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章综合(3)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基本概念1. 细胞的定义-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所有生物体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2.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控制细胞活动- 细胞质:细胞内充满的半流体物质,包含细胞器- 细胞器:细胞内的小器官,执行特定功能3. 细胞的功能- 新陈代谢: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生长和分裂:细胞数量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长-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细菌-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动植物细胞2. 细胞的统一性- 所有细胞都具有遗传和代谢的基本机制- 细胞都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执行生命活动3. 细胞的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细胞特化形成组织和器官三、细胞的分子基础1.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细胞的主要执行者,构成和功能多样性 - 核酸:遗传信息的载体,包括DNA和RNA- 糖类和脂类:能量储存和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2. 细胞的代谢途径- 糖酵解:无氧条件下的能量产生- 有氧呼吸:有氧条件下的能量产生- 光合作用: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过程3. 细胞信号传导- 信号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信号通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途径- 细胞应答:对信号分子的反应和调整四、细胞的分裂与增殖1. 细胞周期- 间期:细胞生长和DNA复制- 有丝分裂:细胞核的分裂- 胞质分裂:细胞质和细胞器的分配2. 细胞分裂的调控- 细胞周期蛋白:控制细胞周期进程的蛋白质- 检查点:确保细胞周期正确进行的机制- 细胞衰老与凋亡:细胞生命周期的自然结束五、细胞与疾病1. 细胞的病理变化- 细胞损伤:外界因素导致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细胞转化:正常细胞向癌细胞的转变- 细胞凋亡异常:导致疾病的细胞死亡过程2. 疾病的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修复或替换有缺陷的基因- 干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治疗疾病- 免疫细胞治疗:利用免疫系统细胞对抗疾病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按照实际文档的格式要求进行调整和排版。
高三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综合复习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斡旋 互相推诿 交插学科 望风披靡 B.脉搏 不可思议 不揣冒昧 进退维谷 C.焦燥 草菅人命 哗众取宠 青春永驻 D.怠慢 未雨绸缪 察颜观色 沽名钓誉
小说的定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小说情节的作用: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语言、肖像、行为、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段
自然环境:交代人物活动时间、地点、景 物, 起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小说的环境
小说的情节
渲染环境气氛
环境描写的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 表现作品主题
鲁迅的《祝福》中关于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衬托出鲁四老爷的情趣。
鲁迅的《祝福》开头的环境的描写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旧历年底祝福的风俗画 。 孙犁的《荷花淀》第二部分有一段淀上风光的描写,就暗示了激战即将发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词语
古 义
今 义
偏僻
偏激 不端正
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便宜
方便
价钱低
态度
神态
对事情的看法
风流
风韵
有功绩又有文采 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
姿容俏丽
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
可惜
值得怜悯 怜悯 不值得一提
祝 福 《彷徨》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必修3 第一章 单元归纳整合

考点三 产业转移的原因
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
的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如美国东北部 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这样的产业转 移,对迁出区来说,可能有利于环境的 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他产业,也可 能造成就业问题和经济衰退。 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产业转移。如台 湾向祖国大陆转移机电、IT企业,对于 迁入区的大陆来说,可以增加就业。
的农产品之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14分)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评价:有利和不利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14分)
①地处高山山麓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
(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 气温日较差 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 ③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 ④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 素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8分)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 调中线工程 大小 美国加州北 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单位调水量 耗能
原因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 的主要影响。(3分)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 哪些节水措施?(3分)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与评价方法
定性法 分析 方法 对区域的位置、范围、形状以及自然要素 和人文要素的特点进行描述和说明 借助数学手段,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对 地理资料进行量化分析处理,明确地理事 象发生、发展规律 对研究所涉及对象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分析确定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劣势, 区域发展阶段评价和提出合理化建议 列表比较
必修三 人教版第1章末复习总结 配套练习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下 页
章末综合检测
上 页
下 页 上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解析】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从图表中获取地理要素
和定量关系的能力,描述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和定量关系的能力,描述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 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第 (1) 题 , 回 答 该 题 要 结 合 材 料 2 的 折 线 图 , 从 “ 升 降 ”“ 快慢 ” 以及 “ 波动 ” 等方面分析 。 第 (2)题 , 注 ”“快慢 以及“ 波动” 等方面分析。 快慢” 题 意设问中的“产业结构”“地区分布 这些关键词, 意设问中的“产业结构”“地区分布”这些关键词,答 ”“地区分布” 题才不会偏离方向。 题才不会偏离方向。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下 页 上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下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上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下 页 上 页
上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章末综合检测
第 一 章 地 理 环 境 与 区 域 发 展 (1)乙图表明外商在中国东、 中 、 西部投资增长速 乙图表明外商在中国东、 乙图表明外商在中国东 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外商 。 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 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 填正确项字母)。 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填正确项字母 A.自然条件优越 . B.市场潜力大 . C.矿产资源丰富 .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三第1章归纳整合

专题一 算法设计
算法设计与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不同,它是对一类问题 的一般解法的抽象和概括,算法设计应注意: (1)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相联系,从中提炼出算法; (2)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若干个可执行步骤; (3)引入有关的参数或变量对算法步骤加以表达; (4)用最简练的语言将各个步骤表达出来.
【例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A(-1,0),B(3,2),写出 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的一个算法. 解 第一步,计算 x0=-12+3=1,y0=0+2 2=1,得 AB 的中 点 N(1,1).
【例2】 画出一个计算1×3×5×…×99的程序框图. 解 法一 当型循环结构程序框图如图(1)所示. 法二 直到型循环结构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
(1)
(2)
【例3】画出计算 1+12+13+…+9199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
解 法一 当型循环结构
法二 直到型循环结构
专题三 程序框图的识别与解读
容为
( ).
A.S=S×(n+1)
B.S=S×xn+1 C.S=S×n
D.S=S×xn 解析 赋值框内应为累乘积,累乘积
=前面项累乘积×第n项,即S=S×xn, 故选D.
答案 D
【例5】若执行如图所示的框图,输入x1=1,x2=2,x3=4,x4 =8,则输出的数等于________.
解析 答案
输出的是四个数的平均数,即输出的是1+2+4 4+8=145. 15 4
专题四 用基本算法语句编写程序
基本算法语句有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 循环语句五种,它们对应于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顺序结 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用基本语句编写程序时要注意 各种语句的格式要求,特别是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应注 意这两类语句中条件的表达以及循环语句中有关变量的范 围.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三—一知识点归纳高三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高三物理第一章知识点高中物理必修三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电场和电势的基本概念、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以及电势与电场的关系等内容。
本文将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电荷与电场电荷的属性: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性相 repulsion,异性相attraction。
库伦定律:两个点电荷间的电场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之间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
2.电场强度E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数学表示为E=F/q,单位是N/C。
均匀带电直线上的电场强度:E=kλ/r,其中k是电场常量,λ是直线上每单位长度的电荷量,r是测点到电荷的距离。
均匀带电面的电场强度:E=σ/2ε0,其中σ是面上的电荷密度,ε0是真空中的介质常数。
3.电势能和电势差电势能的定义:电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电势能的计算公式为Ep=qV。
电势差的定义:电势差是指单位正电荷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时所具有的电势能的变化。
电势差的计算公式为ΔV=W/q。
电势差的计算:ΔV=Ed,其中E是电场强度,d是移动的距离。
4.电势电势的定义:电势是指单位正电荷在其中一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电势可以用电势差来表示。
电势的计算:V=kQ/r,其中k是电场常量,Q是电荷,r是测点到电荷的距离。
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E=-ΔV/Δl,其中ΔV是电势差,Δl是移动的距离。
5.电场线电场线的性质:电场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的方向表示电场的方向,电场线不相交,电场线越密表示电场越强。
6.理想导体中的电场理想导体的特性:理想导体内没有电场,导体表面上的电荷都集中在表面上,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为零,导体的内部是等势面。
理想导体中的电场:当导体与电源连接时,在导体表面形成等势面,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的电势恒定。
以上就是高三物理第一章中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通过这些知识点的整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物理必修三 学习笔记 第一章 3 第1课时 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的叠加

3 电场 电场强度第1课时 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的叠加[学习目标] 1.知道电场的概念及电场的基本性质.2.理解电场强度及其定义式,并能用该公式进行有关计算.3.掌握点电荷的电场和电场强度的叠加.一、电场1.电场:存在于________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2.场像分子、原子等实物粒子一样具有________,场是________存在的一种形式.二、电场强度1.试探电荷与场源电荷(1)试探电荷:为了便于研究电场各点的性质而引入的电荷,是电荷量和体积都________的点电荷.(2)场源电荷:________________的带电体所带的电荷,也叫源电荷.2.电场强度(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试探电荷所受的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之比,叫作该点的电场强度.(2)定义式:E =F q. (3)单位:________________.(4)方向: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的方向________,与负电荷在该点所受静电力的方向________.三、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强度的叠加1.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1)电场强度公式:E =________________.(2)方向:如果以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为中心作一个球面,当Q 为正电荷时,E 的方向沿半径____________;当Q 为负电荷时,E 的方向沿半径____________.2.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强度是________量,如果场源是多个点电荷时,则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各个点电荷________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 q可知,E 与F 成正比,与q 成反比.( ) (2)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正电荷受力方向相同,当该点放置负电荷时,电场强度反向.( )(3)由E =kQ r2知,在以Q 为球心、r 为半径的球面上,各处电场强度相同.( ) (4)若空间中只有两个点电荷,则该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这两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2.在静电场中的某一点A 放一个试探电荷q =-1×10-10 C ,q 受到的静电力为1×10-8 N ,方向向左,则A 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________,方向__________;如果从A 点取走q ,A 点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______.一、电场 电场强度导学探究(1)电荷A 是如何对电荷B 产生作用力的?电荷B 是如何对电荷A 产生作用力的?(2)在空间中有一电场,把一带电荷量为q 的试探电荷放在电场中的A 点,该电荷受到的静电力为F .若把带电荷量为2q 的点电荷放在A 点,则它受到的静电力为多少?若把带电荷量为nq 的点电荷放在该点,它受到的静电力为多少?电荷受到的静电力F 与电荷量q 有何关系?(3)如图所示,若此电场为正点电荷Q 的电场,在距Q 的距离为r 处放一试探电荷q ,求q 受到的静电力F 与q 的比值;该比值与q 有关吗?知识深化1.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是由电场本身所决定的,与试探电荷无关.2.电场强度是矢量,其方向与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静电力的方向相同,与在该点的负电荷所受静电力的方向相反.3.公式E =F q可变形为F =qE ,正电荷所受静电力方向与该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同,负电荷所受静电力方向与该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反.例1 电场中有一点P ,点P 处放一试探电荷q ,关于P 点的电场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跟静电力的方向一致B .将放在P 点的试探电荷q 拿走,则P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C .根据公式E =F q可知,P 点电场强度的大小跟静电力成正比,跟放入P 点的电荷的电荷量成反比D .P 点的电场强度越大,则同一试探电荷在P 点所受的静电力越大例2 如图所示,在一带负电荷的导体A 附近有一点B ,如在B 处放置一个q 1=-2.0× 10-8 C 的电荷,测出其受到的静电力F 1大小为4.0×10-6 N ,方向如图,则:(1)B 处电场强度多大?方向如何?(2)如果换成一个q 2=+4.0×10-7 C 的电荷放在B 点,其受力多大?此时B 处电场强度多大?(3)如果将B 处电荷拿走,B 处的电场强度是多大?二、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强度的叠加导学探究(1)如图所示,在正点电荷Q 的电场中,P 点到Q 的距离为r ,则Q 在P 点的电场强度是多大?方向如何?(2)如果再有一正点电荷Q ′=Q ,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P 点的电场强度多大?知识深化1.对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E =k Q r 2的理解. (1)E =k Q r 2仅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的电场,而E =F q适用于任何电场. (2)在计算式E =k Q r2中,r →0时,电场强度E 不可以认为无穷大.因为r →0时,带电荷量为Q 的物体就不能看成点电荷了.2.均匀带电球体之外某点的电场强度E =kQ r2,式中r 为球心到该点的距离. 3.电场强度是矢量,对于同一直线上电场强度的合成,可先规定正方向,进而把矢量运算转化成代数运算,对于互成角度的电场强度的叠加,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例3 (2022·三明市高二期末)如图,真空中有一等边三角形ABC ,边长d =0.30 m .在A 点固定一电荷量q 1=+3.0×10-6 C 的点电荷,静电力常量k =9.0×109 N·m 2/C 2,求:(1)点电荷q 1产生的电场在C 处的电场强度E 1的大小;(2)在B 点固定另一个q 2=-3.0×10-6 C 的点电荷,则C 处合电场强度E 的大小及方向;(3)在(2)条件下,试探电荷q 3=+5.0×10-7 C 放在C 处受到的静电力F 大小.针对训练 (2021·平冈中学高二上月考)如图所示,M 、N 和P 是以MN 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O 点为半圆弧的圆心,∠MOP =60°.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M 、N 两点,这时O 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1;若将N 点处的点电荷移至P 点,此时O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2,则E 1与E 2之比为( )A .1∶2B .2∶1C .2∶ 3D .4∶ 3例4 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固定三个点电荷+q 、-q 、-q ,已知三角形边长为3L ,静电力常量为k ,则该三角形中心O 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方向如何?。
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2. 算法的特点:(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1.1.2 程序框图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程序框名称功能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明“否”或“N”。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章末综合提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章末综合提升地理术语第一节 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支撑服务第二节 物质和能量、人类社会的需求、开发利用能力第三节 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学科语言第一节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具体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服务等2.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第二节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要成为自然资源,一是要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二是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2.一方面,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
因此,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3.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 1.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2.环境问题多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环境问题会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地理实践活动——个人的生态足迹计算【活动目的】1.通过个人生态足迹计算活动,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通过利用个人年生态足迹计算器计算个人的生态足迹过程,掌握个人活动对地球生态的影响。
3.利用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评价个人行为,树立正确消费观。
【活动准备】1.对自己的家庭住址、学校以及生活细节进行归纳梳理。
2.上网查找有关“生态足迹”的概念,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和生产活动都需要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生态足迹就是用土地和水域等的面积来估算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从而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和水域等,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弃物。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提高高二生物成绩的技巧提高自己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生物是众多课程种比较容易得分的一门课程,重点培养自己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只要你对生物课程感兴趣,花点时间在这门课程上,想要考高分是很有可能的,得了高分你就会更加爱这门课程,上课更加认真听讲。
如果你对生物不感兴趣,就会很难提高生物课程成绩。
上课时,认真听生物老师讲课不要以为“上课认真听讲”这种老掉牙的方法,这种方法效率最好,为什么呢?只要认真听讲,学好生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生物课程知识点在课外辅导资料上找不到,记住的大多数知识点来自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
做好选择题是提高生物成绩的基础途径,很多人觉得生物课程非常简单,上课从来不认真听讲,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对。
认真听老师讲课对于提高成绩有很大帮助,是自学弥补不了的。
高二生物答题技巧如果学生觉得生物比较难学,没有办法考出更高的成绩,学生就应该寻找到答题的方法,只有寻找到答题的技巧,学生的成绩才会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25.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26.甲图所示区域比乙图所示区域的粮食产量低,但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条件好 B.热量条件好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交通发达
27.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28.国家测绘局对大峡谷进行实地测量,测得大峡谷的极值深度为6009米,长度为504.6千米。
科考人员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于防灾减灾。
回答29-30题。
29.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①旱情②水灾③滑坡④农林病虫害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②监测植物病害情况③区分落叶树与常绿树④监测草场退化情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
回答31-32题:
31.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32. 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右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
据此完成33-34题。
33.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34.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
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②区域规划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图.完成35-36题。
35.地理兴趣小组的
同学发现,图中标注
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
布不符的是
A.混交林
B.针叶林
C.水稻
D.冬小麦
36.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①河出现春汛 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
C.③地小麦黄熟 D.④城一年中人影最短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
据此回答37-38题。
37.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流向西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D.从东北流向西南
38.若X数值为500米,图中A所在地
A.海拔小于500米B.海拔高于600米
C.海拔大于500米D.海拔低于400米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读下图回答39-40题。
39.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D.人为活动
40.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A.山峰B.盆地C.湖泊D.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