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服务促进拆迁安置居民融入社区案例.
全国安置房建设化解典型案例
全国安置房建设化解典型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更新改造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中存在大量的棚户区和老旧小区,这些区域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日益滞后,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也制约了城市的整体发展。
为了改善这些区域的居住条件,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全国安置房建设,通过建设新的安置房,来解决居民的安居问题,化解城市中的典型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全国安置房建设化解典型案例。
案例一:北京市大兴区安置房建设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作,通过建设大量的安置房,逐步解决了该区域的居民安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注重了安置房的功能布局和居住环境改善,力求打造出一个舒适宜居的社区。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和绿色环保的理念,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环境。
政府还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了周边的配套设施,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条件。
这一案例展示了全国安置房建设的典型亮点,即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实现城市棚户区的全面改造和升级。
案例二:广州市番禺区棚改项目广州市番禺区作为中国南部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也面临着棚户区和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番禺区政府积极推进了棚改项目,并着重关注了安置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满足居民基本居住需求外,安置房建设还注重了环保和节能理念的融入,力求打造出具有绿色、健康的生态住宅。
政府还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和创业政策,引导居民积极融入新社区,并加强了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全国安置房建设在改善居住环境的促进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综合福祉。
案例三:上海市松江区老旧小区改造上海市松江区作为中国经济特大城市之一,一直在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力度。
在这个过程中,安置房建设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注重了传统文化保护和现代住宅融合的理念,在打造新社区的同时保留了古老的文化底蕴。
通过挖掘和保护当地传统文化,提升了社区的文化氛围和历史价值,增强了居民对新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人文关怀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的作用:我的体验与感悟
人文关怀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的作用:我的体验与感悟“征地拆迁”这个话题,我们并不陌生。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征地拆迁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但是,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土地的占用和补偿金的发放,更应该关注的是被征收人的利益和感受,这才是“人文关怀”的真正体现。
在我从事的征地拆迁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文关怀”在这个领域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我曾经参与了一个农村村庄的征地拆迁工作。
这个村子在市区的东北部,原本是一片山地和农田组成的美丽景色。
然而,这个村子被征收了。
政府的规划是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村子成了项目必经之地。
我们先是跑遍整个村庄,逐家逐户的登记督促大家搬迁。
对于这些人来说,搬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他们要面对离开熟悉的家园、抛弃家里几十年积攒下来的亲情和回忆。
当我第一次进入该村庄时,我的心情是激动的。
自打我参加征地拆迁工作以来,每个小镇、每个村庄的征收都让我尽心让被征收人最终参与到搬迁过程中。
这个村子看见我这样的路人甲,立时有一大片哭声。
有些人的哭声甚至恶狠狠的。
对于我这个还没什么经验的新手来说,瞬间茫然了。
清楚了现状之后,我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做些什么。
我开始坏了脑袋想办法,寻找引导心理变化的灵魂家园。
当然,一些心态还是需要通过耐心与信任来磨合。
在我与他们交流的当下,我通过个别关键点找到共同点,让大家慢慢接纳我们所做的一切。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人文关怀是征地拆迁工作中的必要元素。
我们必须考虑到被征收人的权益和感受,到他们的村庄里去走一走,去听一听,去看一看,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谈判。
当我们来到村庄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了解当地的文化及人情世故。
了解当地的文化,可以更容易地与这个村庄的人民建立联系。
此时,我们应该了解这个村庄有什么不同于其他村庄的东西,他们的传统文化、历史脉络。
同时,还要注意到被征收者的文化与风俗,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伤害到他们的感情。
通过这样的了解,我们很容易意识到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至关重要。
亲情拆迁暖人心
亲情拆迁暖人心———记前洲街道拆迁办副主任唐毅【字体:10-12-08 浏览【392】大中小】来源:惠山新闻“我是50岁开始学电脑,倒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打开拆迁办副主任唐毅的笔记本电脑,电脑里没有他和家人的幸福留影,没有风景如画的旅游留念,没有精彩纷呈的电影电视,只有反映十几年来前洲各地块拆迁全过程的珍贵照片。
这些直观的图像记录了各地从拆迁开始前的旧貌到拆迁结束后的新颜,记录了前洲街道十几年的巨大变化与飞跃发展,也记录了他从参加拆迁工作以来走过的一路曲折与艰辛。
从1992年参加拆迁工作以来,唐毅经历了高速公路、新长铁路、沪宁高速扩建、城际铁路惠山站区等重大拆迁工作,特别是从2008年惠澄路的拆迁工作开始,前洲街道成为惠山区拆迁工作的重点:双置换、万顷良田、站区建设、道路建设等,需拆迁面积占惠山区需拆迁总面积的50%以上。
拆迁之前走访动员被拆迁户配合签约、拆迁之时监督保障工程安全及进度、拆迁之后协调解决被拆迁户生活困难,他参与了拆迁工作全过程,解决了各式各样的拆迁难题,取得了被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
因地制宜解读政策,阳光拆迁安定人心。
做拆迁工作,有人称其为“天下第一难事”,难在从动员群众到最终签约的这一过程,而拆迁中的利益分配,特别是拆迁补偿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是一个地方拆迁工作顺利与否的关键。
为此,唐毅组织从事拆迁工作的党员自觉建立了一月一次的经验总结和交流制度,学习新的拆迁条例和《物权法》,深刻领会精神和内涵,开展理论和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每天早上6点半他便到各个需拆迁地方了解情况,监督安全,发现问题及时与村里联系解决,十几年如一日。
同时他还印发宣传手册,使广大被拆迁户了解拆迁政策和程序,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拆迁实施工作不规范而引发的各类纠纷,保证拆迁有个和谐、安定的环境。
换位思考以人为本,亲情拆迁温暖民心。
拆迁典型案例
拆迁典型案例在城市化进程中,拆迁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许多城市为了进行城市更新和改造,需要对老旧建筑进行拆迁,这就不可避免地牵扯到了拆迁补偿的问题。
下面将通过两个典型案例来探讨拆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案例一,老城区拆迁。
某市老城区的居民区已经存在多年,但由于建筑老化和城市规划的需要,政府决定对该区域进行拆迁改造。
在拆迁过程中,居民们提出了对拆迁补偿的异议。
他们认为政府提供的补偿标准过低,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居民之间出现了矛盾和纠纷。
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解决矛盾。
首先,他们成立了专门的协商小组,与居民代表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需求。
其次,政府部门组织了专业的评估团队,对居民的房屋、土地等进行评估,确保补偿标准合理公正。
最后,政府还向居民提供了多种选择,包括货币补偿、安置房等,让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通过政府部门的努力,最终达成了拆迁补偿协议,居民们得到了合理的补偿,同时也为城市更新和改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案例二,农村拆迁。
在农村地区,也存在着大量的拆迁案例。
由于城市扩张和农村土地流转,许多农民面临着房屋被拆迁的问题。
在某村庄,政府决定对一片农田进行征地拆迁,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和抗议。
针对这一情况,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化解矛盾。
首先,他们成立了专门的调解组,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和意见。
其次,政府部门充分听取了农民的意见,对拆迁补偿标准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最后,政府还向农民提供了就业培训和转移安置等服务,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城市生活。
通过政府部门的努力,最终达成了拆迁补偿协议,农民得到了合理的补偿,同时也为城市建设和农村振兴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结语。
通过以上两个典型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在拆迁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尊重居民和农民的意见和诉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化解矛盾,确保拆迁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
内乡易地搬迁 搬出美好新生活
内乡易地搬迁搬出美好新生活作者:暂无来源:《农家参谋》 2018年第12期初冬时节,内乡县瓦亭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干净整洁的社区广场上,老人们正在享受暖阳,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小楼房让人心情舒畅。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俺们不花钱就搬到这么好的社区里,再也不用在下雨天担惊受怕了。
”瓦亭镇闫湾村贫困老人何金芳正忙着打扫自家院落里的卫生,“过去的老房子外面下雨屋里漏,遇上连阴雨天,连个安稳觉都不敢睡。
”话语间,老人对如今的生活充满感激。
今年9月18日,是让何金芳老人难以忘怀的一天。
“一大早,我就跟着搬迁的村民一起来到集中安置点,广场上热闹得跟赶大集一样,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
”老人说,这一天,经过排队等待、分组抽签、签字确认、实地看房等一系列程序,村民们都拿到了自家新房子的钥匙。
随着何金芳这一批102户263名贫困群众的顺利搬迁,内乡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收官,全县2150户6875人的搬迁任务顺利完成。
搬得出,走出大山挪穷窝内乡县地处伏牛山南麓,是秦巴片区特困县,深山区中“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群众,很难就地脱贫,易地搬迁成为这些地区贫困群众拔除穷根的关键。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搬得出”是易地搬迁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内乡县组织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宣讲搬迁优惠政策、搬迁后的发展规划,打消群众对搬迁的顾虑。
同时,内乡县把易地搬迁和宅基地拆旧复垦结合起来,严格按照选定搬迁区域、公布搬迁条件、普查筛选搬迁对象等11个步骤,进行搬迁对象识别登记,做到“一户一档”。
另外,县财政预拨3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乡镇拆旧复垦资金周转,因势利导,健全奖补机制,充分调动乡(镇)、村、组、户四级积极性,引导贫困户自愿搬、主动搬,让符合条件的群众人人都能享受到党的好政策。
“新社区依山傍水,有游园、有菜园、有文化广场,每天定点有保洁人员负责处理垃圾……”在马山口镇汪沟幸福社区,群众对安置点的生活设施和服务连连称赞。
成都清波社区的居民参与治理案例
成都清波社区的居民参与治理案例庄明1(成都市社会科学院)一、社区背景概况清波社区所在的青羊区地处成都市中心城区,辖14个街道75个社区。
总人口约100万,其中外来人口约46万。
清波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共有住户约12,000户。
其中本村拆迁安置居民约1200户;尚未拆迁居民约300户;外社区安置约1000余户;新建楼盘入住(新)居民约1300户;外来人口5400人;物管公司9个。
清波社区是城乡统筹进程中复合型农村新型社区,居住对象涉及到原本村居民,外街道外社区拆迁安置来的新市民以及购买商品楼盘的外来人口等3万余人。
在这个新老居民混居的社区里,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需求、新老居民的融合以及需要重新组合的地缘和秩序,给社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让民生项目与居民需求对接,如何实现“让民做主”、还权于民,并且让新老军民的共同参与能够有利于社区弱势群体和家庭的收入和生活改善;如何才能实现“赋权增能”,发动社区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治理。
二、社区新老居民参与社区治理1、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建设清波社区组建了议事会、监事会、民主理财小组,并成立了包括物管公司在内的各方共建理事会,制定相关制度。
1)议事会成员21人,制定了议事会制度。
议事会每月召开一次。
选举是2009年经过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成员均为清波老社区居民,经过议事会通过,并在居民院落公示;同时,为促进新老居民的融入,特别邀请18名新入住居民被社区聘为特约议事员,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议事会以“规范民主议事”为重点,推行“群众主体工作法”,集中民智民力添活力。
社区服务与居民的需求对接,2010年民生项目的征集,社区组织了6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和议事会成员的征集队伍,入户4000多户收集意见。
采取“两上两下三公示”的工作流程,即:“一下”向社区居民逐户收集需求、“一上”由社区议事会梳理汇总需求、“再下”向社区居民征集项目筛选排序、“再上”由社区议事会和居民代表会决策实施项目和“公示项目征集情况、公示初选项目结果、公示议决实施项目”的工作流程。
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的优秀案例
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的优秀案例一、北京劲松北社区。
1. 改造亮点。
首先啊,这个社区在改造的时候特别注重居民的参与感。
就像大家一起商量怎么改造自家院子似的。
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去问居民的想法,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硬件设施上来说,那可是全面升级。
老旧的楼体穿上了新衣服,墙面重新粉刷得白白净净的,就像给老人换上了新衣裳,精神抖擞。
而且啊,小区的道路也重新铺了,以前坑坑洼洼的,现在平坦得很,老人小孩走路再也不用担心摔跤了。
公共空间的改造超棒。
以前小区里的小花园杂草丛生,现在变成了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有健身器材,让大爷大妈们可以随时锻炼身体;还有漂亮的长椅,年轻人累了可以坐在那刷手机。
在社区服务方面,引进了很多便民设施。
比如说有那种智能快递柜,再也不用担心快递被乱丢了。
还有社区食堂,饭菜又便宜又可口,对那些独居老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啊。
2. 改造后的效果。
居民的幸福感那是蹭蹭往上涨。
以前大家都觉得自己住的老旧小区没什么吸引力,现在可不一样了。
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好了,大家在新的小花园里聊天、晒太阳,就像一个大家庭。
而且房价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呢,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啦。
3. 经验借鉴。
最大的经验就是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
毕竟这是居民自己的家,他们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还有就是整合资源,把政府的补贴、社会的投资和居民自己的力量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把改造做得又好又全面。
二、上海曹杨新村。
1. 改造亮点。
这个小区在改造的时候保留了很多历史文化元素。
曹杨新村可是有年头的老社区了,有很多老建筑都承载着上海的记忆。
在改造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拆了重建,而是精心修复那些有特色的建筑。
比如说一些老厂房被改造成了创意工作室,既保留了历史的韵味,又有了现代的功能。
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小区里增加了很多绿植,而且还有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起来可以用来浇灌花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让小区的环境更加宜人。
交通改善得很明显。
以前小区里的道路比较狭窄,停车也是个大难题。
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老旧小区改造 改出居民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改出居民幸福感胜利路街道坚持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任务,坚持“标配+定制”工作思路,在做好环境整治、保洁维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出自治管理、养老托幼等个性化定制服务,同时抓好“物”和“人”的改造,提升小区治理能力和文明程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善治新格局,切实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案例背景胜利路街道位于永川城西北方向,地处老城,由于规划滞后、管理脱节等原因,环境治理任务点多面广难度大,脏乱差现象久治不绝。
现有531个老旧小区,其中90年代以后修建的有79个,90年代之前修建的452个,物管小区56个,无物管小区475个,无物管小区占比达九成。
针对街道老旧“三无”小区、单体楼宇多,邻里之间因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物业纠纷等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实际,街道用好国家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机遇,一体推进“小区改造+社区治理”,着力把“陌生人社区”变成“熟人社区”,打造文明祥和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二、主要做法(一)坚持系统化改造,打造完整社区。
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抓住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集中成片规划。
统筹城市空间布局,按照地理位置相邻、居民属性相近、产业配套相关、文化脉络相联的原则选择改造小区,形成改造一个、更新一片、连片成区,带动全局的城市更新局面。
今年着力投入4800万元,改造石油路、光华大厦、玉屏菜市场、石油汇碧苑、萱花新村等5个片区31个小区,结合老旧小区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特点,在街道主要干道节点设计布局城市微客厅4个,已在石油路建设法治社区城市微客厅1个,爱心微客厅正在建设中。
分区精心设计。
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等共同参与机制,通过楼栋会、业主会等围绕“缺什么、补什么、改什么、怎么改”广泛收集老旧小区居民在改造前、中、后期的意见建议,聚焦路面、消防、安防、雨污管网等热难点问题,协调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专家顾问、施工方等多方要求,制定改造方案。
动迁安置房品质提升的案例
动迁安置房品质提升的案例
哇塞,你知道吗?动迁安置房品质提升那可真是太重要啦!就拿我家附近的那个小区来说吧,以前那真的是让人不太满意。
以前那个小区的房子,外表看起来就很普通,没啥特色。
就好像一个灰扑扑的丑小鸭,完全不起眼。
走在小区里,道路也不平整,坑坑洼洼的,下雨天还会积水,这不是让人闹心嘛!要是有老人小孩在这走,不小心摔一跤可咋办呀?还有啊,绿化也做得不好,稀稀拉拉的几棵树,哪有什么美感呀!这样的居住环境,谁能开心得起来呢?
但是后来呀,政府和开发商一起发力,真的给小区来了个大变身!房子的外立面重新粉刷了,一下子就变得鲜亮起来,就跟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一样。
小区的道路重新铺设了,平平坦坦的,走在上面那叫一个舒心。
绿化也重新规划了,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春天一来,那真的是繁花似锦啊,仿佛置身于一个小花园。
而且呀,小区里面还增加了好多公共设施呢!有健身器材,大人小孩都可以在那锻炼身体;还有休闲长椅,老人们可以坐在那唠唠嗑。
这多好呀,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老张,你觉得现在小区变化大不大呀?”“那当然大啦,简直是翻天覆地呀!”这是小区里居民们的对话。
大家都为小区的变化感到高兴和自豪。
我觉得呀,动迁安置房品质提升真的是一件特别棒的事情!这不仅是给居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更是让大家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啊!这样的好事,难道不值得我们大力点赞吗?。
拆迁补偿安置案例
拆迁补偿安置案例
拆迁补偿安置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
1.某市拆迁项目中,一家三口居住的老房子被拆除,政府提供了新房和相应的补偿金。
由于老房子位于市中心,新房子被安置在了市郊,但政府还提供了一个小商铺,让老人可以开一家小店维持生计。
老人对此表示满意。
2.某城区开发商要建设新商业项目,需要拆迁一条老旧街道。
政府给予了居民较高的补偿金,并安置他们在附近的新公寓楼中。
居民们表示虽然要离开自己的老房子有些不舍,但新居环境更加舒适,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3.某县镇政府要修建新的交通枢纽,需要拆除一些农民的房屋。
政府通过与农民协商,给予了他们合理的房屋补偿和相应的安置措施。
此外,政府还帮助他们重新规划了农田和养殖业,保障了他们的经济来源。
以上案例表明,在拆迁补偿安置过程中,政府要尊重居民的合法权益,通过与居民协商解决问题,让被拆迁者能够在新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生活。
同时,政府也要注重保障被拆迁者的经济来源和社会保障。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民满意”的目标。
- 1 -。
关爱困难残疾人拆迁户 爱心村委举措暖人心
关爱困难残疾人拆迁户爱心村委举
措暖人心
昨日上午,尧塘镇残联理事长林娟和下庄村委书记王庆昌来到住在村委的两户拆迁残困户家中,询问他们最近的生活情况,他们哽咽地说:“拆迁后,感谢政府,感谢村委,是他们让我们在拆迁后过渡期间重新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尧塘镇残联林娟理事长和下庄村委王庆昌书记将夏令用品送到他们手中,并郑重表示,政府对残困拆迁居民绝不是一拆了之。
去年10月由于尧塘镇下庄村新农村规划整体拆迁,下庄村委会对全村2万多平方米,近百户村民开展拆迁工作。
在拆迁过程中,村里有两位残困村民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住处。
下庄村委会了解情况后,将原来的村委会办公室改成了临时宿舍,里面电灯、有线电视、床一应俱全。
村委会不仅考虑到重残村民在搬迁中的实际困难,而且还为他们落实了帮扶措施。
尧塘镇下庄村村民钱莉莉,2007年患有肿瘤,后来一直进行放疗、吃药,个人的积蓄基本都用来支付高昂的医药费。
去年10月份,当她得知村里要进行拆迁时,无奈的她找到了村委会,得到了村委会的搬迁帮助。
68岁的蒋九重住在钱莉莉楼上,他的情况和钱莉莉相似。
蒋九重孤身一人,由于智力二级,生活上无法照料自己。
下庄村委会委托村里退休
的老书记潘正富,专门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据悉,这两位残困人员属于低保户,他们在拆迁后将会有六、七十米的经济安置房。
等他们搬到安置房以后,下庄村委会承诺将会一如既往的照顾他们,努力让他们住得舒心,生活开心。
下庄村委会贴心的关怀与人性的救助,让拆迁后的他们又重新有了一个充满爱的“家”。
安置点里的暖心故事
安置点里的暖心故事
在安置点里,有很多暖心的故事。
这些故事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依然保持着善良和关爱。
有一个小女孩,在地震后失去了家园,被迫住进了安置点。
在安置点里,她结识了一群小伙伴。
这些小伙伴们相互鼓励、帮助,一起度过了难熬的日子。
小女孩的生日到了,小伙伴们为她准备了一个小蛋糕,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还有一个安置点,为了缓解居民的焦虑和压力,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
有瑜伽课、舞蹈班、手工制作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居民们学到了新技能,还让他们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活动中,大家互相交流、分享,彼此关心和支持,共同度过难关。
此外,还有一些志愿者在安置点为居民们提供帮助。
他们为居民们送去温暖和关爱,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有一个志愿者发现一个小女孩没有合适的鞋子穿,就联系了一个当地的慈善组织,为小女孩送去了一双新鞋。
这个小举动让小女孩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善意。
这些暖心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更应该相互关爱和支持,共同度过难关。
让我们一起传
递正能量,让世界充满爱和温暖。
有偿安置工作成功案例
有偿安置工作成功案例有偿安置工作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大工程,涉及到城市改造、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等多个方面。
在这一工作中,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打造了一个幸福新家园的事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一有偿安置工作成功案例。
这个案例发生在一个发达的城市,城中有一片老旧的居民区,面临拆迁重建的命运。
为了保障居民的生活权益,城市政府采取了有偿安置的政策,即按照市场价值给予居民新的居住条件。
为了确保顺利进行,政府精心设计了安置方式,并在具体实施中精心筹划,确保每一个居民都能得到公平对待。
政府建立了专门的拆迁安置办公室,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全程负责拆迁和安置工作。
他们深入了解居民的真实情况,了解他们对新居住环境的期望和需求。
政府还与开发商展开合作,共同确保居民能够得到新的居住条件。
在具体实施中,政府充分听取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每一位居民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安置房。
在确定安置区域时,政府将居民的工作、学习、生活等需求充分考虑,把更多的公共资源引入到新的安置区,比如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
在物业管理上,政府还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居民能够安心生活。
通过这一有偿安置工作,老旧的居民区焕发了新的生机。
新的居住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居民们迅速融入了新的社区生活,形成了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协调安置事宜等多方面的工作,政府实现了老旧居民区的改造,确保了居民的生活权益,也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政府也借此机会加强了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加了政府和居民之间的信任和认可。
这个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政府在有偿安置工作中应该重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整个安置过程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与开发商等合作方共同努力,确保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分配。
有偿安置工作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房屋置换,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个新的社区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更优质的生活条件。
2016年-西堡-重建社区共建温馨家园西堡项目
重建社区共建美好家园西堡村民变市民融入现代生活项目一、项目背景西堡社区,是管城回族区紫荆山南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第一个落成的回迁安置型社区,由安置回迁区(西堡新居)和商业开发区(永恒理想世界)两个小区组成。
辖区总面积近0.2平方公里,社区办公用房面积800㎡,于2014年9月完成了综合验收,于2014年11月在紫南办事处的组织安排下顺利完成全体村民回迁。
据统计,西堡回迁区共计 1794套房屋,目前回迁居民自住556套,对外出租968套,空置房屋270套。
商业开发区共计2212套房屋,于2015年12月25日开始交房,目前已经交房完毕。
2004年西堡社区已经进行‚村改居‛,但社区居民大部分为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文化修养上与现代城市居民一定差距。
而当时管理者五里堡社区依旧是城中村管理体制,受条件限制无法为失地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如今,城中村改造在改善西堡社区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上所带来的意义是深远的。
居民生活的安全保障性较过去显著提高。
辖区地处主干道,交通便利,即将开通的地铁2、5号线也为居民出行进一步提速。
周边配套设置全,小到超市、菜场,大到教育、医疗、商业等均可满足‚一刻钟‛便民生活标准。
集商业、餐饮、娱乐、写字楼为一体的购物广场正在施工建设,配建的百年名校创新街小学已于2015年9月正式实现招生,社区幼儿园也即将开始投入使用。
小区内建有儿童乐园,配有多种健身设施,小区道路绿意盎然,且在今年冬,已实现了集中送暖。
二、项目对象西堡服务中心周边的老年居民三、实施主体郑州市馨家苑西堡便民服务中心站四、项目目标及意义1、一些居民由于城中村拆迁搬到这也不久,可能会感受到邻里之间的陌生,通过社区建设的形式加强居民之间感情的深入了解,强化社区居民之间情谊,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度,增加城市生活融入感。
2、让回迁居民感觉到党和政府的的温暖,并借此机会,促进回迁居民之间以及回迁居民与社工之间的沟通交流,感受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氛围,提高幸福指数。
旧社区改造优秀案例
旧社区改造优秀案例
旧小区优秀改造案例——和睦街道
和睦街道和睦新村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旧改和家园建设,增强主人翁意识,推动小区从“靠社区管”向“自治共管”转变。
精心打造“和睦议事港”平台,并建立“123”机制,即:社区主导;居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三会”,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新格局。
成立和睦议事港。
对于“要不要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后怎么管”等问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效于民。
引进社会资本难,加装电梯难,居民出资难,长效管理难,这“旧改四难”在和睦议事港协商,由老百姓讨论决定。
成立旧改督导团。
督导团负责协调施工作业与居民生活的矛盾,监督工程质量、进度、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增强居民主人翁责任意识,引导居民群众支持理解旧改。
设立现场投诉办公室。
街道牵头设立现场咨询室,提供现场咨询投诉热线电话,让不理解、不够了解旧改工作的群众充分表达诉求,及时化解细小摩擦,保持顺畅沟通,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改造过程,坚持“双三分之二”的原则,即旧改内容启动的同意率要超过三分
之二,旧改方案同意率要超过三分之二。
公共管理案例--滨海市老城拆迁
公共管理案例:滨海市老城拆迁1.案例说明。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国公共管理和政府工作的核心理念,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执政为民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政府工作的内容上,同时也体现在工作程序的设计上,正义的程序是结果公正的基本保障。
因此,政府在制定和实施一项公共政策或行政举措时,为了做到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就要采取听证会和“靠前指挥”的方式,事先倾听群众的呼声、解答群众的疑惑、解决群众的难题,以获得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做到群众满意。
2.案例分析要点。
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习者了解我国公共管理和政府工作的核心理念,并进一步研究政府在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时要注意的间题,从而学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
为此,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在公共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理念。
二是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如何组织好拆迁工作。
三是如何使“民心工程”获得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响应。
四是在公共政策(如拆迁政策)的设计上应该本着哪些原则,并注意哪些问题。
五是如何总结和评价西区政府在老城拆迁过程中的各种做法,并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案例正文〔1〕一、拆迁的总体情况滨海市西区老城整体拆迁工作已经结束,此次拆迁,创全市危改以来一次性投资最多、拆迁面积最大、受益户数最广、拆迁速度最快、现场最稳定、群众最满意的六个最。
老城在1994年危改前占地1.55平方公里,地上建筑物105万平方米,居民4万多户,12万人口。
此次拆迁前,老城地区还有70多万平方米危陋住房和旧公建房,3万户居民。
2003年5月19日,区建委与市建设投资公司正式签订协议,拆迁准备工作随即进入高速运转阶段。
2003年6月1日开始,从A地块正式张贴公告,标志拆迁的启动,到10月15日,全面完成老城地区73万平方米危陋平房及旧公建房拆迁,历时137天,4个半月,比预期时间提前了2个月。
据统计,老城地区1~3期拆迁累计受益居民30029户。
二、拆迁的组织工作老城拆迁工作组织及实施的全过程,始终保持节奏快、层次清、分步实施,并及时到位。
全国安置房建设化解典型案例
全国安置房建设化解典型案例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不断推进。
然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城市拆迁所涉及的安置房建设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安置房建设,并在一些典型案例中取得了成功。
一、北京市某区安置房建设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城市建设和拆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某区是北京市的一个典型案例,该区在拆迁过程中,注重充分调研和合理规划,充分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在拆迁过程中,该区组织了专业团队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居民的家庭状况、工作情况以及居住需求,制定了合理的安置方案。
在安置房建设方面,该区注重建设质量,采用了现代化的建设理念和技术,确保了安置房的品质和居住舒适度。
此外,该区还注重社区建设,通过引进社区服务设施和商业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广州市某区安置房建设广州市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城市之一,城市建设和拆迁问题也备受关注。
某区是广州市的一个典型案例,该区在安置房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
在拆迁过程中,该区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尽量避免强制拆迁,并积极与居民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在安置房建设方面,该区注重建设质量和环境保护,通过引进绿色建筑和节能设备,提高了安置房的环境友好性。
此外,该区还注重社区建设,建立了多功能的社区设施,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服务。
三、上海市某区安置房建设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城市建设和拆迁问题也备受关注。
某区是上海市的一个典型案例,该区在安置房建设中注重社会公平。
在拆迁过程中,该区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制定了差异化的安置政策,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置。
在安置房建设方面,该区注重建设质量和良好的居住环境,通过引进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安置房的品质和舒适度。
此外,该区还注重社区建设,建立了多样化的社区设施,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综上所述,全国各地在安置房建设中都在努力化解典型案例。
有偿安置工作成功案例
有偿安置工作成功案例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有偿安置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服务模式。
有偿安置工作旨在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工作并加以安置,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一个成功的有偿安置工作案例来探讨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和影响力。
1. 案例背景某市政府在实施城市改造过程中,需要安置一批因项目拆迁而失去住所的居民。
经过调查,发现其中有部分居民由于年龄偏大或技能匮乏,难以自行找到新的工作和住所。
为了解决这些居民的生活困难,市政府决定实施有偿安置工作。
2. 实施步骤市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安置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然后,小组与当地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确定了一些合适的就业岗位,并提供了相应的培训。
接下来,小组与需要安置的居民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就业意愿和特长。
为了鼓励企业雇佣这些居民,市政府出台了有偿安置政策,将支付一定的安置补贴给企业,以减轻其招聘成本。
3. 成功案例在实施有偿安置工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功安置了一批失去住所的居民,并获得了许多正面的成果。
通过对居民进行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大部分居民成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企业也因为获得了一定的安置补贴而愿意雇佣这些居民,形成了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
4. 影响力此次有偿安置工作在当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通过此次工作,成功帮助了居民解决了就业和住所问题,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有偿安置工作也为当地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用工资源,并提高了社会的就业率。
5. 总结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有偿安置工作是一种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服务模式。
它可以帮助需要特殊帮助的人找到工作,并减轻企业的用工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有偿安置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有偿安置工作的成功案例,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有偿安置工作有望成为一种更加普遍和有效的社会服务形式,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温馨服务促进拆迁安置居民融入社区案例优秀文档
作者:苏敏 1_sqgz_07_sp_al_002_0
第3页/共5页
社区居民参与
温暖服务
社区活动
以情助管
培养小志愿者
措施
作者:苏敏 1_sqgz_07_sp_al_002_0
第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共5页
社区居民参与
效果
作者:苏敏 1_sqgz_07_sp_al_002_0
第5页/共5页
感谢观看
2 1建_立sq爱gz心_0编7_织sp站_,al_培00训2失_0地失业居民就业;
温党馨员服 、务社促工进等拆为迁社安区置老居人民购融物入、社陪区同聊天、提供价廉优质的服务;
3
1党_员sq、gz社_0工7_等sp为_社al_区00老2人_0购物、陪同聊天、提供价廉优质的服务;
温馨服务促进拆迁安置居民融入社区
个兴别庄安 路置社户区甚的至55有30逆户反住心户理中,有故20意%不拆配迁合安管置理居,民与户社。区、城管、供电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个温别馨安 服置务户促甚进至拆有迁逆安反置心居理民,融故入意社不区配合管理,与社区、城管、供电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1 4 建个立别爱 安心置编户织甚站至,有培逆训反失心地理失,业故居意民不就配业合;管理,与社区、城管、供电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1_sqgz_07_sp_al_002_0
党员、社工等为社区老人购物、陪同聊天、提供价廉优质的服务;
个别安置户甚至有逆反心理,故意不配合管理,与社区、城管、供电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物业管理企业完善垃圾箱、花草、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
从自然村落居住的方式到社区集中居住方式的转变,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和负面情绪
作者:苏敏 1_sqgz_07_sp_al_002_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 景
兴庄路社区的 5530户住户 中有20%拆迁 安置居民户。
作者:苏敏
1_sqgz_07_sp_al_002_0
第2页/共5页
社区居民参与
人际关系 村落大家庭式的亲 属邻里关系,变为 城市社区不相熟的 邻里陌生关系,造 成孤独感和无助感 生活方式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固有的作息时间和 生活内容完全打破, 新的生活习惯难以 适应 精神文化 居民闲暇时间增加, 对文化知识的渴望 和对信息社会的理
组建文体队 伍 , 开 展 “相逢笑一 笑,相识谈 一谈”“齐 聚邻里心、 共享端午情” 等丰富多彩 的社区活动
温暖服务 社区活动 培养小志愿者 以情助管
物业管理企业完善垃圾 箱、花草、健身器材等 公共设施;提升保洁、 保安人员的服务意识; 热情接待投诉;建立老 年活动中心和图书角, 免费培训拆迁居民 培养小志愿者 负责所在区域 的卫生、绿化, 为大人做示范; 开展“争做父 母小帮手”活 动,提升自我 服务意识
2
1
问题
3
4
心理方面 从自然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居住的 方式到社区集中居 住方式的转变,造 成心理上的不适应 和负面情绪
解和融入的需求强
烈
作者:苏敏
1_sqgz_07_sp_al_002_0
第3页/共5页
社区居民参与
党员、社工等为社区老人购物、 陪同聊天、提供价廉优质的服 务;建立爱心编织站,培训失 地失业居民就业;让单亲等弱 势家庭参与社区就业
社区居民参与
作者:苏敏
1_sqgz_07_sp_al_002_0
第1页/共5页
社区居民参与
安置户状况1 社区概况
居民楼下养鸡 鸭,楼道里堆 柴草生煤炉, 花坛里毁坏花 草种蔬菜,吵 架打架赌博也 是常事。
安置户状况2
个别安置户甚 至有逆反心理, 故意不配合管 理,与社区、 城管、供电等 部门的工作人 员发生冲突。
第4页/共5页
措施
作者:苏敏
1_sqgz_07_sp_al_002_0
社区居民参与
效果
作者:苏敏
1_sqgz_07_sp_al_002_0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