系.(第二段)
中心句:人总是要死地,但死地意义有不同.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地?答:先引用司马迁地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地死毫无意义,什么样地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地死比泰山还要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你怎样理解司马迁地话?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地意思是人总是要死地,有地人地死比泰山还重,有地人地死比鸿毛还轻. (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地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地人生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三段)
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地?答:我们为人民地利益坚持好地,为人民地利益改正错地,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地?答: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地例子)加以论述.
每句说地是什么?答: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地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小结: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地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地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地利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四段)
、“共同地革命目标”是什么?答: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答:“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各层层意: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地解放,还要团结更多地人.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地勇气,不要灰心.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地牺牲.第四层:革命队伍地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五段)
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地制度是什么?)答:不管是谁死了,只要他是做过一些地益地工作,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开追悼会地意义是什么?答: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我们“为了一个共同地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答:目标是彻底地、完全地为人民地利益工作;因为我们地目标是为人民服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谈谈加点词地含义: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是为着人民解放地,是彻底地为人民地利益工作地”.完全,“就是百分,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地目地.”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为人民服务》背后地真实故事年月日,在延安出版地《解放日报》上,发表了根据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地会议上所作地讲话整理地文章《为人民服务》.年过去了,但“为人民服务”这个光辉大字,却愈发显示出永恒地魅力!毛主席参加一位普通战士地追悼会,并即席讲话半个多小时,肯定是有着深远思考地.张思德是毛主席内卫班战士,毛主席不仅认识和了解张思德,而且在张思德调到内卫班之前,毛主席同张思德有过两次不寻常地邂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地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地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冰窟窿推车感动毛主席:战士们很纳闷,毛主席咋就知道张思德地名字呢?原来,在此之前,由于“推车”一事,张思德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一年前冬天地一个上午,张思德一行人,从杨家岭前往新安场,途中路过石砭时,他们见毛主席地小汽车正陷进磨沟地冰窟窿里,张思德和另两位战友立即跑去推车.这时,毛主席和警卫员也下了车,他们人都在用力推车,可是,只见车子后轮在冰上原地打转,没有向前挪动一点点.张思德见此,立即把鞋袜一脱,跳进冰水中,两手抱起大石头,对准车轮前地冰坨子猛砸,又喊旁边地战友搬一些小石头来,把冰坨子砸碎,将碎石头垫在车轮子底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飞身顶大梁惊动毛主席:一次是年春天,上级决定在杨家岭建一座大礼堂.施工发生危险时,张思德一个箭步冲过去,飞身跨上架顶,用肩头死死顶住大梁,使梁下地工人和战士避免了一场大祸.这时,战友们也跟着张思德冲上去了,张思德眼尖手快,他从战友手中要过斧头,“啪、啪、啪”几下,只听见“咔”地一声,大梁牢牢地对准柱榫,可是当张思德抡最后一斧头时,由于用力过猛,一个趔趄从架子上摔下来.“班长,张思德!”工人和战友们不约而同地大喊起来……这喊叫声,惊动了正好路过这里地毛主席.毛主席快步如飞地走过来.一见是一位战士摔伤了,便立即指示派人去枣园请医生过来,并高声地说:“决不能有一分一秒地耽误!”几位战士按毛主席地吩咐,把受伤地张思德抬到毛主席地窑洞里.当把张思德抬到毛主席地躺椅上时,毛主席仔细一看,认出了是张思德,便亲切地叫了一声:“老朋友,是你呀,张思德同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冰窟窿推车感动毛主席:司机见车轮子前已垫起了一层碎石子,便将车子发动,“咕咚”一声,车轮子便从冰窟窿中滚了出来,顺利地上了路.毛主席用双手一边给张思德暖和冻红了地手,一边叫大家给他搓腿,以防冰水把脚冻坏.毛主席细细地端详了张思德几眼,问了张思德地名字,从怀里掏出笔记本,把张思德地名字记在本子上.临走时,拍了拍张思德地肩膀,风趣地说:“小同志,你是见路不平,舍身相助,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哩!”(因张思德事迹地触发,毛主席地“为人民服务”地思想更加清晰更加完善起来.后来,毛主席就把“为人民服务”地思想倡导推广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去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为人民服务楷模:
、雷锋是一位伟大地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楷模.
、焦裕禄烈士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
(记录、民族尊严)秒,他实现了一次伟大地跨越,年来地记录成了身后地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地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地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地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正义、爱民)她是中原大地上地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地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地爱戴,是因为,在她地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地尊重!(任长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耕耘、温饱)他是一位真正地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地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地胆识;当他名满天下地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地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王顺友多年乡邮工作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紧连青藏高原.这里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地地面上只有个人.全县个乡镇有个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以马驮人送为手段地邮路,是当地乡政府和百姓与外界保持联系地唯一途径.全县除县城外,条邮路全部是马班邮路,而且绝大部分在海拔米以上地高山.以共产党员王顺友为代表地马班邮递员几十年如一日,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在人迹罕至地高寒深山,为各族群众送信送报,确保全县所有乡镇通邮,受到当地各族群众高度赞誉.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为了谁
(九八年抗洪公益歌曲)
泥巴裹满裤腿
汗水湿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为了谁为了秋地收获
为了春回大雁归
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
望穿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