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侯树文版习题答案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移动的现象。
当电压作用于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荷(如电子)会受到电压的驱动而移动,形成电流。
2. 什么是电阻?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特性。
导体内的电荷在移动过程中会与导体原子碰撞,导致电流受到阻碍,形成电阻。
3. 什么是电压?电压是电场的力作用于单位电荷上的大小。
当两点之间存在电压时,表示在这两点之间存在电场,电荷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产生移动。
4. 什么是电功?电功表示电流通过电阻时所做的功。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阻会消耗电能,电功就等于电能损耗的大小。
5. 什么是电功率?电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电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可以用来表示电能的转换效率。
6. 电流的方向是怎么确定的?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的方向确定的。
通常约定从正电压端到负电压端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
二、计算题1. 计算电阻的阻值电阻的阻值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
欧姆定律表达式为:R = V / I其中,R为电阻的阻值,V为电压,I为电流。
例如,当电压为10伏,电流为2安时,计算电阻的阻值:R = 10 / 2 = 5欧姆所以,电阻的阻值为5欧姆。
2. 计算电功电功可以通过功率和时间的乘积计算。
电功的表达式为:W = P * t其中,W为电功,P为功率,t为时间。
例如,当功率为100瓦,时间为10秒时,计算电功:W = 100 * 10 = 1000焦耳(J)所以,电功为1000焦耳(J)。
3. 计算电流电流可以通过电荷和时间的比值计算。
电流的表达式为:I = Q / t其中,I为电流,Q为电荷,t为时间。
例如,当电荷为5库仑,时间为2秒时,计算电流:I = 5 / 2 = 2.5安(A)所以,电流为2.5安(A)。
三、解答题1. 简述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联电阻是指多个电阻以平行的形式连接在一起。
计算并联电阻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1 / RP = 1 / R1 + 1 / R2 + 1 / R3 + ...其中,RP为并联电阻的阻值,R1、R2、R3等为各个并联电阻的阻值。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上册,秦曾煌主编)2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第二章习题2-1 图2-1所示的电路中,U S=1V,R1=1Ω,I S=2A.,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2W。
试求R的阻值。
2-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3支路的电流I3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图中I S=2A,U S=2V,R1=3Ω,R2=R3=2Ω。
2-3 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2-4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2中I3。
2-5 图2-3所示电路中,已知U S1=6V,R1=2Ω,I S=5A,U S2=5V,R2=1Ω,求电流I。
2-6 图2-4所示电路中,U S1=30V,U S2=10V,U S3=20V,R1=5kΩ,R2=2kΩ,R3=10kΩ,I S=5mA。
求开关S在位置1和位置2两种情况下,电流I分别为多少?2-7 图2-5所示电路中,已知U AB=0,试用叠加原理求U S的值。
2-8 电路如图2-6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流I。
2-9 电路如图2-7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阻R4上电压U的表达式。
2-10电路如图2-8所示,已知R1=Ω,R2=R3=2Ω,U S=1V,欲使I=0,试用叠加原理确定电流源I S的值。
2-11 画出图2-9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2-12 图2-10所示的电路接线性负载时,U 的最大值和I的最大值分别是多少?2-13 电路如图2-11所示,假定电压表的内阻无穷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
当开关S处于位置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10V,当S处于位置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5mA。
试问当S处于位置3SHI 4,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各为多少?2-14 图2-12所示电路中,各电源的大小和方向均未知,只知每个电阻均为6Ω,又知当R=6Ω时,电流I=5A。
今欲使R支路电流I=3A,则R应该多大?2-15 图2-13所示电路中,N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测得AB之间电压为9V,见图(a);若连接如图(b)所示,可测得电流I=1A。
现连接如图(c)所示形式,问电流I为多少?2-16 电路如图2-14所示,已知R1=5Ω时获得的功率最大,试问电阻R是多大?本章小结1、支路电流法是分析和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适用于任何电路。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电工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电工学是一门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学科。
学习电工学对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他们理解和应用电路的基础。
而电工学第六版课后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电工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2.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3.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4.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根据电阻大小比例进行。
5. 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根据电阻大小比例进行。
第二章:基本电路定律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任何一个节点处,进入节点的电流等于离开节点的电流之和。
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沿着闭合回路的任意一条路径,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电压升的代数和。
第三章:电阻、电功率和电能1.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V/I,其中R为电阻,V为电压,I为电流。
2.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VI,其中P为电功率,V为电压,I为电流。
3. 电能的计算公式为E=Pt,其中E为电能,P为电功率,t为时间。
第四章:电路分析技术1. 节点电压法: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将电路转化为节点电压方程组进行求解。
2. 网络定理:包括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可以将复杂的电路简化为等效电路进行分析。
第五章:交流电路1. 交流电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交流电信号的周期数,单位为赫兹(Hz)。
2. 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指交流电信号的平均功率与直流电相同的电压或电流值。
3. 交流电的相位是指交流电信号相对于参考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弧度或度。
第六章:电感和电容1. 电感的单位是亨利(H)。
2. 电感的计算公式为L=NΦ/I,其中L为电感,N为线圈匝数,Φ为磁链,I为电流。
3.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4. 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Q/V,其中C为电容,Q为电荷,V为电压。
电工学侯树文版习题答案

《电工学》习题答案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1、(1)I=0 P=0 (2)I=∞ P=∞ (3)I=0.5(A) P=7.5W2、可以串联,不能并联。
3、略4、V a =8V V b =8V U ab =0V R 中无电流。
5、110只。
6、R=160Ω P=0.1W7、R=120Ω P=120W8、不能正常发光;原因略;能正常发光。
9、I=5A U=10V 电流源及电压源均为电源。
10、A 4=1A A 5=4A11、U ca =-15V12、I 1=0.35A I 2=1.3A I 3=1A I 4=-0.05A13、参考方向略I 1- I 2 –I 5=0 (1) I 5- I 4 +I 3=0 (2) I 2- I 1 -I 6=0 (3)I 2R 2- U s2 –U s1+ I 1R 1=0 (4) I 5R 5+ I 4R 4- I 6R 6+ U s2 – I 2R 2=0 (5) I 3R 3+ I 4R 4- U s3 =0 (6)14、I A =8A I B =16A I C =16A I D =40A15、(1)U 2=3232R R R R +I S V I 2=323R R R +I S A (2)R 4增大,则I 4、I 5减小,I 2、I 3不变。
(3)R 1减小,其他参数不变。
16、I1=1A I2=2A I3=2A I4=1A I5=1A17、开关Q打开时:R ab=12ΩR cd=4Ω开关Q闭合时:R ab=9.75ΩR cd=3.75Ω18、U=7.5V R=5Ω19、(1)U=8V R0=5Ω(2)I R=0.5 mA3W20、R=12ΩP=1621、不一定相等22、10 V23、略24、0.21A25、U5=2.37V26、I=1.56A1W27、R=4ΩP=428、29、略30、I=2A31、表读数为6A32、U=30V I S=30A33、略34、(1)U ab=10V I3=-0.3A (2)U cd=3V (3)U s3=8V35、U2/ U1≈0.1 U3/ U1≈0.01 U4/ U1≈0.00136、(1)u c(0+)=12V i c(0+)=-2 mA i2(0+)=2 mA(2)τ=0.004 S(3) 零输入响应:u c=12e-t/0.004零状态响应:u c=8(1-e-t/0.004)全响应:u c=8+4e-t/0.004)37、(1)U ab(0+)=500V (2)i(t)= e-70t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1、I m=14.14A I=10A =314(rad)f=50Hz T=0.02 S φ=60°其他略2、(1)-90°(2)i=102sin(ωt)3、∙U=2202∠0°∙I=7.072∠90°4、i1=10sin(314t-25°)∙I=10∠-25°1i2=5sin(314t+90°)∙I=5∠90°2u=220sin(314t)∙U=220∠0°5、略6、i=22sin(ωt)P=20W7、R=5ΩL=68 mH8、a:A0=14.14 A b:V0=80 V c:A0=2 A d:V0=14.14V9、I=0.096A;若接直流电源,I=10A,线圈烧毁。
电工学上册习题册习题参考解答

第一局部 电路根本概念、定理与分析方法〔教材第1、2章〕1、在如图1.11所示电路中,试分别计算在开关S 断开和闭合两种状态下A 点的电位。
AΩ图1.11解: 设由20K Ω电阻流向3.9 K Ω电阻的电流为I ,那么当S 断开时:3312201012(12)12(3 3.920)105.84V =-⋅⨯--=-++⨯=-A V I 当S 闭合时:3333.91012 3.910(3.920)101.96V =⋅⨯=⨯⨯+⨯=A V I 2、对如图1.12所示电路,求各点电位a V ,b V ,c V ,d V 。
E 290VE 1图1.12解: 设b 为参考点,那么0V =b V10660V ==⨯=a ab V U 1140V ===c cb V U E 290V ===d db V U E ab bU3、在如图1.13所示电路中,求电压ab U 。
+__U图1.13解: 设通过10Ω电阻由上向下的电流为1I ,通过5Ω电阻由上向下的电流为2I ,那么由KCL 知1123A =--=-I ,214341A =+=-+=I I ,25514A =-=-=I I所以1231053310(3)513440V=-++-=-+⨯-+⨯-⨯=-ab U I I I4、在如图1.14所示电路中,10.01μA I =,20.3μA I =,59.61μA I =。
求其余电流3I ,4I 和6I 。
图1.14解: 由KCL 可得3120.010.30.31μA =+=+=I I I 4539.610.319.3μA =-=-=I I I 6240.39.39.6μA =+=+=I I I5、在图1.15所示电路中,假设欲使指示灯上的电压3U 和电流3I 分别为12V 和0.3A ,试求电源电压U 。
图1.15解: 综合运用KVL 与KCL ,可得334412200.6V 2020=⇒===U U I I 2340.30.60.9A =+=+=I I I2424551020100.9200.6102015 1.4A 1515+⨯+⨯+=⇒===I I I I I I1250.9 1.4 2.3A =+=+=I I I123101010 2.3100.91244V =++=⨯+⨯+=U I I U6、如图1.16所示电路中,110V U =,2A S I =,11R =Ω,22R =Ω,35R =Ω,1R =Ω。
电工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电工基础是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涵盖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以及电路分析方法等。
以下是一些电工基础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
# 习题一:欧姆定律的应用问题:一个电阻值为100Ω的电阻器,通过它的电流为0.5A,求电阻两端的电压。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压U等于电流I乘以电阻R,即U = I * R。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得到U = 0.5A * 100Ω = 50V。
所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50伏特。
# 习题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问题:在一个由三个电阻R1、R2、R3串联组成的电路中,已知R1 = 200Ω,R2 = 300Ω,R3 = 500Ω,电源电压为24V。
求通过R1的电流。
答案:首先,计算总电阻R_total = R1 + R2 + R3 = 200Ω + 300Ω +500Ω = 1000Ω。
根据欧姆定律,总电流I_total = V / R_total =24V / 1000Ω = 0.024A。
由于是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R1的电流也是0.024A。
# 习题三:节点电压法问题:在一个有两个节点的电路中,节点1的电压为5V,节点2的电压为3V,求节点2与节点1之间的电压差。
答案:节点电压法中,节点间的电压差等于节点电压之差。
因此,节点2与节点1之间的电压差为V_node2 - V_node1 = 3V - 5V = -2V。
注意电压差的负号表示电压是从节点1指向节点2的。
# 习题四:戴维宁定理问题:一个由两个电阻R1 = 2kΩ和R2 = 3kΩ串联组成的电路,外接一个电阻R_load = 1kΩ。
求负载电阻上的电压。
答案:首先,计算等效电阻R_eq = R1 + R2 = 2kΩ + 3kΩ = 5kΩ。
假设有一个电压源V_th与之并联,根据戴维宁定理,V_th = I * R_eq,其中I是开路时通过R1和R2的电流。
由于是串联电路,I = V / (R1 + R2) = 0V / 5kΩ = 0A。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练习与思考1

L 解 电感
SN2
l
,空心线圈中介质磁导率为常数
0
,而铁心
线圈中介质磁导率r 0不是常数,随线圈电流大小而变
化,所以空心线圈电感为常数,而铁心线圈电感则不是常数。
有铁心时, 0 ,所以电感大。铁心达到饱和时磁导率大大下
降,因此电感也减小。
6.2.4 分别举例说明剩磁和涡流的有利一面和有害一面。
解 由于铁心有剩磁,可制造永久磁铁,例如永磁直流电机, 家里用的门隙等等。但若剩磁大了,对交流电机和电器则产生 剩磁损失,机械手表(全钢)有剩磁则影响走时准确性。
交流电机、电器的铁心中有涡流则造成功率损失,且使铁心发 热、影响电机、电器的工作性能。但利用涡流又可以对金属加 热,实现冶炼和淬火等加工工作,还可以用涡流灶对食品进行 加热和烹调等。
第十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10.2.1 为什么热继电器不能作短路保护?为什么在三相主电路 中只用两个(当然三个也可以)热元件就可以保护电动机?
解:根据热继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可知,它是靠电流通过 发热元件加热双金属片使其变形而使触点动作来实现过载保护的。 因此一定的电流下需要一定的动作时间,即便是短路电流通过发 热元件,也仍需要一定时间触点才能动作,因此对短路(需要立 即断电)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第七章 交流电动机
7.3.2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初始瞬间,即s=1时,为什么转子 电流I2大,而转子电路的功率因数cosψ2小。
解 当s=1(起动)时,转子感应电动势 E2 E20 ,达到最大,
所以转子电流 I 2 很大。但此时转子电抗也达最大,故转子功
率因数cos2 为最小。由公式 I2
答:两种额定电压对应两种联接方法:当电压为380V时,电动 机应采用星形接法;在电压为220V时,电动机应采用三角形接 法。无论何种接法均保证了电动机每相绕组额定电压为220V不 变,因此每相绕组额定电流、功率、效率、功率因数、转速等 均无改变。但额定线电压和额定线电流则不同。星形接法线电 压比三角形接法线电压大 3 倍,而线电流则小 3 倍。
电工学第六版答案(免费下载)

2.7.4 在图 2.24 中, (1)当开关 S 断开时,试求电阻 R5 上的电压 U 5 和电流 I 5 ; (2)当开关 S 闭合后,试用戴维宁定理计算 I 5 。 已知 E1 = 15V, E 2 = 13V, E3 = 4V, R1 = R2 = R3 = R4 = 1Ω, R5 = 10Ω 。
1. 5 kΩ
−
(a)
m
课后答案网
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 I
−
案
网
图2.01
a R3
课
+
−
↓ I3
da
R5 b R4 ↓ I4
R1
后
E
kh
(a)
ww
w.
R14 =
R1 × R4 6 × 3 = = 2Ω R1 + R4 6 + 3
R=
R2 × ( R3 + R14 ) 3 × (4 + 2) = = 2Ω 3+ 4+ 2 R2 + R3 + R14
I=
(2)开关 S 合在 b 点时, 利用叠加原理图 2.19 所示电路可等效为图 (a) 和图 (b) , 其中图(a)电路中 130V 和 120V 两个电压源共同作用时所产生的电流已在(1)中
kh
,
求得,即: I1 = 15A
由图 3(b)可求得:
ww
w.
I 2 ,, = I1,,
3 , ,
20 = 6A 2× 4 2+ 2+4 4 =− × 6 = −4 A 2+4
答
w.
I 3 , = 25A
案
I1 + I 2 = I 3 2 I 1 + 4 I 3 = 130 2 I + 4 I = 120 3 2
电工学概论习题答案第二章(下)——电工习题及答案资料文档

2-31. 用向量法求取1100sin(31430)u t =+︒与2173sin(314120)u t =+︒之和12u u u =+,并写出它们的相量表示式。
解:11003130()222U i ==+=217313120()222U ==-+=-1290U U U =+==因此,12200sin(31490)u u u t =+=+2-32. 已知某负载的电流的有效值及初相为2A 、45︒,电压的有效值及初相为100V 、45-︒,频率为50Hz ,写出它们的向量表达式,并判断该负载是什么元件,元件参数为多少?解:2452I =∠=10045U =∠-=50Z i ==- 因此,该负载是电容,元件阻抗大小为50。
2-33. 在50Hz 的单相交流电路中,若(a) 090220∠=UV 09010∠=I A ,(b) 090220∠=UV 04510∠=I A ,(c) 090220∠=U V 012010∠=I A 求三种情况下电路中的R 及X ,并写出电路阻抗Z 的复数式。
解:(a) 2202210i Z i== 因此,电路中的22R =Ω,0X =(b)Z ==因此,电路中的R =,X =(c) 11Z i ==因此,电路中的R =,11X =Ω2-34. 一个电感线圈接到20V 的直流电源时,通过电流为0.5A 。
接到50Hz 、100V 的交流电源时通过电流为1.25A ,求线圈的R 和L 。
解:20400.5R ==Ω1.25= L X ∴=又2L X f L π= 0.22L H ∴=2-35. 在R 与L 串联的交流电路中=U 220V ,=R 50Ω,=L 0.282H ,=f 50Hz ,求电路中的电流以及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差,作出相量图。
解:288.6L X L f L ωπ===Ω5088.6Z i =+设2200U =∠,则220012.2() 2.2605088.622I i i ∠==-=∠-+ 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差为60°。
六、七、十一章习题解答

习题6.1为什么热继电器不能作短路保护?为什么在三相主电路中只用两个(当然用三个也可以)热元件就可以保护电动机?答:因为热惯性。
短路事故发生时,要求电路立即断开,热继电器不能立即动作。
热继电器两相结构的,分别串接在任意两相即可。
6.2什么是欠压保护?用闸刀开关起动和停止电动机时有无零压保护?答:电源断电或电压严重下降时,电动机即自动从电源切除。
无。
6.3说明接触器的三个主触头连接在电路的哪个部分?辅助常开触头起自锁作用时连接在电路哪里?辅助常闭触头起互锁作用时连接在电路哪个部分?其线圈呢?答:按SB2,KM通电动作,按SB1,不能使KM断电恢复常态,除非切断电源。
6.5图示为电动机M1和M2的联锁控制电路。
试说明M1和M2之间的联锁关系,并问电动机M1可否单独运行? M1过载后M2能否继续运行?1答:(1) M1 先起动运行后M2 才能起动;M2 停止后才能停M1;(2) M1 能单独运行;(3) M1 过载时M2 不能继续运行,与M1 一起停车。
6.6下图为两台鼠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同时起停和单独起停的单向运行控制电路。
(1) 说明各文字符号所表示的元器件名称; (2)说明QS在电路中的作用;(3)简述同时起停的工作过程。
FR答:(1) 元器件名称SBstp-停止铵钮QS-电源开关SBst-起动铵钮FU-熔断器KM-交流接触器FR-热继电器KA-中间继电器(2) 电源开关QS 的作用为(a) 使电源与控制电路、主电路接通(b) 断开时,使控制电路及主电路与电源脱离(3) 同时起停工作过程起动:合电源开关QS→按SBst →KA 线圈通电→触点KA1、KA2 闭合→KM1、KM2 线圈通电→KM1-1、KM2-1 主触点及KM1-2、KM2-2 自锁触点闭合→M1、M2 电动机同时起动运转→松开SBst→电动机连续工作。
停车:按SBstp →KM1、KM2 线圈断电→主触点及辅助触点断开→M1、M2 同时停转→断开QS。
电工学习题册第一版答案

电工学习题册第一版答案电工学习题册第一版答案电工学习题册是电工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本资料。
它包含了许多习题和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他们对电工知识的理解。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解答这些问题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电工学习题册第一版的一些答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知识。
第一章:电流和电阻1. 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
它的单位是安培(A)。
2. 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它的单位是欧姆(Ω)。
3. 电压是指电流在电路中的推动力。
它的单位是伏特(V)。
4. 欧姆定律表明,电流通过一个导体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它可以用公式I = V/R表示。
第二章:直流电路1. 直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始终不变的电路。
2. 并联电路是指电流在分支中分流的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3. 串联电路是指电流依次通过各个元件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元件电流之和。
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串联电阻:R_total = R1 + R2 + ...- 并联电阻:1/R_total = 1/R1 + 1/R2 + ...第三章:交流电路1. 交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路。
2. 交流电压的幅值是指交流电压的峰值大小。
3. 交流电压的频率是指交流电压的周期数。
4. 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可以用欧姆定律和电阻的复数形式表示:V = IZ,其中Z是电阻的阻抗。
第四章:电源和电路保护1. 电源是提供电流和电压的装置。
2. 直流电源是提供恒定电压的装置。
3. 交流电源是提供周期性变化的电压的装置。
4. 电路保护是指保护电路中的元件免受过载和短路等损坏的装置。
常见的电路保护装置有熔断器和断路器。
第五章:电力和功率1. 电力是指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能量。
它的单位是瓦特(W)。
2.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能量。
它的单位是焦耳/秒(J/s)或瓦特(W)。
《电工学》[上册]课后答案解析
![《电工学》[上册]课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529c8eb0717fd5360cdcd9.png)
图1: 习题1.5.1图I1 = −4A U1 = 140V U4 = −80V I2 = 6AU2 = −90V U5 =30VI3 = 10AU3 = 60V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
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3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解]:2 元件1,2为电源;3,4,5为负载。
3 P1 = U1I1 = 140 ×(−4)W = −560W P2 = U2I2 = (−90) ×6W =−540W P3 = U3I3 = 60 ×10W =600WP4 = U4I1 = (−80) ×(−4)W =320W P5 = U5I2 = 30 ×6W =180WP1 + P2 =1100W负载取用功率P = P3 + P4 + P5 =1100W两者平衡电源发出功率P E =专业知识分享1.5.2在图2中,已知I1=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专业知识分享[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 2: 习题1.5.2图−I1 + I2 −I3=−3 + 1 −I3=可求得I3=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3 = (30 + 10 ×103 ×3 ×10−3 )V= 60V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 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2 从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判别:电路元件3 U3和I3的参考方向相同P= U3I3 = 60 ×(−2) ×10−3W =−120 ×10−3W (负值),故为电源;80V元件U2和I2的参考方向相反P = U2I2 = 80 ×1 ×10−3W =80 ×10−3W (正值),故为电源;30V元件U1和I1参考方向相同P= U1I1 = 30 ×3 ×10−3 W =90 ×10−3W (正值),故为负载。
电工学课后习题解答

第1章 习题解答(部分)1.5.3 有一直流电源,其额定功率P N =200 W ,额定电压U N =50 V ,内阻只RN =0.5Ω,负载电阻R0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所示。
试求: (1)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 (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分析 电源的额定值有额定功率P N 。
额定电压U N 和额定电流I N 。
三者间的关系为 P N =U N I N 。
额定电压U N 是指输出额定电流I N 时的端电压,所以额定功率P N 也就是电源额定工作状态下负载所吸收的功率。
解 (1)额定电流 A U P I N N N 450200===负载电阻 5.12450===N N I U R Ω (2)开路状态下端电压U 0 等于 电源电动势E 。
U 0=E =U N +I N R0=50+4×0.5=52 V1.5.6 一只100V ,8W 的指示灯,现在要接在380V 的电源上,问要串多大阻值的电阻?该电阻应选用多大瓦数的?分析 此题是灯泡和电阻器额定值的应用。
白炽灯电阻值随工作时电压和电流大小而变,但可计算出额定电压下的电阻值。
电阻器的额定值包括电阻值和允许消耗功率。
解 据题给的指示灯额定值可求得额定状态下指示灯电流I N 及电阻只R NΩ≈==≈==1510073.0110A 073.01108N N N N N N U U R U P I串入电阻R 降低指示灯电压,使其在380V 电源上仍保持额定电压U N =110V 工作,故有Ω≈-=-=3710073.01103800N N I U U R 该电阻工作电流为I N =0.073 A,故额定功率为W R I P N R 6.193710073.022≈⨯=⋅=可选额定值为3.7k Ω,20 W 的电阻。
1.5.7在图1.03的两个电路中,要在12V 的直流电源上使6V ,50 mA 的电珠正常发光,应该采用哪 一个联接电路? 解 要使电珠正常发光,必须保证电珠 获得6V ,50mA 电压与电流。
电工学第六章习题答案

第六章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6.1.4有一铁心线圈,试分析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线圈中的电流和铜损2I R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将如何变化:(1)直流励磁:铁心截面积加倍,线圈的电阻和匝数以及电源电压保持不变;(2)交流励磁:同(1);(3)直流励磁:线圈匝数加倍,线圈的电阻及电源电压保持不变;(4)交流励磁:同(3);(5)交流励磁:电流频率减半,电源电压的大小保持不变;(6)交流励磁:频率和电源电压的大小减半。
假设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工作点在磁化曲线的直线段。
在交流励磁的情况下,设电源电压与感应电动势在数值上近于相等,且忽略磁滞和涡流。
铁心是闭合的,截面均匀。
P不变;解:(1)B不变,I不变,cuP;(2)B减半,I↓,↓cuP不变;(3)B加倍,I不变,cuP;(4)B减半,I↓;↓cuP↑;(5)B加倍,I↑,cuP不变。
(6)B不变,I不变,cu6.3.4 在图6.01中,输出变压器的二次绕组有中间抽头,以便接8Ω或3.5Ω的扬声器,两者都能达到阻抗匹配。
试求二次绕组两部分匝数之比23/N N 。
8ΩΩ0解: 85.32321231× +=×N N N N N 51.15.38332==+∴N N N 2151.032≈=∴N N6.3.5 图6.02所示的变压器有两个相同的一次绕组,每个绕组的额定电压为110V 。
二次绕组的电压为6.3V 。
(1) 试问当电源电压在220V 和110V 两种情况下,一次绕组的四个接线端应如何正确连接?在这两种情况下,二次绕组两端电压及其中电流有无改变?每个一次绕组中的电流有无改变?(设负载一定)(2) 在图中,如果把接线端2和4相连,而把1和3接在220V 的电源上,试分析这时将发生什么情况?图6.021解:(1)电源电压为220V 时:2、3相连,从1和4端输入220V ;电源电压为110V 时:1、3相连,2、4相连,然后各接入电源的一端。
这两种情况下二次绕组的电压、电流均无变化。
电工学1习题册习题1答案

习题1——直流电路1、解1:结点a:I1+I2=I3回路1:R1I1–R2I2+U S2–U S1=0回路2:R2I2+ R3I3–U S2=0 图1 习题1的图联立求解,得:I1= –0.2A,I2= 1.6A,I3= 1.4AU s1起负载作用,其功率P1= U s1 I1= –2.4WU s2起电源作用,其功率P2= U s2 I2=24W2、Array解2:I1、I2、I3、I4如图所示。
结点a:I1+I+I2=0结点b:I1+I=I3+I4回路1:4I–8I1=0回路2:5I2+9–4I4–4I=0回路3:2I3=4I4 图2 习题2的图联立求解,得:I= 2/3A,I1= 1/3A,I2= –1A,I3= 2/3A,I4= 1/3A 3、13Ω6 V3Ω1Ω5Ω I 1+-I 1aI 1b解3:①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I 1= –(I 1a + I 1b )= –(1+1) = –2A②电流源单独作用时,I 2= –(I 2a + I 2b )= –(–1+3) = –2A由叠加定理,I = I 1+ I 2= –4A电压源单独作用 电流源单独作用4、图4 习题4的图解4:①当开关在位置1时,电流源I S 单独作用时,毫安表读数I=K 1I S = 40mA ;②当开关在位置2时,电流源I S 和电压源U S1同时作用,利用叠加定理有: I=K 1I S +K 2U S1 代入数据有:-60=40+ 10K 2 解得: K 2= -10③当开关在位置3时,电流源I S 和电压源U S2同时作用, I=K 1I S +K 2U S2=40+(-10)×(-15)=190mA 5、U S1I1S 2 3U S2R 5 + -- +U S2 I SR 4R 3R 2R 1A3Ω6 A3Ω1Ω5Ω I 2I 2aI 2b3解5:(应用戴维宁定理解题)40V66V10Ω(a)5Ω(b)+-+-6、 解6:2A4V3Ω(a)(c)+-(b)2V4Ω- +7、解7:①开路电压U OC :(将40Ω断开如图a 所示) I 1+ I 2+3 = 0–2I 1 +(8+10) I 2 +50–136= 0联立,解得:I 1= –7A ,I 2= 4A U OC = U ab =10 I 2 +50 =90V②等效电阻R O =(2+8)//10=5Ω ③等效电路如图b 所示,则:(a) U O = 40U OC /(R O +40)=80V(b)8.① ② +UOC-Ro解8:待求支路电阻R 开路后的电路如图(1),将两并联等效为一个电阻得图(2),对图(2)虚框部分应用戴维宁定理得图(3),由图 (3)所示电路,得:开路电压U OC =37.5V ,由图(4)得:等效电阻R O =10Ω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则: i A 10R 53710R U OC +=+=.(1)(4)(2)(3) (5)①②+ U OC -+ U OC- R 0。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中A 、B 、C 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 1-1 的电路解:图〔a 〕中,电流 mA I 51226.=+=, 各点电位 V C = 0 V B = 2×1.5 = 3V V A = (2+2)×1.5 = 6V图〔b 〕中,电流mA I 1246=+=, 各点电位 V B = 0V A = 4×1 = 4VV C =- 2×1 = -2V图〔c 〕中,因S 断开,电流I = 0, 各点电位 V A = 6V V B = 6VV C = 0图〔d 〕中,电流mA I 24212=+=, 各点电位 V A = 2×(4+2) =12VV B = 2×2 = 4V V C = 0图〔e 〕的电路按一般电路画法如图,电流mA I 12466=++=,各点电位 V A = E 1 = 6VV B = (-1×4)+6 = 2V V C = -6V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P 产生功率为10W ,则电流I 应为多少? 解:由图1-2可知电压U 和电流I 参考方向不一致,P = -10W =UI 因为U =10V , 所以电流I =-1A图 1-2 题 1-2 的电路1-3 额定值为1W 、10Ω的电阻器,使用时通过电流的限额是多少? 解:根据功率P = I 2 R A R P I 3160101.===1-4 在图1-3所示三个电路中,已知电珠EL 的额定值都是6V 、50mA ,试问哪个电珠能正常发光?图 1-3 题 1-4 的电路解:图〔a 〕电路,恒压源输出的12V 电压加在电珠EL 两端,其值超过电珠额定值,不能正常发光。
图〔b 〕电路电珠的电阻Ω=Ω==120120506K R .,其值与120Ω电阻相同,因此电珠EL 的电压为6V ,可以正常工作。
图〔c 〕电路,电珠与120Ω电阻并联后,电阻为60Ω,再与120Ω电阻串联,电珠两端的电压为V 4126012060=+⨯小于额定值,电珠不能正常发光。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电工学是一门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和使用的学科,它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学习电工学,不仅要理解理论知识,还要通过课后习题来巩固和应用所学。
以下是一些电工学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习题1:直流电路分析问题:计算电路中R1和R2的等效电阻。
答案:如果R1和R2是串联的,那么等效电阻R_eq = R1 + R2。
如果它们是并联的,那么1/R_eq = 1/R1 + 1/R2。
习题2:交流电路功率计算问题:已知一个交流电路中的电压有效值为220V,电流有效值为10A,求功率。
答案:功率P = V * I,其中V是电压有效值,I是电流有效值。
所以P = 220V * 10A = 2200W。
习题3:三相电路问题:一个三相电路的线电压是380V,相电压是多少?答案:在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中,相电压等于线电压的√3/2倍。
所以相电压V_phase = 380V * √3/2 ≈ 220V。
习题4:电磁感应问题:一个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产生感应电动势。
如果线圈的电阻为10Ω,磁通量变化率为10 Wb/s,求感应电流。
答案:感应电动势E = -dΦ/dt,感应电流I = E/R。
所以I = -10 Wb/s / 10Ω = -1 A。
习题5:变压器原理问题:一个理想变压器的原边匝数为1000,副边匝数为500,输入电压为220V,求输出电压。
答案:理想变压器的电压比等于匝数比,即V2/V1 = N2/N1。
所以V2 = (500/1000) * 220V = 110V。
习题6: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问题:一个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子转速为1500转/分钟,同步转速为1800转/分钟,求滑差。
答案:滑差s = (Ns - Nr) / Ns,其中Ns是同步转速,Nr是转子转速。
所以s = (1800 - 1500) / 1800 ≈ 0.167。
习题7:电路的谐振问题:一个RLC串联谐振电路,已知电阻R=100Ω,电容C=10μF,电感L=0.1H,求谐振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
1、(1)I=0 P=0 (2)I=∞ P=∞ (3)I=0.5(A) P=7.5W
2、可以串联,不能并联。
3、略
4、V a =8V V b =8V U ab =0V R 中无电流。
5、110只。
6、R=160Ω P=0.1W
7、R=120Ω P=120W
8、不能正常发光;原因略;能正常发光。
9、I=5A U=10V 电流源及电压源均为电源。
10、A 4=1A A 5=4A
11、U ca =-15V
12、I 1=0.35A I 2=1.3A I 3=1A I 4=-0.05A
13、参考方向略
I 1- I 2 –I 5=0 (1) I 5- I 4 +I 3=0 (2) I 2- I 1 -I 6=0 (3)
I 2R 2- U s2 –U s1+ I 1R 1=0 (4) I 5R 5+ I 4R 4- I 6R 6+ U s2 – I 2R 2=0 (5) I 3R 3+ I 4R 4- U s3 =0 (6)
14、I A =8A I B =16A I C =16A I D =40A
15、(1)U 2=3232R R R R +I S V I 2=3
23R R R +I S A (2)R 4增大,则I 4、I 5减小,I 2、I 3不变。
(3)R 1减小,其他参数不变。
16、I1=1A I2=2A I3=2A I4=1A I5=1A
17、开关Q打开时:R ab=12ΩR cd=4Ω
开关Q闭合时:R ab=9.75ΩR cd=3.75Ω
18、U=7.5V R=5Ω
19、(1)U=8V R0=5Ω(2)I R=0.5 mA
3W
20、R=12ΩP=
16
21、不一定相等
22、10 V
23、略
24、0.21A
25、U5=2.37V
26、I=1.56A
1W
27、R=4ΩP=
4
28、29、略
30、I=2A
31、表读数为6A
32、U=30V I S=30A
33、略
34、(1)U ab=10V I3=-0.3A (2)U cd=3V (3)U s3=8V
35、U2/ U1≈0.1 U3/ U1≈0.01 U4/ U1≈0.001
36、(1)u c(0+)=12V i c(0+)=-2 mA i2(0+)=2 mA
(2)τ=0.004 S
(3) 零输入响应:u c=12e-t/0.004零状态响应:u c=8(1-e-t/0.004)
全响应:u c=8+4e-t/0.004)
37、(1)U ab(0+)=500V (2)i(t)= e-70t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
1、I m=14.14A I=10A =314(rad)f=50Hz T=0.02 S φ=60°其他略
2、(1)-90°(2)i=102sin(ωt)
3、•U=2202∠0°•I=7.072∠90°
4、i1=10sin(314t-25°)•
I=10∠-25°
1
i2=5sin(314t+90°)•
I=5∠90°
2
u=220sin(314t)•U=220∠0°
5、略
6、i=22sin(ωt)P=20W
7、R=5ΩL=68 mH
8、a:A0=14.14 A b:V0=80 V c:A0=2 A d:V0=14.14V
9、I=0.096A;若接直流电源,I=10A,线圈烧毁。
10、R=40ΩL=0.3/π(H)
11、U R=88V U L=132V U C=66V U=110V
12、X L=5Ω
13、X L=10Ω
14、f=860(kHz),相量图略
15、(1)Z=20∠-30°
(2)P=1732(W );Q=1500(VAR ); S=2000(VA );λ=0.866
16、 R=40Ω;X L =30Ω;X c =60Ω
17、网络为感性负载;等效电阻R=10Ω,等效电抗X=19.6Ω;Q=1960V AR ;S=2200(V A );λ=0.455
18、 1)电感;2)电阻;3)电容
19、解:电烙铁为纯电阻,由P=UI I 1=P/U=100/220=0.45(A ) 十把电烙铁总电流为I=10×I 1=4.5(A )
由R 1=U/I R 1=220/0.45=489(Ω)
十把电烙铁总电阻为:R=R 1/10=48.9(Ω)
电机为电阻与电感串联,由P=UIcos φ I 1=P/Ucos φ
I 1=400/220×0.7=2.6(A )
其中有功电流分量为I R =I 1cos φ=2.6×0.7=1.82(A )
无功电流分量为I L =I 1sin φ=2.6×(1-0.72)1/2=1.86(A ) 线路总电流为I=22)286.1()282.15.4(⨯+⨯+=8.94(A )
线路总有功功率P=10×100+2×400=1800(W )
线路总无功功率Q=UI L =220×1.86×2=818.4(V AR )
线路视在功率S=22)()(Q P +=22)4.818()1800(+=1977(V A )
或:S=UI=220×8.94=1967(V A )
线路总功率因数cos φ=P/S=1800/1977=0.91
20、C=923(uf )
21、λ=0.6;I=14.67(A );P=1936(W );Q=2582(VAR ); S=3227(VA ) C=108(uf );可接入灯数:48只
22、I=14.14(A);λ=0.707
23、X L=15Ω;X c=15Ω
24、I=14.14(A);R=14.14Ω;X L=7.07Ω;X c=14.14Ω
25、等效电阻R=11Ω,等效电抗X=19.05Ω;P=1100(W);Q=1905(VAR); S=2200(VA)
26、在图示参考方向下;P A1>0,发出功率;P A2<0,发出功率; P A3<0,消耗功率
27、U AB=220(V);U AC=220(V);U BC=380(V)
28、略
29、I P=44(A);I1= I P=44(A);P=23.2(KW);Q=17.38(KVAR); S=29(KVA)
30、I P=76(A);I1=131.6(A);P=69.3(KW);Q=51.97(KVAR); S=86.6(KVA)
第三章基本电子器件
1、电子;空穴;电子型半导体;空穴型半导体
2、少数载流子;多数载流子;减小(变窄);增大(变宽)
3、反向偏置;漂移电流
4、反向;减小;增大
5、B管性能好
6、PNP和NPN;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两个不同区之间形成PN结
7、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发射结反向偏置;集电结正向偏置
第四章模拟放大电路
1、(a) NO;(b)OK;(c) NO;(d) NO;(e) OK;(f) NO;(g)NO;(h) NO;(i)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