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从肝论治体会

合集下载

脾胃病的治疗方法及体会

脾胃病的治疗方法及体会
为纳运失 调 , 湿 不济 , 热 错 杂 , 降 失 常 。针 燥 寒 升
脾 胃不 和证 由饮 食不 节 、 暴饮 暴 食 所致 , 素 问 ・ 《 痹
论》 : 饮食 自倍 , 胃乃伤 。 症 见脘 腹痞 满 胀痛 , 日 “ 肠 ”
嗳腐 吞 酸 , 食 呕逆 , 便 溏 , 苔 厚腻 , 滑 ; 恶 或 舌 脉 治宜
肠鸣 泄泻 ; 用 四逆 散 或 柴 胡 疏 肝 散 加 减 , 方 即所 谓
“ 治肝 可 以安 胃” 。肠 胃不 和证 由中气 虚弱 、 热错 寒 杂 、 降失常 所致 ; 见 心下痞满 , 升 症 恶心 呕吐 , 鸣下 肠
适 用 于脾气 虚证和 胃气虚证 。脾气 虚亦 称脾失 健运 , 由脾气 不足 、 化失 职 所 致 ; 运 临床 常见 腹胀 纳 少 , 后胀 甚 , 体倦 怠 , 食 肢 神疲 乏 力 , 面色 少 华 , 体 形
消瘦或 肥胖 , 浮肿 , 舌淡苔 白, 脉缓 弱 ; 法 当遵 李东 治
痢 , 腻而微 黄 ; 表方用 半夏 泻心汤 , 苔 代 辛开苦 降 , 调
和寒热 。 3 养 阴法 适用 于 胃阴虚 证 和 脾 阴虚 证 。 胃为 阳腑 , 以阴
垣 “ 温以 补其 中而 升 其 阳 ” 代 表 方 为 四君 子 汤 。 甘 , 胃气虚 多 由 胃气不足 、 胃失 和降所 致 ; 临床 常见 胃脘 隐痛或 痞胀 , 之觉舒 , 按 不思 饮食 , 食后胀 甚 , 时作 暖
节 支具 治疗 踝 关 节 扭 伤 的方 法 值 得 在 临 床 推 广 使
用。
参 考 文献 :
[] 1 国家 中 医药 管 理 局 . 医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 京 : 中 M] 南

胃病从肝论治

胃病从肝论治

胃病从肝论治中医对胃病称“胃脘痛”包括急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等。

这些病的特点临床上共有胃脘部疼痛,所以统称为“胃病”。

因胃与肝在生理和病理上关系密切,所以在治疗上又有疏肝理气、暖肝散寒、柔肝补脾、清泄郁热、活血理气之不同。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要适用于肝郁气滞型症见胃脘胀痛,疼连两胁,暖气频作,善叹息,精神抑郁,食纳减少,大便不畅,舌边红苔白,脉弦。

本病由于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成。

常用方药:四逆散加味,若腹胀气滞甚者加佛手、木香;大便稀加神曲、茯苓,嗳气泛酸加左金丸、瓦楞子;口多涎沫加吴茱萸;口苦苔黄加黄连、黄芩;脘痛甚者加郁金、香附;食少纳呆加麦芽、内金。

例1:患者,男,43岁,司机。

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多年,曾服用调理脾胃,行气止痛药未效。

主诉胃脘痛牵引两肋胀痛,腹胀气滞食后更甚,大便不畅,口苦黏腻,舌苔白,脉弦。

称为肝郁气滞,拟舒肝行气合辛开苦降法,方用四逆散合小陷胸汤加味:柴胡6g,白芍9g,黄连6g,半夏9g,瓜蒌12g,木香9g,佛手12g,甘草6g。

服上药10剂后大便通畅,疼痛消失,饮食增加,收到近期疗效。

续以六君子汤加味,调理善后,半年内病未复发。

暖肝散寒,和胃降逆主要适用于肝寒犯胃型症见胃脘疼痛,得温则减,呕吐清冷沫,遇寒冷则痛甚,食少或得食则痛减,精神疲倦,舌质淡苔白润滑,脉细缓。

本病由胃虚肝寒上逆,浊阴上犯,脾胃中阳不足所致。

常用方药:吴茱萸汤加味,若呕吐涎沫甚者加半夏、茯苓;口涎多泛清水加草果、砂仁;寒痛甚者加良姜、香附;如胀痛加木香、佛手;食欲差者合六君子汤益胃补虚。

例2:患者,工人。

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就诊时自述胃脘疼痛,呕吐清水,遇寒冷疼痛加剧,得温则减,头晕眩若空虚状,食欲减少,舌质淡,脉细弦。

此属肝寒犯胃,胃失和降,用暖肝散寒,降逆止痛法,吴茱萸汤加味:吴茱萸9g,党参15g,黄芪12g,大枣5枚,半夏9g,木香9g。

3剂。

二诊:疼减呕止,自觉胃部舒适,头不昏眩,脉细缓舌润,改用六君子汤加味:党参15g,白术9g,茯苓15g,吴茱萸6g,木香6g五剂。

脾胃病从肝论治六则

脾胃病从肝论治六则
脉 玄 。 属肝 气不舒 , 气犯 胃 , 证 肝 气滞血 瘀 。 治疗舒 肝健 脾 , 化瘀 止疼 。
用柴胡疏肝散和四君子汤加减 。 2 清肝 健脾 可 用 于 肝郁 化火 兼 脾 胃湿 热 之 人 。 病 人 可 见心 烦 口苦 , 情 性 急 噪 , 红 苔 黄 , 玄 等 。 治 疗 以 清 肝 泻 火 为 主 , 脾 和 胃为 主 , 舌 脉 健
状若失 。
3 镇 肝健脾 用于 阴虚 阳亢伴脾 胃阴亏之人 , 人可 有头晕 目眩或者头痛 , 病 面红 【 收稿 日期】 2 0 - -3 08 1 0 0
8 8
中外医疗 C IA F R IN ME IA R A ME T HN O EG DC L T E T N
怕凉 , 者腹 痛 泄 泻 , 便 稀 或 有泡 沫 , 细 或 者 细 玄 。治 疗 以 暖 或 大 脉 肝 散 寒 , 脾 祛 湿 为 主 , 有 用 暖 肝 煎 和 四 君 子 汤 , 中 汤加 减 。 健 方 理 5 补肝 健脾 用 于 肝血 虚 伴 见脾 胃虚 的病 人 , 病人 除 有 脾 胃虚 的 症状 外 , 还 有头 晕 眼花 , 膝酸软 , 者月 经不调 , 苔 白 , 等 。治疗 以部 腰 或 舌淡 脉细 肝健 脾为 主 , 用四 物汤 和 四君子 汤加 减 。 方 6 化 肝健脾 ・
方用丹栀逍遥丸或龙胆泻肝丸加减 。
处 方 : 胡 lg 川 芎 1g, 、白芍 各 1g 香附 1g 黄 芩 lg, 柴 o, 0 赤 0, 0, o 蒲黄 1g 乌贼骨 1g 太子 参 1g 丹参 1g 白术 tg 丹 皮 1g 元胡 1g 0, 0, 5, 5, 0, 0, 0,后 诸证 减轻 , E 剂症 继] 7
说 。从 另一个方 面来 说 , 肝 脾肺 肾在生 理上相 互为 用 , 心 在病 理上也

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临证撷菁

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临证撷菁

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临证撷菁姜树民教授是当今中医界的权威人物,其在肝论治脾胃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进行深入的探讨,为肝论治脾胃病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下面我们将从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和实践经验等方面对姜树民教授在这一领域的成就进行一番介绍。

一、中医理论与肝论治脾胃病姜树民教授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研究肝论治脾胃病,注重中医经典理论的运用和发挥。

在中医经典中,肝与脾胃的关系被描述为木克土,即肝木能克脾土。

而在临床中,脾胃病多与肝的失调有关,因此肝的调理对于脾胃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姜树民教授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以肝为纲”的治疗方针,即在治疗脾胃病时要首先调理肝脏,以达到疏肝解郁、理气和中、养血宣肝、通络止痛的效果。

二、临床应用与个性化治疗姜树民教授始终强调临床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在治疗脾胃病时,他特别注重患者的脾胃功能状态、肝脏状况、气血健康状况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设计。

在具体的治疗中,姜树民教授常常将中药疗法与针灸疗法相结合,针对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综合治疗。

他注重从根本上调理肝脏,同时针对患者的脾胃病症状给予相应的调理,使治疗更加全面、有效。

三、实践经验与病案分享姜树民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治疗肝论治脾胃病的宝贵经验。

在他的治疗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案例。

他治疗过一位脾胃虚弱的患者,该患者多年来反复出现腹胀、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姜教授通过详细的诊断分析,发现患者肝气郁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基于此,他采用了调理肝气的中药并结合针灸调理脾胃功能,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脾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还有一例患者因长期情绪抑郁导致脾胃失调,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姜树民教授针对患者的肝脏状况和情绪状态进行了综合调理,采用具有安神养血的中药和针灸治疗,治疗期间还进行了心理疏导。

周波教授用疏肝解郁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周波教授用疏肝解郁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2021年12月 第28期论 著周波教授用疏肝解郁法治疗脾胃病经验郭迎超1,梁爽2,周波3*1.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4;2.银川市中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1;3.宁夏医科大学回医药现代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 银川 750004【摘要】脾胃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引起脾胃病的因素繁杂,情志因素是其中一种。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人们普遍压力过大,久而久之可致肝气郁结,从而影响脾胃功能,出现相应的病变。

周波教授在临证中常用疏肝解郁法治疗脾胃疾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均取得良好效果,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做一总结。

【关键词】疏肝解郁;脾胃病;经验[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8-0006-02 Professor Zhou Bo’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by soothing liver and relieving depression GUO Ying-chao 1, LIANG Shuang2, ZHOU Bo3* (1.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4, Cina ; 2. Yinchu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nchuan Ningxia 750001, Cina; 3. Key Laboratory of Hui Medicine Modernization, Education Ministry,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4, China) [Abstract]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 occurring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It is also a general term of a large category of diseases. The factors causing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are complex and emotional factors are one of them. Modern society develops rapidly, the competition is fierce, people general pressure is too big, as time passes can cause liver qi stagnation, affect spleen and stomach function thereby, appear corresponding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clinical practice, Professor Zhou Bo often uses the method of soothing liver and relieving depression to treat diseases of spleen and stomach, such as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and gastric ulcer, etc, all of which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e author is lucky to learn from his teacher, so here is a summary.[Key words] Soothing liver and relieving depressio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Experience关于对脾和胃的认识,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一致认为胃是消化器官,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和初步消化饮食物;但不同之处在于,中医理论认为脾胃的概念概括了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的整个过程,两者密不可分,而现代医学理论中的脾和胃则各自独立,即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胃是消化吸收的器官且具有复杂的胃肠道内分泌功能。

蔡淦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的临证经验

蔡淦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的临证经验
[通 信 作 者 ] 王 文 艳 ,E-mail:7125@ szy.sh.cn [基金项目] 上海 市 进 一 步 加 快 中 医 药 事 业 发 展 三 年 行 动 计 划 (ZY3-JSFC-1-1017)
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12 肝 脏 的 生 理 特 性 肝 脏 喜 调 达,恶 抑 郁,其 性 刚,主动主升,禀春 木 之 性 为 发 生 之 始,同 时 又 为 风 木之 脏,内 寄 相 火,体 阴 而 用 阳。 肝 主 疏 泄,疏 为 疏 通,泄 为 畅 达,即 对 气 机 的 疏 通、畅 达、升 发 之 意,表 现在调畅情志、促 进 脾 胃 升 降 运 动 以 及 胆 汁 的 分 泌 排泄、血液运行等 方 面,促 使 全 身 气 血 调 和,经 脉 通 利,脏腑功能协调,从 而 达 到 心 情 愉 悦,维 持 情 志 活 动的正常状态。 13 肝与脾胃的 生 理 关 系 肝 与 脾 胃 的 关 系 主 要 体 现 在 疏 泄 和 运 化 上 ,具 体 在 以 下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气 血生成。脾胃为气 血 生 化 之 源,肝 木 之 气 的 疏 通 畅 达有利于脾胃运化功能的 正 常,即 “土 得 木 而 达 之 ” (《内经》),唐容川在 《血 证 论 · 脏 腑 病 机 论 》中 云: “木之性主于疏泄,食 气 入 胃,全 赖 肝 木 之 气 以 疏 泄 之,而水谷乃化”[5]。 另 外,肝 还 可 以 促 进 胆 汁 的 分 泌 、排 泄 ,因 此 脾 胃 对 食 物 消 化 时 需 要 肝 脏 的 调 节 配 合,二者缺一不可;而 脾 胃 运 化 功 能 旺 盛,肝 脏 才 能 得到脾胃运化的精 微 物 质 的 不 断 滋 养,脾 胃 之 气 柔 润,肝血滋 养 充 沛,疏 泄 条 达 功 能 方 可 保 持 正 常 运 转,不致于刚 强 过 盛。二 是 调 畅 气 机。因 为 脾 胃 为 人 体 气 机 升 降 的 枢 纽 ,肝 可 调 节 全 身 气 机 ,所 以 二 者 共同参与人体 全 身 气 机 的 运 行、输 布。 只 有 气 机 升 降畅达,脏腑、经络 之 气 才 能 通 利 无 阻,周 身 血 脉 流 畅,人体保持健康。 “若 脾 胃 升 降 不 顺 者,先 调 其 气 机 … … 中 州 调 顺 而 皆 应 手 而 愈 ”[6]。 14 肝与脾胃的 病 理 关 系 肝 与 脾 胃 的 病 理 关 系 主要体现在肝与脾 胃 之 间 的 病 理 传 变 上,如 肝 病 及 脾 ,肝 郁 乘 脾 导 致 肝 脾 不 调 ,肝 胃 不 和 ;或 脾 病 传 肝 , 土反侮木导致土壅 木 郁,临 床 症 状 表 现 在 水 谷 精 微 的消化吸收和血 液 运 行 方 面 。 [7] 脾 胃 病 病 位 在 胃, 与肝 胆、肺、肠 等 脏 腑 有 关,尤 与 肝 关 系 密 切。 叶 天

浅谈慢性胃炎从肝论治

浅谈慢性胃炎从肝论治
理 论探 讨 中国民间疗法
l ’ 垒 T R P T Y Sp 2 1I o 8N U O A H 胃 炎 从 肝 论 治
赵瑞华 张 晋 平
( 山西 省 阳泉 市 中 医 医院 , 4 0 0 050 )
慢性 胃炎多 归属 于 中医 学“ 胃痛 ” “ 满 ” 、痞 等疾 病 范 畴, 主要 是 由外邪 入 侵 , 食 不 节 , 志失 调 , 胃虚 弱 饮 情 脾 等 因素 引起 , 因缠 绵难 愈 , 引起 变 证 , 响 患者 的生 活 质 影 量 。其基 本病 机是 胃气 阻 滞 , 胃失 和 降 , 气不 升 , 清 浊气
内阻 。且 病程 较长 , 虚不 复 。故 其基 本病 理 因素 为一 久
“ ” “ ” “ ” 脾 胃气虚 、 胃阳虚 、 阴虚 。 虚 一 浊 。 虚 为 脾 胃
2 .肝 胃郁 热 : 临 证 指 南 医 案 ・肝 火 》 : 盖 因情 《 日 “ 志 不舒 则生 郁 … …斯 罢 极之 本从 中变 火 , 冲激烈 。 即 攻 ”
闷 , 苔 白 , 弦 紧 。 治 以 温 胃散 寒 , 郁 化 滞 。 方 选 吴 舌 脉 开
土, 主受纳 , 以降为 顺 , 胃之 受 纳 , 赖 肝 之 正 常 疏 泄 升 须 发 。肝 之疏 泄 , 需 胃之 通 降 和 顺 , 之 于 胃 , 升 一 又 肝 一 降 , 同维 持人 体气 机调 畅 。 共
所 谓“ 有 余 , 是 火 ” 临 床症 见 : 气 便 。 胃脘 灼 痛 , 剧 泛 痛 酸, 便秘 溲 赤 , 口苦 而 干 , 红 苔 黄 , 弦数 。治 以疏 肝 舌 脉 清 热和 胃。方选 左金 丸 合金铃 子 散化 裁 。 3 .肝 胃阴虚 : 肝郁 化火 , 灼 胃阴 , 胃络 失 养 , 迫 而 胃 纳失 职 。症 见 : 胃脘 灼 痛 或 隐痛 , 嘈杂 如饥 , 饥 不 欲 或 食, 口燥 咽 干 , 而不 欲饮 , 烦 少 寐 , 渴 虚 便秘 , 红 少 苔 , 舌 甚或镜 面 舌 , 弦 细数 。治 以 泄热 柔 肝 , 阴 和 胃 。方 脉 养 选 一 贯煎 合芍 药甘 草 汤加 减 。 4 .血瘀 胃痛 :气 为 血之 帅 ” “ “ , 气滞 血 也 滞 ” 。血行

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临证撷菁

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临证撷菁

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临证撷菁姜树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擅长肝病、胃肠病的治疗,他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

近日,他在医学界发表了一篇关于肝论治脾胃病的临证撷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这篇文章中,姜树民教授分享了他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为同行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指南。

姜教授首先强调了肝病与脾胃病的密切关系。

他指出,肝部主疏泄、藏血的功能,与脾胃的运化转送密切相关。

肝气滞郁、瘀血内生,往往可引起气滞血瘀、脾胃失健,从而导致脾胃病的发生。

对于脾胃病的治疗,务必以调理肝气为主,方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接着,姜教授总结了自己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几种调理肝气、治疗脾胃病的方药。

最为常见的就属柴胡疏肝散郁汤了。

柴胡疏肝散郁汤是一种调理肝气、疏泄郁火的经典方剂,对于治疗脾胃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姜教授还介绍了一些搭配方药的心得体会,让大家能更好地运用这些方剂。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姜教授提出了一些临床上的实用经验,如何根据不同的脾胃病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他指出,不同的脾胃病症状,所对应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脾虚湿困型的脾胃病,应该以健脾化湿为主;而对于气滞血瘀型的脾胃病,则需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姜教授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治疗方案和调理方法,为临床医生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参考。

姜教授对于临床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他表示,临证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和灵魂,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他鼓励广大医生要多下临床一线,多观察、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这篇关于肝论治脾胃病的临证撷菁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姜树民教授多年来在肝病、脾胃病治疗上的心得体会,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它让我们了解到,治疗脾胃病不仅仅是针对脾胃本身的问题,更应该注重肝部的调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医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性,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指南。

希望姜教授以后还能分享更多的临床经验,让更多的医生受益。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脾胃病诊治经验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脾胃病诊治经验
73
一面,除上述见症外,伴见口苦、溲赤,在此情况下,不妨温阳与解毒并举;温阳药能 振奋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而解毒药则有直接针对病原之意图,可加用板蓝根、黄 柏、丹皮、白花蛇舌草等。 对慢性肝炎之各种证候,区别是在气分还是在血分,有利于根据病理层次进行辨证 治疗,故不容不辨。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在血,故慢性肝炎尤 多络病。其特点为肝区疼痛,牵及背部,舌质有紫气,苔薄腻,脉弦涩,肝功能长期不 正常,对其治疗,疏肝养肝、必兼通络,通络必兼解毒。一般可用《金匮》旋复花汤为 主方,取茜草代新绛,药如旋复花、茜草、丹参、泽兰、柏子仁、紫草、菝葜、路路通、 参三七等。不效,需参用虫类药,叶天士“取虫蚁之品,以松透病根”,确是经验之谈。 常选用九香虫、全蝎、参三七各等份,研细末,胶囊装盛,每服5粒,1日3次,收效 堪佳。虫类药对慢性肝炎的治疗,大有前途,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与应用。 慢性肝炎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肝肾精血亏损、瘾块癖积的证候。朱师强调养正消 徵,重药轻投,调和肝脾,燮理阴阳,汤丸并进,治疗早期肝硬化、慢性肝炎。以辨证 论治为指导,结合机体免疫反应,选用部分有促进细胞功能之品,如党参、黄芪、仙灵 脾、白术、白芍、当归、女贞子等健脾、补气、补。肾、补血、补阴之品。朱老早在50 年代末,就研制成复肝散后改为复肝丸(今之复肝胶囊)。1963年在《中医杂志》8期 披露后,全国各地较多同仁验证临床,尤治疗慢肝和早期肝硬化疗效均较理想。“复肝 丸”,(由红参须、参三七、地鳖虫、紫河车、炮山甲、广姜黄、广郁金、鸡内金等组成), 对慢性肝炎之癞块癖积及早期肝硬化,确有改善症状与体征,促进肝功能好转之疗效。 但是对于肝胆湿热壅遏,转氨酶明显增高者,此丸不宜早用,必待湿去热消,方可斟酌 用之。 朱老还根据《内经》:“肝开窍于目。”指出肝炎病情的轻重及转变,必然反映于目。 在临床实践中,朱老对肝炎病人眼血管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随着 肝炎病情的加剧、好转或恢复,眼血管的色泽、扩张、弯曲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所以, 眼血管变化对肝炎的诊断和病情进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一独特的诊断方法后写进 《传染性肝炎的综合疗法》,为中医诊断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在脾胃病诊治上朱老倡导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谨守病机,分期论治;精研专 病,创制专方;辨西医病,融中医理;见微知著,既病防变等观点,在临床上具有很好 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挥。

胃病从肝论治体会

胃病从肝论治体会
( 后下 )4 g ,干姜 4 g ,黄连 3 g ,海螵蛸 1 5 g ,莱菔子 1 5 g ,
般来说 ,胃痛与肝有关 的常见 证型是肝 郁气滞 、肝寒
犯 胃、肝强脾弱 、肝 胃火 郁 、肝 胃血瘀 等类 型 ,现分别
论述如下。
白芍 1 5 g ,瓦楞 子 1 5 g ,服上 方 5剂后 ,诸症 明显好 转 , 继服 7剂痛 减纳 增 、呕止 ,守 方吴茱 萸改 4 g ,服 7剂 ,
第 1 1卷 第 2 2期 ・总 第 1 7 4期 2 0 1 3年 1 1月 ・下 半 月 刊
l CH 雠 鞭 ME D Ul a E h ∞ 辩刚 O 限
国 厦 为现 代 远 程 教 育
杖划c 0 0F e # I 帆
胃病 从肝论治体会
刘 良福 王 彝
胃脘及 两胁胀 痛无 规律 ,嗳气 ,大 便稍 结 ,舌 质 暗红 ,
苔黄 ,脉 弦缓 。处 方 :柴 胡 l O g , 白芍 1 5 g ,枳 壳 1 5 g ,
川楝子 1 2 g ,延胡索 l O g ,姜半夏 l O g ,黄连 4 g ,吴茱萸 3 g ,茯苓 1 5 g ,陈皮 6 g ,海螵蛸 1 5 g ,莱 菔子 1 2 g ,郁金
郁结 ,横犯 于 胃,故 胃脘 痛连两胁 。 胃失通 降 ,气 机 阻
随访半年 ,病未复发。
3 肝 强 脾 弱
1 肝郁气滞
症见 胃脘胀 满 ,痛 连两 胁 ,嗳气 频 作 ,精 神抑 郁 , 食少 ,大便 不畅 ,脉弦缓 ,苔 薄 白兼黄 。病 机多 由肝气
症见 胃脘 隐痛 ,腹部挛 急,喜 暖 ,得 温则减 ,精神 疲乏 ,肢体乏力 ,四肢欠温 ,食纳减少 ,大便软 而不爽 , 舌质淡 ,苔 白润 ,脉虚 软或细软 。病 机为脾 胃虚弱 ,肝 木横逆 ,故 胃脘隐痛 而腹 中挛急 ,因其脾 阳虚 弱故 四肢 欠温 ,精 神疲 乏 ,疼痛 得温 则减 。治 宜柔 肝 补脾 为 主 ,

脾胃科师承心得

脾胃科师承心得

脾胃科师承心得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历经千年而不衰。

我有幸在脾胃科师从_____老师,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精湛的医术,更领悟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医者的仁心仁术。

初入脾胃科,面对众多复杂的病症和患者的痛苦,我感到既兴奋又迷茫。

兴奋的是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临床案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迷茫的是不知从何处入手,如何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老师看出了我的困惑,他教导我:“中医诊断,重在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缺一不可。

”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倾听他们的主诉,询问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我逐渐掌握了一些诊断的要领。

记得有一位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自述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大便溏稀。

老师让我先进行诊断,我通过望诊发现患者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经过一番思考,我判断为脾胃虚弱,湿浊内阻。

老师点了点头,肯定了我的诊断,并进一步指出:“此证不仅要健脾益气,还要化湿和中。

”老师开出了参苓白术散加减的方剂,嘱咐患者注意饮食调理,忌生冷油腻。

一周后,患者复诊时症状明显改善,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妙之处。

在治疗方面,老师强调要因人而异,因时制宜。

他说:“同一种病症,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可能有不同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常用理中丸、小建中汤等方剂温中健脾;对于胃阴不足的患者,则选用益胃汤、沙参麦冬汤等滋养胃阴。

同时,老师还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用药。

夏季暑湿较重,会适当加入藿香、佩兰等化湿解暑之品;冬季寒冷,多使用干姜、肉桂等温中散寒之药。

除了医术的传授,老师还注重培养我的医德医风。

他常说:“医者,仁心仁术。

对待患者要耐心、细心、关心,要把患者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

”有一次,一位老年患者因病情反复心情烦躁,对治疗产生了抵触情绪。

老师不仅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反而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安慰鼓励他,详细地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

脾胃病从肝论治论文

脾胃病从肝论治论文

内蒙古中医药摘要: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原因错综复杂,笔者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教授临床经验,认为脾胃病的发生与诊治与肝有密切关系。

对脾胃病的治疗,注意从肝木调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脾胃病;肝木调理;治疗经验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014-02脾胃病从肝论治体会张美英Treatment Experience of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from the LiverZhang Meiy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Wuqing Hospital ,Tianjin ,301700)Abstract:The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are clinical common diseases with complex etiopathogenisis.Summarized from the clinic experi -ences of Professor Chen Baogui ,I considered that the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liver.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shall start with the regulation of the liver which is significant.Keywords: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regulation of the liver ;treatment experience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原因错综复杂,笔者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教授临床经验,认为脾胃病的发生与诊治与肝有密切关系。

脾胃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的开题报告

脾胃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的开题报告

脾胃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的开题报告标题:脾胃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摘要:脾胃病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类病症,其发生与脾胃本身的功能障碍有关,同时也与肝气的失调有关。

因此,从肝论治脾胃病已成为中医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本文主要从肝气失调与脾胃病的关系、肝气和情志的关系、肝气病机与脾胃病机的关系来探讨脾胃病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并通过具体的临床案例来说明其应用方法和疗效。

关键词:脾胃病、肝气、情志、病机、治疗一、背景介绍脾胃病是中医常见的一类疾病,其病机主要表现为脾胃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相互依存,协调运转,是身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脾胃功能出现异常,就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胃痛、腹泻等症状。

中医认为,脾胃病的发生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其中心脏、肝脏、胆腺等器官与脾胃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肝气的失调是脾胃病的常见病因。

因此,从肝论治脾胃病已成为中医医学临床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二、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肝气失调与脾胃病的关系中医认为,肝气在人体内部的流通调节作用很强,同时也与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肝气长期失调,就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从而引发脾胃病。

因此,在治疗脾胃病时,需要同时调节肝气的功能。

2.肝气和情志的关系情志是人体内部的一种能量状态,也是影响肝气的因素之一。

如果情志失衡,就容易导致肝气的紊乱,从而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转。

因此,在治疗脾胃病时,需要兼顾情志的调节。

3.肝气病机与脾胃病机的关系中医认为,肝气失调可能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引起脾胃的“气滞血瘀”,从而导致脾胃病的发生。

因此,在治疗脾胃病时,需要考虑肝气和脾胃的病机关系,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4.临床应用本文将结合具体的临床案例,说明脾胃病从肝论治的具体应用方法,以及其治疗效果。

三、研究意义中医从肝论治脾胃病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实践中,其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本文旨在对脾胃病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进行系统探讨,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更为规范和科学的指导。

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临证撷菁

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临证撷菁

14!南中医中约杂志2019年第40卷第2期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临证撷菁常晓利,姜树民(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摘要:姜树民教授为辽宁省名中医,师从李玉奇,周学文两位国医大师,学识渊博,博采众方,具有30年临 床经验。

总结了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的临证经验,并进行分析探讨。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 -2349(2019)02 -0014 -04关键词:从肝论治;脾胃病;姜树民;经验 中图分类号:D 256.3脾胃学说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 病是临床最尾常见疾病之一,脾胃为先天之本,气血 生化之源,脾为阴脏,主升清,胃为阳腑,主降浊,两者 相为表里,枢纽全身气机。

传统医学之脾胃不仅指脾 胃二脏器本身,更包涵其经络循行之通路及其所主的 功能活动,故脾胃是一个典型的中医学概念,它代表 着整个脾胃系统。

现将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 的经验介绍如下。

1肝与脾胃的联系11肝木脾土,生克制化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 物质观,最早出现在《尚书》中,五行:一曰水,二曰 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与“五脏”之间 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

现今中医理论认 为,肝属木,脾属土,而根据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 系,木克土,故肝与脾存在着肝木克脾土的五行关系。

而《素问•玉机真脏论篇》记载“五脏受气于其所生, 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而传之于脾。

”则更是证 明了肝与脾之间的内在联系。

11肝经脾经,互有交通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阐述了人 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 之间的相互联系。

《灵枢•经脉》记载“脾足太阴之 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 踝前廉,上踹内,循经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骨内 前廉,入腹”[1],说明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内侧相交,证明了肝与脾的紧密联系。

《灵枢•经 脉》同时记载“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 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 上国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 肝络胆”,更是进一步阐明了肝与脾胃的联系。

汤一新主任中医师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汤一新主任中医师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l ・中医中药 ・ 8 0
D cm e2 1,o9N . 围衄 ee br 01V 1, o 4 . 3
汤 一新主任 中医师从肝 论治功能性消化不 良经验
刘 斌
( 四川省乐山市 中医医院,四川 乐 山 64 0 ) 10 0
【 要】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 ( 摘 简称 F ,是 最常 见的消 化 内科 系统疾 病 。该病 的病 因和 发病 机理 至今 尚 未完 全清 楚 ,西 医无特 效 药 ,多采取 D)
对 症 治疗 现代 医 学发现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的 发病 与精 神 心理 因素 密切相 关。 本文从 中医情志理 论 入手 ,结合 有 关文献 ,总 结汤一 新主 任 中
医师从 肝论 治功 能性 消化不 良学术经验
【 键词 】 汤一新 ;从 肝论 治 ;功能性 消化 不 良 关
中图分类号:R7 5
[】 许积 德. 科学 【 . . : 民卫生 出版社,071O11 . 3 儿 M] 版 北京 人 3 2 0 : 一54 5
[】 李冒崇, 4 胡吉善. 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 . J 中国 ] 实用儿科杂志, 0 ,1 ) 5 . 2 6 4: 2 0 2( 2 [】 万俊, 5 赵茹, 凌厉, 沐舒坦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等.
因此广 泛应 用于 喘息 的治疗 。其作 用机 理 :茶碱 能抑 制炎症 细胞 的 活化及 炎性 介质 的释放 ,稳 定肥 大细胞 ,防 止其脱 颗粒 及变 应原所 导致 的迟发 相哮 喘反应 及继 之而 来的 的气道 反应 茶碱 还 能够调 节 T 2T 1 的 比例 抑制气道反 应 ;另外 ,其还可增 加气道 纤毛上 皮 h/h细胞7- 14(0 1 4 08 - 3 6 1 8 9 2 1 )3— 10 0

甘淳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经验

甘淳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经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8月第20卷第9期%%%%%%%%●诊疗经验●甘淳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经验谢庆斌1甘淳2(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脾胃病;从肝论治;经验;甘淳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09.052甘淳教授是江西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他治疗脾胃病从肝论治,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师从甘淳教授,获益匪浅。

现将甘淳教授诊治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1%%%%擅长从肝论治脾胃病中医认为气为百病之首,气之乱为各脏腑乱之先,而肝气疏泄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气机是否正常。

正如路志正教授论治疾病的十八字诀:“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

”注重肝气在治疗脾胃病中的重要作用[1]。

甘师认为当今社会处在高速的发展和深刻的变革中,引起情志刺激的原因众多,工作压力大、学习成绩不满意、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和谐、家庭矛盾纠纷、经济负担过重等因素,均可导致情志的异常。

忧思恼怒成为常见的情志现象,致使气血失和,气机紊乱而发病。

且甘师认为无论饮食损伤脾胃,或情志伤肝、木郁乘土,或恼怒而致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侵犯中焦,还是久病脾胃虚弱、土壅木郁,均可导致肝胃不和或肝脾失调,最后出现肝脾胃三者相互影响。

明代徐彦在《玉机微义》就谈到肝与脾胃疾病之间的关系,认为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必然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从而出现脾胃功能失常、脏腑气机紊乱等病理变化。

《素问·宝民全形论》中云“土得木而达”,叶天士云“治脾胃必先制肝”。

甘师认为临床各种脾胃病证,其病理不只是在脾胃,常涉及于肝,故治疗脾胃病时必须使用疏肝理气之品,正所谓“治肝可以安胃”。

中医学从肝论治痞满的探讨

中医学从肝论治痞满的探讨

·107·D O C T O R2020年第20期中医学从肝论治痞满的探讨赵 颖(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北京 100024)摘要:痞满以脾胃虚弱,肝气郁滞,胃失和降为主要病机,以上腹满闷为主要表现,与西医的消化道心身疾病相对应,多由情志不舒致肝郁气滞,不得疏泄,横逆犯胃所致。

本文概述痞满的病因病机和现代医学认识,探讨痞满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并对临床治疗进行总结。

关键词:痞满;消化道疾病;心身疾病;疏肝和胃;理气通降Exploration of Treating Stuffiness and Fullness from Liver in Chinese MedicineZHAO Ying(Shuangqiao Hospital of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100024,China)Abstract: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Pi-man(stuffiness and fullness)in Chinese medicine is weakness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stagnation of liver qi,gastric dysfunction,with the fullness of the upper abdomen 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s,which corresponding to the digestive psychosomatic diseases in western medicine,it is mostly caused by uncomfortable emotions and stagnation of liver and qi,and dredging qi offending the stomach.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uffiness and modern medical knowledge,discuss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reating puffiness from the liver,and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treatment.Keywords:Pi-man;digestive tract disease;psychosomatic disease;soothing liver and stomach;regulating and soothing qi作者简介:赵颖,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余泽云教授从气从郁论治脾胃肝胆病经验举隅

余泽云教授从气从郁论治脾胃肝胆病经验举隅

余泽云教授从气从郁论治脾胃肝胆病经验举隅余泽云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教授,他凭借深厚的中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从气从郁论治脾胃肝胆病。

在他的临床实践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还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受到了患者和同行们的高度赞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余泽云教授从气从郁论治脾胃肝胆病的经验吧。

余泽云教授强调脾胃肝胆病的病机多与气从郁有关。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的生命活动的动力,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肝胆主管情志的运行。

当气机郁滞,脾胃失健,肝胆受累时,就会引发各种脾胃肝胆病。

治疗脾胃肝胆病首先要调畅气机,使气血运行畅通,才能治愈疾病。

余泽云教授在治疗脾胃肝胆病时,注重的是中药治疗。

他强调中药的疗效稳定,对脾胃肝胆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在临床实践中,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精心配方,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理气和胃、清热利湿等功效的中药,制成中药颗粒或者中药汤剂,让患者饮用。

这样可以调畅气机,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恢复脾胃肝胆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余泽云教授还重视辨证施治。

他认为脾胃肝胆病的病机较为复杂,不同的患者病情有所不同,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他会选用健脾益胃、补气养血的中药来治疗;而对于肝胆湿热的患者,他会选用清热利湿、疏肝解郁的中药来治疗。

通过辨证施治,能够更好地调理患者的脾胃肝胆功能,从根本上解决疾病问题。

余泽云教授在治疗脾胃肝胆病时还注重患者的日常护理和饮食调理。

他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对于治疗脾胃肝胆病至关重要。

在治疗期间,他会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愉快的心情。

他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他会建议他们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土豆等;对于肝胆湿热的患者,他会建议他们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余泽云教授从气从郁论治脾胃肝胆病经验举隅

余泽云教授从气从郁论治脾胃肝胆病经验举隅

余泽云教授从气从郁论治脾胃肝胆病经验举隅脾胃肝胆病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其治疗常常需要综合考虑气从郁的病因病机,因此余泽云教授提出了气从郁论治法。

余泽云教授认为,脾胃肝胆病的病因主要是气机失调,气机不畅造成经络阻塞。

而气机失调表现为气从郁,经络阻塞则可以通过按摩经络、针灸调理来缓解病情。

在治疗脾胃肝胆病时,余泽云教授强调了脾胃之气的重要性。

他指出,脾胃之气主要负责摄取、运输、化生和排泄营养物质,因此脾胃之气失调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肝胆的功能。

针对气从郁引起的脾胃和肝胆病,余泽云教授强调了以下治疗方法:1. 调节情绪:气从郁的主要病因是情绪不畅,因此在治疗时要注意调节患者的情绪。

可以采用心理疏导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情绪压力,从而改善气机不畅的病情。

2. 调节饮食: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机畅通。

余泽云教授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清淡,尤其是要避免过饱过饥。

3.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调节气机,有益于病情的缓解。

余泽云教授建议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以是散步、跑步、游泳等,但运动强度不宜太大,以避免过度消耗体力,影响体力恢复。

4. 按摩疏通经络:经络阻塞是气从郁的主要病机,因此按摩经络可以缓解经络阻塞,促进气机畅通。

余泽云教授建议患者可以采用推拿、拨筋、揉捏等按摩方法,在经络上进行揉捏和按压,以消除阻塞,调节气机。

5. 针灸调理:针灸可以直接作用于经络,缓解气从郁引起的症状和病情。

余泽云教授建议患者可以选择经方针灸或奇经八脉针灸等方法,以帮助疏通经络,调节气机,促进病情的改善。

在运用气从郁论治法治疗脾胃肝胆病时,余泽云教授要求医生要进行综合评估,因为不同患者的病情有所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需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病从肝论治体会
[关键词] 脾胃病;从肝论治
脾胃病为内科常见疾病,中医之治疗方法尚多,但须以辨证施治为准则。

笔者临证擅长脾胃病的治疗,现将其从肝论治体会介绍如下。

1 木气乘中,疏肝和胃
患者男,46岁,2009年10月3 日初诊。

患者曾有慢性胃炎病史,2周前因情志不畅,致胃脘疼痛发作。

刻诊:胃脘胀痛,两胁不适,嗳气频频,心烦,纳呆,干哕欲呕,大便稍干、日1次,苔白质红,脉弦细。

拟诊慢性胃炎。

证属肝气犯胃。

治宜疏肝和胃。

拟方:柴胡10 g,炒白芍15 g,炒枳壳10 g,法半夏10 g,青皮、陈皮各10 g,桂枝6 g,香附15 g,甘草6 g。

每日1剂。

服药4剂,胃脘胀痛、嗳气、心烦减轻,饮食增加。

继守上方加佛手10 g,香椽10 g。

又进6剂,诸症悉平,胃腑已安。

按:患者肝气不得条达,郁结于内,侮于中焦,肝气犯胃为脘胁胀痛之因。

此患者宿有胃疾,因肝气不舒而致旧病复发,拟疏肝和胃法,投以四逆散加味治疗之,故肝气得以条达,而病瘥。

2 胃阴不足,柔肝治之
患者男,37岁,2010年11月12日初诊。

患者宿有慢性胃病史多年,曾作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近年来胃脘灼热,隐痛不休,曾服用滋养胃阴之剂而效果不著。

刻诊:胃脘隐痛灼热,面色欠润,体倦无力,心烦易躁,饥而不欲食,口干,大便稍硬,小便自利,苔白质红,脉弦细略数。

证属肝强胃弱,胃阴亏虚。

治以柔肝缓急,兼养胃阴。

投以一贯煎加减:枸杞10 g,川楝子10 g,麦冬15 g,生地15 g,白芍15 g,砂仁10 g,乌梅10 g,陈皮10 g,黄连6 g,甘草6 g。

每日1剂。

服药5剂,脘痛灼热减轻,纳食增加,心情舒畅。

继守上方服用10剂,诸恙皆除。

按:胃阴虚证在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尽管酸甘化阴,药证相符,但往往效果较差。

故笔者在治胃阴虚予滋养胃阴而不效时,以柔肝治之。

因肝体阴而用阳,刚亢成性,非柔不克,肝阳偏旺,势必乘胃,更使伤阴劫液。

故投以一贯煎加减,使肝体得柔,胃阴自复。

3 腹痛泄泻,扶土抑木
患者女,45岁,2011年8月25日初诊。

患者腹泻1年余,大便溏薄,晨起则泄,每日2~3行,夹有不消化食物,无黏液及脓血。

曾服用中药参苓白术散、四神丸、香连丸之辈均罔效。

刻诊:除上述症状外,还具有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胃脘作胀,肠鸣,嗳气,形体消瘦等。

纳谷如常,精神尚佳,小便自利,苔白,
质淡红,脉弦细。

证属肝木乘脾,脾虚失运。

治以扶土抑木。

方用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减:黄芪15 g,党参1 5 g,半夏10 g,陈皮10 g,茯苓15 g,泽泻15 g,防风10 g,炒白术12 g,柴胡10 g,白芍15 g,羌活、独活各6 g,炙甘草6 g,大枣4枚,生姜3片。

每日1剂。

服药6剂,腹泄减轻,大便每日1~2次,但仍便溏,夹有少量不消化食物,余症均减。

效不更方,继服10剂诸症顿失,病已向愈。

为巩固疗效,嘱续服是方4剂。

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泄泻之证,脾虚肝乘者一般为慢性,患者除泄泻之外,常伴有腹痛,痛则欲便,便后痛减。

《医方考》谓“痛责之肝,泻责之脾;肝责之实,脾责之虚。

肝实脾虚,故成痛泻”。

此患者虽晨起泄泻,完谷不化,似命门火衰;但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则为肝木乘脾所致,故用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减。

该方除痛泻要方外,还有升阳益气健脾祛湿之药,较痛泻要方更为周全,故用之获效迅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