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对黑龙江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的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对黑龙江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的现实意义
作者:崔艳波
来源:《奋斗》2017年第13期
东北抗联在十四年抗战中,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的丰富内涵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中共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要广泛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使宝贵精神财富优势释放巨大潜能。

东北抗联精神是激励和鼓舞黑龙江人民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不断激发黑龙江发展的内生动力,对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发挥价值引领和激励导向作用。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东北抗联精神,有利于团结广大龙江儿女,汇聚形成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爱国主义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东北十四年抗战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是空前的。

抗联指战员来自不同民族和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其出身、经历各异,但当外敌侵入时,都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拿起武器走上战场。

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毕业于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曾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

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出生于农村知识分子家庭,曾在黄埔军校学习。

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在北伐战争中,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少将副师长。

弃笔从戎的抗联第三路军总政委冯仲云,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哈尔滨东北商船学校数学教授。

曾写下“运思出奇,横扫千军”豪言壮语的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以及巴彦游击队的创始人张甲洲,这些抗联主要领导人,他们是有知识、有志向,经历过革命斗争考验,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参加抗日的。

九一八事变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他们怀着赤诚的救国之心,在白山黑水之间掀起波澜壮阔的反满抗日救国斗争。

他们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在抗日救国这一共同目标面前,空前团结起来,抛家舍业,共赴国难,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利益。

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是团结广大龙江儿女,汇聚形成推动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与精神动力。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振兴黑龙江的任务繁重,挑战前所未有。

我们要听从责任的召唤,切实担负起历史责任、时代责任、政治责任。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就是要汲取东北抗联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凝聚民族力量,坚定不移闯出新路。

弘扬以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为重要特征的东北抗联精神,有利于提升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的勇气魄力,保持全面振兴发展的定力
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是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特征。

坚定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东北抗联这个英雄的群体,人数最多时只有3万人,最少时仅千余人。

在日军日夜不休的军事“围剿”、时时刻刻的政治诱降、苛刻严密的经济封锁下,东北抗联的旗帜始终不倒,抗联将士就是凭借这种为民族独立、祖国解放的信念,凭借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的支撑,坚持战斗到最后。

“镜泊英雄”陈翰章,面对日军逮捕了其父其妻,并威胁如不放弃抗日,就杀其全家。

他毅然写下休妻书,恶言赶走老父并说“我决心抗日到底,为了抗日,就是全家人都被日本人杀了,我也决不回去当一天亡国奴”。

女英雄赵一曼被捕后,面对惨无人道的酷刑折磨,宁死不吐露抗联的秘密,钢铁般的意志令残暴的敌人瞠目惊叹。

杨靖宇牺牲前高尚而顽强的民族气节,赵尚志身负重伤被俘时痛斥日本侵略者的大义凛然,冷云等8名女战士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跳进激流滚涌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正是这一个个为了理想,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们,为这支不屈的队伍赢得了荣耀,为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增添了光彩。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3年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陆续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开始,到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东北抗联共牺牲师级以上指挥员100余人,其中军级30余人。

弘扬坚定理念信念、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抗联精神,在困境中奋进,逆境中坚持,做新一轮发展的中流砥柱。

黑龙江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有利发展的机遇期、大有作为的窗口期,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激发内生动力,需要全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更需要全省干部有担当精神,敢于啃硬骨,敢于涉险滩,勇往直前,以高度认同的主动担当,承担起黑龙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振兴发展的历史重任。

弘扬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为重要内容的东北抗联精神,有利于增强发展信心和勇气,克服全面振兴发展中的各种阻力
不畏艰险、攻坚克难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残酷的东北抗日斗争中,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大多战死,这是有史以来,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所少有的;也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像抗联那样,无论是总司令、军长还是普通士兵,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被饿死、冻死和战死的威胁。

抗联的两次西征就是尝试跳出日军封锁,不畏艰险的集中体现,其中《露营之歌》里“火烤胸前暧,风吹背后寒”是对抗联战士境遇的真实写照。

但他们没有屈服,且创造了致敌大量死伤、牵制大批敌人的奇迹,成为敌人杀不绝、困难压不垮的钢铁之师。

可以说,不畏强敌、艰苦奋斗、奋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是东北抗联坚持十四年之久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解决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矛盾;要破解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偏弱、创新人才偏少问题,需要不畏艰险,攻坚克难。

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
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需要传承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东北抗联精神,敢作为、敢担当,敢碰硬,投身新一轮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以抗联将士为榜样,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应对全面振兴发展各种困难和挑战,努力走出一条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弘扬以心系群众、植根群众为灵魂的东北抗联精神,有利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激发黑龙江发展的内生动力
东北抗联心系群众、植根群众的革命精神,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既外无援军,又没有得到过国民政府在金钱上或物资上的支持的情况下,东北抗联坚持斗争十四年之久,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坚持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把保护东北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杨靖宇把群众视为命根子。

抗联老战士黄殿君说:“军民的关系,说是鱼水之情一点不假,没有老百姓,抗联别说打敌人,连活都活不了。

”实践证明,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根本保证,也是东北抗联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坚持到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弘扬以心系群众,植根群众为灵魂的抗联精神,紧紧依靠黑龙江的人民群众,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我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记挂百姓安危冷暖,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恪守为民情怀,时刻将人民的利益刻在自己的心上,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党的宗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人民的拥护。

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为民增福祉作为工作之本,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才能凝聚起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磅礴力量。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处长、副研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