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中国所赐国家名
司马迁《平准书》原文译文
司马迁《平准书》原文|译文《平准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本书叙述了西汉武帝时期产生的平准均输政策的由来。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平准书》原文作者:司马迁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量吏禄,度官用,以赋於民。
而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於天下之经费。
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至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
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後卒以叛逆。
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
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
於是募民能输及转粟於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
孝景时,上郡以西旱,亦复脩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县官以除罪。
益造苑马以广用,而宫室列观舆马益增脩矣。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
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後绌耻辱焉。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
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
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自是之後,严助、硃买臣等招来东瓯,事两越,江淮之间萧然烦费矣。
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馀里,以广巴蜀,巴蜀之民罢焉。
西海固_前世今生
专题 FEATUREChina National Travel 中国国家旅游 79黄土丘陵上的抗争在西海固,你会看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深具意义的物质存在——那就是黄土。
西吉、海原、固原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共同站立在这块黄土丘陵区上,由于自然环境和历代战争,使西海固“贫瘠甲天下”,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从20世纪50年代上海支援西海固的那一代人,到21世纪初来西海固支教的年轻人,初来乍到都喝不惯偏僻山村蓄水窖储存的雨水,刚到学生宿舍时几乎要捂住鼻子,后来就完全闻不出异味了,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着同样的味道。
恶劣的条件没有让山里孩子失去对知识的渴求,清晨,琅琅读书声总是萦绕在校园和山野间,中午,边学习边就着凉水啃干馍的场景在每个教室上演。
如今,有一拨拨新闻记者、一个个摄制组来到西海固,采访,拍片,我带他们到过海原的南华山、西吉的月亮山、三边总督封疆驻节之所,清代陕西提督移驻于此。
古人喻其为格局,延续至今。
固原的须弥山、六盘山等地,他们总感觉不理想,他们要找的是光秃秃的山,农民住着窑洞过着原生态的农耕生活。
我给他们说,你要的场景是20世纪的。
2001〜2002年对西海固来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固原撤县设市,西海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国家在平银公路沿线盖了很多移民社区,至今已有7.04万人从南部山区搬迁至北部川区。
西海固在未来的5年中,计划投资105亿元,实施35万生态移民工程。
那些边远小学校,比如原州区碳山乡、官厅乡乡镇里的小学,如今得到政府的整合和扶助,学生们早晨能免费吃到鸡蛋和牛奶,中午还有肉、烩菜等免费的午餐。
厚道的西海固人,祖祖辈辈受苦的西海固人,依然勤勤恳恳地生活着,一代代地与自然抗争,在生存与抗争中不断创造着自身的文明,不断追求着美好的生活,不仅创造了古长城、丝路文明、须弥山石窟、砖包固原城等特色鲜明的物质文化遗产,更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杂技、戏曲、抟土瓦塑……这些文化承载着历史的足迹,凝聚成极具个性的西海固精神。
“美利坚合众国”译名的由来
美国的国名英文是“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the united states或america,缩写:usa或us),其正式中文译名为“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
这个译名是在1913年才确定下来的;在此之前,由于中美两国在语言、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差异,以及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导致在翻译美国的国名时,竟然出现了十多种中文译名。
那么,这些译名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在1602年刊行的《坤舆万国全图》中给美洲(america)起了一个中文名“亚墨利加”。
1776年美国独立之后,“亚墨利加国”就成为美国的中文译名。
一些雄心勃勃的美国商人开始尝试与中国进行通商;他们于1784年把商船开到了广州,给中国人带去美国的产品以及关于美国的信息。
广州人此前还不大了解这个新国家,但对它的国旗却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因为旗上有许多星星、多道条纹、红蓝白三种颜色,看起来较为花俏,故他们把美国的星条旗称为“花旗”,把美国称为“花旗国”,把美国的人参称为“花旗参”,甚至把美国的商人称为“花旗商”。
由于美商当时不懂中文,他们聘用的译员也不了解美国,所以美国的国名最初通过译员传达给中国官方时,留下的记录是“咪唎坚国”。
这显然仅是对“america”的音译,完全忽略了“united states”这部分。
无独有偶,1820年曾随葡萄牙商船游历欧美的广东人谢清高将其海外见闻由同乡杨炳南录成《海录》一书,其中提到一个“咩哩干国”,“海中孤岛也。
疆域稍狭,原为英吉利所分封,今自为一国。
风俗与英吉利同,即来广东之花旗也。
”这个“咩哩干国”就是美国,“咩哩干”就是“america”的音译,也省略了“united states”这部分的翻译。
鸦片战争前夕,钦差大臣林则徐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制驭准备之方”,组织译员翻译有关西方国家的资料。
在这些译作中,有一部《四洲志》,是梁进德等人根据英国人慕瑞(hugh murray)1836年在伦敦出版的《地理大全》(the encyclopedia of geography)摘译而成,它对近代中国“了解世界”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世界各国 国旗 国徽 国歌
世界各国国旗国徽国歌联合国旗徽一、亚洲1.中国国旗国徽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北京。
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2.阿富汗国旗国徽国名: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首都:喀布尔。
国歌: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旗国徽国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首都:阿布扎比。
国歌:(无歌词)4.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国旗国徽国名: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首都:萨那。
国歌:(无歌词)5.阿曼国旗国徽国名:阿曼苏丹国。
首都:马斯喀特。
国歌:愿上帝保佑苏丹塞义德安宁,快乐光荣,永得民心。
愿祖国保独立,万古长新。
愿国旗长飘扬,大荫永庇穆斯林。
6.巴基斯坦国旗国徽国名: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首都:伊斯兰堡。
国歌:祝福你,祖国,你最美丽,你最神圣。
巴基斯坦,你是坚强不屈的象征,你是信仰的干城。
神圣祖国的命令,就是人民的力量。
民族、国家、政权永沐荣光,实现我们的企望。
新月和明星的旗,指引着前进的路。
过去的历史、现在的光荣、未来的企望,象征真主的保护。
7.巴勒斯坦国旗名称:巴勒斯坦。
首都:。
国歌:8.巴林国旗国徽国名:巴林国。
首都:麦纳麦。
国歌:(无歌词)国旗国徽国名:不丹王国。
首都:廷布。
国歌:(无歌词)10.朝鲜国旗国徽国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首都:平壤。
国歌:看一轮旭日光芒普照美丽富饶的土地矿藏,祖国三千里江山如画,五千年历史悠长。
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培育着光荣人民成长,让我们英勇保卫祖国,贡献出全部力量。
学白头山的英雄气概,发扬勤劳勇敢的精神,为真理我们团结斗争,经风雨意志坚韧。
按人民心愿建设国家,力量无穷像海涛奔腾,愿祖国永远光辉灿烂,永远繁荣昌盛。
11.菲律宾国旗国徽国名:菲律宾共和国。
首都:马尼拉市。
司晨的大地,太阳的后裔,让我们一同热情地歌颂你。
在你的天空里和云层里,在高山大海上,我们到处看到自由放射耀目的光。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
古代汉语对外国的称呼外国的古时称呼及部分简史文莱:Brunei Darussalam ——中国古称:渤泥/泥国来源:文莱从8世纪开始有人定居,在元代史籍中称“渤泥”,明代史籍中称“文莱”。
文莱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13世纪后伊斯兰化。
文莱的主要人口为马来西亚人,此外还有华人、印度人、婆罗洲土著人。
文莱的文化、习俗、信仰都与马来西亚人很相似。
国家的官方语言为马来语,大部分人使用英语,国家的多数标牌上用的都是罗马文字。
文莱全名文莱达鲁萨兰国,又称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
文莱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曾于1408年访问中国,后逝世并安葬于南京。
14世纪,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从爪哇的控制下摆脱出来,在14 世纪至16世纪非常强大,国土包括菲律宾南部以及沙捞越和沙巴。
16世纪中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相继入侵这个国家。
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41年,文莱被日本占领。
1946年英国恢复对文莱的控制。
1959年文莱与英国签订协定,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文莱苏丹政府管理。
1978年文莱苏丹赴伦敦就主权独立问题同英国政府谈判,并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
根据条约,英国于1984年1月1日放弃了其掌握的文莱外交和国防权力,文莱宣布完全独立。
文莱目前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朝鲜/ 韩国:Korea ——乐浪/ 高句丽/ 百济/ 新罗/ 高丽来源:汉朝设置乐浪郡。
公元4世纪时,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
其中高句丽本来是中国的民族,因为抢地盘,打不过鲜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赶出国门,流放到朝鲜半岛北部。
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但高句丽与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Korea(高丽)。
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
南宋灭亡,很大程度上拜这个外国人所赐!
南宋灭亡,很大程度上拜这个外国人所赐!福建泉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泉州素称世界宗教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泉州最早开发于周秦两汉,公元260年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盛景。
在南宋成为经济大国、海运强国的时代,南宋创造了单年超过1亿两白银的财政收入,这个数字是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75%。
明朝在鼎盛时期年财政收入也不过1500万两,清咸丰年间人口达到南宋人口5倍时年财政收入也只有3000多万两。
南宋偏居江南,以商业贸易立国,南宋所创造的巨大财富绝大多数也都是商贸得来的,财政收入中非农业税比例一度接近85%。
在当时对民间商业的保护法制已经相当的健全,按南宋的规定,海商死后财产可由子孙继承五世,如无孙,遗产才由市舶司管理。
在南宋境内,外国商人可设铺营业,亦可与中国人合伙组建远洋船队。
不仅如此,南宋为平衡中外海商,提拔阿拉伯商人蒲寿庚任“泉州提举市舶使”(市舶司主官),可见政策之开明,对商业之重视。
可是,南宋朝廷对蒲寿庚的旷世恩惠最终换来的确是赤裸裸的背叛和追杀,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蒲寿庚,又名蒲受畊,号海云,宋末元初著名穆斯林海商,“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30多年间他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史载蒲寿庚“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
1973年,在后渚港发掘出一艘南宋远洋货船,载重量200多吨,船上香料遗存丰富,有降真香、檀香、沈香、乳香、龙诞香、胡椒等,学者推测这艘海船可能是蒲寿庚家族的香料船。
德祐元年(1275年)三月,即蒲寿庚受任为福建安抚沿海都置制使不久后,参与了一场反抗宋廷的战争。
当时元军逼近杭州,时任右丞相陈宜中准备迁都,但是贾似道临行让他的亲信韩震总领禁兵,谁敢迁都就杀了他,所以陈宜中借口商量事把他诱杀了。
世界各国国名由来
世界各国国名的由来星期五, 08月 15, 2008 19:05Posted in category 文化|社会1、日本公元7世纪以前,日本以大和朝廷代表国家,称大和国。
公元607年(即中国隋炀帝大业三年,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日本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向隋朝递交了国书,国书上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
由此启发,于是在公元7世纪70年代,出现了"日本"这个国名。
2、印度印度原为婆罗多,是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的国家。
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
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后来才逐渐包括恒河流域及整个南亚次大陆。
古波斯语将信度转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又变"印督"为"印度伊"。
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印度称为"印度斯",后来,罗马沿袭了这个词。
我国史书中,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来又有"天竺"、"忻都"等称。
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印度"。
3、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意为"纯洁的国土"。
这个国名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旁遮普学生创造的。
印度独立前后,它西北部和东北部有许多穆斯林,占当地居民人数的50- 60%,分布在旁遮普、西北边、信德、俾路支等省分。
由于他们的风俗礼教与印度教徒有分歧,要求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
1930年,旁遮普学生乔图里·拉麦待·阿里把旁遮普、西北边、克什米尔和信德各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合在一起,再加上俾路支斯坦名词的词尾,组成一个新的名称"巴基斯坦",声称这是一个穆斯林国家。
1940年3月,全印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召开代表大会,提出实行印巴分治,建立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的要求。
当今海外有多少国名拜中国所赐?
当今海外有多少国名拜中国所赐?史上云轻淡,当年威四方。
君不见海外草木成观景,车道烟尘各为家。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不是以个人的意志有所改变。
当我们翻开历史画册,发现海外有些国家之名曾经“拜中国所赐”时,心里不免有几分落寞,几分苍凉……一越南严格地说,论血缘关系,越南人与中华民族的血缘关系最为接近。
尤其是在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驭宇内”时,越南的大部分国土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越族亦成为中华民族最早的成员之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正式在该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
前111年,汉武帝再次依照秦王朝旧例,明确纳越南为中国地方郡县。
中国官方赐其“安南”之名,始见于唐调露元年(679年)所置之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河内)。
即使在公元968年的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越南亦是中国的地方行政区。
越南其实是明朝时才处于半独立状态,直到晚清乃至二战后期,在西方列强干预下才完全脱离中国版图。
越南现国名始见于嘉庆八年(1803年)。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五三云:“南越”之名,所包甚广。
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
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
天朝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
中国相关正史《清史稿》等亦有类似之记载,此之谓“越南”国名由来。
二朝鲜朝鲜与中国历史渊源悠久,乃至“朝鲜”国名三度均为中国人命之。
首次被正式命名,发生在朝鲜半岛历史上建立第一个政权“箕子朝鲜”时期。
当时,西周姬发灭商后,商贵族箕子率五千移民在朝鲜建立“箕子朝鲜”政权。
“朝鲜”之名源自中国《诗经》“朝阳鲜明”之意,箕子王族认为朝鲜半岛比中原偏东,能早看到太阳,于是视“朝”为“鲜”,遂有地名。
第二次则是“卫满朝鲜”时期。
不久,“卫满朝鲜”为汉武帝正式纳为中国乐浪郡。
三国时期,公孙渊在乐浪南部建立的带方郡,宣誓对曹魏政权效忠。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强则国强作者:王旭明来源:《语文建设》2010年第01期1872年,清朝向美国派出第一批30名留学幼童,开启了近现代中国人出洋留学的先河。
但中国人的留学史并非从此走上坦途,而是有太多的波折。
第一批幼童留学时,家人担忧悲伤,以为儿子将入虎狼之境。
到民国初年留学镀金成为时尚,到上世纪50年代基本上中止了向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再到改革开放以后,出国留学再成时尚……其中的反复,能形象地说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渐走向理性的轨迹。
今日中国人到世界各地留学,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不但留学生数量增多,留学的途径和方式多样,而且留学生的年龄也日趋低龄化。
在涌动的留学热潮中,本书的作者、17岁的枫叶秋千(李逸超),已不算一个“小留学生”了。
说枫叶秋千不算“小留学生”,不仅仅指他的年龄,更重要的理由是,尽管作者的行文中不时流露出真纯的少年情怀,但他对待外国人以及外国文化从容平和的态度,显得老到而成熟。
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能体现作者可贵的好奇心、进取心和平常心。
好奇心和进取心是接受新生事物,学习新知识最好的驱动力。
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好奇也是青少年的天性,这一点在本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可以说是强烈的求知欲,帮助作者从登上去美国的飞机开始,一点点克服异国他乡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难能可贵的是,枫叶秋千十分敏锐地观察生活与学习中的细节,并及时地、非常传神地记录下来。
这样,一位上海少年在美国一年交流学习的状况就有机会“原生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平常心和好奇心并不矛盾,但二者之间如何达到一种平衡,则颇有学问。
枫叶秋千年纪虽小,而且是首次独自在国外生活,却能较好地掌握这种平衡,殊为不易。
这当然首先要拜中国改革开放之所赐,更由于近年来网络等新的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中国的青少年比他们的上一辈人,更容易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
枫叶秋千从踏上美国土地。
进入为交流生安排的美国家庭,进入学生文化背景复杂多元的学校开始,和“美国爸爸”“美国妈妈”、姐姐、弟弟等“家人”,以及同学打交道时,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历史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来历
【历史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来历新中国的命名是贯穿于新中国的整个创建过程之中的,它最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是我们党关于人民共和国思想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这一名称虽无“民主”一词,却无不蕴涵着新中国人民民主的国家本质。
●在新政协筹备会前夕,“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在新中国命名中暂占上风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终不渝的追求。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到“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口号的相继提出,都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发展阶段的形势与任务相适应的。
不过,我们党关于新中国政权性质和阶级基础的认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就是“人民民主的共和国”,“这种共和国的彻底完成,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才有可能”。
这也决定了新中国国名的基本走向。
毛泽东在1947年元旦发表新年祝词时指出:“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一定要在今后数年内奠定稳固的基础”。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幕。
关于国名问题,毛泽东在当天的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过去,中华民国是名不副实的。
现在,我们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他在讲话结束时高呼的第一个口号就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第二天,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把“提出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之方案”列为筹备会的一项中心任务。
当晚,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常务委员会下设六个工作小组。
其中,第二小组起草新政协会议组织条例,组长谭平山;第三小组起草共同纲领,组长周恩来;第四小组拟定“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方案”,组长董必武,副组长黄炎培。
各工作小组在起草有关文件的初稿时,都沿用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名称。
然而,毛泽东在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则只使用了“人民共和国”的概念。
这表明,尽管当时“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在新中国命名中暂占上风,但国名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处于待定状态。
朝鲜为什么会叫朝鲜?名字的由来竟是拜朱元璋所赐?
朝鲜为什么会叫朝鲜?名字的由来竟是拜朱元璋所赐?本文导读:这位高丽新王是倾向北元的,但他也害怕新生的明朝,于是还是派人去向朱元璋请封他父亲的谥号。
朱元璋也乐意的接受了,并派使者前去册封并吊唁,可在从高丽回来的途中,突然被人劫杀了。
虽然是在高丽境内,但不一定是高丽人干的,最大的可能是蒙古人,毕竟高丽王辛隅惧怕明朝。
但朱元璋可不管这些,人是在高丽境内出事的,高丽人必须给个说法,于是收回了给王颛的谥号,并且表示不承认辛隅的高丽王地位。
而有苦难言辛隅知道已经得罪了明朝了,便转而向北元请封谥号,并且准备先发制人的攻打明朝。
公元1387年,朱元璋派冯胜和蓝玉率军平定辽东,并在铁岭设立铁岭卫都指挥所管辖辽东,铁岭是明朝与高丽的缓冲地带。
为了得到这一缓冲地带,辛隅居然向朱元璋请求将这一地区让给高丽,结果是被啼笑皆非的朱元璋严词拒绝了,于是血气方刚的辛隅便准备攻占铁岭。
其派出的军队大约四万人,此时驻守在辽东的明军约有二十万人,而且是由名将冯胜和后起之秀蓝玉统帅。
李成桂为了取得明朝的支持,便派使臣来到明朝,请求朱元璋赐封国号,而朱元璋经过慎重的考虑,答应了这个请求,并赐其国名:朝鲜,意寓为"朝日鲜明之国",并下令朝鲜为用不征讨之国,从此,朝鲜半岛便有了朝鲜这一个新名字。
不但如此,朱元璋还下令,明朝与朝鲜的边境以鸭绿江为界。
而朝鲜为了表示诚意,尊称大明为天朝,并采用明朝皇帝年号纪年。
从此,朝鲜便成为了明朝的附属国,其历代国王继位前都要先取得明朝皇帝的赐封,待明朝皇帝赐封后才会登基,这一惯例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此后又成了清朝的附属国,虽然表面上改用清朝皇帝年号纪年,但其内庭仍然采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年号纪年,一直使用到李氏王朝为日本灭亡,由此也让崇祯这一年号成为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转载]中国古代对世界各国的称呼
[转载]中国古代对世界各国的称呼印度:汉朝称身毒、唐朝称天竺大光、是缅甸的古称高丽、百济都为朝鲜古称泰国古称暹罗国日本古称东瀛、扶桑,汉朝称倭奴国新加坡古称"单马锡"、满剌加:淡马锡婆罗乃、婆利、布尔尼都是文莱的古称称老挝为南掌国、寮国称朝鲜为高丽(高句丽与百济、新罗共同在韩半岛开创了三国时代,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叙述一下从汉朝至清朝,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是如何管辖的。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路线图古丝绸之路(点击小图看大图)看看古时的丝绸之路线路图!始于西安,出了国后,分出两路,一路到达里海,一路飘到君士坦丁堡。
古代中国曾有哪些称呼转载网络/w/20141117/149787.html中国古代、近代战图资料世界各国地区附属国疆界总计171张图/read.php?tid=60964土耳其:就是唐朝当年的宿敌突厥西迁的产物匈牙利:汉朝当年的宿敌匈奴西迁的产物爪哇:阇婆西班牙和葡萄牙统称为弗朗机.荷兰是红毛夷中国古称:堂明 / 南掌 / 寮国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访东吴。
1353年,琅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腊帮助下,统一老挝全境,建立了以佬族为主体的封建国家——澜沧王国。
明代永乐二年,澜沧国获得中国的承认,封为“老挝宣慰司”,史称南掌。
国内第一大民族老挝族(又称“老龙族”,中国称其为“寮人”)占全国总人口1/3以上,以族为国名。
柬埔寨:Cambodia中国古称:扶南 / 真腊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来源:元代称“甘孛智”,明代转音为“柬埔寨”,为“山地之国”。
泰国:Thailand中国古称:堕罗钵底 / 暹罗来源:公元6世纪,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堕罗钵底国。
“泰国”泰语中为“自由国度”,“泰族”为“自由人民”。
泰族就是中国的傣族。
缅甸:Myanmar中国古称:掸国 / 骠国 / 蒲甘来源:掸国,骠国,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对它的称呼。
文化常识-中国的别称及由来
版本1:1、华夏华夏也称“夏”、“诸夏”。
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2、中华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
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古代“中国”与“中原”同义)。
后随着历史演化与融合,因此凡属于中华文化范畴的皆属中国。
华者,初源于华胥氏(位于华山之西,今西安市蓝田华胥镇)。
《列子·黄帝》有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伏羲、女娲生子少典。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故而,华胥正是炎黄之祖也。
3、诸华由于周朝人自称为华,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许多诸侯国,就称作诸华。
4、神州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用“神州”做中国的别称。
神州(shén zhōu),俗称“神州大地”,又名“赤县神州”、“九州”(中国),是属于黄种人汉族的民族共同地域,面积达360万平方公里。
5、中原中原是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
中原地域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有所蔓延。
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族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玄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
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区占据四个,分别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此外还有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登封、夏邑、偃师、虞城、淮阳、新郑等古都。
《史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原文及翻译译文1、《史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建元六年,拜番阳令唐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
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使司马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骞因盛言大夏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
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
岁余,皆闭昆明,中学联盟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是亲附。
天子注意焉。
及至南越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
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
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击破之。
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即引兵还,行诛头兰。
头兰,常隔滇道者也。
已平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
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会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
上以为夜郎王。
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靡莫,以兵临滇。
滇王始首善。
以故弗诛。
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
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
滇小邑,最宠焉。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译文:西南夷的君长多得要用十来计算,其中夜郎的势力最强大。
建元六年,任命番阳令唐蒙为郎中将,率领一千大军,以及负责粮食、辎重的人员一万多人,从巴符关进入夜郎,于是会见了夜郎侯多同。
唐蒙给了他很多赏赐,又用汉王朝的武威和恩德开导他,约定给他们设置官吏,让他的儿子当相当于县令的官长。
朝鲜的来历,朝鲜国名竟拜乞丐皇帝朱元璋所赐
[键入文字]朝鲜的来历,朝鲜国名竟拜乞丐皇帝朱元璋所赐在中国典籍中最早出现“朝鲜”一词的是《尚书大传》中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之地。
《史记》中也有箕子东迁至朝鲜的记载。
朝鲜最古的史书《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中也将箕子朝鲜作为“朝鲜”一词作为国名出现的开始。
但从周朝至汉朝,“朝鲜”只是指朝鲜半岛北部的地区,朝鲜半岛南部则被称为三韩(即辰韩、马韩、弁韩,见《魏书·东夷记》)。
公元前194 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国号仍称“朝鲜”,史称卫满朝鲜。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 年)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此后“朝鲜”一词消失在中国典籍中。
直到1392 年朝鲜太祖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自立为王,这就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朝鲜王朝。
因为朝鲜在明之前曾为中国之属国,在那时,属国君主只能称“王”,其地位即如中国皇帝分封其兄弟、儿子为王一样,需要报请中央王朝,有一套“封王程序及仪式”,当然属国王要比起“其兄弟、儿子为王”的权力是大多了,它毕竟有一个自己的国家。
李成桂派使臣以“权知高丽国事”名义给明太祖朱元璋的奏章中,草拟了两个国号请其代为选定。
两个国号一为“和宁”,一为“朝鲜”,其中和宁为李成桂的父亲李子春在高丽朝任万户时的就仕之地,朝鲜则为古名,有“朝日鲜明”之意。
朱元璋认为“东夷之号,惟独‘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其本名而祖之”,李氏政权遂以“朝鲜”为国号。
此后“朝鲜”一词成为国家、民族和语言的名称。
朱元璋亦亲自下令:朝鲜为永不征讨之国,明和朝鲜正式以鸭绿江作为边界。
而朝鲜尊明为天朝,并采用明年号,此后朝鲜的历代国王继位后都要派使臣至明朝,得到明朝皇帝的确认并赐予封号。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云轻淡,当年威四方。
君不见海外草木成观景,车道烟尘各为家。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不是以个人的意志有所改变。
当我们翻开历史画册,发现海外有些国家之名曾经“拜中国所赐”时,心里不免有几分落寞,几分苍凉……
一.越南
严格地说,论血缘关系,越南人与中华民族的血缘关系最为接近。
尤其是在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驭宇内”时,越南的大部分国土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越族亦成为中华民族最早的成员之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正式在该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
前111年,汉武帝再次依照秦王朝旧例,明确纳越南为中国地方郡县。
中国官方赐其“安南”之名,始见于唐调露元年(679年)所置之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河内)。
即使在公元968年的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越南亦是中国的地方行政区。
越南其实是明朝时才处于半独立状态,直到晚清乃至二战后期,在西方列强干预下才完全脱离中国版图。
越南现国名始见于嘉庆八年(1803年)。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五三云:
“南越”之名,所包甚广。
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
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
天朝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
中国相关正史《清史稿》等亦有类似之记载,此之谓“越南”国名由来。
二.朝鲜
朝鲜与中国历史渊源悠久,乃至“朝鲜”国名三度均为中国人命之。
首次被正式命名,发生在朝鲜半岛历史上建立第一个政权“箕子朝鲜”时期。
当时,西周姬发灭商后,商贵族箕子率五千移民在朝鲜建立“箕子朝鲜”政权。
“朝鲜”之名源自中国《诗经》“朝阳鲜明”之意,箕子王族认为朝鲜半岛比中原偏东,能早看到太阳,于是视“朝”为“鲜”,遂有地名。
第二次则是“卫满朝鲜”时期。
不久,“卫满朝鲜”为汉武帝正式纳为中国乐浪郡。
三国时期,公孙渊在乐浪南部建立的带方郡,宣誓对曹魏政权效忠。
此后,在半岛西南出现百济政权,半岛北方与东北出现高勾丽势力,新罗崛起后与唐朝再度建立亲密互动关系。
第三次被命名“朝鲜”拜明太祖朱元璋诏令。
大将李成桂在亲华的官吏和百姓的拥护下,推翻了高丽政权。
新政权请明朝皇帝起名字,洪武皇帝朱元璋亲自起名为“朝鲜”。
史上称其为“李氏朝鲜”。
满清逐鹿中原时,“李氏朝鲜”王室一度发誓“反清复明”,并坚持用大明“崇祯”年号,但最终归于失败。
三.日本
春秋时期,中国人在史书上以“扶桑”称呼日本;战国时代,则称日本为“倭”,这大概是古中国对日本最早的两种称呼了。
至于“东夷”、“海东”、“东瀛”、“蓬莱”、“瀛洲”等称呼则散见于秦王朝典籍之中。
日本人对中原文化顶礼膜拜,表示臣服。
汉光武帝刘秀赐给当时日本国王的一枚金印“汉倭奴国王印,便是明证。
由于古中国人对自然知识探索有限,遂认为日本为“太阳升起来的地方”,而日本圣德太子受之启发,于608年 m7 _& c0 A) E ?3 Q, r8 RHDbbs|花都论坛|花都求职| hu致隋炀帝“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国书,表达不甘屈尊、对等交往的强烈愿望。
隋炀帝览之不悦,斥之无礼。
直到唐高宗时期,武后(即武则天)根据《山海经》的考据“东海之外,蓬莱阁,扶桑木,木生十日”,“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旧唐书·东夷传》)。
而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亦记载:“武后曰日本”,“日本”国名遂定。
日本历经大化革新后,深受中国教诲,于是沿袭武则天说法,继续使用“日本”国名,至今乃是。
四.韩国
朝鲜半岛一度出现“三韩争雄”时代。
《后汉书》卷七十五曰:“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
”其中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
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
于是,在中国大陆,明朝早期民间常有“韩人”、“韩民”称谓。
不过,由官方正式称“韩人“则出现于晚清时代。
《清朝水陆贸易章程》中明确以韩人”正式称之,19世纪90年代光绪帝更是在对日宣战诏书中有“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之词。
慈禧“懿旨”中则云“著李鸿章接洽韩国军务事”,“韩国”一词于官方始得浮出水面。
1897年10月,汉化思想活跃的李熙登基称帝,则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简称“大韩”或“韩国”。
据悉,韩国目前为了摆脱汉化影响,欲再度改换国号,正如当年韩国更改“汉城”为“汉城”那般……
五.缅甸
缅甸历史尽管可以纵横五千年,但“缅甸”的国名称谓则来自中国元世祖忽必烈。
缅甸最早是由骠人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以控制该国的,亦进而掌控中印之间的通商之路。
但到了849年缅甸人接管骠河流域并建立蒲甘城。
此后缅甸政权接受两宋的汉化思想,其亲华色彩日益突出。
1278年,缅甸表示接受蒙古统治。
1279年,忽必烈入主中原,正式纳缅甸为中国元朝“缅甸行省”,“缅甸”作为地方官方称谓始得出炉。
明朝初期,缅甸由地方行省升格为中国藩属国,命之曰“缅甸王国”。
六.不丹
不丹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则始于唐代文成公主入藏。
其实不丹人被松赞干布征服前,其女王苏毗已经向中国文化表示臣服或朝贡,《隋书·西域传》中记载:“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歇”,“(隋)凡号令,(苏毗)女官自内传,男官受而行”。
到了元朝时期,不丹被明确纳为藩属国。
明朝初期,帕竹万户侯为了取得明朝皇帝的信任,帕竹王逐渐成为了统领其他藩王的藩王。
帕竹人信仰的噶举教派也就成了强势教派。
由于这一教派拥有四脚神龙,且主张亲华,因而,造成不丹人非常喜欢中国的龙,不丹人称自己的国家为“龙国”。
后来,竺巴派领袖是阿旺•纳姆伽尔奉行四脚神龙为雷神,以不丹民族为名,请求中国予以“不丹王国”册封,得到许可。
如今,不丹人对中国文化仍有特殊的情感,奉行亲华政策。
其国旗明确规定必须有龙的图案,且国旗上的龙严格符合中国藩属的规格,采用的是四爪金龙,斯为藩王级别之标志。
因为五爪金龙只有中国皇帝方可用之。
临笔至此,笔者无限感伤。
回眸国史,尤其是中国鼎盛时期的那段段辉煌的历史,抚今追昔,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