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鲁迅
鲁迅先生的真实
鲁迅先生的真实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被誉为“百年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典范”。
然而,人们对于鲁迅先生的理解多半停留在他的作品与思想上,对于他的真实生活和人格特质了解甚少。
因此,本文将以事实为基础,描述鲁迅先生生活中的真实面貌。
一、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鲁迅先生的原名是周樟寿,出生于1881年,是浙江绍兴人。
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医生,母亲则是一位家庭主妇。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鲁迅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他的家庭中,读书成为了一种习惯,这也为他成为后来的文学巨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鲁迅先生在青年时期曾受过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熟读古籍典籍,并精通古文。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传统文化,他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尤其对于科学知识与现代文明产生极大的兴趣。
这种具有开放心态的思想,后来成为他作品中的主题之一。
二、学术生涯与思想觉醒鲁迅先生在学业方面非常努力,他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和日本东京帝国大学。
在这些年里,他接受了现代科学知识的熏陶,并开始对封建社会的腐朽现象感到愤慨。
他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的社论文章。
作为一位知识分子,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深感痛心。
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笔触唤起人们的觉醒,改变社会的面貌。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三、文学成就与影响力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他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批判和讽刺是极为犀利的。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其中展现了对于民众疾苦的同情与呼唤。
鲁迅的作品不仅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社会和人民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备受肯定,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他的思想也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启发了许多革命者和进步思想家。
他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化与思想解放的旗手,并被誉为“文化启蒙家”。
真实的鲁迅,比你知道的鲁迅好玩一百倍
说到鲁迅,我们就会想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鲁迅在我们印象中,通常是这样的:须发直立、横眉怒目,严肃、无趣。
实际上,真实的鲁迅有趣得很。
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
”陈丹青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可惜这么有趣的鲁迅却被教科书弄丢了,现在,我来还原鲁迅先生一二真面目。
壹鲁迅从小就是个逗比王。
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他就特别喜欢给人起绰号。
班上有个女生特别爱哭,一哭就眼泪鼻涕齐下,迅哥儿从此就管人家叫“四条”,眼泪两条鼻涕两条,形象得很。
迅哥儿成绩好,常得老师表扬。
有一回老师出对子,上联:独角兽。
邻桌同学想得表扬,偷问迅哥儿怎么对。
迅哥儿说:四眼狗。
不料此同学竟真以此作答,戴眼镜的老师大怒,顺手就一巴掌。
迅哥儿以书遮脸,憋不住笑出声来。
你说,鲁迅逗比不逗比。
鲁迅在北大讲课时,北大教授川岛,留了个学生头,鲁迅便给人家取名为“一撮毛”,每次见面,就甜甜叫一声:“一撮毛哥哥。
”他写的《中国小说史略》出版后,赠送川岛时,在扉页上留言:“请你,从情人的怀抱里,暂时伸出一只手来,接受这干燥无味的《中国小说史略》,我所敬爱的一撮毛哥哥呀!”有一次,章衣萍等人去找鲁迅玩,瞧见老先生正在四川北路往家走,于是隔着马路就喊,鲁迅没听见,众人撵到家门口,对他说:“都喊你好几声了!”于是鲁迅就说:“噢、噢、噢……”章衣萍问:“为什么要噢这么多声啊?”鲁迅一本正经说:“你不是叫我好几声吗,我就还给你呀。
”你说,鲁迅逗比不逗比。
鲁迅写信也十分逗比。
收信人是教师,他就用“并请教安”。
收信人是学生,他就用“即颂学安”。
收信人是夫妇,他就用“即请俪安”。
…………不但如此,鲁迅还会根据不同的信,在信尾写“日安”“时安”等问候语。
1925年,鲁迅给许广平写了一封信,就北京女师大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封建家长式统治跟许广平讨论,信尾用的是“顺颂嚷祉”,祝福她在吵嚷中得到幸福快乐。
1935年,作家叶紫给鲁迅写信,信中说:“我已经饿了”,“借我十元或十五元钱”。
带你认识真实的鲁迅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鲁迅《少年闰土》带带你你认认识识真真实实的的鲁鲁迅迅文/禾子语文书中的他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用了四篇文章介绍伟大的作家鲁迅。
文章展示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怀与同情,歌颂了他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一件中式长衫,面孔清瘦,头发直立,冷峻、严肃、思想深邃、爱批评人……这是大多数人对鲁迅的最初印象。
但真实的鲁迅绝非横眉冷对地一味战斗,而是很会享受生活的“生活家”。
43喜欢晒娃的他鲁迅的儿子周海婴1929年在上海出生,当时鲁迅已经48岁。
中年得子的他对儿子非常宠爱,当时有人批评鲁迅对儿子过于宠溺,他便写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表达了对儿子浓浓的爱。
在他的一些书信里,也记录了不少关于养育海婴的趣事。
海婴已出了三个半牙齿,能说的话还只三四句,但却正在学走,滚来滚去,领起来很吃力。
海婴很好,脸已晒黑,身体亦较去年强健,且近来似较为听话,不甚无理取闹,当因年纪渐大之故,惟每晚必须听故事,讲狗熊如何生活,萝卜如何长大等等,颇为费去不少工夫耳。
海婴渐大,懂得道理了,所以有些事情已经可以讲通,比先前好办,良心也还好,好客,不小气,只是有时要欺侮人,尤其是他自己的母亲,对男的却较为客气。
【摘编自《鲁迅书信:1-4》(人民文学出版社)】热爱美食的他生活中的鲁迅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他不但会吃,也会做,对许多菜肴有独特的见解。
鲁迅在北平(今北京)生活了十多年,从他的日记里可以发现,他去过的有名气的餐馆有广和居、致美斋、便宜坊、集贤楼等。
鲁迅喜欢吃零食,家中常备点心,有客人来也请客人同吃。
为此他还—写了一篇叫《零食》的文章——44多才多艺的他上海的居民,原就喜欢吃零食。
假使留心一听,则屋外叫卖零食者,总是“实繁有徒”。
《鲁迅大全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鲁迅
一)与家人的关系1.鲁迅对母亲鲁迅是个大孝子(《鲁迅大全集》共收录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封。
鲁迅写给母亲的这些书信,透露着母亲对于儿子的牵挂,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挚情。
)鲁迅母亲为何不读鲁迅的书,反而爱看旧书?作为新文学家的鲁迅,为什么愿意买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美人恩》之类的书给母亲?2.鲁迅对周海婴鲁迅有没有家庭暴力?鲁迅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我们都说“子承父业,那为什么留下遗嘱,不然周海婴当“空头的文学家”?鲁迅地方慈父形象:“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红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
”这是当年鲁迅夜晚看护宝贝儿子,给“小红象”(海婴的小名)唱的催眠曲。
3.鲁迅对许广平鲁迅为什么称许广平为“害马”?4.鲁迅与周作人鲁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建树,为什么会造成兄弟反目?“窥浴风波”是导火索?二)鲁迅的人际关系1.鲁迅的灵魂知己萧红是鲁迅的红粉知己?2.鲁迅与同时代的作家的关系(摘登鲁迅同时代人对其的经典的、有意思的评价。
如萧红、钱玄同、巴金等)鲁迅人缘如何?三)鲁迅的作品1.鲁迅在作品中体现的丰富性(译文编,温柔;学术编:博学;美术编:才气)2.鲁迅的演讲(励志)——①鲁迅的口才如何?②为什么鲁迅的日记都是流水账?(鲁迅的日记是一份个人行踪与往来应酬的记录,还有每月的书账,和记事簿流水账差不多。
陈丹青翻开鲁迅一天的日记:“昙。
星期休息。
徐吉轩为父设奠,上午赴吊并赙三元。
下午孙福源君来。
刘半农来,交于书籍二册,是丸善寄来者。
”这一天是1919年5月4日,但通篇没有一个字记载五四运动。
为什么对于重大事件,鲁迅只字不提?)。
一个真实的鲁迅
一个更加真实的鲁迅“十一”长假期间,在家看了王晓明先生的《鲁迅传》,心里很有一点感慨。
一直以来,我们对鲁迅的评价,就是毛泽东主席那句话“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一直以来,从小到大数十年,我对鲁迅的印象,就是我们敬仰的革命前辈,满脸上写着冷酷与斗争,天生的革命家,犀利的匕首和投枪。
王晓明先生对鲁迅的崇拜则更深一层。
以至于他的学业及职业选择,生活理念,都是源于鲁迅。
这样一位先生对鲁迅所做的研究不可谓不深,所以,他所写的传记,自然也是比较真实可信的了。
而且,翻阅其他鲁迅传记,似乎都是我们早已司空见惯的相同论调,大同小异。
唯有这一部传记凸现了鲁迅的“精神危机和内心痛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的鲁迅,一个在人间烟火中跋涉的平常人,一个睿智而又清醒的灵魂,一个在命运的重压下无奈而又茫然的人,一个穷其一生上下求索最终自觉并不得志的中国知识分子。
或许是中国的文化积淀使然,国人一向对名人过度崇拜。
在“文革”期间,这种崇拜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对毛泽东主席如此,对鲁迅先生也是如此。
甚至于以前的鲁迅传记里,对于鲁迅和朱安的婚姻都不敢涉及,唯恐对鲁迅的伟人光环有所影响。
王晓明说,他对鲁迅研究深入以后,“不再像先前那样崇拜他了,但我自觉在深层的心理和情感距离上,似乎是离他越来越近;我也不再将他视作一个偶像,他分明就在我们中间,和我们一样在深重的危机中苦苦挣扎。
”读罢传记,我也有同感。
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首先是他的家庭环境,使他年少时受到良好的中国文化教育,后来在路矿学堂以及日本东京和仙台的学校,又涉猎了一些国外的自然和科学,奠定了他的知识结构。
当然,我现在知道了他为何会上这些学校,盖因他的家境破落,否则他也许会到欧洲镀金了。
在这一点上,他和曹雪芹倒是有些相似之处,只不过曹雪芹的时代更加闭塞而无路可走,他于痛苦无奈中也只好弄出一部“红楼梦”了。
真实的鲁迅作文(初中初二800字).doc
真实的鲁迅作文(初中初二800字)鲁迅是谁?在鲁迅逝世70周年之际,周令飞提出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
是的,谁是鲁迅?大概每个高中生的鲁迅看起来都像一个民国学者,有着冷静的眼睛,严肃的面孔和几分凶狠的精神。
仿佛这是在这样一个动荡和黑暗的世界里唯一尖锐和刺耳的光,这些都是教科书能给我们的印象。
然而,这位真正有血有肉的老人,笑着谴责常毅的生活,似乎早在神化的光里就消失了。
我们应该记住的不是长期填鸭式教育固定下来的空壳,而是真正感动和引领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
在昏暗的灯光下,鲁迅手里拿着笔,默默地向刘和珍君进贡,皱着眉头,闭着眼睛,似乎有些伤感。
在喧闹的北平,鲁迅第一个认识了徐光平先生,并和他谈了谈风声。
还是鲁迅知道前面有士兵,后面有奸细,径直去了光明正大的追悼会。
就连为躲避国民党特务而仓皇逃到上海租界的鲁迅,也还有闲暇在茶馆里与外国人聊天。
他一动不动地站在人群中,仿佛在危险的海浪中逆流而上,看着杨杏佛留在他面前的棺材,用他的生命强化了他对民主和自由的信念。
他抿了口茶,唇边传来一丝淡淡的微笑,即使额角早已被汗水覆盖,但仍有浅浅的笑容雨会不辞色坚定的勇...有多少人还记得这样的鲁迅?教科书永远不是历史。
几个简短的介绍勾勒出一个传奇的人生,也给真正的鲁迅带来了尘埃。
这只是虚幻时间的影子,但真正虔诚的人并不多。
虽然才华是值得展示的,但当它被过度传播时,它将成为一个不切实际的完美谎言。
就像外面的金和玉被打败了,这只是其中之一。
这是亵渎。
诚实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犯错误、哭、笑的鲁迅,幽默风趣,偶尔沾沾自喜,无意成为诗人,使我们感到更加亲切。
在历史的尘埃中用人性的标准重读鲁迅。
不仅《孔乙己》背后的“哀其不幸,怨其不争”的鲁迅可以被铭记,真正的”忧国忧民”的“崇洋媚外”的“胡子”字格更值得我们追随。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鲁迅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鲁迅鲁迅,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不喜欢他的人把鲁迅看成是一个有问题、一个精神残疾、对当下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是一种杂音的存在,因为他只会战斗和冷视;喜欢鲁迅的人认为,鲁迅先生在今天依然有他鲜活的历史价值,而且鲁迅的杂文我们任意拿出一篇来放在今天的报纸上,依然不觉得那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写的。
鲁迅话题已有70多年其实,从上世纪30年代或者更早的时候开始,关于鲁迅的话题就一直没有中断过。
而且每个时期关于鲁迅的描述都带有那个时期的烙印。
比如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些激进青年认为,鲁迅是不可理喻的,是一个只会写黑暗不会写光明,不能看到工农大众优良品质的一个作家,他写的阿Q对过去的古老文明充满了感怀,所以鲁迅是彻底落伍了。
在那个时候,鲁迅成为一个激进青年不喜欢的世故老人。
在不同的作家和学者的笔下,鲁迅同样有着不同的色彩。
当时,喜欢他的都是一些没有名声、带有些野性(或匪气)的青年,像萧军、萧红、胡风等。
那时北京大学有一个学生就说过这样的话:不是所有的俄罗斯人都可以成为托尔斯泰,不是一般的中国人都能够成为鲁迅。
在当时大学生的心目中,鲁迅的地位是很高的。
那些青年学子在读鲁迅作品的时候,常常会感觉被电击中一般,他们在鲁迅的文本中,感受到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应当具有个性自由和生命自由,他们在鲁迅的作品中突然发现了他们想要说话。
而另外一些文化官员则觉得鲁迅是一个病态的人。
当时在北平的京派作家和学者们,每每谈到鲁迅都有微辞。
他们不喜欢鲁迅,所以他们在文章里向鲁迅叫板。
鲁迅的很多论战都不是鲁迅最先发起的,而是对手先进攻,而后鲁迅还手。
鲁迅是中国知识界一个不可绕过的精神存在。
鲁迅在今天的影响力鲁迅给人们带来的惊异还在于他的汉语写作。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他突然间就到达了一个非常的高度,很多作家看到了鲁迅却依然难以望其项背。
前几天,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北京,他就讲自己不如鲁迅。
比如莫言,我邀请他到鲁迅博物馆和陈丹青一起谈鲁迅,他说和鲁迅相比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孩子。
真实的鲁迅_初中作文
真实的鲁迅鲁迅是谁?周令飞在鲁迅老先生去世的七十纪念日里,提出这样一个尖锐如同匕首的问题。
是啊,鲁迅究竟是谁?想必每一个中学生心里的鲁迅,都约摸是一个眉目清冷,脸色严肃,有几分凶神恶煞的民国文人模样。
仿佛是那样一个动荡黑暗的世界里唯一尖锐刺目的光,这一切是教科书能够给予我们的全部印象。
而那真正有血有肉,大笑怒骂畅意人生的老先生,似乎早在被神化的光芒里逐渐黯淡。
我们所当记住的,不是那个被长期的填鸭模式的教育所定格的空壳,而是真正跃动的,引领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
那个在灯光模糊里提着笔默默凭吊刘和珍君的,皱紧眉闭紧眼的,神色间似有几许伤感萦绕的鲁迅;那个在喧哗的北平城里,刚结识了许广平先生与其笑谈风声的鲁迅;抑或是明知前有官兵后有特务的危险,却仍光明正大地直赴追悼会的鲁迅;甚至还有那个狼狈地躲避国民党特务搜查而逃进上海租界里,却仍带有几分闲情逸致同茶馆里的外国人谈天说地的鲁迅。
他肃立于人群中,仿佛在险涛恶浪里逆流而上,望着前方杨杏佛的遗棺,在用生命沉淀他民主自由的信念。
他抿着茶,唇边蔓延着淡1 / 2淡的微笑,即使额角早已汗珠满布,却仍有浅浅一笑山雨欲来未将辞色的坚勇……这般的鲁迅还有多少人记得?教科书永远不是历史,几行短短的介绍草草概过传奇的一生,也令那个真实的鲁迅蒙尘。
只是虚幻的光阴之影,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心怀虔诚。
纵然光辉值得展现,然而当其过分泛滥,就会成为不切实际的完美谎言。
好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是一种亵渎。
真实才最是有价值,会犯错误的,会哭会笑的,有是幽默的,偶尔自鸣得意的,无意做诗人却每臻绝唱的鲁迅,更令我们感到亲切。
透过历史风尘,以人性的标准重读鲁迅。
不是只有那个孔乙己背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鲁迅才能够被铭记,而那个因为烦恼与“崇洋媚外”之说将胡子修成一字形状的真实迅哥儿更值得我们追随。
2 / 2。
真实平凡的人鲁迅作文
真实平凡的人鲁迅作文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论语》、《孟子》等书籍都为人所熟悉;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鲁迅一声吼,吓倒小人。
”今天我就来介绍鲁迅先生这位真实平凡的人物。
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伟大而又深刻的,其中著名的有《呐喊》、《彷徨》等。
如果你读完后发现他还有很多很多优秀的作品,那么恭喜你,你将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鲁迅传人。
站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面前,你会感受到他的思想一次又一次的袭来,是多么的震撼人心,仿佛天地随他而转动。
鲁迅先生的眼镜里总是有满腔的热血与对支那的漠视,更极大的抨击了愚昧的国民。
他真实的反映了社会上的黑暗,揭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令我为之一振一起愤慨不已!但同时也让我看清楚了自己身上存在着许多缺点和错误,要努力改正它们才行啊!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当我回忆起课本中描写的人物,便觉得十分亲切。
虽然只是寥寥几句话,却能够把人物的特征表达出来,使人印象深刻。
记得最令我难忘的是闰土,因为他给予了我无限的乐趣。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用来形容鲁迅再合适不过了。
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像鲁迅先生那样的人——爱憎分明,敢于斗争。
可以说,鲁迅先生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贡献给了革命事业。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哪怕被别人辱骂,也毫不退缩。
他是我们值得尊敬的榜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鲁迅先生,您好吗?愿您安息吧!。
走进真实的鲁迅——一个民族的战士,一个对国家与民族饱含热爱的作家
走进真实的鲁迅——一个民族的战士,一个对国家与民族饱含热爱的作家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课本里都有他的作品。
我们给学生讲解鲁迅的文章时,经常要同学们去理解文章中一些看起来深奥的句子,并且让孩子们背下来这些句子的含义。
鲁迅虽是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但是,毕竟也是刚从旧文化中走过来,他的文章读起来还是有一些地方很拗口的,同时大量的语句理解也不容易。
可偏偏他的文章总是考试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这么一个伟大人物的作品,却是很多孩子最讨厌上的,想来也是悲哀。
而我们作老师的要如何去做呢?本周给六年级同学讲语文课的时候,我足足安排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同学们讲解鲁迅。
感谢有了网络,让我可以搜集到很多鲁迅的资料,尽量给同学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生活中的鲁迅,通过对这种生活背景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了解鲁迅,理解他文章的含义,明白他为什么会获得那么高的评价。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这种常规性的介绍,结论性的文字,是不足以帮助学生理解鲁迅的文章的。
)鲁迅生存的年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而新的统治秩序又未建立,中国处于大变革,大动乱,军阀混战,列强侵略的一个时代。
这样的时代,给了他思考的外在环境,产生出许多在平庸生活中无法产生的思想来。
鲁迅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但是他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被判斩监候,从而导致家道中落,父亲病重,中医误人,中年去世。
生活中的鲁迅先生200字作文
生活中的鲁迅先生200字作文生活中的鲁迅先生200字作文篇1今天怀着好奇心看了《鲁迅爱书的故事》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鲁迅小时候是如何热爱书籍的。
这篇文章让我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
鲁迅读书的时候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看书时,他总是把桌子擦干净,看看手指是否脏了。
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整齐的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盒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子吃……我看了这个觉得很惭愧。
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不在乎。
你的手指脏不脏,你的桌子脏不脏,捡起来扔了就是了。
需要的时候,把房间翻个底朝天。
看完这篇文章,我决心改掉这个坏习惯。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一个人不仅要热爱阅读和学习,还要懂得爱护书籍。
生活中的鲁迅先生200字作文篇2原来,我只认为鲁迅是一个普普通通得作家。
但是,通过学习了第五组课文后,我对鲁迅有了进一步得了解。
鲁迅——这位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像隶书的一字的人,看起来很平凡,但他却有一颗爱心。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我知道了鲁迅是一个关心后代、痛恨反动势力、关心穷苦人;在《一面》中,从鲁迅先生廉价卖书给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国青年中,我又体会到了鲁迅的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这不正体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吗?没错,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生活中的鲁迅先生200字作文篇3我以前很早的时候不知道鲁迅先生是谁。
随后,读了他的几篇他的文章,才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位大作家,很有名气。
又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又是中国文化主将。
以为这就是鲁迅先生。
可是,我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我的这个理解打了个大错号。
我读到鲁迅先生救助车夫时,我感到鲁迅先生是一位穷苦人民的关心;我读到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时,又感到鲁迅先生的善良。
我又读了《一面》这一篇文章,我又感到了鲁迅先生的爱心。
也感到鲁迅先生注重青年人读书。
一个真实的鲁迅_四年级作文
一个真实的鲁迅
1926年9月5日,下午,厦门。
他沿着海边,欣喜地拣拾着美丽的贝壳。
那一年,他已45岁。
初到厦门,他觉得“风景绝佳”。
但后来,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来描述这里的大学——“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的海边上”。
有一次,他去一家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见他穿着一件旧长袍,便像剪草般替他乱剪一通了事。
他随便从口袋里抓了一把铜元塞给理发师,比应付的多了很多。
过了一个多月,他又去那家理发店理发,这次,理发师特别细致周到。
理完发,他把钱数了数,给了理发师一个应付的数额。
理发师忍不住问:“先生,这次怎么不多给些了?”他答道:“上次你胡乱地剪,我就胡乱地给,这次你认真地剪,我当然就认真地给了!”
作为中国最值得敬仰的人,这种“近于无赖”的事情本来不必说出,但他在自己的书信结集出版时,并未将这些文字删除。
这绝对是一种率真的勇气。
他,就是鲁迅先生。
素材运用
伟人自有其平凡的一面,这些未加粉饰的平凡处,正是我们无须仰视的地方。
他冷峻背后的小幽默,他坦诚背后的小狡黠……去掉一切粉饰,还原本来面目,并没有贬损鲁迅的伟大,反而让我们感到,他是如此真实,如此可亲可近。
话题拓展伟人的本色、平凡与伟大、率真、他让我______。
生活中的鲁迅
生活中的鲁迅
鲁迅,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
作家,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然而,除了他的文学成就,鲁迅在生活中也有着许多令人敬佩的品质和行为。
鲁迅是一个坚定的人道主义者,他对社会的不公平和压迫从不妥协。
他在自己
的作品中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呼吁人们觉醒和反抗。
他的言论和行动都是为了改变社会的不公,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除了对社会的关注,鲁迅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十分谦逊和朴素的人。
他不喜欢炫
耀和浮华,而是更喜欢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创作和思考中。
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他认为物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而是内心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最重要的。
鲁迅还是一个勇敢的斗士,他在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时从不退缩。
他敢于站
出来说真话,敢于揭露社会的丑恶,敢于为自己的信念而战斗。
他的勇气和坚定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的人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生活中的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个有思想、有品德、有勇气的人。
他的生活和行为都是对我们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让我们向鲁迅学习,让我们在生活中也能成为像他一样坚定、谦逊和勇敢的人。
最真实的鲁迅作文
最真实的鲁迅作文
嘿,大家知道鲁迅不?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呢!
我第一次听说鲁迅,还是在课堂上呢。
老师给我们讲他的文章,哎呀呀,一开始我还真有点不太懂。
不过后来呀,我慢慢发现,鲁迅写的东西可有意思啦!
他就像一个拿着笔的战士,用文字和那个黑暗的社会战斗呢!他的文章里有好多对不公平的事的批判,就好像他在大声喊:“这样不行,得改!”
我记得读过他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哇,那里面的百草园多好玩呀,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植物,就跟我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地方一样。
鲁迅小时候也和我们一样调皮呢,会在园子里捉蟋蟀、摘果子。
嘿嘿,原来大作家小时候也这么有趣呀!
还有他写的那些人物,一个个都那么鲜活。
就像那个阿 Q,虽然有点可笑,但是又让人觉得好可怜。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有时候也会有阿 Q 那样的想法和行为呢。
鲁迅的文章有时候很难懂,但我觉得那正是他的厉害之处呀。
他就像一个智慧的老爷爷,给我们讲着那些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去思考,去成长。
我真想对鲁迅说:“您可真了不起呀!您的文章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社会,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您就是我们的榜样!”
我觉得呀,鲁迅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人。
他的文字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大家说是不是呢?。
原来生活中的鲁迅是个这个样子的
原来⽣活中的鲁迅是个这个样⼦的 编者按:鲁迅先⽣是我国的伟⼈,我们可能都没有见过他,更别说他的⽣活,于是我们对鲁迅先⽣了解甚少。
原来⽣活中的鲁迅是个这个样⼦的 下午休息的时候,读了⼀篇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这是现⾏初中语⽂教材,七年级下册语⽂课本⾥的⼀篇⽂章。
以前对鲁迅的了解是通过他的⽂章。
我上初中时,教材⾥选了很多鲁迅的⽂章。
《⼀件⼩事》、《记念刘和珍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所以,在所有⽂学家⾥⾯,鲁迅是印象最深的⼀个,也是被认为成就最⼤,最了不起的⼀个。
后来,看⼀些书本以外的⽂章,听到了⼀些关于反鲁负⾯声⾳,便开始怀疑起鲁迅先⽣来。
甚到于在⼀些⽅⾯对他产⽣了⼀些不好的看法。
前段时间,有⼈建议把鲁迅作品从中学教材中移出。
⽴刻听到了反对的声⾳。
我⾃⼰也曾为鲁迅先⽣捏了⼀把汗。
觉得鲁迅先⽣在⼈们⼼⽬中还是有相当的位置的。
在那个社会⾥,他为中国⾰命和唤醒⼈们的思想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不论到什么时代,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些基本的⼈类精神还是相通的。
体现在鲁迅⽂章⾥的思想、精神,是不会过时的。
⽑泽东同志,那么⼀位了不起的伟⼈,曾给予鲁迅先⽣那么⾼的评价。
鲁迅绝不是⼀位⼀般的了不起的⼈。
他肯定在那些⼀般的了不起的⼈之上。
以前读鲁迅先⽣的⽂章,总是觉得他是⼀个钢铁硬汉,是⼀个⽃⼠⼀样的⼈,是⼀座极⾼极⾼,⾼不可攀的风碑。
看他的照⽚,也总是短短的头发,⿊⿊的,硬硬的,根根倒竖;眼睛是犀利的;脸是有⽅棱的;胡⼦是修剪得齐齐整整的。
可是,读了萧红写的鲁迅的回忆⽂章,让我看到了⼀个⽣活中的鲁迅。
她在⽂中写了鲁迅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出发出来的喜欢;写鲁迅⾛路的轻捷;写鲁迅对她⾃⼰的关⼼;写鲁迅喜欢吃硬⾷;写鲁迅先⽣的幽默;写鲁迅先⽣关于青年⼈写信的批评,与不弃;写鲁迅先⽣的⽣活、待客习惯;写作者与鲁迅⼀家⼈晚上去看电影时,鲁迅先⽣的⼀些细节;写鲁迅先⽣的独特的体息⽅式;写鲁迅先⽣看似规律,实际上⼜不规律的⽣活;写鲁迅先⽣不调查就没有发⾔权的对⽣活的严谨的态度;写鲁迅先⽣寄书、包书那样的⽣活细节;写鲁迅先⽣为什么不遵医嘱加⼤劳动量⼯作的原因,等等。
丰满、真实的鲁迅形象
鲁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那张半身肖像。
一双犀利的目光、两道似剑的浓眉,的确给人一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感觉。
读林志浩教授写的《鲁迅传》(增订本),详细全面地了解到鲁迅光辉、战斗的一生,尤其是看到了一个丰满而真实的鲁迅形象。
说到鲁迅,人们自然会想到,鲁迅一生与许多人打过笔墨官司,他或是批判、或是批驳、或是批评,语言犀利,入木三分。
给鲁迅作传,或是说要了解鲁迅,必须得主要分析他的笔战生涯。
这又是一个难题,需要具有人格和智慧的力量才行。
有的人有能力做但不敢做或是不愿做,有的人想做但没有能力做,有的人做了但做的不那么正确。
林志浩教授按照忠实于历史的原则,对于鲁迅的笔战,特别是鲁迅与胡适、陈源、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物关系的评述,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和人与人关系的复杂性,纠正了长期来关于鲁迅研究形成的一些左倾思想影响。
如鲁迅与陈源的论战,作者指出鲁迅对其妥协、反动的一面的揭露是正确的,但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问题;又如鲁迅与胡适、梁实秋等新月派的论争,作者充分肯定了鲁迅对他们反击和批驳的正确性,同时指出其偏重于揭露和斗争,忽视了教育和争取。
鲁迅是伟人,但也是凡人。
如果把鲁迅描绘成是一个整天横眉冷对、没有七情六欲的人,那是人们无法想象也是无法接受的。
《鲁迅传》(增订本)在充分反映他革命历程的同时,又生动展现他的家庭和日常生活,使人读后更觉得鲁迅可亲可敬。
众所周知,鲁迅有着母亲包办的没有感情的婚姻,长期而深深地折磨着他。
鲁迅认为朱安女士是做了封建礼教的牺牲,没有责怪她,更不忍心正式离弃她,在形式上保持着夫妻的名义。
后来,鲁迅与他的学生许广平相爱,共同生活在一起。
如何处理这样的家庭关系,无疑是个难题。
作者详细介绍了鲁迅尊重朱安女士在家庭中的地位,自觉承担瞻养义务,并资助和关怀她的娘家。
尤其是许广平与朱安俩位女士,彼此克已善待、互相体谅怜惜。
鲁迅逝世后,正值抗日战争,许广平和海婴孤儿寡母度日艰难,还挤出钱来接济朱安女士。
真实的鲁迅,让人不寒而栗
真实的鲁迅,让人不寒而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有的人》——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首诗被人们口口相传,那个刚正不阿、笔扫千军的鲁迅也被人频频盛赞。
陈丹青说: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作家王蒙说:中国文坛因为有了一个鲁迅,变得很伟大!毛泽东则说:鲁迅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
年轻人则在民国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掀起一次又一次瞻仰大先生的热潮。
100年了,鲁迅非但没有过时,反倒显出他文字的超前的预言。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小编想带大家再次认识下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永远的神”!△1933年5月1日,鲁迅在上海,身上穿着伴侣许广平为他编织的毛衣鲁迅有多强,看看“诺奖级”的同行的表白就知道了:莫言说:“倘若我能写出《阿Q正传》,我宁愿我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
大江健三郎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靠近一点点”。
罗曼罗兰说:“读到他作品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潸然泪下。
”此后一生,罗曼罗兰致力于鲁迅作品在法国的推广。
即便是世界范围内,也很少有作家,能像鲁迅一样,获得同行如此一致的高度评价。
△2009年1月大江健三郎在鲁迅博物馆许金龙摄有人在知乎提问:为什么中国人,对鲁迅那么推崇?有读者回答:因为100年来,因为鲁迅那穿透人心的思想和文字,从未远离,且永不过时。
这话,小编太有共鸣。
上学的时候,我有点反感鲁迅。
直到——工作几年后,回到出生的小镇,看到儿时的玩伴,有的初中毕业就被家里安排嫁了人,有的外出钻了矿,有的重复父辈的人生做了砖瓦工。
再打招呼时,竟发现彼此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这时候再想起鲁迅和闰土,想起闰土恭敬地对鲁迅叫出那一声“老爷”,想起鲁迅看到闰土的孩子,甚至看到了闰土孩子的未来。
那一刻,才惊觉这个曾被自己嗤之以鼻的男人,早已在100年前,就把我们读懂、看透。
真实的鲁迅:文学巨匠竟变身文艺潮男?
真实的鲁迅:文学巨匠竟变身文艺潮男?有学生打趣地写到:“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那么真实的鲁迅是怎样的呢?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真实的鲁迅吧。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更名为周树人。
你别说,还挺贴切,他后来的确成了一位人民教师。
鲁迅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生产才子,古有陆游、王羲之,后来又出了蔡元培、竺可桢、马寅初等人。
图为浙江绍兴与他的作品不同,现实生活中的鲁迅非但不严肃可怕,反而有些亲近可亲。
为什么?看看他的爱好你就知道了。
鲁迅一生主要有几大爱好:吃零食、喝酒、抽烟、养花、看电影、坐汽车兜风。
怎么样?是不是一瞬间就觉得他非常的接地气?鲁迅酷爱看电影,光是1934年这一年,就看了34部电影,也就是一个月三部电影的节奏。
电影看得多了,鲁迅也抑制不住地想要发挥他的艺术才华。
俗话说得好:不会平面设计的理工男不是好作家。
鲁迅不仅亲手设计了北大校徽、自己小说的封面等作品,甚至还参与设计了民国的国徽。
图为鲁迅设计的作品封面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沿用至今不止如此,这个精致的花样文艺潮男可以堪比民国时期的时尚博主。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里提到,鲁迅当年批评过自己的搭配,并提点到:“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哇,到今天看来都好有道理!而他自己的穿搭呢?他曾在写给妻子许广平的情书里汇报过:“背心已穿在小衬衫外,很暖。
”你们看,鲁迅在毛衣开衫里面搭配深V领坎肩,内搭一件中式立领衬衫,还很心机的把上衣塞到裤子里试图提高腰线……就算放到今天也是个时尚弄潮儿了吧。
当然鲁迅最喜欢的,还是吃零食了,尤为钟爱沙琪玛,就连儿子周海婴想吃一个也不给。
不过,别以为鲁迅是个追求生活质量的讲究人就觉得他跟沈复一样只会写写文章、享受生活,事实上,鲁迅可是个赚钱小能手。
据《鲁迅日记》中记录,在鲁迅生命的最后9年,他完全靠版税和稿费赚钱养家,每月收入700多元。
生活中的鲁迅
生活中的鲁迅
生活中的鲁迅,是一个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的人。
他
以敏锐的眼光观察着周围的世界,用文字揭露着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更是对生活的深刻剖析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鲁迅是一个对时代充满了批判和反抗的人。
他在生活中所看到的社会不公和人
们的苦难,让他产生了对这一切的愤怒和不满。
他用文字揭露着社会的黑暗面,呼吁人们觉醒,奋起反抗。
他的作品《狂人日记》、《呐喊》等,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控诉,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的丑陋和人性的扭曲。
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一个对人性充满了思考和探索的人。
他深刻地剖析了人性的
复杂和扭曲,让人们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阴暗面。
他的作品《孔乙己》、《阿Q 正传》等,都是对人性的深刻反思,让人们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的丑陋和虚伪。
生活中的鲁迅,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关怀和热爱的人。
他用自己的文字,揭露着社会的黑暗,呼吁人们觉醒;他用自己的思考,剖析着人性的扭曲,让人们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艺术表现,更是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生活中的鲁迅,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作品永远发出着对社会的呐喊,对
人性的思考。
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也让我们在生活中,像鲁迅一样,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着周围的世界,用文字揭露着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鲁迅我自幼爱好文学,青少年时的理想是当作家。
而在那个年代中国大陆唯一的作家就是鲁迅,除了鲁迅,那时的教科书上找不到任何其它的可以被称为作家的人。
因此鲁迅曾一度成为我崇拜的人。
那时的我被灌输的鲁迅形象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魂”。
后来,在我读了大量的书之后,我开始怀疑这一切。
尤其是近年来网上大量的出现质疑鲁迅的文章,有些不能说没有道理。
于是我认真的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写下了这篇文章,目的是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鲁迅。
一.世态炎凉的童年鲁迅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周姓,名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三甲第十五名进士,被政府认命为江西金溪知县。
原为清廷七品官,家境尚属殷实。
然而,鲁迅13岁时,周福清因儿子周用吉(鲁迅和周作人之父)多次乡试未能中举,因而谋图贿赂考官。
事发,被捕入狱,判斩监侯,等候处决,开初两年每次秋决之前,周家都要凑一笔钱打点刑部,后几年性命虽可无忧,人事仍少不得的,就这样花光了所有积蓄。
后改为“牢固监侯”(无期徒刑)。
鲁迅的父亲周用吉,也被牵连入狱,释放后,大约在牢里受了气,又被革了功名,前途绝望,心绪极坏,竟然抽起鸦片,1894年病倒,初则吐血,复转水肿,1896年去世,寿仅37岁。
四年后,周福清逢大赦获释。
周家遭此大变,彻底破落。
受到的打击远不止于物质条件,贫穷自然会遭到嫌贫爱富的人的冷眼,犯下杀头大罪也使许多人避之不及,但是,世人的鄙视远非都源自势利眼,科场舞弊之卑鄙无耻,也是清流知识分子所不齿的。
因此,鲁迅及家族在社会上从此抬不起头来。
鲁迅青少年时期这段经历,对其一生扭曲性格之形成和对社会仇视的心理有重大影响。
其实鲁迅最初还没有想学医。
1898年他18岁,1899年旧历12月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矿路学堂只教出鲁迅那一期学生,便遭裁撤。
鲁迅以优异成绩毕了业,四顾茫然:“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二.东渡日本1902年22岁时,鲁迅赴日本留学,乘日轮“大贞”号自南京过上海放洋,4月经横滨抵东京,未被军校性质的成诚学校录取(因为身材矮小?),改入弘文学院,那是专为留学新人补习日语和理化等科基础知识的学校,年初始设。
1904年,因不满东京留学生的浮嚣,鲁迅离开弘文学院,往本州宫城县首府、人称“学都”的仙台学医,仙台医专远不是一所知名学校,地处偏僻。
鲁迅选中的原因,可能如他在《藤野先生》所说,“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其弟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一书中也说,“但是他却特地去挑选了远在日本东北的仙台医专,…,还没有留学生入学,这是他看中了那里的唯一理由”。
一个破落家庭的子弟,远离家乡孤身在外,没有同胞为伍,其强烈的孤独感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他在仙台却遇到了一位给他十分温暖的人,这就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每星期都亲自校订鲁迅所抄的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改正的讲义足足有三厚本。
藤野先生不仅在学业上对鲁迅严格和关心,而且,在生活生上也非常关爱,“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劝说”鲁迅,离开兼包囚人饭食的客店,认为他住在那里不相宜。
1906年,鲁迅要终止学业时,藤野先生脸色悲哀凄然,依依惜别。
对于尝尽世间炎凉的一个孤独的年轻人来说,这一切犹如获得了慈父般关爱的温暖。
鲁迅心中郁结的恋父情结得到了很大满足。
鲁迅后来说“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鲁迅讲,促使自己终止学医的原因是,课堂里放映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片,一名中国人替俄国人当间谍,被日本军枪毙了,围看的是一群麻木的中国人。
课堂里的日本学生鼓掌欢呼“万岁!”于是,他说“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后来,许多研究鲁迅的人解释说,鲁迅当时认为,中国问题主要不是国民体质弱,而是头脑麻木,因此,决定放弃学医,改用文字唤醒民众。
这显然是一个站不住脚的理由。
一个不能解释的事实是,鲁迅在1906年放弃学医后,却一直滞留在日本,直到三年后的1909年才返回祖国。
既然要唤醒民众,为何一直滞留在日本?而且,一呆就是三年!那段时间日本,尤其东京,是革命党的大本营,留学生多数有救国志愿,大批党人避难东来,以他们为中心,形成了很多革命团体。
以乡谊为纽带,形成一个个山头。
蔡元培、陶焕卿、章太炎领导的光复会之基干就是浙东人士,与广东人的兴中会抗礼,后合并为同盟会。
在东京期间,鲁迅与光复会一些人有一定交往,至于,他是否加入光复会,至今没有直接证据。
二十世纪初叶,章太炎、邹容、陈天华等人公开发表了大量唤醒民众的革命文章,然而,却不见退学后的鲁迅在发布任何片言只语。
可以说明鲁迅退学的原因可能是学习成绩不理想。
1905年春季升级考试中7科总平均分仅65.8分,在同级142人中仅列第68名,鲁迅当时学得最好的是伦理学,得了83分,其余德文、物理、化学都仅是60分,而藤野先生教的解剖课还不及格,只有59.3 分。
这些课程都是学医的入门基础课,在一所二流的医专里,一开始就只能拿到这样的成绩,往后的难度可想而知,于是,不得不知难而退了。
三.不幸的婚姻1906年,鲁迅的家乡忽然传说他已在日本结婚,甚至有人说亲见他带着日本妻子在神田散步。
家里早给鲁迅定了山阴丁家弄朱家女儿名安的为亲,闻讯大急,以“母病”赚他回国完婚。
鲁迅到家才知道上了当,为不忍令母亲伤心,只好任由摆布,举行了婚礼(时在7月6日,农历6月初6,鲁迅是年26岁,朱安29岁。
)但不肯圆房,婚后3日即再赴日本,这一去又是3年。
朱安则顶着一个名不副实的媳妇头衔,伺候婆婆,,独守空房,一等十三年。
十三这个年数很有趣。
江冬秀等胡适回安徽老家结婚,足等了十三个春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而朱安则是在婚后,枯等了鲁迅十三载,可终究没换回鲁迅的心。
回国后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两夫妇各处一室,休说肌肤之亲,每天话也少谈。
他的书房“大太太”是进不得的,她也全不能理解他在做着什么。
鲁迅对许寿裳说:“这是一件母亲送给我的礼物,我只得好好地供养她。
”1909年6月,滞留在东京三年后,鲁迅29岁,按照中国过去以虚岁计算年龄的习惯,他已经是30出头的人了,三十而立,而他依然没有工作,万般无奈只好回国了。
回国后先到杭州,经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的许寿裳举荐,鲁迅先做了该校生理学、化学教员,并负责在日本教习授生物课时从旁翻译,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正好同乡的绍兴人蔡元培任教育总长,鲁迅由许寿裳介绍,应聘到教育部任科长,国民政府北迁后,鲁迅随至北京,继续在教育部任职。
此后,他在北京的北洋政府内长达十四年的公务员生涯中,始终只是一个科长级的区区佥事,没有得到任何升迁。
1925年,留美归国的杨荫榆任国立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杨认为该校原来的学风不正,学生无故旷课现象十分严重,想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套管理方法整顿校风,却遭到许广平等一批学生的强烈抵制,闹起驱逐校长的风潮。
之前,作为公务员的鲁迅对政治事态从来保持沉默的,这次鲁迅挺身而出了,成为闹事核心组织“女子师范大学校务维持委员会”的委员兼总务主任。
作为国家公务员,公开支持学生闹事,当然不能被当局所允许。
8月,鲁迅教育部佥事的职务,被支持杨荫榆的教育总长章士钊免去。
鲁迅不服,上诉法院,次年3月,法院裁决认为章士钊对鲁迅的处理决定存在程序问题,予以撤销,鲁迅胜诉。
当年9月,受林语堂邀请,鲁迅赴厦门大学当教授,然而,仅仅干了三个月,到12月即辞职。
次年的1927年1月,鲁迅又出任广州中山大学文学主任,也只干了三个月,到4月即告辞职。
在广州只呆了短短的几个月,就匆匆离开赶到上海。
鲁迅于当年10月3日到达上海,住进了虹口日租界,直至1936年逝世,再没有迁居。
周氏一家团圆的岁月里,或许是因为朱安没有读过什么书,或许是因为大先生鲁迅的“冷落”让朱安在这个家庭有点自卑,又或许是由于朱安天生就有种与世无争性格,总之,在周氏兄弟分家之前,朱安这个长嫂,没有顺理成章地当上家。
家庭的财政大权,悄然旁落到了周作人的日本媳妇羽太信子手里。
1936年,鲁迅去世。
北京方面的生活费,大部分是许广平在负担。
1943年,鲁瑞去世。
临死前,她让朱安千万收下原周作人每月给她的十五块钱,算是这么多年服侍她老人家的一个交代。
抗战胜利后,周作人自身难保,哪里还能顾得上朱安?更何况朱安从心底里,大概也很抗拒收二弟的钱。
大先生走了,如今娘娘也走了,朱安的人生走到这儿,真的是到了恋无可恋的地步,人世间,仿佛也只剩下糊口这件事,可供她去操劳。
1947年6月29日,朱安因病去世,享年70岁。
去世时身边没有一个人。
朱安生前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鲁迅身边的愿望也没有实现,她葬在鲁迅母亲墓的旁边。
朱安的一生是悲哀的,在她的生命里,几乎没有飞扬的时刻。
她仿佛是一颗锈了的图钉,最初被钉在哪里,一生就只能钉在哪里,无可奈何孤独老去。
她不过是想做一个孝敬婆婆、恪守三从四德的旧式妇女,她最大的愿望,也不外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只可惜,她是带着一双小脚被推进新时代的,她无力往前走。
四.兄弟反目的原因鲁迅有一个“封建”的家庭梦想:肩起长子长兄的责任奉养母亲,扶持弟弟,一家人相处怡怡。
到京后,他开始四处寻觅房子。
1919年鲁迅终于买定鼓楼公用库八道湾胡同11号院落一所,稍事修葺后与三弟搬入,年底特赴绍兴接来家眷,至1920年3月14日以乡味家宴同乡同事15人,证迁居事成。
从此母亲鲁瑞、长子鲁迅、夫人朱安、二弟作人、夫人羽太信子及儿子、三弟建人、夫人羽太芳子及一双儿女一大家子熙然共处,鲁迅大约总可以满意的了。
八道湾可称豪宅,三进院落,空地极大,后院甚至还挖了荷池。
鲁迅自居中院西屋三间,母亲和朱安分住中院北屋西、东,两位兄弟在后院,中房是正房堂屋,吃饭时全家在那里聚齐。
这时的鲁迅,宛然一个力图重振家声的官家富户了。
鲁迅刚来京时仅靠60元津贴过活,4个月后支半俸125元,11月领到足薪220元。
这是笔不菲的收入,据陈明远统计,鲁迅在京期间官俸收入折成银圆约合33000元,另有后几年的稿费、兼课、讲学所得七八千元,总计4万有奇。
当时虽称物价腾贵,但银洋的购买力始终坚挺。
荆有麟回忆:“当时生活程度比现在低得吓人的北京,十个八个当十铜元,即能吃饱一顿饭,而两菜一汤颇为丰美的包饭,才出两三元钱一个月。
”八道湾偌大的宅院,购房全部花费一总算下来也不过现洋3990元而已,可见每月稳定收入二百几十元的生活是可以怎样的优裕。
1917年3月周作人入北大任国史编纂处编译员,9月聘为文科三等教授,两兄弟每月收入约600元,统交羽太信子掌家。
现代文学史上有一段公案。
周氏两兄弟原本形影不离,携手前进,可突然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