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中霜冻的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中霜冻的预防措施
【摘要】霜冻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霜冻的发生会对正在生长发育的作物造成伤害,从而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通过与霜的对比分析揭示霜冻的成因和特征,并阐述其在农业生产等方面造成的危害,同时简述其预防措施,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减轻霜冻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霜冻;定义;类型;危害;预防措施
洛桑旺姆拉珍洛桑旺姆拉珍洛桑旺姆拉珍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短时间内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死亡的低温。霜冻主要发生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空气湿度小及低温天气条件下,霜冻会使农作物局部伤害,造成落花、落叶,失去食用价值或全株死亡。山南地区是西藏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样也是西藏霜冻发生比较频繁的地区之一,且霜期较长,有霜日在70-150d。近年来,针对山南农区霜冻的研究非常多,且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然而,对霜冻频数变化的研究比较少,因此,笔者进行了山南地区的霜冻发生规律研究。
1.霜冻的农作物危害
作物遭受霜冻危害的原因,主要是冻结使细胞脱水引起危害;代谢过程被破坏,原生质结构受损伤以及细胞内冰块的机械损伤。作物内部的水分被冻结成冰晶,霜冻过后,气温很快回升,水分蒸发量大,致使植物枯萎而死亡。我国植物霜冻害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春霜冻对春季返青生长的越冬作物、早稻、棉花、玉米等春播作物以及茄果类作物的苗期影响极大。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
霜冻,春霜冻时间太迟会影响小麦的发育生长,春霜冻来得越迟,势力越强,作物受害就越严重。秋霜冻对迟熟的秋熟作物影响较大。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的秋霜冻往往使作物不能成熟,严重影响产量。华北和长江流域的秋霜冻会使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每年秋季出现的第1场霜冻称为初霜冻,也叫秋霜冻,过早地出现秋霜冻对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秋季作物,如玉米、高粱等造成减产、损失较大,秋霜冻来得越早,强度越强,危害越重,损失就越大。
2.山南地区主要农区霜冻发生规律
2.1霜日的月际变化特征
山南地区主要农区逐月霜日出现频数变化趋势为反抛物线型,其中高频月份依次是12月、11月和1月,即从1月开始霜冻出现频数逐渐减少,这种现象维持到5月(或6月),7、8月几乎未出现霜冻,9月开始出现频数逐渐增多,12月份达到极值。
2.2霜期日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山南地区主要农区霜期日数的年际变化各具特色,沿江中段以西农区霜期日数年际变化的二阶多项式曲线表明近30年该地区霜冻年出现频数正在呈增多趋势,具体而言,20世纪80年代中有7年频数少于历史平均值,90年代却有7年出现频数多于历史平均值,更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以来,该农区逐年霜日出现频数明显多于历史平均值;沿江东段农区近30年年平均霜日出现的趋势呈抛物线型,即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出现增多趋势,之后逐渐减少,
目前仍处于历史平均值以下;南部农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霜日出现一直呈增多趋势,其中20世纪末期达到峰值,之后呈回落趋势,但是仍在平均线以上。
2.3霜冻的月际变化特征
山南地区沿江农区近30年平均出现霜冻372次,4、5、6、7、8、9月出现霜冻的频率分别为60。20%、37。60%、2。10%、0、0。08%、0。08%,4月份出现频率最高,5月份次之,上述两月霜冻出现日数占历年总霜冻日数的97.80%,而每年的4-5月正是沿江一线农区冬小麦拔节—孕穗期和喜温作物(如玉米、瓜类等)幼苗期及部分果树开花期,此时抵御霜冻能力较弱,出现霜冻可能导致作物幼苗停止生长、受伤或者部分死亡,对全年的粮食生产、农作物生长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山南南部农区近30年4-9月出现霜冻共计960次,4-9月出现频率分别为42.60%、49.90%、5。50%、0。30%、0。50%、1。10%,5月份出现频率最高,达49.90%,4月次之,7月出现频率最小。
综上可见,山南主要农区作物生长的关键期也是霜冻的高发期,因此积极开展防霜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3.霜冻的防御对策
3.1选择适宜种植地、播种期和移栽期
喜温作物只能栽植在全年无霜期较长的地区,根据某一栽培植物的霜冻指标,分析多年的气候资料,找出适宜作物生长的气候带,是防御霜冻最经济的办法。
确定春播作物适播期的主要原则之一是要避开霜冻,即“霜前播种,霜后出苗”。育苗移栽的作物,如春栽黄瓜、番茄等,移栽的适宜时间以能避开终霜冻为准。根据具体作物的霜冻指标及播种到出苗需要的积温,分析历史气象资料,结合当年的天气预报,可以确定既能避开霜冻又能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适播期、移栽期。
3.2营造防护林,设立防风障
山南地区最主要的霜冻类型为平流辐射型霜冻,建立防护林带是防御霜冻的有效措施。尤其是一些经济作物带,在夜间强烈辐射降温的天气条件下,在果园坡上一侧建立防护林,可阻挡冷径流,将其引到别的地方,在坡下一侧则不宜栽植防护林,或仅栽植稀疏林,使冷径流能顺利流出。
3.3培育耐寒抗冻品种,实行科学栽培管理,提高作物的抗霜能力
在经常发生霜冻的地区,选用抗霜冻能力较强的品种,是防御霜冻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培育出既抗霜冻又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是多霜冻地区发展生产的一项战略性对策。
科学栽培管理可提高作物的防抗霜能力。一是春季要不违农时,适时早播,使作物能早生快发,初霜冻前正常成熟,从而防止秋霜冻灾;二是选用的作物品种要与当地的无霜冻期相适应,避免选用晚熟品种,防止初霜冻来临时还未能正常成熟而受害。
3.4物理化学防霜冻措施
3.4.1覆盖法
可用于大面积推广防霜,适用于园艺及大田经济作物。用草帘、草灰、沙土等覆盖在作物幼苗上,可使地面热量不易散失。用塑料薄膜覆盖,效果更明显。
3.4.2熏烟法
利用燃烧发烟物,使其形成烟幕,达到防霜的目的。烟幕可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少,降温减慢,增温效果为0.5-3.0℃。一般常用杂草、枯枝等作发烟材料,也可以用化学药剂,如红磷等作发烟剂。
3.4.3灌溉法
灌水能增大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增加空气温度,减少辐射冷却。相比不灌水的农田,作物叶面温度可提高1-2℃。还可用喷雾或喷灌等形式,其防霜效果也较好。如霜冻较轻,可每隔15-30min 喷1次,如霜冻较重,一般7-8min喷1次,喷水数量每次每公顷975-1 875 kg。
4.结论
(1)山南地区主要农区逐月霜日出现频数变化趋势呈反抛物线型,其中高频月份依次分别是12月、11月和1月,而7月、8月最少,几乎未出现。
(2)山南地区主要农区霜期日数的年际变化各具特色,沿江中段以西农区霜日呈增多趋势;沿江东段农区近30年年平均霜冻出现的趋势呈抛物线型,即20世纪90年中期之前出现增多趋势,之后逐渐减少。
(3)沿江主要霜冻出现频率最高的是4月份,5月份次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