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疾病评估与治疗

合集下载

2023年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

2023年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

2011年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
优化1000字
2011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腰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明确了
腰痛(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该指南结合实践和
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医生和患者进行诊疗的依据。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该疾病通常表现为下腰痛、下肢放射痛、
肌力下降等症状。

在治疗方面,该指南提出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选择。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目的是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物理治疗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等,
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修复和肌肉松弛;手术治疗是保守治
疗无效后的选择,主要是清除压迫神经的椎间盘组织。

该指南的出台有效地引导了临床医生的治疗选择,并取得了明显的
疗效。

然而,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药物治疗亟待优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大多属于对症治疗,没有针对疾病本身的干预措施。

因此,如何研发有效的干预药物成
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物理治疗需要进一步规范:物理治疗中存在手法不规范、操作
不当等问题,在实际治疗中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因此需要有更为严
格的规范和标准。

三、手术治疗需精细化管理:手术治疗需要进行严格的手术适应症、术前评估、术后康复等管理措施,以保障手术的效果和减少术后并
发症。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涉及医学的多个领域,在实践中需要
科学理性地选择治疗措施,避免盲目使用和不合理的治疗方式,从
而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腰痛这一常见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评估和治疗方法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评估和治疗方法选择
活动不利 . 不能 久坐 和久 站 . 严重 者可 影响工 作 和生 活, 给患者 带米 诸多 不便 。
22 禁忌症 : ._ 2 ①孕妇及 l 4岁以下的儿童 ; ②有严 重的肝 、 肾疾病和糖尿病患者 ; 有心理变态及精神 ③ 病患者; ④过敏体质 ; ⑤马尾神经综合征 ; ⑥局部感 染或椎间隙感染 ; ⑦椎管狭窄或椎体滑脱 ; ⑧突出物 游离于椎管内者 ; ⑨年老体弱合并心脑疾病者; ⑩突 出物过 大超 过 1 0mm或 已钙 化 、 骨化者 。其特 点是
全 , 效确 切 , 复时 问较 长 . 后期 有腰 椎 失稳 和 疗 恢 但 复发的可 能
3 3种 治 疗 方 法 的 比较
疗。 2 三大治 疗方法 的适应 症和特点
以上 3种治疗 方法 各有其 优 缺点 ,治疗 的效 果
2 1 保 守治疗 ( 手术 治疗 ) 应症 : . 非 适 ①腰 腿 痛初 次
维普资讯
福j n Junlo C A r 0 8 3 2 ui ora f T M pi 2 0 , 9( ) a l
腰椎 间盘突 出症 的整体 评估 和治 疗方 法选择
陈 斌 , 晓明 , 王 林 华 , 其进 , 念 谭 婕
的正规保守 治疗无效 。
椎间盘 的发病 率逐 年增 高 ,尤其 是特殊 群 体 ,如 教 师、 打字 员 、 司机等 。 目前 腰椎 问盘突 出症 已经成 为 骨科 的常 见病 、 多发 病 , 占门诊病人 的 1% , 科 约 0 骨 门诊 的 】3 主要 表现 为腰痛 伴下肢疼痛 , / E 、 或麻 木 ,
关键是要把 握好适 应症 。但 随着 人们工 作节奏 的加 快 和对 生活质量 的高 品质 的要 求 ,越来 越多 的病 人 愿 意选择微 创治疗 ,同时 电子 信 息 的高 速发展 和光 纤 技术在 医学领域 的运用 也适 时满足 了这一需求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的一部分或整个弹性韧带撕裂,使髓核向外背侧突出或移位,压迫和刺激相应的神经根或脊髓,并引起各种症状的疾病。

需要提示的是,即使存在间盘突出,也不一定会引起症状,而且有很多情况可以自行缓解。

因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症状、年龄、职业等因素,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即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

休息是必要的,但卧床休息时间不应过长,否则会加重腰背肌肉萎缩或加重疼痛。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理疗、拔罐、艾灸等,可以有效消除疼痛、调节肌肉紧张度和改善腰椎间盘的营养状况。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

针灸和推拿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流通、解除局部痉挛,缓解疼痛,是保守治疗的有效手段。

2. 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是针对不能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的患者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

外科手术包括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针对不同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

微创手术包括椎间孔扩张植入术、经皮椎间盘成形术、椎体直接翻转术等,具有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

传统手术包括开放复位、间椎骨融合等,适用于病情严重、需要融合的患者。

效果评估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般需要维持2-3周左右,治愈率在60%左右。

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疼痛加重,可以考虑外科治疗。

2.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对传统手术更好。

患者术后可以很快恢复日常生活,手术效果也更为稳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微创手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才能保证手术质量。

3. 传统手术:传统手术治疗疗效与微创手术相当,但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手术后需要及时加强肌肉锻炼和康复训练,避免后遗症发生。

结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早期采用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或传统手术,并根据术后情况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一、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是评定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患者通过治疗后,疼痛感明显减轻,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二、功能恢复
功能恢复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腰椎活动度、肌肉力量等指标得到改善。

功能恢复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三、神经功能改善
神经功能改善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或改善。

例如,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

四、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评估是指通过腰椎X线、CT或MRI等检查,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的变化情况。

如果治疗后突出物明显缩小或消失,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五、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越高,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包括疼痛程度、功能恢复、神经功能改善、影像学评估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腰疼诊疗方案

腰疼诊疗方案
(3)牵引:缓解腰椎间盘压力,减轻神经根压迫。
(4)电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康复锻炼:
(1)腰背肌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预防复发。
(2)腹肌锻炼:增强腹肌力量,维持脊柱稳定性。
(3)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全身状况。
4.手术治疗:针对严重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病因,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根据需要安排腰椎X光片、CT扫描、MRI检查,评估腰椎结构、间盘状况及神经根受压情况。
-实验室检查:常规血液、尿液检查,以及风湿因子、炎症指标等,以排除感染、炎症、风湿性疾病等。
-功能性检查:根据情况选择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试等。
4.诊断:
-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病因诊断。
(2)肌肉松弛剂:盐酸乙哌立松等,缓解肌肉紧张。
(3)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甲钴胺等,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
(4)激素类药物:强的松等,针对风湿性疾病等病因。
(5)中成药:根据中医辨证,选用腰痛宁、腰痹通等。
2.物理治疗:
(1)热敷: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2)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五、注意事项
1.遵循医嘱,规范治疗。
2.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定期复查,评估疗效。
5.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诊。
六、总结
腰疼诊疗方案旨在规范腰疼的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通过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肌肉松弛剂:减轻肌肉紧张和痉挛。

腰椎间盘突出症个体化评估及中医优化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个体化评估及中医优化治疗
r a rdt n l iee to e c r J u n l f a io a Chn s h p d s d oT i Or i
10 0
世界 中医骨科杂志
腰椎 间盘突 出症个 体化评估及 中医优化治疗
孙波 ,陈建华,吴云定,彭宗泽 ,李麟平,徐宝全,田金镯,朱石 门,薛春鸣,刘光明
1 . 3样本 数 :困本 研究 未进行 预初试 验 ,根据 临床 实 际情况 ,每 种症 情 以 2 0例或 3 0例为研 究样 本数 。 按 脱失率 1% 计算 ,本研 究拟 定总样本 数 为 1 6例 。 0 7 实 际样本 数 为 1 2例 。 6
1 . 组 标准 4入
1 . 诊 断 标准 : 合 国家 中医 药管理 局颁 布 的《 .1 4 符 中 医 病症 诊 断 疗 效标 准 》 ( YT 0 . 9 ,南 京大 学 出 Z /0 1 —4 9 版 社.9 4 [; 1 9 ) 1 参见 胡有 谷 《 椎 间盘突 出症 》( . 1 2 腰 P2 , 2
腰椎 间盘突 出症是骨 伤科 临床常 见 的疾 患 ,常导 致 腰腿疼痛 麻木 ,腰 部功 能 活动障碍 ,严 重影 响 患者 的工 作和 生活 。 0 8 %一 9 %的腰椎 间盘 突 出症患 者经 过 0 保 守治疗 可 以得 到不 同程 度 的康 复 ,非手术 治 疗方 法 多种 多样 ,临床 上 治疗腰 突症 的非手 术方法 主 要有 中 药 内服外用 、手法 、针灸 、牵 引、体 疗 以及 中西药 物 注射 、物 理治疗 等措 施和 手段 ,临床 应用均 能 取得 一 定 的效果 。但对 “ 一个 病人 ”是否 能取得 良好 的疗 下 效 则未可 知 ,为什 么呢 ?
因此 ,如 何准 确 的 评价每 一 个患 者 的即 时状 态 ,在 此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定的内容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定的内容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定的内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患者的腰部会出现明显的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医生通常会进行功能评定。

下面就从疼痛评估、神经功能评估、肌力评估、柔韧性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评定内容。

一、疼痛评估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医生通常会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

VAS是一种用来评估疼痛强度的标准化方法,其评分范围为0-10分,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严重的疼痛。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选择相应的数字,医生可以通过这个数字来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二、神经功能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医生通常会进行神经功能评估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受到损伤。

神经功能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感觉评估:医生可以使用针刺、触觉等方法来检查患者的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2.反射评估:医生可以使用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方法来检查患者的反射功能是否正常。

3.肌张力评估: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肌张力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

三、肌力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患者的肌肉无力,因此医生通常会进行肌力评估以判断患者的肌肉功能是否正常。

肌力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直腿抬高试验:该试验可以评估腰部和下肢的肌肉功能。

2.足背屈曲试验:该试验可以评估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肌肉功能。

3.脚趾屈曲试验:该试验可以评估足部的肌肉功能。

四、柔韧性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患者的柔韧性下降,因此医生通常会进行柔韧性评估以判断患者的柔韧性是否正常。

柔韧性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前屈试验:该试验可以评估腰部和下肢的柔韧性。

2.侧屈试验:该试验可以评估腰部和腹股沟的柔韧性。

3.背伸试验:该试验可以评估腰椎和髋关节的柔韧性。

以上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定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患者的疼痛、神经功能、肌力和柔韧性进行评估,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查房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查房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查房腰椎间盘突出症,听起来就有点可怕。

这种病常常让人感到腰疼,甚至腿部也会有放射痛。

护理查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就来聊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查房,看看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病情评估1.1 观察症状在查房的时候,首先得观察病人的症状。

病人可能会说自己的腰部疼痛得厉害,有时甚至连走路都困难。

这时候,我们要认真记录病人的主诉,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了解他们的日常活动受到了多大的影响。

比如,有些病人可能在弯腰时特别疼,而有些人则是在久坐后感到难受。

1.2 进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需要仔细检查病人的腰部,看看有没有肿胀、变形等情况。

此外,还要注意病人的神经反射,测试一下他们的下肢力量和感觉。

如果发现有明显的神经损伤表现,比如腿部无力、感觉丧失等,要及时上报医生,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二、制定护理计划2.1 缓解疼痛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首先,缓解疼痛是重中之重。

可以通过热敷、理疗等方式来帮助病人缓解不适。

热敷可以放松肌肉,减轻疼痛,而理疗则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当然,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医嘱下适当使用止痛药,能让病人舒缓一些。

2.2 提供心理支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沮丧,因此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聊天、倾听病人的感受,来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

有时,简单的陪伴和鼓励,就能让病人感到温暖。

要让他们知道,康复是一个过程,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很关键的。

2.3 教授自我管理除了直接的护理,教育病人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也是护理查房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教他们一些简单的锻炼,比如适度的拉伸和核心肌群的训练,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腰部的稳定性。

同时,还要提醒他们避免不良姿势,尽量减少久坐和重体力劳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好腰椎。

三、观察与评估效果3.1 定期复查护理查房的过程并不是一次性结束的,而是需要定期复查。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效果随访与评价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效果随访与评价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效果随访与评价目的:分析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者开展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JOA、ODI评分评估其疗效,不同年龄段者及不同严重程度者的疗效。

结果: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3.33%(85/102),再突出者15例,平均(15.25±1.47)个月,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的ODI、JOA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末次随访时,不同年龄组JOA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ODI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与末次随访时,Ⅲ级组ODI、JOA各项评分与Ⅰ、Ⅱ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者行切除病变椎板摘除髓核术的远期疗效满意,复发率小,安全性强。

实施该项手术的青年患者易出现腰背痛,但持续性腿痛概率低,且重度患者的手术效果较中低度患者稍差。

腰椎間盘突出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民众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其发病率也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且朝向年轻化发展,手术为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法。

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腰间盘突出方面也体现出了一定效果,其疗效也得到了一定认可,与其他方式相比,该手术特点在于不需要大面积剥离腰背肌,进而降低肌肉萎缩瘢痕化以及去肌肉效应发生;不会对椎管造成过多干扰,内部瘢痕不明显,降低术后粘连发生率;术野清楚,可避免误认为其他组织;全面去除压迫神经物质,另外也能解决黄韧带肥厚等问题。

为探究该手术对不同严重程度及不同年龄患者的随访治疗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后路切除病变椎板摘除髓核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长期效果随访,得出心得,现报道如下。

腰椎手术评分标准

腰椎手术评分标准

腰椎手术评分标准
背景
腰椎手术评分标准是用于评估患者在腰椎手术后术后恢复程度
的工具。

该评分标准旨在帮助医生、患者和研究人员了解手术效果
和预后,并提供参考指导。

评分项目
以下是腰椎手术评分标准的主要评分项目:
1. 疼痛程度:评估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程度,使用疼痛可视模拟
量表(VAS)进行评分,分数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
程度越严重。

2. 活动能力: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包括行走、
站立、坐下等,使用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活动能力越好。

3. 生活质量: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社交活动能力等,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4. 神经功能恢复: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感觉、肌力、反射等方面,使用神经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分,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完全恢复。

应用与解释
腰椎手术评分标准可用于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评估,以监测手术效果和预测患者的康复情况。

医生可以根据评分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治疗计划,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评估结果还应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结论
腰椎手术评分标准是帮助评估腰椎手术后患者术后恢复程度的
重要工具。

通过对疼痛程度、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恢复
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手术效果和预测患者的康复情况。

医生应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
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腰腿痛的疗效评估与分析

针灸治疗腰腿痛的疗效评估与分析

针灸治疗腰腿痛的疗效评估与分析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腰腿痛的疗效评估与分析。

方法:选取90 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腰腿痛患者,分为30 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0 例的腰椎退行性变以及30 例腰肌劳损。

我们选择法国的风湿病学会所制定的腰腿痛“病人调查表”来进行改良,从而摸拟了病人日常生活的指数,一共设置了二十个问题,来对患者的生活能力、病人自觉的症状以及信任进行针灸治疗的程度以及针灸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在治疗的前后,患者腰肌的劳损指数差别达到了99%,而腰椎退行性变的指数差别也达到了93%,且病人腰椎间盘突出的指数也相差为89% 。

经统计表明,这与传统方法没有显著差别,但且具有很大的客观性。

结论:利用腰腿痛患者调查表来对针灸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具有客观地、人性化以及有效的;在很大程度上,对腰腿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可以预防与阻止了腰椎退变以及腰椎间盘的突出症出现与发展。

关键词:针灸方法;腰腿痛;评估与分析腰腿痛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伤科病症。

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等。

隋代的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该病与肾虚、风邪入侵有密切关系。

腰腿痛多,由于扭闪外伤、慢性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轻者腰痛,经休息后可缓解,再遇轻度外伤或感受寒湿仍可复发或加重;重者腰痛,并向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及脚外侧放射疼痛,转动、咳嗽、喷嚏时加剧,腰肌痉挛,出现侧弯[1]。

现选取90 例腰腿痛患者,对其使用针灸治疗腰腿痛的疗效评估与分析。

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 例腰腿痛病人,其中55例是男性,35 例是女性,年龄在23 到75 岁之间,病程在1 周到16年不等。

其中,30 例为腰肌的劳损,30 例是腰椎的退行性变,30例是腰椎间盘的突出症。

1.2 方法选择法国的风湿病学会所制定的腰腿痛“病人调查表”来进行改良[2],从而摸拟了病人日常生活的指数,一共设置了二十个问题,来对患者的生活能力、病人自觉的症状以及信任进行针灸治疗的程度以及针灸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穴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评估及操作技巧

穴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评估及操作技巧

穴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评估及操作技巧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针灸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有着独特的疗效和操作技巧。

本文将评估穴位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效果,并介绍一些操作技巧。

一、穴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评估针灸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穴位针灸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首先,穴位针灸可以缓解腰背部的疼痛。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疏通,舒缓腰背部肌肉的紧张情况,从而减轻疼痛感。

其次,穴位针灸对于炎症的控制也有一定的作用。

针灸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减轻炎症的程度。

另外,穴位针灸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常常会影响到患者的神经系统,导致下肢无力、夜尿增多等症状。

而穴位针灸可以刺激神经,促进神经传递,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穴位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具有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和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二、穴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操作技巧在进行穴位针灸治疗时,需要掌握一些操作技巧,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首先,选择合适的穴位。

穴位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选择足三里、腰阳关、中脘、膀胱俞等穴位进行针刺。

具体选择哪些穴位,应该根据患者的舒适感和治疗效果来确定。

其次,掌握适当的针刺手法。

针刺的手法应该轻柔有力,刺入皮肤后稍顿,然后迅速进针至需要的深度。

在进行穴位针灸时,应该注意避免针刺过深或过浅,以免伤及重要组织或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另外,掌握适当的刺激频率和时间。

穴位针灸的刺激频率和时间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每次针灸刺激的时间应该在20-30分钟左右,每周治疗2-3次。

但具体的刺激频率和时间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最后,注意术后护理工作。

针灸治疗后需要注意对伤口进行消毒和包扎,避免感染和出血。

腰椎间盘突出评估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评估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评估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时准确地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病情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下关于腰椎间盘突出评估的内容。

一、病史询问在评估腰椎间盘突出时,首先需要询问患者的病史。

包括起病时间、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放射方向、疼痛加重和减轻因素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检查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体格检查进行腰椎间盘突出评估时,体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系统检查: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是否导致腰段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检查腰部、臀部、大腿、小腿和足底的感觉及运动功能,评估神经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2.腰椎活动度检查:通过检查腰椎的活动范围和姿势是否受限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可以让患者进行前倾、后仰、左右侧弯等动作,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和活动度,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

3.颈部检查: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导致颈部姿势异常或颈部肌肉紧张,通过颈部检查可以评估颈部的情况,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4.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的检查,如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三、疼痛评估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症状之一,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可以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疼痛评分法(NRS)等工具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定量评估,从而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

四、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X线片、CT和MRI。

X线片主要用于观察腰椎的结构和畸形,CT可更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的情况,MRI则是最为常用和敏感的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椎间盘、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腰椎间盘突出护士现场评估与讨论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护士现场评估与讨论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护士现场评估与讨论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在现代社会中,由于长时间久坐、久立、不良的体态姿势以及缺乏锻炼等原因,导致腰椎间盘压力增加,使得椎间盘向后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神经根,导致疼痛、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现场评估和讨论内容。

护士在病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全面的现场评估。

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表现、体征变化、疼痛部位和程度等方面来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

护士需要了解病人的疼痛特点,包括疼痛的性质、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情况,以便做出科学的护理计划。

护士还需要评估病人的运动功能、感觉、肌力及神经系统功能,以协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措施。

护士需要与医生、物理治疗师、康复师等多学科合作,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措施。

护士还需要在团队合作中扮演重要的桥梁作用,及时将病人的情况反馈给医生,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保障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护士还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

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常常会感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

护士需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病人的需求和意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护士在现场评估和讨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现场评估,与多学科合作,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并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以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

希望通过护士的精心护理,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能够尽快康复,并重返健康的生活。

【文章长度已达到2000字要求】。

第二篇示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常见于中年人群,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疼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副本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 副本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腰痛病:西医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

大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测凸,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盘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放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2、症候分类:(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减轻,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病理分型:(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示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治疗
• 椎间盘 :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两部分构 成,中央部为髓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为胚 胎时脊索的残留物。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 按同心圆排列组成,富于坚韧性,牢固连结各椎体上、下 面,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椎间盘既坚韧,又 富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又复原,具有 “弹性垫”样缓冲作用,并允许脊柱作各个方向的运动。 当脊柱前屈时,椎间盘的前份被挤压变薄,后份增厚;脊 柱 伸直时又恢复原状。23个椎间盘的厚薄不同,中胸部最 薄,颈部较厚,腰部最厚,所以 颈、腰椎活动度较大。颈 腰部的纤维前厚后薄,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 突出,突入椎管后椎间孔和脊神经,临床上称为椎间盘突 出症。
• 保守治疗 • 微创手术(镜下髓核摘除术) • 开放性椎间盘手术 • 置换术 • 全椎间盘置换术 • 椎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 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 • 剧烈首次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人 • 难以行动及入眠 被迫处于屈髋屈膝侧
或跪位 • 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 • 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直肠、膀胱症状 • 中年、病史较长,影响工作或生活者病史,
1)黄韧带: 又称弓间韧带,位于上下椎板之间。主要作用是限制脊柱过 度前屈及维持椎骨的正常对位。
2)棘间韧带:连接两棘突之间,前接黄韧带,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和项 韧带。
3)棘上韧带和横突间韧带:主要见于下段脊柱,其作用是限制脊柱过度 前屈。
脊柱的生物力学特性
• 为什么学习脊柱的力学特性
• 脊柱的生物力学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脊 柱结构、运动、损伤、固定等方面的生 物力学研究有助于解释脊柱相关的生理、 病理以及对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器械的 设计研究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护士现场评估与讨论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护士现场评估与讨论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护士现场评估与讨论内容1. 引言1.1 疾病背景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压迫或刺激腰椎神经根,引起腰痛、下肢疼痛或麻木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椎间盘退变、脊柱异常曲度、腰椎劳损等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感觉异常等。

严重的症状可导致患者行走困难、丧失工作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至关重要。

在护士的工作中,面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及时准确的评估患者症状和状况,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至关重要。

护士在现场评估和护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耐心沟通的能力,为患者提供最具价值的护理服务。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和护理水平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进展,为患者带来更加全面和持久的康复效果。

【字数:268】1.2 研究目的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护士在现场评估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其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管理中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现场评估的步骤和主要评估内容,以及护士在患者沟通和治疗方案讨论中的角色,本研究旨在为未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评估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还在于有效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护士在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的护理能力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护士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管理中的作用,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现场评估的步骤现场评估是评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病情和症状的重要步骤,它可以帮助护士和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现场评估时,护士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收集病史信息:护士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病情的起因、发展过程、症状表现等。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报告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报告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报告附:xx年度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报告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源自于xx年1月-12月广西中医学附属瑞康医院骨伤三科门诊及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2例。

其中,男性113例,女性99例,平均年龄31.21±12.58岁,平均病程3.45±0.31年。

1.1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进行诊断。

1.2纳入标准①腰椎MRI提示椎间盘突出者;②中医辨证属风寒湿阻.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者;③年龄28~58岁;④病程<5年者。

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失稳等病变;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过敏体质或已知对本品及对照药的成分过敏者;⑥需同时应用可能影响药品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药物者;⑦研究中认为有任何不适宜入选的情况。

1.4观察终点症候学观察是评价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研究确定以腰腿痛为观察终点,结合自然病程,考虑观察周期为8周。

2.研究方法2.1 研究设计采用自身前后历史对照设计,178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接受专科综合治疗方案。

干预8周。

2.2 分组给药2.2.1.风寒湿阻证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本院协定处方)。

药物组成:干姜10g.茯苓15g .白术15g.独活20g.桑寄生15g.薏苡仁15g.防风12g.防己10g .牛膝15g.两面针15g.威灵仙15g.秦艽15g.甘草6g。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15~30日1个疗程。

2.2.2. 气滞血瘀证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本院协定处方)。

药物组成:秦艽10g.川芎12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5g.杜仲12g.羌活10g.没药10g.香附10g.牛膝12g.当归15g.延胡15g.枳壳10 g.芍药12g.甘草6g。

完整版)颈椎JOA+腰椎JOA评分-表格-XXX评估治疗

完整版)颈椎JOA+腰椎JOA评分-表格-XXX评估治疗

完整版)颈椎JOA+腰椎JOA评分-表格-XXX评估治疗颈椎JOA评分是评估颈椎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常用方法。

其中,运动功能占8分,包括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范围从1到4,分别表示自己不能持筷或勺进餐、能持勺但不能持筷、能持筷及一般家务劳动但手笨拙、平常正常。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也从1到4,分别表示不能行走、即使在平地行走也需用支持物、在平地行走可不用支持物但上楼时需用、平地或上楼行走不用支持物但下肢不灵活、正常。

感觉功能占6分,包括上肢、下肢和躯干。

评分范围从1到3,分别表示有明显感觉障碍、有轻度感觉障碍或麻木、正常。

膀胱功能占3分,评分范围从1到2,分别表示尿潴留、高度排尿困难、轻度排尿困难或尿频。

总分为17分。

术后改善率可以根据术后平分和术前评分计算得出,公式为(术后平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X100%。

改善率还可以根据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分类,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

腰椎JOA评分是评估腰椎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常用方法。

其中,主观症状占9分,包括下腰背痛、腿痛兼/或麻刺痛和步态。

评分范围从3到1,分别表示频发或持续的严重疼痛、频发的轻微疼痛或偶发严重疼痛、偶尔轻微疼痛和无任何疼痛。

步态评分范围从3到1,分别表示步行小于100米即出现腿痛、刺痛、无力、步行小于500米即出现腿痛、刺痛、无力和即使感肌肉无力也可步行超过500米。

临床体征占6分,包括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

评分范围从0到2,分别表示明显无力、轻度无力和正常。

日常活动受限度(ADL)占14分,包括平卧翻身和站立。

评分范围也是从3到1,分别表示明显受限、轻度受限和正常。

总分为29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生活保护 日常注意事项 腰椎稳定性训练 疼痛管理
日常生活保护
避免抬举重物
避免奔跑或腰 椎过度屈伸
日常 生活保护
避免长时间 久坐
坐位时调整 腰椎位置
腰椎稳定性训练
呼吸训练
腰背肌等张收缩
保护性肌肉训练
腹肌等张收缩
上肢主动活动
下肢远端主动活动
保护性肌肉训练
非负重下腰背肌训练
神经牵拉
疼痛管理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腰椎疾病的康复评定
肌力评定
侧屈肌群:膝关节屈曲或伸直侧 卧于检查床上,努力抬起骨盆并 保持脊柱的挺直。
腰椎疾病的康复评定
肌力评定
核心肌力(多裂肌):四肢支持身体,保持骨盆中立位,伸一侧上肢;伸一侧下肢; 伸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
腰椎疾病的康复评定
下腰痛功能评定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swestry评分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是下背痛(Lower back pain,LBP)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指急性或慢性损伤导致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 裂,髓核组织突出挤压、刺激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症。
腰椎解剖及生物力学
关节面受力负荷
❖ 小关节突关节负担20~25%的轴向负荷 腰椎屈曲及后伸均会增加小关节突关节面受压增强
❖ 椎间盘退变时关节负重达到70%
位置及运动方向
❖ 腰椎的中立位置:伸屈之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腰椎的运动方向:后伸、前屈、侧屈、旋转
•肌肉韧带拉伤 •肌肉痉挛 •扳机点 •髂嵴综合征 •节段性功能不全 •硬脊膜痛 •腰椎滑脱
腰椎疾病的术前及术后康复
常见的腰椎疾病治疗
腰椎间 盘突出
腰椎退 行性病

腰肌 劳损
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控制疼痛 功能训练
物理治疗 药物控制
腰背肌训练
平衡训练
预防及保护
日常生活保护
预防及保护
日常生活保护
坐姿
预防及保护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
*保护期康复0~4周 *早期康复4~6周 *中期康复6~10周 *后期康复10~14周
保护期康复0~4周
预防
*预防伤口感染
*患者及家属教育 早期应避免过度负重 扭转腰部
训练
*日常正确的体位 *日常活动训练
保护期恢复日常训练
正确的坐卧姿势 *佩戴保护下正确的日常生活姿势
正确的坐姿
保护期恢复日常训练
正确卧姿
保护期恢复日常训练
日常活动训练 *保护下家庭日常活动,适度的行走
早期康复4~6周
深层肌肉:多裂肌、腹横肌
多裂肌 多裂肌起 于骶髂部,骶 髂后韧带,腰 椎,乳突,胸 椎横突,下部 4个颈椎关节 突,止于上一 个脊椎棘突。 多裂肌(位于 棘突及横突间) 多裂肌在 腰部最发达 对维持脊 柱矢状面和冠 状面的平衡有 重要的作用。
腹横肌 腹横肌起于胸腰筋膜,环绕腹部止于椎体横突和棘突
当其收缩时形成桶装稳定脊柱
❖ 前柱包括: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前2/3; 中柱包括:椎体及椎间盘后1/3及后纵韧带; 后柱包括:椎体附件及其韧带。
腰椎解剖及生物力学
❖ L1~4的关节突关节的 关节面均为垂直的,伴 矢状面上的偏向 ——胸椎的关节突是 在冠状面的,这种从冠 状面到矢状面的移行能 说明胸腰段的高处风险 伤,胸椎作为一个整体 (有肋骨的限制)在腰 椎上屈曲,上腰椎会聚 集高屈曲应力。
腰椎解剖及生物力学
❖ 腰骶角 — 骶骨上关节面倾向前内的角度。 —使重力产生切向和垂直关节面的两个分力。典型的40度 的腰骶角会产生64%的切向应力。如果腰骶角增加到55度, 前向的切向应力增加到82%的重力。
左图为正常;右图为腰椎侧移,压迫神经而出现的腰椎滑脱。
腰椎解剖及生物力学
浅层肌肉:竖脊肌、背阔肌、腹部肌肉。。。
腰椎疾病评估与治疗
腰椎临床解剖及生物力学
1
腰椎解剖及生物力学
2
腰背痛
3
腰椎疾病的康复评定
4 腰椎疾病的术前及术后康复
腰椎解剖及生物力学
❖五个腰椎,10个关节突关节
❖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 间韧带、棘上韧带、髂腰韧带
❖解剖异变:腰椎骶化、骶椎腰化
腰椎解剖图
腰椎解剖及生物力学
❖ 根据脊柱的形态结构及生物力学特点,脊柱一 般被分为前、中、后三柱。
腰椎疾病的康复评定
❖ 脊柱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屈曲测量法
腰椎疾病的康复评定
肌力评定
屈肌群 动作:患者仰卧于床上,双手交叉置于头颈后侧或双上肢置于身体两旁,努力 抬头,使双侧肩胛骨离开床面。
腰椎疾病的康复评定
肌力评定
伸肌群:患者俯卧,双下肢伸直,两手交叉于颈后,检查者用手固定患者双腿, 嘱其抬起上身。患者活动过程中,检查者再用一手对患者背部适当加压,使其 抗阻力背伸。活动过程中,出现腰背疼痛者为阳性,提示患者有肌肉和椎间关 节疾患。
腰椎椎管狭窄症
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全椎板切除、椎管开门形成术以及微创手术等。
腰椎管狭窄的疗效评定标准(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优: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 良:有轻微症状,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 可:症状减轻,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差:治疗前后无差别,甚至加重。
腰背痛
•骶髂关节痛 •关节突关节痛 •椎间盘源性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体痛
腰椎疾病的康复评定
功能评定 •物理检查 •特殊检查 •量表
体态评定 •脊柱的形态:后凸、侧弯、阶梯畸形 •步态:脊柱or下肢
腰椎疾病的康复评定
关节活动度测量
腰椎疾病的康复评定
❖ 脊柱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卷尺测量法、角度尺测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疗效肯定。术式有很多,常规开放手术包括全椎板切除、 半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手术、椎体融合术等,微创手术包括经皮穿刺切吸术以及 椎间盘镜微创术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评分表
腰椎椎管狭窄症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椎管各径线缩短,压迫硬膜囊,脊髓或 神经根,从而导致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它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 腰椎病的病因之一,又称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静或 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 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 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