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医伤科学发展史.pptx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基本治疗方法 • 固定方法
将“形不动则精不流”的治疗 观点,运用到骨折固定疗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建立诊疗常规 • 基本治疗方法 • 对整复手法贡献
总结了历代手法治疗骨折脱位的经验。
如:椅背复位法(肩关节脱位) 其原理符合现代生物力学原理。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基本治疗方法
1、煎水洗,2、相度损处, 3、拔伸,4、或用力收入 骨,5、捺正,6、用黑龙 散通,7、用风流散填疮, 8、夹缚,9、服药,10、 再洗,11、再用黑龙散通, 12、或再用风流散填疮口, 13、再夹缚,14、仍用前 服药治之。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课程小结
1、中医伤科学的定义; 2、熟悉不同历史时期本学科的发展和主要 成就。
•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创伤骨伤科为主的专著
• 蔺道人:唐会昌年间,是一位精于骨伤理论和医疗 技术的僧人,因唐室经济日趋严重困难,下令佛道 僧尼还俗从事农桑生产,于是从长安流落到江西宜 春,过隐居生活;蔺为他的帮工彭之子治好骨折, 精甚医术传开,将《理伤续断方》传给了彭,不辞 而别,另寻能够静处的环境安度晚年去了。
《中医伤科学》
第一、二章
发展简史与
主要内容及分类
学习目标
• 1.掌握历代中医骨伤科的主要成就。 • 2.了解伤科的起源及漫长的发展历程。 • 3.了解损伤与骨病两大类疾病的分类方法。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详解PPT课件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详解PPT课件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建立诊疗常规 改进固定方法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对整复手法贡献 麻药的应用 骨科器具应用
刀、制药用具、
复位用工具、
材料选择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蔺道人的《仙》未载入正史,以秘方形式流
传,《苏沈良方》中的“神授散”与《仙》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唐:王寿《外台秘要》 1. 大分类:内、外伤
2. 小分类:骨折、脱位、
内伤、金创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接骨丹”相同

宋元时期,骨伤科文献与外科集中一起 北宋:“大医局”——疮疡兼折疡科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1. 五世医家祖传
2. 集元以前大成,承蔺道人之学,发展整
复术
3. 首创脊柱手法——“悬吊复位法” 4. 明代评价:“正骨兼金镞,推危氏言其
整复手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建立诊疗常规 改进固定方法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对整复手法贡献
• 椅背复位法(肩关节脱位)先进 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 肘、腕、髋脱位的复位方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建立诊疗常规 改进固定方法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对整复手法贡献 麻药的应用
二药:草乌(麻醉) 生葱(解除)

第一章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PPT课件共22页文档

第一章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PPT课件共22页文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展简史 伤科学的起源
原始氏族——砭石、热尉疗法、
人类文明萌芽和进化的过程,生活中 逐渐认识自然界药物,并始用于敷治 创伤疾病。——砭镰、骨刀的出现, 并用于切割。针砭疾病——外治法起 源。
伤科学的起源
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夏、商时代): 青铜器——金属工具 医学萌芽,商代有主管治病的“小疾臣”。
薛己《正体类要》重视脾肾与补气养血,是 按八纲辩证论治的代表著作;“肢体损于外, 则气血损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 和” 。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以前的骨伤科经验,对人 体各部位的骨度,内外治法方药记述最详, 既有理论,尤重实践,图文并茂。
1、把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 提、推、拿、按、摩;
魏晋~五代十国
晋代 伤科学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有显著提高, 并成为独立的学科。
葛洪——《肘后千金方》记载: 1、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 2、骨折竹简固定; 3、口对口吹气; 南北朝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最早的外
伤科专书 。
隋朝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我国第一部症状病因学专著,并将伤科疾 病列为专章。
酿酒术发明,酒始用于疗伤。 甲骨文记录人体各部名称和多种骨伤疾病。 后世记扁鹊“以刀疗骨”。
伤科学的发展
春秋战国~汉代
从医药的临床实践到理论方面的划 时代总结,完成了祖国医学的经典巨 著《内经》、《难经》、《神农本草 经》和《伤寒杂病论》。这些经典著 作确立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我 国医药学发展的基础。
《内经》
《内经》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 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 疗等基本理论;
《灵枢·骨度》通过体表测量人体骨 骼的长短、大小、广狭,按头颅、 躯干、四肢各部位折量出一定的标 准尺寸;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PPT课件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PPT课件
EXIT BACK NEXT
⑷并尝试手术正骨治疗法。 3.为骨伤科三期辩证内外用药奠定基础。
4.记录髋关节脱位与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
EXIT BACK NEXT
㈢元代危亦林与《世医得效方》
1.世界上采用悬吊复位法 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 人,比 Davis 1927 年使用同类方法至少 早 580 年。
1、编撰出版了大量的中医骨伤科学专著,代表 性的著作有: 《正体类要》、 《正骨心法要 旨》、《伤科补要》等 。
2、涌现出有相当成就的骨伤科医学家,如:薛 已、吴谦、钱秀昌等。
EXIT BACK NEXT
3.对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理有深入的认识,如薛 已的骨伤疾病局部整体观、沈金鳌的骨伤疾病 气血病机学说。
通 木
抱 膝 圈
EXIT BACK NEXT
㈥ 清代钱秀昌与《伤科补要》
1.认识骨骼解剖知识对骨 伤科诊疗的重要性,附 列骨骼标志图。
伤的整体疗法。“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 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㈤ 清代吴谦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1.系统总结了清以前的骨伤科学成就。
EXIT BACK NEXT
2.将正骨手法归纳为 “摸、接、端、提、 推、拿、按、摩 ”。
3.创造和改革了多种外 固定器具 ,如:固定 脊柱损伤的通木,髌 骨骨折的抱膝圈等。
EXIT BACK NEXT
理伤续断秘方》,标志着中医骨伤科学的形成。 3.骨伤科的医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损伤
的分类、破伤风的病因等。 4.临床诊断、治疗技术取得显著的进步。如葛洪、
王焘对开放性创伤的治疗,蔺道人对骨折的治 疗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EXIT BACK NEXT
㈣中医骨伤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公元960~1840 年)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ppt课件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ppt课件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 而无网焉;心虽勤而 无获矣”。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 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 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 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 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 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晝 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 無作工夫行跡之心,如此可做 蒼生大醫,反之則是含靈鉅賊。
用六经论伤寒 以脏腑论杂病 创辨证施治经方 提出三因致病学说
华佗发明麻沸散,施 行于剖腹术、刮骨术、 创立五禽戏。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 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
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 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的手法整 复,提出开放伤口感 染毒气说,描写了骨 折、关节脱位,推荐 竹片夹板外固定,还 记载了烧灼止血法, 口对口吹七复苏术等。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伤科学是一门研 究运用中医药方法预 防、诊治骨、关节及 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 病的学科。
仰韶文化时期,外科 手术器械----石镰的发 明;
《史记 扁鹊仓公列 传》载“上古之时, 医有俞跗,治病不以 汤液醴酒……乃割皮 解肌、抉脉、结筋。”
夏代(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6世纪)已有 了人工酿酒。《战国
孙思邈《千金要方》:“有久 余疮,败为深疽者,在腨 胫间
喜生疮,中水恶露,寒冻不差, 经年成骨疽,亦名胻疮,深烂 青黑,四边坚强,中央脓血汁 出,百药不差,汁溃好肉处皆 虚肿,亦有碎骨出者。可温赤 龙皮汤渍,夏月日日洗,冬天 四日一洗,青肉多可傅白 茹散
食却恶肉,可三日傅之止。后 长傅家猪屎散得差,取猪屎烧 作灰末如粉,致疮中令满,白 汁出吮出,随便傅之,差;若 青肉复出者,白 茹散如前法, 家猪屎散取平复。”

1.1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发展史(ppt文档)

1.1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理论与技术发展史(ppt文档)
矢等青铜器,而且还发现了炼铜遗址和铜范,说 明商代已达到青铜器的全盛时期。
• 《韩非子》记载,古人“以刀刺骨”,说明“刀” 已经作为骨伤疾患的手术工具了。
• 商代后期,从甲骨卜辞和器物铭文中发现 记载的疾病有几十种,其中骨伤科的有疾
手、疾肘、疾胫、疾止、疾骨等。甲骨文 还有按摩、外敷药物及药熨治病的记录。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之时, 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鑱石、挢
引、案抚、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 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 ”这说
明新石器时代外科手术器械——砭镰已产生, 并出现了外伤科名医俞跗。
三、奴隶社会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我国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代。中 医骨伤科开始萌芽,出现了“疡医”。
2、生理功能:《灵枢·经脉》曰:“骨为干, 脉为营,筋为刚,肉之墙。”《灵枢·邪客》 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 以为血,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
3、《内经》阐发的肝主筋、肾主骨、肺主皮 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及气伤痛、形伤 肿等基础理论,一直指导着骨伤科的临床 实践。
4、骨病的病因病机: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 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
总结了一套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如相度损 处、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
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 锻炼的治疗大法。
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
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 节脱位。
他还介绍了杉树皮夹板固定方法;提出了伤 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
• 商初伊尹发明“汤液”,考古发现藁城台 西商代遗址有30多种药用种仁,其中有活 血化瘀的桃仁。
(三)西周、春秋时期(公元前1066年~公 元前476年)

中医骨伤科课件

中医骨伤科课件

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 冶炼术的发展 青铜器(殷墟遗址----刀、针、斧、矢等) “韩非子”:以刀刺骨。 疾手、疾肘、疾胫、疾骨等(甲骨卜辞) 活血化淤(桃红)等30种药(商代遗址) 内服治疗跌打损伤
中医伤科的萌芽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中医伤科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元谋猿人---170万年前: 生活、劳动 北京猿人---60万年前 : 石器和骨器, 学会用火 河套入---20万年前:烘火取暖、烤炙食 物

中医伤科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伤科手法及外用药物 烘火取暖、烤炙食物---热熨疗法 抚摸按压伤处----理筋按摩手法 树叶、草茎、矿石粉----外用药物

3学时 2学时 3学时 2学时 3学时 17学时 8学时 10学时 2学时 7学时 2学时
陈永强教授 裘敏蕾副教授 樊天佑副教授 樊天佑副教授 樊天佑副教授 陈永强教授 戴季萍副教授 吴文虎副教授 戴季萍副教授 陈永强教授 陈永强教授
中医伤科学
如何学好中医骨伤科: ANATOMY BIOLOGY CHINESE MEDICINE HISTORY OF ORTHOPEDICS & TRAUMATOLOGY
中医伤科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外科手术器械 “三海经.东山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 下多箴石。箴石----可以为砭针治痈肿。 旧石器晚期:骨针、骨锥等(山顶洞人,1.8万 年前)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石镰。 石镰----可以刺,切割。

“史记.扁鹊仓公传”:上有之时,医有 俞跗….。
中医伤科学
BIOLOGY « 灵枢.本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 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 灵枢.经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 病之所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不明经络脏腑,开口动手便错” ------骨骼与经络之关系

《中医伤科》PPT课件

《中医伤科》PPT课件

精品医学
29
张力性水泡
精品医学
30
特殊症状体征
畸形 发生骨折或脱位时,由于暴力作用以及
肌肉、韧带的牵拉,常使骨折端移位, 出现肢体形状改变,产生特殊畸形。如 方肩畸形、餐叉畸形等
精品医学
31
方肩畸形
精品医学
32
餐叉畸形
精品医学
33
骨擦音
骨折时,由于骨折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 而产生,一般在检查骨折局部时,通过手 触摸可感觉到。为避免给患者带异常活动
受伤前不能活动的骨干部位,在 骨折后出现屈曲旋转等非正常活

精品医学
35
关节盂空虚
位于关节盂的骨端脱出,致使关节 盂空虚,关节头处于异常位置,是 脱位的体征
精品医学
36
弹性固定
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 使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 该关节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 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 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
42
特殊症状体征
畸形
如脊柱结核后期的后凸畸形 类风湿关节炎的腕尺偏畸形、手指鹅颈畸形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圆背畸形 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脊柱侧凸畸形
精品医学
43
后凸畸形
精品医学
44
腕尺偏畸形、手指鹅颈畸形
精品医学
45
肌肉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的肌肉萎缩
精品医学
46
筋肉挛缩
如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呈爪形手 掌腱膜挛缩症发生屈指挛缩畸形 髂胫束挛缩症呈屈髋、外展、外旋挛缩畸形等
精品医学
39
全身症状体征
痹症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 身症状
痿证多表现为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肢体 痿软无力、舌苔薄白或少苔、脉细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发展,特别是解剖学的进步,气血学说的 发挥,脾、肾学说的发展,对骨伤科的临证 医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明、清)
• 明初:骨科逐渐从外科分出,系“接骨”和 “金镞”,即正骨和军阵伤科(金镞科),于 隆庆五年改名外科和正骨伤科(又名正体科), 外 伤 科 的 著 作 也 陆 续 刊 行 , 其 数 量 达 ( 20 多 种),名医相继辈出,学派形成。
3.被誉为“少林寺学派按穴位治伤、平和用药的开山师祖”。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明)
• 明:异远真人《损伤妙方》
• 明:薛己著《正体类要 》
详细指出:“肢体损与外,则气血伤于内, 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阐明了 治伤整体和局部的辨证关系。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清)
• 清:系统的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 有了长足的进步,构成了中医古代 骨伤科学的全貌。
华佗
麻醉(麻沸散)、手术 (刮骨疗毒)以及在方 药和养生等方面均有较 大的成就。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时期)
• 晋:葛洪: 《肘后救卒方》
下颌关节脱位的治疗 颅脑损伤的诊断 血管损伤的记录
危重创伤早期处理的方法
详细和科学的记录了临床实际经验,对开放创伤 和骨折脱位治疗的独创,使骨折的治疗发生了变革。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创伤骨伤科为主的专著
• 蔺道人:唐会昌年间,是一位精于骨伤理论和医疗 技术的僧人,因唐室经济日趋严重困难,下令佛道 僧尼还俗从事农桑生产,于是从长安流落到江西宜 春,过隐居生活;蔺为他的帮工彭之子治好骨折, 精甚医术传开,将《理伤续断方》传给了彭,不辞 而别,另寻能够静处的环境安度晚年去了。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1.系统地整理了元以前的伤科成就, 并且有了很多创新和发展,使骨折 和关节脱位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日益 完善。 2.首创脊柱骨折治法—悬吊复位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悬吊复位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 宋、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促进了医学理论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明)
• 明:异远真人著的《损伤妙方》,又名 《跌打损伤妙方》。
1.本书根据人体气血运行依赖十四经脉的理论,结合引经药 物,创立了此“跌打损伤妙方”。
2. 是现存少林寺学派最早医学著作。包括“用药歌”、“血头 行走穴道歌”等治法,以穴位不同载方。药多为辛、微温、 辛平或甘凉之行气活血化瘀药。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 南北朝:对于创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
了丰富的方法及经验,形成了中医骨伤科的诊断、 治疗学。
如:龚宣庆的《刘涓子鬼遗方》记载了外治 方药、创口感染及化脓性关节炎的处理。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基本治疗方法 • 固定方法
将“形不动则精不流”的治疗 观点,运用到骨折固定疗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建立诊疗常规 • 基本治疗方法 • 对整复手法贡献
总结了历代手法治疗骨折脱位的经验。
如:椅背复位法(肩关节脱位) 其原理符合现生物力学原理。
•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 金 疮 病 诸 候 ”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腕伤病诸候”
对骨折创伤及其并发症的病源和证候有较深入的 论述,对骨折的处理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治疗方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多实践、多临床、多问、多看(书)
第一章:中医伤科学发展史
• “中医伤科学”定义: 是指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 经络及骨关节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 部位:损伤(骨折、脱位、软伤) 疾病(骨病、畸形、肿瘤)
中医伤科发展史
萌芽(夏、商、周时期)
• 工具(砭石、骨针) • 骨疾(疾手、疾肘、疾胫、疾骨) • 分科(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 诊水平
• 基本治疗方法
1、煎水洗,2、相度损处, 3、拔伸,4、或用力收入 骨,5、捺正,6、用黑龙 散通,7、用风流散填疮, 8、夹缚,9、服药,10、 再洗,11、再用黑龙散通, 12、或再用风流散填疮口, 13、再夹缚,14、仍用前 服药治之。
中医伤科发展史
《中医伤科学》
上篇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教研室 教师:赵长伟
附属医院骨二科
学习目的
1.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史 2.骨科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特点
3.创伤急救处理的原则
4.骨折、脱位的复位和固定原理及治疗原则
5.骨科常见操作方法和理论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熟悉解剖 (骨、运动生理、肌肉起止、神经分布)
中医伤科发展史
基础理论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 指导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已 基本形成(如解剖知识、气 血学说、肾主骨学说等)。 其治疗观点及对开放创伤的 治疗方法,有些已领先于世 界其他国家,诸如:
切开排脓技术 脱疽的截趾技术 刮骨疗毒技术 金疮痈疽的追蚀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基础理论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主要记录了,治伤的药方(补益、生肌、强筋、筑骨) 及技术(止血、镇痛、手法)等有效治疗手段。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清)
1.《医宗金鉴》丛书之一。
• 清:
2. 该书把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
吴谦
端、提、推、拿,按,摩八法。既有
《正骨心法要旨》 理论,尤重实践,图文并茂。
3. 创造和改革了多种固定器。
如:脊柱中段损伤采用通木固定,下腰
损伤采用腰柱固定,四肢长骨干骨折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