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合集下载

10.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

10.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

教师年级八年三班备课时间2011.6.14 课题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授课时间2011.6.2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难点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归纳法实验法教具微机、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电视机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知识,由于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空中自由传播,所以它在传递信息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今天我们就学习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无线电通讯方面的具体应用师生交流开门见山,直接引题探索新知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5min)1.高频信号损失小话筒的作用是什么?把声音信号变成电流信号。

【问题】从话筒出来的电流信号能不能直接变成电磁波发射出去?由于从话筒出来的电流频率很小,它变成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很小,这样的电磁传播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很快,所以它传播得并不远,要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小,电磁波的频率必须高,所以我们需要把频率较小的声音信号加载到频率较高的高频电流上去,以形成带有声音信号的高频振荡电流,它产生的高频电磁波的传播距离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师生讨论把为什么要调制讲清楚才能达到很远的地方。

2.无线电广【图片1】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原理】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需要与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调制,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振荡电流上,由天线将高频振荡电流产生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类比】1.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2.高频振荡电流就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3.调制器的调制过程就相当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教案: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的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21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包括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帮助学生掌握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提升他们的科技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应用的兴趣。

2. 讲解:(1)介绍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讲解电磁波在这些技术中的应用。

(2)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如波动性、反射、折射等。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2.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3.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2. 请解释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3. 请描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答案: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广播利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息;电视利用电磁波传递视频和音频信息;移动通信利用电磁波实现无线通信。

2.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电磁波在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领域中传递信息。

3.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反射、折射等特性,可以在空气、真空等介质中传播。

人教版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人教版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三、移动电话
1.移动电话:(发射接收二合一)。
手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移动电话的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的灵敏 度也不高,需要靠固定无线电台转接,这种 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基地台的天线
手机和座地台进行沟通。
2.无绳电话
座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小型基地台。 工作区域在几十米至几百米的范围。
2.收音机负责信号的接收与还原。
天 线——接收各种各样的电磁波; 调谐器——选择需要电台的载波信号(解调); 解 调——从载波信号中复原音频信号; 扬声器——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8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学校的电视演播室
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和声音信号。
1、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2、电视的工作过程。 3、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谢谢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磁波对我们 来说越来越重要,广播、电视要利用电磁波,移 动电话也要利用电磁波,那么,声音和图像是怎 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的?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2、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话筒的作用是什么?从话筒里出来的电流 信号能不能直接变成电磁波发射出去?
由于话筒出来的电流频率很小,
它变成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很小,这样
的电磁波在传播中能量损失很快,所
以它传播不远。
要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小, 电磁波的频率必须高,所以我们把频 率较小的声音信号加载到频率较高的 高频电流上,这种高频电磁波可以传 送到很远的地方。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1. 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2. 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3. 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难点:电磁波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和调制解调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无线电发射器、接收器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讲解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让学生理解广播信号的传输原理。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介绍电视信号的调制、传输和接收过程,使学生掌握电视信号的传播原理。

(3)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讲解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关于电磁波传播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概述;2. 电磁波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3. 调制解调的原理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 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2. 画出电磁波传播的示意图,并标注出其主要组成部分;3. 分析调制解调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教案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教材分析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

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探究。

②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节的另一个特点.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

“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三、重点与难点①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②初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③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五、板书设计(多媒体投影)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如图)、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如图)四、移动电话1.工作原理:移动电话相当于是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使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磁波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和传播特性。

2. 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

2.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应用,实践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视、收音机、移动电话、示波器等。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学习资料。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收音机、电视和移动电话等,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2. 提问:你们知道电磁波是如何传播的吗?电磁波有哪些特性?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如波长、频率、速度等。

2. 讲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如信号的调制、传输和解调等。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传播和应用。

2.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磁波的波形。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2. 讨论电磁波的应用和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

活动重难点:1.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2.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波的应用和传播特性,掌握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亲身体验了电磁波的传播和应用,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可以尝试采用更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拓展延伸: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通信等。

2. 探究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否恒定。

3. 研究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案时,我深刻认识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13节,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射和接收过程;2. 调制解调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3. 频率、波长的概念及其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4.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及其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发射和接收过程;2. 使学生掌握调制解调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对频率、波长概念的认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4. 引导学生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及其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调制解调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频率、波长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发射和接收过程,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和技术;2. 讲解基本原理:介绍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发射和接收过程;3. 讲解调制解调技术:阐述调制解调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4. 讲解频率、波长的概念:介绍频率、波长的定义及其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5. 讲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阐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原理及其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6.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2. 发射和接收过程;3. 调制解调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4. 频率、波长的概念及其应用;5.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及其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优秀教学案例
4.结合时事热点,如5G技术的推广、电磁波辐射等话题,引发学生对电磁波应用的思考和讨论。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
2.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过程。
3.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电磁波的?”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4.宣布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让学生明确学习步骤和任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如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点等。
2.详细介绍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原理,如调制、发射、接收等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21.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主要介绍了电磁波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这一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旨在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领域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磁波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享学习心得。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教案设计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体验现代应用科技的价值。

【教学重点】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教学难点】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趣诱思】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导入语:电视、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有了电视能让我们坐在家里了解世界,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它们是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板书课题】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用的电视、手机等图片引入电磁波的广泛应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观看多媒体课件;意识到电磁波的应用很广泛,怎样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期待本节课的学习。

【合作互动探究新知】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过程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发送2.电视信号及其伴音的接收移动电话1.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2.无绳电话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广播电台[自学提纲]通过阅读课本154页,完成课件展示的内容:(时间3min)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分别由________和________来完成。

2.用________传递声音信号,需要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加载到________上,再把载有这种信号的电磁波向外界发射出去,在接收处需要把加载在电磁波上的信号取出并放大,然后还原为________。

[精讲点拨]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上物理

《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上物理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新课引入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

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

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学生回答:(1)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2)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3)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多媒体播放图片)教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教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学生回答:电磁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活动1: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同学们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

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

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

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

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3節廣播、電視和移動通信教學目標知識要點課標要求1.廣播瞭解無線電廣播的大致工作過程2.電視瞭解聲音,圖像信號的產生傳播和接收過程3.移動電話理解移動電話的工作原理和特點教學過程新課引入我們知道c=λf,由於電磁波的頻率和波長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

電磁波可以用來進行無線電通信,其中與我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就是無線電廣播、電視和移動電話。

有了無線電廣播和電視,就把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千里眼”“順風耳”的神話變成了現實。

有了移動電話使通訊更加方便。

那麼怎樣利用電磁波來傳遞聲音和圖像信號呢?我們先想想人們原來是如何傳遞資訊的?學生回答:(1)烽火,人們在烽火臺點燃火,用煙來傳遞戰爭(資訊)。

(2)人們用鴿子傳遞信件(資訊)。

(3)人們通過用馬、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郵寄信件的方式來傳遞資訊。

(多媒體播放圖片)教師:從回答中我們看出什麼?學生討論、交流後回答:傳遞資訊要有像煙、鴿子、馬、火車、飛機等這些工具。

傳遞資訊要有載體。

教師:對,那麼無線電通信的載體是什麼?學生回答:電磁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的知識。

合作探究探究點一無線電廣播信號的發射和接收活動1:電磁波傳遞資訊又快又遠,無線電通信就是利用它作為“載體”來傳遞資訊,進行無線電通信。

它是怎樣傳遞資訊的呢?看螢幕(微機課件演示無線電廣播的工作過程)。

同學們通過看和討論回答出:無線電廣播信號是由廣播電臺發射的。

話筒把聲音的信號變成音頻信號(就相當於寫信的人把信寫好),但音頻電信號不能用來直接發射電磁波。

載波發生器產生高頻振盪電流(相當於能夠運載信件的信鴿、馬、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然後用調製器把音頻電信號加載到高頻電磁波(載波)上(類似於把信件裝在了信鴿、馬、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上)。

由發射天線發射電磁波(類似於裝載著信件的信鴿、馬、火車、飛機出發)。

信號的接收由收音機完成,並且要使用天線(相當於各站點)。

天線能接收傳播過來的所有電磁波,而沒有選擇。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导学案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导学案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学习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大致的发射和接收工作过程.2.了解电视的大致发射和接收工作过程.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初步了解。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完成,信号的接收由完成;2.电视用传递信号和信号;3.移动电话是靠来传递声音信息的;移动电话既是又是。

二.课堂导学,认真看书。

活动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认真阅读教材154页和155页部分内容,回答给出的问题。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完成,2、话筒的作用3、载波发生器的作用4、调制器的作用是5、天线的作用是6、收音机的天线的作用是7、调谐器的作用8、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的作用是9、扬声器的作用是活动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1.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的工作过程类似;2.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1)摄像机把,(2)发射机把(3)电视接收机的天线 ,通过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还原成图像。

活动3.移动电话。

1.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区别是;2.讲话时移动电话的作用;接听时移动电话的作用;3.移动电话的体积,发射功率,天线,灵敏度,通话时要靠转接,这种固定的电台叫。

4.介绍无绳电话。

三.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电磁波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无线电通信系统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两大部分组成。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参照教材154页图)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信号的接受由收音机完成。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参照教材155页图)电视用电磁波传送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电视信号的发射由电视台完成,接收由电视机完成。

3、移动电话:移动电话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和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移,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基地台。

【课堂训练,课外作业】1.下列是无线电广播接收过程的几个步骤,其合理顺序是________。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2)电视的工作过程。

(3)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1)调制和解调的过程。

(2)电磁波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技术是如何实现信息传递的,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教师讲解: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首先,播音员说话的声音或音乐等信号通过话筒转化为电信号,但这种电信号的频率很低,不能直接用来发射电磁波。

为了将信号有效地发射出去,需要将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这个过程叫做调制。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和调频两种。

调幅:使高频电磁波的振幅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

调频:使高频电磁波的频率随信号的强弱而改变。

经过调制的高频电磁波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教师讲解:收音机等接收设备负责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

接收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从中选出我们需要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这个过程叫做调谐。

然后,从接收到的高频电磁波中取出音频信号,这个过程叫做解调。

解调后的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1)电视信号的发射教师讲解: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话筒把声音变成电信号。

发射机把两种电信号同时加载到同一电磁波上发射出去。

(2)电视信号的接收教师讲解: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接收包含图像和声音信息的电磁波,经过调谐、解调,得到图像和声音的电信号,分别由显像管和扬声器还原成图像和声音。

《广播和电视》教学设计

《广播和电视》教学设计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课题:第二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北师大版)班级情况和学生特点分析:九年级(11)班,44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2人,本班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自学学习积极性高。

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上课思想开小差。

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少数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尤其是女同学。

针对以上各种情况,结合学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为重要,为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一些题目,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得到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

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探究。

②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节的另一个特点.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

“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学过程设计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电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电子教案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知识与技能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知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了解现代通信知识。

了解现代通信知识。

光纤小灯具、演示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装有水和有小孔的塑料瓶、水、多媒体课件等。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工作过程。

那么电视广播和声音广播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传输的信息多?电视除能通过声音得到信息,还可以看到它的周围环境、色彩、天气等等信息。

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越多。

因此,几十年来,无线电通信,电视广播等所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可以形象地说,信息之路越来越宽了。

微波通信已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要用微波通信?大家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

(一)、微波通信活动1:为什么要用微波通信?大家阅读课本,讨论交、流后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微波(microwave)的波长在10 m~1mm之间,频率在30 MHz~3×105MHz之间,比中波和短波的频率更高,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

活动2:微波具有哪些性质?大家阅读课本,讨论交、流后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微波的性质更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面绕射,因此需每隔50 km左右就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微波中继站可以把上一站传来的微波信号经过处理后,再发射到下一站,这就像接力赛跑一样,一站传一站,通过很多中继站,可以把信息传递到远方。

教师总结微波通信的优缺点。

活动3:能否用月亮——地球的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微波通信?大家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能,但是用月亮作为中继站不好。

因为月亮可以反射微波,但它离我们太远了,信号衰减,时间延迟。

况且只有当两个通信点同时见到月亮时,才能完成这两点间的通信。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含教学反思)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了解声音、图像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理解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

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

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学生回答:(1)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2)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3)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多媒体播放图片)教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教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学生回答:电磁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活动1: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同学们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

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第二十一章 第3节 广播、 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

《第二十一章 第3节 广播、 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广播、电视和挪动通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广播、电视和挪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2. 理解电磁波在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3. 掌握收音机、电视机和手机的工作原理。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收音机、电视机和手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电磁波在通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以及如何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素材。

2. 准备相关实物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和手机等。

3. 准备实验器械,如天线、信号发射器等。

4.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基本观点。

5. 准备教学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等,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一些摩登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图片,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引发学生兴趣。

2. 介绍这些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物理知识的干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物理知识诠释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新课教学1. 挪动通信:(1)介绍挪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挪动通信系统由挪动台、基站和基站控制器组成。

挪动台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基站卖力接收和发送信号,基站控制器卖力控制和管理多个基站的信号传输。

挪动通信通过蜂窝技术将信号覆盖范围划分为多个小区,从而实现了遥距离的通信。

(2)介绍电磁波在挪动通信中的作用:电磁波是挪动通信中的传输介质,可以实现信号的遥距离传输。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可以从无线电波到可见光,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例如,无线电波在建筑物中容易发生折射和散射,影响信号的稳定性。

(3)介绍挪动通信中的编码和解码技术:编码和解码技术是挪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可以实现语音、图像和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编码过程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数字信号,解码过程则是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数据。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信息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广泛了解当今信息科技发展,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自主设计学习内容的汇报形式,多角度看待物理问题,大胆畅想未来科技。

重点:信息传输的工作过程。

【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通过提出“地球村”这个概念,让学生们自己表述对于这个名词的浅层次认知。

联系到信息技术发展。

通过看《豆子动画——人类信息技术发展》,让学生们从中找出信息传递的不同方式。

教师归纳为三大类“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提问:同学们自主预习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方面想深入了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并可以检查预习情况。

二、新课讲授学生课前预习并且自主分为三大组,5分钟时间组内再次整合汇报内容,明确分工,确定汇报形式。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a学生整体讲解发射和接收过程。

其余学生分别代表播音员,低频声信号,高频电流,调制器,解调和扬声器等,演绎信号传输过程。

再次展示。

汇报完毕,a学生解答听众疑问。

教师点评并过渡到电视小组。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组长介绍电视历史背景。

b学生记者,c学生摄像师,利用手机和大屏幕现场实况转播,模拟电视台播放节目的过程。

d学生根据ppt讲解电视信号的传输过程。

b学生解答听众疑问。

教师点评并过渡到电视小组。

3.移动通信的工作过程两名同学演绎微信问作业题过程,引入讲解内容。

组长根据PPT讲解移动通信传输信号的过程。

答疑学生解答听众疑问。

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汇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关注度。

4.展望未来科技新课知识学习完毕,学生利用手中的手机或者ipad搜索未来信息科技的发展方向,并且把搜集到的资料共享到班级群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结现代生活的影响。

多谋体教学:
教学过程:
1、引入:我们日常中所要听的广播、看电视,那些图象和声音是如何传来?
[需要素材:一些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电器的图片]
2、新课教学:
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1、信号的接收:
(1)、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

(2)、载波发生器可以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

(3)、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需要素材:上述音频发射过程的动画效果图]
2、信号的接收:
(1)、利用放在电磁波里传播空间中的天线,可接收电磁波。

(2)、由于天线可接收很多频率的电磁波,如果把它们都转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杂声,什么也听不清楚。

利用收音机调谐器可以选出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

(3)、如果把调谐器选出来的频率很高的电信号直接送到耳机,不能使耳机发出声音。

需要从高频电信号中取出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

(4)、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需要素材:上述接收信号的过程的动画效果图]
二、电视的发射与接收
1、电视信号的发射
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与无线电广播工作过程相似。

图象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象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
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需要素材:图象的动画效果传播过程]
2、电视信号的接收
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象信号取出并放大。

由显象管把它还原成图象。

[需要素材:电视机接收图象信号的动画效果过程]
三、移动电话
1、打电话:
移劝电话在打电话时相当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它通过电话把人的声音转换成高频电信号(电磁波)发射到空中,但由于它发射功率不大,灵敏度不高,因此要通过固定无线电台(基地台)转接,跟电话交换机相连。

再转接到用户去。

[需要素材:上述移动电话发送信息的过程的动画效果]
2、移动电话的接收
同时移动电话又是一个无线接收台,能在空中获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四、STS教学
1、学生阅读了解电视的发展。

[需要素材:音频、视频、射频的波形比较图;音频输出、音频输出、视频输出、视频输入的各个端口的图象;各阶段电视机的图片]
五、小结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2、电视的发射与接收
3、移动电话
六、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