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1000字3篇
实践论读后感1000字3篇篇一:实践论读后感《实践论》读后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堂上,曾多次听老师提到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便找来读了一下,仔细思考后,觉得受益颇深。
我觉得它有重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下面我想就此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一、《实践论》的世界观意义这篇文章的重大理论意义,不仅在于它革新了我们的世界观,更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
它批判了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有什么害处呢?不妨举一例说明。
一队科研人员要到某雪山顶上探险。
一位专家指出,高山顶上酷寒,煤气孔容易被冻住,需多带几根钢针以防不测。
但是负责装备的是个老队员,他仅凭经验认为,一根钢针就足够了,因而没有听从专家的劝告。
结果这群人全部被冻死在山顶,就因为那根钢针不小心弄断了,煤气孔堵塞,无法取暖。
这个例子能够极好的说明,经验是要得的,但经验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
重要的是《实践论》对教条主义的批判。
与经验主义者相反,教条主义者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一切硬往理论上套。
我们学生往往容易如此。
学校为我们安排了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就是为了要我们多联系实际,少说空话,避免教条主义。
同时,实践又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我们学习了关于数据库的理论,为什么还要做实验呢?就是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把握。
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到,实践固然重要,但实践不是一切。
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通过接受外部信息,通过主动观察,形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这是不自觉完成的。
如果我们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
形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
而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
正如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一样,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理论,才可以推广应用。
但是,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因为运动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3篇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3篇《实践论》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的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实践论的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一:由于个人偏好哲学,所以看到作业选题的那一刹那我便决定了要写毛泽东最著名的哲学著作之一的《实践论》的读后感。
我所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毛泽东的作品中《实践论》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大概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篇吧。
毛泽东在《实践论》一文中,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联系我国的具体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
在读完《实践论》以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这将指导我在以后的生活中的行为。
毛泽东在文中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
尽管就我们个人而言,我想我们距那些能够变革现实的斗争还是比较遥远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去辨别某种或者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本质,对于我们来说的意义,以及我们该怎么去对待,但是这段话告诉我们如果想要获得对某种或者某些事物的正确的认识就必须得自己去亲身接触,亲自经历,这样才有可能了解到他们的本质,才能够获得最接近事实的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人们谈论某某人、某某产品据说怎么样怎么样的,有时甚至已经与最初发表评论的人的说法完全相反了,可是却没有人想到要去验证,只是人云亦云,而这有时甚至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就拿我们交友来说吧,不可能有哪个人能够取得所有人的好感,喜欢他的人会对他评价很高,不喜欢他的人就对他没有什么好感,有时甚至会出言诋毁,如果你只是通过某个人的评价就构成了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或许你运气很好的交到了一个合你胃口的好朋友,或许,你就交到了一个品格很差劲儿的损友。
实践论读后感400字大学生作文
实践论读后感400字大学生作文全文共7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实践论读后感400字大学生作文篇1《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的一篇著作。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接触到这部分的内容还要追溯到大学时期,在《毛泽东概论》的课程上有所接触。
但是大学时代的我们,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
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当时记得很牢,但是如果没有实践,你就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你没有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
就像好多帖子上所说的,大致意思就是:高中大学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比如:各种物理定律,数学上微积分或是函数,能被用到的`机率是少之又少。
反倒是一些最基础的算术和一些基本的概念,在生活中被用到的机率很大。
归根到底体现出了实践是很重要的。
对于平时的生活也是一样,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
实践论读后感(通用8篇)
实践论读后感实践论读后感(通用8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践论读后感(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践论读后感篇1在老师的要求下读了《实践论》。
感觉真是半晕半懂,大约是个人水平实在有限吧,在这里我就随便说说第一感想好了,请读者多多包涵。
《实践论》,顾名思义以实践为中心展开论述。
开篇先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然后又详细的从各方面分析“实践”这个词语。
全篇当中引用了许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打了一些比方使得论证更为具体。
这是主席的代表作之一,上网搜索便可知道这篇文章还有着很强的政治地位,在革命中起了引导思想的重要作用等等。
几十年过去它依旧被人们传送着,以科技的手段出现在我面前的电脑上供人研读,自然也是对它价值的无声肯定。
但是对于我来说,假若没有人告诉我它的价值,可以确定,我是根本看不出它有这么高的社会地位的,因为我很少接触这么专业的哲学,通俗的说,就是不懂行情,所以发现不了它的价值所在。
它是俞伯牙,可我却不是钟子期;它是千里良驹,可我却不是它的伯乐。
让人有一种悲哀的感觉啊。
人世间千千万万的人,又有多少只是生命的过客,匆匆的来,匆匆的去,何以匆匆,奈何匆匆。
实践论读后感不过,幸好,世界上还是有许多可以理解你的人的,要不然,又怎会有那么多人称颂这《实践论》呢?《实践论》也不会有如此高的地位了吧。
再回过头来,谈谈我对“实践”的看法吧。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想要知道某件事是否可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实践。
所以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辨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辨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就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读《实践论》有感精选范文5篇
读《实践论》有感精选范文5篇《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此刻、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那么《实践论》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WTT整理的《实践论》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读《实践论》有感范文一初看毛泽东的实践论,我看了很久,不是因为难懂,而是里面的许多观点让我联系到了自我的人生发展中遇到的一切及自我将来发展的道路。
是啊!人生的发展道路又何尝不象一个社会的发展,只是范围缩小了,复杂程度减小了。
其实人生的发展也贴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产活动决定一切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我们不访这么认为我们的学习活动决定一切日常活动,是最基本的行为活动。
高尔基谈到,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
既然学习活动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么书自然要成为我们自身发展的源泉。
此刻大学里很多学长学姐及教师说学习要摆在首要地位,这一说法原先是有依据的。
然而进入到大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式多样化了。
不仅仅要学习课内的,更要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我。
有的学生重在校内发展自我,有的相反。
在校内校外的发展形式又有很多种。
所以,基于发展自我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就形同于实践论中所说的,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活动。
然而根据我本人的发展情景来看,与以前相比,已经构成了一个和有主见很有勇气很有思想的大学生。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从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书本中学到的。
校内参加过各种面试,干过多个社团活动,校外做各种促销活动和宣传活动,并且从书上学到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不仅仅自我,并且发现班上其他许多同学比刚来学校都要强。
所以我认为并且更坚定而亲身体验到了,生活活动是有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最终人的本事到达必须高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的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还是社会,也是一步一步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
《实践论》心得体会(5篇)
《实践论》心得体会《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总结和发展。
此书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通过阅读《实践论》,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首先,马克思在《实践论》中提出了实践的观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
他指出:“从来只有实践才证明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是否正确”。
这个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在我们进行学习、工作、生活等一切实践活动中,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我们的理论和观念,才能找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不断修正和提高。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其次,《实践论》中还强调了实践的能动性。
马克思指出:“实践不但是认识的源泉,而且是认识的目的地”,“只有实践改造世界才有可能改造观念”。
这就告诉我们,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改造世界,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认识。
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再次,《实践论》中介绍了实践的内在结构。
马克思指出:“实践有着四个基本因素:客体、目的、方法和主体”。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实践的客体,明确自己的目的和目标。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才能在实践中找到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我们要明确实践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自己的价值。
最后,《实践论》还强调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指出:“认识是实践的加工品”,“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实”。
这告诉我们,在实践中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改变世界。
在我们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获得新的认识。
实践论读后感(15篇)
实践论读后感(15篇)实践论读后感第1篇:《实践论》一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1937年7月的论文著作。
现收集于《毛泽东选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章。
时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革命战争即将到来。
在中国共产党内,以往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人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人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
这两类人的错误思想,异常是教条主义思想,以往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
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异常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于1937年7月毛泽东写了《实践论》这篇文章。
毛泽东曾以这篇文章的观点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演讲,目的在于揭露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观点,教育披着马克思主义迷惑广大群众的同志,使他们理论联系到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来。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即“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全面系统地阐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首先,文章阐明了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实践在认识地位中的地位。
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形式,阶级斗争,政治活,科学艺术活动,总之社会实际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人所参与的。
所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位,认为人的实践一点也离不开、排斥一切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并且,“无论从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发展动力,还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来看,都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实践论_读书心得体会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7月撰写的一篇重要哲学著作,它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阅读《实践论》,我对实践的重要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的方法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实践的重要性《实践论》开篇即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这一观点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基础地位。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以下是我对实践重要性的几点体会:1.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实践等活动,逐渐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任何理论、观点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被证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途径。
3.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发展离不开实践。
在实践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论》指出:“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和认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以下是我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几点体会:1.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的来源、内容和性质。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形成新的认识。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而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3.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
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二者在辩证运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实践的方法《实践论》强调,要实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必须掌握正确的实践方法。
以下是我对实践方法的几点体会:1. 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实践的基本方法。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篇一:读《实践论》有感由于个人偏好哲学,所以看到作业选题的那一刹那我便决定了要写毛泽东最著名的哲学著作之一的《实践论》的读后感。
我所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毛泽东的作品中《实践论》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大概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篇吧。
毛泽东在《实践论》一文中,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联系我国的具体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
在读完《实践论》以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这将指导我在以后的生活中的行为。
毛泽东在文中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
尽管就我们个人而言,我想我们距那些能够变革现实的斗争还是比较遥远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去辨别某种或者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本质,对于我们来说的意义,以及我们该怎么去对待,但是这段话告诉我们如果想要获得对某种或者某些事物的正确的认识就必须得自己去亲身接触,亲自经历,这样才有可能了解到他们的本质,才能够获得最接近事实的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人们谈论某某人、某某产品据说怎么样怎么样的,有时甚至已经与最初发表评论的人的说法完全相反了,可是却没有人想到要去验证,只是人云亦云,而这有时甚至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就拿我们交友来说吧,不可能有哪个人能够取得所有人的好感,喜欢他的人会对他评价很高,不喜欢他的人就对他没有什么好感,有时甚至会出言诋毁,如果你只是通过某个人的评价就构成了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或许你运气很好的交到了一个合你胃口的好朋友,或许,你就交到了一个品格很差劲儿的损友。
人们常说要知道一个人怎么样就看他周围的朋友,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但是反映出了朋友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深刻。
因此,也许由于你的错误认知而交的这个损友就会影响到你的一生。
实践论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
实践论读后感800字《实践论》是中国现代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由毛泽东所撰写。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阅读《实践论》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
毛泽东指出,“实践是人们的认识的来源,并且后来离了实践而去认识或者离了实践而去确定认识的东西是没有的。
”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通过实践去认识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感知、观察、实验等方式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于问题的认识。
因此,实践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实践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深入了解到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充分了解和了解问题的实质,以便采取正确有效的解决办法。
只有通过调查和研究实际情况,我们才能对问题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因此,《实践论》的观点对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正确对待问题、分析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创新的角度看,《实践论》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毛泽东在书中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检验出一个观点或理论的正确与否。
在创新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尝试,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而且,在实践中还可能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进而推动我们不断创新。
因此,《实践论》对于我们在创新中树立正确的态度、方法和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实践论》是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了解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思考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论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
实践论读后感800字实践论读后感作为一位读者,本人有幸阅读了《实践论》一书,这是一部探究实践之本质、作用和关系的经典著作。
作者毛泽东是中国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以鲜明的主义风格和直观的语言阐述了实践的特点和价值,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有益的学习和思考。
首先,这本书让我真正认识了实践的意义和意义。
在作者看来,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和手段,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这和我以往对实践的理解有所不同,我曾经认为实践只是工作和学习中的具体操作,而不是认识和思考的一部分。
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实践的更深层意义,进一步意识到自己在实践中的角色和责任。
其次,书籍中提及的实践理论在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例如,在处理问题时,我有时只看表象而不注重内在的本质,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
但是在阅读本书后,我更加重视实践的思辨和探索部分,注重从本质上分析问题。
同时,在实践中,我也更加注重发掘和利用经验,并将其融入到实践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这本书也引发了我对实践的思考和遐想。
例如,今天的网络社交和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普及,许多人的生活和社交也离不开这些平台。
但这种社交方式是否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呢?是不是也存在着被替代和欺骗的风险?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实践的定义和界限,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实践探索和丰富生活。
总之,经过本次阅读,《实践论》一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受益匪浅的经历。
不仅让我更加理解实践的真谛和意义,更在日常实践中为我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启示。
同时,书中关于实践思考的部分也引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反省。
相信这本书也能对更多的读者产生深刻的影响,激励他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实践的力量。
实践论读后感800字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拓展,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研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技术创新则是研发的核心。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相关推荐实践论读后感(通用13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践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践论读后感篇1《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
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论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的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实践论》问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
认识来源于实践,我们要用认识来被动的作用于实践。
不管是开展工作还是认识自然都是由点到面,有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我们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通过理解观察外部信息,构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再积累必须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地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
构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
当然理论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而我阅读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便觉得里面的许多观点可以让我联系到自己的人生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将来发展的道路。
其实人生的发展也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产活动决定一切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假如我们的学习活动决定一切日常活动,是最基本的行为活动。
由这样基础可以得到书会成为我们自身发展的源泉,然而大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式变得多样化。
不仅要学习课内的,更要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
不同的同学的学习重点是不一样的,就实践论中所说,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
而成为一位有主见有勇气有思想的大学生,是可以从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书本中这些不同的方式学到的。
生活活动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最终人的能力达成一定高度。
而人们的认识不论其他情况也是一步一步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而有了哲学观点的支撑,无论在发展道路上遇到多少款男,发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只要把握好每一个经历和体会,善于实践人生。
实践论读后感1000字3篇13页
实践论读后感1000字3篇13页第一篇:《实践论》读后感毛泽东《实践论》是一部思想深刻、富有哲理的经典著作。
通过读这本书,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了解毛泽东思想的核心。
《实践论》阐明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实践的认识是空洞的,没有认识的实践是盲目的。
实践是测试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地对认识进行修正和深化。
毛泽东指出:“只有实践了的真理才是完全的真理”。
实践中的群众是革命的动力。
毛泽东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强调领导力与群众的关系。
群众利益是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人民群众中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利益和需求是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毛泽东讲到,“领导必须相信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
”指出了群众的创造性和主人翁意识。
必须把权力交给群众,以便更好地发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群众参与到实践中来。
只有靠群众、依靠群众,才能避免领导者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实践论》中也强调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问题就要解决,有困难就要克服。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断地试验和实践,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对问题进行分析,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在实践中,要勤于观察、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地加以解决并不断完善。
只有不断向前,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总之,《实践论》是一部理论结合实践的优秀著作,为我们指明了实践中正确的方向和方法,让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推动社会的进步。
《实践论》是毛泽东的一部重要著作,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曾经有人说过:“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正是通过经验来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而对自己的认识和方法进行修正和升华。
《实践论》中阐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在进行任何行动之前,应该先通过实践来检验其真伪。
只有实践出真知,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认识事物。
“实践中间间谍悬一科的”这句话,更是让我深刻领会到科学和实践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我的启示还不仅仅限于理论方面,毛泽东的实践经验也给予了我很多启示。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深刻的思想和理论观点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实践论》,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对《实践论》的读后感。
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1.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通过感觉、思维、记忆等认识活动,不断地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和理解。
1.2 实践是认识的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人们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实现对事物的深入理解。
1.3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促使人们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认识的飞跃。
二、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1 实践是社会变革的基础。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通过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2 实践是社会创新的源泉。
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方法,推动社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3 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精神,激发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热情和动力,推动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三、实践是人类自我解放的途径3.1 实践是人类解放的手段。
通过实践活动,人们可以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现状,实现个体和社会的自我解放。
3.2 实践是人类解放的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和束缚,从而寻求自我解放的途径。
3.3 实践是人类解放的动力。
实践活动中的自我探索和实践实践,激发了人们对于自我解放的渴望和动力,推动人类朝着自由、平等、和谐的方向迈进。
四、实践是人类价值实现的途径4.1 实践是人类价值实现的基础。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创新,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人类的价值。
4.2 实践是人类价值实现的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人们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不断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实现。
4.3 实践是人类价值实现的动力。
《实践论》800字读后感
《实践论》800字读后感《实践论》800字读后感(篇1)在高中的政治课本中就学过与实践有关的一些理论,通过阅读毛主席的《实践论》,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毛主席的《实践论》是其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是在1937年7月,在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的情况下,毛主席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写了这篇著名的*。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阐述了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第三,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
第四,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我认真阅读了毛主席的《实践论》,深受启发,以下是我读完这篇*的感悟。
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是认识的`****。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如果我们想知道正确的答案最好自己去实践一下。
就如我们想知道葡萄是酸是甜,就可以去品尝然后得出答案,而不是光听被人讲。
毛主席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实践活动是人首要的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也在这种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
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下生存,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活动,都离不开人。
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从实践中得出的认识才是有根据的认识。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人的知识、才能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这并不排除接受间接经验和学习书本知识,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也无必要事事直接经验。
就每个个人的知识而言,大量是从间接经验、书本中学来的。
但一切知识就其最初****而言,仍然是实践。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新的认识,丰富自己,不断增加自己的头脑储备。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又服务于实践的。
这种能够服务于实践的认识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论》读后感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
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通观全篇,此文几乎是一篇完美无缺的哲学论文,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同时又因为毛泽东是文学家,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
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
—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
实践要注意方法
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
谈实践的方法,我想从实践的特性开始说起。
一则,实践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实践的内容会随时间、随场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被前期、他地的实践所证明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当时(以及未来)、当地。
“刻舟求剑”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二则,实践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种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实践,某种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
“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三则,实践具有层次性:此一层次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层次和全部层次。
四则,实践具有主观性: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不可能绝对摆脱实践主体主观因素的制约;绝对客观的人类实践,是不存在的。
主体能动发挥程度的不同,必会影响到实践的具体效果。
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则形成了人类实践的“隐蔽性”,或曰局限性。
正因如此,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个别的、局部的具体实践,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那是不充分的;仅仅依靠具体实践所得出的具体结论,而不给予理性地抽象、
概括和总结,却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同样是不充分的。
具体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具体结论,基本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基本结论,普遍实践则可用以证明普遍结论;而唯有借助于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能动),把人类的全部实践从局部上升到基本、从基本上升到普遍、进而抽象地形成人类的普遍实践(绝对实践),才能足够地证明客观事物的真理。
另外,还要预防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这篇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它批判了当时革命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有什么害处呢?不妨举一例说明。
一队科研人员要到某雪山顶上探险。
一位专家指出,高山顶上酷寒,煤气孔容易被冻住,需多带几根钢针以防不测。
但是负责装备的是个老队员,他仅凭经验认为,一根钢针就足够了,因而没有听从专家的劝告。
结果这群人全部被冻死在山顶,就因为那根钢针不小心弄断了,煤气孔堵塞,无法取暖。
这个例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能够极好的说明,经验是要得的,但经验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
我想,犯经验主义的结果就是,决策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实践后“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一酸眼泪流下来”。
实践要注意总结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
要善于在总结自己
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上下功夫。
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
为此,要把调查与研究结合,既弄清情况,又理出头绪;把经验与教训结合,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失败的教训更可贵,从教训中学习往往使人更聪明;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既要有丰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质;把集中起来与坚持下去结合,既要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科学的决策,又要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
这样,经常不断地升华,使零碎的变成系统的,朴素的上升为理性的,又回到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
从而,形成实践、认识、总结、再实践、再认识、再总结的良性循环。
人类的活动,本质上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认识的过程。
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才是人类发展的根本。
没有认识过程的进步和积累,人类的实践永远是猴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实践生存过程。
没有实践的进步和积累,人类的认识只能是天上漂移的云。
所以,正确对待实践与认识过程中的辨证关系,才是观看人类及自然无穷真理的前提。
曾有学者读了《实践论》后,感慨之余,写了一首诗,形象的阐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行路要识道,道通在于行。
行后要知理,理通便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