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中的五大心理陷阱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陷阱三、代表性偏差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我们喜欢的 别人一般也会喜欢;我们厌恶的别人一般也会厌恶。
和与自己有相同选择的人相比,人们对于和自己有不同选择的人的 人格,做出了更为极端的预测。也就是说,与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不一致 的人有点儿不正常!这其实也是一种偏见和偏差。
虚假一致性偏差 案例
? 和几个朋友一起吃火锅,一个朋友喜欢吃鱼丸,就点了两盘。可是,饭局结束的时候, 那两盘鱼丸似乎没有怎么吃,有朋友问“你点的鱼丸,你怎么没有吃多少啊?”那位 朋友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天胃不太舒服,我觉得鱼丸很好吃,是给你们点的。”大伙 儿不置可否。
在听到或看到一些与自己不一致的信息时 ,总是下意识地认为,他们所 说的只是一面之词,而事情本来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严重。而对于暗 合的一些说法或证据,甚至如获至宝,深感“英雄所见略同”! 如果两种因素相互联系,人们就更容易注意并记住它们相互联系的信息, 这种期望歪曲了人的知觉和记忆 ,使人将两种因素之间联系知觉得比实 际上更强烈。
虚假一致性偏差又叫“虚假同感偏差”,指的是人们常
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
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 社会知觉。
导致虚假一致性偏差的 原因
1. 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你非常重要的时候; 2. 当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 3. 当你非常确信并坚定自己的观点或意见的时候; 4. 当你的地位和正常生活受到某种威胁的时候; 5. 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的时候; 6. 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的时候。
? 自己喜欢吃米线,于是就开一家米线馆儿,发现生意并不怎么好;自己热衷于减肥, 心里就想着,像自己一样苦苦寻觅减肥之道的人比比皆是,开一家减肥餐厅一定生意 兴隆,可是后来发现这也是行不通的。
寓言故事:以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木匠带着孩子 在地主家干活,木匠干活干得大汗淋漓,就一件一件把自己 的衣服脱掉了。这时他想起了孩子,生怕他热着,也一件一 件把孩子的衣服给脱掉了。后来孩子被冻死了。
陷阱二、证实偏差(自我实现的预言)
? 证实偏差 :指当人们 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点时 ,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 他们有一种 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 ,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 念的信息,而 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 。甚至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 贬低与 他们的看法相左的观点 。
证源自文库偏差 案例
? 疑邻窃斧:从前有个丢了一把斧子的人。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 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人;看那人的脸色神色,也像是偷斧子的 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人。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 山谷里挖水沟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 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 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 了。
决策中的五大心理陷阱
“理性经济人”和“有限理性”
? 理性经济人: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他们所采取的经济行为
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换取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西方古典经济学
? 有限理性: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状态。
----1978西蒙
面对不确定性的世界,人必须承认自己的有限和不足;
有时候,还要承认自己并不高明,甚至是愚蠢的。
陷阱一、虚假一致性偏差
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 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自己有疑心,就认为社会上 的人都是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这种虚假同感偏 差使你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 同时也给你带来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
导致证实偏差的 原因
1. 信念坚持: 人们会坚持相信他们的假设,即使这个假设与新数据相矛盾。这种偏差对新数据都没有足够的重视。 2. 锚定:锚定并不是指人们误解附加证据,而是指人们忽视附加证据。人们倾向于把证据理解为支持初始假设的附加
证据,在解释后续迹象时继续原先的信念。 3. 数据的模糊性:证据的模糊性被广泛认为时证实偏差和过度自信的重要媒介因素。证实趋势依赖于对问题的概括和
? 人们既有观念或期望会影响他的社会知觉和行为 ,他们总是有选择地去解释并记忆某 些能够证实自己既存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此为认知证实偏差。证实偏差是一种 过滤 性的知觉机制 ,它会导致我们的 信念固着 ,进而 自欺欺人 ,刚愎自用 ,做出不利于自 己和组织的决策。
证实偏差导致个体过分相信自己判断的准确性,评价一旦形成便不 轻易改变。证实偏差其实是人的一种自利性倾向造成的,有选择地 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既存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验证自 己观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由此获得自信与自尊的满足感。
据时,人们倾向于“过滤处理”后的资料,不恰当的将它们作为进一步证明的证据。当资料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要求 运用先前的理论来解释数据时,这种错误特别容易发生。
回忆具有这样一种倾向:将肯定的证据视为可靠的,将否定证据视为不相关且不可信。在 价值判断中容易接受肯定的证据,而对否定证据则吹毛求疵。有了肯定的证据,决策者很 快就减少了信息的复杂度,并且有选择的记住具有支持性的印象。对于否定的证据,他们 会继续思考那些不至于破坏“选择性解释”的信息。他们甚至会把与预期假设对立的的模 糊性和概念错误看做是对那些假设的基础进行修正的提示。甚至一些完全不一致的或是随 机的数据被放置于一个合适的偏差模式进行加工时,仍能保持甚至加强某人的预期。
界定程度(即解释的需要),而不是简单的视觉任务。定式思维使得我们根据先前的定性模式来解释模糊的信息。 4. 联想: 人们通过估计不同现象间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求证问题。人们经常假想出事件的相互关系,而它通常可能并
不存在。幻想的相互关系在证实偏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5. 资料的选择性搜集:证实偏差的一种形式是“基于审查”和“基于假说”的过滤。根据当前假设能合理解释模糊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