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固废课程设计资料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1. 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固体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固体废物,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固体废物问题的理解,提高应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
2. 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及其危害;•分析固体废物形成的原因和趋势;•简介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探讨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意义。
3. 主要内容3.1 固体废物及其危害本课程将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种类、特性以及危害。
通过了解固体废物的危害,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2 固体废物的分类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来源、按特性和按处理方法等分类。
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性质特点,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3.3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包括垃圾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
通过系统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各种处理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4 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本课程将介绍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国内外主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下列教学方法:4.1 讲授本课程将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将通过幻灯片演示、教学视频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4.2 讨论通过提示问题,教师将引导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3 实践本课程将设置实践环节,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 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固体废物管理》参考书目:1.《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处置技术》2.《固体废物处理工艺》3.《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置法律法规解读》6. 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如下:6.1 课堂表现(30分)主要评价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和态度。
城市垃圾固废课程设计
城市垃圾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垃圾固废的基本概念,掌握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现状和挑战,认识到减少垃圾产生和合理处理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有关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相关环保政策和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学生具备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环保行动执行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城市垃圾固废处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和减量行动中。
2.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关爱地球家园,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保护教育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环保知识基础,但对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垃圾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效果。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和成长。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垃圾固废的基本概念:垃圾的分类、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垃圾处理技术:填埋、焚烧、堆肥等传统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废纸、塑料、玻璃等回收利用。
3. 垃圾减量与分类: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及我国相关政策;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如绿色消费、循环利用等。
4. 我国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现状与挑战:介绍我国垃圾处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垃圾围城、处理设施不足等。
5. 环保政策与法规:学习有关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环保政策、法规,了解政策对垃圾处理的影响。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固体废物治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治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治理,具有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固体废物的分类、危害及治理原则;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固体废物治理问题;3.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并进行汇报;4. 学生能够关注并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5.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固体废物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介绍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3.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分析当前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4.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效益;-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5.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6.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治理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3-4课时: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5-6课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7-8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9-10课时: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11-12课时:实践案例分析。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一、引言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问题日益突出。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 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理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性,并能进行合理的固体废物分类和收集;3. 学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常用技术和设备,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验和模拟操作;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实践,解决实际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问题。
三、课程设计内容1.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1.2 固体废物的特性和危害1.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2. 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分类2.1 固体废物收集的方法和技术2.2 固体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2.3 固体废物分类与回收的案例分析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常用技术3.1 固体废物焚烧技术及设备3.2 固体废物填埋技术及设备3.3 固体废物堆肥技术及设备3.4 其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介绍4. 实验和模拟操作4.1 固体废物处理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安全操作规范4.2 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施4.3 模拟操作的设计和实施5. 小组项目实践5.1 小组组建和项目分工5.2 实践项目的选题和调研5.3 实践项目的实施和成果展示四、课程设计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实验教学:利用固体废物处理实验室,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验和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项目实践: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完整word版)固废课程设计 某生活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设计课题:某生活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目录前言 3 某生活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任务书 5 第一节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7 一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列表二通过反复试算设计均衡的集路线三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的最远距离第二节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10 一每日垃圾收集安排二收集路线三从B点到处置场的往返距离和最远距离的计算第三节确定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12第四节每天的收集路线走向图13第五节结论和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关于本次设计的一些想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是连接废物产生源和处理处置系统的重要中间环节,在固体废物管理和处理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城市生活垃圾除包括居民生活垃圾之外,还包括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商业垃圾、建筑垃圾、园林垃圾等,这些垃圾的收集大都分别由某一个部门专门作为经常性工作加以管理。
据统计,垃圾的收运费用占整个垃圾处理系统费用的60%~80%,因此必须科学地制定合理的收运计划并提高收运效率。
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对城市各处垃圾源的垃圾进行及时收集、集中储存管理以及使用专用车辆装运到垃圾处理站的过程。
该管理过程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垃圾清运方式、收集路线设定、收集清运车数量及机械化装卸程度和垃圾类型、特性以及数量等各种因素。
在城市垃圾收集操作方法、收集车辆类型、收集劳力、收集次数和作业时间等确定以后,就应该着手设计垃圾的收运路线,以便有效地使用车辆和劳力,提高工作效率。
合理的收运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城市垃圾收运水平。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路线设计的理想目标是垃圾运输成本最低,即荷载运输路线最短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但在实际运行中两者不可能同时满足。
因此综合考虑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及各路段的居民环境要求,对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分别赋予权重,并考虑区域环境目标要求不同,给垃圾运输对各区域的环境影响赋予权重,建立目标函数,通过比较各路线的目标函数值,获得垃圾收集最佳路线。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固废课程设计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废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固废的来源、分类、特性及处理方法;掌握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固废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操作能力;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固废相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废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处理和利用技术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固废的基本概念:介绍固废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处理利用的意义。
2.固废的分类与特性:讲解各类固废(如废渣、废液、废气等)的来源、特性及其危害。
3.固废处理技术:介绍固废处理的常用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优缺点。
4.固废利用技术:讲解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技术原理及应用实例。
5.课程实验:进行固废处理利用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固废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
2.讨论法:学生针对固废处理利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固废处理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应用。
4.实验法:进行固废处理利用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固废处理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固废处理利用的原理和技术。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课程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废课程设计实验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及小组讨论的表现,占比20%。
固废课程设计说明书
固废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掌握固废处理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理解固废概念及其分类方法;2.掌握固废处理与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能够评估固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4.能够设计并实施固废管理方案;5.能够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固废处理。
二、课程设置本课程主要由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组成。
1.理论学习部分:2.实践操作部分:本部分主要通过实验室实践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培养学生固废处理与管理的实践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固废样品采集与分析、固废处理设备操作与维护、固废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学习固废处理的实际操作技巧。
三、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分为平时成绩和课程设计报告两个部分。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主要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表现等。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作业,并在实践操作中表现出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占总成绩的4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固废管理方案进行设计与实施,并撰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应包括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实施过程、结果评估和总结等内容。
学生应能够清晰地描述固废管理的目的、方法和效果,并对所选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资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教材和参考书目:提供固废管理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参阅和学习。
2.实验室设备和材料:提供固废分析和处理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3.实地考察场地: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的场地,使他们能够亲自了解和分析实际的固废处理情况。
4.教师支持和辅导:为了提高学生对固废管理的理解和能力,教师应提供课堂辅导和实践指导,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固废课程设计补充资料
填埋场衬层系统的渗透率不应大于1×10-7 cm/s。
2
设置防渗衬里后,填埋场内积聚的浸出液要及时排出处理。 天然衬里:粘土 人造衬里:沥青、橡胶和塑料(HDPE)
填埋场衬层材料及其设计:
1.设置防渗衬里
填埋场衬层系统是复合衬层,即用粘土(人工或天然)层和人工合成材料层复合而成一个完整的衬层系统。
次级渗滤液集排水系统:位于初级衬层和次级衬层之间。主要是监测初级衬层的运行状况,以及初级衬层渗漏的应急对策手段。 对于单衬层或复合衬层系统,就不必设计次级渗滤液集排水系统。
排出水系统:主要包括集水井(槽)、泵、阀、排水管道和带人孔的竖井。
2、渗滤液集排水系统
材料
排水层材料:在底部,采用粒径为 5~10 mm的砾石。 在斜面上,采用由合成材料制成的土工网格。 在管道周围,采用粒径 50~150 mm的片石覆盖集排水管道。 过滤层材料:在管道排水和砾石排水层中,常用砂作为过滤材料。 土工织物(较砂好) 管材:对耐腐蚀性和强度有较高要求。常用钢筋混凝土穿孔管、塑料管(PVC、HDPE)、蛇笼和蛇管。
面积法示意图
3)斜坡法: 是把固体废物直接撒在天然的斜坡上,经压实后用工作面前直接可取的土壤进行覆盖,然后再压实,如此往复填埋即为斜坡法。斜坡法实际上是沟槽法和面积法的结合,也称混合法。 优点:只需进行少量的挖掘工作,即可满足第二天覆盖废物对粘土材料的需求量,不需要从填埋场外采取覆盖材料;因废物堆积在初始表面上,能更有效地利用填埋场的空间。
沟槽法示意图
2)面积法: 也称为地面法或平面法,是指把废物直接铺撒在天然的土地表面上,按设计的厚度分层压实并用薄层粘土覆盖,然后再整体压实。 最好选择峡谷、山沟、盆地、采石场或各种人工或天然的低洼区作为填埋场。若在坡度平缓的土地上实施,应首先建造一个人工土坝,以作为初始填筑单元的屏蔽。 特点:不需开挖沟槽或基坑,利用低凹地形填埋,但是要另找覆盖材料;适于处置大量的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
本项目为《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管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践学习,希望学生能够:
1.了解固体废物的类型、成分、产生量及处理方法;
2.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和设备;
3.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应对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为设计一套固体废物处理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固体废物处理对象和污染物种类及产生量;
2.设计固体废物的收集、转运、存储和处置方案;
3.选择符合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处理工艺和设备;
4.制定应急预案,考虑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方案。
四、课程实施
1.组成3-4人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方案设计;
2.每个小组需要进行方案讨论,确定方案的技术路线和流程;
3.小组会议后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报告格式为Markdown文本格式;
4.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每个阶段的报告。
五、课程评估
本项目的评估方式主要为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评估要点为:
1.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方案设计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4.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质量和完整性。
六、课程总结
本项目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通过实践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化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化课程设计1.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了解固体废物的特点、分类、处理和资源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从而培养出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1.了解固体废物的分类、成分、来源和特性等基本知识;2.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技术和标准,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流程和安全性;3.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技术和前景;4.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和行动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3.1 固体废物的基础知识1.固体废物的定义、成分和分类;2.固体废物的来源和特性;3.固体废物的危害和处置对策。
3.2 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1.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2.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管理;3.垃圾焚烧和气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固体废物的综合处理与利用。
3.3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1.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及其应用;3.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1.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的;2.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3.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实施。
4. 课程形式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形式:1.教师讲授课件,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探讨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实践;3.实地参观垃圾处理设施,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4.课程作业、报告及其他学习任务。
5. 评价要求本课程的评价主要按照以下几个要素进行:1.课堂表现:包括听课质量、课堂参与度、发言质量等;2.课程作业:包括期中作业和期末作业;3.学习报告:包括参观垃圾处理设施的实地报告等;4.综合评价:将上述各项考虑综合评价。
6. 教材建议本课程主要使用以下教材:1.《固体废物处理工程》;2.《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3.《环境科学导论》;4.《生态环境学》。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样本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系别: 环境工程班号: 01010101XX姓名:XXX1.序论1.1 设计目和意义(1)通过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门课程所学内容, 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都市生活垃圾综合分选解决系统设计初步能力;(2)理解工程设计内容、办法及环节, 培养学生拟定固体废物解决与处置系统设计方案, 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 应用技术资料, 编写设计阐明书能力。
1.2 生活垃圾分选技术及发呈现状生活垃圾综合运用已经成为垃圾解决发展方向。
对垃圾进行分选是垃圾综合运用前提。
垃圾分选设备研究已列为国家重点项目之一。
当前, 生活垃圾越来越多, 解决越来越困难。
垃圾解决方式中, 老式直接填埋方式对土地占用大, 垃圾填埋场普通设立在农村, 占用大量农田。
采用老式直接填埋方式, 不但挥霍了垃圾中具有大量可回收物质, 并且容易对环境导致影响。
当前推广实行卫生填埋由于环境影响控制需要, 其投资成本为老式堆埋5 倍, 运营成本则为3 倍。
随着社会发展, 生活垃圾综合解决就得到越来越多关注。
生活垃圾中具有各种成分, 很大一某些可以回收再运用。
由于解决困难, 这某些有用物质普通都没有得到有效运用。
随着国内改革开放进一步进一步, 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产生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20余年, 国内都市垃圾产生量年增长始终在10%左右。
垃圾成分也越来越复杂, 也越来越难解决。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就有人提出垃圾进行综合运用, 但是由于当时技术不太成熟, 并且没有得到足够注重, 资金严重局限性, 因而直到当前, 生活垃圾解决也是在焚烧和填埋上设备研究比较多, 对垃圾分选研设备究比较少。
垃圾分选机研究目, 就是将混合垃圾进行有效分类, 对某垃圾成分中少量杂质进行分离, 得到较为单一组分, 或是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某种少含量垃圾组分, 有助于垃圾回收再运用和后续解决。
当前国内大某些使用垃圾分选设备都是由国外进口。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设计 (2)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固体废物的数量不断增加。
同时,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固体废物处理的投入,并提出了废弃物资源化的理念。
因此,对于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的知识和技术需求日益增加。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1.了解固体废物的种类、特性、数量及处理方法等基础知识;2.掌握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概念、技术和发展现状;3.综合应用学习知识,设计并模拟一套固体废物处理方案。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3.1 课程内容1.固体废物基础知识:包括固体废物的种类及来源、物理化学特性、卫生要求和处理方法等;2.固体废物资源化:包括垃圾分类、固废资源化的概念、技术进展、应用与发展趋势;3.垃圾处理技术:包括焚烧技术、填埋技术、厌氧消化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渗滤液处理技术、废弃物危险特性评价技术等;4.设计与模拟:综合应用和练习所学知识,设计一套固体废物处理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和实践。
3.2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以PPT形式讲解固体废物基础知识、垃圾分类、固废资源化的概念、技术进展等内容;2.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处理技术的模拟实践,例如构建微生物反应器等;3.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方案设计和模拟。
四、课程设计实施进度课程内容学时固体废物基础知识 2固体废物资源化 2垃圾处理技术 4设计与模拟 2五、课程设计评价本次课程设计重视实践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将主动思考固体废物处理的策略和方案,并提出并实现自己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础和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并了解固体废物处理领域的前沿发展。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掌握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第2课时: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处理方法第3课时: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第4课时:固体废物的治理技术第5课时: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用于讲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等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针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2.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等3.多媒体资料: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废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
固体废物课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及危害;了解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现状和政策;掌握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和评价;能够运用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技术和方法,提出固体废物处理的合理化建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资源循环利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实践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产生来源;2.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处理原则;3.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现状和政策;4.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基本技术和方法;5.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实践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危害及处理原则等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技术和方法;3.讨论法:分组讨论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问题和实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4.实验法: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2.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相关的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的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方法;了解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处理固体废物的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关注程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
然后,讲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回收利用、填埋、焚烧等,让学生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合理处理固体废物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最后,介绍我国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处理固体废物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环境影响。
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
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环保书籍,拓展知识面。
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和环境影响。
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固废课程设计 (2)
一、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目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原始资料: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填埋场得总体规划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填埋场基本设定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填埋场结构形式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填埋场总体布置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填埋场得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填埋场得分类分级及填埋场总容量计算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及填埋作业程序确定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填埋场得防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防渗材料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2、防渗系统得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专业一班号 _______________日期2016年01月15 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废课程设计一、论述论述堆肥、焚烧、卫生填埋三种方法的原理和工艺特点,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1、堆肥堆肥是我国、印度等国家处理垃圾、粪便、制取农肥的最古老技术,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均有研究利用的一种方法。
堆肥是使垃圾、粪便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垃圾中可腐有机物含量高以及待处理生活垃圾产品的消纳能力强的地区。
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
在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机物、氧气和细菌相互作用,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热,同时生成腐殖质。
根据堆肥原理,可分为厌氧分解与好氧分解两种。
厌氧分解需在严格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微生物分解生长较慢,故不多用。
好氧分解过程可同时产生高温,杀灭病虫卵、细菌等,我国主要采用好氧分解法。
主要工艺路线有静态高温好氧工艺及动态高温好氧工艺。
堆肥处理的优点在于:1)建设、投资成本适中;2)技术简单;3)有机物分解后可作为肥料再利用。
缺点在于:1)对垃圾分类要求很高,因可分解的只是有机成分适用对象是厨余垃圾如剩饭剩菜和水果皮等,园林垃圾如树枝杂草,以及动物粪便等,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因此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低,仅仅依靠堆肥处理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垃圾问题,往往与其他处理方法综合使用。
2)有氧分解过程易产生渗漏液和臭味污染。
12、焚烧焚烧处理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过程,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
其实质是碳、氢、硫等元素与氧的化学反应。
垃圾焚烧后,释放出热能,同时产生烟气和固体残渣。
热能回收,烟气净化,残渣消化,这是焚烧处理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
焚烧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或者供暖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
几乎所有的有机性废物都可以用焚烧法处理,对于无机-有机混合性固体废物,如果有机物是有毒有害物质,一般也适用焚烧法处理。
焚烧处理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减容、减量效果好(焚烧后的残渣体积减少90% 以上,重量减少80%以上),处理彻底,同时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1)由于垃圾含有某些金属,焚烧气体具有很高的毒性,容易产生二次环境污染;2)建设投资巨大,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每处理100 吨/日垃圾的建设成本通常在4 干万元以上,而在多数情况下,焚烧所产生的电能价值远远低于预期的销售额给当地政府留下巨额亏损;3)运行成本高。
焚烧处理要求垃圾的热值大于3.35MJ/kg,否则,必须添加助燃剂,这将使运行费用增高使得一般城市难以承受。
3、卫生填埋填埋处理是大量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
根据工程措施是否齐全、环保标准能否满足来判断,可分为简易填埋场(IV 级填埋场)、受控填埋场(III 级填埋场)和卫生填埋场(I、II 级填埋场)三个等级。
填埋处理工艺主要采取场底防渗、分层压实、每天覆盖土、填埋气导排、渗漏水处理、填埋气体用于发电等措施,进行垃圾的填埋处理。
1相比其他处理方式,填埋处理具有建设和运营成本低、产生的有害物质少及操作简单等优点。
缺点为:1)浪费土地资源。
垃圾填埋需要极大的空间,因为被填埋的垃圾体积不会随着时间而减小。
填埋过的土地可以恢复植被,但这块土地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原因是填埋区会产生气体和填埋体的不稳定性;2)技术的难点。
垃圾填埋后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产生很多危险因素。
因为垃圾的不均一性是使之在填埋后发展不固定。
因此技术上很难准确的操作,填埋体内物质的不可及性也给有害物质的确定和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3)副产品处理成本高。
填埋区渗漏液的收集和处理成本非常高,并且需要很多能源。
同样很多老填埋区散发的气体也必须收集和处理,这种气体不仅发出强烈的臭味,而且给环境带来负担。
对于填埋区附近居民而言,填埋区里的灰尘,气体和噪声(垃圾运输车和推土机的声音)都是很大的问题;4)后续管理问题。
基于以上的问题填埋区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的后续管理。
有些填埋区的后续管理甚至长达500年。
三种填埋方式比较如下:.内容填埋焚烧堆肥好操作安全性较好,注意防火好可靠技术可靠性可靠可靠中等占地小大要考虑地形,较困难,较易,仅需避开居民密地质条件,防止地表可靠近市区建容易,集区,气味影响半径小水、地下水污染,一选址设,200m于般远离市区,运输距,运输距离适中离较远从无害化角度,垃圾中>60%无机物使用条件垃圾低位热1可生物降解有机物>3300kJ/k时含水<30%从肥效岀10需添加辅助燃料>0.5t/d>40非堆肥需作填埋处理仅残渣需作填埋最终处为初始量20~25建立稳定的堆肥市场能产生热能或电可回收沼气发产品市困较适建设投较前处理可回收部无现场分选回收原料取决于可利资源回同例,但有潜在可物的比在在处理厂区无在非堆肥填埋时与卫灰填埋时有可能,但可采取其对地地表水污填埋相施减少可能水污染的可能性填埋灰渣中没有有机有可能,虽可采取重金属等可能随堆肥仅需填等污染物地下水污品污染地下措施,但仍然可能时采取固化等措生渗漏可防止污染但二垩可以控制有,但可用覆盖压有轻微气味,污染指Doxli等微量大气污毒物需采取措施可能性不大措施控制需控制堆肥制品中重限于填埋场区土壤污属含量。
1二、课程设计1、概况本人家乡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全区39家重点环境统计年报单位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5.97万吨,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81t/a (按照某小区居民人数4758 人计算),东西湖区总人口为261867人(2011年)。
则每日东西湖区生产的固体垃圾为477吨,每年生产17.5万吨。
所以卫生填埋场的规格为第川类:Q2-3可塑饱和中粘土46.3少量薄层粉土、粉砂。
全场分布。
8.2褐黄含铁锰质氧化物、白云母。
局部含中〜少量粉土、粉砂,以透镜体的形式0.4〜黄褐〜〜2.9-可塑Q饱和2-3a粘土4高褐黄存在于(2-3)层中。
大部分场地分7.8 3.7布。
4.2〜0.5〜褐黄〜可塑〜中〜含铁锰质氧化物、白云母,局部夹“饱和Q粉质粘土2-4.11.2 8.7褐灰软塑高薄层粉土、粉砂。
9.9〜1.2〜褐黄〜含铁锰质氧化物、白云母。
局部分a中饱和软塑粉质粘土2-5 Q布。
5.811.3 褐灰局部分布大部分场地分布。
1依据室内渗透试验、抽水试验同时结合武汉地区经验数据,提供的基坑侧壁土体及其下由上可得出结论,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
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应采用满足CJ/T 234中规定技术要求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者其他具有同等效力的人工合成材料。
工艺流程图如下:排气层应采用粒径为25〜50mm,导排性能好,抗腐蚀的粗粒多孔材料,渗透系数应大于1 x 10-2cm/s,厚度不应小于30cm。
气体导排层宜用与导排性能等效的土工复合排水网。
由土工膜、压实粘性土和土工聚合粘土衬垫(GCL )组成复合防渗层,复合防渗层的压实粘性土层厚度应为20cm〜30cm,渗透系数应i 小于i x i0-5cm/s。
土工膜选择厚度不应小于1mm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渗透系数应小于1x i0-7cm/s。
土工膜上下表面应设置土工布。
土工聚合粘土衬垫(GCL)厚度要求应大于5mm,渗透系数应小于1 x 10-7cm/so排水层顶坡应采用粗粒或土工排水材料,边坡应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粗粒材料厚度不应小于30cm,渗透系数大于1x 10-2m/s。
材料应有足够的导水性能,保证施加于下层衬垫的水头小于排水层厚度。
排水层应与填埋库区四周的环场截洪沟相连。
植被层应由营养植被层和覆盖支持土层组成。
营养植被层的土质材料应利于植被生长,厚度应大于15cm (根据植被调整)。
营养植被层应压实。
覆盖支持土层由压实土层构成,渗透系数应大于1x 10-4cm/s,厚度应大于450cm (根据利用情况调整)。
除此之外,在终场覆盖系统之下还应设置基础层,基础层对整个终场覆盖系统起支撑、稳定作用。
该层覆盖材料可为土壤、砂砾、甚至可为一些坚硬的固体垃圾、如建筑渣土等。
基础层的厚度与填埋专区操作规范有关,由于填埋场终场以后已经用覆盖土对垃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压实覆盖,所以在终场覆盖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其厚度进行增减。
1 参考文献:城市垃圾填埋、焚烧和堆肥处理技术东西湖区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环评公示] 东西湖区人民政府慈惠街道办事处滨江康居还建小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武汉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 200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非正式) (CJJ 112-2007) 武汉环境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岱山简易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简本公示2006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 CJT 234-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