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产业的差距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对比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对比我国加入WTO之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增加值由1996年的211.84亿元增加至2009年的1037.70亿元,增长了近4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5.75%,高于同时期GDP的平均增长速度。
但是,从文化产业占一国GDP比重来看,这一数值在我国约为2.5%,相较之文化产业发达国家超过20%的比重,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仍然较小,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本文通过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提出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国外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文化产业的运作模式。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国家的文化产业也开始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影响力。
以下是美国、日本、韩国三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1.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美国的文化产业是发展最早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文化产业之一,它依靠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及科技实力对外输出美国文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993年,美国哈佛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在理论上为美国遏制与其文化不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另一名哈佛学者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观点,为美国利用自身软实力资源进行文化扩张提出了明确的策略[1]。
基于这样的理论背景,美国在向其他国家输出文化产品、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输出了美国的政治和文化观念,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
美国政府通过鼓励多元投资、多种经营等方式,将其他行业和境外资金引入文化产业。
在非营利性的文化艺术领域,主要由美国政府和社会资金对其支持,而在营利性的文化产业领域,则采用金融制度的创新、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融资。
二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1970年美国制定了第一部版权法,此后,又陆续出台了1976年的版权法、1998年的版权期限延长法案、2005年的家庭娱乐版权法等法律法规。
由文化产业看中俄两国的文化异同
由文化产业看中俄两国的文化异同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作为生产要素,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包装、推广、销售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价值及经济效益的产业。
在当代世界各国的发展中,文化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对于中俄两国而言,文化产业是两国文化长远交流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方面论述中俄两国的文化异同。
一、产业逐渐升温近年来,中俄两国的文化产业逐渐升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年产出值超过5万亿元,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25%。
影视、旅游、戏曲、动漫等行业发展迅猛,其中电影产业更是稳居全球第二名。
而在俄罗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俄罗斯政府逐渐加大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通过为文化产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放宽外资进入俄文化市场等方式,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其中电影、博物馆、旅游等文化产业领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俄罗斯经济领域的一个新兴产业。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结合中俄两国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包装和创新,可以让文化产业更具现代性。
如中国的金庸武侠小说,通过电影、电视剧等载体,依然在具有现代元素的文艺界取得了很高的声誉和口碑;而在俄罗斯,象棋、俄罗斯方块等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创新,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
同时,两国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面,也有着不同的方式。
在中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文艺从业者通过改编、创新传统文化元素,加强文化自信心的培育,同时引导广大民众传承中华文化;在俄罗斯,传统文化的传承则更多地依托于各级艺术院校、博物馆等机构,打造更多体现俄罗斯特色的文化产品,如俄罗斯版画等。
三、面临的挑战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增加。
该国和中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发展有何不同之处?
该国和中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发展有何不同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趋势和热门话题,许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已经开始了早期的投资布局,而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发展也异常活跃。
那么,该国和中国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下面将为大家一一列举。
一、政策的推动该国虽然长期以来也一直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与中国相比,其政策推动并没有那么积极和有力。
毕竟,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进“文化+科技”的战略,多次提出要加大对文创产业的扶持力度,同时还通过一系列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措施为文创企业提供方便和优惠。
因此,在政策上的差异也是两国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产业门类的差异虽然文化和创意是相通的概念,但是两个国家在文创产业中所涉及的门类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以该国为例,其文创产业中主要包括了出版、电影、动画、游戏等领域,而中国的文创门类则更加广泛,不仅涉及了传统杂技、京剧等传统文化形式,还要包括现代音乐、网络文学、手工艺等多个领域,这也是两个国家文创产业发展差异最为明显的地方。
三、市场定位的差异虽然两国文创产业门类差异较大,但是更为核心的差异还在于市场定位。
该国的文创产业多以文化输出、内容制作为主,更多的是向世界展示该国的文化和艺术。
而中国的文创产业定位则更为广阔,既包括了内容制作,又包括了亲民化、消费化的文创产品,而这正是中国文创产业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创意理念的不同在创意理念上,两个国家的文创产业也存在着不同。
该国在文创产业的创意理念中更追求“全球化”的价值模式,它注重将自己的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而中国的文创产业则注重“本土化”,被认为是一种“代表中国”的文化艺术,它总是力图寻找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联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五、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同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两国文创产业的取得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该国的文创产业似乎更加注重原创性、独创性,所以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另一个国家和中国在文化产业,例如文化创意、设计、时尚、艺术品市场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另一个国家和中国在文化产业,例如文化创意、设计、时尚、艺术品市场等方面有哪些异同?近年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增长点,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发展这个产业。
作为两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有哪些异同呢?本文将从文化创意、设计、时尚、艺术品市场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化创意在文化创意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都非常注重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但是另一个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更为成熟,更为系统。
该国政府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同时该国也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障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利益。
而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相对来说还比较年轻,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设计在设计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风格。
另一个国家注重的是简约、实用、高质感设计,追求生活的高品质。
而中国注重的则是更加华丽、色彩丰富、富有异国风情的设计,更符合中国文化审美。
除此之外,另一个国家会更加关注设计的创意性和实用性,注重的是设计与生活的融合,而中国更多的是在传承中华文化、宣传中国形象上发挥设计的作用。
三、时尚在时尚方面,另一个国家的市场更为成熟和规模化,时尚产业也更加发达。
而中国的时尚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其中尤其缺乏独立设计品牌。
但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口消费市场之一,已经吸引了许多国际顶级时尚品牌的进入,因此未来的发展前景依旧非常广阔。
四、艺术品市场在艺术品市场方面,另一个国家的市场规模明显比中国大,而且艺术品的流通和交易方式更为成熟和规范,市场透明度更高。
该国政府也通过相关政策鼓励私人馆藏、艺术品交易和投资,从而进一步推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而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则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市场监管不完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等,需要政府加强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
结语总的来说,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各有所长。
在文化创意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近年来,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首先,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在定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涵盖了文化艺术、设计、媒体、动漫、游戏等领域,而国外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加广泛,包括了时尚、电影、音乐、出版、建筑等领域。
这一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和发展重点的不同。
其次,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内政府近年来对文化创意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包括税收减免、创意产业园建设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
而国外的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美国等早在上世纪就开始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扶持和政策引导,通过资金投入、支持创新和创意产业孵化等方式推动其发展。
再次,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需求方面存在差异。
国内市场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文化消费和旅游领域。
消费者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文化创意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而国外市场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不仅包括本国消费者,还包括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对创意产品的需求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此外,两者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相对薄弱,尤其是高级设计师、创意人才的缺乏。
而国外的一些国家,如英国、意大利等,拥有世界级的设计学院和艺术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创意人才。
这为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相对较弱,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外的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发展历史较长,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模式、政策扶持、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全球其他国家的娱乐和文化产业有何不同特点?
全球其他国家的娱乐和文化产业有何不同特点?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发展,娱乐和文化产业已成为了各个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各个国家的文化产业有着不同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本文将为您介绍全球其他国家的娱乐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
1. 美国:创新和虚拟现实技术美国的娱乐和文化产业一直是全球领先的,在电影、音乐、游戏等方面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除此之外,美国的文化产业非常注重创新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其中,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美国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趋势,各大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其商业价值。
2. 日本:动漫与游戏产业日本的文化产业以动漫与游戏为主。
日本的动画产业在全球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优秀的创意、故事、角色设计赢得了全球不少粉丝,其中代表性作品如《千与千寻》、《攻壳机动队》等等。
而且,日本游戏产业也拥有极高水平的开发技术和精简迅速的研发体系,在全球享有盛誉。
3. 韩国:流行文化产业韩国的娱乐和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流行文化方面。
音乐制作和演唱、潮流时尚、电视剧制作等方面均是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韩国的音乐产业,韩国娱乐公司多数涵盖了制作、唱片、演唱等所有环节,造就了韩国传统音乐到现代音乐的飞跃。
4. 法国:电影产业在欧洲各国中,法国的电影产业一直位居前列。
法国有着非常完整的电影生态系统,不仅有著名的戛纳电影节,而且还有众多备受国际青睐的导演和演员。
法国电影注重艺术性和深度,其作品多以文化、历史、哲学等高质量元素为主。
这些因素也为法国电影在全球获得了很高的口碑和影响力。
5. 印度:宝莱坞产业宝莱坞产业是指印度的电影产业。
宝莱坞电影风格以歌舞戏剧为主,历史悠久、浓厚的印度文化气息和独特的印度式幽默感成为宝莱坞电影最具有特色的行业特点。
宝莱坞制作和传播的影视作品常常引起世界各区域和族群的强烈兴趣,如内地观众熟知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等知名作品。
总之,全球其他国家的娱乐和文化产业各有不同,无论是产业形态还是艺术特点,不同的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出文化传承的特点和发展的动向。
中国和某国的文化产业和娱乐产业有何不同?
中国和某国的文化产业和娱乐产业有何不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与某些国家的文化和娱乐产业相比,中国的文化和娱乐产业有其独特和不同之处。
以下列举了几点作为科普,供读者参考。
一、技艺精湛的传统表演艺术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
从戏曲、杂技、魔术、民间音乐、舞蹈到武术等方面,中国文化传承了独特的表演技艺。
中国表演艺术的精湛和博大精深,体现在舞蹈和武术等方面上,经典的《京剧茶花女》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表演艺术作品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二、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与其它国家追求快节奏、高产量文化产品不同,中国的文化产品更注重传统和精品。
例如茶、瓷器、丝绸等传统文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至今仍居高不下。
在娱乐产业中,中国影视剧编剧、导演精益求精这一点,使得国内许多影视作品更加富有内涵,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在国际上也不断取得成就。
三、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国文化价值取向强调家庭、社会稳定和国家。
中国家庭关系紧密,重视家族和亲友之间互相支持。
在文化娱乐产业上,中国的影视剧和传媒作品也更倾向于利用这一文化价值观念作为表现手法。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意识也体现在很多文化产业产品上,例如对于国家地理在历史上的描述、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讲述等等。
四、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市场中国的文化产业包括传统文化产业、时尚文化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
从国外进口,到国内生产,再到走向海外,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多个市场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娱乐产业领域,中国的游戏、电影、音乐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娱乐产品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
可以说,中国的文化产业和娱乐产业正日益走向多元化的市场。
以上点便是中国和某国在文化产业和娱乐产业方面的差异。
无论是传承传统的表演艺术、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还是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市场,东方的中国之文化之美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其他地区。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间,娱乐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有何不同?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间,娱乐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有何不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娱乐和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然而,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体系等因素都会对娱乐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产生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娱乐和文化产业发展和应用的不同之处。
一、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娱乐和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市场需求也有着很高的地位。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由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差异,人们对于娱乐和文化的需求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在欧洲的文化体系中,古典音乐、博物馆和艺术展览等在文化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二、政治制度的不同政治制度是影响娱乐和文化产业发展和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些民主自由的国家,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较大,政府较少干预,市场经济相对自由,文化产业也相对繁荣。
而在一些专制国家,政府有更多的掌控权,文化产业发展则需服从政府意愿,受到政治制度的限制。
三、市场需求的不同市场需求是决定娱乐和文化产业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的巨大,娱乐和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也是极大的。
人们对于游戏、电视剧和音乐等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而在一些欧美国家,观众对于高质量的电影、音乐和剧院演出的需求更高,同时也更加注重内容的创新和多样性。
四、文化产业与数字科技的融合度数字科技的发展对娱乐和文化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数字科技与娱乐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度正在加速升级,如短视频、直播等的应用成为市场的新宠。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数字科技已经广泛融合于文化产业,并成为文化产业的助推器。
综上所述,不同国家之间娱乐和文化产业发展和应用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市场需求和数字科技等因素。
掌握这些不同点,有利于全球文化交流和娱乐产业的发展趋势。
中外文化产业比较
中外文化产业比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文化产业比较已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资产为基础,通过文化创意和创新活动,创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娱乐产业、传媒产业等。
在中外文化产业的比较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与互补:市场规模与消费需求、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文化产品与创意输出、产业结构与专业人才。
首先,中外文化产业在市场规模与消费需求上存在差异。
中国人口众多,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西方国家发达程度高,人均消费能力强,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
中外文化产业在市场规模与消费需求上呈现出互补的特点,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而西方市场更注重高品质文化产品。
其次,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也是中外文化产业的差异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基金等。
而西方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和机构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不同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为中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环境和机遇,在政策引导和发展机遇上存在差异。
第三,文化产品与创意输出也是中外文化产业比较的重要方面。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传统,因此文化产品和创意输出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文化产品通常体现着独特的中式风情和民族文化,例如传统戏曲、绘画、民间音乐等。
而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更注重个体的表达和创新,例如电影、音乐、设计等。
中外文化产品和创意输出呈现出互补和交融的特点,从而促进了中外文化产业的发展。
最后,中外文化产业在产业结构和专业人才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产业结构相对不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而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相对发达,产业结构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健全。
中外文化产业在产业结构和专业人才方面存在差异,中方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中外文化产业在市场规模与消费需求、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文化产品与创意输出、产业结构与专业人才等方面存在差异与互补。
中美文化产业比较研究
中美文化产业比较探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进步,文化产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其文化产业进步备受关注。
这篇文章旨在比较中美两国的文化产业进步,并探讨产业背后的因素及其影响。
二、文化产业定义及范畴文化产业是指能够以创意、艺术、文化等形式塑造文化价值并具有经济意义的产业形态。
范畴包括但不限于影视、音乐、出版、广播电视、动漫、游戏、博物馆、艺术品来往等多个领域。
三、市场规模比较1. 中美市场规模中美两国的文化产业规模巨大。
依据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文化产业市场总规模约为3.2万亿元人民币,美国市场规模超过1.9万亿美圆。
两国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
2. 进步速度比较中国文化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
依据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超过10%,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
美国文化产业增速稳定,年均增长在3%左右。
四、人才培育与创新驱动1. 人才培育中美两国在人才培育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美国强调学术探究和实践能力培育,重视培育独立沉思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中国重视基础教育,培育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2. 创新驱动美国文化产业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重视新闻、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中国则在政策层面大力推动文化创新,鼓舞原创作品和创新项目标进步。
五、文化产业政策比较1. 中美政策支持中美两国都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增进文化产业的进步。
美国政府提供税收优惠、补贴、融资支持等方式来支持文化项目。
中国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减税、补贴、基金支持等,以鼓舞文化产业创新与进步。
2. 政策效果比较美国文化产业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成功案例,政府支持较为成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
中国目前正处于文化产业快速崛起的阶段,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进步,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六、市场竞争与合作1. 市场竞争中美文化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存在激烈的竞争。
美国在影视、音乐、游戏等领域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中国则在动漫、博物馆等领域具备一定优势。
另一个国家和中国的创意产业和艺术文化有何异同?
另一个国家和中国的创意产业和艺术文化有何异同?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和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分支。
虽然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和创意产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思考另一个国家和中国的创意产业和艺术文化的异同。
一、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式1. 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国家的创意产业发展以技术为导向,注重高效、高质量的生产过程。
他们注重工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追求更高的产量和低成本。
他们的创意产业十分注重市场和商业利益,希望通过推广和营销产品来获得最大的利润。
2. 中国相比之下,中国的创意产业注重的是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中国的文化传统鼓励创新和表达,这种传统使中国的创意产业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思想深度。
虽然中国的创意产业也注重商业利益,但大多数创意企业更为注重核心文化的价值和文化传承的责任。
二、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1. 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国家的艺术文化主要侧重于媒体表现形式,如电影、电视、音乐和视频游戏等。
他们一般会通过娱乐和消遣来获取观众的关注。
2. 中国中国的艺术文化则侧重于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如绘画、雕塑、舞蹈和京剧等。
在中国,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
一些艺术作品通过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特质来表达新时代的精神。
三、文化交流的方式1. 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国家的文化交流通过媒体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基于互联网的跨国交流、消费文化和广告。
而在这个国家,更多的是通过商业和娱乐活动来推广自己的文化。
2. 中国相比之下,中国更注重人际交流和非媒体方式的文化交流。
例如中国在海外开展的孔子学院,推广中文、中华文化和中国艺术传统,充分利用了中国的语言文化资源,为推广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总结: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和艺术文化都是其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产物。
最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创意产业和艺术文化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他国家的文化产业如何与中国不同?
其他国家的文化产业如何与中国不同?一、美国美国文化产业是以资本为核心的商业化模式。
其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信息产业和科技产业紧密相连,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龙头产业链。
此外,美国的文化产业拥有强烈的文化多样性和创新精神,从而促成了一批世界级文化产业企业的诞生。
- 独立文化产业公司的繁荣- 文化资本的融入和采购- 地方性文化差异的显著特点二、日本日本的文化产业以漫画、动画、音乐、电影、游戏等为代表,内容丰富,创意层出不穷。
日本文化产业正确把握了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把轻松、愉悦、时尚、潮流、创意等元素吸引到文化领域。
日本还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食品和饮料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条跨界发展的产业链。
- 动漫文化的全球传播- 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外向型经济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三、法国法国的文化产业以电影、时装、酒业、厨艺和文学等为代表。
法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各级政府给予其强有力的支持。
法国文化产业的高端化、时尚化和国际化成为其差异化发展和全球拓展的关键。
- 以高端文化创意为特色- 支持政策的整合性和针对性- 国际化扩张,特别是到发展中国家四、英国英国文化产业以剧院、艺术、电视、电影、音乐和游戏等为代表。
英国文化产业的成功与其拥有创新性、创造性和质量认可度有关。
其中,大剧院的长足发展和出色的剧目,是英国文化的一大瑰宝。
- 专业性的文化组织和机构- 优秀的人才和教育培训- 对外贸易与海外投资五、印度印度文化产业以音乐、电影、手工艺、印度教艺术以及时装等为代表。
印度的文化产业发展是一种既有独特性、又具有普遍性的文化价值的传承。
印度文化产业依靠本地市场,并开创了以本土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产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 传统文化和当代审美结合- 多区域文化艺术的发展- 创新内容和商业方式总结: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发展历程和特点,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实践。
虽然各个国家文化产业的模式和发展路径都不尽相同,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每个国家的独特之处,为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情况的路径。
中外文化产业的差距
中外文化产业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第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作为联系文化产业和居民文化消费桥梁与纽带的中国文化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
历史表明,西方市场(包括文化市场)的发展,乃是一个哈耶克所说的“扩展的自然秩序”的过程。
按照哈耶克的观点,没有人能从某种基本原则出发精心设计出一种理性的秩序。
扩展的市场自然秩序是在长期的竞争和交换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只有在市场秩序的出现过程中才能说明市场秩序。
扩展的市场秩序之所以能够产生高效率,其重要原因即在于它包含着一套让人们去自由选择的制度,它既是人们自主创新的产物,同时又为人们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有了这种扩展的自然秩序,不仅大大小小的比尔·盖茨们能够爱财且取之有道,而且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都可以寻找到自己的谋利之径。
另一方面,扩展的市场自然秩序的形成,必然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包括文化市场)的发展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经过几百年的自然演化过程(扩展的秩序),一个包括文化市场在内的市场已经在西方发育成熟。
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中,不仅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十分发达,而且文化要素市场如文化资金市场、文化艺术设施市场、文化艺术人才和劳务市场、文化中介市场、文化产权市场、版权市场等也已十分发达。
与此相比较,中国文化市场的孕育和发展还只有20余年的历史。
正因如此,虽然如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市场发展十分迅猛,但中国目前的文化市场必然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必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要素市场(如文化中介市场、文化资金市场、文化产权市场)虽然已在中国部分(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开始逐渐地孕育和生长,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显得十分滞后。
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化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中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国家文化产业中,中国和某个国家的差异是什么?
在国家文化产业中,中国和某个国家的差异是什么?一、文化产业的概念和重要性文化产业是指通过文化资源的整合、创新和加工,产生文化产品,并将其进行推广和营销,形成产业链并实现经济增长的一种产业形态。
文化产业不仅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当今世界,文化产品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影响中国和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必然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思想深度,强调“内涵”而非“外延”,在文化产业方面体现为强调文化产品的内涵与思想性,注重文化蕴藏的深度和厚度。
而西方文化注重形式和方法,追求流行、时尚、新颖,侧重于外部表现形式和市场需求的因素。
这种差异在文化表达、文化产品的创造和发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两国文化产业的轨迹产生了明显的分工和影响。
三、文化产业政策的不同引导文化产业政策是文化行业的重要支撑和引领方针。
中国文化产业在政策层面上,更多地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重视文化与科技、科学创新的融合。
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科技+金融”之融合,提升文化和科技产业的协同发展水平。
而在西方一些主流国家,文化政策更加施加于文化经济和市场化发展的推进,推动文化产业从文化时代向文化市场时代的转型。
如美国政策制定背后的思路,更加注重鼓励和保护市场机制,推进动态竞争和市场化发展。
在政策理念的不同背景下,中国和西方文化产业国家发展的局面产生了不同的调整和表现。
四、文化传统、业态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依赖单一的文化领域,而需要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社会需求。
在中国和西方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传统和业态创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对于文化产业的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需要通过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人才,探索新的创新方向和产业业态,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比较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及品牌输出力度,哪个更强大?
比较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及品牌输出力度,哪个更强大?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拥有着众多优秀的文化产业,如影视、音乐、出版等。
在全球文化市场中,中国的文化产业品牌输出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但是,和其他的国家相比较,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与品牌输出力度是否真的更加强大呢?一、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在近些年发展势头十分迅速,不仅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而且更是政府“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中国的文化产业主要涵盖了电影、音乐、出版、艺术、旅游等领域,其中以电影产业的发展形势最为迅猛。
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大量优秀影片走向海外,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和好评。
同时,音乐、出版等领域的文化产业也在稳步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走向国际市场。
但是,在和其他国家相比较文化产业发展上,中国的文化产业在某些领域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
例如,在音乐产业领域,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歌曲在国际音乐市场上流行,但是相比欧美地区,中国音乐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品牌输出力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品牌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
文化产业品牌输出也成为了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品牌输出力度方面,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已经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如迪士尼、万达影城等品牌逐渐扩大规模并走向国际市场,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不过,对比其他国家,中国在品牌输出力度上还有一些欠缺。
许多国家已经对外输出了很多新奇的文化产品,例如日本的动漫文化在全球影响力十分强大。
结论综上所述,虽然中国文化产业和品牌输出的发展成绩十分值得肯定,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和品牌输出力度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需要更加注重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品牌输出效果的提升,将中国文化的优秀品质和魅力展现给全世界,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化产业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
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第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作为联系文化产业和居民文化消费桥梁与纽带的中国文化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
历史表明,西方市场(包括文化市场)的发展,乃是一个哈耶克所说的“扩展的自然秩序”的过程。
按照哈耶克的观点,没有人能从某种基本原则出发精心设计出一种理性的秩序。
扩展的市场自然秩序是在长期的竞争和交换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只有在市场秩序的出现过程中才能说明市场秩序。
扩展的市场秩序之所以能够产生高效率,其重要原因即在于它包含着一套让人们去自由选择的制度,它既是人们自主创新的产物,同时又为人们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有了这种扩展的自然秩序,不仅大大小小的比尔·盖茨们能够爱财且取之有道,而且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都可以寻找到自己的谋利之径。
另一方面,扩展的市场自然秩序的形成,必然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包括文化市场)的发展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经过几百年的自然演化过程(扩展的秩序),一个包括文化市场在内的市场已经在西方发育成熟。
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中,不仅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十分发达,而且文化要素市场如文化资金市场、文化艺术设施市场、文化艺术人才和劳务市场、文化中介市场、文化产权市场、版权市场等也已十分发达。
与此相比较,中国文化市场的孕育和发展还只有20余年的历史。
正因如此,虽然如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市场发展十分迅猛,但中国目前的文化市场必然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必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要素市场(如文化中介市场、文化资金市场、文化产权市场)虽然已在中国部分(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开始逐渐地孕育和生长,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显得十分滞后。
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化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中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一般来说,市场的发育具有阶段性,商品市场的发育和成熟要优先于要素市
场,只有在商品市场初步形成之后,要素市场才能发展起来。
但实际上,一个完整的、成熟的文化市场应当包括文化要素市场。
比如,如果没有允许资金横向流动的资金市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就难以实现;如果没有文化产权市场,那么文化企业之间真正的产权交易、兼并和联合就无从进行。
因此,从现状看,对中国文化市场的开发和培育,尤其是对文化资金市场、文化艺术设施市场、文化艺术人才和劳务市场、文化中介市场、文化产权市场、版权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开发和培育,已变得刻不容缓。
第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的文化经济体制还存在着与文化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
在西方,经过相对漫长的历史过程,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体制。
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本身既是业务部门,又是管理机构,它的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由12位社会上有名望的、有代表性的人士组成。
理事会有权决定广播电视的方针,任命管理日常事务的总经理。
1996年BBC实施了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机构调整,以期解决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
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ission,FCC)由7名成员组成,其任务是“以适当收费向国民提供恰当的设施,使其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利用国内外有线和无线通信及广播业务”。
它不仅具有监督权,还有规则制定权和裁决权,如频带确定、频道分配、许可证授予以及广播时间、电力、呼号分配等等。
不仅如此,西方发达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完善的文化经济政策。
如前所述,法国规定,所有的企业都要交18.6%的增值税,而文化企业仅交7%的增值税。
在意大利,经济企业(除食品部门之外)增值税率均为19%,而文化企业的增值税率仅有9%。
英国对书报刊实行零增值税,将其作为与食品和儿童用品并列的不多的免征增值税的商品之一。
在法国,征缴电视台营业总额5%和电影录像出版版权转让费2%的税收,用于专项补贴电影生产。
在意大利,虽然对于电视采取免税政策,但规定收费电视台要拨出10%的收入用于电影拍摄,同时规定收费电视台投拍电影的金额不能低于影片费用的20%。
西方发达国家正是依靠不断的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一整套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优惠政策
等,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较大的问题。
如,目前社会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支持和配合政策;还没有建立与产业政策配套的保障体系;有关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退出的规则尚未形成;文化税收政策也不够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往往由于受执法职权的限制,而不能及时有效地查处、制止已经发现的违法经营活动等等。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从计划体制沿袭下来的诸如政企不分、政出多头、各自为政等中国文化体制上的深层次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
毋庸置疑,这些都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进
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第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显得十分弱小。
正如前面所述,在西方的一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的支柱产业,并且出现了一些全球性的文化企业集团。
如当今世界全球性商业传媒企业由9大传媒巨头把持,俗称“第一板块”(first tier),其中最大的传媒集团时代华纳1年的销售额为排名第50位传媒公司的50倍。
更重要的是,9大传媒巨头拥有全球性的分销网络,比如,9大传媒巨头所控制的5家音乐公司占有世界音乐市场80%的份额,主导好莱坞票房收入的所有制片商都与这些传媒巨头有关。
与之相比,中国最大的——上海市全市1998年文化产业的销售额仅为100多亿元人民币,不仅与时代华纳、迪斯尼、新闻集团、贝塔斯曼等巨型文化产业集团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还不如好莱坞一部大片的票房收入(如《泰坦尼克号》的全球票房收入是20亿美元)。
再如,中西广告业、图书印刷业等规模上的差距也非常明显。
1998年美国广告投入高达793亿美元,而1998年中国广告的营业额是537.84亿元人民币;德国的贝塔斯曼出版集团的资本总额为500多亿美元,而中国当今最大的出版集团——世纪出版集团的注册资金则仅为1亿人民币;早在80年代美国的印刷业营业额已经超过500亿美元,而1995年中国印刷业的总销售额仅为43.66亿人民币。
中国和欧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第四,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文化产业提供的文化产品还不能完全地满足居民多
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比如,在韩国,20世纪80年代每个居民看演出1.5场,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化水平的提高,25%的人口集中在汉城,加上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海外游客,1995年到1998年稳定在每年人均看演出2.6场。
其主要的对策之一就是根据不同观众对流行音乐、西洋古典音乐、传统戏剧、马戏魔术、韩国民间音乐、韩国宫廷音乐舞蹈等的不同爱好,调整档期、院线、票价和宣传手法。
比如韩国人喜爱的传统舞蹈《四物游戏》,就是根据20世纪90年代观众的兴趣,演化出不同的种类,有专门招待外国游客观看的古典型舞蹈,有适应青年人的现代型舞蹈,也有适应中老年人观看的且歌且舞型节目,至今久演不衰。
在欧美,广播电视业、报刊业、图书业等的一个重大发展趋势,就是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兴趣和需要,确定一种特定的对象,瞄准更加细分的受众。
正如Eric Zom所说,“由于目标缩小,广告资本的投入会有效地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正在靠近所有广播节目人不言自明的目标:创立一个电台。
目标如此明确,以至于听众再也不需要被迫等待他希望听到的歌曲。
”在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在阶层、职业和收入上的差距逐渐拉开,文化趣味上的差异也日渐明显,但是文化产业的市场细分还不能与之同步。
据调查,北京市观众有31.8%表示基本同意、9.2%表示同意在北京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存在严重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彼此重复和雷同的问题;30.1%和8.5%分别基本同意和同意北京电视台在节目编排上重点不够突出;31.8%和14.8%分别基本同意和同意北京电视台的几个频道之间缺乏必要的分工,频道特色不鲜明。
另据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越是收入在中等以上的家庭,越是对目前休闲娱乐生活的质量表示强烈的不满意,认为家庭休闲活动的质量大大落后于物质消费、情感生活和性生活的质量,观看演出和参加文化娱乐的机会也非常少,特别是消费比较前卫的都市白领群体,更觉得适合它们的演出太少。
因此,如何适应都市不同市民的文化趣味,推出新的文化消费样式,以吸引不同的文化消费群体,无疑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