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课件:群桩基础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zz qwuk/q
(7-51)
1)对桩距sa 6d的群桩基础,一般可作整体冲剪破 坏考虑,按式(7-52)计算下卧层顶面z:
z

0 (F G) 2(a0 b0 ) (a0 2t tan )(b0 2t
qsik li
tan )
(7-52)
3 1 2
3
图24 复合桩基
1.台底土反力; 2.上层土位移 3.桩端贯入、桩基整体下沉
Aci
Ace
图25 承台底分区图
台底分担的荷载总值增加时,反力的分布图式基 本不变。利用上述特征,可以通过加大外区与内区的 面积比来提高承台底地基土分担荷载的份额。
对于经常承受动力作用的桩基础或不能保证台底 与地基土保持良好接触时通常不能考虑承台底地基土 对于荷载的分担作用。
注桩,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估算:
Rh
3 EI x
xoa
(7-61)
9 桩基沉降验算
桩基的沉降验算范围: ①.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 ②.体形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 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 ③.摩擦型桩基。
对群桩基础的最终沉降,工程上实用的计算 方法是基于单向固结理论的分层压缩总和法。


t


ao
sa
(a)
(b)
图27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a) 整体冲剪破坏; (b)基桩冲剪破坏
7 桩基竖向抗拔承载力验算
承受上拔荷载的桩基础,应按下列公式同时
验算群桩基础及其基桩的抗拔承载力:
0T

Tgk
s
Ggp
(7-54)
0T

Tk
s
Gp
(7-55)
此外,尚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4)嵌岩桩属于端承型桩,不考虑群桩效应,基桩
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R Qsk / s (Qrk Qpk ) / p
(7-43)
例题 1
题目:某预制桩桩径为400㎜,桩长10m,穿越 厚度l13m,液性指数IL0.75的粘土层;进入密实的 中砂层,长度l2 7m。桩基同一承台中采用3根桩, 桩顶离地面1.5m。试确定该预制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 标准值和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c
ci
Aci Ac
ce
Ace Ac
(7-42)
注意:
(1)式(7-40)或式(7-42)的承载力R值,是考虑
群桩效应后的基桩承载力,整个桩基的承载力设计值
就等于桩数乘以R值。
(2)群桩效应主要产生于桩数在3根以上的非端承群桩
(3)若承台底面以下的土有可能与承台底脱开时,
应不考虑承台效应。
由式(7-42)可求得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R Qsk/s Qpk/p
892.21/1.65 753.98/1.65 = 998 kN
4 桩顶作用效应简化计算 (1) 基桩桩顶荷载效应计算
假定:①承台刚性; ②各桩刚度相同; ③x、y是桩基平面的惯性主轴。
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基桩的桩顶作用效应
轴心荷载作用下: N ≤1.25R (7-49)
偏心荷载作用下,除应满足式(7-49)的要求外,
尚应满足:
Nmax≤1.5R
(7-50)
此外,无论哪种作用效应组合,基桩在竖向
压力下的承载力设计值还应满足桩身承载力(截
面强度)的要求。
6 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当桩端平面以下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 时,应进行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下卧层的破坏可 分为整体冲剪破坏和基桩冲剪破坏二种情况,如图 27所示。验算时要求: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当桩基为轴心受压时,
桩数n可按下式估算:
n F G R
(7-65)
偏心受压时,对于偏心距固定的桩基,如果
桩的布置使得群桩横截面的重心与荷载合力作用
点重合,桩数仍可按上式确定。否则,应将上式
确定的桩数增加10~20%。
对桩数超过3根的非端承群桩基础,应按7-5 节求得基桩承载力设计值后重新估算桩数。如有 必要,还要通过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和桩基沉 降验算才能最终确定。
基础法
2 承台下土对荷载的分担作用
由桩和承台底的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称 复合桩基。承台底分担荷载的作用随桩群向下位移 幅度的加大而增强。
研究表明,桩基承台下的土反力大小及分布型 式,随桩顶荷载水平、桩径桩长、台底和桩端土质、 承台刚度以及桩群的几何特征等因素而变化。
若以桩群外围包络线为界,将台底面积分为内 外两区,则内区反力比外区小而且比较均匀,当桩 距增大时内外区反力差明显降低。
中引起的附加应力z按某一角度沿桩长向下扩散分
布,至桩端平面处。
当桩数少,桩中心距sa较大时,如sa>6d,桩端平 面处各桩传来的压力互不重叠或重叠不多(图23a),此 时群桩中各桩的工作情况与单桩者基本一致,群桩的 承载力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
当桩数较多,桩距较小时,桩端处地基中各桩传 来的压力将相互重叠(图23b)。桩端处压力比单桩 时大得多,桩端以下压缩土层的厚度也比单桩要深。
承受水平荷载的桩基,在确定桩数时还应满 足桩水平承载力的要求。此时,可粗略地以各单 桩水平承载力之和作为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其结 果偏于安全。
GB50010-2002验算桩身的抗拉承载力,并按规定
进行裂缝宽度或抗裂性验算。
8 桩基水平承载力验算
基桩的桩顶水平荷载设计值Hi应满足下式要求:
0 Hi RH
(7-56)
式中: RH h Rh
(7-57)
h为群桩效应综合系数
当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资料时,可按下式估
算桩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桩的单桩水平承载
和平面布置; ⑥初步拟订承台的轮廓尺寸及承台底标高; ⑦验算作用于单桩上的竖向和横向荷载;
⑧验算承台尺寸及结构强度; ⑨必要时验算桩基整体承载力和沉降量,当持力层下
有软弱下卧层时,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⑩单桩设计,绘制桩和承台的结构及施工图。
一 桩数及桩位布置 (1)桩的根数
初步估算桩数时,先不考虑群桩效应,根据
3 群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1) 群桩效应系数
《建筑桩基规范》采用分项效应系数法确定群
桩基础中的基桩承载力设计值。
s

群 桩 中 基 桩 平 均 极 限 侧阻 力 单桩平均极限侧阻力
qsm qsu
p

群 桩 中 基 桩 平 均 极 限 端阻 力 单桩平均极限端阻力
q pm q pu
sp
《建筑桩基规范》推荐的方法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对桩中心距小于或等于6倍桩径的桩基,其等效
作用面位于桩端平面;等效作用面积为桩承台投影 面积;等效作用附加应力p近似取承台底平均附加应 力。 桩基的最终沉降量表达式可为:
s e s
(7-62)
其中e为桩基等效沉降系数,按下式简化计算:
(2) 地震作用效应
对于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抗震设防区低承台 桩基,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计算桩顶作用效 应时可不考虑地震作用: 1)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可不进行天 然地基和基础抗震承载力计算的建筑物;
2)不位于斜坡地带和地震可能导致滑移、地裂 地段的建筑物;
3)桩端及桩身周围无可液化土层; 4)承台周围无可液化土、淤泥、淤泥质土。 对位于8度和8度以上抗震设防区的高大建筑物 低承台桩基,在计算各基桩的作用效应和桩身内 力时,可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与基桩的共 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
群桩基础计算
本节主要内容 1 群桩的工作特点 2 承台下土对荷载的分担作用 3 群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4 桩顶作用效应简化计算 5 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 6 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1 群桩的工作特点 (1) 端承型群桩基础
端承型桩基的特点是持力层坚硬桩顶沉降小, 桩侧摩阻力不易发挥,桩顶荷载基本上通过桩身直接 传到桩端处土层上。
(2)对桩距sa>6d,且各桩端的压力扩散线不相交于 硬持力层中时(图27b)的群桩基础以及单桩基础,
应作单桩冲剪破坏考虑可导得下卧层顶面z的表达
式为:
z

4( 0 Ni u qsik li ) (de 2t tan )2
(7-53)
F
F
G
Gf qsk
z
l
z
l
t

力设计值Rh:
Rh

m ftW0 m
(1.25
22 g )(1
N N m ft An
)
(7-58)
W0

d
32
d2
2( E

1)
g
d
2 0
(7-59)
An
d 2
4
1 ( E
1) g
(7-60)
对钢桩、预制桩和桩身配筋率大于0.65%的灌



土层
岩层
图22 端承型群桩基础
(a)
(b)
图23 摩擦型群桩基础
群桩基础中因承台、桩和土三者相互影响而导 致群桩基础与单桩工作状态的差异称为群桩效应。
群桩基础中桩的极限承载力与桩的间距、土质、 桩数、桩径、入土深度以及桩的类型和排列方式等因 素有关。
考虑群桩效应的方法有两种: 基于概率极限设计法的群桩分项效应系数法 把承台、桩和桩间土视为一假想的实体基础的实体
故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QukQskQpk u ∑qsik li qpk Ap 0.4(503807)60000.42/4
892.21753.98 1646.19 kN
因该桩基属桩数不超过3根的非端承桩基,可取
c 0,s p sp 1.0,s p 1.65。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i

F
G n
(7-44)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Ni

F G n

M x yi yi2

M y xi xi2
(7-45)
水平力
Hi=H/n
(7-46)
F+G
My Mx
y
xi
xmax
yi max y
0
x
图26 桩顶荷载的计算简图
当基桩承受较大水平力,或为高承台桩基时, 计算桩顶作用效应时应考虑承台与基桩协同工作 和土的弹性抗力。
各桩端的压力没有重叠(图22),可认为端承型 群桩基础的工作性状与单桩基本一致;
同时,由于桩侧摩阻力不易发挥,桩与桩之间的 干扰很小,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就等于各单桩的承载力 之和;群桩的沉降量也与单桩基本相同。
(2) 摩擦型群桩基础
摩擦型群桩主要通过每根桩侧的摩擦阻力将上部 荷载传递到桩周及桩端土层中。假定桩侧摩阻力在土
R sQsk / s pQpk / p cQck / c (7-40a)
Qck

qck Ac n
(7-40b)
当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由静载试验确定时, 基桩的设计值R按下式计算:
R spQuk / sp cQck / c
(7-41)
抗力分项系数s、p、c、sp以及群桩效应系数 s、p、sp查表可得。c可按下式计算:
e

C0

nb 1 C1 (nb 1) C2
(7-63)
nb nBc / Lc
(7-64)
图28 桩基沉降计算简图
•本节完
第六节 桩基础设计
设计内容和步骤
①进行调查研究,场地勘察,收集有关资料; ②确定桩基持力层; ③选择桩材,确定桩的类型、外形尺寸和构造; ④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⑤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初步拟定桩的数量
解:查表得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为: 粘土层: IL0.75,qs1k 50 kPa; 中砂层:密实,可取qs2k 80 kPa;
桩的入土深度h 1.53711.5m,查得预制桩的 侧阻力修正系数为1.0。再由表查得桩的极限端阻力 标准值qpk为:
密实中砂,h 11.5m,查得qpk 5100~6300kPa,取 qpk 6000 kPa。

群 桩 中 基 桩 平 均 极 限 承载 力
单桩极限承载力

Qum Qu
(7-36) (7-37) (7-38)
c

来自百度文库
群 桩 承 台 底 平 均 极 限 土阻 力 承 台 底 地 基 土 极 限 承 载力 标 准 值
uk
f uk
(7-39)
(2) 复合基桩的承载力设计值
群桩中的一根桩称为基桩,包含承台底土阻力 的基桩称复合基桩。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的统一计算式为:
5 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 (1) 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承受轴心荷载的桩基,其承载力设计值R应符
合下式要求:
oN ≤R
(7-47)
承受偏心荷载的桩基,除应满足式(7-50)要求
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oNmax≤1.2R
(7-48)
(2) 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根据地震震害调查的统计分析,不论桩周土
类别如何,基桩竖向承载力均可提高25%,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