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肝散的临床运用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抑肝散具有健脾养血、平肝解痉之功。运用该方治疗中医属于肝经之虚热所致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小儿疳积症、小儿夜啼症等具有良好疗效。【关键词】抑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抑肝散出自《保婴撮要》,由钩藤、柴胡、茯苓、白术、川芎、当归、甘草组成。主要作用是健脾养血、平肝解痉。我院名老中医徐立夫副主任医师幼承家学,临床经验丰富,应用抑肝散治疗中医属于肝经之虚热所致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小儿疳积症、小儿夜啼症等取得了良好疗效,今略举三则,以祈同道斧正。 1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王某,男,8岁。2007年8月5日初诊。患者因不自主抽动1年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嗓子“吭吭”出声,相继出现抽鼻子、挤眼、鼓肚子、动手指、咧嘴、吐舌头、动耳朵等。曾就诊于儿童医院,诊断为“抽动症”,予以氟哌啶醇片口服后,疗效不佳而求诊于我院。患儿现可见抽鼻子、挤眼、鼓肚子、动手指、扭脖子及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声,无秽语,每遇感冒及压力大时加重。平素烦躁、易怒,纳欠佳,寐欠安,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诊断为抽动症。证属气血不足、肝阳上亢。治以健脾养血、平肝解痉。方用抑肝散加减。方药:钩藤10g、柴胡6g、茯苓6g、白术6g、川芎3g、甘草6g、当归6g、砂仁3g、全蝎1.5g、焦三仙各5g、僵蚕5g。每日1剂,7剂后患者症状减轻,无抽鼻子仍有挤眼、鼓肚子、动手指、扭脖子及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声,但发作次数减少,患儿脾气急躁好转,饮食可、睡眠好转,二便正常。继续用原方巩固治疗,约3个月后患者诸症消失,病情痊愈。 2小儿疳积症赵某,男,3岁。2006年5月10日初诊。患者因食欲不振,身体消瘦2年来我院就诊。患者2月前因乳食不节出现大便溏泻,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烦躁、易怒,夜寐难安,未予以系统治疗,前来我院门诊就医。患儿现可见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皮肤弹性可,食少纳差,情绪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滑。中医诊断为疳积。证属气血不足、肝阳上亢。治以健脾养血、平肝潜阳为法。方用抑肝散加减。方药:钩藤3g、柴胡3g、茯苓4g、白术5g、党参5g、川芎3g、当归5g、甘草3g、砂仁3g、焦三仙各3g、陈皮5g、半夏3g。每日1剂,5剂后患者食欲明显改善,15剂后精神好转,食欲好,体重增加。 3小儿夜啼症孙某,男,2岁。2008年4月6日初诊。患者因夜间哭闹不休2周来我院就诊。患者2周前因玩耍时被狗追逐,当晚开始哭闹,白天玩耍如常儿,已持续2周。起初啼哭时间短,开灯后能安静入睡,后啼哭时间加长,持续3—4个小时,特来我院门诊就医。患者现可见情绪易激动,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脘腹胀满,纳差,大便干燥、小便正常,舌尖红、苔腻、指纹青紫。中医诊断为夜啼症。证属气血不足、肝阳上亢。治以健脾养血、平肝安神为法。方用抑肝散加减。方药:钩藤3g、柴胡3g、茯苓5g、白术4g、川芎3g、当归3g、甘草2g、砂仁3g、焦三仙各3g、陈皮3g、半夏3g、蝉蜕1g。每日1剂,3剂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7剂后夜啼未发作。 4讨论抑肝散为明代名医薛凯之所著《保婴撮要》所载方剂。“治肝经之虚热,发为抽搐,或发热咬牙,或惊悸寒热,或肝木克土而呕吐痰涎,腹胀食少,睡卧不安。”《保婴撮要·急惊风门》。在临床诊疗中,徐大夫应用本方治疗辨证为气血两虚兼肝阳上亢的病证,取得了良好疗效。方中钩藤熄风止惊痉,平肝清热为君药;可治成人头旋目眩及小儿痉挛惊啼。柴胡疏肝解郁理气为臣药;甘草补中益气,清泻心火。与钩藤、柴胡相伍,缓解肝阳上亢,平肝定悸。当归“入心肝脾,血中之气药也。(《医方集解》)”润肝血、调郁结;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因肝阳上亢而脾运受损,用之能去停滞之痰饮。川芎血中气药,火血郁气滞,善疏肝血,养血柔肝。与当归相和有养血理气,和血活血之功。全方共凑健脾养血、平肝解痉之功。临床中还可应用本方治疗失眠症、神经症、帕金森氏症等。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