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光的范围

开放分类:物理、光学

可见光指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0.77~0.39微米之间。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0.77~0.622微米,感觉为红色;0.622~0.597微米,橙色;

0.597~0.577微米,黄色;0.577~0.492微米,绿色;0.492~0.455微米,蓝靛色;0.455~0.39微米,紫色。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

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的范围受大气层影响。大气层对于大部分的电磁波辐射来讲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见光波段和其他少数如无线电通讯波段等例外。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见的光波范围跟人类不一样,例如包括蜜蜂在内的一些昆虫能看见紫外线波段,对于寻找花蜜有很大帮助。

1666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第一个揭示了光的色学性质和颜色的秘密。他用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各种颜色的混合光,并发现光的颜色决定于光的波长。下图列出了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波长光的颜色。

不同波长光线的颜色(见图)

为对光的色学性质研究方便,将可见光谱围成一个圆环,并分成九个区域(见图),称之为颜色环。颜色环上数字表示对应色光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颜色环上任何两个对顶位置扇形中的颜色,互称为补色。例如,蓝色(435 ~480nm )的补色为黄色(580 ~595nm )。通过研究发现色光还具有下列特性:(l )互补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如蓝光和黄光混合得到的是白

光。同理,青光和橙光混合得到的也是白光;( 2 )颜色环上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甚至可以从次近邻的两种单色光混合复制出来。如黄光和红光混合得到橙光。较为典型的

是红光和绿光混合成为黄光;( 3 )如果在颜色环上选择三种独立的单色光。就可以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成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色调。这三种单色光称为三原色光。光学中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这里应注意,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但是,三原色的选择完全是任意的;( 4 )当太阳光照射某物体时,某波长的光被物体吸取了,则物体显示的颜色(反射光)为该色光的补色。如太阳光照射

到物体上对,若物体吸取了波长为400 ~435ntn 的紫光,则物体呈现黄绿色。这里应该注意:有人说物体的颜色是物体吸收了其它色光,反射了这种颜色的光。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比如黄绿色的树叶,实际只吸收了波长为400 ~435urn 的紫光,显示出的黄绿色是反射的其它色光的混合效果,而不只反射黄绿色光。

可见光波长范围是多少

最佳答案:可见光通常指波长范围为:390nm - 780nm 的电磁波。人眼可见范围为:312nm -

1050nm

可见光波长一般在380-780nm之间,但不同书对此会有不同的意见,也有的说是400—760nm之间,但大体就是如此了,也不是十分的严格。

电磁波可见部分的波长范围约在380nm到780nm之间(1nm﹦10-6nm),在这个范围内的各种波长,

都可凭眼睛的颜色感觉来加以区别。蓝色和紫色属于短波,红色属于长波,黄色和绿色处于可见波长

范围的中间部分。由单一波长组成的光称为单光色。实际上,严格的单色光几乎是不存在的,所有光

源所产生的光至少要占据很窄的一段波带。激光可以说是最接近于理想单色光的光源。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的波长范围从290nm到1700nm,它远比可见光波长的范围宽。在太阳辐射光中,波长短于290nm的部分被大气层中较高部位的臭氧所吸收,而波长大于1700nm的部分则被大

气层中较低部位的水气和二氧化碳所强烈吸收。

由於不同頻率與波長的輻射造成的效應也會不相同,頻率相同而強度不一樣的輻射也會產生相異的效果。本部分舉出四種輻射的應用類型(光學、微波爐、手機廣播、家電產品),讓大家瞭解這些

在生活上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輻射應用。

壹、光學

一、紫外光

紫外線是非游離輻射中能量最強的電磁波,紫外線又分為:UVA (Ultraviolet A)近紫外線,波長範圍: 315 nm ~ 400 nm,可穿透空氣、石英、玻璃和水;UVB(Ultraviolet B)中紫外線波長範圍: 280 nm ~ 315 nm,可穿透空氣和石英,但無法穿透玻璃;UVC(Ultraviolet C)遠紫外線,波長範圍: 100 nm ~ 280 nm,對

所有介質的穿透力極低,為大氣的臭氧層吸收,鮮少到達地表。紫外線和生物體組織的作用機制為熱和

光化學效應,這些機制涉及分子對紫外線的吸收,尤其是蛋白質分子吸收光譜一般在280nm附近,核酸

分子通常吸收光譜在260nm附近。在光化學變化時,紫外線被吸收,然後吸光分子被活化,產生熱或造

成相同或不同波長光放射,或導致次級反應,造成原始分子結構的改變。尤其對人體的皮膚以297 nm紫

外線、對眼睛以270~310 nm紫外線傷害最大。因此會造成皮膚的病變或眼睛的傷害,嚴重者會造成皮膚

癌或白內障。所以中央氣象局在夏季時都有紫外線指數的預報,以避免民眾受到過量太陽的紫外線的照射。而日常生活中的水銀殺菌燈也有較高的紫外線,所以當開啟水銀殺菌燈時,也要避免紫外線的照射。【1】

二、可見光 

光是一種電磁波,人的眼睛看得見的光稱為可見光,他的波長範圍在380nm~760nm。太陽光線

大致可分為可見光及不可見光。可見光經三稜鏡後會折射出紅、橙、黃、綠、藍、靛、紫顏色來。紅光外側

的光線是不可見光,波長由0.76-1000微米,稱為紅外光。當中4- 400微米的波長稱為遠紅外光,其中90%的波長介乎8-14微米,科學家稱為生命光線,因為這段波長的光線,能促進動物及植物的生長。

可見光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是熱效應,人體組織的蛋白質會因吸收熱而變性。在一般可見光照射下,只要

能量不集中或過度曝曬,並不會造成傷害。但對於可見光雷射,因其能量集中,所以要特別注意,尤其對

於眼睛的部位,一定要避免直接照射,否則會有失明的危險。【2】

三、紅外線

光譜範圍大約在0.8 ~ 1000 mm之間,通常整個光譜範圍被分為三個區段:近紅外線(near infrared, IRA): 波長在0.8 ~ 1.4 mm 之間;中紅外線(middle infrared, IRB): 波長在1.4 ~ 3 mm 之間;遠紅外線(far infrared, IRC): 波長在3 ~ 1000 mm 之間。任何物體的溫度超過絕對零度就會放出紅外線。紅外線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