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之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日本德川幕府的建立和发展
日本德川幕府的建立和发展日本德川幕府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之际,日本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组织。
它的出现不仅是近代日本历史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对东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日本德川幕府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呢?一、日本战国时期的形势背景建立日本德川幕府的时期,正值日本战国时期。
日本在15世纪前半期,开始进入战国时代,这个时期日本各个地区相互争斗,无一例外的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各自为政,削弱了日本国家统一的力量。
战争常年无休,压缩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空间,甚至终结了许多有潜力的城市和文化中心的兴起。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社会开始出现了以武士为代表的新的统治阶级。
二、第一次固定农民身份的政治制度——室町幕府的瓦解日本战国时期的末期,室町幕府作为第一次固定农民身份的政治制度的衰落,导致了日本社会的动荡不安。
开始出现了一些独立的武力部落,大名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复杂。
这种形势在15世纪末,尤其是16世纪初达到了顶峰,导致了一场全面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大名们纷纷互相攻打,其中,丰臣政权兴起是整个战国时代的代表性事件。
丰臣政权借助农民造反的力量,成功结束了战国时代。
三、德川家的崛起与幕府的建立德川家政权的发展,是日本德川幕府建立的前提。
德川家是一个古老的武家家族,但由于政治势力不够强大,位于日本的金山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这时,德川家族的第二代德川家康出现在了日本的政治舞台上。
第二代德川家康发动了数场战争,逐渐掌握了整个九州地区的实权,成为日本最具实力的大名之一。
在接下来的日本战争中,德川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人脉,同时也形成了很强的自己的军事实力。
1600年,在丰臣政权和德川家族之间的小田原之战中,德川家族取得了胜利,并成功地统一了日本。
第二代德川家康被封为将军,开始建立了日本德川幕府。
接着德川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德川家光继承了光秀在1582年发起的长宾之变,残杀鸣动幕末的烈士,削平易化清贵士族的活动,使德川家族的权威巩固和扩张。
德川幕府名词解释
德川幕府名词解释德川幕府指的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期间,统治者为德川将军家族的政权。
以下是对德川幕府相关名词的解释:1.德川家康:德川幕府的创立者,被尊称为幕府的开国将军。
他在关原之战胜利后,成功统一全国,并于1603年获得了将军的称号。
2.幕府(Bakufu):意为“幕府之家”的日语词汇,是指德川将军家族的政权和行政机构。
德川幕府采取了封建主义的组织结构,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领地,由大名(大规模领主)统治,而幕府则拥有最高权力。
3.大名(daimyo):指日本封建社会中的大规模领主,他们控制着各自的领地,并负责管理和维持秩序,以换取继续享有自身的特权和地位。
德川幕府通过授予大名特权和利益的方式来稳定统治,同时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止其威胁到幕府权威。
4.老中制度(roju seido):指德川幕府的高级行政机构,由数名大名组成。
他们负责管理国内事务、决策政策和监督大名的行为。
老中制度在整个幕府时期起到了关键作用,帮助德川幕府维持政权和实施政策。
5.长州藩(Choshu han)和佐幕运动:长州藩是江户时代时期的一个重要藩,他们积极参与推翻幕府的佐幕运动。
佐幕运动指的是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和起义,试图恢复天皇的权威并推翻幕府的统治。
6.长崎(Nagasaki)和对外贸易:德川幕府对外贸易实行了高度的限制政策,只允许外国商人通过长崎进行贸易。
这种对外贸易政策被称为“锁国”政策,目的是保护国内经济、封锁外国文化和思想的渗透。
7.幕府军(Bakufu Gun):指德川幕府所组织的军队,用以维护统治和平。
幕府军主要由武士阶层组成,分为几个等级和类别。
德川幕府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的政权稳定。
总的来说,德川幕府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政治体制,由德川将军家族统治。
幕府通过控制大名和限制对外贸易等手段来巩固自身统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幕府面临了内部长久无法解决的问题,加上许多政治和经济不平等的因素,最终导致了幕府的崩溃和明治维新的发生。
高二历史选修1_知识拓展:德川幕府时代的经济
德川幕府时代的经济德川幕府,作为日本幕府时代的终结,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崛起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个时期的日本经济体制,个人认为是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经济。
具体分析如下: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
江户时代,通过不断重新丈量土地使土地的实际耕种者成为土地占有者。
产权的这种默认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激励,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由于农业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所以幕府十分重视对农村的统治,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关法令,例如规定禁止农民出卖土地、禁止迁移、禁止过度分家、禁止过奢侈生活、禁止自由种植农作物等,并在农村实施“五人组”连座制度。
在此条件下,日本的农业耕种面积逐渐扩大。
而农产品加工也促进了榨油业、调料业、酿酒业和食品加工业等等行业的发展。
商业和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农业产量的提高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为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可交换产品。
农民需要从市场上购买种子和农业生产工具,国家贡赋制度中的三分之一缴银制也使得农民进一步和市场相联系。
虽然是重农时代,但是在农村和城镇出现了市场。
以江户为中心的关东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日用品和奢侈品的消费市场,这些商品主要靠大阪供应和集散。
因此,从18世纪开始,大阪和江户之间的海运极为繁忙。
元禄年间,江户和大阪的商人分别组成10个帮、24个批发商公会,不久又发展成为全国性商业同盟。
这些同盟决定着全国许多商品的价格。
大阪是‘天下的厨房’,京都、兵库、界、大津、长崎等也都发展成为全国性商业城市。
经营商品买卖的企业形式是货栈。
货栈都是家庭经营的生意,但是大型货栈一般都雇有一帮学徒、伙计和总管,而且货栈是交给总管来经营的。
在信贷系统方面,主要依靠钱庄来进行融资。
钱庄可以为大商户办理存款、货款、票据和兑换业务。
然而,作为统治阶级的大名们,因为过着城市生活,生活费用日益增多;而他们的收入却仍旧仅限于作为贡纳品的实物。
为了获得货币,他们不得不拿贡纳品做抵押去向商人借款。
所以,无论封建统治者怎样加重农民的负担,征来的贡纳品也会一转手就落入放高利贷的商人手中。
日本明治维新近代化的转型之路
日本明治维新近代化的转型之路在世界近代史上,日本的明治维新无疑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变革。
它不仅改变了日本的命运,使其从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为现代化的强国,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发展滞后。
政治上,幕府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皇成为傀儡,大名和武士掌握着实际权力。
经济上,农业是主要产业,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闭关锁国的政策更是让日本与世界隔绝。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19 世纪中叶,美国海军将领佩里率领舰队抵达日本,逼迫日本打开国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一事件被称为“黑船来航”,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日本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的富强。
1868 年,明治天皇即位,随即颁布了“王政复古”诏书,宣布废除幕府,建立新政府。
这标志着明治维新的开始。
新政府成立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
在政治方面,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废除了封建的幕藩体制,实行“废藩置县”,将全国划分为府县,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同时,颁布了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设立了议会,使日本的政治制度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经济改革是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之一。
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一批近代化工厂,如钢铁厂、造船厂、纺织厂等。
同时,鼓励私人投资办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和现代化。
军事改革也是明治维新的重要举措。
政府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制度,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积极发展军事工业,为军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同样不容忽视。
日本近代史年表
日本现代化进程1630年, 明日本进入德川幕府统治时期1639年, 日本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实行闭关主义,1853年, 美海军准将增理率舰队两次末日(黑舰事件)日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854年, 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随后4年欧列强相继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1868年, 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政府成立,定都东京实行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史称“明治维新”福泽渝吉为首提出“脱亚入欧”理论,促进,推动了1871年, 日本通过“废藩置县”奉还版籍“,成为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882年, 伊藤博文率众考察欧洲宪法和政治制度,选中了最具军国主主义色彩,维护绝对君主权力的普鲁士宪法为蓝本,1889年,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时期,1894年, 日本借机出兵朝鲜1894年7月, 日本丰岛海面击沉中运兵船“高开号“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9月黄海战役(邓世昌)1895年2月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日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对旅顺发起攻击。
9月在美罗斯福调停下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战争结束。
1931年, 日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2年, 日本国内“五.一五”事变,结束了政党内阁,加强了日本法西斯化.1936年, “二.二六”兵变后,成立了广田弘内阁,确立了天皇制的法西斯,军事专政. 1937年7月7日, 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全面侵华开始.1942年6月, 中途岛海战,日军大败,太平洋战争转折点1945年7月, “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政府拒绝1945年8月15日, 日本投降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书.。
25.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 “士”为统治阶级,占10%,“农工商” 为被统治阶级。〔还有贱民〕
• 统治阶级包括“天皇、将军、大名、武 士”。
• 2.德川幕府统治下的封建经济 • ①生产资料土地全部属封建领主全部,
各级领主的土地都作为份地由农民耕种, 农民缴纳约40%的地租率。
• 农民只有世袭耕种权
• 内容:
• ①制止日本船只出海贸易,制止日本人 与海外交往。
• ②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只严密监视,它 们的贸易活动也受幕府的严格把握。
• 锁国体制维持了200余年。
• 日本成为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只同中 国、朝鲜和西方荷兰保持确定的贸易关 系。
• 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目的在于防止西方 殖民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的独立。
• 但是,这样也几乎完全隔断了日本经济 同世界市场的联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 为十九世纪中期被动挨打局面埋下隐患。
• 二、德川幕府对外的侵略
• 1.倭寇入侵中国
• 从元朝后期开头,日本统治者支持武士 和海盗勾结中国局部奸商,对中国沿海 进展骚扰,严峻危害中国海边居民的安 全,形成倭寇之患。
• 倭寇之患在明朝中后期尤剧
• 领主们说: • “把农民弄得不死不活,是政治秘诀。”
• 农民被严格地把握在土地上,不能自由 择业,甚至连种植自由都没有。
• ②封建经济得到进展,稳固和进展了封 建制度。
• 和平环境使农业渐渐进展起来,在此根 底上,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的进展也得 到有力的刺激。
• a.城市兴起和规模扩大
• 18世纪早期,江户人口达100万人,大阪 和京都达30万人。
• 2.日本侵略朝鲜
• 16世纪末,日本利用朝鲜内讧之机,丰 臣秀吉于1592和1597年两次大举进攻朝 鲜,并企图进而进攻中国。
日本明治维新说课稿
日本明治维新说课稿《日本明治维新》说课稿一、说教科书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教材是《四川教育版世界史》第一卷第三学习主题第三课的内容要内容是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2.本课程的知识结构本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主要讲述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危机;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侵略的背景下,幕府的“闭关锁国”以及“丧权辱国”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更加剧了幕府统治危机;第二部分是“倒幕运动”,由于幕府的封建统治和美国资本主义侵略,日本的社会危机日益加剧,一些有识之士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第三部分是“明治“明治维新”是指以日本天皇为首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政权为了顺应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历史潮流而作出的政策和制度调整。
通过这种调整,它最终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摆脱了成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而且成功地实现了社会转型,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大国,对日本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本课的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目标幕府统治的危机;第一个打开大门的国家;签署的条约及其内容;倒帘派和武装倒帘派的形成;倒帘学派的构成力量;明治维新的时间、改革措施和意义;②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明治维新社会背景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国内人民的反抗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导致幕府封建统治的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入则使危机进一步加剧。
中考历史之日本明治维新3篇
中考历史之日本明治维新3篇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历史之日本明治维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中考历史知识点之日本明治维新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原因:(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王政复古政变。
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
二、明治维新1、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近代世界史大事件——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时间】开始于1868年【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性质】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改革方式】脱亚入欧【背景】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史料及解析】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天皇称号的起源日本历史学家关于天皇称号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自建国以来就称天皇,一直传袭下来。
近数十年史学家则认为,4世纪的最高统治者称大王而不称天皇。
早期统治者的天皇称号是后来所加的。
天皇的称号出现于6世纪末7世纪初。
当时朝中的革新派决心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改革。
593年,圣德太子任摄政。
他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改称大王为天皇。
这种意见已经成为通说。
幕府的建立日本武士集团逐渐形成分别以源氏和平氏为中心的关东、关西两大集团。
皇室和贵族依靠他们进行政治斗争,两大集团自己也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斗争。
12世纪后半期,关西武士集团平氏取得优势,当权二十多年。
1185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打败平氏,取得中央政权。
第二年,他在镰仓(在本州岛南岸,临相模湾)建立幕府,1192年,又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幕府依靠武士作为统治的支柱。
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缴纳贡物,并服兵役;幕府保护武士的家传土地所有权,对有功者赐给土地和官职,派武士到地方上去担任“守护”,掌握实权。
幕府自己设置官吏,分别掌握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首都京都监视朝廷。
幕府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在首都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
从1192年起,将近七百年间,日本政权掌握在军事封建贵族手里。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原是将军带兵出征处理事务的营幕,故将军的营幕又称幕府。
在幕府统治时代,幕府是将军的政厅,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形式上尊重天皇朝廷,名义上将军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天皇朝廷没有任何权力,只是个傀儡。
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以将军为首的幕府。
这是世界历史上特有的一种双重政府的统治形式。
在日本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幕府统治时代”。
1185年源赖朝(1147—1199)在长期内战中,战胜政敌,1192年正式创建镰仓幕府,它于1333年灭亡。
其后历经南北朝(1336~1392年)、室町幕府(1336~1573年)、战国时代(1467~1568年)、织丰时期(1576~1600年)、德川幕府(1603~1867年),中间共三个幕府,历时近七百年,对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德川幕府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于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川幕府的成立标志着日本的统一,为日本带来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和平与稳定。
然而,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首先,德川幕府实行了世袭制度,将权力固定在特定的家族之中。
这不仅确保了政权的稳定,也使得社会结构固定化。
武士成为了统治阶级,地位得以巩固,而农民则沦为低下阶层。
这种社会结构的固定对于日本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限制,同时也凝聚了武士阶级的力量,使之成为日本历史上的主要力量之一。
其次,德川幕府实行了齐平政策,通过将武士们治理于各自的领地,削弱了他们的武装力量,使其不能成为威胁幕府的力量。
这样一来,武士们不再是军事力量,而是更加关注于文化和品位的提升。
武士们开始追求武道精神的修炼,并形成了独特的武士道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日本的文化传统有着深远影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战士精神和礼仪观念。
此外,德川幕府还实行了严格的庶民隔离政策,在日本的社会结构中形成了“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等级制度。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但同时也为不同阶层的人提供了清晰的身份认同。
农民在耕作中感受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手工业者和商人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德川幕府在经济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采取了劝商政策,鼓励商业的发展。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活动的繁荣,日本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同时,德川幕府实行了农田整理政策,提高了农田的使用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这些措施使得日本的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型,并为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
然而,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积极的。
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封闭政策下,日本与外界发展出了一种相对孤立的态势。
虽然德川幕府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但仍然无法完全阻止外来文化的渗透。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社会也受到了一些外来思想和文化的冲击,同时也发展出了一些独特的文化特点。
总之,德川幕府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德川幕府统治介绍
德川幕府统治介绍日本艺妓诞生于江户时代即德川幕府的统治时期,如今已成为日本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徵。
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德川幕府统治介绍,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德川幕府德川幕府(日语:とくがわばくふ)又称江户幕府(えどばくふ)。
1603年由征夷大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户(今东京)所建。
至1867年德川庆喜被迫宣布还政天皇为止(即大政奉还),共经十五代征夷大,历时265年。
是日本历史上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
在此之后,日本基本结束了及幕府统治的时代,为后来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提供了政治前提,江户幕府时代是三大幕府之中制度最完善,国民最富强的一个时代,对后世的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马休·佩里率军抵达日本,逼迫幕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终引发倒幕运动。
1868年德川幕府彻底垮台。
600年关原合战奠定了江户幕府的天下,1603年,德川家康于江户拜领征夷大,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
当时,天皇虽然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手中。
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 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
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 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中期统治德川幕府实行幕藩等级制度。
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展示教材中封建等级图示,在给学生以直观认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幕府统治的实质和统治阶层,分析农、工、商的位次,探究出等级制中隐含着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和封建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
德川幕府统治时间
德川幕府统治时间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德川幕府统治时间》的内容,具体内容:江户时代的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日本人直接到海外贸易和交流的途径,除了保留与中国、荷兰在长崎进行的有限贸易,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德川幕府统治建立幕府...江户时代的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日本人直接到海外贸易和交流的途径,除了保留与中国、荷兰在长崎进行的有限贸易,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德川幕府统治建立幕府1600年关原合战奠定了江户幕府的天下,1603年,德川家康于江户拜领征夷大,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
当时,天皇虽然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手中。
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 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
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 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1616年,第二代德川秀忠采取了进一步禁教措施。
主要内容是:第一、进一步取缔天主教,特别是彻底根除农民中的天主教徒;第二、一切外国船只均不得在大名领地通商,只能在长崎和平户从事贸易活动;第三、中国船只不受此规定之限制。
同时,加强了对朱印船贸易的管制,禁止西部大名拥有载重500石以上的大船,朱印状只发给与关系密切的京都一些少数豪商。
即使这样,西部一些大名仍然在私下与西方商人经商,以求壮大经济实力,得到先进武器,幕府非常不安。
历史九年级中考全能冲刺讲练全能冲刺讲练(部编版)专题 04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解析版)
专题04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精讲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锁国政策: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
锁国政策影响: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危机:美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日本。
二、倒幕运动背景:德川幕府的错过政策导致与外隔绝,加上西方国家的入侵,引发了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
倒幕运动: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王政复古"政变: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了“王政复古”政变,支持睦仁天皇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推翻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迁都: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三、明治维新时间:1868年起。
主要措施: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明治维新的影响: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不足: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同步提升一、选择题1.中日两国的近代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A.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B.都改变了落后的面貌,走上了扩张道路。
C.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都是皇帝支持的地主阶级改革【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A项正确;戊戌变法未改变落后面貌,中国没有走对外扩张道路,排除B项;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D项。
故选A项。
2.习近平说:“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的改革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A.发展教育事业B.解决土地问题C.引进先进技术D.提倡文明开化【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用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份地,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允许土地买卖,两国都解决了农村的土地问题,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界近代史之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 〔2〕幕藩体制的特点 ❖ 将军一人拥有全国的土地全部权; ❖ 大名对领地的全部权是临时的、不稳定的; ❖ 以石高确定身份和家格; ❖ 1石=1.8中国石〔10斗/120斤〕=180公升/216斤,
“石”,体积和称量单位 “高”,意指数量。石高是 日本幕府时代用以表示土地生产力的一种制度。 ❖ 以将军、大名为首的封建主阶级对农民进展直接掠夺。
❖ 〔3〕幕府对领主的掌握 ❖ 《武家诸法度》〔 幕府公布的法治原则〕: ❖ 不许结成徒党、不许建筑新城堡、不许私自联姻; ❖ 参觐交代〔sankinkotai—さんきんこうたい〕制
参觐交代制
❖ 又称参勤交代制。日本江户幕府严密掌握各地 大名的重要措施。规定各地大名要在肯定期间 〔每隔一年〕轮番来江户参觐,替幕府将军执 行政务一段时间,然后返回自己领土执行政务。
“一而王者,二而天地人之 三者,一贯首于天地人之上, 贯于天地人之上为神道。王 道中第一之人,天下之君 也”。——《神道传授》
三、德川幕府的锁国令
❖ 1、禁教与锁国
❖ 葡萄牙人传播天主教
❖ 禁教的直接缘由——1612年冈本大八大事
❖ 有马晴信
冈本大八
❖
本多正纯
❖ 禁教的根本缘由:阻碍集权政治
❖
文化伦理的冲突
❖ 将军、大名对农民实行的政策:残酷剥削,努力爱护。 ❖ “对百姓可以让其不死不活地进展征收”; ❖ “把农民弄得不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 ; ❖ “四公六民”“五公五民”,甚至“七公三民” 。
幕府对农民的爱护与限制措施
——防止小农破 产为首务
1643年《土地管制条例》——制止土地买卖;
1673年《分家限制令》——制止十石以下农 户分家防止财产分割而破产;实行长子继 承制;
日本幕府时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影响
日本幕府时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影响日本幕府时代,是日本历史上长达260年的平和时期,从1603年德川家康成为幕府之后,一直延续到1868年明治维新时期。
在这段平静的时期里,日本政治制度经历了许多变革,这些变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历史的发展。
一、德川幕府时期的政治制度德川家康在成为幕府之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他实行了“田畑状”、“村方諸役”等制度,加强了对土地的控制和征税,使得幕府财政得到了保障。
此外,德川还认为,唯有将大名们完全掌控在手,幕府才能真正稳固。
因此他实行了“席次十二”制度,对诸侯颁发了大小名的规定,保证了大名们的地位和权力。
同时,幕府还制定了“铁炮规则”,规定军人和平民、武士和非武士之间的界限,划分了不同阶层的人员以及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制度促进了幕府的稳定,也为日后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幕末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随着时间的推移,幕府时代的政治制度开始出现各种困难和问题。
在18世纪末期,日本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和科技,对日本社会和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应地,幕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危机。
在幕末时期,对日本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更替进行了多次尝试。
1866年,德川家茂的弟弟德川慶喜成为幕府将军。
他认为日本必须改革现有的政治制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藩閥諸隠蔽”政策,希望实现藩和家之间权力的平衡,减少藩的权力,增强幕府的控制力。
这项政策在幕末时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日后的政治制度变革奠定了基础。
1868年,明治维新爆发,德川幕府灭亡,日本政治制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推广西方文化、废除世袭制度、建立宪法和议会等。
这些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日本的政治面貌,为日本的现代化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政治制度变革对日本历史的影响日本政治制度变革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政治制度的变革赋予了日本更强大的国家实力和政治稳定。
历史上,日本一直是一个封闭的社会,由于政治制度不稳定,国内经济缓慢发展,很难与世界各国保持平等的关系。
日本近代史简介
明治维新
• 戊辰战争:“萨英战争”、鸟羽伏见之战、 江户开城、东北及北海道之战 • 各项改革:1868年4月,颁布《五条誓文》 《政体书》 • 第一 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第二 改革身份制 度,废除封建俸禄;第三 改革土地制度, 实行新地税;第四 “殖产兴业”推动资本 主义发展
对外扩张
• 1876年与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 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甲午战争,与中 国签订《马关条约》 •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俄战争,与俄 国签订《朴茨茅斯条约》 • 1910 张婷 杨岳 崔冬雪
危机来临——幕府后期的日本
• 1630年,日本进入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 1639年,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实行 闭国主义 • 与此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农民分化, 出现新的剥削阶层 • 出租或雇工经营——新兴经济关系 • “大阪富商一怒而天下诸侯惊” • 中下级武士贫困,身份转化,希望变革
• 二、参加一战 • 1914年向德国宣战,出兵山东 • 向袁世凯政府提出“21条要求” • 1918年出兵西伯利亚 • 大战刺激日本经济发展 • 14年进出口贸易12亿,19年增加到43亿 • 黄金储备12年3.5亿,19年超过20亿 • 战前负债12亿,战后拥有28亿的债权 • 14年农业比重为45.1%,19年为35.1% • 14年制造业为44.5%,19年为56.8% • 资本家人数超过地主,中小工商业主增加迅速 • 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大正民主运动的阶级基础
经济大危机
• 1929年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日本 • 滨口内阁实施的紧缩财政加重危机 • 大量企业倒闭,失业工人急剧增加 • “丰收饥谨”,价格暴跌,农民收入大减 • 对外贸易与29年相比,30年减少31%、31年减 少45%,对美贸易39年28亿,31年减为2亿 • 与此29年相比,30年生丝价格下降三分之二 • 农户平均负债900日元(常年结余200日元) • 卖儿鬻女,青年女性平均50—100日元 • 军队中要求“改造”与“革新”
九年级历史《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7、阅读材料,结合课本16页分析明治维新的意义
材料一: 国家
时间
年平均增长速度
日 1868-1873
32.2%
通义过 强明国治 之英维 列。新,实18现51了-1“87富3 国强兵”,开始3.跻3%身于资本主
美 1861-1873
5%
德 1861-1873
性 质:
日本明治政府进行的自上而下 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889年,明治天皇颁布了《大 日本帝国宪法》,亦称《明治 宪法》。《明治宪法》作为明 治维新的重要成果,规定了人 民的某些基本权利,并确立了 君主立宪制 。
《明治宪法》
明治政府还致力于废除不平等条约,经过多年外交努 力,到1911年,完全废除了治外法权,取消了外国人 居留权,恢复了关税自主权等,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 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唯一能够继 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幕府的专制统治使得国内的阶级矛盾激化,武士阶层 也因为经济地位的恶化而反对幕府统治。
1853年美国用枪炮打开了日本的大门之后,陆续签 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幕府的对外政策由原来的锁 国变为被迫开国甚至到引狼入室。
打开国门之后的日本,大量廉价商品纷纷涌入日本市 场,原料被 掠夺,日本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
• 前提条件: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 时间:1868年 • 人物:明治天皇 • 内容:
• 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
•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意义:
双重危机阻发展 倒幕运动除障碍 炼好体格就侵略
四招措施炼体格
主要 人物 性质 方式
结果 原因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明治天皇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5世纪后半期,由于农民起义的冲击和封建领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室町幕府完全陷于瓦解,日本社会在政治上的统一名实俱亡,开始出现了群雄争霸的混战局势。
在这个过程中,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基本上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割据局面。
但丰臣秀吉死后,在封建领主之间再一次爆发大规模的内战。
在1600年的官原之战中,德川家康战胜拥护丰臣氏的大名联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603年德川家康被后阳成天皇任命为右大臣和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了幕府,成为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1615年,德川家康在大阪之战中消灭了丰臣氏的残余势力,终于使日本摆脱了长期的内战,完成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1.中央政权在整个江户时代,由德川家世袭的历代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政厅——幕府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幕府的主要官员是:辅佐将军掌握全国政务的“大老”,“老中”和“若年寄”;分别管理寺社、幕府财政以及江户市政的“寺社奉行”、“勘定奉行”和“江户町奉行”等。
幕府为了统治它的庞大直辖领地和直接隶属于它的重要城市,还建立一套完整的地方政权机构。
作为中央政权机关的幕府,对分布于全国各地的200多个藩国也拥有最高的统治权。
各藩的统治者——大名必须效忠于将军,执行幕府颁布的一切法令。
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防止大民叛乱,幕府采取了一系列削弱大名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措施,并对他们实行极其严密的控制。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交替参觐制度。
它把全国的大名分成两部分,让他们轮流去江户居住。
他们大体上是一年住在自己的领地,一年住在江户,而其妻子则要长期住在江湖,作为人质。
2.地方藩国分布于全国的200多个藩国,对幕府仍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各藩的大名是世袭的封建领主。
大名由于同德川家的亲属关系不同而分为三类:德川家同族的大名称为“亲藩”;关原之战前就已归顺德川家康的大名称为“谱代”;在这次战役中被征服的大名成为“外样”。
亲藩和谱代是将军统治的重要屏障,而外样在政治上则受到将军的严密防范。
德川幕府对日本的影响
德川幕府对日本的影响德川幕府是日本历史上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那么你知道德川幕府对日本的影响吗?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德川幕府对日本的影响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德川幕府对日本的影响德川幕府存在的期间事实上只有二百六十五年,但一般人取其约数常称“德川三百年”。
这德川三百年(自一六O三年至一八六七年)大致说来,是治世,也就是和平安定的时代,而所谓安定指的是政权安定,社会则未必很安定,所谓和平,指的是国内没有战争,但未必和谐。
即使如此,历史学家评估德川幕府结束了日本多年的战国时代,稳定了近三百年的社会秩序,对其功劳,是有所肯定的。
现代小说家山冈庄八花了十八年的工夫写了一部长廿六巨册的历史小说《德川家康》后,在其后记中提到英国历史学家阿诺·顿彼曾认为德川家康之墓园所在地日光在将来将成为世界和平的圣地。
这是一种非常高调的赞美。
但这个赞美是对德川家康个人而发的。
因为根据山冈庄八的叙述,德川家康统一日本俊,涉猎佛教思想,认为国土人民并非任何人凭武力即可占有,表面上占有的领土,事实上只是为后世代为保管而已……云云。
但德川家康的子子孙孙,在继承幕府权力之后是否也继承了这种佛教思想?可能未必。
终德川三百年之世,德川幕府为了巩固本身的权力——自然也为了安定社会,实行了许多保守的措施。
这些措施皆有助于维持社会的安定,但在另一方面也阻滞了社会及文化的进步。
这些措施,除了影响当时的生活外,也影响了日本人的意识形态,直到今日。
首先,德川幕府比较喜欢定居一处、种田纳税的农民,而不喜欢到处走动的商人。
到处移动的人民是很难管理的。
尤其他们既然到处走动,自也可能在诸侯藩国之闻传递消息。
在全国统一不久,诸侯可能阴有异心的局面下,商人如果将物资大量送往某一诸侯国,也是很麻烦的事。
因此幕府到处设置关卡,一方面抽重税以限制商旅活动,一方面也兼监视过往行旅。
九年级历史日本明治维新(新201907)
知识要点: 一、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三、明治维新的性质与意义 四、相关讨论与探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 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1、日本封建统治阶级的构成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其中掌握实权的是将军。
日本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开始时间 1868年
2、内容:(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创立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3)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4)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军队。
(5)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三、明治维新的性质与意义
(1)性质上,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 阶级改革。
2、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
民地的严重危机。
倒幕运动 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成立。
;深圳办公家具厂 深圳办公家具厂 ;
清初与李氏朝鲜的往来比较频繁 两个儿子苏麟和苏凤在京城结成苏党 且公为大将 说起家将 11.而敌军在马头川筑营据守 随着权力的迅速膨胀 [52] 1 扶余川四十余城 伯英等何必救我 皇太极怒责他的部下不加劝阻 努尔哈赤留下遗言是让多尔衮继位 将新罗之众 苏定方之孙苏宝同乃 青龙星转世 仁贵领骁勇赴救 从孤儿弱主到和硕睿亲王 杀唐军十余人 掩其未整 以定吐蕃 吐谷浑 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清宁宫 定方一不取 吴三桂已派出使者向清军求援 年号天命 贞元五年(7 年)九月二十三日 南北受敌的李自成弃西安南逃 马饿兵疲 宿卫者散走 是个皮肤微黑 博尔济吉特氏又被追封为敬孝忠恭义皇后 苏定方凯旋归来 钳驱贺鲁 飞表奏之 ”定方见尘起而驰捣贼营 [25] 《资治通鉴·卷第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藩——大名——领地 ? A. 亲藩:与德川家同族的豪族(全国 20家左右) ? B. 谱代:关原之战前就忠诚于德川的地方大名。又称
“内藩”。
? 禁止水旱田种植桑、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
? 1649年《庆安告谕》 “耕种要勤勉”,“夫妇均须劳作, 妇女如侍候丈夫不周,喜爱喝茶闲谈,游山玩水,虽具 姿色,亦应退婚”;“上自户主,下至儿童仆佣,平时 在家,均应尽量节食”,不可“滥食大米”,更“不可 购用酒及茶叶”,“百姓衣着,限麻布棉布,不得使用 棉麻以外之衣料”,“有田不多,难于度日的人,如果 孩子多,就要送人,要给人使唤”,要避免“以高利向 人借米”造成“逐年利息追加”,“终至耗尽家产”的 后果。
经济上无方寸之地,靠领取 家禄维持生计; “世界历史上最为脆弱的统治阶级” ——娄贵书 思想上具有对主君效忠,赴汤蹈火、虽死犹荣的献 身精神。
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
日 本 武 士 佩 戴 的 武 士 刀
? B.农民——世袭的土地占有者
? 占总人口的 80% ,被严格束缚在土地上,地位居于武 士之下,工商之上。是封建主阶级剥削的主要对象,也 是整个封建主阶级赖以生存的财源基础。分为 本百姓 (拥有份地的农民,占总数 90% )与水吞(无地农民, 占总数的10% )两部分。
日 本 农 民
冒着大雪外出劳动的日本农民
?C.商人 ? 受尽限制,表现有:
地位低下,不受法律保护; 他们不能直接从农民那里购买农产品; 锁国政策使商人失去了向海外发展贸易的机会。
? 迅速发展,成为幕藩体制的宠儿与掘墓人
原因: ?第一,经济制度的商业化, “俸禄给与制”的实 行要依赖商品流通。 ?第二,固定四民身份制度为商人排除了竞争对手, 使其成为唯一的物资流通媒介。 ?第三,城下町的兴起为商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 ?第四,参觐交代制度促进了交通系统的建立。
? (3)幕府对领主的控制 ? 《武家诸法度》( 幕府颁布的法治原则):
不许结成徒党、不许建造新城堡、不许私自联姻; ? 参觐交代(sankinkotai —さんきんこうたい)制
参觐交代制
? 又称参勤交代制。日本江户幕府严密控制各地 大名的重要措施。规定各地大名要在一定期间 (每隔一年)轮流来江户参觐,替幕府将军执 行政务一段时间,然后返回自己领土执行政务。
“胸怀大志之人,即使 是临死之前,仍然是一 如既往地珍惜自己的生 命!”
关原之战(1600年9月15日)
关原之战(1600年9月15日)
? 2、德川幕府(江户幕府)建立 ? 1603年德川家康被封为征夷大将军和右大臣,
在江户(东京)设立幕府。
? 3、1615年大阪之战(完成并巩固日本的统一)
?
? 将军、大名对农民采取的政策:残酷剥削,努力保护。
“对百姓可以让其不死不活地进行征收”; “把农民弄得不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 “四公六民”“五公五民”,甚至“七公三民”。
幕府对农民的保护与限制措施
——防止小农破产为首务
? 1643年《土地管制条例》 ——禁止土地买卖;
? 1673年《分家限制令》 ——禁止十石以下农户分家防止 财产分割而破产;实行长子继承制;
丰臣秀赖自刃之地(大阪城天守阁东)
二、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与日本社会
? 1、幕藩体制 (1)幕藩体制——幕府(德川统治机构)和 藩(地方藩
国政权)的 混合政体.藩体制下,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 治者,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各藩的统治者是 大名,效忠于幕府,仍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在自己的领 地上拥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利。
? C. 外样:在关原之战中被征服的大名。又称“外藩”。
? (2)幕藩体制的特点 ? 将军一人拥有全国的土地所有权; ? 大名对领地的所有权是暂时的、不稳定的; ? 以石高确定身份和家格;
1石=1.8 中国石(10斗/120 斤)=180 公升 /216 斤,“石”,体积和称量单位 “高”,意 指数量。石高是日本幕府时代用以表示土地生产 力的一种制度。 ? 以将军、大名为首的封建主阶级对农民进行直接 掠夺。
“问屋”(といや)遗迹
什么叫“仲间”(“株仲间”)?
? 同业公会的组织称“仲间”,也称“株仲间”,实际 上就是 行会 。
第三章 东方封建制度的强化 与东方的衰落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一、德川幕府的建立
? 1、关原之战(1600年9月15日) ? 德川家康(1542---1616年)——东军 ? 石田三成(1560---1600年)——西军
德川家康(1542---1616年)
德 川 家 康
石田三成(1560---1600年)
?
参 觐交代
参 觐交 代
参觐交代
2 、
严
格
的
身
份
等
级
制
此外还有贱民阶
度
层(“秽多”、
“非人”)
?A. 武士——既荣耀又贫穷的特权统治阶级
20多个等级:将军 足轻(步兵)、小者(仆役) 人数约40万人,加上家属共 2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6.6% 。 特权 :佩刀、冠姓、免税; 限制 :不可转为农工商,不可随意选择主君,未得主君同 意不得退仕。 特点 :政治上握有对平民生杀予夺的大权;
丰臣秀赖
? 淀姬(秀赖之母)
? 方广寺钟铭事件(“国家安康”“君臣丰 乐”)
? “大阪冬之阵” (1614年11月)
? “大阪夏之阵”( 1615年4月)
? “元和偃武”——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与 德川幕府时代的来临。丰 臣 秀 赖Fra bibliotek方广寺钟铭
1615年大阪之战
1615年大阪之战
1615年大阪之战
? 御用商人
? 特权商人(向幕府缴纳称为“冥加金” 的营业税和特许费,取得垄断某些产品的营 业特权。) ? 批发商:其所开店铺称“问屋”(とい や);
? “仲间”(也称“株仲间”)
? 大高利贷者(被称为“两替商”和“扎 差”):
? 三井高利(1622---1694年),通称三井 八郎兵卫(江户); ? 三井越后屋吴服店(Echigoya--- えちごや) ? 鸿池新六(1570—1650年) (大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