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终极版の简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一实例(说明建造年代和地点)
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
密檐式塔: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单层塔: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代
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
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代
论述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计方法
总体布局
①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②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
③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
④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
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建筑特点:
①占地规模大,突出环境恢宏壮阔
②遍植柏树,渲染肃穆宁静
③运用中轴线布局,控制超大坛区
④提升人的视点,扩展看天视野,造成天的崇高神圣
⑤象征手法的运用
⑥主轴线偏东,斋宫偏西,强调天子与天的关系
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取材方便, 加工容易;
参与生物链循环,属生态建筑,无永久性垃圾;
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
抗震性强;
适应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方地区;
缺点:不耐久、不耐潮、不耐火、不耐虫、不耐腐。
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
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框架
向平面展开的建筑组群布局
千姿百态的建筑装饰
与自然环境和谐
抬梁式与穿斗式的区别
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屋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柱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三到五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拱上。
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紧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
抬梁式: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较大室内空间,适合宫殿、庙宇等建筑
古代宫殿建筑发展四阶段
茅茨土阶
高台宫室盛行
前殿与宫室相结合
纵向三朝布置
《营造法式》及其成就
《营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成就:
“材”模数的制定;
设计灵活性;
技术经验总结;
装饰结构统一;
建筑生产管理严密
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谈到帝王之都的设计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官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官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其被认为是当时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
以后无论是隋
故宫艺术成就:
1)设计思想:礼制(等级制)、阴阳五行(象天设都)、风水
2)布局:择中立宫、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社
3)中轴线艺术:空间有序转换,利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
4)模数关系:院落面积和宫殿位置的模数关系
5)建筑单体:形制、数字、图案、色彩
6)调动其它艺术手段:雕塑、彩画、琉璃、文字
试论述故宫建筑群的主要建筑艺术成就。
答案(要点):故宫建筑群是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
它的主要成就包括:
1)规模宏大、布局严整。
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
故宫分作外朝内廷两大部分。
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
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
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
2)建筑群组合方式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群体设计思想。
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
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气象非凡。
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3)辉煌的建筑单体艺术
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4)建筑色彩的巧妙运用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
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
中国佛教石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土木构筑很少。
(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和面积大小为依凭。
(3)总体平面长依崖壁作带型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
(5)除石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我国历代各朝宫殿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一、规模渐小
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三、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概述唐宋与明清斗拱的不同特点。
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
概述宋代材份制与清代斗口制的异同。
同:材分制与斗口制都是模数制。
模数制起源于唐代,成型于宋代。
宋代李诫编纂的《营造法式》制定“材”模数,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制定斗口制,都是木结构建筑加工过程更加便捷,施工周期缩短,节省材料
异:宋代材分制中,斗拱或素方的用料断面长边为一材,高宽比为3:2。
材分八等,一等材6寸x9寸,八等材3寸x4.5寸,据等级之制分别采用。
一材为15分,一足材为21分。
柱径大小已确定为2足材至3材,既:42分至45分。
清代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
一材为14分,一足材为20分,一斗口为10分,既一足材为两斗口。
清代材分十一等。
试述明清北京城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其在建筑史上的意义.价值。
(待补充)
A、城市布局规整。
附会《考工记》都城制度“旁三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等规定。
B、城市道路采用方格网,以南北向为干道,东西向为胡同。
整齐的路网即有利于城市排水,又便于合院住宅采光和防风。
C、三套城:宫城、皇城、外城。
D、固定的市场集中于鼓楼一带,市坊采用夜禁制。
突出成就:
A、科学的水系设计。
将西山泉水引入城壕、漕渠,保证城市用水。
并将通惠河与城壕结合,漕运直达城内。
此外,城市排水也得到很好解决。
B、将水面和大片的苑囿结合,创造了一个山水城市。
C、城市空间立体形象的塑造。
宋式建筑的风格特征
第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都城汴梁取消里坊制度和夜禁。
第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政府颁布《营造法式》
第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纵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第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第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结合图分析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合院建筑的代表。
它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
联接,起居十分方便。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
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
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试举唐宋元明清各时代塔一座,简要描述其特征
唐西安兴教寺玄奘塔玄奘塔,楼阁式塔,平面方形,五层。
宋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砖石仿木,平面八边形,十一层,使我国现存最高的古塔。
元北京西城妙应寺白塔,喇嘛塔,塔建于凸字形台基上,台上设亚字形须弥座二层,座上置覆莲与水平线脚数条,承以断肥的塔身、塔脖子、十三天与金属宝盖。
明北京大正觉寺塔,金刚宝座塔,它是在由须弥座和五层佛龛组成的矩形平面高台上,再建五座密檐方塔。
清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金刚宝座塔,基座较矮,仅二层,台上建一大四小喇嘛塔艺王座。
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建于晚唐时期,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的成熟期。
大殿平面形式为金箱斗底槽,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单檐四阿顶,屋面坡度较平缓。
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
①柱础矮平
②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
③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
④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
⑤建筑装饰简洁有力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
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宋代建筑特点:
㈠、城市革命,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得城市建设、消防、交通、商店、桥梁都有了新的发展。
㈡、《营造法式》总结并规范了古典模数,材制。
使得古典模数的使用,延续于整个封建社
会时期的建筑中,利于建筑技术的发展。
㈢、建筑群与建筑空间的组合,加强纵深发展的程度;主体建筑突出,屋顶的组合多变,总平面的空间更加丰富、更趋复杂。
㈣、建筑装修与色彩大有发展,源于手工技术的提高和对生活享受的追求。
一改唐代的直棂窗和板门,而多用格子窗、格子门,增强了装饰效果;一改唐以前朱白两色为主的做法,出现了“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和“丹粉刷”等多种彩画;并开始大量使用琉璃瓦。
㈤、砖石建筑有了新的发展,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84m,开封佑国寺塔是最早的琉璃饰面建筑,泉州开元寺双石塔,仿木精细。
㈥、园林兴盛,出现了大量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
㈦、辽金建筑的汉化程度很高。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①方形平面,依《考工记》而建
②宫城位于中轴线南侧
③道路布局呈棋盘方格网布局,主次干道、胡同分区明确
④水系规划合理
⑤居住单元为分散的坊
北宋东京城的特点
①有三重城,每重城墙之外都有城壕,城门之外有瓮城,上建敌楼和城楼,设防御用马面
②布局开放,取消包围里坊和市场的围墙,取消宵禁
③临街设店,聚行成街
④更新建筑类型,城市生活多样化,出现瓦肆。
⑤设置了专门的消防队和瞭望台用以防火
⑥四水贯都,对城市用水、漕运、排水有益。
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发展经历了几次高潮,在何时?
①汉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到汉朝已经基本形成,确定了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木架结构。
在建筑群体组合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艺术手法:多用对称形式,加强纵向中轴线;以低矮的次要建筑烘托中央主体;多层楼阁式建筑以斗拱承托腰檐;在宫殿、陵墓外部使用阙,加强建筑群的隆重感。
斗拱已普遍使用,未定型化。
屋顶形式以悬山、庑殿顶最为普遍。
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都有了巨大进步。
②唐宋是中国封建前期建筑的高峰。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木建筑采用古典模数制,开始定型化,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也都有了长足进步。
砖石建筑有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佛塔的建造。
园林兴盛
③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
制砖技术有了较大发展,砖被广泛应用。
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建筑装饰琐碎繁缛。
在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出现了故宫、天坛等经典建筑。
民间建筑的类型和数量较前加多,质量有所提高,民族建筑也有了发展。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传统基础上创造了新手法,留下若干优秀作品。
结合实例分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异同并结合实例分析
共同点:总的来说是;施法自然,高于自然,巧于因借,精于体宜,诗书画理、意境深远 1.参考框架:自然地理地貌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参考框架。
“施法自然” 2.文化内涵a.深受绘画、诗词、文学书法艺术的影响b.使用对象深受社会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影响 c.园林创作倾心自然美的追求,讲究艺术再现自然(举例:颐和园利用万寿山一带地形,加以人工改造,改造前山开阔的湖面和后山幽深的曲溪,水院等更加追求自然美。
苏州留园,园内10余株高大乔木,许多古树,形成林郁气象.假山为土石相间,叠块为池岸橙道)3.空间意识,空间无尽,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思想核心。
4.基本特征:惯用即藏又露的手法,欲扬先抑的构图。
构图中,山水造景,空间结构,情景意匠等均匀包含动静结合的辩证关系,如:形与神、虚与实、因与借、意与境。
差异点:1.相地选址,a.私家园林借助人工的手法来组景造景,各具特征,百看不厌,b.皇家园林借鉴、模拟真山真水,而保持特色,自成体系,2.平面布局 a.私家静观为主,内向为主 b.皇家动观为主,动静结合,外向为主,内外相加.3.造景手法, a.私家人工为主,以小见大,自然情趣,以少胜多,b.皇家有真山真水,人工形成有限空间与无限的自然空间形成对比.4.景区划分a.私家庭院空间,主次分明,疏密有致。
b.皇家集锦式,园中园,5.建筑构成,a.私家,顺应自然,随高就低,蜿蜒曲折,不拘格,在有限的面积创造无限的空间,造园无格但有法,造园曲折有变化,b.皇家,由于自身功能的需求,摆脱不了轴线对称和四合院影响,过于严肃单板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征
1.规模宏大。
(1)占地面积大。
(2)天下美景,兼收并蓄。
2.真山真水。
皇室大权在握,财力雄厚,山林湖沼都可以根据帝王的喜好成为造园的元素。
避暑山庄在这方面是集大成者。
山庄虽是一座园林,却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大自然的原生环境。
3.皇权寓意浓厚。
(1)布局宫苑合一,政治色彩浓厚。
(2)建筑物体量高大雄伟,威严壮观,体态雍容华贵,色彩金碧辉煌。
(3)布局上,遵循中轴对称原则,采取前殿、中殿、后殿格局,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特征
①规模很大,是包含有起居、宴集、骑射、观剧、祀祖、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多种用途的综合体。
清代帝苑的布置一般都有两大部分;一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
②清代苑囿造景通常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景点。
③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与形式除宫室部分较规整严谨外,其它多较活泼,随意布局,建筑式样多变,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体量比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园林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
苑中的中心建筑,为了与空间相称,体量尺度都很高大。
④帝王苑囿主要依靠堆土来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再适当点缀山石,形成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方式。
⑤花木配置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似私家以单株欣赏为主。
试述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①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在城南加筑外城,主要为手工业、商业区及天坛、先农坛。
②内城城门都有瓮城,上建城楼和箭楼。
③皇城位于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呈方形。
宫城四角建有华丽角楼,西面辟们,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听政之所,城外有护城河。
④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所有城内宫殿及其它重要建筑都沿此轴结合起来。
⑤内城街道沿用元大都的,城内干道以平行于主轴的两条为主,胡同与胡同之间配次干道,形成相互垂直的方格网。
⑥饮水主要靠人工凿井。
护城河只起防卫、排泄雨水之用,城中什刹海、太液池起空气调节作用。
⑦北京市肆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形成四个商业区,各行业有“行”的组织。
⑧大小干道下用砖修排雨和污水的暗沟。
简述山西应县释迦塔的造型特征及结构技术成就
造型特征:释迦塔内部高九层,其中四个暗层,所以外部看来只有五层,再加重檐共六层。
第一层柱高和第二、三、四层包括柱、斗拱、屋檐、和上层平座四个部分的总高都相等,在立面上形成有规则的韵律。
各层屋檐按照总体轮廓所需以华栱和下昂进行调整,形成优美的总体轮廓并丰富了檐下造型。
最下一层绕以副阶周匝,加强塔的稳定感。
塔的总高恰等于中间层外围柱头内接圆的周长,也是塔设计时的重要比例数字。
结构技术成就:柱网和构件组合采用内外槽制度,内槽供佛,外槽供人活动;结构上,外槽和屋顶使用明栿和草栿两套构架;这种双层套筒室平面和结构,不仅扩大了空间,而且大大增强了塔的刚度。
塔内部有暗层,作为容纳平作和屋檐的空间;各层上下柱不贯通,采用“插柱造”,每层外柱与其平座层柱都比下层外柱推入约半个柱径,并向中心略有倾斜,不仅形成各层向内递收的轮廓,也符合力学特性。
简述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
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
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简述晋祠圣母殿的造型特征
晋祠圣母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施围廊,前檐廊深两间,空间开阔,前檐廊柱采用盘龙柱,盘龙造型栩栩如生。
圣母殿斗拱用材较大,柱间仅施一补间铺作,角柱升起颇为显著,而上柱尤甚,使整作建筑具有柔和的外形。
写出三种不同地区的民居并简述其特点
北京四合院:建筑按南北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布局严整,等级严明。
入口多在
东南角,门内迎面设影壁,入口院落南侧多为倒座。
一般房屋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屋顶样式多以硬山居多,次要建筑多用平顶或单坡顶。
一般住宅以大面积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在主要住房处施色彩,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部位加砖雕。
四川民居:充分利用地形灵活布置建筑,朝向往往取决于地形。
布局上,主要房间仍有轴线,但左右房屋不一定对称,院落的形状也不拘一格。
房屋结构通常采用穿斗式木构架,墙面材料因地制宜,有砖、石、夯土、主板、竹笆等;建筑外墙多用白色,木构部分多为本色或黑色或枣红色,与高低起伏的灰色屋顶相配,形成朴素而多变的外观。
福建土楼:由于聚居而形成的形体巨大的群体住宅。
平面多为方形、矩形或圆形,最大的土楼直径达七十米,用三层环形房屋相套,房间达三百余间。
底层通常为厨房及杂物间,二层贮藏粮食,三层以上住人。
中间建堂,共族人进行公共活动。
建筑外墙夯土承重墙厚达1米,下部不开窗,外观封闭,坚实雄伟。
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1.以山为陵,凿山为穴,以山为阙
2.继承六朝的神道并加长
3.柏城
4.上下宫分别建造
简述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的造型特征及其结构技术成就
造型特征:观音阁台基较低矮,各层柱子略向内倾斜,下檐上面四周建平座,上层复以坡度缓和的歇山式屋顶,造型上兼有唐代建筑的雄健和宋朝建筑的柔和,是辽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时代。
结构技术成就:
①高三层,外观为两层,中间设暗层。
②结构上使用内外两槽的构架和明栿、草栿两套屋架,内外槽和两套屋架紧密联系。
③上下柱子不贯通,采用“叉柱造”。
④上下两层空井采用不同形状,有利于防止空井的构架变形,加强阁的刚度。
⑤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座楼板以下的夹层,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刚度。
⑥利用下昂和华栱出跳相等而高度不同的特点调整屋面坡度,使外观更雄壮有力。
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①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
②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
③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清1:10)
④屋面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出檐深度减小
⑤柱的升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
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清式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
和玺彩画:清代彩画制度中等级最高的形式,仅用于宫殿、皇家坛庙的主殿、堂、门等主体建筑上。
该彩画用金量较大,各主要线条均沥金粉,金线一侧衬白粉线或加晕。
旋子彩画:明清时期常用的一种彩画类型,以旋花为主体进行构图。
旋花纹饰为旋纹。
苏式彩画:起源于清代早期,因苏州始用而得名。
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鸟、虫鱼、异兽、流云、博古等绘画及各种万字、回纹、夔纹、锦纹等为图案为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