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迁移用户手册知识讲解

数据迁移用户手册知识讲解
数据迁移用户手册知识讲解

数据迁移同步用户手册

一、数据迁移同步主界面

二、系统功能

1、数据迁移:支持oracle 、sql server 、access 数据库相互迁移,还支持excel 数据库、dbf 数据库到oracle 、sql server 、access 的迁移。

2、数据同步:支持oracle 、sql server 到oracle 、sql server 、access 的触发器同步,支持oracle 到oracle 、sql server 、access 的oracle 日志解析同步。

3、Excel 数据导入、Excel 和Dbf 文件导出。

4、oracle 日志解析:解析oracle 日志文件并查看操作日志。 三、操作

1、数据迁移

数据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迁移,按照设置的迁移条件迁移数据,另一种是触发器迁移,只迁移符合迁移条件的在触发器改变表中记录的数据,这就要求如果是触发器类型,就要通过触发器管理来为表创建触发器。

(1)项目管理

项目工具栏 项目列表

a、添加项目

点击项目工具栏中的“添加”按钮。

填写项目名称,选择项目类型,点击“确定”即可。

注释:条件迁移:根据设置的条件迁移数据

触发器迁移:只迁移触发器记录的改变数据。

b、删除项目

首先选择要删除的项目,点击项目工具栏中的“删除”按钮即可。

(2)数据库管理

a、添加数据库

数据库工具栏

数据库操作区

在数据库工具栏中选择要添加数据库类型,按住鼠标,拖动到数据库操作区即可。

b、设置数据库

双击数据库操作区中的数据库图标,或是点击数据库图标,鼠标右键,在右键菜单中点击“数据库配置”,弹出相应的数据库配置界面。

c、文件设置

如果要迁移的数据库中有存放路径的字段,在迁移是也要把文件迁移到新的数据库中,测需要通过文件设置,点击数据库工具栏中的“文件设置”按钮或是点击数据库显示区中的数据库图标右键菜单“文件设置”弹出文档设置界面

c、建立数据库迁移关系

首先点击数据库工具栏中的“画笔”按钮,然后分别选择源数据库、目标数据库即可建立迁移数据库的关系。

d、保存

点击数据库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即可保存

(3)表关系管理

a 、添加目标表

b 、添加源表

c 、建立表对应关系 ①自动对应

添加完源表后,点击关系工具栏中的“自动对应”,系统会自动把表名相同

和字段相同的表和字段自动建立对应关系。

②手动建立对应

选择要建立关系的源表记录,拖动到目标表记录上既可建立表对应。 d 、设置源表迁移条件

选择要设置条件的目标表记录,点击目标表工具栏中的“条件”按钮后,弹出以下界面,设置条件后确定即可。(字段可以拖动到编辑框内)

e 、保存

设置好表关系后。点击目标表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保存设置的表对应关系。

(4)字段关系设置

源表工具栏

目标表工具栏

关系工具栏

目标表

源表

a、设置表对应关系

首先选择要设置的源表字段记录,拖动到目标表字段记录上边既可以建立对应关系。

如果字段要做特殊设置,可以选中要设置的字段记录,点击工具栏中的“字段设置”按钮。

如果是dbf或是excel 数据库字段设置界面如下:

b 、保存

设置完字段对应关系后点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 (5)任务定义

a 、添加任务

点击任务工具栏中的“添加任务”按钮

b 、添加任务表

点击任务表工具栏中的“添加表”按钮

任务工具栏

自动运行设置

任务表工具栏

任务表列表

任务列表

任务运行说明

在迁移表时,是按照显示的序号顺序迁移的,如果有主外键约束的一定要注意。

c、任务自动运行设置

选择要设置的任务记录,设置任务自动运行时间信息。

d、保存

设置好后,点击相应的“保存”按钮保存设置数据。

(6)任务运行日志管理

任务列表任务表列表

表运行日志列表日志内容

a、运行日志查看

选择要查看的任务->表->日志记录即可查看运行日志信息。

b、手动运行任务

在任务列表中,选择要运行的任务,点击“手动运行”按钮即可。

c、启动任务自动运行

在任务列表中,选择要运行的任务,点击“启动自动运行”按钮即可。

如果任务不是自动运行任务,“启动自动运行”按钮不可用。

(7)任务自动运行情况

a、查看任务自动运行状态

2、数据同步

数据库同步分为两种:

一种是触发器同步,随时同步触发器改变表中的记录,要求必须在触发器管理中为要同步的表建立触发器。

第二种是oracle日志同步,因为要解析oracle日志信息,使用的函数或是过程权限要求比较高,现在只支持system用户,而且要启动数据库的归档日志,还要对设置数据库日志配置。

数据库准备工作:

A、安装LogMiner(sys用户)

要安装LogMiner工具,必须首先要运行下面这样两个脚本,

l $ORACLE_HOME/rdbms/admin/dbmslsm.sql

2 $ORACLE_HOME/rdbms/admin/dbmslsmd.sql.

B、创建数据字典文件(sys用户)

首先、添加一个参数UTL_FILE_DIR

ALTER SYSTEM SET UTL_FILE_DIR = 'd:\oracle\logs' SCOPE=SPFILE;

然后、创建目录d:\oracle\logs

最后、分配权限给system用户

grant execute on dbms_logmnr_d to system

grant execute on dbms_logmnr to system

grant select on gv_$logmnr_contents to system;

C、重新启动数据库,然后创建数据字典文件:

(用户system)

begin

dbms_logmnr_d.build(dictionary_filename => 'dirctionary.ora', dictionary_location => 'D:\oracle\logs\', options =>

dbms_logmnr_d.store_in_flat_file);

end;

(更详细信息见文档尾:附件1) (1)项目管理

a 、添加项目

b 、删除项目

c 、启动同步

首先选择要启动的项目,然后点击项目工具栏中的“启动”按钮,即可启动同步。

(2)数据库管理

a 、添加数据库

b 、设置数据库

c 、oracle 日志解析设置

d 、触发器设置

项目工具栏

项目列表

e、建立数据库迁移关系

f、保存

(3)表关系管理

a、添加目标表

b、添加源表

c、建立表对应关系

d、设置源表迁移条件

e、保存

(4)字段关系设置

a、设置表对应关系

b、保存

(5)同步情况情况

a、查看任务自动运行状态

3、文件导入、导出

(1)Excel文件导入

a、基本设置

b、模板设置

如果模板列表中没有要转换的模板,测需要点击“新建模板”按钮,创建模板。

c、导入

设置完模板后,点击“导入”按钮即可把excel数据导入到指定数据库中。(2)Dbf和Excel文件导出

a、查询数据

b、导出Excel文件

首先查询数据后,点击“导出excel”按钮。

c、导出Dbf文件

首先查询数据后,点击“导入dbf”按钮。

4、oracle日志解析

(1)数据库配置

a、初始化数据库

设置oracle 数据库信息。

b、检查数据库配置

点击“检查数据库配置”按钮,检查并创建数据库日志解析函数或是过程。

(2)日志解析及查看

a、解析日志设置

设置解析数据库日志的日志文件和解析日志的数据字典文件。

c、解析日志并查看

设置完数据库配置和日志文件及日志数据字典后,点击“解析”按钮,开始解析日志,由于一个日志文件有100M,显示解析后的数据库时是分页显示的。

附件1

Oracle LogMiner

Oracle LogMiner 是Oracle公司从产品8i以后提供的一个实际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使用该工具可以轻松获得Oracle 重作日志文件(归档日志文件)中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该工具可以分析出所有对于数据库操作的DML(insert、update、delete等)语句,另外还可分析得到一些必要的回滚SQL语句。该工具特别适用于调试、审计或者回退某个特定的事务。

LogMiner分析工具实际上是由一组PL/SQL包和一些动态视图(Oracle8i内置包的一部分)组成,它作为Oracle数据库的一部分来发布,是8i产品提供的一个完全免费的工具。但该工具和其他Oracle内建工具相比使用起来显得有些复杂,主要原因是该工具没有提供任何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安装以及使用该工具。

一、LogMiner的用途

日志文件中存放着所有进行数据库恢复的数据,记录了针对数据库结构的每一个变化,也就是对数据库操作的所有DML语句。

在Oracle 8i之前,Oracle没有提供任何协助数据库管理员来读取和解释重作日志文件内容的工具。系统出现问题,对于一个普通的数据管理员来讲,唯一可以作的工作就是将所有的log文件打包,然后发给Oracle公司的技术支持,然后静静地等待Oracle 公司技术支持给我们最后的答案。然而从8i以后,Oracle提供了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工具-LogMiner。

LogMiner 工具即可以用来分析在线,也可以用来分析离线日志文件,即可以分析本身自己数据库的重作日志文件,也可以用来分析其他数据库的重作日志文件。

总的说来,LogMiner工具的主要用途有:

1.跟踪数据库的变化:可以离线的跟踪数据库的变化,而不会影响在线系统的性能。

2.回退数据库的变化:回退特定的变化数据,减少point-in-time recovery的执行。

3.优化和扩容计划:可通过分析日志文件中的数据以分析数据增长模式。

二、安装LogMiner

要安装LogMiner工具,必须首先要运行下面这样两个脚本,

l $ORACLE_HOME/rdbms/admin/dbmslsm.sql

2 $ORACLE_HOME/rdbms/admin/dbmslsmd.sql.

这两个脚本必须均以SYS用户身份运行。其中第一个脚本用来创建DBMS_LOGMNR 包,该包用来分析日志文件。第二个脚本用来创建DBMS_LOGMNR_D包,该包用来创建数据字典文件。

三、使用LogMiner工具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LogMiner工具。

提供LogMiner字典有3种选项:

1、使用源数据库数据字典(Online Catalog)

使用源数据库分析重做日志或归档日志时,如果要分析表的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O racle建议使用该选项分析重做日志和归档日志。为了使LogMiner使用当前数据库的数据字典,启动LogMiner时应执行如下操作:

需要注意,dbms_logmnr.dict_from_online_catalog要求数据库必须处于open状态,并且该选项只能用于跟踪DML操作,而不能用于跟踪DDL操作。(本人一般用这种查D ML操作)

2、摘取LogMiner字典到重做日志

使用分析数据库分析重做日志或归档日志,或者被分析表的结构发生改变时,Oracle 建议使用该选项分析重做日志和归档日志。为了摘取LogMiner字典到重做日志,要求源数据库必须处于

archivelog模式,并且该数据库处于open状态。示例如下:

SQL> execute dbms_logmnr_d.build(options=>dbms_logmnr_d.store_in_redo_log s);

(本人比较少用这种方式)

3、摘取LogMiner字典到字典文件

字典文件用于存放对象ID号和对象名信息,该选项是为了与早期版本兼容而保留的。需要注意,

使用字典文件分析重做日志时,如果要分析新建的对象。必须重新建立字典文件。如下所示:

SQL> execute dbms_logmnr_d.build

('dict.ora','d:demo',dbms_logmnr_d.store_in_flat_file);

(本人一般用这种方式来查DDL的操作记录,如数据库没有配置utl_file_dir参数,需要配置后

需要重启数据库)

1、创建数据字典文件(data-dictionary)

前面已经谈到,LogMiner工具实际上是由两个新的PL/SQL内建包((DBMS_LOGMN R 和DBMS_ LOGMNR_D)和四个V$动态性能视图(视图是在利用过程DBMS_LOGM NR.START_LOGMNR启动LogMiner时创建)组成。在使用LogMiner工具分析redo log 文件之前,可以使用DBMS_LOGMNR_D 包将数据字典导出为一个文本文件。该字典文件是可选的,但是如果没有它,LogMiner解释出来的语句中关于数据字典中的部分(如表名、列名等)和数值都将是16进制的形式,我们是无法直接理解的。例如,下面的sql语句:

LogMiner解释出来的结果将是下面这个样子,

创建数据字典的目的就是让LogMiner引用涉及到内部数据字典中的部分时为他们实际的名字,而不是系统内部的16进制。数据字典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使用包DBMS_LOG MNR_D来创建。如果我们要分析的数据库中的表有变化,影响到库的数据字典也发生变化,这时就需要重新创建该字典文件。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分析另外一个数据库文件的重作日志时,也必须要重新生成一遍被分析数据库的数据字典文件。

首先在init.ora初始化参数文件中,指定数据字典文件的位置,也就是添加一个参数U TL_FILE_DIR,该参数值为服务器中放置数据字典文件的目录。如:

ALTERSYSTEMSET UTL_FILE_DIR = 'd:\oracle\logs'SCOPE=SPFILE;

创建目录d:\oracle\logs

重新启动数据库,使新加的参数生效,然后创建数据字典文件:

2、创建要分析的日志文件列表

Oracle的重作日志分为两种,在线(online)和离线(offline)归档日志文件,下面就分别来讨论这两种不同日志文件的列表创建。

(1)分析在线重作日志文件

A. 创建列表

B. 添加其他日志文件到列表

(2)分析离线日志文件

A.创建列表

B.添加另外的日志文件到列表

关于这个日志文件列表中需要分析日志文件的个数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但这里建议最好是每次只添加一个需要分析的日志文件,在对该文件分析完毕后,再添加另外的文件。

和添加日志分析列表相对应,使用过程'dbms_logmnr.removefile' 也可以从列表中移去一个日志文件。下面的例子移去上面添加的日志文件e:\Oracle\oradata\sxf\redo02.log。

创建了要分析的日志文件列表,下面就可以对其进行分析了。

3、使用LogMiner进行日志分析

(1)无限制条件

(2)有限制条件

通过对过程DBMS_ LOGMNR.START_LOGMNR中几个不同参数的设置(参数含义见表1),可以缩小要分析日志文件的范围。通过设置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参数我们可以限制只分析某一时间范围的日志。如下面的例子,我们仅仅分析2001年9月18日的日志,:

也可以通过设置起始SCN和截至SCN来限制要分析日志的范围:

危废转移平台用户使用手册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统计年报信息管理系统 用户使用手册 (企业)V0.1 2015年04月

目录 客户端运行环境 (2) 软件环境: (2) 硬件环境:(最低配置) (2) 系统功能介绍 (3) 一、用户登录 (3) 1.1老企业登录与修改密码 (3) 1.1.1 老企业登录 (3) 1.1.2 修改密码 (6) 1.2新企业注册 (6) 二、数据填报 (6) 2.1数据录入 (7) 2.1.1 在线录入 (7) 2.1.2 离线录入 (9) 2.2数据导出 (12) 2.3数据上报 (13) 三、数据查询 (15) 3.1数据查询 (15) 四、数据查询 (17) 4.1数据汇总 (17) 五、数据对比 (19) 5.1数据对比 (19)

客户端运行环境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的要求: ①windows XP系列; ②windows 7系统; 支撑软件要求: ③Micrososoft IE 8.0及以上; ④Adobe Flash Player 10及以上。 硬件环境:(最低配置) CPU:Intel Pentium E2140及以上级别; 内存:2GB DDR 400; 显卡:nVIDIA Geforce 6600/ATI Radeon 9600及以上级别; 硬盘:20GB空间以上; 其他支持:DirectX 9.0 C以上;

系统功能介绍 图1.1登录首页 一、用户登录 1.1 老企业登录与修改密码 1.1.1 老企业登录 (1)老用户初次登陆: ①输入用户名【密码为空】点击登录,会弹出提示框,请老用户创建密码,并且补充工商营业注册号。如图1.2所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摘要】从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 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的过程,因此,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 关系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学会知识的正迁移,将使儿童学得更主动。 本文围绕“从生活情境入手,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有效防止负迁移,真正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应用“生活即课堂的理念”进行知识的正迁移”等方面进行了详实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能力正迁移 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小朋友们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 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荷兰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 用于现实。”的确,现代数学要求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阐述世界。从小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吸收过程, 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重新建构的过程,因此,让学生将抽象的数 学关系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学会知识的正迁移,将使儿童学得更主动。从我们的教育目标来看,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和应用等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串联性强、前后知识点关联密切等特点,因而在教学过程 中要实现知识的正迁移。需要从小学数学内在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不同的内容产 生的有趣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奋点。学生探寻知识的兴趣有了,自主学 习的动力也就自然有了。学生懂得了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正迁移”,也就掌握 了数学学习的精髓,学习效率将会事半功倍。 一、从生活情境入手,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万事皆学问。 将数学知识教学融入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紧紧结合日常点滴,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实践。将一切纸面上的数学问题,迁移到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迁移到日常生活中的万花筒,既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致,又可以提升学生的 接受速度,增强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例如: 在学习图形相关知识时,需要教会 学生计算面积、周长、表面积和体积,这不仅仅只是书上、练习题中的平面图形,更是现实存在的生活实物,只教会学生用公式计算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抽象化 的平面图形与生活中真实实物联系起来,这个时候,需要借助孩子们的玩具,玩 是孩子的天性,玩具对于孩子刻骨铭心,对于相关知识的教学,可让孩子带自己 的玩具到课堂,从玩具中去找寻数学知识,纸牌中去研究长方形、魔方中去找寻 正方体、饮水杯中去探究圆柱等等。从生活实例中运用不同的思维角度和方法, 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学习体验,也许每个学生所感悟的未必相同,但对于这些知识 的掌握方向绝对是一致的。将数学问题迁移为生活问题,再反过来把生活问题总 结成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就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本质内容。 二、有效防止负迁移,真正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学会知识的迁移,能够促使学习事半功倍,但迁移中有“正”、“负”之分。正 迁移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良性现象,而负迁移则是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产生消极 影响的不良现象。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尚幼,心理稚嫩,学习能力还正在塑造当中,出现了知识的负迁移,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学习进度和效果。教师的教学 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活动与安排要照顾到学生的认识水平,要考虑 到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解决问题经验。负迁移是学生已学会的知识和经验造成的,

ORACLE数据库迁移覆盖手册

ORACLE数据库迁移覆盖手册 应用场景 将同一个应用程序的一套数据库迁移到另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并且覆盖原有数据库。 步骤(注:exp和imp都在命令行执行) 1、备份即将被覆盖的数据库 例:exp xtjg/xtjg@10.114.72.48/orcldqgb file=d:\xtjg_48_2016-1-11.dmp 2、清空目标数据库 用plsql developer连接数据库,手动删除所有对象,直到查不出任何用户对象 SELECT COUNT(*) FROM USER_OBJECTS;这里COUNT(*)大于零说明未清理干净,此时可能是回收站为清空,可以执行PURGE RECYCLEBIN; 然后再查询是否清理干净,直到 SELECT COUNT(*) FROM USER_OBJECTS;查出的结果为0. 3、检查两个数据库中该用户的默认表空间是否相同 SELECT DEFAULT_TABLESPACE FROM USER_USERS; 4、检查数据库中是否有LOB字段(CLOB或者BLOB) SELECT COUNT(*) FROM USER_TAB_COLUMNS WHERE DATA_TYPE IN('BLOB','CLOB'); COUNT(*)如果大于零说明有LOB字段。 5、备份源数据库 例:exp xtjg/xtjg@10.114.72.162/orcl file=d:\xtjg_162_2016-1-11.dmp 6、一大堆的判断即将到来: 如果源和目标账号不同但是默认表空间相同,此时不管是否含有LOB字段Imp xtjg2/xtjg2@10.114.72.48/orcldqgb file= d:\xtjg_162_2016-1-11.dmp fromuser=xtjg touser=xtjg2 如果源和目标账号不同而且表空间也不同,但是不含有LOB字段 Imp xtjg2/xtjg2@10.114.72.48/orcldqgb file= d:\xtjg_162_2016-1-11.dmp fromuser=xtjg touser=xtjg2 如果源和目标账号不同而且表空间也不同,但是含有LOB字段 请联系DBA,用expdp/impdp的方式迁移 如果源和目标账号相同而且默认表空间相同,此时不管是否含有LOB字段Imp xtjg/xtjg@10.114.72.48/orcldqgb file= d:\xtjg_162_2016-1-11.dmp 如果源和目标账号相同但是默认表空间不同,不含LOB字段 Imp xtjg/xtjg@10.114.72.48/orcldqgb file= d:\xtjg_162_2016-1-11.dmp 如果源和目标账号相同但是默认表空间不同,含有LOB字段 请联系DBA,用expdp/impdp的方式迁移 建议 新建数据库时,同一套应用程序的数据库最好使用相同名称的默认表空间。

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我们先来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案例: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时,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知识点来教学,通过观察1/2=2/4=6/12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逐一变化,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由谁到谁的变化过程,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体会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用同一语式去表达,但是到最后学生也未必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较简练、准确地数学语言来描述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果,我们在教学前先来分析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就会找到与它的叙述非常相似的“商不变的性质”和沟通两者联系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此时我们为了突破“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就可以在课前的复习环节安排对于“商

不变的性质”的叙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练习。 可以运用迁移方法教学的知识点还很多,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它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基础上迁移学习,只是增加试商和调商且难度增大、方法更加灵活。再如,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是在学习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迁移,运算方法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这种方法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应该是熟练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识是牢固的。因此,强调我们每一年段的老师都要把自己视为“把关教师”,让学生“走稳每一步”。

知识巧迁移

知识巧迁移“水”到“渠”自成 建湖电大08秋小学教育学员沈中仁 内容摘要:本文谈了学习迁移的意义和作用,新课程背景下利用迁移规律进行有效教学的有利条件,以及自己利用迁移规律进行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从教材内容、探究性学习理念的应用,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学生特点、教师的指导等方面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阐述,对指导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知识迁移意义条件策略 小学教学的任务在于使儿童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够充分地理解、掌握、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以便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技能,解决新问题。这就关系到学习迁移的问题。学习迁移在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在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中,特别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指引下,引导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人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和实践中的尝试。 一、学习迁移的意义和作用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先哲们的教育思想,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得终身受用的自学方法,从而掌握“会学”知识的金钥匙。我们发现,学习中的迁移现象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早已为古人所发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迁移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即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学习之间或同一知识领域的学习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彼此相互影响的现象,这种相互影响关系到学习的效用,这就是心理学家称之为“学习迁移”的问题。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无论是顺向迁移还是逆向迁移都有正负之分。 现代心理学关于迁移现象的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对学过的知识、技能和要领掌握得牢固,且又善于分析思辩,那么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概念会对另一种知识、技能、概念产生有益的影响和推动,这就是学习的正迁移。反之,如果对已学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掌握得不牢固,又不注意分析思辩,那么已学得

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迁移手册V1.1

版本编号:V1.1 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lone迁移手册 2012/5/4

●版本信息:(宋体,四号,1.5倍行距) 注:表格中中文字体:宋体;英文字体:Verdana,五号,1.25 倍行距 ●文档传递: 行动类型:审阅、批准,复审,通知,所需行动,参加会议,留档,其他(请注明)●文档修改:

目录 1、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 简介 (2) 1.1 Converter Standalone 组件及克隆方式 (2) 1.2 Converter Standalone的转换方式 (3) 1.3 Converter Standalone对于Windows物理机的转换 (3) 1.4 关于VSS(Volume Shadow Copy Service)快照 (5) 2、Converter Standalone转换开启电源的Windows系统(物理机或虚拟机) (7) 2.1 前提条件 (7) 2.2 转换已启动的Windows主机的步骤 (8) 3、迁移过程中的排错 (22) 3.1 一般排错流程 (22) 3.2 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 (23)

一、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简介 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lone是一种用于将虚拟机和物理机转换为VMware虚拟机的可扩展解决方案。此外,还可以配置现有的虚拟机。 1、Converter Standalone 组件及克隆方式 1)Converter Standalone的组件,只能安装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Converter Standalone Server: 启用并执行虚拟机的导入和导出 Converter Standalone agent: Converter Standalone Server会在物理机上安装代理,从而将这些物理机作为虚拟机导入 Converter Standalone client 用于Converter作业配置、管理 Vmware vCenter Converter引导CD: 是单独的组件,可用于在物理机上执行冷克隆 2)物理机的冷克隆与热克隆 热克隆又叫实时克隆或联机克隆,用于在源计算机运行其操作系统的过程中转换该源计算机,由于在转换期间进程继续在源计算机上运行,因此生成的虚拟机不是源计算机的精确副本,可以设置

运用知识迁移法

运用知识迁移法,引导学生掌握学法 窦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教育的竞争。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精髓,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应贯穿于小学教学过程之中。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自主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强化知识的概括归纳,建立知识网络结构,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前提。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不懂方法,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只能成为空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观察、操作、比较、迁移、解题、思维等方法进行指导。 所谓知识迁移法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照,由旧知识去思考、领会新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建立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如我在教学《年月日》,先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年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找出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的设置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使“自主学习”一触即发,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动机的形成。比如,我在教学《商的近似数》时,利用去超市的故事创设情境,激起了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和所付的钱数以元为单位有4位小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自然的引导学生探索出怎样去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第三,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上课初始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开动脑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掌握新知识。 数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就是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任何自主探索都必须有起点,有依托,不能切断知识之间的内存与联系。通过引思、回顾、概括、归纳旧知,形成程序性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结构,从而大面积、高效率的解法席位活动,从而使自主探索成为可能。 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旧知出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所任教的班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已有的旧知去主动进行学习。特别是一些学习上本来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法,在课堂上有了成功的体验,品尝到了学习的快乐,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然,课题实验中,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运用知识迁移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将零散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网络性知识结构,但在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方面,显然仍有不足之处,这也是我进行课题实验下一步继续探索的主要方面。

Oracle 11G 数据库迁移手册

客户的数据库采用expdp命令导出的,这是Oracle10g以后采用的新的导出方式,比exp 执行效率上有所提高。下面说明如何做导入导出: 1、环境变量设置(在Sqlplus中执行) create or replace directory as ‘c:\tmpdir’; 注:c:\tmpdir也可以是另外的随意目录,用单引号括起来 2、导出ARADMIN库 expdp /@ directory= dumpfile=xxxxxx.dat logfile=xxxx.log schemas=ARADMIN; 3、如果需要备份(通常不需要)CMDB WebService则导出AtriumAdmin库 expdp /@ directory= dumpfile=xxxxxx.dat logfile=xxxx.log schemas=ARADMIN; 4、导出成功后,把dat和log文件都拷贝到目标数据库服务器上,记住两个文件的放 置路径 5、目标库导入前操作 create or replace directory as ‘c:\tmpdir’; 注:此处的c:\tmpdir替换成两个文件的存放路径 Sqlplus登录目标库(一定要用管理员账号); sqlplus /@ as sysdba; 核对连接的库名: show parameter name; 查看连接的是哪个SID; select username from dba_users order by created;查看所有表空间命令的最后两行应该有ARADMIN和ATRIUMADMIN表空间名;

浅谈促进学习正迁移的条件和方法

浅谈促进学习正迁移的条件和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451444.html,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8-11-3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钟红 [导读]摘要:学习正迁移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迁移,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摘要:学习正迁移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迁移,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学习迁移教学情境思维能力 学习迁移是指学习一种知识、技能对学习另一种知识、技能产生某种影响。我们所学的知识、所获得的技能会影响其它知识的学习和其它技能。迁移的问题就是不同学习阶段的相互影响,先前的学习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原有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学习之间普遍会发生相互影响,这就是迁移的实质。以迁移效果为标准划分,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消极影响,即起干扰作用。迁移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而迁移在实际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要教师重视解决旧知识与新课题的矛盾,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就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现从以下几方面对在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促进学习的正迁移和防止干扰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 启发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相互关系,为学习迁移提供有利条件 学习对象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或相似的因素就能产生相互迁移的现象。它们之间包含的共同因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产生。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是产生学习迁移的重要客观条件,所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越扎实,就越能产生学习正迁移,从而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这样不但可以复习已经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这些原理的指导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见,迁移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生应该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因此,“双基”是学生知识结构的核心,必须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二、抓住学习本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习对象之间共同因素的存在是产生迁移的客观条件,能否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还在于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技能的概括化水平。学生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去认识新知识,并把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化水平越高,就越能揭示某些同类新知识的实质,从而产生正迁移。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放在中心地位,以突出其内部规律,基本概念的掌握与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具有了高度的概括能力,容易发现新旧知识、技能间的关系,这样就有利于新旧知识、技能间的正迁移。如果学

SVC及V数据迁移说明

SVC及V数据迁移说明

————————————————————————————————作者:————————————————————————————————日期:

说明:V7000的数据迁移与SVC的完全相同,以下为相关实施过程及原理文档。在进行数据迁移时仅需要迁移切换存储设备,数据迁移完全在线完成。有效帮助客户节约系统割接时间。 数据迁移过程(示意) 数据迁移过程建议采用镜像技术,通过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镜像功能,进行数据迁移。在此过程中,当条件许可,几乎可以完成不停业务的数据迁移(为了安全起见,在某些关键时刻点,建议预留停业时间)。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在服务器上安装虚拟存储的设备驱动程序:Datapath 2.按照规划将虚拟存储管理的vdisk分配给对应的服务器 3.在服务器上执行设备识别程序,识别虚拟存储磁盘 4.将虚拟存储磁盘(vpath)填加到待迁移数据所在vg之中 5.执行数据镜像(迁移)命令,实现数据迁移,直到原有磁盘的数据完全迁 移到虚拟存储 6.将原有磁盘依次从vg、操作系统中删除 7.此时数据已经完全迁移到虚拟存储,旧存储将进行重新按照新设计方案进 行磁盘划分 8.将旧存储划分好的磁盘分配给虚拟存储管理设备(称为mdisk),由虚拟 存储进行管理,再分配成vdisk,供下一个待迁移系统使用 9.按照以上步骤,依次完成旧存储和服务器的数据迁移 在以上操作过程中,原则上不需要中断业务,但在数据迁移阶段会有性能下降,安装驱动程序时也可能会影响程序对数据访问,建议选择停业(不需要停机)时间进行。 4.3.1加入现有的SAN 对于用户环境中的已有Lun,IBM SVC有一种Image mode运行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当SVC被加入到一个现有的SAN 环境中时,不需要做数据迁移,SVC 把现有的磁盘配置原封不动的继承下来(这是SAN VC的Image mode),这样对服务器上的应用是完全透明的。Image mode 提供了从已有的磁盘到虚拟的磁盘之间的直接的 BLOCK 的映射关系,保持原来的数据。下表为具体实施和整合步骤:

关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讲座一)

关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讲座一) 府谷二中八年级物理组薛波 知识的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地迁移到新的情境、新的课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其实质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是把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应用到学习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也就是实现知识的迁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促进知识迁移 根据迁移规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程度是实现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先前的学习越扎实、雄厚,就越容易产生迁移,效果也越显著。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为知识的迁移、应用奠定基础和准备。如果没有对知识的透彻和贯通性理解是无法实现知识迁移的。 1.温故而习新,促使知识的纵向迁移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其同化,将新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同化”这个新问题,就能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知识实现从“故”到“新”的纵向迁移,并且使“故”也得到巩固。 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这一节是电学部分的重点之一,让学生自己设计与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有一定的困难。利用学生已有认知

结构里的有关“控制变量法”的知识情节,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因为压强和压力与受力面积都有关系,所以在研究时,是先保持压力 F 不变,通过演示实验而得出P 与S 的关系,然后保持受力面积不变,通过实验再研究P 和F 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最后综合得出:P=F/S。应当指出,这里运用的研究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也就是说,若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联系时,就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物理量先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从而把所研究的问题首先转化为一个物理量与单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样使被研究的问题由复杂变简单,容易发现联系,最后将各个联系综合起来得到所需结论。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多变量问题的有力武器,所有多变量问题原则上都可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求解。通过以上的实验比较分析,对“控制变量法”更进一步理解,学生认知结构里的新知识引起同化,更有利于探究欧姆定律,促使学生对新知识欧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在液体压强、电功、焦耳定律等教学中,都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的知识迁移启发学生,都获得很好的效果。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使知识的横向迁移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际上就是学习者通过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找到与要解决的问题关联,从而把当前的问题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从而解决了问题,也就是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创设情境,进行意义建构,促进知识的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活的背景即“情

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应用能力

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应用能力 浙江省缙云中学(321400) 潜松水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尽管学生像接收器那样准确无误地把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过来,并演绎得头头是道,可是一遇到实际的应用,往往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种重知识轻能力、学不致用的反差现象清楚地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旗帜鲜明地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 何谓知识的迁移呢?知识的迁移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它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于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某种影响。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通过学生的实践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使基本技能得到巩固熟练,从而促使由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渡到能力的形成。 早在古代,学习迁移的现象就已为人们所注意。被称为“圣人”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要求自己的学生能“由此以知彼”,这里说的“由此以知彼”实质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是把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应用到学习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也就是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知识激增和信息革命的今天,知识的迁移更有着它的重大意义: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地迁移到新的情境、新的课题,已经成为衡量学生智力和能力是否得到发展与提高的重要标志。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要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迁移,整合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拓宽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下面通过几个实例谈谈如何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巧妙迁移,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增强学生解题能力。 一、力学模型“迁移”,求解电学问题 例1:如图1-1所示,在光滑绝缘平面上有A、B两小球,带同一种电荷,相距无穷远。A的质量为m,且静止;B的质量为4m,且以速度v正对着A运动。求A、B系统具有最大电势能时的速度分别是多大?系统的最大电势能是多少? 图1-1

知识迁移的理论条件和促进迁移的方式

知识迁移的理论条件和促进迁移的方式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有:形式训练说,共同因素说,概括化理论以及关系理论。 形式训练说是一种古老的迁移理论,来自于官能心理学。它认为人类的心理是由不同的官能形成的,通过对人的心理官能进行训练,可以使该官能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迁移。共同因素说是由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和吴伟士指出,强调各种学习之间具有共同成分或共同因素,才会产生迁移。 概括化理论由心理学家贾德(C.H. Judd)提出,认为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是迁移的关键,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因素是迁移的必要条件之一。 关系理论由格式塔心理学家苟勒提出,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领悟两种学习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结果。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对概括理论的一种补充。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产生广泛迁移的根本。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有助于迁移。 建构主义的理论学派,认为迁移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为了促使学生在新条件下应用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者们提出了一些教学理论,如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式教学以及认知灵活性理论等。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各种实际情境中从多种角度反复应用知识。 2.迁移的种类 迁移的种类按其效果来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如果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即为正迁移。两种学习间干扰作用则是负迁移;按迁移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学习英语句法结构,有时也会受到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而产生顺向负迁移。例如,在翻译“我们明天去上学。”的句子时,有的学生错误地译成: We tomorrow go to school.“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是说明了大量的阅读,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阅读学习对写作能力提高产生顺向正迁移,此种说法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 三、促进知识迁移的方法 迁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迁移的发生却不是自动的,它需要我们创设条件,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记忆与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 1.创设多种促进知识的迁移条件 (1)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提供给学生引导性知识,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联系点或者促进对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辨别。例如,在讲解过去进行时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复习现在进行时,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时态的异同后,学生对过去进行时掌握就比较容易。 (2)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有关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如果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能充分利用奥苏伯尔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两个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在学到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合理而牢固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 (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基本概念的学习和掌握。例如,英语语法知识讲解,这些概念抽象程度高。因为知识越抽象,其潜在的应用范围(逻辑处延)就越大,适用范围就越广泛,迁移效果就越明显。 (4)定势也称心向,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条件。定势的作用有双重性。对知识迁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例如,学生在翻译“他们在教室”句子时,受汉语的负

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019年文档

学习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选择正确教法,形成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以提高学生数学迁移能力呢?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塑造优良认知结构,促进数学技能的迁移 美国出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原有认知结构对于学习迁移影响很大,所以实现迁移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优良的认知结构有赖于对先前知识的全面深刻理解和相当牢固地保持,并且原有学习越巩固,认知结构质量越高,迁移效果越好。 例如在对《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进行复习时,先回忆概念,让学生选取1、2、5、3、6、4、15,中的一些数,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说一句话,我根据学生的话贴出写有名称的卡片:因数、倍数、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奇数、偶数、素数、合数。接着提问:你能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整理一下,使它们变得有条理吗?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请学生到黑板上移动这些卡片,把本单元的知识串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图。 二、选择正确教法,促进数学知识的迁移 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是浩繁繁复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分析教材特点及学生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一)在做中学,促进迁移 儿童发展成长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应结合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相关知识背景,给学生创造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盛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吨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是这样组织感知活动的: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人用力提一提一袋大米,感受一袋25千克大米的重量

学生推算:每袋大米重25千克,重1吨的大米得有多少袋?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展示:每次出现4袋大米(合计100千克),学生一边数一边计算: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1000千克。当40袋大米全部出现在大屏幕时,学生会惊叹:哇!原来1吨是这么重呀! 教学中运用实物体验的方式让孩子感受1吨很重,有助于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形象的1吨的概念。学生已学习了质量单位“克”、“千克”,教师则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建立起一个认知过程,从而达到顺向迁移的效果。而本节课的内容更完善了计量物体的单位,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统统的概念体系,并且在感知的过程中也对千克有了复习和更深的体验,使得逆向迁移也得以实现。 (二)在游戏中学习,促进迁移 实验研究表明,儿童如果在一种松弛喜悦的环境下开展数学学习,学习效率可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松弛愉快的学习并且在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寓教于乐,坚持数学知识和游戏因素的精巧结合,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教学中《认识人民币》,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教师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展示一些商品,学生先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拿好钱到教师处购买商品。要求每组买一个商品,并且自己带好零钱。 最后展示特价商品玩具小猪,价值10元。谈话:玩具小猪的价钱是10元,你应该给营业员支付多少钱?请同学用口袋的钱付一下。学生活动后,会有例外的付钱方法。第一种是一张10元纸币,第二种是两张5元,第三种是十枚1元硬币……也可以是100个1角硬币。提问:同样是10元的玩具小猪,怎么可以用例外面值的钱来付呢? 课程中创设去购物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激活他们在购物时付钱的经验。问题的设计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建构了让学生到现实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通过获取经验来学习,避免被动的接受。将游戏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详尽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加深和理解基础知识。

不动产数据整合房产数据整理操作手册

房产数据整理

资料收集 序号数据名称 数据格式空间坐标系备注1零散房产竣工图、规划图DWG 或图纸 坐标系不详105个项目 2自然幢图形数据整理DWG 西安80 覆盖全面测区3房产登记数据库(登记簿册) SQL Server 数据库 240000单元有效产 权 4电子楼盘表SQL Server 数据库   240000个户、12000逻辑幢(含99000个户)  5分层分户图DWG/JPG 约100000户6房产登记电子档案数据PDF 240000卷7 房产登记纸质档案数据 纸质  240000卷  房屋资料收集情况

房产数据规范化 房产证号、权利人、地址、面积等属性

主要工作步骤 (1)楼盘表数据的迁移; (2)存量楼盘表的整理; (3)自然幢数据提取; (4)楼盘表关联自然幢、落宗处理。

(1)楼盘数据源表楼幢表(t_Building)、户表(t_House),其中楼幢表与户表之间通过BuildingID幢ID进行关联; (2)楼盘数据迁移目标表:逻辑幢表(JOBA_ESTATEBUILD)、层表 (JOBA_ESTATEFLOOR)、户表(JOBA_ESTATEHOUSE),其中户表的CGID字段关联层表的GID字段,层表的ZGID字段与逻辑幢的GID字段关联。字段字段字段字段 (3)使用权籍系统辅助整理楼盘数据,将楼盘数据迁移到不动产权籍的业务库,存在权籍系统,需要整理房屋底图(即自然幢空间数据)。自然幢空间数据与楼盘表关联方式:逻辑幢表的ZRZGID字段关联自然幢表的GID字段;不使用权籍系统,则要把楼盘数据迁移登记系统的楼盘表中。登记系统的楼盘表也是逻辑幢表(JOBA_ESTATEBUILD)、层表(JOBA_ESTATEFLOOR)、户表(JOBA_ESTATEHOUSE)这3个表。数据结构与权籍系统的楼盘表数据结构一致。

以旧引新自主探究发挥知识正迁移

以旧引新自主探究发挥知识正迁移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案例 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梁晓玲 巴甫洛夫说:“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运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课题。”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其实就是让学生带着已有的认知经验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在进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时,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本人采用了以旧引新、自主探究等合理的教学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文为当时实施教学的流程模式和所思所悟。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后接着学习的内容。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它跟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实际上是同一道理的。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处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到学习新知识。教材内容渗透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其实就是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在认知经验中,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

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且理解了比的意义。有了这些知识的储备,学生只要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比就可以自主探究出比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知道什么是最简整数比,能正确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中,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难点是能根据比的前项后项数的特点,能灵活地化简比。 二、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引发猜想——小组合作,验证猜想——运用规律体验成功——巩固拓展,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目标: 1、复习旧知,为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猜想奠定基础。 2、启发学生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假设。 过程: 师:判断对错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6÷8=60÷80 () 6÷8=3÷4 () 生:(依据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师:12/18=2/3()12/18=60/90 ()

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迁移贯穿在人一生中各种形式的教育学习中,因此“为迁移而教”已成为今天教育心理学家的共识。要想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我们就要先知道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迁移,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知识信息大量涌现,而且翻新很快,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但迁移的发生不是自动的,它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学习对象之间的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如学生学了“going”的“ing”会拼“morning”、“playing”,因为最后一音节(或字尾)总是拼作“ing”.再次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现代认知理论主张有意义学习,这种学习和机械学习不同,它强调理解对于知识的保持和应用的作用。一般来说,真正理解了的东西,不论它如何改变,人们总能认识它。因此,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有关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在有意义学习中,同化论的核心也是解决理解问题。通过对知识之间上下位关系的认识,学生在认知结构的适当地方找到其位置,从而达到理解。同化论的这种观点可

以用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这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广泛迁移。最后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由于这一点,在教育实际中我们十分强调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学习,这些原理、概念抽象程度高,适应范围广泛,迁移效果明显,学生掌握之后可以用来解决大量的类似或同类问题。学生对觉得的知识经验进行概括,就能反映同类事物、问题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性的联系,因而,对具体事物、问题的联系就越普遍。概括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发生。要实现对知识经验的概括就阳要加强学习中理解的作用,只有理解才能实现对知识经验的概括,理解的的越深入,概括的程度就越高,就越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运用。同时老师的指导和教学对学生概括的水平和概括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一、加强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科学规律的教学。 从教育与发展的角度看,既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又要促进学生在各种新情境、新条件下活学活用已学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灵活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