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不稳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下腰椎不稳症怎样治疗?

下腰椎不稳症怎样治疗?

下腰椎不稳症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下腰椎不稳症的治疗方法,治疗下腰椎不稳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下腰椎不稳症应该吃什么药。

*下腰椎不稳症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非手术疗法对于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治疗,一般首先选择非手术疗法,其内容包括:(1)避免腰部的旋转活动,以减少对不稳节段的剪力。

(2)减肥,防止过剩体重局限在腹部,以减少对脊柱前凸的拉力。

(3)使用腰围制动,减少对不稳节段的压力。

(4)训练和鼓励患者持久地进行腹背肌功能练习,以强有力的腰背肌恢复不稳定节段的稳定性。

如果非手术疗法不能奏效,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疗法(1)概述:稳定腰椎的手术有后路和前路之分,过去多做后路手术,如横突植骨融合术、小关节植骨融合术、“H”形骨块椎板植骨术以及用机械棒固定手术等,但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以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最为合适。

它不但能解除腰椎屈伸方向的不稳,也能同时解除因屈伸方向不稳而产生的侧向不稳和旋转不稳。

如果腰椎不稳发展到畸形,并导致马尾或神经根受压时,则要在解除压迫的同时行稳定手术。

此时如何选择术式,应视患者的情况及医师的习惯来考虑。

(2)腰椎椎节融合术的要求:理想的融合术应在对脊柱结构的破坏以及对功能和活动度影响都尽可能小的前提下,达到以下目的:①重建脊柱受累椎节的稳定。

②矫正畸形及防止畸形的发展。

③恢复椎节高度。

④消除症状。

(3)后路融合术:脊柱后路融合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固定棘突,即Albee法和双钢板固定棘突术等;另一大类是固定椎间小关节及椎板,即Hibbs法、改进Hibbs法、King小关节螺钉固定法等。

两者综合应用者较多。

脊柱的固定现已基本摒弃双钢板固定棘突术,而代之以Steeffe钢板、Luque杆、Harrington棍、椎弓根螺钉等技术。

(4)前路融合术:前路融合术亦较为多用,包括腰椎间盘也可从前路摘除,术后再行前路融合术。

这里介绍一种经腹膜后椎体前外侧面行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技术。

腰椎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腰椎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腰椎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腰椎病是指人体腰椎部位的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腰痛、下肢放射痛,甚至肌力减退和失神等症状的疾病。

随着日常劳动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腰椎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如何有效地治疗腰椎病,则是目前医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一、腰椎病的症状1.腰痛:腰椎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腰痛。

常发生在腰骶部,严重时会出现疼痛加重、伴着坐立行走时的不适感。

慢性腰痛往往会伴有肌肉紧张,使得患者精神萎靡,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

2. 下肢放射痛:腰椎病可以压迫或拉伸腰部神经,导致下部腰神经根和股神经根受损。

因此,患者常会感到下肢放射痛,甚至麻木、刺痛。

3.肌肉萎缩:伴随着腰椎病的疼痛,腰部及下肢的肌群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出现肌肉萎缩、肌力减退等症状。

4.失神:由于神经传导受阻,腰椎病患者往往表现出失神、手脚发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肠、膀胱功能受损。

二、腰椎病的治疗方法1.非手术治疗对于早期的腰椎病患者,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

如采取正确的休息姿势、避免剧烈运动和上下楼梯等活动、应用物理疗法、进行康复训练等。

另外,局部热敷、理疗、针灸等手段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

2.手术治疗当非手术治疗方法无法奏效时,就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缓解或根治患者疾病。

如下列手术方法:(1)椎间融合:椎间融合手术采用了人工填充物或植骨的方法,来填补椎间盘或椎体的空间,使它们重新固定并愈合,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放松肌肉等疗效。

(2)椎间孔成形术:椎间孔成形术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在椎间盘处产生的神经压迫,通过扩大椎间孔的空间,为神经元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

(3)椎管成形术:椎管成形术是通过扩大椎管的空间,为患者神经元的运动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放松肌肉、恢复肌力等治疗效果。

总之,对于腰椎病患者而言,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

在发现了疾病并且进行了科学的治疗方案之后,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在饮食上保证合理、平衡,同时保持适当的锻炼和睡眠,逐渐恢复正常的身体机能。

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

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

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
腰椎不稳通常是指腰椎的结构不稳定或功能失调,导致腰部疼痛和不适。

这种情况的诊断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

以下是可能用于诊断腰椎不稳的一些标准和检查: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情况、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病史等。

2. 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站立、走动时的姿势和步态,检查腰椎的活动范围、肌肉张力和感觉异常等。

3. 疼痛评估:医生会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可能的加重因素。

4. 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磁共振成像)、CT(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腰椎的结构,查看椎间盘、骨刺或椎间关节等问题。

5. 功能性测试:例如活动范围测试、稳定性测试等,以评估腰椎的稳定性和功能状态。

6. 神经系统评估:检查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如下肢无力、麻木或痛觉异常等。

诊断腰椎不稳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腰椎不稳,建议尽快咨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16种腰痛鉴别诊断

16种腰痛鉴别诊断

16种腰痛鉴别诊断本文将介绍16种常见的腰痛鉴别诊断,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腰痛的可能病因。

1. 疲劳性腰痛:这种类型的腰痛通常是由过度使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或劳累引起的。

休息和放松可以缓解症状。

2. 肌肉劳损:常常是由于肌肉过度拉伸或扭伤引起的。

休息、热敷和按摩可以帮助恢复。

3. 腰肌间隙炎:这种炎症通常是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不良姿势或过度使用引起的。

改善坐姿、休息和物理治疗可以减轻症状。

4.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的突出可能会压迫神经并引起腰痛。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治疗。

5.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增加了患者骨折的风险,可能导致腰痛。

检查骨密度可以帮助确定诊断,治疗通常包括补充钙和维生素D。

6. 腰肌劳损: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或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腰肌劳损。

改善工作环境、休息和物理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7. 椎管狭窄症:脊柱的椎管狭窄可能会引起神经受压从而导致腰痛。

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8. 超重或肥胖:过重或肥胖会增加腰部的负重,可能导致腰痛。

减重和锻炼可以帮助改善症状。

9. 腰椎分离性骨折:腰椎骨折通常发生在外伤或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减少时。

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治疗是必要的。

10. 腰椎滑脱症:腰椎滑脱是椎体错位的一种情况,可能会引起腰痛。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治疗。

11. 腰部骨折:外伤可能导致腰部骨折。

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12. 肾脏疾病:某些肾脏疾病可能会导致腰部疼痛。

结合其他症状,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治疗。

13. 腰肌劳慢: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或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腰肌劳损。

改善工作环境、休息和物理治疗可以减轻症状。

14. 腰椎间盘退变:腰椎间盘的退变可能会导致腰痛。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治疗。

15. 腰部肿瘤:腰部肿瘤可能是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

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治疗通常是必要的。

16. 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受压可能会引起腰痛和放射痛。

腰椎不稳

腰椎不稳

腰 椎 不 稳
影像学诊断—侧位
椎体矢状面排列紊乱 椎间隙“不正常” 成角移位 椎间孔变窄 棘突排列不对称
The Orthopaedics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XMC
腰 椎 不 稳
影像学诊断—过伸过屈侧位
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 站立位/卧位拍片有争议; 多种测量方法,标准不统一; 实际应用中人为差异大;
腰 椎 不 稳
腰椎解剖
The Orthopaedics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XMC
腰 椎 不 稳
腰椎不稳病理变化
椎 间 关 节 软 骨 退 变
椎 间 盘 关 节 囊 变 薄 髓 核 损 伤 关 节 囊 松 弛 纤 维 环 膨 出
不 正 常 的 活 动 增 加
The Orthopaedics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XMC
腰 椎 不 稳
影像学诊断—过伸过屈侧位
Bambakidis,2005;Iguchi,2004;Kotilainen E,1998;
椎间成角≥ 10° 矢状面位移≥3mm,L5~S1
北京协和医院等
腰 椎 不 稳
脊柱内固定
坚强固定 弹性固定
The Orthopaedics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XMC
腰 椎 不 稳
脊柱非融合系统
脊柱融合技术被广泛使用,近年来融合技术和器 械的发展,腰椎融合的成功率几乎达到100%
90年代以来,欧洲一些学者使用“非融合技术” 进行腰椎动态固定,及稳定但不融合腰椎,取 得了满意的成绩!!
The Orthopaedics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XMC

第三节 腰椎不稳及其相关疾病

第三节  腰椎不稳及其相关疾病

第三节腰椎不稳及其相关疾病(一)概述腰椎不稳指腰椎骨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正常稳定性受到破坏所致的腰椎结构与功能异常,发生原因与先天发育异常、慢性损伤及退变有关,临床上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或姿势畸形,影响个体的学习、生活、工作及社会参与能力。

许多腰椎疾病由腰椎不稳引起,但也可以是腰椎不稳的原因。

(二)原因与病理改变1. 发育异常脊椎发育异常较为常见,特别是半椎体、脊柱裂、先天或发育性侧弯、阻滞椎、蝶形椎、椎弓峡部裂或关节突不连、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脊柱侧弯等,由于其对腰椎生物力学特性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腰椎稳定性与运动异常,成为腰椎不稳发生的原因。

2. 损伤这里的损伤并不包括由严重外伤所致的腰椎骨折脱位,而主要是因各种过度的机械应力引起损伤。

各种过度的或持续的机械应力如搬运重物、举重、足球、体育训练、扭挫伤、磨损和撕裂。

这些损伤可以引起脊椎的显微骨折、韧带损伤、椎间盘损伤、小关节的骨、滑膜及软骨盘损伤,也可引起维持脊柱动力平衡的脊柱肌肉损伤。

各种损伤在造成上述骨关节及软组织结构与功能损害的同时也成为腰椎不稳的原因。

3. 腰椎退变腰椎退变主要指正常人随着年龄增长的慢性积累性劳损所致的腰椎各种组织结构老化,也是中老年人腰椎不稳的主要原因。

腰椎退变多发生于50 岁以后,女性发病率是男性3倍,多见于L4、L5椎区域。

中老年腰椎不稳患者,在腰椎退变基础上,长期生活工作妄姿不良可以直接导致腰椎固定性畸形,如侧弯、后凸及旋转,如同时伴有疼痛,发生会更快且更难以恢复原有的稳定性。

退变性腰椎不稳导致腰部运动时腰椎骨关节错位,可在腰椎侧位X光照片上表现出来(称退变性滑脱)或者在腰椎动力性侧位X光照片上表现出来(称可变性腰椎不稳)。

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具有良好的弹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含水率逐年降低而使椎间高度下降、椎间盘变薄、前后纵韧带松驰、后关节重叠程度加大与关节囊松驰等,使相邻椎间关节各向活动性增大,引起腰椎不稳,老年人轻微运动不协调或轻微家务劳动诱发的急性腰痛、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甚至腰周围神经卡压症等多与退变腰椎的腰椎不稳有关。

腰椎失稳影像诊断标准

腰椎失稳影像诊断标准

腰椎失稳的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动力性X线检查:
o腰椎椎体间的相对水平位移:在过屈和过伸侧位X线片上,相邻腰椎椎体间的相对水平移动大于3mm,通常认为可能存在腰椎不稳现
象。

o旋转活动度:腰椎节段在屈伸过程中旋转角度增加,L5/S1椎间旋转>20°,其他节段>15°。

2.静态X线检查:
o椎间隙狭窄程度:椎间隙宽度减少>10%。

o椎间隙角度变化:椎间隙的角度变化>10°。

3.临床症状和体征:
o反复发作的下腰痛,活动或轻度用力即可诱发疼痛。

o休息或佩戴腰围、支具后症状可得到缓解。

4.其他影像学证据:
o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椎体、椎间盘及韧带结构的形态变化,确认椎节不稳迹象。

o MRI检查不仅能看到X线和平片未能显现的软组织病变,还能评估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椎体和椎间盘的退变程度。

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当X线动态观察到椎体间活动度异常并且患者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时,可以诊断为腰椎不稳。

确切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体检和影像学特征,必要时还需要包括MRI、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共同分析。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及测量方法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及测量方法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及测量方法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及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站立位腰椎动态摄片:测量相邻椎体间水平位移大于3mm(在L5/S1大于5mm),或椎体间矢状成角大于15°时,判断为腰椎不稳。

2. 目测法:观察椎体序列是否顺齐,大致评估椎体的不稳情况。

主要包括3条序列线:椎前缘连线、椎后缘连线、骨性椎管后缘连线。

椎体不稳主要表现为:不稳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椎体序列连线不连续,呈阶梯状改变。

3. Meyerding法:将下位椎体上缘关节面分成4等份,上位椎体的后下缘
滑脱至等分的位置数为滑脱的度数,分为4度,分别为椎体前后径的1/4、2/4、3/4及3/4以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腰椎不稳

腰椎不稳

腰椎不稳的病因腰椎小关节面方向近于矢状面排列,尤其腰5与骶1关节为更甚。

该解剖特征使腰椎伸屈活动范围较大,而局部的侧弯和旋转活动范围则明显受限。

腰部活动范围:在屈曲时从腰1~腰4的活动量为5~10%;腰4~腰5为15%~20%。

而腰5~骶1却达60~75%。

因此该节段负有巨大的生物力学需求。

腰椎区前纵韧带较发达,纤椎环又占椎间盘面积的50%~70%,由于前纵韧带与纤维环的附丽关系,所以对临床稳定起主要作用。

后纵韧带不如前纵韧带强韧,小关节在腰椎稳定中也起关键作用。

发育良好的小关节囊在腰椎的轴向旋转和侧屈活动中起重要稳定作用,Sullivan & Farfan (1951)在实验中显示,腰椎旋转≥30 ° 时可导致神经根损伤,所以临床上腰椎发生移位时要怀疑小关节是否已发生骨折或骨折脱位之可能。

由于腰部负荷和活动量大,尤指下腰部。

其椎间盘源性的疾病发生率就高,椎间盘的退变,必波及小关节的稳定,致小关节退行性变的开始时间也较其他关节为早。

表现腰5骶1椎体间易发生狭窄、松动及失稳等征象。

小关节的退行性关节炎在X线片上显示小关节间隙狭窄、增生。

这意味着椎间盘与韧带退变发生的时间比此改变更早。

髓核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降低。

当胎儿初生时,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率分别为70%与80%;发育至成年后则为70%与80%;至35岁左右,纤维环降至65%,髓核变为75%。

失水后纤维环及髓核的体积相应萎缩,椎间盘高度丧失,继而引起椎节间的松动和失稳。

正常状态下,椎管内的马尾神经与神经根处于自然松弛状态,一旦椎间隙变窄,椎体间的后纵韧带与椎板前方的黄韧带必然因松弛凸向椎管。

导致神经根与马尾神经受刺激或压迫。

椎节间的松动与失稳也出现类似的病理刺激,再加上椎间关节及小关节的退变、增生、骨赘形成,与后突的髓核,增厚的黄韧带等共同形成对椎管的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腰椎临床不稳的特点是:与颈、胸段相比,其神经并发症的发病率更低一些。

腰椎间盘突出,直不起腰,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直不起腰,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直不起腰,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麻痛、运动受限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影响,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休息:在发病期间要尽量避免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卧床休息,能够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2)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理疗等,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肌肉僵硬。

3)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也能够有效改善疼痛和运动受限等症状。

4)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肌肉松弛剂、镇痛药等,能够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5)牵引治疗:利用牵引器进行腰部牵拉,能够缓解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例,以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椎间盘切除术:通过手术切除腰椎的椎间盘,可以缓解神经根受压的症状,但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慎重考虑。

2)椎弓根减压术:通过手术减压椎弓根部位,可以缓解神经根受压的症状,手术过程较简单、风险较小,但治疗效果不如椎间盘切除术。

3)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将椎间盘置换为人工椎间盘,可以缓解疼痛和运动受限等症状,但手术费用较高,风险较大。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注意事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保证身体的良好姿势。

在坐立和行走过程中避免骤然变动或腰部转动过度。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3.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增强肌肉的力量和柔软度,避免反复发作。

4.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5.在手术治疗后,要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度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6.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危人群,如长期腰部受力的工作者、长期久坐的白领人群等,要加强相关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

腰椎小关节不稳症(小关节半脱位,小关节错位)

腰椎小关节不稳症(小关节半脱位,小关节错位)

腰椎小关节不稳症(小关节半脱位,小关节错位)【病因】(一)发病原因腰椎小关节由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所组成。

关节面被透明软骨覆盖,具有一小关节腔,其周围有关节囊包绕。

关节囊松而薄,内层为滑膜,能分泌滑液,以利于关节的活动。

当腰椎受到过大的垂直负荷应力或是腰椎过分旋转的剪力作用时,小关节容易发生损伤性滑膜炎,导致关节面软骨营养不良,软骨表面变薄、出现裂隙,关节面不平整。

软骨下的骨松质也会发生退行性改变,骨质变硬。

关节囊在承受超负荷应力或剧烈旋转应力后可以撕裂,并形成纤维瘢痕化。

当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时,可致小关节囊松弛,直接造成小关节半脱位。

(二)发病机制腰椎小关节的关节囊由纤维结构和滑膜两层组成。

滑膜上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分布于小关节突的神经为脊神经后支,后支分为内、外侧支,两支又均有小的分支,形成一种很丰富的神经结构,即小关节感受器。

当滑膜受到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时,便产生明显的疼痛。

腰段的关节面排列近似矢状面,前方有黄韧带加强,后方有部分棘间韧带加强,腰椎的旋转活动受到小关节突的限制。

当腰椎小关节突遭到旋转暴力时,很容易发生损伤。

脊柱屈曲50°~60°时,损伤主要发生在腰段。

腰前屈时,小关节分离。

腰后伸时,小关节会聚。

椎体发生扭转时,小关节一侧合拢,另一侧张开。

人到成年后,椎间盘、韧带等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如果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做脊柱旋转活动如腰部扭转、弯腰取物、扫地等均会因椎体及椎间组织在不稳定状态下承受较大的力,而使小关节咬合不良或错位。

腰5的活动范围较大,容易发生小关节张开。

当其张开时,小关节腔内的负压增加,关节囊滑膜被吸入、嵌夹,形成小关节滑膜嵌顿。

近来有人通过对腰椎后关节内“半月板样结构”的解剖和组织学研究,认为该结构可能是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及小关节综合征的结构基础。

该结构的神经末梢可能是一种伤害性感受器(nociceptive rece ptors),当半月板样结构本身受到卡压刺激时,便会产生疼痛。

腰椎脱位x线诊断标准

腰椎脱位x线诊断标准

腰椎脱位x线诊断标准
腰椎脱位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通常需要通过X线检查来进
行诊断。

腰椎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椎体位置,在X线片上观察椎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移位,通
常会通过比较脱位椎体与相邻正常椎体的位置来判断是否存在脱位。

2. 椎间隙宽度,观察椎间隙的宽度是否存在异常变化,腰椎脱
位时椎间隙通常会出现不规则的变窄或变宽。

3. 椎弓根位置,检查椎弓根是否移位或断裂,这通常是腰椎脱
位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4. 椎板位置,观察椎板是否存在断裂或移位,这也是判断腰椎
脱位的重要指标之一。

5. 椎体形态,检查脱位椎体的形态是否发生了改变,比如是否
出现了压缩性骨折等情况。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X线诊断标准外,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临
床症状、病史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腰椎脱位。

需要指出的是,X线诊断只是腰椎脱位诊断的一部分,有时候还需要进行CT、MRI等更为精细的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诊断。

总的来说,腰椎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椎体位置、椎间隙宽度、椎弓根位置、椎板位置和椎体形态等多个方面的观察,医生会综合这些指标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腰椎不稳的诊断指标

腰椎不稳的诊断指标

腰椎不稳的诊断指标2007-08-09 15:35腰椎不稳参考诊断标准:1、动态侧位X线片示椎体向前或向后滑移大于3mm,和(或)椎体在伸屈过程中旋转活动度增大,L5-S1节段大于20度,其上位节段大于15度。

2、反复发作的下腰痛。

3、活动或轻微的用力即可引发下腰痛。

4、休息或用围腰、支具外固定治疗可缓解。

5、腰椎内固定手术史。

以上五点若满足前两项,同时满足后三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临床不稳。

脊柱的稳定性反映了载荷与其作用下所发生位移之间的关系。

在同样的载荷下,位移越小, 稳定性就越强。

因此, 脊柱的不稳意味着在正常载荷下即出现了异常活动、应变和变形。

White 提出了临床稳定( clinical stability ) 和临床不稳( clinical instability) 这一概念。

认为在生理载荷下, 脊柱各结构能维持其与椎体之间的正常位置关系, 不会引起脊髓或脊神经根的损伤或刺激, 故称为临床稳定; 当脊柱丧失这一功能时, 就称为临床不稳。

临床不稳在生物力学上, 是指运动节段的刚度下降、活动度增加, 与正常结构相比, 不稳的脊柱在同样载荷作用下发生更大的位移; 在临床上, 不稳脊柱的过度活动可导致疼痛, 潜在的脊柱畸形可能导致脊髓及脊神经组织受压损伤。

上述两方面的含义可以分别命名为“脊柱不稳”和“脊柱不稳征”。

也就像楼上前辈所说的, 当存在脊柱的过度活动和(或) 异常活动时,并不一定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不稳引起的疼痛后,真正不稳移动的范围又不大,达不到诊断影像学不稳的标准。

脊柱的不稳一般经历不稳,代偿性稳定重建,再次失稳三个阶段。

而早期治疗目的为1.使颈椎被破坏的节段在理想的功能位充分愈合;2.防止对颈椎其他组成部分及脊神经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并使原已损伤的神经组织尽可能恢复功能;3.防止颈椎原有畸形进一步加重或出现新的畸形。

腰椎节段性不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Fry—moyer等[8]极度屈曲与过伸的侧位X线检查,其诊断标准是临近的椎间隙成角超过15°或位移超过3mm。

中医骨伤科如何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骨伤科如何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骨伤科如何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痛苦和不便。

在中医骨伤科领域,有着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中医骨伤科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发作频率、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以及日常的工作、生活习惯等。

比如,是否长期弯腰劳作、久坐不动,或者有过腰部的外伤史。

通过望诊,观察患者的步态、姿势,是否有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等。

触诊则是检查腰部肌肉的紧张程度、有无压痛,以及压痛的位置和范围。

中医还会运用特殊的手法进行检查。

比如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通过让患者平卧,抬高患肢,观察是否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以判断神经根是否受压。

中医骨伤科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等密切相关。

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劳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长期的弯腰负重、久坐久站,导致腰部肌肉、韧带劳损,脊柱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外伤也可能导致。

比如剧烈的运动损伤、腰部受到撞击等,直接损伤了椎间盘和周围的组织。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逐渐亏虚,筋骨失养。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就会变得脆弱,容易发生病变。

风寒湿邪的侵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的环境中,邪气侵入人体,阻滞经络气血的运行,导致腰部疼痛。

在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

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如果是气滞血瘀型,多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剂,如身痛逐瘀汤;如果是寒湿凝滞型,常用散寒祛湿、温经通络的方子,比如独活寄生汤;肝肾亏虚型则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加减。

中药外用也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比如中药热敷,将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加热后敷在腰部,通过皮肤渗透,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

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

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腰椎不稳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腰椎不稳的准确诊断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和患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病史询问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

患者应提供疼痛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等信息。

此外,患者还应告知医生是否有脊柱外伤、手术史以及与腰椎相关的其他疾病。

二、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腰椎的体格检查。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1. 患者的站立姿势:医生观察患者是否有脊柱侧弯、旋转等异常姿势。

2. 腰椎活动度:医生会检测患者的腰椎活动范围,包括前屈、伸展、侧屈等动作。

3.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腿部感觉、力量和反射是否异常,以排除神经根受压的可能性。

三、影像学检查除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患者还需要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来确诊腰椎不稳。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1. X线:X线检查可以显示脊柱的结构和形态,包括椎体高度、椎间隙宽度等指标。

医生可以根据X线片的结果判断腰椎是否存在退变、滑脱等异常情况。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腰椎结构信息。

它能够显示腰椎的椎间盘情况、椎管狭窄等影响腰椎稳定的因素。

3. MRI检查:MRI检查可以观察到软组织结构的情况,如椎间盘膨出、脊柱管狭窄等。

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于诊断腰椎不稳非常有帮助。

四、功能测试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腰椎的稳定性,医生有时还会进行功能测试。

常见的功能测试包括:1. 后凸试验:患者站立或坐下,医生用手指压住患者的腰部,观察患者是否有腰椎后凸。

2. 腰椎活动度测量:医生会让患者做一系列腰椎运动,如前屈、伸展、侧屈等,然后通过测量患者的运动范围来评估腰椎的活动度。

五、其他检查在一些疑难病例中,医生可能会考虑其他特殊检查来辅助诊断,如核磁共振成像(MRI)动态观察、脊柱动态X线摄影等技术。

综上所述,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测试以及必要时的其他检查。

腰椎退变性不稳定诊断与治疗

腰椎退变性不稳定诊断与治疗
3)、 牵拉/压缩侧位片: (1)牵拉时椎体出现向后 异常位移;(2)压缩时出现向前异常位移。
3. MRI
MRI可清晰显示不稳节段周围组织的肉芽增 生、炎症和水肿,这些病理改变均以MR的 异常信号来表示。这一优越性是X线平片和 CT扫描所无法比拟的。
六、腰椎不稳的诊断标准 1、 症状: 腰椎不稳可见于腰椎的许多伤病,临床症状较为
1. 常规腰椎平片和CT:
1)、腰椎不稳者棘突、小关节的排列不对称。
2)、 牵张性骨刺:骨刺位于椎体的前方或侧方,呈水平方向 突起,基底部距椎间盘外缘约1mm,小的牵张性骨刺意味着有 腰椎不稳存在,而大的牵张性骨刺仅提示该节段曾经发生过不 稳。当腰椎重新获得稳定后,牵张性骨刺可逐渐消失。
3)、 真空现象 : 也称Knuttson现象,即椎间隙内出现充满气 体的透明裂隙,常见于L5-S1椎间隙,内含气体中氮气占90% 以上,这一现象未发现与临床症状有何联系。
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定的最常用 方法,但仔细思考一下,现在仍不能满意解决上 述三个问题。
一、定义
美国AAOS: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腰椎运动节段超过正常 限制范围并表现出异常反应,即稳定性降低,运动节段的 运动范围增加或异常。
Frymoyer及Krsg定义:脊柱运动节段的硬度下降,使作 用在运动节段上外力产生的移位大于正常,从而产生腰痛、 进行性畸形和压迫神经结构的危险。
1.X线上可见腰椎畸形,并进行性加重,伴有疼痛。
2.畸形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与不稳定节段有关的相应症状 和体征。相应的神经症状和确实的体征最可靠。
3.提示性症状,如病史中有当机械负荷稍大于正常时,出现 腰背痛。
4.病损越具体,越局限,治疗成功的可能就越大。 Frymoyer的分类系统包括腰椎节段性不稳定与腰椎退变性不稳 定.

腰椎不稳症的诊治进展

腰椎不稳症的诊治进展

脊柱 功能 单 位 ( f u n c t i o n a l s p i n a l u n i t ,F S U) 由相 邻 的
两 个 椎体 以及与 之 相连 的椎 间 盘 、 小关 节 和 韧 带构 成 。腰椎 尤 其 是 动力 性 x线 片。( 1 ) x线 片: ① 常 规 腰椎 平 片可见 小 关 的稳 定 性 由椎 间 盘 、 小 关节 和韧 带 共 同维 持 , 同时 也受 神 经 节 棘 突不 对 症 , 小 关 节退 变 和 半 脱 位 , 牵 引性 骨 刺 , 椎 间 和周 围肌 肉的 影 响 。 任 何 原 因导 致 上 述 结 构 的 损 害 都 可 能 隙 变 窄 。 ② 过 伸 位 病 变 腰 椎 椎 体 间 移 位 距 离 大 于上 一 腰 椎
导 致 腰 椎 不 稳 。年 龄 的增 长 和 慢 性 损 伤 , 导 致 椎 间 盘 及 关 矢状 径 的 9 %或 过 曲位 病 变椎 体 间移 位 距 离 大 于上一 椎 体矢 %可结 合 临 床 诊 断 为 腰 椎 不 稳 症 。 也 有学 者 【 5 认 同 节 软骨 退变 , 关节间隙变窄, 韧 带 和 关节 囊 松 弛 , 导 致 其 稳 状 径 的 6
【 关键 词 】腰椎 不稳 症; 诊 断; 治疗进展 【 中图 分 类 号】R71 1 【 文献 标 识 码】A
【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0 7 4 2 ( 2 01 3 ) 1 0 ( b ) - 0 1 9 4 - 0 3
1 定 义 和 发 病 机 制
定性下降。 椎 间盘 退 变 的 机制 尚不 十分 明确 , 椎 间 盘营 养 供 腰 椎 不 稳 的动 力 性 x片 表 现 为矢 状 位 病 变 椎 体 间移 位 超 过 应 下 降 可 能 是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 , 其 中一 个 明显 改 变 是 椎 间 4 mm; 或成角 > 1 0 。; 或L 1 , 2 、 L 2 , 3 、 L 3 , 4 旋转超过1 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节段性不稳病因
节段间椎间盘和椎体骨的退变 解剖学变异 医源性 创伤性 感染与结核 肿瘤性
腰椎节段性不稳病因
---节段间椎间盘和椎体骨的退变
MRI显示L3-4,L4-5椎 间盘退变伴椎间盘突出
过屈侧位片显示L4-5椎 间隙前侧减小,后侧增大
腰椎节段性不稳病因
---医源性
咬除椎板 关节突关节 破坏软组织 ---大于1/3的双侧关节突切除将会导致不稳
degenerativelumbar spine[J]. Curr Orhop,1999,10:148-153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诊断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腰椎不稳症的影像学诊断
腰椎前曲后伸相
主动动力位相
被动动力位相 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
---White AA, Panjabi MM. Clinical Biomechanics of the Spine. 2nd
临床表现 X片测量 患者年龄 患者职业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目的
减压 重建稳定
固定方式
• 椎弓根螺钉 • 关节突关节螺钉 • CAGE
椎弓根螺钉
• 固定效果好 • 植骨融合快 优点 • 假关节发生率低 • 提供三柱支撑 • 建立矢状面和冠状面平衡
• 血管 神经损伤并发症 • 技术要求 缺点 • 体积较大 有时需要拆除 • 软组织剥离多 • 植骨空间少 • 复查MRI困难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治疗
保守治疗Βιβλιοθήκη 首 选无 效手术治疗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治疗
---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 ➢药物治疗 ➢理疗 ➢激素封闭治疗 ➢腰围 支具或石膏固定
腰椎不稳的治疗
---保守治疗
有关文献极少
支具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辅助诊断 可预计手术治疗结果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治疗
---手术治疗
×仅凭 X片 测量 决定
滑移≥3mm 开角≥10º 符合两者
(Significant)
JOA评分较低 (Significant) JOA评分无差异 JOA评分最低
提示开角变化指标并不十分可靠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诊断
---新观点
诊断
> 矢状面位移
椎间角
---Lumbar Instability and Clinical Symptoms Which Is the More Critical Factor for Symptoms: Sagittal Translation or Segment Angulation?
------正常负荷下腰椎间关节不能保持 生理对称关系,出现异常活动范围增大 及一系列临床症状
X线片测量异常活动
X线片无明显改变
---加载 / 活动情况下出现异常活动和不稳定.
腰椎不稳的分类
影像学分类
• 矢状面不稳 前滑脱或后滑脱 椎间隙开角过大
腰椎不稳的分类
影像学分类
• 冠状面不稳 侧方不稳
(侧方移位) 侧凸
Madan SS,et al. Circumferential and posterolateral fusion for lumbar disc disease.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3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
---Raynor RB,et al
退变性腰椎节段性不稳症
功能紊乱期
椎间盘高度减少

纤维环膨出 不稳定期 韧带和关节囊松弛
椎间关节退变
畸形不稳定期 骨赘增生

稳定重建期 畸形的加重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诊断
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Voslrejs M, Ozuma R. The role of instrumentation in the
• 可吸收 spacer
如 poly-D,L-lactic acid (PL-DLA)
• 碳纤维 cage 弹性模量与骨相同
来源多 不存在传染疾病和排斥反应风险
钛 Cage
碳纤维 Cage
异体骨Cage
PEEK Cage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
手术治疗
后方植骨融合
融合方式
后外侧融合(PLF)
前路椎体间融合 ALIF
lumbar spinal instability. Spine. 1985.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诊断
• 矢状面前屈后伸相 Sonntag &Marciano (1995, spine) 滑移≥4mm 椎间盘角度变化≥10 目前大多数文献引用的标准
腰椎不稳诊断
---X线检查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诊断
---诊断性治疗
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
功能脊柱单位 Function Spinal Unit
两个椎骨间 • 椎间盘 • 椎间关节 • 韧带 • 肌肉 • 神经 • 血管
脊柱生物力学的最小单位
脊柱失稳:
丧失维持自身生理平衡 ----椎体移位超出限度的病理过程








刚度
活动度
疼痛
畸形 神经
腰椎节段性不稳(AAOS)
---Posner
I,
et
al.
A
ed.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stability
of the lumbar and lumbosacral spine. Spine. 1982.
---Dupuis PR, et al. Radiologic diagnosis of degenerative
支具
确诊
---Fidler MW, Plasmans CM. The effect of four types of support on the segmental mobility of thelumbosacral spine.
腰椎不稳的影像学诊断
Iguchi et al. J Spinal Disord Tech 2004
椎体间融合 360°环形融合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TLIF
后路椎体间融合 PLIF
ALIF+PLF
PLIF+PLF
TLIF+PLF
关节突关节融合
脊柱负荷及接触面分布
80%
20%
90%
10%
后外侧融合
Posterolateral bone grafting
PLF与360°融合比较
疼痛改善
visual analog scale Pain drawing Oswestry score subjective score
interbody spacers
• 钛cage 弹性模量高于骨 易于下沉
不适合于骨质疏 松患者
• 结构异体骨 structural machined allograft
弹性模量与骨相同 来源少 存在传染疾病和排斥反 应风险
• 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 ca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