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权制社会下男权压迫与女性反抗的交锋(一)
性别二元对立的颠覆
【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经典悲剧之一,其男女主人公呈现了在父权制社会下性别的二元对立状态。
本文拟用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麦克白夫人在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话语权三方面对这种性别对立的颠覆,她力图突破男权政治的禁锢,捍卫自己在政治、精神及两性关系领域里的地位,并在一定意义上取得了胜利。
【关键词】麦克白夫人;性别二元对立;颠覆《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是描写人性黑暗与堕落的经典。
书中男主人公麦克白暴力血腥、弑君夺位,而另一位看似柔弱的女主人公麦克白夫人却在背后充当了“军师”的角色。
在男性叙事传统里,麦克白夫人被认为是“魔鬼型”女人的代表,与父权社会中男人所希望的女人形象背道而驰,但她在争取女性平等地位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拟从性别二元对立的角度解读麦克白夫人,探讨她对女性性格特征的颠覆,对男性中心思维方式的颠覆以及对男性中心话语权的颠覆,揭示出女性不该作为“他者”形象处在社会的边缘地位,男性应当承认女性的话语价值,认可女性的思维方式,从而构建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
一、对女性性格特征的颠覆根据法国著名女权主义批评家艾莱娜?西苏的观点,父权制的思想体系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状态,如日和夜、主动和被动、太阳和月亮等,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一对最重要的概念即男人和女人。
西方文明赋予男人一切积极肯定的品质,他们是逻辑、理性、勇敢的化身,而软弱、感性、神经质等一切消极否定的性格特征则都与女人联系在一起。
麦克白夫人因为生活在夫权的阴影下,本应该拥有女性所有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但她并没有诸如胆怯、脆弱一类的消极品质,反而拥有比麦克白更为突出的果敢和头脑。
她为麦克白的刺杀计划提供了详尽的步骤,从灌醉侍卫再到拿侍卫的刀谋杀邓肯,以此洗脱罪名,最后还要假意痛哭,掩人耳目,她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在内,连细枝末节都会留心,麦克白夫人展现了与其外表不太相符的才智和冷静,证明了女性身上也能具有和男性同样的品质。
在性格方面,麦克白夫人表现的比男性更勇敢果决,她替丈夫把刀放回到侍卫身边并且斥责他是“意志动摇的人”,她劝导丈夫“无法挽回的事,只好听其自然;事情干了就算了”,这一切都和父权社会下受统治的女性形象相悖,她抛弃了男权社会里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思想,男性身上具备的品质麦克白夫人都具备甚至比男性表现的更出色,就这点而言,她在颠覆传统性别对立观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看《茶花女》
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看《茶花女》作者:谢红秀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8期摘要:小说《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一部的爱情小说,讲述了妓女玛格丽特与贵族男子阿尔芒斯的故事,小说通过玛格丽特传达的所表达的女权主义思想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本文将以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为支撑,以女性形象为研究核心,从女权主义的视角分析女主人公的命运轨迹,探究在不同阶段的女主人公为争取女性权利而进行的抗争。
关键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茶花女》作者简介:谢红秀(1984.6-),女,汉,河南人,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2一、蒙昧与迷失“女权主义”泛指女性争取与男性相同社会权力的主张。
女权主义的各个流派都以此为立足点,探讨性别问题,并为女性所面临的不公正待遇进行抗争。
女权主义是一场争取妇女解放的非暴力社会运动,以消除性别歧视,结束对妇女压迫为政治目标。
小说《茶花女》的创作背景是法国奥尔良王朝末期。
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动荡,法国社会矛盾重重,上层阶级过着灯红酒绿的享乐生活,而下层人民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农村经济的破产,许多出身底层、本性善良的妇女为求生计被迫卖淫。
玛格丽特便是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男权主义的思想色彩浓厚,女人作为“第二性”只能依附于男人生活。
而对于比普通女人更低一等的妓女来说,更是处于绝对的无权地位,她们更是男人随意践踏的对象。
在男权的压迫下,女性并没有绝对屈从于男权,而是追求平等、自由,在内心深处仍然向往纯洁的爱情,希望重塑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改变女性处于边缘地位的社会传统。
(一)男权文化的压迫在男权制社会中,无论在政治、宗教、经济等公共领域,还是家庭这种私人领域中,所有主导地位都保留给男性,这样一来就确定了男性的统治地位,男性和女性在阶级地位上不对等了,女性在社会中只得处于从属依附地位。
论《使女的故事》中的压迫和反抗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42 December2018(A)总第442期2018年12月(上)摘要《使女的故事》是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
本文从基列国的等级划分引入,重点分析了父权社会下女性权利的丧失和她们的反抗历程。
最后结论得出,无论统治力量多强大,女性只要永不放弃争取自由平等,必将迎来光明。
关键词《使女的故事》女性压迫反抗On the Oppression and Resistance in"The Handmaid's Tale"//Huang ZijunAbstract"The Handmaid's Tale"is a classic dystopian novel. Starting from the class division of the totalitarian stat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oss of women's rights and their resistance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The final conclusion is that no matter how strong the ruling power is,as long as women never give up striv-ing for freedom and equality,they will surely usher in the light. Key words"The Handmaid's Tale";women;oppression;resis-tance1引言《使女的故事》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反乌托邦题材的经典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85年。
解读霍桑《红字》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解读霍桑《红字》中的女性主义意识摘要:在十九世纪女权运动的影响下,纳撒尼尔·霍桑逐渐有了女性主义意识,因此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理论为出发点,梳理《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心灵历程以及作者霍桑对于女性态度的变化,解读书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霍桑;红字;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意识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影响最大的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
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工业化初步完成,美国民族意识增强,文学与文化领域开始寻求自我发展,与此同时,又不能完全独立于欧洲,一直保持着与欧洲大陆传统文化思想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新大陆的进一步开拓,大批不同背景、国籍与信仰的人们来到这方土地追梦,他们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和旺盛的创造力、生命力,对传统价值观形成了巨大冲击。
与此同时,欧洲妇女运动的影响已波及美洲,女权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女权运动兴盛、女性解放的呼声很高,女性开始尝试冲出传统男权中心社会的束缚,发出寻求解放的第一声呐喊,传统的妇德遭到人们的质疑。
霍桑身边的一些知识女性也投身到女权主义运动之中,这就使得他在女性问题上呈现出了与传统道德家不同的见解。
一、女性主义在大多数情况下,女性主义就是女权主义的同义语,许多研究者在使用中并没有刻意区分。
但女性主义相对于女权主义更加委婉或中性,也就是说,女性主义不像女权主义那样锋芒毕露,它会在更加广泛的层面被更多的人所接受[1]。
女性主义强调在追求男女平等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性别间的差异问题。
一方面在人学的框架下追求平等,另一方面在女性的意义上诠释差异,进而在平等与差异之间找到一个恰切的契合点[2]。
女性主义的外延则在社会实践中悄然发生了转向,不仅要反对或颠覆父权制,同时注重女性自身的社会担当,即女性通过社会行动,包括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参与,来改造社会。
女性主义理论是文学批评中对性别认同问题系统化的现代表达[3][4]。
文学中的性别研究问题很早就已经存在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用女性主义理论重新解读和思索《红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并且这也是研究霍桑思想的一个途径。
〈文化研究专栏〉——父权(Patriarchy)
〈文化研究专栏〉——父权(Patriarchy)“父权”指--种家庭、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的有机体系。
它是一种男性对女性的压迫机制。
在这个体系中,男人通过强力和直接的压迫,或通过仪式、传统法律、语言、习俗、礼仪、教育和劳动分工等来决定妇女的性别角色与杜会地位,同时把女性置于男性的统辖之下。
“父权制”一词在社会学意义上,意味着一种父亲就是家长的社会结构,在女权运动中,它被作为一个斗争的概念重新挖掘出来,对压迫和剥削妇女的关系及其制度进行总体描述,强调在家族体系中的等级,以及家族等级观念在社会上的延续。
父权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
在旧石器时代,男女皆以采集植物和狩猎为生。
女性在生育中所承担的角色使妇女地位较高,崇拜“母神”的现象较为普遍。
然而到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三千年,由于频繁的战争、技术及交通工具的运用,男人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由于人口增多、粮食积累、劳动分工及畜牧业的出现而导致的奴隶制的发展,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衰落,男人对女人进行统治与控制的父权社会逐渐形成。
从此,妇女的社会角色由男性界定,她们在教育、财产、公民权、大众生活及劳务市场的境况被男性所限制,被家务劳动和养育子女所桎梏。
无论是在古典的、基督教的,还是日耳曼的及儒教的文明里,女性皆是低于男性的二等公民。
正如批评家乔纳森·卡纳所指出的,从《圣经)中女人是由男人的肋骨造成的这一典故开始,男人/女人就是一对无穷生成的二元对立。
西方哲学便沿袭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充斥着大量歧视妇女的盲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男性天生要比女性优越,男人统治女人恰如君主统治臣民;阿奎那公开宣称妇女是“迅速生长的杂草”,是男人的仆从,且只有男人才拥有使用语言的能力,女性臣服于男性标志着理智的归趋;提倡“天赋人权”的洛克所指的“人”并不包括“女人”.他仅仅强调“男人”的权利,丈夫拥有支配妻子的权威,对妻子的支配权像私人财产权那样不可侵犯;康德与黑格尔皆认为妇女缺乏理性思维及审美的能力,应臣服于男人,其职责在家庭;尼采更是一个著名的男权主义者,公开鼓吹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女人与真理一样难于接近,乃至于基督教也因包含有女性的仁慈与博爱而遭到他的排斥。
拉链式结构:父权制下的性别关系模式
出一种阴阳交错的拉链式等级结构模式: 在同一社会等级中,男性地位比女性 高, 男 尊 女 卑, 性 别不 平等非常明显; 在不同等级中,上尊下卑,等级高的女性地位比等级低的男性高,在 地 位 或 职 务 比 自 己高的女性面前,男性也必须低下尊贵的头。不存在超越等级鸿沟的性别不平等。 将 父 权制 等 同 于 男 权制,等同于男人的统治,是一种理论误导。
② ” 朱丽叶 · 米切尔是这一流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 主义和父权制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 。
一,1966 年她发表的 《女性,最漫长的革命》 成为女性运动的一部纲领性文献。 她提出, 女性 被压迫是通过生产、生育、性和儿童的社会教化这四个领域来进行的 ,必须在这四个方面进行整
③ ,“父权” 仍然等同于 “男权” , 男性压迫女性的观点与激 在社会主义女性主义那里 体的革命。
是一种物质、经济关系 ① 。父权制解释不清楚,不仅导致她们对父权制的批判也变得很模糊, 而 。 “父权 ” 实际上等同于 “男权 ” 或男人 , “父权制 ” 实际上就是 且最终将矛头指向所有男人 “男人的统治” 。米利特在 《性的政治》 ( 1970 年 ) 中指出, 男性对公众和私人领域的控制构成 了父权制。父权制社会对 “妇女的压迫是建立在男权文化基础上的, 妇女要解放, 必须根除男 ” 性的统治。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试图进行一些修正 。她们认为, 妇女在获得经济独立后之所以仍受压迫, 是因为除了阶级压迫外,妇女还受男性的压迫,由于父权制与阶级的交互作用,构成妇女受压迫 的根源。海蒂. 哈特曼指出,资本主义和父权制是相互强化、相互依赖的制度,妇女解放取决于 。“妇女受压迫的根本原因既不是 ‘阶级歧视’ ,也不是 ‘性别歧视’ ,而是资本 这两方面的斗争
[ 关键词] 父权制 等级 性别关系 拉链式结构 [ 中图分类号] C912. 3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1000 - 114X ( 2013 ) 01 - 0242 - 09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1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摘要]:女性主义的产生,无论是对男女两性的现实生活,还是世界文化建构,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就是一部女性主义宣言,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她身上所具有的追求平等、自由、反抗的精神,诠释了十九世纪女性为追求平等和自由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及遭到的重重困难。
同时也提出了女性通过自我奋斗而争取独立自主和维护人格尊严的理想,表现了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字[关键词]:简·爱女性主义平等自由一、女权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性别差异贯穿历史,女性主义的发展始终与女性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旧石器时期,人们普遍崇尚“母神”,各种研究显示,那时候女性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然而,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金属及交通工具的改进与运用,且当男人的耕作之犁取代了女人用的锄头时,便把母系社会的经济基础破坏了,母系社会的意识形态根基也随之逐渐瓦解了。
从那以后,社会充斥着性别歧视。
而女性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被歧视族。
总体上说,妇女的社会角色由男性界定,她们在教育、财产、公民权、大众生活等的境况是被男性所控制,女性那时候还被当成商品,在市场上买卖,而女性同时也被母亲、孩子和家务劳动所桎梏着,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同男性“竞争”。
一般认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是妇女思想解放的开端,从那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妇女问题的关注一直持续增长,中产阶级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增多,且觉悟也日渐提高,鼓吹妇女解放的女性主义思潮时隐时现,时高时低。
英国作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了《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评》(1792年)的著名论文,批判了女人生来是男人附属物的观点,明确提出妇女与男人一样具有理性,应当在政治、教育、工作及财产继承等方面享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自食其力,不依靠男人”,反对卢梭所倡导的妇女只能是“家庭里的天使”式的教育主张,呼吁女人不做只知打扮、取悦男人的寄生虫,而应作为世界的改革做贡献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正是日后的女性主义者们奉为主旨的女权思想。
女性与《哈姆雷特》批评史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
女性与《哈姆雷特》批评史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一、本文概述《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之一,自问世以来就引发了无数的批评与研究。
然而,这些批评与研究往往以男性视角为主导,女性角色及其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被忽视或边缘化。
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审视《哈姆雷特》,挖掘其中被忽视的女性声音和主题。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和分析女性与《哈姆雷特》批评史的关系,揭示女性主义视角如何为这部经典作品带来新的解读和理解。
我们将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探讨《哈姆雷特》中的女性角色、女性主题以及女性主义批评如何挑战和重塑传统的批评视角。
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哈姆雷特》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为女性主义批评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哈姆雷特》中的女性形象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女性形象虽然数量不多,但她们的存在对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哈姆雷特》中的女性形象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和解读。
奥菲丽亚是《哈姆雷特》中最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
她不仅是哈姆雷特王子的恋人,更是剧中复杂情感纠葛的核心。
然而,在男性书写的哈评史中,奥菲丽亚往往被边缘化,被视为悲剧的牺牲品和哈姆雷特疯狂行为的受害者。
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奥菲丽亚的形象并非那么简单。
她是一个独立、坚强、有思想的女性,她对哈姆雷特的爱情并非盲目,而是基于对他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她的悲剧命运并非完全由哈姆雷特的行为所决定,而是由整个社会的性别观念和权力结构所塑造。
葛楚德作为哈姆雷特的母亲,她的形象同样复杂而多面。
在哈评史中,葛楚德往往被描绘为一个软弱、无能的母亲,她对儿子的行为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痛苦。
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葛楚德的形象并非那么消极。
她是一个勇敢、坚强、有智慧的女性,她在面对丈夫的死亡和儿子的疯狂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智慧。
_雷雨_中繁漪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_陈志鹏
2007年1月第4卷第1期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an.2007Vol.4No.1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人类的思想、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女权主义思想的出现,不仅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也使人们在经典文学作品中与现实社会中发现了过去未曾察觉到的许多成分,从而使人们有了与过去大不相同的看法,更主要的是,她改变了自封建社会以来人们对待人类文化、看待万事万物(尤其看待女性本身)所持有的男性视角,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女权主义批评家们看来,传统文学作品尤其是男性作家的作品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多地是男性创作主体性别偏见和自身欲望的产物,因而多是一种“虚假”的形象,是男性自身意识形态的一种反映。
因此,她们对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持怀疑态度,主张女性读者采用不同于传统阅读的独特视角分析其作品。
笔者将运用女权主义的某些理论观点,对曹禺笔下的繁漪形象进行剖析,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繁漪是男权社会下的牺牲品女权主义者指出,“在父权制社会中,支配群体通过控制言论来控制现实,他们剥夺了妇女的发言权,使她们长期处于沉默的状态。
妇女没有自己的话语,因而也没有能力按照自己的体验更新解释这个世界。
不能表达自己的经验,实际上就是把经验重新压抑在无意识层次,成者说没有自己的经验。
因此,一个沉默的群体必然成为被掩埋的群体”(康正果,1994:12)。
繁漪正是这群体中的一员。
在那吃人的封建社会里,繁漪落进了周朴园的魔掌。
在这个冷酷、虚伪的周公馆里,她失去了自由,没有自己的爱情,更谈不上幸福,她饱受了精神的折磨,沉重窒息的空气把她闷得气都透不过来,她多么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然而她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正如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
由于古代中国是高度男权制的社会,所以,“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社会调节夫妻关系的伦理规范。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芭丝谢芭悲剧成因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芭丝谢芭悲剧成因丛陆宁 宿迁学院文理学院基金项目:2017年宿迁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科研基金指导项【2017XSJ023】产出论文。
摘 要:哈代在其成名作《远离尘嚣》中通过女主人公芭丝谢芭命运悲剧描述,揭示出了父权制社会下女性的地位和处境,力图倡导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关系。
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芭丝谢芭悲剧人生的成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哈代早期的文学创作思想。
关键词:哈代;芭丝谢芭;生态女性主义;悲剧成因作者简介:丛陆宁(1998.8–),女,江苏南通人,宿迁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84-03一、引言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型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社会气息和时代内容,能够深刻地揭示出英国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危机,1874年小说《远离尘嚣》的发表更是使他一举成名。
小说从生态女性的角度出发,描写了偏僻落后的乡村中自然、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力求能够探索出父权制社会下女性的地位和处境。
在哈代所生活的那个维多利亚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工商业日益发达,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打破了乡村生活的和谐、宁静,哈代的家乡遭受到强大的冲击。
哈代热爱古老的生存方式,喜爱和自然淳朴的农民打交道,然而美丽的乡村生活却逐渐逝去,哈代特地引用托•格雷的《墓畔哀歌》中的“远离尘嚣”作为书名,体现了他对这种远离尘嚣、与外界隔绝的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这也是哈代创作这部小说的意图。
生态女性主义思潮最初的形成是以法国女性主义者、作家弗朗索瓦滋•德•奥波纳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生态女性主义”为标志,并且她还预言“这场革命将在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
[1]哈代的《远离尘嚣》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描写,通过写出人与环境、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种种矛盾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读书心得——《简爱》女主人公对父权制的反抗
读书心得——《简爱》女主人公对父权制的反抗凯特·米利特在《性政治》中提出了“父权制”的概念:一种不公正的男性统治女性的制度。
这种制度认为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物,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他者”。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就描写了一位生活在这种制度下并勇于同该制度相抗争的新女性形象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简对父权制的反抗:勇于反抗父权制的压迫,追求两性平等,追求经济独立。
一、反抗父权制社会的压迫简爱是一个敢于反抗来自父权制社会种种压迫的新女性形象。
简爱对父权制的反抗的意识源于她幼年时期作为一个孤儿被寄养在舅妈家所受到的遭遇:表兄弟的欺凌与挑衅,表姐妹的傲慢无礼,舅妈的尖酸刻薄,仆人的白眼歧视。
在当时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男尊女卑的父权制大背景下,简爱的舅妈家其实就是“当时英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残暴专横的表哥约翰是父权制的代表,简爱受尽了他的虐待”。
面对约翰的虐待,简爱并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奋力反抗,发疯了似的与她表哥对打:“我发现他真的是一个暴君,是一个杀人犯。
我觉得从头上有两滴血顺着脖子淌了下来,感觉到了热辣辣的剧痛。
当这一些感觉占据了上风之后,我就不再感到畏惧,而是发疯地同他打了起来。
”简爱与表哥的这场争斗实质上是对来自整个父权制社会压迫的反抗。
这是简爱与父权制社会压迫相抗争的第一步。
简爱对其表兄进行反抗后被送进了劳渥德慈善学校。
这个学校看起来是一个慈善机构,但实际上却是另一个以校长布洛克霍斯特为代表的父权制社会的缩影。
在这里简爱同样受到了来自父权制社会的压迫。
这里的孩子们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受到了父权制思想的摧残。
而简爱则是这些孩子们中唯一敢于大胆地反抗这种压迫的女孩。
每当劳渥德慈善学校的校长布洛克霍斯特对其施加父权制的威严和教义时,简爱总是“昂着头一动不动地站在凳子上”,表现出一副不屈不挠的反抗姿态,简爱曾对好友海伦说:“如果人们对那些残忍不公的人总是宽容服从,坏人就会为所欲为了:他们就绝不会害怕,而且这样一来他们也不会改悔,而会变得越来越坏。
对男权的反叛与归依-男权社会
对男权的反叛与归依:男权社会摘要:蘩漪和曹七巧是现代文学中不朽的典型,她们都遭受了男权社会的压迫,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作为反抗,她们选择了不伦之恋。
然而,爱情并没有拯救她们,一番挣扎之后她们归顺了男权秩序,并借助男权迫害他人,最终自己也变得一无所有。
她们的悲剧命运昭示了女性解放之路的曲折艰辛。
关键词:男权社会反抗依附蘩漪与曹七巧分别是曹禺的话剧《雷雨》和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她们的人生遭际有许多相似性:都遭遇了封建制度下的婚姻悲剧,都不满于命运的拨弄,曾拼命地想要挣脱男权的枷锁,最后在复仇中耗尽了生命的热情。
她们脱离了普通女性的生活常轨,但又重复了传统女性的悲剧命运。
考察她们异中有同的人生经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女性在特定时代的生存困境。
一、生命被婚姻监禁蘩漪和曹七巧出身不同,性情差别很大,然而,作为女人,她们都没有逃脱男权社会的迫害,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西蒙・波伏娃曾经透辟地分析过女性在人类婚姻史中的从属地位:“女人是作为奴隶或仆人结合于父亲与兄弟所支配的家庭的,她总是由一些男性做主嫁给另外一些男性。
在原始社会,父系部族、氏族几乎把女人当做一种物:她被列入两个群体同意交换的物品中。
当婚姻在其演变过程中以契约形式出现时,这种处境并没有多大改善。
”①作为“物”的女性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她们没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在丈夫的家中也不可能作为独立的人而存在。
蘩漪“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她的少女时代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
但是,嫁给周朴园之后,她的生命力遭到了极大的压制。
周朴园是专制家长的典型,在周公馆,他的话就是法律,“他说一句就是一句的”。
周朴园在家人面前总是一副威严的面孔,在对待蘩漪时,更表现出可怕的冷酷与专横。
他对蘩漪动辄教训和逼迫,根本没有把她看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只不过要她“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在周朴园面前,蘩漪几乎没有发言权,周朴园说她有病,逼她吃药,不容她做任何解释,而是要求她绝对服从,这正是男权控制女性的方式。
基于解构的女性主义书写策略
基于解构的女性主义书写策略【摘要】女性主义作家可运用解构手段以颠覆父权语言成规,消解男性中心主义和男女对立与冲突;汤亭亭的《女勇士》通过运用干预性转换的女性主义书写策略,书写一个多元共生、相互依存的理想语境,最后构建女性身份诗学。
【关键词】解构女性主义书写策略《女勇士》女性曾经在人类历史上主导过整个人类社会。
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当人类发现两性关系与生儿育女之间的必然联系时,并且由于男性生理条件更容易获得生产及生活资料并承担家族责任时,男性就逐渐担负起当家做主的责任,母系氏族社会就逐渐消亡了。
但是,在母权制向父权制转换的过程中,母系氏族并非完全听从父系氏族的压制和摆布,而是进行了长期的抗争。
在这长期且复杂的斗争中,女性从未放弃争取与男性平等参与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写作就是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robinson指出:“就像男人给女人写故事一样,女性自己也可以写故事。
”尤其在后现代语境,女性主义作家运用独特的书写策略,通过颠覆父权语言成规和描写女性主体意识,为妇女表达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父权社会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没有史料能证明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是否如在父权社会男性压迫女性一样压迫男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以父亲为中心的男权社会,女性是以“第二性”、“他者”身份处于被决定和被领导的边缘地位的。
在父权制社会,女性被剥夺了话语权,而男性则将女性的边缘地位用父权语言长期地固定下来,形成了刻板的女性印象,也体现了男,女二元对立的基本特征。
比如,在用男性话语编写的《圣经》里,上帝通常只对男人说话,女性没有言说的权利。
基督教不仅视女性为男性的派生与附庸,而且视为人类原罪的根源。
kristeva指出:“原罪是从一个女人开始的,由于她,人类都得完蛋”。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希腊神话。
潘多拉是宙斯作为对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惩罚而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她出于好奇打开了装满邪恶的盒子。
邪恶是装在盒子里,打开盒子却是女人。
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看《茶花女》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看《茶花女》谢红秀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摘 要:小说《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一部的爱情小说,讲述了妓女玛格丽特与贵族男子阿尔芒斯的故事,小说通过玛格丽特传达的所表达的女权主义思想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本文将以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为支撑,以女性形象为研究核心,从女权主义的视角分析女主人公的命运轨迹,探究在不同阶段的女主人公为争取女性权利而进行的抗争。
关键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茶花女》作者简介:谢红秀(1984.6-),女,汉,河南人,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104-02一、蒙昧与迷失“女权主义”泛指女性争取与男性相同社会权力的主张。
女权主义的各个流派都以此为立足点,探讨性别问题,并为女性所面临的不公正待遇进行抗争。
女权主义是一场争取妇女解放的非暴力社会运动,以消除性别歧视,结束对妇女压迫为政治目标。
小说《茶花女》的创作背景是法国奥尔良王朝末期。
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动荡,法国社会矛盾重重,上层阶级过着灯红酒绿的享乐生活,而下层人民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农村经济的破产,许多出身底层、本性善良的妇女为求生计被迫卖淫。
玛格丽特便是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男权主义的思想色彩浓厚,女人作为“第二性”只能依附于男人生活。
而对于比普通女人更低一等的妓女来说,更是处于绝对的无权地位,她们更是男人随意践踏的对象。
在男权的压迫下,女性并没有绝对屈从于男权,而是追求平等、自由,在内心深处仍然向往纯洁的爱情,希望重塑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改变女性处于边缘地位的社会传统。
(一)男权文化的压迫在男权制社会中,无论在政治、宗教、经济等公共领域,还是家庭这种私人领域中,所有主导地位都保留给男性,这样一来就确定了男性的统治地位,男性和女性在阶级地位上不对等了,女性在社会中只得处于从属依附地位。
女权主义与男权社会的冲突
女权主义与男权社会的冲突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职场、家庭还是社会各个方面,男权社会普遍存在着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和偏见。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引发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女性开始为争取平等的权益而努力奋斗。
然而,正是由于女权主义的崛起,也引发了大规模的冲突和争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女权主义与男权社会之间的冲突。
首先,女权主义与男权社会之间的冲突在职场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女性往往面临着晋升机会不公平、薪资待遇不均等问题。
她们可能会遭遇性别歧视,甚至被贴上片面的标签,如“情绪化”、“不够有竞争力”。
然而,女权主义者争取平等机会和薪酬是合理的,她们主张以能力和工作表现评估一个人的价值,而不是仅仅以性别来评判。
这种观念与传统的男权社会理念相冲突,因此在职场中女权主义者常常面对着强大的阻力。
其次,家庭领域也是女权主义与男权社会之间的冲突的重要方面。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观念下,女性被期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包括照顾孩子、料理家务等。
这种社会角色划分对女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导致她们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做出困难的选择。
女权主义者主张家务劳动应该由夫妻平等分担,这引发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不满。
一些男性并不愿意从传统社会角色中解放出来,他们认为这会威胁到他们的男子气概和尊严。
因此,女权主义与男权社会之间在家庭领域的冲突也是难以调和的。
除了职场和家庭,女权主义与男权社会之间的冲突也体现在政治和文化层面上。
在政治领域,女权主义者追求性别平等、推动女性在政治决策中的参与。
然而,拥有权力和资源的男性阶层通常不愿意在政治上分享权利,他们认为女性在政治决策中的角色是次要的。
这导致了女权主义者与男权社会之间的冲突。
在文化方面,女权主义对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提出了挑战。
女权主义者主张打破对女性的限制,追求个体自由。
然而,许多男权社会观念仍然深植人心,不愿意接受女性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平等地位,这引发了文化层面上的冲突和争议。
尽管女权主义与男权社会之间存在着种种冲突,但是女权主义者的努力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革。
论《使女的故事》中的压迫和反抗
论《使女的故事》中的压迫和反抗
黄孜隽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8(000)034
【摘要】《使女的故事》是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本文从基列国的等级划分引入,重点分析了父权社会下女性权利的丧失和她们的反抗历程.最后结论得出,无论统治力量多强大,女性只要永不放弃争取自由平等,必将迎来光明.
【总页数】2页(P149-150)
【作者】黄孜隽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1
【相关文献】
1.简析《使女的故事》中女性反抗话语 [J], 郝静迪
2.显性压迫和隐形压迫r——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名利场》中蓓基·夏泼的反抗精神 [J], 曹丽红
3.边缘化女性意识的压迫与反抗r——《使女的故事》中女性生存解读 [J], 赵乙霖
4.显性压迫和隐形压迫——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名利场》中蓓基·夏泼的反抗精神 [J], 曹丽红;
5.基列国使女的主体建构——《使女的故事》精神—政治解读 [J], 刘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天根》解读
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天根》解读
冯克红;靳慧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4()9
【摘要】法国作家罗曼·加里的生态小说《天根》不仅反映了人类面临的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而且揭示了西方现代文明之下父权制体系对女性与自然的双重压迫。
作者在小说中将女性问题、自然问题歧视置于对西方二元论的批判语境下,通过小说中唯一女性形象的塑造,阐释了女性在反抗男权社会压迫、亲近自然、保护自然中的双重救赎价值,赋予了女性强烈的生态和文明批判的意义,表达了对处于弱势和他者地位的女性、自然的价值认同。
【总页数】3页(P4-6)
【作者】冯克红;靳慧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野下林白小说知识女性形象解读
2.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道家生态思想探微
3.生态女性主义的先锋人物——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解读
4.生态女性主义:地域视角的解读——欧美生态女性主义与亚洲生态女性主义之比较研究
5.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李清照诗词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性别批评论述题
性别批评论述题(一)概念性别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批评方法。
性别:主要指社会性别,由社会、历史、文化所建构起来的(二)性别批评新视野1.反抗父权制文化(1) 父权制①概念:最初,指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的权利;女权运动中,指由男性控制并压迫女性的社会系统②反抗父权制文化:通过揭示长期以来女性受压迫的真实状况,促使女性觉醒,根除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
③父权制的社会权力结构:基本上所有的权力都在男人手中,女人处于被支配的地位④父权制社会中的语言:文字中有对女性的否定(2) 性别批评:冲击以男性为中心的各种思想观念,解构体现在父权制文化和文学活动中的男性中心话语2.倡导女性阅读(1) 阅读就是误读:被男性中心话语所同化;性别批评要求读者从赞同型转向反抗型,通过拒绝赞同的行为,去掉根植于心中的男权意识(2) 女性视角:指女性的观照立场、价值标准和情感体验。
女性阅读要求运用女性视角,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女性体验,从性别入手,重新阅读过往的或当今的文学作品(3) 女性视角的普适性:无论男女,过去都是按照男性视角去阅读和进行文学批评的,现在需要反过来(三)研究对象1.重新评价男性笔下的女性人物(1) 献身型:男性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出现,而女性大部分是心甘情愿地为男性献身(2) 清纯型:女性美丽、善良、多才多艺,男性对她们关爱有加。
(这些迷人的女性是男人生活的点缀品)(3) 坏女人型:①《圣经》中的夏娃;商朝的妲己;苏格拉底的悍妻;②性别批评认为,男性的这这些描写是“对女性的文学虐待或文本骚扰”。
(4) 灰姑娘型:童话从小就对女孩进行奴化教育,在童话中的小姑娘都是等待男人拯救的,她们的幸福都是寄托在男人身上的。
2.关注女性写作性别批评格外关注同性的作品。
尤其是那些表现女性意识、女性世界的作品。
(1) 女性意识:由于女性生理、心理上的某些共同特点使这些女作家品蕴含着一些共同的东西——女性意识①传统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1) 文本中女性的生存体验和女性的反抗2) 研究女性作家的文本策略:发现这些女作家是如何修筑、突破、重构从男性文学中承袭而来的女性形象例子:简·奥斯汀:推崇女性的理性和智力,轻视才艺;不认同顺从是妇女的美德;欣赏女性的突破常规之举②当代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特别强调性别差异和女性的独特性,注重女性不同于男性的心理体验﹑象征表征和内在情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权制社会下男权压迫与女性反抗的交锋(一)
摘要:《达洛维夫人》是20世纪欧美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详尽地记叙了女主人公克拉莉莎.达洛维生活中典型的一天,从早上穿行于伦敦街道去为晚上将要举行的晚会买花开始一直到晚会接近尾声为止。
在这一行程中达洛维夫人遇到了休.惠特布雷德,两人进行了交谈。
这一段看似简单、随意的对话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政治权力内涵,即在一战后英国父权制社会体制下男性权威对女性的压迫及女性的反抗。
本文将对两人之间对话的文体学特征进行分析,揭示文本的叙述形式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内涵。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父权制;男权标准;女性反抗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鼻祖和现代散文大师,还是一位超越时代的女性主义思想家。
她的女性主义思想蕴含着的丰富内容和深刻教义予以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女性主义很大的启发。
《达洛维夫人》是20世纪欧美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详尽地记叙了女主人公克拉莉莎.达洛维生活中典型的一天,从早上穿行于伦敦街道去为晚上将要举行的晚会买花开始到晚会接近尾声结束。
年过半百的达洛维夫人虽然过着优裕富贵的生活,但她却寂寞无聊,整天生活在一种莫名的孤独与焦虑之中。
达洛维夫人刚刚走出家门去买花就遇到了她的老朋友休.惠特布雷德,两人进行了短暂的交谈。
这一段看似简单、随意的对话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政治权力内涵。
政治一词指的是人类某一集团用来支配另一集团的那些具有权力结构的关系和组合。
按照天生的权力行使支配权的集团在很快消失,但容忍一个集团按天生的权力统治另一集团的一种古老和普遍的格局却在两性之间被保存下来。
在整个历史的进程中,两性之间的关系就是如马克斯.韦伯定义的那样是一种支配和从属的关系。
男人按天生的权力对女人实施的支配在我们的社会中被十足地制度化,并通过这一体制形成了一种十分精巧的“内部殖民”,使得两性之间的这种支配和被支配成为文化中普及的意识形态,体现出了它根本的权力概念。
本文将对克拉丽莎.达洛维和休.惠特布雷德两人之间对话的文体学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其在文本叙事形式背后隐藏着的意识形态意义,即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性权威对女性的压制与女性反抗策略的交锋。
休是克拉莉莎的一位老朋友,他这个“最完美的绅士”是英国的特产。
他势利、谄媚,凭借与贵族家的伊夫林小姐结婚而在皇宫中谋得了一个小差使,负责着照看国王的酒窖,擦亮皇家的鞋扣等琐屑的事务,穿着制服短裤和带褶边的上衣的他在皇宫中忙得不亦乐乎,并以此为莫大的荣耀。
“他对英国上流贵族怀着最为显著、最为自然、最为崇高的敬意”;“他什么书也不读,什么问题也不想,什么感觉也没有,只是一个裁缝用的模特儿”,“他没有心肝和大脑,有的只是英国绅士的礼仪和教养”,他“是英国公学造就出来的十足的典型”,是“最完美的绅士”。
他虽然虚伪、浅薄,没有思想,代表着“所有英国中产阶级生活中最可憎的一切”,但小说中每次提及他都附加一个形容词“admirable”,因为他是父权制度下英国中产阶级价值观的最杰出代表。
伍尔夫安排克拉莉莎在出门买花的这一段行程的最初阶段就遇到他是颇具深意的。
他们两人的谈话包含三个层次,寒暄问候;问及休的妻子的病情;邀请休参加晚会。
在父权标准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公众场合是男性的领地,女性被排除在外。
她们“被禁止单独走出家门,除非有一位男人——仅仅是一位男人——同往,以发挥其社会学父亲的职责。
”达洛维夫人与休的对话一开始休就对克拉莉莎打破禁忌,独自走出家门进入公众社会开始了诘问。
“Goodmorningtoyou,Clarissa!”saidHugh,ratherextravagantly,fortheyhadknowneachotheraschildre n.“whereareyouoffto?”
“IlovewalkinginLondon,”saidMrsDalloway.“really,it’sbetterthanwalkinginthecountry.”
语言具有寒暄功能,其目的不是为了传达信息或产生行动,而是为了显示友好或试图与被问候人建立友好关系。
然而休在这里的问候却不仅是具备寒喧功能的简单问候。
他的问话“你要到哪儿去呀”以及问话时相当夸张的仪态在对个人隐私敏感的西方社会语境下显得粗鲁而
突兀,丝毫不符合休作为完美绅士的身份。
休的提问很明显具有窥探克拉莉莎私人领域的企图。
他的问话使他看起来犹如一位独裁专制的父亲,正在行使监管女儿的特权。
而父/女关系是父权制下男女不平等关系的缩影。
面对休冒犯性的问话,达洛维夫人的应对“我喜欢在伦敦散步,真的,比在乡下散步要好多了”颇具外交风范。
按照格里斯的对话合作原则,她的回答违反了质量原则,即使对话的信息量满足当前交流的要求,不少于也不超出于当前所要求的信息量。
达洛维夫人回答的前半部分“我喜欢在伦敦散步”没有给出休问话“你要到哪儿去”所要求的信息,而后半部分“真的,这比在乡下散步要好得多”又提供了过量的、不必要的信息。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深谙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生存的法则:根据西方社会二分的哲学原则,男/女,公众/私人是对立的、矛盾的,有清晰且不可轻易穿越的界限。
公众场合是男性的天下,女性只能在经过允许,并遵守各项默认的原则的基础上出入。
这些原则的根本就是服从男性权威,认同男性的价值观。
这里休的出现代表着女性在公众场合遭遇到的普遍困境:被监管、被干扰、被压迫。
达洛维夫人在遭遇到休.惠特布雷德所代表的男性权威时采用了以下的战略。
一是避其锋芒,二是投其所好。
首先她没有回答休的问题,没有直接告诉休她此行的目的是为将举行的晚会买花,“我喜欢在伦敦散步”这一模糊、含混、大而化之的回应把休侵犯性的问题转化成了一般性的问候,一方面保护了自己的隐私,另一方面并不使对方察觉到她的戒备心理。
接下来“真的,这比在乡下散步要好得多”却明显是一句谎言。
因为在小说中随处可见克拉莉莎在这个高度宣扬科学、机器、现代化的城市中的焦虑、孤独和无措的感觉。
而达洛维夫人在这里之所以这样说目的是迎合父权制社会的价值标准,使休以及整个父权制社会相信她已经适应了这个充满了男性监督、监管、监视的社会,已经认同了宣扬城市化、现代化,贬抑自然的男性价值体系,从而为自己的独立存在争取一席之地,并为自己的反抗做好掩护。
两人谈话的第二部分是关于休的妻子的身体状况的。
相对于休极度男性化、健康的体魄,他的妻子伊夫林是一个“象老鼠一样的小女人”,她“既干瘪又瘦小”“几乎可以被人忽略,总是钦羡高大的男子。
”在小说中克拉莉莎和伊夫林都被定位为是身体虚弱,精神敏感,经常生病的女人,她们经常被隔离在“护理室”中,接受医生的治疗。
在父权制社会,女性是男性的财产或者猎物,必须服从男性的权威,顺从男性的监管,遵从男性社会的价值观。
一些不愿屈从于男性控制而努力争取自我身份、要求独立自主的女性就被贴上了“病人”的标签,并被强行置于以医生为象征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之下。
小说塑造了两个经典的医生的形象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象征。
他们对病人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之一是漠视患者的困境,贬低他们的自我意识,声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之二则是把病人看作是当前意识形态所不能容忍的异类,要通过将其进行完全隔离、切断其传播思想的渠道等方式来消除他对社会的影响,并通过诱骗、恐吓的手段使他们接受强权的统治。
在这些医生的背后即是政府、警察、武装军队等国家机器,随时会大援其手,“负责将主要因出身低贱而引起的反社会冲动压制住”。
在这里医/患关系是父权制社会中男/女关系的又一个侧面。
其中女性处于被诊断、被治疗,即被父权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审视和强行改造的被动地位。
WasEvelynillagain?
省略了引导语的自由间接引语使克拉莉莎的问话具有了直接、及时、即时的性质,反映出了克拉莉莎对于与她身处同等状态的女性的关心和关注。
相对于她简单而直接的问话,休的回答却复杂而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