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赏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及本文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

一、自学质疑

二、走近文本,基础积累

(一)读准字音

函.陵()氾.南()缒.而出()共.其乏困()

阙.秦()秦伯说.()杞.子()逄.孙()

戍.之()不知.()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越国以鄙.远

5、既东封

..郑

6、又欲肆其西.封

7、因人之力而敝.之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何厌.之有

4、秦伯说.

5、失其所与,不知.

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2、行李

..之往来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4、亦去.之

重要字词

1、吾不能早用子.

2、郑既.知亡矣

3、焉.用亡郑以陪.邻

4、朝济.而夕设版焉

5、又欲肆.其西封

6、不阙.秦

7、惟.君图.之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9、因.人之力而敝之

10、失其所与.,不知

一词多义

1、封既东封郑

肆其西封

2、之烛之武

公从之

臣之壮也

许之

何厌之有

惟君图之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子犯请击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将焉取之

3、其以其无礼于晋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4、以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乱易整

5、亡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7、焉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将焉取之

二、展示交流

翻译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夫晋,何厌之有?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⑧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⑨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三、互动探究:

(一)人物形象

1、文章写烛之武在受命之时,先“辞”后“许”,有什么作用?

2、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3、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4、课文第二段刻画了烛之武怎样的形象?

5、秦晋两国围郑,为什么烛之武选择退秦师而不是退晋师?

6、烛之武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的?请你揣摩烛之武的语气,试试看该如何扮演这个角色?

(二)文章结构及艺术手法

本文在结构上比较严谨,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巧设伏笔与照应,请你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四、达标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秦军氾(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c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ǔ)

D、不阙(jué)秦逄(páng)孙戍(shù)守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不阙秦,将焉取之

B、越国以鄙远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因人之力而敝之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⑤君之所知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⑦因人之力而敝之⑧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⑤/②⑨/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⑥/⑤⑨/⑦⑧

C、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

D、①④⑤/③⑨/②⑥/⑦⑧

4、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D、以乱易整,不武(被动句)

5、试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君知其难也。?”

(2)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不仁;,不知;;不武。。”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

B、又欲肆其西封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以其无礼于晋

焉用亡郑以陪邻吾其还也辍耕之垄上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7、下列各句的补充错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佚之狐)夜,缒而出,见秦伯。

C、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D、敢以(之,代亡郑)烦执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

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

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

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

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

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

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

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

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学习反思

知识链接:

2、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由于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人称两家联姻,就叫“互结秦晋”,或称为“秦晋之好”。

3、秦晋围郑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