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发热处理原则规范

合集下载

儿童发热的病因分析与处理原则

儿童发热的病因分析与处理原则

儿童发热的病因分析与处理原则
了解儿童发热的常见病因,并掌握有效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及时准确诊断并提供适当治疗,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by w k
什么是发热?
体温升高
发热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体温超过37.3°C(99°F)。这是人体对感染或其他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
调节机制失衡
发热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被病原体或其他刺激物作用而失去平衡,导致体温升高。
3
测量时长
根据测量部位的不同,保持足够的测量时间。
4
测量环境
在安静、温暖的环境下测量,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5
记录数据
准确记录体温值,监测体温变化趋势。
正确测量儿童体温是诊断和监测疾病的关键。应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和时长,保持测量环境的温度和安静,并准确记录测量结果,以确保获得可靠的数据。
发热的危险信号
心理疏导
家长要耐心地安慰和鼓励孩子,避免让孩子感到焦虑和恐慌,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精神状态。
家长的健康教育
关注儿童健康
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积极沟通交流
家长应主动与医生沟通,了解诊断结果,询问合适的护理方法。
正确用药指导
家长应了解用药的目的、剂量、用法等,确保孩子顺利服药。
细菌感染的传播
细菌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等方式在儿童群体中快速传播。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消毒是预防细菌感染的关键。
诊断和治疗
对于疑似细菌感染的儿童,需要血培养、尿常规等检查确诊。常见的抗生素治疗措施包括青霉素、头孢类药物等。
预后与并发症
如果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大多数细菌性感染都可以治愈。但是部分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需要密切监测。

儿童发热的鉴别诊断与护理建议

儿童发热的鉴别诊断与护理建议

儿童发热的鉴别诊断与护理建议
儿童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其原因复杂多样。我们将为您提供全面的诊断建议和护理措施,帮助您及时应对并照顾好孩子的健康。
by w k
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儿童发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包括流感、感冒、手足口病等,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如肺炎、膀胱炎、中耳炎等也可引起儿童发热,通常表现为高热、精神差、食欲下降等。
创伤性疾病
骨折、脑外伤等严重创伤会导致局部组织损害和炎症,引起发热。
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导致的炎症反应会引起发热,是儿童常见的外科急症之一。
肿瘤性疾病
恶性肿瘤可能释放炎症因子,使体温升高,常见于淋巴瘤和白血病。
鉴别诊断的重点
全面评估
对儿童发热病因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询问发热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症状变化情况。
3
相关症状
询问发热是否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其他症状。
4
既往病史
了解患儿之前有无相似症状、是否有慢性基础疾病。
体格检查的关键项目
身高体重测量
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判断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皮肤和淋巴结检查
观察皮肤颜色、湿润度和温度,触诊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
CT扫描
CT扫描可以精准定位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尤其对颅内感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体温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测量部位
腋温、肛温、口温等
2
测量方法
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
3
测量时机
起床后、睡前、发热时
4
注意事项

儿童急性发热的处理(共27张PPT)

儿童急性发热的处理(共27张PPT)
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第七页,共27页。
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
1月龄-3岁急性发热儿童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
的严重程度
当<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时间≥2天,泌尿
系感染的风险较高 发热持续时间不能完全预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总体发生
风险 应用解热镇痛药的反应不能确定对严重细菌感染有
预示作用
3月龄以下,体温≥38℃ 不褪色皮疹 前囟饱满 颈项强直 癫痫持续状态 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 局灶性癫痫
第十页,共27页。
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血常规: 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发热
12h之后较12h之前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 和特异度更高;
<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WBC<15 ×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时,诊
后较12h之前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更优;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取CRP>20mg/L时,诊断严 重细菌感染可能性较小;取CRP>40mg/L时,诊断严重 细菌感染可能性较大;取CRP>80mg/L时,诊断严重细
菌感染可能性很大.
第十三页,共27页。
发热儿童做什么检查是合理的?
降钙素原(PCT):
保持气道通畅、给氧 监测生命体征 保证正常心肺功能 建立静脉通路
2、惊厥发作在5min内缓解者,不必止惊治疗。
第二十六页,共27页。
热性惊厥的治疗
3、惊厥发作超过5min者,需止惊治疗:
(1)难以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者,采用咪达唑仑肌注
或水合氯醛灌;也有主张使用地西泮溶液
(0.5mg/kg)或栓剂塞肛;
呻吟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60/min, 中至重度吸气性凹陷

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对策分析

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对策分析

儿科发热患儿的护理对策分析摘要:儿童是一个极易发生疾病的群体,据数据调查发现很多儿童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然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则是发热,如果儿童出现发热情况会对身体造成一定影响,例如儿童的大脑皮质会过于兴奋,从而造成惊吓、烦躁等心理,同时还会加快儿童机体的新陈代谢,使心跳速率不断加快,严重时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为此在临床当中了解儿童发热的原因极其关键,同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此降低发热对儿童身体造成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儿童发热的概念以及儿童发热原因,同时对儿童发热患儿的护理给予相应对策,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儿科发热患儿;护理;发热原因;对策分析前言: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出现头疼发热的情况,这是临床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同时儿童对发热极易敏感,会对儿童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若长时间没有对儿童进行退烧处理则会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首先持续性发热会加大儿童的心理负担,使儿童的心跳速度每分钟高达十次;其次持续发热会降低儿童的消化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儿童对食物的吸收与消化;最后长时间的发热会影响儿童的食欲以及胃口,会对儿童的身体造成虚弱,使其抵抗力不断下降,严重时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大脑功能,如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具有生命危险。

1.儿童发热的概念人类的体温之所以能够持续稳定主要是因为在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所实现的,下丘脑视前区就是对体温进行调节的高级中枢,而脊髓、延髓这些部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体温具有一定的整合功能,通常情况下临床上把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度称之为发热,正常的儿童腋下温度为36到37摄氏度之间,高温温度为36.5度到37.5摄氏度,如若直肠温度超过38摄度摄氏度时称为体温升高,然而发热与高体温存在一定区别,通常情况下发热的温度是在38摄氏度到41摄氏度,此时儿童的身体会受到微生物感染,从而造成免疫力下降,而高体温是指体温在42摄氏度以上,但在高体温时要想快速对其进行解热是无法使用药治疗的,主要是因为体温升高是被动的,而且超过了体温调定点的水平。

儿科发热处理原则

儿科发热处理原则

儿科发热处理原则儿科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症状。

发热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感染所导致,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情况引起的。

对于儿童的发热,处理原则如下:1.观察并评估病情:在处理儿科发热时,首先应观察并评估儿童的病情。

这包括观察儿童的一般状况、体温、有无其他症状以及热度的高低。

同时,还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免疫状况、既往病史以及家族病史等情况。

2.维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供应:发热时,儿童的代谢率提高,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水分来应对身体的需要。

因此,保持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应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3.护理措施:在处理儿童发热时,可以采取一些护理措施来缓解症状,如脱掉多余的衣物、让儿童休息、保持室内环境的通风等。

在低热或中低热的情况下,可以用冷敷或温水擦浴的方法来帮助退热。

4.应用退热药:如果儿童的体温超过38.5℃,或者有不适症状,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来控制体温。

常用的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布洛芬等,但应按照儿科专家或医生的建议使用,并严格按照剂量和用法使用,避免滥用。

此外,年龄在3个月以下的婴儿,一般不宜使用退热药物。

5.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对于儿科发热,如果儿童出现高热、持续性发热、呕吐或腹泻、严重的咳嗽或呼吸困难、昏迷或意识障碍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和治疗。

6.根据原因进行治疗:儿科发热的原因各不相同,如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等。

根据具体的原因,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等。

7.注意预防传染:儿科发热通常是由感染引起的,因此在处理儿童发热时,要注意预防传染。

如保持儿童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有传染性的疾病患者接触等。

综上所述,儿科发热的处理原则包括观察并评估病情、维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供应、护理措施、应用退热药、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根据原因进行治疗以及注意预防传染。

在处理儿童发热时,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儿童能够尽快康复。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及处理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及处理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及处理在儿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突发情况时常发生。

为了保障儿童的安全与健康,医务人员和家长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儿科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科应急情况,以及应对措施。

一、发热及高热儿科常见病之一就是发热。

当儿童发热时,首先应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如果体温超过38度,根据儿童年龄和发热症状的轻重,可以采取服用退热药物或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擦身体、冷敷或温水浴。

同时,观察儿童其他症状,如咳嗽、流鼻涕等,以及是否有病程中的明显恶化现象。

若儿童有高热伴有神志改变、抽搐或全身皮疹等紧急症状,应立即就医。

二、烫伤与烧伤由于儿童活泼好动,烫伤与烧伤是较常见的应急情况之一。

在应对烫伤与烧伤时,首先要迅速用冷水或凉开水对烫伤部位进行冷却,不要使用冰水或其他过冷的水源。

冷却时间需持续15-20分钟。

然后,用干净柔软的干布包住烫伤部位,保持干净并不要覆盖太紧。

紧接着,将烧伤部位覆盖上无菌敷料。

若烫伤面积较大或者深度较深,应立即就医。

三、呼吸道异物儿童的呼吸道较为狭窄,儿童误吸异物是一种常见情况。

当发现儿童突然出现嗳气、喘息、气促、咳嗽、哭声低弱或嘶哑等表现时,应迅速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道异物的情况。

在处理呼吸道异物时,先让儿童保持安静,不要激动。

如果儿童仍可以咳嗽,可给予鼓励咳嗽,促使异物排出。

如不能咳嗽,应采取背部拍打和腹部按压的方法,直至异物排出或医护人员到达。

四、失血及外伤儿童的外伤常见于跌打、撞击、摔伤等。

当儿童出现外伤时,首先需要止血。

若出现大出血,应用干净的绷带、毛巾等进行外伤部位的直接压迫,以止血。

对于轻度出血,可以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行清洗,然后涂抹抗菌药膏,进行简单的包扎处理。

若出血量过多或伴有骨折、关节脱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五、中毒儿童误食药物、化学品及其他有毒物质的情况较为常见。

当发现儿童误食有毒物质时,应迅速将孩子带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清空口腔内的残留物。

紧接着,拨打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儿科发热处理原则

儿科发热处理原则

感染性疾病的新进展
讲习中心内容
2
经直肠测定
3
无过度包裹的
1
体温≥38 C
5
近日无免疫接种史
4
4-6小时内未服过退热剂
发热的定义
发热的定义
正常体温≤38 C 直肠 36.9~37.9 C (Core Temperature) 口腔 36.6~37.6 C 腋下 36.2~37.2 C
发热的定义
29-90天婴儿不明原因的发热 (≥38°C)的处理
处理:
外表健康,血检白细胞<15,000,尿检阴性,脑脊液白细胞记数<8


血、尿、脑脊液培养 胸部X线片,如果疑有肺炎 静脉应用抗生素
门诊处理
选择其一
选择1 血、尿、脑脊液培养 头孢曲松钠50mg/kg 24小时后重新评估
选择2 血、尿培养 24小时后重新评估
Rochester标准/低危标准
无毒性外表—最关键亦最困难 既往健康, 足月儿,出生体重〉2.5公斤 检体未发现细菌感染体征,除非中耳炎 白分正常 5,000-15,000/mm3 杆状核<1500/mm3 尿常规及革兰氏染色正常 如果腹泻,必为非血性,白细胞 WBC<5/hpf. 如果有呼吸系统症状,胸片必为正常 阴性预测率98.9%
2018
岁以下伴发热的儿科病人尤其难诊断
01
2019
不会说话–由家长代述病史
02
2020
免疫系统未健全
03
2021
机体不能很好局限病灶
04
2022
体检常缺失典型症状
05
发热:一个常见的主诉
发热的定义
发热的原因和利弊
发热患儿的临床评估

中国0至5岁儿童不明急性发热处理指南

中国0至5岁儿童不明急性发热处理指南

中国0-5岁儿童不明急性发热处理指南长安医院儿科曹军一、体温测量:建议采用腋下电子测温计或红外线测温仪,国外不主张用玻璃水银体温计。

二、发热评估:1.发热程度与持续时间不作为严重疾病危险因素。

但当<3月婴儿体温≥38℃或3-6月婴儿体温≥39℃即作为严重细菌感染危险因素之一。

2.常规需测量记录T、HR、R、CRT(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评估SIRS。

CRT≥3s,需监测血压。

<3月发热根据病情给予三大常规、培养、胸片、CSF检查。

3.降钙素原(PCT)是鉴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的理想指标,优于CRP和WBC计数,临界值为2Mg/L-1三、发热处理1.3月以上儿童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

3个月以下建议物理降温。

2.最常用退热剂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病程<4天,对乙酰氨基酚比布洛芬退热快,但布洛芬作用强而持久。

安乃近与布洛芬退热及持续时间相近,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过敏性休克,美国已不使用。

阿司匹林与它们效果相当,因增加Rege综合征风险,不推荐为退热用,仅作为风湿热、川崎病首选。

尼美舒利效果与之相当,不良反应有低体温、肠出血、肝酶升高,作为退热剂还需进一步研究。

3.避免同时服用多种退热药,严重持续性高热建议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每4小时交替应用,不超过3天。

4.高热时推荐联合应用退热剂与温水擦身;除非临床出现超高热,不推荐使用冰水灌肠。

5.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

6.腰穿:<3月婴儿一般情况不佳者,WBC<5x109/L或>15x109/L,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前做。

抗炎免疫药一、非甾体抗炎免疫药NSAIDs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前列腺素(PGs)由环氧酶调节控制,生理性PG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节正常组织细胞生理活动所必需的。

炎症反应对PG大量产生,作为主要炎症介质可扩张血管、促进炎性渗出,增强痛觉阈产生红肿热痛表现。

NSAIDs可抑制环氧酶COX活性,干扰炎症细胞的花生四烯酸代谢,阻止其合成前列腺素,产生抗炎、镇痛作用,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PG减少使外周血管扩张,散热加强,而不抑制产热,不降低正常体温。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1. 本文概述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儿童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诊断和处理已经成为儿科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关于这一课题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首先分析了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和可能的病因,然后系统评价了现有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最后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为儿科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以优化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保护儿童健康。

2. 文献综述在《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中,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该指南主要针对0至5岁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其应用人群包括儿科医生、护理人员、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以及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

关于发热的定义,文献中指出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

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5定义为发热。

儿童发热以急性发热为主,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持续高热可能导致热性惊厥、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

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染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

在退热处理方面,文献中提到了药物退热和物理降温两种方式。

对于药物退热,2016年版的指南指出,当肛温0(口温5,腋温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对于物理降温,减少穿着衣物、保持环境凉爽以及温水擦浴等方法被推荐使用。

文献还强调了早期识别和处理不明原因发热的重要性,以减少可能的并发症和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对于3个月以下体温38的婴儿,由于其免疫功能不完善和感染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建议发热时立刻就医。

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

3
➢ 取PCT>临界值1ng•mL-1时,诊断
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 取PCT>临界值2ng•mL-1时,诊断
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儿童急性发热临床评估建议
体温、心率、呼吸频 率、毛细血管充盈时 间应作为发热儿童的 常规评估指标
1
发热程度作为单因素不考虑为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但当<3个月的婴
中至重度吸气性凹陷 皮肤弹性减弱
皮疹压之不褪、前囟饱满、颈项强直、惊厥 状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胆汁样呕吐
建议选择实验室检 查
尿常规评估临床症状和 体征
尿液检查、血常规、CRP、血培养、腰椎穿刺(特别1岁以内)、 X线胸片(体温>39℃+血WBC >20×109·L-1)
全血检查、血培养、CRP、尿液检查、腰椎 穿刺和X线胸片、水电解质和血气分析
各种测量方法体温的差异
腋温与肛温至少相差0.5℃(II)
前额化学测温与肛温相差1.2℃(III)
1
3
2
耳温与肛温相差0.74-1.34℃(Ib)
目录
背景
相关 定义
诊断 建议
退热 处理
发热的风险评估
详问 病史
选择 化验
诊断 要点
年龄
正确
特点
评估
发热
患儿
风险
仔细 查体
中毒 表现
01
是否住院?
02
如何治疗?
CRP
1 2
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发热12h之后较12h之前行 CRP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优(1D)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 ➢ 取CRP>临界值2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 取CRP>临界值4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 取CRP>临界值8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四、关于退热处理的常见临床问题
6、发热时单纯采用物理降温是否有效? 单纯物理降温的疗效较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差。 7、物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应用,退热效果是否更好
? 物理降温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优于单用对乙酰 氨基酚。 8、物理降温中,乙醇擦身、冰水灌肠和温水擦身, 哪种退热此熬过更好? 冰水灌肠快于温水擦身,但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乙醇擦身1h的退热例数多于温水擦身,但 2h后无差异,但乙醇擦身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组。
虑、疼痛、体温)影响。文献检索中未发现<5 岁正常儿童心率的正常值,但发现体温升高 1℃,心率增加9.6次/分。
二、常见生理学指标预测严重疾病中的作用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CRT延长≥3秒与脱 水、液体补充有关。
血压:普遍认为低血压为严重疾病的一个危 险因素。
三、发热程度、持续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
血症时体温≥39 ℃时间亦较短 。
与儿童发热相关的常见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评估
<3个月发热婴儿的常规临床评估与实 验室检查
这种情况一律转诊
>3个月发热婴儿的常规临床评估与实 验室检查
1、外周血WBC:WBC临界阈值为< 5*109/L或>15-17.1*109/L.
2、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NC在区别细 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其临界阈 值分别为9.6*109/L-10.6*109/L.
提示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相关症状体征:嗜睡、 吸气性凹陷、呼吸频率> 60次/分、鼻翼扇动、 痰鸣、湿罗音、肿块> 2cm、面色苍白、一般情 况差或前囟饱满。
儿童发热临床评估预警分级及诊断建议
二、常见生理学指标预测严重疾病中的作用
心率:心率是反映基本生命状况的重要指标,常 用于严重疾病评估,特备是在脓毒症休克循环功 能障碍是,但心率受多种因素(年龄、活动、焦

0~5岁儿童急性病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处理

0~5岁儿童急性病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处理

4h
对乙酰氨基酚 12.5mg/kg
布洛芬 5mg/kg
王艺, 万朝敏.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8,3(6):449-457
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副作用
常规剂量短时间服用该药,不良反应很少,但如果大剂量或较长 时间应用,则有可能发生肝毒性。
资源消耗也在持续增加3 医护人员在对儿童家长的疾病健康教育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3
1. 王艺, 万朝敏.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8,3(6):449-457 2. Feverish illness in children. NICE Clinical Guideline 2007 3. 闵鹏.发热儿童家长处置发热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17(5):604-605
王艺, 万朝敏.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8,3(6):449-457
小于3个月的发热患儿的临床评估建议
观察和记录体温、心率、呼吸频率 进行血常规、血培养、CRP 尿常规用于除外泌尿道感染;对于有呼吸道症状和体征
者予以胸片检查;腹泻病行粪常规及大便培养 所有发热超过38℃的新生儿需要住院,进行细菌培养 腰穿检查适应于:
6.9)
颈项强直,<6个月婴儿:55%出现前囟隆起,意识改变,惊厥持续状态,17%以 热性惊厥持续状态起病,~12个月婴儿:25%缺少颈项强直,前囟隆起
89%有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61%有惊厥部分性发作,52%有意识改变
气促(RR=7.73):0-5个月:呼吸频率>60 ·min-1,~12个月:呼吸频率>50 /min,>12个月:呼吸频率>40 /min,吸气性凹陷(RR=8.38)、湿罗音(RR =4.38)、鼻翼扇动(<12个月:OR=2.2)、发绀(RR=4.38)、血氧饱和度

儿科常见急症早期识别与处理

儿科常见急症早期识别与处理

征候2:进食或进水困难
患儿不愿进食、进水,常提示病情严重。医生应详细询问并现 场观察患儿能否进食、进水。在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时,医生 应注意患儿是否伴有重症感染、心肺疾病或神经系统体征。由 于新生儿或婴儿的鼻腔黏膜十分柔嫩,血管丰富,因此在发生 上感等急性炎症时,容易充血水肿导致鼻腔阻塞,甚至因鼻腔 分泌物黏稠或鼻痂也可导致进食、吃奶时呼吸不畅而影响进食, 所以应注意鉴别。
诊断与处理步骤
1.怀疑生理性哭闹应查明诱因。常见诱因为:①饥饿。②排尿或排便。③闹
觉。④牙齿萌出。⑤日夜颠倒。
2.怀疑病理性哭闹应明确病因。①量体温。如有发热,并伴有其他症状
(如咳嗽、腹泻、呕吐等),可考虑感染性疾病。②问病史。询问患儿有无
外伤史、有无维生素D缺乏的病史、有无维生素D过量及其他药物或毒物接
应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呼救。
6. 密切观察惊厥发作的特点。因为详细的发作描述对于 按上述方法看护病人,做好现场救治,保持呼吸通畅,即可 使其安全度过发作期,待发作后再根据情况进一步诊治。
惊厥的现场处理
1. 如果患儿惊厥已经缓解,社区医生应详细询问其发作时的
具体表现、持续时间、意识状况及全身状况,有无伴随疾病(如
病案
明明出生6个月时,出现阵发性哭闹。1岁以后更加明显,
一到晚上更是哭闹不止。弄得父母烦恼不已,严重影响了生活
和工作。
病案分析
婴幼儿哭闹最常见原因是腹痛,其中绝大多数为功能 性肠痉挛所致。研究显示,有约半数患儿的阵发性腹痛由 急慢性便秘引起,可以说便秘是儿童急性腹痛、阵发性哭 闹的最常见病因。母乳喂养儿大便一般较多、软,易于排 出。随着年龄增大,母乳减少或断奶、添加辅食后,不少 婴幼儿出现便秘,有些甚至是顽固性便秘。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儿童发热中的临床应用细则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儿童发热中的临床应用细则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儿童发热临床应用细则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对致热原的反应,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利弊并存。

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儿舒适度。

对于发热儿童应重点评估患有严重疾病的危险性及查找病因。

2月龄以上高热伴明显不适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应注意特殊情况下解热镇痛药的应用。

一、儿童常用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1)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多国临床指南推荐用于儿童发热对症处理的治疗药物。

(2)对乙酰氨基酚为乙酰苯胺类,是非那西丁的体内代谢产物,布洛芬为丙酸衍生物,二者均有很好的解热镇痛作用。

两药均抑制环氧酶(CoX)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而起解热作用。

(3)给药剂量适当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较少。

对乙酰氨基酚对胃无刺激性,不引起胃出血,偶见皮疹、尊麻疹、药物热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布洛芬一般为轻度的胃、肠部不适,偶有皮疹、耳鸣、头痛及转氨酶升高等Q二、儿童发热管理的目标(1)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致的不适,即改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

(2)特殊情况下,为保护脏器功能应积极降温。

(3)积极查找并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因。

三、儿童发热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合理应用(1)遵循五R原则:即合适的病人(rightpatient)合适的药物(rightdrug)、合适的剂量(rightdose)>合适的给药时间(righttime)>合适的给药途径(rightroute)o除了坚持合理用药的5R原则,还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肝肾功能状态、药物间相互作用、特殊情况下应用问题等。

(2)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238.21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呻噪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退热°(3)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压偏低
腹部膨胀,腹泻 抽搐
新生儿期诊断要点
大部分新生儿发热系非特异性病毒感染 12%系重症细菌感染(SBI) 常被条件致病菌感染 常导致严重感染结果 B族链球菌系最常见的致病菌,新生儿脑膜 炎(39%),脑外病灶 (10%), 败血症 (7%) 最常见细菌感染为泌尿系感染,败血症

儿童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 舒服程度:安静,焦虑,害羞 健康状态:正常,有病表现,萎靡不振 活动水平:安静,警觉,活跃,烦躁 外表:整洁,不整洁 行为和态度:高兴,悲伤,易激惹,好斗 体质:超重,体重低,个子矮,个子高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正常,肥胖
发热儿童体格检查

整体表现 呼吸方式Breathing pattern 皮肤颜色Skin color 中毒或病态表现Toxic or ill appearance 心率Heart rate 呼吸频率Respiration rate 毛细血管再充盈Capillary refill 神志状态Mental status
如果儿童看起来有病
注意病人的自主体位
完全安静地躺在检查床上
言语上有反应
试着变换体位时有退缩表现,可能
表明急腹症 取坐直前倾位表明哮喘加重
如果儿童在哭
注意哭的程度和强度
狂暴的使劲的大哭,可以放心 虚弱的倦怠的哭,表明严重疾病 高调尖叫,表明颅内压增高
神志状态
清醒

发热:朋友还是敌人?
机体炎症反应中的组成部分,在抗感
染方面起一定作用 在体温38-40º C时,白细胞吞噬功能最 强,并杀灭大部分细菌。 中性粒细胞制造更多的过氧化离子, 更具活性的干扰素。 细菌和病毒的复制直接受到抑制。
发热:朋友还是敌人?

发热的不利 代谢率增加 氧耗增加 二氧化碳产生增加 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需求增加(由其对 休克或心肺异常的儿童则是个问题) 加重脑损害 使病人不舒服 易致高热抽搐
0 - 28 days
29 - 90 days
3 - 36 months
...and by clinical appearance: Fever without source
Toxic infant
Non-toxic infant
儿科发热的诊治指南
年龄是诊断要点
1) 致病原不同 2) 临床检查不同 3) 免疫系统能力不同 因此,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热处理原则亦不同!
免疫功能不全,易感染扩散
临床体征常不可靠 新生儿脑膜炎10%
体检正常,只有15% 前囟凸出, 10-15% 颈项强直, 约 20%不以发热为前驱症状 高度怀疑是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要点
新生儿期诊断要点
重症细菌感染的前驱症状:
拒奶,溢奶,吐奶
低热或体温不升 嗜睡或烦躁 呼吸暂停或困难 黄疸
如何评估发热患儿
如何正确评估发热患儿
诊断要点
年龄 中毒性表现
是否住院? 如何查验? 如何治疗?
详细问病史 仔细查体征 选择性化验
儿科发热的诊治指南
The guideline is stratified by age groups: Fever without source
儿科发热的诊治指南
出生-28天 (新生儿期) 29-90天
B族链球菌 肠道杆菌 李斯特菌 B族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嗜血流感杆菌 流脑双球菌 肠道杆菌 肺炎链球菌 流脑双球菌 嗜血流感杆菌 氨卞青 + 庆大霉素 (或头孢噻肟)
氨卞青 + 头孢噻肟
3月-36月
头孢噻肟或头孢 曲松 + 万古霉素
出生-28天(新生儿期)
毛细血管再充盈
抬高肢体在心脏水平之上来评估小动
脉毛细血管再充盈,不是静脉淤血 轻压使甲床变白 去掉压力,计算甲床颜色恢复时间 正常< 3 秒
发热和皮疹
很常见的症状群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找到可能的病因 与感染性疾病强烈相关 儿童时期疾病:麻疹、水痘、风疹、感染性 红斑、婴儿玫瑰疹、猩红热、急性风湿热、 川崎综合征、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讲习中心内容
发热的定义
发热的原因和利弊 发热患儿的临床评估 发热的临床处理原则 美国儿科学会发热处理的临床指南 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处理指南 感染性疾病的新进展
发热的定义
C 经直肠测定 无过度包裹的 4-6小时内未服过退热剂 近日无免疫接种史
体温≥38
发热的定义
猩红热中的皮肤剥离
指尖皮肤剥离是猩红热的晚期发现。但也可发生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川崎病。
原发性水痘
以红斑为基底的水疱状损害是水痘的特征性表现。损害成批出现,从斑丘疹到 水疱或甚至脓疱各期都存在。中心坏死和早期结壳也可见到。
婴儿玫瑰疹
麻疹皮疹
麻疹病人躯干的热烫的红斑性皮疹,有一些融合区域。
治疗发热

正常体温≤38 C

直肠
36.9~37.9 C 36.6~37.6 C
36.2~37.2 C
(Core Temperature)


口腔
腋下
发热的定义
生物钟昼夜节律,日 差≤1 C ,最高点 6PM,最低点6AM. 4% <6月的婴儿最高 体温>38.3 C 1 (1341 个例) 10.5% 3-24月的婴儿 最高体温>38.2 C 2 ( 1068 个例)
Cheng TL Pediatrics 1993;92(2):238
发热的机理
Pyrogenic activators
外源性致热原 Central mediators releasing 中枢性介质释放
Endogenous pyrogen producing cells
内源性致热原产生细胞 Thermoregulatory center 体温调节中枢 Shivering 寒颤 EP production and releasing 内源性致热原产生释放 Heat production 产热 Heat loss 散热

新生儿期常见的致病菌
早期发病 <7 天
B族链球菌 大肠杆菌 李斯特菌 肠道杆菌 肠道球菌 李斯特菌 肠道杆菌
迟缓发病 >7 天
B族链球菌
绿色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嗜血流感杆菌 肺炎链球菌
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流脑双球菌
新生儿期感染的危险因素
早产儿
胎膜早破
> 12 小时 绒毛膜羊膜炎或产妇产前发热 泌尿系感染 多胎妊娠 缺氧 Apgar score < 6 贫穷或年龄<20岁 1/3-1/2新生儿感染并非有危险因素!

6am
6pm
6am
发热的定义
准确体温建立在核心体温的准确测量上
经直肠测定:最精确,可作权威标准 经食道测定:精确,但不实用 经耳测定:快速,
3 岁以下不准确 经体表或腋下:不准确,受环境温度影 响
包裹与发热
过度包裹=
5 条褥子加1个帽子 20个过度包裹婴儿的平均体温+ 0.56 C 20个对照组婴儿的平均体温 - 0.04 C 其中 2个婴儿的平均体温达 38.0 C,

门诊处理 选择其一 选择2 血、尿培养 24小时后重新评 估
血、尿、脑脊液培养 胸部X线片,如果疑有肺炎 静脉应用抗生素 选择1
血、尿、脑脊液培养
头孢曲松钠50mg/kg
24小时后重新评估
29-90天婴儿发热的诊断要点
婴儿发热后就诊的时机和临床表现是关键
婴儿发热并且表现中毒性外表 收住院 全套婴儿感染系统诊治 静脉抗生素,氨卞青 + 头孢噻肟, 婴儿发热表现健康并无中毒性外表 满足Rochester 标准 门诊治疗较为“安全”
发热不总是需要处理 中耳炎,鼻窦炎,肺炎,脑膜炎对退热剂均可 能见效 在以下情况发热才需处理

休克儿童 有神经系统或心肺系统疾病的儿童 高热 任何可能导致发热疾病的情形 为了使病人舒服

7%败血症, 0.14%脑膜炎.
Rochester标准/低危标准
无毒性外表—最关键亦最困难 既往健康, 足月儿,出生体重〉2.5公斤 检体未发现细菌感染体征,除非中耳炎 白分正常 5,000-15,000/mm3 杆状核<1500/mm3 尿常规及革兰氏染色正常 如果腹泻,必为非血性,白细胞 WBC<5/hpf. 如果有呼吸系统症状,胸片必为正常 阴性预测率98.9%
29-90天婴儿发热
大部分儿童发热是自限性病毒感染或
可明确来源的细菌感染 患儿发热≥39°C 细菌性占 3-11%
肺炎链球菌 大肠杆菌–
70% – 15%
嗜血性流感杆菌
11%
非细菌性(病毒?)占≥
89%
29-90天婴儿不明原因的发热 (≥38°C)的处理
处理:

入院 外表健康,血检白细胞<15,000,尿检 阴性,脑脊液白细胞记数<8
新生儿期感染的危险因素
筛查指标: 白细胞<5000 或 >20,000, 多核细胞 <4000, >10,000 血小板<100,000, C反应蛋白>1, 肝功能指标升高 (提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新生儿期感染的处理原则
任何新生儿 <28 天,如果肛温 > 38ºC 入院 血培养 尿培养—导尿或膀胱穿刺 腰穿—脑脊液培养,细胞计数,蛋白和糖定量 静脉抗生素 氨卞青 + 庆大霉素(或头孢噻肟), 慎用阿昔洛韦
儿童发热处理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