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独立作业(二)(3.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独立作业(一)
出卷人:成雪春祝丽娥朱旭霞高英
温馨提示:
1.全卷共三大题,20小题。满分120分,其中书面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文知识积累(18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中国传统文化里,读书人往往虚怀若谷,只有那些无甚学识的人才会睥.睨天下。读书的确使人明智,并且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培根在《读书论》中指出,要根据不同的书选择不同的读法:有的书可以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的可以hú()囵吞枣、大体了解,有的则需要慢嚼细咽,不能只是,一晃而过。当然,全神贯注地、探索般地阅读,并不意味着就要吹毛求疵,诘难作者,而是要求读者在真正理解作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迁移或阐发。这就是朱熹所谓的“循序渐jìn(),熟读而精思”。
(1)加点字“睥”的正确读音是()
A. pì
B. bì
(2)填入文中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光云影
B.浮光掠影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循序渐jìn ___________
看到一位位诗人与山水的共鸣。如北征乌桓胜利班师的曹操在《观沧海》中描绘了大海的远景轮廓:“,。”又如青年杜甫在《望岳》中赞美了泰山秀美而巍峨的景致:“,。”他们对山水的赞美中不仅有所见,也有所思所感,令人身临其境,也令人感同身受。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君子好.逑
B.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此乐何极.
C. 惧其不已.也转转不已.
D.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若.屈伸呼吸
4.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采用草书书体,笔法流畅。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相关名著,完成下5~7题。(7分)
5.《五猖会》一文中,“我”热切盼望去观看迎神赛会,但是却没能实现,这是为什么?从这件事情中可见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鲁迅《朝花夕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整整
..了一百块钱!(老舍《骆驼祥子》)(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的三年,他凑足
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请结合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记录的长征故事,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本,完成8-11题(10分)
(一)
①最近,一篇网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发现,小时候被语文老师改正的错误读音,如今却得到“认证”。对此,教育部有关部门回应,改后的审音表尚未通过审议,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②说服到底念还是,铁骑究竟是还是?事实上,这些读音出现争议,并非首次。早在2016年发布第三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征求意见时,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读音就成为规范读音。除了这些日常用语中的读音改动,有些诗词中留存的古音被修改,也引发热议。像“远上寒山石径斜”(改为)、“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改为),这些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诗词的合辙押韵,影响了韵律美感。
③“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发音是约定俗成的,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雅言”,到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中塑造的“唐韵”,再到近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形成的普通话,语音的流变从未停止。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条河流,那么这条河流中既有河水奔腾而下,也随着支流的汇入、地势的起伏,以及地貌、气候、植被的不同而不断变化,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
④然而河流之下,也有着千万年沉淀而成的河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这才是河流的本质。从历史的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有着文化传承的功能,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我们何其有幸,能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感受委婉的韵致,能从“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体会旷野的苍凉,这是语言文字跨越时空的力量。
⑤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态,更承载着文化与心灵的密码。中国传统诗歌对字词读音相当讲究,既要押韵,更讲平仄,这是中国传统诗歌之所以有独特魅力的重要原因。即便读音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仍能从这些音调韵脚中,领略唐诗宋词的曼妙音符。而那些处于诗句关键位置的“诗眼”,更保留下日常语言中已经不常见的读音,让人从中感悟音韵之美、语言之美,于反复诵读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找到一脉相承的源头。从这个角度看,人们关注字词读音的修改,正是因为存有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呵护之心。
⑥进而言之,人们希望留存这些“诗眼”,其实也是想为传统文化在汉语发音中留存一些“气眼”,让日常交流的语言,至少在诗歌中能够多一份诗情。我们不可能要求语言一成不变,相反,更有效率、更为实用、更能容纳当下生活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也应看到,在变动中,我们仍然需要找到接续传统的空间。
——《鬓毛衰cuī还是shuāi?请对传统文化存一份呵护之心》桂从路
(二)
①审音,即是审定字的读音,制定标准语的规范。近代中国标准语的制定自清末开始,民国时期有两次审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三次。1955年审音时,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得以确定。1980年代的审音开始采用“统读”,统一了没有实际意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