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文献综述
姓名:杨早早班级: 2012级英语二班学号:201241010218
摘要:以法国大革命和18世纪最后几十年的英国社会为背景, 狄更斯笔下的《双城记》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揭示了封建压迫对人性的残害,真实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暴力革命。
他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的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缓和阶级矛盾。
本文将会通过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来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关键词:《双城记》;人道主义;狄更斯;仁爱
前言: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理解“人道主义”这一含义,无论对个人的成长或者是社会的发展都有深刻的价值。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角度揭露了封建贵族的邪恶。
从人道主义的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人道主义思想,辩证地分析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而对于《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无论是对那个时代还是对现今社会都有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
正文:在英国近代文学史上,查尔斯·狄更斯( 1812 ~ 1870)是唯一可以和莎士比亚媲美的伟大作家。
他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珍宝,在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因此被恩格斯誉为“时代的旗帜”。
其代表作《双城记》更是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兴趣,其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更是值得探讨。
一、国外研究状况
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丹纳就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归结为“行善和爱”。
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狄更斯既同情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又反对武装革命。
当劳苦大众对贵族阶级进行专政时,他又把同情的目光移向了贵族阶级。
他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的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缓和阶级矛盾。
这就是《双城记》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
法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所说:“社会道德中的第一道德是人道。
人道是一切其他道德的总体。
它的效果便是对我们邻人的爱、善行、大度、宽容、慈善。
”国外的其他学者也对《双城记》中体现的人道主义做了研究,主要从人道主义的含义入手,并为我们研究它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二、国内研究状况
纵观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角度可谓是精彩纷呈: 有从其写作风格和小说结构上进行研究的,有从小说中典型人物切入的,有从宗教色彩入手的,有从小说主题切入的,还有从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入手的。
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切入点对《双城记》进行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大都从人物、剧情分析入手探讨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其中也有个别提到了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但并未做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如张晓洁,许爱华从社会批判的角度来论述这一思想;张乃丹等人从德伐石太太等人的角度来分析《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我的研究方向
因此,我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狄更斯的成长历程对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出发,辩证、客观、系统地分析《双城记》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局限性,旨在为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人文关怀。
我将从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双城记》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以及对《双城记》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评析来论述这一思想。
1、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
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即:狄更斯的生活经历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狄更斯对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充满罪恶感。
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客观条件促使狄更斯形成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
2、《双城记》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第一、狄更斯通过描写德伐石太太等人的苦难生活,揭示了贵族的专横和残暴,揭示了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在《双城记》中,作者塑造了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他们凶残暴戾,行
径令人发指。
毫无疑问,这些残暴的行径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相违背的,他们在最后都得到了可耻的下场。
这表明狄更斯对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二、通过对法国七月革命比较详尽地描述以及对革命者的歪曲描写,揭示出了作家反对暴力革命的思想倾向。
狄更斯是反对暴力革命的,他仅仅是把社会的希望寄托于统治者开明的改革。
因此,当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我们能看到作者的转变,这在小说《双城记》中也有体现。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三、通过梅尼特医生、卡尔登等理想式人物的描写,体现了作者通过仁爱来调和社会矛盾的人道主义精神。
3、对《双城记》中人道主义思想的评析
《双城记》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其进步性,但其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狄更斯《双城记》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时代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其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与社会矛盾的真实描写,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不可避免性。
侯爵的所作所为跟狄更斯所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像这样一个残暴的恶魔势必为群众所抛弃,势必成为历史的罪人。
例如作品中的侯爵只是当时封建贵族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的没落就是整个封建贵族没落的一个缩影。
凡是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都会遭到人们的唾弃,这是历史的趋势,谁也阻挡不了。
在狄更斯的笔下,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最终以排山倒海之势爆发,更是意料之中的,是统治者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必然产物。
这正是他人道主义思想进步性的体现。
其次,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对待革命暴力问题和解决阶级冲突这两个方面。
在对待革命暴力问题上,他反对一切敌对的暴力以及一切形式的压迫,既反对封建贵族又反对革命胜利后人民群众对贵族阶级的专政; 在解决阶级冲突上,他主张采取和平途径来解决,幻想用一种乌托邦式的情感去化解一切矛盾。
总结:虽然《双城记》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不能否认它的时代进步性和社会价值。
尤其是在阶级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的今天,它的意义更加深远,无论是于社会于个人,还是于过去于现在,它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因此,《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是永不褪色的时代主题,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也将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 卷) [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2]丹纳.《英国文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3]张晓洁, 许爱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03, 8( 1): 144- 146
[4]张乃丹.浅析《双城记》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义[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 4) : 154 - 156.
[5]康萍,王岩.从《双城记》中两个人物看作者的思想局限[J].沈阳大学学报,2006( 3) : 70 - 72.
[6] 田子.谈《双城记》的人物分类问题[J].零陵师专学报,1983( 1) : 63 - 66.
[7] 马静.狄更斯《双城记》的宗教色彩[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2007( 31) :
489.
[8] 陶丹玉.论《双城记》中的宗教倾向[J].外国文学研究,1997( 4) : 102 -104.
[9]王建琦.《双城记》的二重主题浅论[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1) : 56 - 59.
[10]梁旭东.论埃弗瑞蒙德候爵的设置与误读———兼说《双城记》的题旨表现[J].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2005( 3) : 53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