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精选文档
雅量《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
彳
《 = 世囊
最 = 》 奏
亚 攫
《 世 说新 语 》里 很 多小 故事 ,记 载 了魏晋 人 的风 度 与雅 量 :辱而 不 怒 ,宠而 不 惊 ;不 急不 躁 ,淡 定从 容 ;不 因物 喜 ,不 因 己悲 ;不 患得 患 失 ,不 急功 近利 … …这 些表 现 ,得 到 后世 读书 人 的赞 扬 ,更值 得 我们 当
【 f迁】顾 和 当初任 扬 州州 府 从事 的 时候 ,到 初一 该进 见 长官 了 , 他还 没 有进 府 ,暂 时在 州府 门外停 下 车 。这 时武城 侯 周颇 ( y I )也到 丞 相 王导 那里 去 ,从 顾和 的 车子 旁边 经 过 ,颐和 正 在抓 虱 子 ,安 闲 自在 ,
坐 小船往 西边逃 去 。这 时 叛乱 的 士兵 正抢 劫 百姓 ,小 船 上 的人 用箭 射贼
兵 , 失手 射 中舵 工 ,舵 工 随 即倒 下 了 ,全 船 的 人 都 吓 得 脸色 发 白想逃 散 。庾亮 神 色 自若 ,慢 慢 说道 : “ 这 样 的手 怎么 可 以用 来杀 贼 !”大 家
令或 仆射 的人 才 。 ”
( 2 ) 庾 太尉与 苏峻 战,败,率左右十余人 乘小船 西奔。乱兵相 剥 掠,射 ,误 中舵工 ,应弦而倒 ,举船上成 失色分散。亮不动容,徐 日:
“ 此手那可使着贼!”众乃安。
“币文 】太 尉 庾 亮 率 军 和 苏 峻 作 战 ,被 打 败 了, 带着 十几 个 随从
【 艾】太傅 谢 安在 东 山居 留期 间 ,时 常和 孙 兴公 等人 坐船 到海 上 游 玩 。有 一 次起 了风 ,浪涛 汹 涌 ,孙兴 公 、王 羲之 等 人 一齐 惊恐 失 色 , 便 提议 掉 转船 头 回去 。谢安 这 时精 神振 奋 ,兴 致 正高 , 又是 吟诗 又是 吹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骨-精选文档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骨-精选文档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骨常言道:“分久必和,和久必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割据混战,随之迎来的是秦汉“大一统”;然而,由于“后汉”之“倾颓”,这种局面势必无法维持,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呈现出一副分裂动乱的局面是必然的。
这一时期,士族门阀制度的长期存在逐渐引起庶族阶层强烈的抗争。
但正是这种政治上的混乱,反而造成社会思想相对自由活跃,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
尤其是背离儒教,提倡老庄所谓“自然”哲学的社会思潮――其根本性的内涵是个性价值的体现。
这就使人们冲破秦汉以来的各种高压束缚,追求自由。
在这种人的觉醒的影响下,“文学的自觉”应运而生。
《世说新语》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乃南朝宋人刘义庆所编,梁人刘孝标作注后方改今名。
共十卷,分三十八个小类,前四类德行、言语、文学、政事即是孔子所提出的四教法。
此外,还有赏誉、任诞、捷悟、惑溺、贤媛、排调、简傲、巧艺、雅量等。
这归根到底都是源于魏晋时期人物品评风气的盛行。
《世说新语》虽然是志人小说的代表,而且鲁迅先生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其“记言,玄远冷峻;记行,高简瑰奇”。
但是,它实非真正文学意义上的小说。
相反的,由于它在内容上主要记述自东汉到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反映士族阶层多方面的生活面貌和他们的思想情绪,而使它更具有史料价值和史学意义,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史学著作来看待。
尽管士族的实际生活,不可能像他们宣称的那样高超,但欲摆脱世俗名利,追求个性自由张扬,使精神得以升华的理想是不容忽视的。
这也是人物身上所谓“风骨”最真实,最透彻的体现。
《容止》篇中对某些名士仪态风采的关注,蕴涵着令人羡慕和赞颂的人格修养。
《任诞》篇则表现出当时人们所推崇的不拘小节、自由放达的情怀。
《言语》篇又是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的真实直接的反映,从其言谈中可看出名士们对人生的感悟。
《贤媛》篇更是一反妇女受压迫束缚的常态,使其个性情趣大胆地发挥……魏晋正始以后,人物品评之风大盛,以人物是否有个性、特色为标准,从个体角度,对人的个性、才情、感情加以评价――当时对于人物的个性之美、才情之美尤为赞赏。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共45页文档共47页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共45页文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魏晋风度与世说新语

02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的形成
社会背景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阶层兴起,他们追求自由、 超脱和个性,形成了独特的魏晋风度。
文化氛围
魏晋时期的文化氛围宽松,儒、道、佛思想并存,士人们 在这种氛围中追求个性和自由,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 价值取向。
士人阶层的影响
士人阶层在魏晋时期逐渐兴起,他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 解放,对传统礼教束缚进行反抗,这种精神风貌对魏晋风 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幽默诙谐
书中收录的故事多具有幽默诙 谐的特点,引人入胜。
叙事技巧
刘义庆运用了多种叙事技巧, 如倒叙、伏笔等,使得故事情
节更加紧凑和有趣。
04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 中的体现
个性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个性解放
魏晋时期,士人开始追求个性解放,反 对传统的儒家道德束缚。在《世说新语 》中,有许多故事展现了士人勇敢追求 自我、不受世俗眼光约束的精神。
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影响
提供了哲学思考的素材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考素材,引发 了对人性、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促进了玄学的兴起和发展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玄学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后世哲学家在探讨玄学 思想时,常常以《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和人物为例,进一步推动了玄学的发展。
魏晋风度及《世说新语》

理上地位提高了。 儒家的道德教条和仪礼规范已失去原有的约束力,一种
符合人类本性的、返归自然的生活,成为新的追求目标。追
求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即魏晋风流。
魏晋玄学
时代环境、社会成因
汉末清议:宦官外戚专权,君臣之义紊乱,士人从政权的维 护者变成为政权的批评者,他们品核公卿,裁量执政,酿成党 锢之祸。与政权疏离,把对于大一统政权和思想的向心力,转
重要论题
1、有无之辨:“无”即“道”,是宇宙永恒的本体。王弼: “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言意之辨:“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3、名教与自然:有统一名教与自然的倾向,把名教引向自然。 名教的存在是现实,是“有”,但名教的存在应该顺应人的 自然本性,不要伪饰。
魏晋名士
魏晋风流: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表现在外在的特点:颖悟、旷达、率真。 人生态度:崇尚老庄,向往隐逸,重视养生。 泯除物我。
生存行为:文采风流、旷达不羁、不拘礼法、放浪形骸、超然忘形、
魏晋名士
阮籍:阮步兵 至孝灭性 青白眼 嵇康 :“越名教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 。庄子 的理想人生是一种存在于纯哲理中的人生境界。嵇康则把庄
魏晋玄谈
玄言清谈与汉末清议、汉末三国的月旦
评有思想渊源。汉末清议与察举取士有
关,后期品评人物往往与评论政治相结 合,引发党锢之祸。这种品评议论的风
气延续到魏晋之际,由于政治气候的敏
感,清议变成清谈,由评论时事,臧否 人物逐渐变成议论这种评论所依据的原
理原则,从具体变成抽象,从实际政治
变成内圣外王,天人之际的玄远哲理, 从人物评论到才性性情之分。
魏晋玄谈
追求玄远情趣, 于玄思冥想中领悟人生。
从_世说新语_看魏晋风度

从_世说新语_看魏晋风度魏晋是一个政局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
置身其间的士人,既有朝不保夕的性命之忧,又有对自然、自我和自由的不懈追求,因而形成一种令后世追慕的魏晋风度。
本讲座为我们介绍魏晋士人在复杂政治局面下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艺术化人生的追求。
背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魏晋时期无疑是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绚丽的奇葩。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变革时期,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军阀混战、权势角逐,政权更替、人心惶惶。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说过:“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这样的时代造就了诸多名士,他们的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的愿望难以实现,还面临选择或言语失当带来的杀身之祸,他们在苦闷中潇洒飘逸、超脱旷达、任意而为、放荡不羁,也就形成了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是刘宋王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纂的记录东汉末年到南朝晋宋时期名士贵族等的言行轶事的笔记小说集,以生动丰富的内容、简洁幽默的文风展示了魏晋时期名士们的审美趣味和独特风尚,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是研究魏晋风度的绝佳资料。
二、魏晋风度的内涵(一)蔑视礼法,任意而为魏晋时期是人的自觉意识觉醒的时代,汉代大一统的儒家文化随着动荡的政局而逐渐没落,老庄思想兴起,思想的解放使得名士追求一种崇尚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任性”和“直率”成为他们行为和性格的代名词。
《世说新语·栖逸》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
”意思是,山涛将要离开吏部的时候,想举荐嵇康,而嵇康却写了一封信和山涛绝交。
这封绝交信,就是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从嵇康不愿出仕做官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对司马氏拒不合作的态度,这既是一种“任性”,更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和对当权政治的不妥协的抗争态度。
《世说新语·任诞》中有另一段文字:“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
《世说新语》和魏晋风度

8
四、清谈之风
“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 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 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 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 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 种学术社交活动。”
——唐翼明《魏晋清谈》
9
清谈的内容
一.“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二.“言家口实”: 三.本末有无之辨, 四.才性四本之论, 五.自然名教之辨, 六.言意之辨, 七.圣人有情无情之辨, 八.名家伦理之学, 九.声无哀乐论 一○.形神之辨 一一.养生论 一二.佛经佛理
6
三、饮酒之风: 存在与虚无
酒和诗联系:创作的触 媒、高雅游戏的道具。
精神上追求超越,肉体 上放浪形骸。
7
喝酒理由千千万,戒酒理由 却没有一个!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任诞》12:阮咸的“人猪共饮”。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任诞》24:王导劝孔群节制饮酒。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任诞》28:周伯仁的“三日仆射”。
E.g. “面如凝脂,眼如点漆”
3
那些事
4
“人物品藻”之美学
《容止》7:“群妪齐乱唾之, 委顿而返。”
《容止》35:简文帝司马昱yù “轩轩如朝霞举”。
《容止》30:王羲之“飘如游 云,矫若惊龙”。
5
二、服药之风
何晏“首获神效”的“神明开朗” 特殊功效:生活的享受、美容。 附加价值:身份的符号性象征。 “冷服”和“散步” “宽衣博带” 喜穿旧衣 扪虱而谈
汉末“隐居以求其志”。 东晋的隐逸之风与安贫乐道无关,和全
身保命无关,而是趋之若鹜的时尚。
14
八、嘲戏之 风:语不 “损”人不 罢休
王浑和钟氏 张镇和儿孙
15
那些人
16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宋书范晔传》卷六十九 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 为乐。 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 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 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梁书∙谢几卿》卷五十: 性通脱,会意便行,不拘朝宪。尝预乐游苑宴,不得 醉而还,因诣道边酒垆,停车褰幔,与车前三驺对饮,时 观者如堵,几卿处之自若。后以在省署,夜著犊鼻裈,与 门生登阁道饮酒酣呼,为有司纠奏,坐免官。
王衍“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时人目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王恭“濯濯如春月柳” 孟昶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于时微雪,昶于篱 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 神仙中人。
《世说新语∙雅量》:
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 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 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 血流沾褥。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 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 哀,颜色自若。
“俗物” 《世说新语∙排调》: 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 物已复来败人意。”
《晋书∙阮籍传》: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 为常。……时率意独驾, 不由径路。车迹 所穷,辄恸哭而反。
《宋书∙五行志》:
晋惠帝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裸身 之饮,对弄婢妾。逆之者伤好,非之者负 讥。希世之士,耻不与焉。
东晋名士风流 王导 谢安 冯友兰:“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王羲之 书圣 顾恺之“三绝” 《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看之。谢本轻戴,见但与论书琴。 戴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谢悠然知其量。
014魏晋风度与《世说新语》

应急预案的编制步骤
1.编制准备:
➢ 成立编写小组
•选择预案编制小组成员应考虑如下因素: • 必须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奉献精神和权力; • 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 • 必须是预案编制过程各相关方的代表; • 各成员必须目标一致、相互合作。 预案编制小组代表可来自以下职能部门: • 安全、环保、操作和生产、保卫、工程、技术服务、维修保养、医疗 、环境、人事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
“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王夫之说 这话时,一眼就看出曹操为儿子曹丕、司马昭为 儿子司马炎在知识分子中各杀了一只骇“猴”的 “鸡”。魏晋文坛,便没有了文人的噪音;魏晋 风度,第一眼便是血染的风采。
• 争势篡位,司马氏父子杀“鸡”要来得更为爽利, 司马懿宰了何晏,司马师宰了夏侯玄,使正始之 音断了两根弦。至于前前后后而遭殒命的其他著 名文人,李泽厚、余秋雨都曾列过清单加以追悼。 原来篡位者竟是这么振振有词,原来杀人者真是 这般有恃无恐!信仰失落的痛苦和官方压抑的恐 怖,致使魏晋文人一边精心避祸,一边强行理解, 仓猝之间行为乖张,出现了种种独特的风度。
• 魏晋风度其实是一种人格范式,清谈巩固其志气, 药与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应之下,清谈、药 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但是,流行性 正是纯品格的终结,千秋而下,高谈阔论不绝, 觥筹交错不止,风度却只能是魏晋的风度了。
• 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 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 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晋朝屡以历部尚书请官王右 军,但遭屡拒绝。我想,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 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 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 传奇的《兰亭序》。
• 清谈高手分五期: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 谢世家、桃源陶令。“同志”一词最初使用于东汉末年, 可见当时的文人对著名的东汉宦祸是何等的同仇敌忾, 这种传统也使魏晋成为中国 上最不文人相轻的时代。
通过世说新语选的学习 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通过世说新语选的学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魏晋风度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它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首先,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拘礼节,放达出格,有悖常理。
其次,清静无为,不务世事,洒脱倜傥,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再次,多独立特行,强烈的主体意识,又颇喜雅集,“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
最后,自我的发现与肯定,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个性上。
从世说新语-魏晋风度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世说新语》又称《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度的故事集,这些故事形象的反映了魏晋士人的内心精神世界乃至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
他们以清谈玄理不问政事的生活方式,以清净明澈的心灵,以恣情任诞、率真放达、自然适意的性格演绎着千古流传的魏晋风度。
在《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清谈之风、品题之风、任诞之风。
一、清谈之风清谈即谈玄,魏晋士人重才性,亦不乏才华横溢之辈。
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驰骋思辩的清谈之风。
从《世说新语》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魏晋清谈之主要特征:(一)互相辩难。
魏晋玄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便是玄谈。
名士们相聚而谈,剖玄析理,开辟了一个思辨的时代。
他们一般采用辩难和讲座两种形式。
讲座的形式是指一人单独树义讲论,听者不与讲者辩论,气氛比较和缓。
辩难通常在两人之间进行,也可以一人对数人辩难,还可以数人互相辩难,甚至有一人自为客主,自己问难自己辩答的。
如: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
支为法师,许为都讲。
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
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
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
(《世说新语•文学》第40 则)[1]这是两人之间的辩难,所谓“二家之美”,即是支、许二人清谈的风度之美,四座鼓掌欢迎,但共嗟咏,不辩其理之所在。
之所以产生这种效应,是因为他们完全陶醉在支、许谈玄论辩那种优雅风采的美感享受之中了。
其他如《文学》篇第55 则“支道林、许、谢盛德”条,则是一人对数人辩难,《文学》篇第6 则“何晏为吏部尚书”条,则是自己问难自己辩答,兹不赘述。
(二)追求优雅的风致。
清谈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了高贵的身份和高雅的情趣,所以,仅有敏捷的才思是不够的;谈家的言谈举止还常常带有艺术化的装饰,呈现一种优雅的美感。
[2]例如: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
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
《世说新语》和魏晋风度最终

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
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
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的事件。
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
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
“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 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 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 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 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 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 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 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 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二、服药之风 特殊功效:生活的享受、美容。 附加价值:身份的符号性象征。 “冷服”和“散步” “宽衣博带” 喜穿旧衣 扪虱而谈
喝酒理由千千万,戒酒理由却没有一个!
三、饮酒之风:存在与虚无
酒和诗联系:创作的触媒、高雅游 戏的道具。 精神上追求超越,肉体上放浪形骸。
阮咸的“人猪共饮”。
刘伶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 酒,使人荷锸(chā铁锹)随之, 曰:‘死便埋我。’当时士大 夫皆以为贤,争慕效之,谓之 放达。”
魏晋时的阮籍率意驾车,至无 路处,恸哭而还。大概他想到 的是人生的穷途末路吧,王勃 对此有自己的看法:"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 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 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 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 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 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 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 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 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 见戴逵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玄学的兴起 《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学:立言玄妙,行事雅远。
19
谢镇西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 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 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 心骇听。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 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 (《世说新语· 文学》)
20
王隐《晋书》:“魏末阮籍嗜酒荒放, 露头散发,裸袒箕踞,露丑恶同禽兽。 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
17
邓粲《晋纪》:“王导与周顗及朝士诣尚 书纪瞻观伎。瞻有爱妾能为新声,顗於众 中欲通其妾,露其丑秽无怍色。”
周伯仁风德雅重,深达危乱。过江积年, 恒大饮酒,尝经三日不醒。时人谓之“三 日仆射”。(《世说新语· 任诞》)
23
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 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 布缠棺竖旒旐。”殷曰:“投鱼深渊放飞 鸟。”次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 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 “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 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 “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世说 新语· 排调》)
钟会:“(嵇)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
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
败于俗。…… 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
(《世说新语· 雅量》注)
14
潘岳
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 又憾之, 因唤
曰: “孙令, 忆畴昔周旋不?”秀曰: “中心
藏之, 何日忘之! ”岳于是始知必不免。后
1.崇尚老庄,惟尚清谈 2.灭弃礼法,任情放诞 3.寄情世外,仕不事事 4.纵情酒药,寻求超脱 5.坦然面对,视死若归
22
1.崇尚老庄,惟尚清谈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 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 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 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 通。 (《世说新语· 文学》)
4
二、”魏晋风度”的成因
1.社会现实 2.意识形态
5
1.社会现实 ? 战乱、饥荒和瘟疫等原因所带来的死 亡
?王朝更迭、政治斗争等原因所带来的死 亡
6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东汉人口的峰值:6000万;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2300万左右;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1600万左右; 东晋灭亡(420):1700万左右。
27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 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 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 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 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 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 若。 ( 《世说新语· 任诞》 )
10
归园田居 陶渊明
?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11
魏晋死于政治纷争的代表性文人:
曹操:孔融、杨修; 黄祖:祢衡; 曹丕:丁仪、丁廙; 司马师:夏侯玄、何晏。 司马昭:嵇康; 八王之乱:陆机、陆云、张华、潘岳、 石崇、嵇绍、牵秀。
24
辘轳
25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 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 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 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 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 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世说新 语· 言语》)
26
2.灭弃礼法,任情放诞
嵇康:“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 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 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 不须犯情之礼律。故仁义务于理伪,非养 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 也。”(《难自然好学论》)
7
蒿里行 曹操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 ?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8
9
曹丕《与吴质书》(建安二十三年): “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 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觞酌流 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 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 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 言之伤心!”
收石崇、欧阳坚石, 同日收岳。石先送市,
亦不相知。潘后至, 石谓潘曰: “安仁, 卿
亦复尔邪?”潘曰: “可谓白首同所
归! ”( 《世说新语· 仇隙》
15
2.意识形态 ?儒家思想的颠覆 ?玄学的兴起
16
儒家思想的颠覆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 曰:“礼岂为我辈设也?”(《世说新 语· 任诞》)
12
孔融: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 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 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 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 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世说新 语· 言语》)
13
嵇康:
嵇康:“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 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 也。”(《与山巨源绝交书》)
鲁迅:“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尚通脱。 他为什么要尚通脱呢?自然也与当时的 风气有莫大的关系。”(《魏晋风度及文 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3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 贤俊者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 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 移时不交以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 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 来,见所见而去。”(《世说新语· 简 傲》)
顾炎武:“魏明帝殂,少帝即位,改元正 始,凡九年。其十年,则太傅司马懿杀大 将军曹爽,而魏之大权移矣。三国鼎立, 至此垂三十年。一时名士风流盛于洛下, 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 蔑礼法而崇放达, 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为之倡 也…… ”( 《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21
三、“魏晋风度”的范畴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 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世说 新语· 任诞》)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 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 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新 语· 伤逝》)
1
第八讲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2
一、“魏晋风度”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