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九族图
九族五服
九族“九族”泛指亲属。
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说法一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
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说法二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
五服“五服”是中国古代宗法制社会中的常见亲属关系,九族亲属中,如果有人死去,和他有着亲属关系的人要行不同时间不同服装的丧礼。
“五服”共分为五类,这五类分别是:第一类:称斩衰,是最重的丧礼,一般适用于子女为父母(包括继母),着粗麻布衣服,不缝边,手拿哭丧棒,脚穿草鞋,丧期三年。
第二类:称齐衰,分为四等:1.齐衰杖期。
粗麻衣缝边,执削杖,丧期一年。
适用于夫为妻;2.齐衰不杖期。
手不执杖,其余同上。
适用于孙为祖父母、侄为伯叔父母、出嫁女为父母、男子为兄弟;3.齐衰五月。
适用于曾孙为曾祖父母;4.齐衰三月。
使用于玄孙为高祖父母。
第三类:称大功。
衣用熟麻布,白色,丧期九月。
适用于已婚姑、已婚姐妹、堂兄弟,已婚女为伯叔父父母及兄弟。
第四类:称小功。
衣用较粗熟布,丧期五月。
适用于伯祖、叔祖、堂伯叔父、从堂兄弟。
第五类:称缌麻。
衣用精细熟麻布,丧期三月。
适用于外祖父母、岳父母、表兄弟。
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
周朝〈仪礼。
丧服〉,把一个人去世,参加葬礼的亲属因关系的远近而穿不同的服装。
其中斩衰是关系最近的人穿的,用很粗的麻布做成,不缝边,象斩斧一样,故名斩衰。
大功小功是指缝制丧服用功大小,大功比小功粗糙,缌麻是用熟麻布做成的丧服。
所以经常听说披麻戴孝,麻加工的丧服越简单关系越近。
由此就给亲属下了“五服”的定义,五服以外就从亲属中淡出了。
亲属中五服的确定是以自己为点,上推四代,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推四代,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同时还有上述亲属的旁亲,都属于有服亲,也叫内亲,母亲一系叫外亲,服制也只有一世,仅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和姨表兄弟,其他人则是无服亲。
论五服与九族
论五服与九族古时候,只要是一个家族的成员,不仅活着的时候大家对他的称呼各不相同,当一个人去世之后,他的亲戚,要根据与他的亲疏关系的远近,穿五种不同等级的服装来出席他的丧礼。
这就是“五服”制度。
“五服”制度是中国礼制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之间,在丧礼过程中的服饰不一样,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这样一来,局外人不用打听,只要根据服饰就可以判断他与死者的关系。
“五服”之外就叫出了“五服”,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
即使参加丧礼,什么服装,服饰都不讲究了,只是礼节性地捧捧场而已。
后来,人们把五服比喻五代人。
在黄淮地区有“五服之内为亲人”的说法。
过去,为优生起见,五服之内是不能通婚的,现在的婚姻法放宽了要求,出了三代就可以通婚。
五服之内的五代人是指从自己开始,往上推五代,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
凡是血缘关系在这五代之内的都是亲戚,即出自同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属关系。
从高祖到自己属于五服。
五服之外则没有了亲缘关系。
一般情况下,家里有红白喜忧之事,都要通知五服之内的亲属参加。
过去的人结婚早,十七八岁结婚,40不到能抱孙,80多岁有可能五代同堂成为高祖了。
所以,对于大家庭来说,如果不出意外,正常繁育,五代同堂是不难实现的事。
不像当今社会,提倡晚婚晚育,年轻人只顾自己快乐,老年人90岁的时候也不一定能看见玄孙出世。
五代同堂机会很少,五服不存已成定数。
如果说五服之外还存在什么亲属关系,还有什么瓜葛,那就是九族。
从秦始皇开始,古代的刑法中有一种酷刑叫“灭九族”。
就是一人犯法株连九族。
灭九族的目的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让你完全失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
历史上,被灭了九族的有:秦朝的李斯;西汉的韩信,李陵,卫青,霍光,王莽;东汉的窦宪,邓鹭;唐朝的徐敬业;明朝的方孝孺,胡惟庸等等。
单说明初文人方孝孺,一介书生,知识水平甚高,深得明洪武帝的赏识,让他做世子师,并成为辅佐建文帝的重臣。
“五服”制度
“五服”制度五服是东亚古代的丧服等级,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是居丧的衣服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
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
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
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斩衰(汉语拼音:Cuī),通“缞”。
五服中最重的丧服。
凡丧服上衣叫衰(披在胸前),下衣叫裳。
衰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做的,衣旁和下边不缝边,所以叫做斩衰,斩就是不缝缉的意思。
子为父、父为长子都是斩衰(注:诸侯为天子、臣为君也是斩衰。
),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除服斩衰外还有丧髻,这叫“髽(汉语拼音:zhuā)衰”。
斩衰都是三年丧(实际上是两周年,多为二十五个月除孝。
)[1].至明、清,子及未嫁女为母,承重孙为祖母,子妇为姑(婆),也改齐衰三年为斩衰。
《礼记·丧服小记》:“斩衰括发以麻。
”《清史稿·礼志十二》:“斩衰三年,子为父、母;为继母、慈母、养母、嫡母、生母;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子之妻同。
女在室为父、母及已嫁被出而反者同;嫡孙为祖父、母或高、曾祖父、母承重;妻为夫,妾为家长同。
”齐衰(汉语拼音:Zī Cuī)次于斩衰,这是用熟麻布做的。
因为缝边整齐,所以叫做齐衰。
《仪礼·丧服》篇载齐衰分为四等:齐衰三年,这是父卒为母、母为长子的丧服;齐衰一年,用杖(丧礼中所执的),这叫“杖期”,这是父在为母、夫为妻的丧服;齐衰一年,不用杖,这叫“不杖期”,这是男子为伯叔父母、为兄弟的丧服,已嫁的女子为父母,媳妇为舅姑(公婆)、孙和孙女为祖父母也是不杖期;齐衰三月,这是为曾祖父母的丧服[2].西晋李密所著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里的“期”指的就是齐衰。
五服服制图
五服服制图《家礼五服图》: 九.族.正.服.之.图、妻.为.夫.族.服.图、妾.为.家.长.族.服.之.图、出.嫁.女.为.本.宗.降.服.之.图、外.亲.服.图、妻.亲.服.图、八.母.服.图本宗九族正服之圖妻為夫族服圖妾為家長族服之圖出嫁女為本宗降服之圖外親服圖妻親服圖八母服圖九族中,纵向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高曾祖考身,子孙并重玄);横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
围绕着纵横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与五服的家族结构图。
往上数,上辈中有叔伯父母、堂伯父母、再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曾祖伯父母、姑、堂姑、再堂始、祖始、堂祖姑、曾祖姑等。
往下数,下辈中有侄妇、堂侄妇、再堂侄妇、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侄孙妇、堂侄孙姑、侄孙女、堂侄孙女、曾任孙妇、曾侄孙女等。
这是一幅完整的九族五服图。
五服也指代五辈人,比如在山东胶东半岛一带,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就是利用上面那句话,往上推五代,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缘关系在这五代之内的都是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为五服。
五服之后则没有了亲缘关系,也可以通婚。
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
两千年来,汉族的孝服虽然有穿承和变异,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基本上分为五等,即:斩榱(cui)、齐榱、大功、小功、缌(si)麻。
第一等叫"斩榱",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种。
"榱"是指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
斩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所以叫做斩榱。
九族系统图
三 堂 妹
二堂 胞 堂 妹妹 妹 姐姐
已 身
胞 弟 兄
堂二 弟堂 兄弟
三 堂 弟
姐
姐
兄兄
再堂胞
胞胞再
堂侄侄子 侄侄堂
女侄 女 女
男 男 男侄
堂胞
胞堂
侄 侄孙侄 侄
女孙 女孙
男孙 男孙
(从
曾
曾
曾
侄
孙
侄
女孙
男孙
玄 孙
直系 亲
旁系 亲
(从已身到三堂兄弟姐妹)
附:
九族系统图
高祖到玄孙)
直系 亲
旁 高旁 系 祖系 亲 母父 亲
曾曾 曾
旁 叔伯 祖 叔伯 旁
系祖
母
祖系
亲母
父
父亲
堂 旁 叔伯 叔伯 系祖 祖 亲母 母
祖 母 父
叔 亲
旁 系 亲
再堂 叔伯
母
堂 叔伯
母
叔伯 母
考 母 父
叔伯 父
堂 叔 伯 父
再旁 堂系 叔伯 亲 父
《本宗九族五服图》详解
《本宗九族五服图》详解2018/07/22作者:刘根顺什么是九族?什么是五服?同姓家族中上下辈以及同辈人之间,依据远近关系该如何称呼?什么是亲?什么是戚?什么是直系亲属?什么是旁系亲属?这些问题关系到日常的家族礼仪、家庭财产继承、对老人小该的赡养责任䓁问题的认识与了解,也是阅读历史书籍,学习理解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不可缺的常识。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弄不明白,甚至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对此也是糊里糊涂,不甚清楚。
现在这里就用一张图,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说。
本宗九族五服之图本图以自己为中心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全方位展开。
竖列从上到下按从高到低的輩份顺序排列,横行以自身为中向两侧延伸分远近,同一横行的是平辈。
1、每个方格中所写的文字,就是你对该格中之人的称呼。
2、本图中上下左右两个主行列都是九格,即:上下九格表示九辈人,左右九格除中间你自己外,两边各四格,一边是男,一边是女,虽是同輩却不同门,整个图上的人合起来就是九族,古代所说的株杀九族就是要杀掉上图中所列出的所有人。
3、以中间的自己为点,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伸展,上下左右各四格,连同自己共五格,这就是五服,在这个图表范围内的人就称为未出五服,不在这个范围内的人就称为已出五服。
这里"服"原意是"丧服",即老人去逝后后代所穿的孝服,在古代,穿孝服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依据关系远近分为五个等级,在这五个等级中的人,各穿不同的丧服,这就叫"五服",不在这五个䓁级中的人叫"已出五服",不再为该老人穿戴孝服,因此,五服只是同一家族中死了人是否需要穿戴孝服的一个范围界线。
4、同一家族中同姓的人(包括嫁出去的女儿),因为相互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叫"亲",也就是"内亲",嫁出去的女儿生下的孩子跟随其父亲的姓氏,虽然也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已不再是同一个家族,所以叫"戚"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外戚"。
五服
五服图五服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
两千年来,汉族的孝服虽然有穿承和变异,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基本上分为五等,即:斩榱、齐榱、大功、小功、缌麻。
第一等叫"斩榱",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种。
"榱"是指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
斩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所以叫做斩榱。
凡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榱。
次重孝服叫做"齐榱",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
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
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榱"的礼制。
“大功"是轻于"齐榱"的丧服,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榱"用料稍细。
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
"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
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
最轻的孝服是"缌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
现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
称为"漂孝"。
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
字辈谱北宋以后,我国出现修续家谱之风,明清尤甚。
自欧阳修之《欧阳氏谱图》与苏洵之《苏氏谱图》一出,后起谱牒多效之,重在谱例。
修谱颇讲究世次系统,大宗谱例一线贯通,虽数十百世不绝,所谓"绝次不灭长"。
九族五服图及外亲服图
在室众孙妇
众 孙 大
小缌 功
嫡 孙 妇
嫡孙期其妻
期 年缌
麻 侄其 堂 孙妻 侄 小无 孙
服 出曾在 曾 嫁侄室 孙 无孙缌 妇 服女麻 无
麻 曾其 曾 孙妻 侄 小无 孙 功服 缌
无 服
玄 孙 妇
麻
玄 孙 缌
-0-
外亲服图
父 母
母
功
之
小
弟
姊
兄
父
妻 母 缌妹 母 小 弟 母 小 母 妻 缌
兄麻 之功
之功
之麻
女
子
子
女
姨
姨缌女缌
之
之麻婿麻
舅缌 之麻
姑缌 之麻
女
妇
女
女
舅
外
外小
外
姑
甥功
之
甥
甥
之
妇
女
外
外缌
外
孙麻
孙
孙
-1-
从缌 堂 兄麻
无 女 缌缌 女 小大 期 期年 期 小年 年 小 小 无 缌
服
麻麻
功功 年 年 年 功
功 功服 麻
出 从 出在 堂 在出 侄众 在众 长 长其 侄 其 堂 其 从
嫁
侄 嫁室 侄
室嫁 女子妇
子
室期
子 妇
子
期妻
期妻
侄妻
侄
服 女 麻麻
功麻
年麻 功 服 缌
出 嫁 无
堂 侄 孙
在出 侄 室嫁 孙 缌缌 女
九族五服图
月父衰 母
三高齐 祖
无 姑 月缌 父 衰叔 麻
服
麻母 祖
出 曾 五在 曾 齐曾 缌
嫁祖室 祖 伯
五服图(服制总解)
第三节 五服图周道 亲人 之大而施之,各有差等亲疏远近等,烕不同渎乱混淆,彛伦攸斁朱子家礼祥列服制,大清通礼又参酌古今调剂人情而行之,但乡曲愚蒙,无由通晓,敬谨謄录,俾览斯图者,生其爱敬,别其等威而家齐之,理得焉图服制录后,新稿。
己亥冬刊丧 服 总 图本宗九族五服正服之图凡嫡孙父卒为祖父母承重服斩衰三年若为曾高祖父母承重服亦同若祖在为祖母止服齐衰杖期凡姑姊妹女孙女在室或己嫁被出而归服并与男子同出嫁而无夫与子者为兄弟姊妹及姪皆服不杖期妻为夫族义服之图凡男为人后者为本生亲属孝服皆降一等本生父母亦降服一等不杖期父母报服同凡同五世祖族属在缌麻绝服之外皆为祖免亲遇丧葬则服素服尺布缠头叔伯母父 母父叔伯 母父母父母父妻兄弟妇兄 弟妇兄 弟妇子 妇子妇姪妇姪妇姪孙妇姪 孙小 功妇孙 夫为祖父母及高曾祖父母承重者并从夫服夫为人后其妻为本生舅姑服大功母父叔伯妾为家长族服之图外族母党服图妻党服图三父八母服图为人后者为本生亲属降服之图为人后者之妻为夫之本生父母服大功於夫之本生馀亲各从本服降一等为人后者为本生母之父母姊妹为本生姊妹之子夫女在室者均服缌麻外姻之报服亦服制总解本宗五服图解自本身而上曰父祖曾高自本身而下曰子曾元此本宗九族之服制也辑註嫡承重无嫡长则以嫡次不以庶长也若长房绝嗣则为立继承重次房无承重之礼为人后之子出嫁之女为本宗之亲皆降服一等惟出嫁女为祖父母曾高祖祖父母及兄之为父后者不降按服有五本之五世亲疏之分而制其等其年月之異虽以恩之厚簿为隆杀然皆法乎天道焉小记曰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九月之丧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三月之丧一时也礼由心生所不能自己者耳丧有正服义服加服降服四等正服者於情於分背当为之服者如子为父母服斩之类是也义服者亲虽异於所生而春分同则以义为之服如妇为舅姑服斩之类是也加服者本非其所服而礼主於进故自轻以从重如嫡为祖父母服斩之类是也降服者情不可杀而分有所制故自重以从轻如女子已嫁为父母降期之类是也斩衰三年凡丧服上曰衰下曰裳衰之为言摧也斩不缉也用极粗生麻布为之其衣旁及下际皆不缉上际缝向外背有负斤反以表其负荷悲哀也用布方七寸缀於领下垂於前当心有衰明孝子有哀摧之心也用布长六寸广四寸缀於左衾之前左右有辟领两腋之下有衽垂之向下状如燕尾以掩裳旁际裳前三幅后四幅缝向前后不连前作三巾取巾取谓屈其两边相著而空其中也今人竟加斩衰於麻直身上而裳制废矣冠纸糊为材长足跨顶为三细巾取俱向右是为为三襞积用麻绳一條从额上约之至顶后交过前各至耳结之为武武之馀绳垂下为缨结於颐下今世俗用三绵蕊不知何据或曰取其闭耳目声色也腰絰用绳为之两股相交两头结之各存麻本散垂其交结处两旁各缀细绳系之所穿之履以菅草为之其哭杖父用竹取其节外著也父为子之天竹圆象天竹贯四时不变子为父哀痛亦经寒暑不改用母用桐木桐之言同心同乎父其外无节取其节存上半截圆以象天下半截方以象地然其根皆在下竹桐一也其长与心齐者孝子哭泣无数身体羸瘐病从心起故杖之高下以心为断齐衰杖期齐衰不杖期齐衰五月齐衰三月齐缉也用次等粗生麻布为之而缉其旁及下际同斩衰冠以布为武及礻婴杖用桐木为之不杖者不用履以疏草或麻为之古礼为母服三年而衰则齐者不敢将於父也今制为父母俱斩而齐衰为期年之丧之服矣然不独期年之服齐又有齐衰五月齐衰三月者高曾祖父母与继父母之尊异於常亲故服之数为之降而服制不为之降不敢以卑者之服为尊者服也大功九月大功者以布之用功粗大名之服以九月为物之终也小功五月小功者其而用功细小自大功而降服以五月为阳之终也缌麻三月缌麻鍜治其缕细如丝也古缌麻二字通用以极熟布如丝者为衣乃五服之极轻者服以三月为季之终也袒免此五服之闰之免音紊服轻於缌其制以布一寸从项中而前交於额又郤向后而绕於髻也凡同五世祖族属在缌麻即为绝服此外皆为袒免亲遇丧葬则服素服尺布缠头不成服也会典云袒免亲遇会丧则男摘冠礻婴女去耳环为庶祖母服小功五月乾隆三十九年例谨按本图己身二字兼男女言女出嫁降有服则另专图其己身之子云匕则己身专就男言而子则又兼言在室之女也下妻为夫族服图之子兼在室女言为人后者为所后亲无服制并同此图於本宗则降服本宗之人报服亦应同降然图无明文服制条类亦惟大功项下为兄弟之子为人后者一条为降服之确据见父母之降服不其他亦难臆推此就为人后者本身言至所生子於本身亲属孝服只论所后宗支亲属妻为夫族义服图解辑註妻为夫之姑姊妹皆小功堂姊妹缌麻不分在室出嫁盖降於夫者己多不得再降也辑註后服齐衰杖期子为嫁母出母不言子之妻同则无服矣或谓母改嫁被出在夫未娶妇之前则无服若在已娶之后则同夫服矣辑註按本宗服图堂姪女曾姪女在室缌麻出嫁无服而此图妻为夫堂姪女曾姪女皆缌麻是言在室者未註出嫁无服特补之汇纂夫为人后者妻於夫所后服属并同此图其为本宗降服除舅姑有专条外馀俱随夫所降之等递减又服制齐衰不杖期项下有继母为长子众子一条由引类推则此图子不论是否己出服制皆同子妇亦然。
古代丧服制度
古代丧服制度九族五服图九族中,纵向有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横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三堂姊妹。
围绕着纵横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与五服的家族结构图。
往上数,上辈中有叔伯父母、堂伯父母、再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曾祖伯父母、姑、堂姑、再堂姑、祖姑、堂祖姑、曾祖姑等。
往下数,下辈中有侄妇、堂侄妇、再堂侄妇、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侄孙妇、堂侄孙姑、侄孙女、堂侄孙女、曾任孙妇、曾侄孙女等。
这是一幅完整的九族五服图。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
高祖一代一服四世缌亲四世而缌,服之穷也,xx二代二服三世小功亲xx三代三服二世大功亲父四代四服一世衰亲己五代五服己子六代孙七代xx八代xx九代古代丧服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
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
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
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斩衰斩衰,丧服名。
衰通“缞”。
“五服”中最重的丧服。
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
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
古代,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承重孙(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
至明、清,子及未嫁女为母,承重孙为祖母,子妇为姑(婆),也改齐衰三年为斩衰。
女子服斩衰,并须以生麻束起头发,梳成丧髻。
实际服期约两年余,多为二十五个月除孝。
《礼记·丧服小记》:“斩衰括发以麻。
本宗九族五服略图
己身 长子期年 众子期年 嫡孙期年 众孙大功 曾孙 缌麻 玄曾祖姑 在室缌麻 族祖姑 在室 缌麻 族姑 在室小功 族姊妹 在室缌麻 再从姊妹 在室小功 出嫁缌麻 再从侄女 在室缌麻 堂姑 在室小功 堂姊妹 在室大功 出嫁小功 堂侄女 在室小功 出嫁缌麻 堂侄孙女 在室缌麻 祖姑 在室小功 出嫁缌麻 姑 在室期年 出嫁大功 姊妹 在室期年 出嫁大功 侄女 在室期年 出嫁大功 侄孙女 在室小功 出嫁缌麻 曾侄孙女 在室缌麻 曾祖父母 齐衰五月 祖父母 齐衰 不杖期 父母 斩衰三年 曾叔伯 祖父母 缌麻 叔伯 祖父母 小功 叔伯 父母 期年 兄弟 期年 侄 期年 侄孙 小功 曾侄孙 缌麻 族叔伯 祖父母 缌麻 堂叔伯 父母 小功 堂兄弟 大功 堂侄 小功 堂侄孙 缌麻 族叔伯 父母 缌麻 再从 兄弟 小功 再从侄 缌麻 族 兄弟 缌麻
五 服
五服五服为旧时丧服制度,指上五代,下五代,以亲疏为等差,有斩榱(cui)、齐榱、大功、小功、缌(si)麻五种孝服。
上五代,即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下五代,即自身、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
凡是血缘关系在这五代之内的都是亲戚,也就是说,出自同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戚,即五服之内。
出了五服了就没有了亲缘关系,可以通婚。
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
五种孝服:斩衰是用很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缝边,像斧斩一样,故名斩衰。
齐衰则是缝边的生麻布做成。
大功和小功则是用熟麻布作成,大功做工粗,小功做工细。
缌麻是细的熟麻布做成。
服丧时间依次减少。
九族:从自己开始,上到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到子、孙、曾孙、玄孙的后裔及其配偶,同时还有上述亲属的旁亲,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都是有服亲,叫内亲,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
母亲一系叫外亲,服制只有一世,仅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和姨表兄弟,其他人则是无服亲。
同时,期亲指父系亲属,大功亲指祖父系亲属,小功亲指曾祖父系亲属,缌麻亲指高祖父系亲属,母系亲属均列入缌麻亲中。
围绕着纵横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与五服的家族结构图。
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袒免"。
在史籍中记载:朋友之间,如果亲自前去奔丧,在灵堂或殡.葬时也要披麻;如果在他乡,那就"袒免"就可以了。
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带缚髻。
五服规定,是晚辈对长辈的丧服规定,夫妻属平辈不穿孝服,戴黑袖标即可。
民间有骂人祖宗八辈的,那意思就是把整个家族都骂了。
祖宗十八代九族、五服、六亲(一张图)
祖宗⼗⼋代九族、五服、六亲(⼀张图)传统⽂化中,儒家⽂化是其核⼼。
儒家强调祖宗崇拜,讲究长幼有序。
辈份和年龄,是尊重和权威来源的⼀部分。
这也是“礼”和社会伦理的重要部分。
中华⽂化中,对数字特别讲究,什么三、五、九、七、⼗⼆、⼗⼋、三⼗六、七⼗⼆、⼀零⼋等,成语有六亲不认、三姑六婆、诛连九族等等,骂⼈都可以骂到“祖宗⼗⼋代”。
祖宗⼗⼋代,到底是哪⼗⼋代呢?中华传统⽂化中认为,上祖下孙各九辈,合称⼗⼋辈。
所谓祖宗⼗⼋代是指⾃⼰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不包含⾃⼰)。
所谓祖宗⼗⼋代是指⾃⼰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1. ⽣⼰者为⽗母;2. ⽗之⽗为祖;3. 祖⽗之⽗为曾祖;4. 曾祖之⽗为⾼祖;5. ⾼祖之⽗为天祖;6. 天祖之⽗为烈祖;7. 烈祖之⽗为太祖;8. 太祖之⽗为远祖;9. 远祖之⽗为⿐祖。
即:⽗、祖、曾、⾼、天、烈、太、远、⿐。
书中说:因⼈怀胎,⿐先受形,故⿐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1. ⽗之⼦为⼦;2. ⼦之⼦为孙;3. 孙之⼦为曾孙;4. 曾孙之⼦为⽞孙;5. ⽞孙之⼦为来孙;6. 来孙之⼦为晜(读kūn)孙;7. 晜孙之⼦为仍孙;8. 仍孙之⼦为云孙;9. 云孙之⼦为⽿孙;即:⼦、孙、曾、⽞、来、晜、仍、云、⽿。
书中说:⽿孙者,谓祖甚远,仅⽿⽬闻之也。
家族称呼⼤全家族是以⾎统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统的⼏辈⼈。
⾎统关系称谓俗称当⾯称呼⾃称直系1. ⽣⽗:⽗亲、爸爸、爹、爹爹、阿爹⼉;2. ⽣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3. 后⽗:继⽗、晚爹、阿伯、阿爹⼉;4. 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5. ⽗之⽗、⽗之母:祖⽗、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6. ⽗之祖⽗母:曾祖⽗、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娘娘;7.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8. 夫丈:夫⽼、倌某⼈、(⼥⼉名)爹、唉、⽼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9. 妻⼦:夫⼈、某⼈、(⼥⼉名)娘、唉、⽼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
九族五服表(九族五服图)
四服 堂孙女
出五服 从孙女
出五服 堂曾孙
四服
三服
四服
出五服
叔伯曾孙 曾孙曾孙女 叔伯曾孙女 堂曾孙女
出五服
四服
出五服
叔伯玄孙 玄孙玄孙女 叔伯玄孙女
出五服 六世孙
出五服 从祖姑
六服 兄弟
五服 族兄弟
四服 从兄弟
三服 堂兄弟
二服 兄弟
一服 自身
二服 姐妹
三服 堂姐妹
姐妹
出五服 族侄
四服 从侄
三服 堂侄
二服 亲侄
一服 儿女
二服 侄女
三服 堂侄女
四服 从侄女
出五服 族侄女
出五服 从孙子
四服 从孙子
三服
二服
三服
叔伯孙子 孙子孙女 叔伯孙女
九族五服图
出五服 六世祖
出五服 叔伯高祖
四服 高祖
出五服 高祖姑
出五服 堂曾祖
四服 叔伯曾祖
三服 曾祖
四服 曾祖姑
出五服 堂曾祖姑
出五服 从爷
四服 堂爷
三服 叔伯爷
二服 祖爷
三服 祖姑
四服 堂祖姑
出五服 从祖姑
出五服 族伯叔
四服 从伯叔
三服 堂伯叔
二服 亲伯叔
一服 父亲
二服 姑姑
三服 堂姑
四服 从姑
五服制度
五服制度有句俗话叫:咱是不出五服的亲威。
我国的“五服”制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现代仍有一些地区深受影响,甚至保留了其中一些丧服制度。
《辞源》“五服”解释为:旧时丧服制度,以亲疏为差等,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名称。
礼学记:“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也就是儒家的丧葬制度(就是亲朋好友去世了,你应穿什么衣服)孝服虽然有传承和变异,但基本保持了五等的定制,即:斩衰(音读:斩崔)、齐衰(音读:齐崔)、大功、小功、缌麻。
五服的三大不同与区别1、布料不同;2、做工不同;3、服丧时间不同。
“ 斩榱”(斩衰。
读:斩崔),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
“榱”《说文解字》释为…椽子‟。
…榱‟之言差次也。
自高而下、层次派列如有等衰也。
这里引申为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
布料不同:斩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本色生麻布制成的;做工不同:是用刀剁成的不能缝边的很粗的生麻布做成的丧服,意思是最亲的人死了,无心讲究,表示悲痛。
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儿子及未嫁女为父、妻对夫、儿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儿子及未嫁女为母亲(含继母)去世(父亲已死),都要服斩榱,一般是服丧时间三个年头(实际为25个月)。
“齐榱”(齐衰。
读:齐崔),是五服中次重的。
布料不同: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
做工不同:可用剪刀剪裁,可用剪刀剪裁、缝边。
已嫁女为父服丧时间一年儿子及未嫁女为母亲(含继母)去世(父亲还在)服丧时间一年;丈夫为妻子服丧时间一年;承重孙之外的孙子、孙女为祖父母服丧时间五个月;重孙子、重孙女为曾祖父母服丧时间三个月;玄孙为高祖父母均遵“齐榱”的礼制,服丧时间三个月。
“大功”是五服中第三重的丧服(功同工,指做工,大功即做工粗)。
布料不同: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榱”用料稍细。
做工不同:可用剪刀剪裁、缝边。
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或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姑或已嫁的姐妹、妻子为丈夫的祖父母,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
中国大陆地区家族研究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二 “ 、家族”与“宗族”
日常生活中 “ , 家族”与“宗族”并无区别 。“家 族”就是“宗族”。但从事家族研究的学者们如果 也认为二者并无差异 ,则未免不妥 。从学术研究 的角度来看 ,几乎是找不出内涵与外延两方面都 完全一样的两个概念的 。
的社会的单位 ; (2) 户可包括无血缘婚姻关系而居 住在一起的人员 ,家庭成员必须具有血缘婚姻或 收养关系 。在社会统计时 ,户是统计对象的一个 单位 。”①
以上 的 解 释 , 比 较 清 楚 地 说 明 了“家 庭”与 “户”的含义及其区别 。但从家族研究的角度来 看 ,仍有进一步阐明的必要 。
《辞海》对“家族”和“宗族”的解释是 “ : 家族 : 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单位”“ ; 宗族 :谓同 宗同族之人”。④从家族和宗族研究的角度来看 , 这样的解释显然不够清楚 。
本文认为 ,所谓家族 ,是指由九族内的所有亲 属 (户及户内成员) 所形成的群体 。群体内部成员 之间有亲疏远近之别 。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 ,多 根据丧事活动中的“五服”制度 (服制亲等制) 来标 示这一差别 。在许多农村社区 ,农民甚至就以此 来指代家族 ,将五服内的亲属称之为家族 。
在室缌麻 在室小功 在室期年 斩衰三年 期年 母 母
出嫁无服 出嫁缌麻 出嫁大功
小功 缌麻
族姊妹 再从姊妹 在室缌麻 在室小功 出嫁无服 出嫁缌麻
再从侄女 在室缌麻 出嫁无服
堂姊妹 姊妹 在室大功 在室期年 出嫁小功 出嫁大功
己身
兄弟 堂兄弟 再从兄弟 期年 大功 小功 兄弟妻 堂兄弟妻 再从兄弟 小功 缌麻 妻 无服
什么是重孝?
什么是重孝?“重孝”一词,中国人大约都知道什么意思。
比如父母去世,儿女为父母服丧,身穿丧服,就是所谓“重孝”在身。
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孝”又绝不仅仅指为父母服丧。
在古代,诸候为天子,臣子为君,妻妾为丈夫,长房长孙为祖父,都是所谓重丧。
要把这事讲明白,而是要讲讲中国古代的社会伦理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丧葬制度。
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关系。
家庭是小国家,国家是大家庭。
所以,家庭是社会的核心。
而在家庭关系中,是以我(男性)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构建起社会伦理关系。
从我向上下向各数四代,称为九族,分别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身、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上下垂直的血缘关系,称之为正支,以兄弟姐妹,形成的关系,称为旁支。
这种关系,北方人过年时供的族谱上,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古代宗法社会之下,人与人关系的远近,与血缘关系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不明白这种关系,就会被认为不知远近,不知好歹。
丧葬制度的建立,体现的就是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
亲人去世了,血缘关系近的,要服丧志哀,这是制度建立的第一个原因,除此之外,还牵扯到社会地位和财产的继承问题。
我们看电视剧中传统出殡的情节中,有孝子摔盆的环节,听人说,去世的人可能会有几个儿女,摔盆的人,是去世者生前房子的继承者。
简单的明白了上面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代的丧葬制度,除了志哀以外,还有明确人伦和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宣示意味。
正是因此,古代丧葬制度在服饰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与死者关系的远近。
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形成了血缘关系“五服”制。
一提起这些,有些人立马会以封建落后视之,但是,我们现代婚姻法所禁止的近亲结婚规定,与古代的五服血亲制,是有明显的继承关系的。
“五服”,就是五种丧服。
人去世之后,按血亲的远近,可以穿五种服装志哀。
这五种服装的名称按从近到远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其中斩衰是丧服中最重的一种。
它是用粗麻布做成,不缝边,故成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