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礼记 曲礼》 学修身处世之道

合集下载

读《礼记·曲礼》札记

读《礼记·曲礼》札记

读《礼记·曲礼》札记
【以《读《礼记曲礼》札记》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
《礼记曲礼》是《礼记》中的一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礼仪著作,其中记录了中华民族浩瀚的礼仪文化。

《礼记曲礼》的作者杨谔,是秦朝的最重要的经学家,他在这部礼记中以渊博的经验与深刻的见解,勾勒出中华文明一千八百多年以来一个繁盛、完备的礼仪体系。

《礼记曲礼》以实例为主,编排了礼仪类型、范围和内容,从宫廷礼仪、厅堂礼仪、庶礼仪、家庭礼仪、孝道到封建礼仪、品行礼仪、典礼礼仪等,每部分均附有详细的实例,它们揭示了古代礼仪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使人们对古人奉行礼仪的虔诚精神有了深刻的了解。

《礼记曲礼》记录了古代礼仪的实践和精神,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内涵,在古今文明对比中,让今天的人们重新认识古代文化和古代礼仪,深入体会当今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可以说,礼仪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规范,它既体现了古代的文化的守望者的思想,又能激发我们的精神,促使我们明确自己的信念,增强道德观念。

《礼记曲礼》的精神,尽管已有数千年历史,但它仍然有着不可思议的吸引力,它能提醒人们拒绝违反礼仪的行为,关注礼仪的目的,愿意奉行礼仪之道,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推进礼仪的传承和礼节的发展。

《礼记曲礼》是中国哲学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象征,
它蕴藏着一个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宝库,更是衡量礼仪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因此,想要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首先不能避开《礼记曲礼》,只有能够全面读懂《礼记曲礼》,才能更好地体会出古代文化的厚重、至高。

读《礼记·曲礼》札记

读《礼记·曲礼》札记

读《礼记·曲礼》札记作者:武俊辉来源:《走向世界》2020年第14期《礼记·典礼上》云:“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王文锦将该段译为:“有广博的知识,有很强的记忆能力,而且能够谦恭礼让,努力完善自己的行为而不懈怠,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作君子。

作为君子不能毫不收敛地尽情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欢迎款待,同时也不能过分地要求别人对自己无限的忠诚,这样才能保全交情。

”杨天宇译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而又谦让,多做好事而不懈怠,称之为君子。

君子不要求人全心喜欢自己,也不要求人全力为自己尽忠,以使交情得以完美地保持下去。

”两位学者对于该段的解释,有两处不同之处。

其一,对于“敦善行而不怠”,王文锦释为“努力完善自己的行为而不懈怠”,杨天宇则释为“多做好事而不懈怠”。

两种解释有相近之处,都强调君子要注重道德行为的实践,但王氏以“善”为动词,更强调个体修身的重要性;杨氏以“善”为形容词,更注重个体德行向外的扩充。

两种解释都有历代注家注释的支撑,卫湜《礼记集说》引长乐刘氏云:“抑己以崇德,日新力行而无厌怠……此君子所以行日砺而德日新。

”《钦定礼记义疏》引刘彝曰:“日新力行而无懈怠,其所以为君子欤!”所谓日新力行,即指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自己,《易·系辞上》云:“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孔颖达疏:“其德日日增新。

”《礼记·大学》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上述注解与王文锦的翻译相契合。

又吴澄《礼记纂言》引陈氏云:“笃善行,行之也。

”郝敬《礼记通解》云:“笃于行善而不以少得自止,斯诚君子矣。

”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引陈祥道云:“善行自内出者易倦,故济之以勤。

”引姜兆锡云:“敦善行而不怠,孳孳为善也。

”朱彬《礼记训纂》引陈用之云:“善行由中出,由中出者易倦,故济之以勤。

”上述注解将“善行”做整体性的理解,释为寓有美好道德的行为,亦即杨天宇所译的“好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感动他人的,不在于
先发情感。

它告诉我们,要想感动他人,首先要做到的不是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而是让对
方产生共鸣,让对方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更是一
种处世之道,一种做人之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表明了一种哲理,即感动他人不在于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而在于让对方产生共鸣。

这种共鸣是一种内心的共鸣,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当我们
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而没有真正地触动对方的内心,那么我
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只有让对方产生共鸣,才能真正感动他人的心。

这也是一种与
人相处的技巧,我们要学会引起对方的共鸣,让对方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真挚的情感,从而
产生一种共鸣,从而感动对方的心。

在生活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无论是面对家人、朋友还是
同事,我们都需要懂得这种道理。

当我们面对他人时,更多地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要懂得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要学会引起对方的共鸣,让对方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真挚的
情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才能真正感动他人的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个道理还适用于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在面对一些棘手的
情况时,我们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但如果我们能够发现问题的核心,引起相关人员的情感共鸣,那么解决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只有当各方人员都在内心深
处感受到真挚的情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礼记曲礼读后感修订稿

礼记曲礼读后感修订稿

礼记曲礼读后感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礼记·曲礼》读后感土木1504 王楚婷《礼记·曲礼》是《礼记》的第一篇。

曲,是委曲的意思,“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曲礼》上篇开篇即写:一个有地位的人,心中时刻都要有个“敬”字,外表要端庄,像是俨然若有所思样子,说话要态度安祥,句句在理。

做到这三点,才会使人们安宁。

文章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个懂礼的人,就不要做不恭敬的事,举止要端庄严肃若有所思,言辞要安静和气从容不迫,这样才能安抚人民成为榜样。

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达到极点。

对于贤能的人要亲近并尊重,要敬畏并爱戴。

对于所爱的人要了解他的短处,对于憎恨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能积聚财富,但又能分派济贫;能适应平安稳定,又能适应变化不定。

遇到财物不要随便获得,遇到危难不应苟且逃避。

争执不要求胜,分派不要求多。

不懂的事不要下断语,已明白的事不要自夸知道。

坐,要坐得端正;站,要站得恭敬。

礼用来确定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判断事情是否混淆相似,分辨物类的大同小异,明确礼制运用正确与否。

不可以随便讨人喜欢,不可说些做不到的话。

于礼要行为不越轨,不侵犯侮慢别人,不随便与人装作亲热。

注重修养并实践诺言,这才是美好的行为,追求言行一致,这才是礼的本质。

我只听说礼是要人主动取法的,没听说主动登门传授的;只听说主动来学的,没听说登门教授的。

道德仁义这四种美德,没有礼制约束就得不到发扬;教化训导扶正民俗,失去礼制就不会完备;纠正曲直明辨是非,少了礼制就不会分清。

所以有德的人要貌恭、心敬、克制、自持、退让,才能明晓礼的大义。

对于现实的我们来说,礼,讲求放下自己的位置而尊敬别人。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曲礼》上说:君子不要做不恭敬的事,举止要端庄严肃,言辞要安静和气,这样才能使人民安宁。

这段简洁利落的开篇语蕴含的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修炼。

礼记曲礼观后感古代礼仪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礼记曲礼观后感古代礼仪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礼记曲礼观后感古代礼仪与人际关系的思考礼记曲礼观后感——古代礼仪与人际关系的思考曲礼,作为古代礼仪的一种形式,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思考和体现。

在阅读《礼记》中关于曲礼的内容后,我对古代礼仪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曲礼起源于古代社会对人际交往的重视和规范。

古代人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一种有序、正式且庄重的过程。

曲礼作为一种仪式,通过明确的规则和程序,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种准则和模式。

这种准则和模式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敬重和重视。

曲礼中的行为举止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人际关系的追求。

在曲礼中,注重礼仪、谦虚、尊重以及互动等一系列举动,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交往关系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了这些行为的重要性,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和摩擦。

通过学习曲礼中的观念和行为准则,我们可以重新关注人际关系中的细微之处,重新审视与他人的相处模式。

曲礼中的宾主之分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人际关系中权力和地位的思考。

古代礼仪对于尊卑有度的要求,要求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地位。

这种理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需要考虑到彼此的身份地位、特点和需求,避免因为不当的交往方式而引发不必要的争执和矛盾。

古代的曲礼中,还有许多细微之处,体现了古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比如,曲礼中的站立姿势、礼仪仪式以及言谈举止等方面,都非常注重细节和细致。

这种注重细节的态度,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更是对人际交往的认真负责。

通过这些微小的细节,古人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信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基于真诚、承认和敬重。

古代曲礼观对于现代人际关系的启示也不可忽视。

如今的社会,人们注重效率、利益,同时也越来越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对待他人。

通过学习古代曲礼观,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智慧,以更加理性和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人际关系。

《礼记》名言感悟

《礼记》名言感悟

《礼记》名言感悟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

《礼记》被列为儒家必读的五经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店铺精心推荐的《礼记》名言感悟,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礼记》名言感悟精选1、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

(《礼记·冠义》)【译文】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有礼仪。

2、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

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暴乱之祸矣。

(《礼记·乡饮酒义》)【译文】尊让、清洁、恭敬,君子们以此互相交往。

君子能够尊让就不会争斗,洁敬就不会怠慢。

不怠慢又不争斗,就会远离争执诉讼,不争执诉讼就没有暴乱的灾祸了。

3、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礼记·聘义》【译文】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润而有光泽,这便是仁。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礼记·大学》)【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大学》)【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

(《礼记·大学》)【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10、生财有大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礼记·大学》)【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礼记曲礼读后感

礼记曲礼读后感

礼记曲礼读后感《礼记·曲礼》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古代礼仪的种种,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礼仪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礼记·曲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礼仪的严谨和庄重,也对古代礼仪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礼记·曲礼》中,我看到了古代礼仪的繁复和细致。

古代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于人际关系的尊重和维护。

在古代,人们对于礼仪非常重视,无论是在宴会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这种繁复而细致的礼仪体系,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

通过学习《礼记·曲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代礼仪的庄重和严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礼记·曲礼》中,我看到了古代人们对于礼仪的严格要求,无论是在举行宴会还是在进行祭祀活动时,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

这种庄重和严谨的礼仪规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

通过学习《礼记·曲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礼仪文化的庄严和严谨,也对古代人们的生活态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礼记·曲礼》,我对古代礼仪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对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代礼仪文化的繁复和细致、庄重和严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

通过学习《礼记·曲礼》,我不仅仅了解了古代礼仪的种种,更加深了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对于古代人们的生活态度的认识。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入了解古代礼仪文化,从中汲取智慧,让古代文化在当代得到传承和发展。

读《礼记》的心得体会6篇

读《礼记》的心得体会6篇

读《礼记》的心得体会6篇《礼记·学记》开篇说得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自汉武帝所制定的。

教育政策后,中国的教育哲学、教育理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转变。

汉武帝在诸子百家里选择儒家的教学思想为国家的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我们什么?宋朝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提醒”中云:“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

教我们寻常思维的方法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处事待人接物的纲领有: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盼望此书真正能帮忙大家都获得一把“启迪心灵的钥匙”,能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教育的有益读本及参考教材,亦同时启迪我们父母师长们应从小注意培育儿童的德育。

我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将来!教育是强国之本。

”今日,我们给儿童最好的根底教育无过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华——儒家圣贤文化,并盼望得到各界共同来参加和大力推动。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位耻。

学校是一方布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学问,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分散产生力气,团结诞生盼望!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学习上,你帮我,我帮他,团结互助靠大家,在生活中,决不乱吐痰,乱扔纸,损人利己真可耻。

姐妹重圆读书梦。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典型事迹,“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盼望我们大家能携起手来,让美德世代相传。

读《礼记》的心得体会篇二偶读《礼记》遇到了下面这样一段话,很值得渐渐体会。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古代的教育,没有德智体美劳,却有仁义礼智信。

没有说让学生毕业后成才,做一番大事业,只是要求学生能够人格健全,学识通达,能够成为典范。

礼记曲礼上三原文与解析

礼记曲礼上三原文与解析

礼记曲礼上三原文与解析礼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孔子学派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其中的《曲礼》是对古代礼仪的详细解释。

在《曲礼》中,有三个原文,即《曲礼上》、《曲礼中》和《曲礼下》。

本文将对这三个原文进行解析,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I. 《曲礼上》的原文及解析《曲礼上》原文是:“曲礼者,所以正天下之仪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曲礼的目的在于规范整个天下的礼仪。

这表明古代礼仪的重要性,古人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示个人修养和社会地位的方式。

在古代社会,礼仪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仅是一种社交方式,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尊严的表现。

曲礼的规范化,让人们能够在社会交往中遵循一定的规则,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II. 《曲礼中》的原文及解析《曲礼中》原文是:“宗庙之事曰祭,宗庙之祭曰宗庙之礼,宗庙之礼曰庙礼之舞。

庙礼之舞曰比乐,庙礼之比乐曰太群。

”这段文字中,介绍了庙礼和庙礼舞蹈的概念。

庙礼是古代尊祭祖先的仪式。

古人认为祖先是家族的灵魂,尊祭祖先是维系家族血脉的重要仪式。

庙礼的舞蹈形式则被分为比乐和太群两种。

比乐是庙礼中较为庄重的一种舞蹈形式,主要用于祭祀和拜谒祖先。

太群则是一种热烈的庙礼舞蹈,通常在祭祀仪式结束后进行。

通过庙礼和庙礼舞蹈的举行,人们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III. 《曲礼下》的原文及解析《曲礼下》原文是:“丧事之乐,所以告慰心也。

”古代的丧葬礼仪在《曲礼下》中进行了说明。

古人认为,丧葬礼仪的乐曲是一种慰藉人心的表达方式。

在古代,丧事是人们经历生命离别和精神悲伤的重要场合。

通过乐曲的演奏和丧葬仪式的规范举行,人们能够达到宣泄情感、告慰心灵的目的。

丧事之乐在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生者的心灵慰藉。

总结:通过对《曲礼上》、《曲礼中》和《曲礼下》三个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礼仪对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礼仪是古代人们分享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和发展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礼记读后感200字

礼记读后感200字

礼记读后感篇1:暑假里,我阅读了许多书,使我印像最深的,是《礼记》。

《礼记》中说“礼”的部分,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礼记》中说道:“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可见“礼”是非常重要的。

“礼”就是礼貌、礼仪,“有礼”就是讲文明、有礼貌、懂礼仪。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

有礼必须从日常生活的言行做起,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比如: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爱护公物,坐公交车时主动给需要的人让座;不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见到熟人要问好,需要别人帮助时用“请”,得到别人帮助时真诚道声“谢谢”,和别人告别时说声“再见”等等。

一个有礼的人,不仅让人与他相处时心情愉快,而且也能使他自己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反之,一个无礼的人,不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我就亲眼目睹这样的例子:有一回,我去图书馆借书,在门口看到有位叔叔问门卫爷爷:“指南书城搬去哪里了?”门卫爷爷生气地说:“不知道!”我以为爷爷是真的不知道,就上前告诉了叔叔,等叔叔走后,门卫爷爷说:“这个人,那么没礼貌!连称呼都没有!”我这才明白,门卫爷爷不是真的不知道,他是觉得叔叔没礼貌才故意不告诉他的呢!我想,如果叔叔能够礼貌用语,门卫爷爷一定会告诉他的!做人须有礼,人有礼则安!有礼的人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人们更乐于帮助他。

同学们!“有礼”不在于嘴上功夫说说而已,而在于真正的践行,让我们从小学礼,从我做起,做一个知礼、懂礼、讲礼的现代文明人!篇2:最近,通过认真阅读了《礼记》,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可谓受益匪浅。

在贺州市图书馆举行的“礼记读书心得演讲秀”比赛中,妈妈和我同台参赛,并且分别取得了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呢!说实话,我觉得《礼记》中有些文章对我来说太难懂,比如《大学》、《中庸》等,而《冠义》一文就比较通俗易懂。

比如文中的“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友爱,对国家忠诚,对长辈顺从,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

古文《礼记·曲礼上》的思想精髓及社会意义分析

古文《礼记·曲礼上》的思想精髓及社会意义分析

古文《礼记·曲礼上》的思想精髓及社会意义分析一、引言在古代中国,礼仪文化一直被视为社会和个人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

古文《礼记·曲礼上》是关于古代礼仪法规的重要篇章,其思想精髓以及对社会的意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礼记·曲礼上》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思想精髓及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礼记·曲礼上》概述《礼记·曲礼上》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礼记》中的一篇。

全篇共分为十五个章节,主要论述了古代宴会仪式的各种规范和细节,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行为准则、等级差异、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观点。

三、思想精髓分析1. 尊卑有序《曲礼上》强调尊卑有序,讲究宾主之间的明确身份辨别和严格守序。

例如,在宴席中,主人与客人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和态度,礼貌待人等。

这种尊卑有序的思想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等级和秩序的高度重视。

2. 礼节之重《曲礼上》着重强调了宴会礼仪中的各种规范和细节。

比如,饮食、服饰、行坐姿态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

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规范的极高要求,认为合乎规矩的举止可显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格。

3. 群体观念《曲礼上》提倡在宴会中弘扬团结和合作精神。

无论是与自然界还是与他人相处,都要保持和谐、亲密的关系。

这一思想强调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联系,反映了古代中国注重集体利益、家族观念以及团队精神等价值观。

四、社会意义分析1. 社会秩序稳定古代中国社会依托于严格而周密的礼仪制度来维护秩序。

《曲礼上》所表达的尊卑有序、礼节之重等思想为社会秩序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通过遵循这些礼仪规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形成一种相对固定且和谐的社会关系。

2. 高度文明素养《曲礼上》所强调的行为准则以及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文明素养的高度重视。

人们通过坚持这些道德准则和秩序规范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而塑造了一个更友善、更文明的社会环境。

3. 社交交际规范《曲礼上》倡导的宴会礼仪准则在古代中国社交场合具有指导作用。

礼记礼仪之道修身立德

礼记礼仪之道修身立德

礼记礼仪之道修身立德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文献之一,《礼记·大学》中有一句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体现了礼记对于个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性。

在古代社会,礼仪是人们行为准则的总称,在现代社会,尽管礼仪的形式有所改变,但其内核却始终贯穿着尊重、规范和秩序的理念,也依然对于个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修身:立德之本在礼记中,“修身”被视为行为修养的首要任务,它代表了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和自律能力。

以礼为教,意味着个人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以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只有将道德规范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方能成就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人们要时刻提醒自己遵守社会的规则和道德准则,做到遵纪守法,待人谦和,言行正派。

通过自觉修身,个人能够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立德:修身之源“立德”是进一步完善自身修养和品德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社会道德价值的回馈和传递。

通过从小事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等,个人的道德修养将逐渐完善。

同时,个人的道德行为也是对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支持,具有榜样的作用。

在立德的过程中,尊重他人是至关重要的。

礼记中有句名言:“君子之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句话强调了德行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使尊重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关心他人的感受,才能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和谐度。

三、礼仪:修身立德的指南礼仪作为一种特定的行为规范,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而存在的。

它是一种形式,但更是一种精神内核。

遵循适当的礼仪,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能够使我们的行为更加合乎规范,更加有力地传达出我们优秀的品质。

在不同的场合中,人们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如会议、婚礼、葬礼等。

遵循礼仪,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友好感,使人们的交往更加顺畅和谐。

总之,礼记所强调的礼仪之道修身立德,依然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礼记》为人处事之道及其历史意义

《礼记》为人处事之道及其历史意义

《礼记》为人处事之道及其历史意义[摘要] 《礼记》将亲情、友情融会交织,建构了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人际关系,并基于尊重、理解和体谅为人处事,倡导谦恭礼让、宽容自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良好的道德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颇具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礼记》;人际关系;历史意义人际交往中有“七情”、“十义”,所谓“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运》)[1]298七种人情,所谓“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礼运》)[1]298十种人义,而用以治理“七情”、倡导“十义”、讲求诚信、促进和睦、崇尚礼让、杜绝争夺的最好办法就是“礼”,所谓“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礼运》)[1]299。

《礼记》以“礼”为核心,以“善”为出发点构建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人际关系,“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中庸》)[1]784,即处在下位之人若不明白何为“善”,就不能诚实自身;反省自身若不能至诚,就不能让父母顺心;不能让父母顺心,就不能取信于朋友;不能取信于朋友,就不能获得上面的信任;不能获得上面的信任,就不能治理好人民。

《礼记》将亲情、友情融会交织,建构了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人际关系。

纵观《礼记》规范的为人处事之道、人际交往之道,虽然琐碎不成体系,但处处体现着尊重、理解和体谅,以此为出发点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与不同对象的交往之道据《礼记》,社交中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标准应该是“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

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曲礼上》)[1]6,即在街坊乡里的眼里应该是孝顺的,在兄弟亲戚的眼里应该是慈爱的,在同事眼里应该是友善的,在朋友眼里应该是仁义的,所有交往的人都称颂他诚实可信。

礼记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的观后感

礼记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的观后感

礼记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的观后感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经典,其中的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一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我对曲礼的重要性以及君子修身养性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曲礼作为一种仪式,对于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曲礼中,人们遵守着一定的规范和礼节,以展示出自己的修养和品格。

曲礼要求每个人都要尊重他人、尊重祖先,并以礼待人。

这种规范的存在,使得人们的行为更加规范有序,减少了冲突和争斗,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曲礼君子居之一篇,强调了君子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在古代中国,君子是崇尚德行的典范,他们以仁义为本,追求道德的完善和高尚。

君子在居室布置上也有许多要求,例如要布置得整洁美观,以示君子的操守和修养。

这些细节虽然看似琐碎,但却体现了君子追求卓越和完美的态度。

通过修身养性,君子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品质,成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

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许多启发。

首先,它让我认识到曲礼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了礼仪和规范,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出现问题。

通过学习曲礼,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促进和谐相处。

其次,文章也让我明白了君子修身养性的价值。

修身养性不仅仅是在外表上的整洁美观,更是对内心的培养和提升。

通过自律、自省和修养,我们能够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

只有君子修身养性,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人。

最后,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还给我带来了一种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古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礼仪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通过学习和传承古代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博大精深。

通过阅读礼记曲礼上曲礼君子居之,我对曲礼和君子修身养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曲礼的存在和修习,让我了解到了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是多么重要,而君子修身养性的意义则更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对于自己道德修养的追求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并且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兴趣和热爱。

《荀子-修身》《礼记-大学之道》阅读答案与翻译

《荀子-修身》《礼记-大学之道》阅读答案与翻译

《荀子-修身》《礼记-大学之道》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荀子-修身》《礼记-大学之道》阅读答案与翻译文本一: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微然必以自省也。

《礼记》之曲礼篇

《礼记》之曲礼篇

《礼记》之曲礼篇导语:《礼记》可以说是我国先秦时期礼乐文化的经典著作,其中有关音乐的礼仪,非常重要,下面是《礼记·曲礼》,欢迎阅读!曲礼上《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

」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茍免。

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斋。

礼从宜,使从俗。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

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颐。

大夫七十而致事。

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

适四方,乘安车。

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

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

古文阅读礼记中的人情世故

古文阅读礼记中的人情世故

古文阅读礼记中的人情世故礼记是中国古代经典《尚书》的一部分,由太史令王肃所编纂,记载了古人对礼仪的认识与见解。

其中有一篇名为《曲礼上》的篇章,主要讨论了人情世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人际关系中的各种情况。

本文将就《曲礼上》这一篇章展开古文阅读,探究其中蕴含的人情世故之道。

《曲礼上》开篇即指出:“凡人情世故,曲数应对,和气得所。

”这句话简单明了地表达了人际交往中应该采取柔和圆融的态度,并且要善于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应对。

这种“曲数应对”的态度意味着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场合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应对方式,既要保持和气,又要得体得宜。

在《曲礼上》中,作者通过举例阐述了几种典型的情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何为人情世故。

比如在宴会上,主人应以礼待客,洪范之尊归于功臣,这就是要让宾客感受到尊重与珍视。

而在宴席间,客人不妨以谦和之态回应主人的款待,不仅表明自己的尊重,也会使主人感到愉悦与满足。

这种社交场合中的互动,不仅反映了古人的行为规范,更充分展现了人情世故的精髓。

除了宴席外,古人还将礼仪运用于更广泛的社交场合。

在《曲礼上》中,介绍了士人遇见贤人的应对方式。

士人在见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时,应以礼节和谦让为先,恭敬地示意对方。

这种尊重他人的态度,不仅在社交场合中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更是古代士人为人处世的标志之一。

此外,《曲礼上》还着重介绍了对下级的赞许与批评,以及对上级的请示与疏通的应对方式。

如对下级的批评,应准确直接,以突显严肃性,但同时也要注意措辞得当,不令对方感到过分苛责;而对上级的奏请,则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以集中主题,容易于上级明白与决策。

这些方式的运用,能够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减少矛盾与误会,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礼记中的《曲礼上》篇章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与应对方式。

通过灵活的应对与和气的态度,我们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好。

在当代社会,尽管礼仪习俗与时代已有所变迁,但其中的基本原则和智慧仍然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礼记·曲礼》读后感

《礼记·曲礼》读后感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礼记·曲礼》读后感土木1504 王楚婷《礼记·曲礼》是《礼记》的第一篇。

曲,是委曲的意思,“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曲礼》上篇开篇即写:一个有地位的人,心中时刻都要有个“敬”字,外表要端庄,像是俨然若有所思样子,说话要态度安祥,句句在理。

做到这三点,才会使人们安宁。

文章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个懂礼的人,就不要做不恭敬的事,举止要端庄严肃若有所思,言辞要安静和气从容不迫,这样才能安抚人民成为榜样。

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达到极点。

对于贤能的人要亲近并尊重,要敬畏并爱戴。

对于所爱的人要了解他的短处,对于憎恨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能积聚财富,但又能分派济贫;能适应平安稳定,又能适应变化不定。

遇到财物不要随便获得,遇到危难不应苟且逃避。

争执不要求胜,分派不要求多。

不懂的事不要下断语,已明白的事不要自夸知道。

坐,要坐得端正;站,要站得恭敬。

礼用来确定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判断事情是否混淆相似,分辨物类的大同小异,明确礼制运用正确与否。

不可以随便讨人喜欢,不可说些做不到的话。

于礼要行为不越轨,不侵犯侮慢别人,不随便与人装作亲热。

注重修养并实践诺言,这才是美好的行为,追求言行一致,这才是礼的本质。

我只听说礼是要人主动取法的,没听说主动登门传授的;只听说主动来学的,没听说登门教授的。

道德仁义这四种美德,没有礼制约束就得不到发扬;教化训导扶正民俗,失去礼制就不会完备;纠正曲直明辨是非,少了礼制就不会分清。

所以有德的人要貌恭、心敬、克制、自持、退让,才能明晓礼的大义。

对于现实的我们来说,礼,讲求放下自己的位置而尊敬别人。

《礼记·曲礼》看古人是怎样讲“礼”的,这个“礼”你认同吗?

《礼记·曲礼》看古人是怎样讲“礼”的,这个“礼”你认同吗?

《礼记·曲礼》看古人是怎样讲“礼”的,这个“礼”你认同吗?国学经典感悟智慧中华5000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典国学著作数不胜数。

这些经典著作里面虽有糟粕,但是正能量的精华却是千百年来流淌在我们每个国人的血液里,一代一代传承着,经久不息,让我们自信,让我们自豪。

“看我泱泱中华,乃礼仪之帮”,今天愚下就带领大家走进《大学》、《中庸》之根《礼记》去探寻古人是怎样讲“礼”的。

《礼记·曲礼》里是这样说,“人要坐就得有个坐的样子,要像祭祀时的尸那样端重;立的样子,要像斋戒时的人那般恭敬。

礼节要顺应事之所宜,出使要顺应当地的风俗。

所谓礼,是用来确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远近,判断事情的疑似难明,分别事情的何时当同、何时当异,明辨事情的得礼或失礼。

”下面愚下整理了13条古人对“礼”的阐述,请鉴赏:1、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译文:依礼,不可随便地取悦于人,不可说做不到的话。

2、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xia。

译文:依礼,做事不得超过自己的身份,不得侵犯侮慢他人,也不得随便地与人套近乎。

3、礼,修身践言,谓之善行。

译文:依礼,涵养自己的德性,实践自己的诺言,这就叫做完美的品行。

4、礼,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译文:依礼,行合忠信,言合仁义,这才是礼的实质。

5、礼,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

译文:依礼,听说过招致贤人是要用他的德行来影响教化,没听说过招致贤人只是要他当块招牌而已。

6、礼: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译文:依礼,听说过有学生主动来到师门拜师学艺的规矩,没有听说过老师反而到学生住处去施教的。

7、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译文:依礼,道德仁义没有合乎礼的标准的行为就不可能得以成就;教育人民端正,没有礼就不可能完备。

8、礼: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译文:依礼,论辩争执没有礼的介入,就不可能解决。

9、礼: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译文:依礼,君臣、上下级、父子、兄弟之间的名分礼遇,没有礼便不能秩序井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礼记曲礼》学修身处世之道
近日,国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中心的滕任冬老师,在长春文庙博物馆文昌阁报告厅主讲《礼记曲礼》,通过讲授古礼及古礼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以及修身之道。

《礼记》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礼制、礼意、礼仪的著作。

全书九万多字,分49篇,内容广博,门类杂多。

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

国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中心讲师滕任冬说,所谓修身,就是把它中和一下,求和一下。

求和让人家怎么样,让人家能接受。

践言,就是自己说出来就要做,没说出来的也要做。

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滕任冬说,行,就要行到;修,要修到;说,还要咋的,说到。

三句不离本行啊,这才叫不跑道。

有没有人说话,说说大家不愿意听的,有啊,为啥,跑道啊。

所以待己要忠,待人要恕。

上面两段话讲的是修身之道,告诫我们,与人交往要自尊,不要有谄媚之色,不要随随便便取悦他人,更不要随随便便地说大话。

要懂得行胜于言的道理,不要总是喋喋不休而不见诸行动。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滕任冬:见贤思齐啊,人啊,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有德行,有德能的贤者引路,在茫茫人海当中,就犹如盲人骑瞎马一样,很难走得一路平安。

所以告诫我们,要善待贤者。

上面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告诉我们,对于贤能的人要亲近并尊重他,敬畏并爱戴他;对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短处,对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长处。

知人善任,举贤任能,才是儒家倡导的处世之道。

滕任冬说,透过这些经典的讲述,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会无论是面临危难,还是面临财货,还是面临与人相处的磕磕碰碰的时候,都能以非常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这样呢一些本来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的一些事情,也会变得非常平顺,就是我们常讲的好人一生平安。

=================
我们的宗旨:打造行业最优教育品牌、提供一线教育咨询和资源、开拓教育思维,致力于初高中生文化辅导和思维能力提升。

企业一心致力于构建最好最优质的学习平台。

以最专业的教育理
念和实践,做最专业的教育,让您的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们的微信号:NJ-JinShiKeLou ;QQ:2832787514。

欢迎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