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导学案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唐雎( ) 怫然( ) 跣( )抢地( )韩傀( ) 休祲( ) 缟素( ) 色挠(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一)通假字1.秦王不说( )2.故不错意也( )3.轻寡人与( )4.仓鹰击于殿上( )(二)古今异义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今义:。
2.大王加惠古义:;今义:。
3.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今义:。
4.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义:;今义:。
5.非若是也古义:;今义:。
6.岂直五百里哉古义:;今义:。
7.以头抢地耳古义:;今义:。
8.休祲降于天古义:;今义:。
9.长跪而谢之曰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10.徒以有先生也古义:;今义:。
(三)一词多义1.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此庸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4.此庸夫之怒也()怀怒未发()(四)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2.轻寡人与()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4.天下缟素()5.亦免冠徒跣()6.与臣而将四矣()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次序,编订为篇。
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
该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的重要资料。
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战国策》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和的创作带来重大影响。
2.文章体裁:关于《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此书是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教案(部编版)
【教学要求】1.让学生认识“创、携”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累、切、便、鲜”,会写“术、伟”等11个字,会写“创造术、伟大”等词语。
2.让学生朗读课文,能够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3.使学生能够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创、携”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累、切、便、鲜”,会写“术、伟”等11个字,会写“创造术、伟大”等词语。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交代任务。
1.同学们,众所周知,纸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用到的,那么,你们知道纸都有哪些类别吗?(回答:书写纸、包装纸、餐巾纸、卫生纸……)(出示课件1) 课件1:“各种用途的纸”的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纸的发明过程的文章——《纸的发明》,看一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呢?教师板书题目,学生一齐朗读题目。
(板书:纸的发明)2.同学们,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学生质疑,教师总结如下:(1)纸是谁发明的?(2)纸的发明经历了一个怎样漫长的过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请看“初读要求”。
(出示课件2)课件2:初读要求:(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边读一边在文中画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做读后感悟的批注。
2.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3.预习反馈。
(1)认读生字的词语。
(出示课件3)课件3:创造携带保存制作蔡伦积累切断朝鲜欧洲社会(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式朗读,并且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
①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存、蔡”,翘舌音“创、制、洲、社”,前鼻音“鲜”。
另外,“累、切、便、鲜”是多音字,“累”在这里读“lěi”,它还有另一个读音“lèi”,组词为“劳累”;“切”在这里读“qiē”,它还有另一个读音“qiè”,组词为“一切”;“便”在这里读“pián”,它还有另一读音“biàn”,组词为“方便”;“鲜”在这里读“xiǎn”,它还有另一个读音“xiān”,组词为“鲜花”。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惊弓之鸟》导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惊弓之鸟》导学设计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惊弓之鸟》导学设计篇1课题10 惊弓之鸟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收集原来学过的成语故事。
2、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
第一课时一、教师引入教学讲话,揭示课题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领特别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
你们相信吗?这是为什么?通过学习“惊弓之鸟”(板书)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由默读课文。
要求:(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
要求:(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4、指导书写。
三、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
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三年级下册第10课《惊弓之鸟》导学案
3、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目标:三
及内容展示:
指导自学课文。
学段检测: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1、自读课文。思考:(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目标:一
及内容展示
一、导入新课
学段检测:
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
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学情估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目标:二
及内容展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段检测: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课堂反思:
西和县强郑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学案
总课时:
课题:
10惊弓之鸟
本节课时:
学案设计教师:
任荣
教研组长审核: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案三下10课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师生进行评议。
步骤
环节
导学流程
教学提示
反
馈
检
测
导
结
,
巩
固
拓
展
达标测评:
自行完成预习卡的训练题目,完成后小组内进行答案交流。
课后拓展:
判断语气。
A.惊讶B.怀疑C.肯定D.谦虚E.询问
1.“是吗?”“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大吃一惊(指名说)(指名Fra bibliotek)步骤
环节
导学流程
教学提示
展
示
民
主
导
学
,
合
作
探
究
任务二:细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以下自主学习,概括内容。
策略: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任务三:思考“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观察和怎样做的”。
“三步六环节”导学案核心设计
年级
三
科目
语文
课题
惊弓之鸟
时间
课时
2
执教人
李玲
教材解析
本文讲的故事是魏国射箭能手更羸拉了一下没有箭的弓,就有一只大雁掉下来。课文通过魏王和更羸的对话衬托了更羸的智慧,成语“惊弓之鸟”就是从这里来的。
导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3.只有更羸看到这只大雁了吗?为什么都看见这只大雁,而只有更羸知道大雁受过箭伤?(认真观察、聪明、会思考、有经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1、看图说话:1、书空课题,注意笔顺:“灰雀”;2、交流灰雀: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只灰雀的?(画出相应句子)3、背诵:这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再加加油,把它印在脑子里,怎么样?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
4、看到这么可爱的小精灵,你有什么想法吗?二、导读激情列宁喜欢灰雀:1、看得出大家非常喜欢灰雀,你知道还有谁也喜欢他吗?从哪看出来的?准备内容:第一自然段:借助比较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
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找遍了”体会列宁急切的心情。
第3-10自然段:从对话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惋惜,达到体会助读的目的。
2、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喜爱!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男孩捉回家去了!)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他喜欢灰雀。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
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
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男孩喜欢灰雀1、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
第十课《变幻的滤镜》导学案
第十课《变幻的滤镜》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的
1、了解了解滤镜及作用
2、学习镜头滤镜和纤维滤镜的添加以及参数的设置。
3、了解更多的滤镜。
二、学习任务
(一)知识类
1、Photoshop滤镜可以使用图像产生神奇的效果,它分为两种:一种是
(),是Photoshop安装时自带的滤镜,另一种是(),是用户自
行选择安装的。
(二)、操作类
为图像添加光晕和纤维效果:
1、启动Photoshop,“文件”-“打开”-“Photoshop示例/示例5.psd”
2、点击“金字塔”图层-“滤镜”-“渲染”-“镜头光晕”-设置参
数:亮度100%,镜头类型50~300毫米变焦
3、观察效果
4、点击“背景”图层-“滤镜”-“渲染”-“纤维”-设置参数:差异
和强度都调整这3.0
5、观察效果
6、“文件”-“存储为”-把示例5.PSD保存为“第X组XX同学.PSD”
7、提交“第X组XX同学.PSD”给老师
拓展问题
8、增加一个“小龙”图层-打开“示例1.psd”文件,把“小龙”拷贝粘贴到“小
龙”图层,给小龙加上各种“滤镜”。
并观察效果
9、保存你的作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导学案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奇妙经历,感受作者想象力的奇妙。
2.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难点:1.感受课文中作者神奇的想象力。
2.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教师指名,概括出傍晚前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傍晚以后,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板书课题17《我变成了一棵树》(二)学习课文,边读边想象学生大声朗读课文9—12自然段,用“——”画出你认为有意思的地方。
学生分享,全班交流。
1. 课件出示: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师:这是妈妈来找我时的描写,你觉得哪些词用的很有趣呢?生:我从“嗵嗵”一词感受到变成大树的我,心里还是会紧张。
“丁零丁零”一词感受到了鸟窝能发出金属的声音,真是奇妙?课件出示:心跳的和声音,铃铛的和声音,让学生更加形象的感受两个拟声词。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发现?2.生:课文第11自然段,我觉得妈妈住在了鸟窝里很有趣。
课件出示: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树枝轻轻下垂,妈妈住鸟窝的奇妙。
师:英英喜欢的,妈妈也喜欢,妈妈竟然住进了鸟窝,多可爱的妈妈呀!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全出现了,故事也变得越来越有趣了。
还有谁愿意分享你的发现呢?3.生:我觉得课文第12自然段,“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它们分给小动物们。
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妈妈竟然还和小动物们一起分享食物,太有意思了!师:哇!多有趣的画面呀!已经在我脑海里浮现了出来,我们赶紧来看看吧!播放视频。
师: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这么多美味的零食,妈妈竟然是和小动物们一起分享食物的。
面对这么多美味的零食,听,什么声音?播放音频。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导学案及知识点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还将撷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来欣赏,这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3.生齐读课题。
4.理解“名扬中外”。
(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名声大,世界闻名)资料介绍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
善画风俗画,尤长于楼面、屋宇、林木、人物。
《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
另作有《金明池争标图》,亦为艺术杰作。
闻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
此画为绢本水墨淡设色长卷,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择、都、宫”等1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都、作、乘、笼”。
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自读自悟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字词运用(一)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zé dū gōng tān fàn lì zuō择都宫摊贩吏作tài lǘ cùn shèng lóng lán mào态驴寸乘笼栏貌(二)多音字。
都:我国的首都(dū)是北京。
这些学生全都(dōu)是三(1)班的。
作:我要写作(zuò)业了。
姨妈开了一间布艺作(zuō)坊。
乘:他幸好没撞上那乘(shèng)轿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导学案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9 寓言两则【知知识链接1、“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中国历来有些着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课前独学一、给课文标出段序,画出会认、会写的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课文《亡羊补牢》共( )个自然段。
《南辕北辙》共( )个自然段。
我画出的词语是:。
二、放声朗读课文,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我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知道“亡”和“牢”的意思。
亡: 。
牢: 。
四、我的发现或问题:我的发现(或问题):课中导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还会正确读写《词语表》里第九课的词语。
2、我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学习重难点】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近反义词等都可以是你的发现哦!重点:我能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亡羊补牢》。
难点:我能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小组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二、独学检测:1、以“我要抢话筒”的形式,展示独学部分的题目。
2、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部分的题目,并互评星。
三、赛朗读:我能想象画面,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三人小对子讨论后展示:1、丢养人第一次丢了羊之后,为什么不修补羊圈2、丢养人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五、小组讨论后展示:1、丢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什么 组内评星。
学文图解亡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未 羊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为 补 结果 再也没丢 迟 牢(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惊弓之鸟》导学案
10《惊弓之鸟》导学案学生姓名尉氏县门楼任乡闫前小学:郭兰英【温馨寄语】:生活中的很多知识是在观察、思考、分析中获得的。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作痛、孤单失群、拼命、裂开”等词语。
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1、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2、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的。
【学习指导】: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楚国是战国时候的一个国家,在今河南边以及北边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以及山西南部,离此刻有两千多年了。
“惊弓之鸟”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自主学习】一、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哦!)二、自学生字生词。
(温馨提示:看谁学得又快又好,加油哦!)更羸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作痛孤单失群拼命裂开我会认真写一写:容易写错的字是:容易读错的词语是: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是一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射箭能手叫(),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只拉了一下(),就把大雁“射”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的大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
【合作探究】第一关:研读课文、品读句子1、自读课文,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2、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了什么?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3、更羸是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魏王看到这一切有什么表现?4、更羸是依据什么分析、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
可贵的沉默_王永明
孩子们沉默了,是因为他们在想___________ 老师沉默了,是因为她在想___________ (15)一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在这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懂得了?懂得了? (自责、内疚、惭愧、思考 、难为情„„) 板书:思索 所以这片沉默是?(可贵的)你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到这点呢? (16)孩子们的可爱体现在哪里? (17)孩子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够好,感到很惭愧,所以老师的语气变得怎样了?(缓 和、轻轻) (18)齐读句子: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 (19)老师的这句话提醒了孩子们过失可以弥补的,孩子们心情变得?(轻松、欢快) ,课 堂也再度热闹起来。 板书:热闹 齐读句子:像获得„„已经不一样了。感受孩子们放松的心情。 (20)老师给了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建议?齐读第 15 自然段。 (21)为什么只要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因为礼物传 递的是孩子给父母的爱和关心。 ) (22)孩子们有没有回报父母的爱?也就是说,孩子们已经意识到这极为珍贵的东西就是 ——回报父母的爱。 板书:回报爱 (23)爸爸妈妈得到了孩子们意外的、特别的一份礼物,心情会是怎样的? (24)齐读第十六自然段。 (25)孩子们会回报父母的爱,作为老师的“我”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说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因为在这片沉默中,孩子懂得了?懂得了?懂 得了?孩子在沉默中领悟出了最为可贵的东西,不能只会接受爱,享受爸爸妈妈的爱,更应该 懂得关心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给他们带来快乐。 ) 四、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孩子们在这一阵可贵的沉默中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珍贵的东西,意识到了在我们的生 活中,我们不能只会接受爱、享受爸爸妈妈的爱,更应该懂得关心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 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为他们带来快乐与幸福。我相信在你们的生活中,一定都为父母付出了自 己的爱,谁能向大家说说你对父母的爱? 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了《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在学习当中,我与你们一起感受到了 课文当中孩子们的情感,更值得我感动的是:我也找到了你们心灵深处最珍贵的东西。希望大 家将它好好珍藏,让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你的爱! 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导学案[优质文档]
10捞铁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及新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生字新词。
学习链接:怀丙和尚:北宋出色的工程家。
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
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
真定13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
赵州河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
乡民们踊跃捐助石块,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溶化铁水横贯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自主学习】一.自力更生学习字词。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方法理解词语。
想一想:如何记住它们?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难度的地方多读两遍。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3.初读课文后,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
三.检测练习。
1.读拼音,写汉字。
Shuān shãng xiàn rù hã shàng bân zhòng ( ) ( ) ( ) ( ) Chuán cāng wěn gù bǎng jià chãn mò( ) ( ) ( ) ( )2.辨字组词。
捞()陷()尚()稳()跨()涝()掐()向()隐()骑()3.分别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笨重熟悉沉没出色---- ---- ---- -------- ---- ----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捞铁牛的全部过程,懂得怀丙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
2.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我要向怀丙和尚学习爱科学、用科学。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13《花钟》导学案及知识点
13.《花钟》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欣赏四季的各种美丽鲜花。
2.教师导语:都说“一年四季花不同”,你知道吗?一天之中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人还把这些花做成钟表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3.板书课题---花钟。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芬、芳”等9个生字,会写“斗、芬、芳”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鲜花开放的特点。
2. 通过小组合作,逐步养成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字词运用(一)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dòu fēn fānɡ nèi xǐnɡ shòu sū斗芬芳内醒寿苏qiáng shì kūn xiū jiàn zǔ强示昆修建组(二)读准词语。
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内外娇嫩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三)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争奇斗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造句:公园里的花开了,争奇斗艳,香气袭人。
芬芳迷人:形容气味很好闻,很诱人,使人舒服着迷。
造句:这片花海芬芳迷人,引来众多游客竞相拍照。
欣然怒放:形容花开得很灿烂。
造句: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向日葵欣然怒放。
娇嫩:指柔嫩;嫩弱。
常形容身体、植物。
造句:这朵娇嫩的花儿,真惹人喜爱。
吻合:完全符合。
造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的活动时间相吻合。
(四)多音字组词。
挨ái (挨打) 觉jiào (睡觉)āi (挨挨挤挤) jué (觉得)传chuán (传说)曾céng (曾经)zhuàn (自传)zēng(曾祖母)(五)归类识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导学案第1篇】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亏“这几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教学重点: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仿写一段心理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准备稿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1.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这是什么?(出示老虎的图片)图片上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老虎会什么本领?(板书题目:一只的大老虎)(生自由补充:凶猛、威风……)2.(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大老虎的样子对比文中窝囊的大老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结果演砸锅了。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
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演技撤换砸锅笨拙逗乐殷切半晌豁虎跳撇嘴头罩羡慕(易读错)角色四脚着地直冲脑门露脸哄堂大笑(多音字)窝囊糨糊亏得窟窿比划将就打瞌睡(这组加点字变浅色)(轻声词)接连不断唉声叹气垂头丧气踱来踱去通情达理(成语)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内容和主题;学习阅读理解的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珍惜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文字理解和分析;主旨归纳和阐述。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归纳主旨并加以阐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导学案、教学PPT。
2.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第十课《精神的三间小屋》。
四、教学过程导入:引入话题,与学生进行一次思维活跃的互动,让学生思考“精神的家”,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学习活动:步骤一:阅读课文,理解内容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尝试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步骤二:分析文章,发现细节1. 学生集体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学生尝试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推断出主人公的心情和思想。
步骤三:课文分析,归纳主旨1. 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学生进行文章总结,归纳出主旨。
2. 选择学生进行发言,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
步骤四:写作训练,表达思想1.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写一段小短文,表达自己对于“精神的家”的理解。
2. 学生交流作文,互相评价,进行修改和提升。
五、课堂小结本堂课主要围绕着课文《精神的三间小屋》展开。
通过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象征意义。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学生也能够表达自己对于“精神的家”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1. 阅读课外读物《格桑花开》。
2. 完成作文《我的精神之源》。
七、板书设计《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内容和主题;学习阅读理解的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2.古诗两首
小学高效学堂导学案(语文三年级下册)班级课题 4.珍珠泉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分享资料泉水形成原因:与泉水有关的歇后语: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重点)3.体会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细叶.光景.万紫.千红莲蓬.衣裳.仿佛.尾巴.筛.镶嵌..青苔.蕨.草褐.色缘.故嘟噜..绽.开干涸.2.词语理解,并整理到课本原文中。
清泉:朴素:沉积:镶嵌:饱满:干涸:断流:光景:等闲:东风面:碧玉:摇晃:3.多音字注意、组词。
()( ) ( )曲()( )4.近义词,并整理到课本原文中。
尽头--( ) 朴素--( )干涸--( ) 缘故--( )5.反义词,并整理到课本原文中。
朴素--( ) 消失--( )喜欢--( ) 干涸--( )6.选择正确的含义,填在括号中。
朴素:A(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 B(生活)节约,不奢侈C朴实,不服夸,不虚假。
1.()我们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
2.()她穿的朴素大方。
3.()他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着内心真挚的感情。
饱满:A丰满 B充足1.()他饱满的精神状态感染了会场里的每一个人。
2.()一车车籽粒饱满的玉米让农民伯伯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二、根据语境填写正确的生字。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站在阳光里。
一阵()吹过来,我就(),雪白的衣裳()。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的站在那儿。
()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三、我会填空1.“燕”是()结构,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第三笔是(),第四笔是()。
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2.“偶”是()结构,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第八笔是()第九笔是()第十笔是()。
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十 奉献:大禹治水》 赛课导学案_7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教材内容简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单元的主体课文。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
作为“奉献”这个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
全文只有四百来字,语言极其简练,第一自然段,通过抓住四五个词语就勾画出洪水肆虐后的悲惨景象。
第二自然段写父亲鲧为治水而牺牲,并用“临死前叮嘱儿子……”一句巧妙地转到写大禹。
教学中能够通过度析人物心理活动将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决心。
三、四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以及几个典型细节和几个有代表性的数字说明他的奉献精神。
这个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就变得犹为重要。
本文教学中如何将大禹这个英雄的形象变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是我在设计教案时最为注重的。
学情分析: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个部分有些困难。
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实行教学。
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水平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课文中的字词都理解了吗?出示词语(认读,其他生跟读)淹没倒塌冲毁四处逃荒堵塞处死堤坝草丘山冈爱戴敬仰英雄世世代代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相机出示:治理洪水制服,能用上这几个词说一说吗?(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水平,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二、细读课文,感悟“英雄”:(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师: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呢?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去三千多年前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吧!播放视频,看到这,你有什么感受?(生:洪水很凶猛;洪水就像野兽……)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捞铁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及新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生字新词。
学习链接:
怀丙和尚:北宋出色的工程家。
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
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
真定13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
赵州河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
乡民们踊跃捐助石块,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溶化铁水横贯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自主学习】
一.自力更生学习字词。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方法理解词语。
想一想:如何记住它们?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难度的地方多读两遍。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3.初读课文后,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
三.检测练习。
1.读拼音,写汉字。
Shuān shéng xiàn rù hé shàng bèn zhòng ( ) ( ) ( ) ( ) Chuán cāng wěn gù bǎng jià chén mò( ) ( ) ( ) ( )
2.辨字组词。
捞()陷()尚()稳()跨()涝()掐()向()隐()骑()3.分别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笨重熟悉沉没出色
---- ---- ---- ----
---- ---- ----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捞铁牛的全部过程,懂得怀丙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
2.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我要向怀丙和尚学习爱科学、用科学。
【合作探究】
一.小组内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捞铁牛?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
2.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
3.怀丙提出利用什么打捞铁牛呢?用一个字回答。
4.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抓住文中表示先后顺序的“先、然后、再、又”几个词语理解总结。
5.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6.后面七只铁牛是怎么捞上来的?作者为什么不具体写出来,这体现了什么写作特点?
二.拓展研究、升华情感
怀丙是宋朝人,当时在别人毫无办法的情况下,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这种科学方法捞铁牛,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当堂检测】
1.连线
修泥沙出色的绳子
搬浮桥笨重的工程家
发大水粗粗的铁牛
2.造句
熟悉——
出色——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写出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
(2)写出船把铁牛从淤泥中往上拔的原理。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
船里的()慢慢地(),()慢慢地(),拴住
铁牛的()。
船靠着水的浮力,把()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
4.说出一件生活中利用浮力解决问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