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期末复习材料——201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或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其为主体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其实质是社会产品分配中所形成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社会公共需要:指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它区别于个人消费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的需要,是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需要。

3.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市场所无法有效配置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在公共产品问题上,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一般只能由政府或国家财政来解决。

4.公共产品:指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或劳务,其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增加一个人消费某种公共产品,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而要排除某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几乎是不可能的。

5.政府失灵:指用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判断的政府活动过程中的低效性和活动结果的非理想性。也可以说,政府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对市场运行的调节作用失灵或产生副作用。政府失效是一种客观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府失效。

6.财政职能:指财政作为一个分配范畴所固有的作用,是不能被替代的,只要存在着财政,它所固有的职能就不会消失,而且只有内含着这种职能的分配活动,才能称其为财政,财政职能所体现的是财政作为一个分配范畴同其他分配范畴以及再生产的其他要素——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

7.资源配置职能: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指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其实质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形成、分布及其相互间合理的比例关系。

8.经济稳定职能:指通过财政分配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也就是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职责。

9.经济公平: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

10.社会公平: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11.政治均衡:是在一定的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或劳务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在人与人之间的分配份额所达成的协议。

12.特殊利益集团:与某一公共项目有密切利益关系并在公共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群体被称为特殊利益群体。

13.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一国各级政府在一个预算年度内为履行其职能所支出的资金总量。

14.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包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

15.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采购货物、

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16.财政支出规模:指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年度)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绝对数量及相对比率,即财政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它反映了政府参与分配的状况,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和活动范围,是研究和确定财政分配规模的重要指标。

17.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社会保障支出。

18.资本性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久品所需的支出,其耗费的结果将形成供一年以上的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

19.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构和外事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是财政支出中重要的经常性支出项目,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物质保障,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基础。

20.国防支出:指政府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技事业、各军兵种经常性开支、后备部队经常性开支、专项国防工程以及战时费用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21.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2.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生活权利,而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

23.社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24.社会互助: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

25.政府投资: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作为特殊的投资主体,为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需求而进行的投资活动。

26.财政投融资:也称“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的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和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制度。

27.BOT模式:指政府就某一个基础设施项目与非政府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协议,项目公司对该项目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进行一揽子承包。

28.政府补贴:指公共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或者事项给予的补助或津贴。

29.税收支出:指政府为了鼓励和照顾某种行为,以主动放弃部分税收收入的方式向特定的纳税人提供的财政援助。

30.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31.财政收入:是政府运用国家强制力在参与社会总价值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资金,在筹集的过程中,政府既不能竭泽而渔,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遵守一定的客观原则。总体来说,财政收入要保证两个部分:财政收入的足额稳定和财政收入规模的适度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