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放线菌病新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放线菌诺氏菌医学微生物学典型实例

放线菌诺氏菌医学微生物学典型实例

放线菌诺氏菌的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要点一
治疗策略
要点二
药案。
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也可选 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放线菌诺氏菌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方法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的感染源 ,提高免疫力。
VS
放线菌诺氏菌医学微生物 学典型实例
• 放线菌诺氏菌的简介 • 放线菌诺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 放线菌诺氏菌的致病性与感染机制 • 放线菌诺氏菌的诊断与治疗 • 放线菌诺氏菌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放线菌诺氏菌的简介
放线菌诺氏菌的分类与特点
放线菌诺氏菌属于放线菌门,是一种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的需氧型微生物。
放线菌诺氏菌的新型检测技术与方法
总结词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检测技术与方法在放 线菌诺氏菌的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详细描述
近年来,质谱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荧光原 位杂交技术等新型检测技术在放线菌诺氏菌 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具有操 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为临床诊断和 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 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新型检测技术应用于 放线菌诺氏菌的检测中。
放线菌诺氏菌在未来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总结词
放线菌诺氏菌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医学价值的 微生物,在未来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详细描述
放线菌诺氏菌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价值,包括抗菌药物的开发、生物材料的 制备以及生物治疗等。此外,随着基因编辑 技术的发展,对放线菌诺氏菌进行基因改造 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未来,随着 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相信放线菌诺氏
放线菌诺氏菌的繁殖方式与生长特性

易误诊为肺癌的肺放线菌病临床分析

易误诊为肺癌的肺放线菌病临床分析

e ui sr gi n acm n. f i i ns a a l cn r db ioahlg a nig.0ptns 4 . % )na eed— f s n ,nl eehne etDent da oiw sm i y o fme yhs pto i f dns2 aet( 17 i lw r e f o i k i e g s n i t oc i l i l
s a c e d n iyCh n s rma u mo a c io c ss c s sf m 9 5 t 0 9, n er s e tv n l ssw sma e Re u t A- e r h d t i e t i e ep o f i r p l n r a tn my o i a e r 1 9 o2 0 a d a r t p c ie a ay i a d . s l y y o o s
至今的相关文献报道 , 回顾性分析国内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资料 。结果
织 学确 诊 为 主 , 中 2 其 0例 ( 17 ) 手 术 明 确 诊断 。结 论 4.% 经
4 8例肺放线 菌病 中, 主要症 状有咳嗽 、 喀痰、 咯血 、 胸痛
和低热 。C T主要表现为单侧的肺实变或肿物影 , 其内有空洞或含气征 、 低密度 区, 胸膜增厚或积液 , 环形强化 等。本组以病理组
20 2
}床肺科 杂志 缶
21 0 1年 2月 第 1 6卷第 2期
易 误 诊 为 肺 癌 的 肺 放 线 菌 病 临 床 分 析
张百华 赫捷 王永 岗
总结我 院确 诊的 3 例及 国内 19 95年
【 摘要 】 目的 探讨肺放线菌来自I 临床特点及与肺癌的鉴别诊断 以减少误诊 。方 法

第九节 放线菌病. 修改后

第九节 放线菌病. 修改后

放线菌病(Actinonycosis)【病原及流行病学】:放线菌为革兰氏阳性、非抗酸性丝状菌,菌丝细长无隔,直径O.5~O.8μm,有分枝,菌丝24h后断裂成链球或链杆状。

该菌培养比较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初次分离加5%CO可促进其生长,血琼脂平板上37℃ 4~6d可长出灰白或淡2黄色微小圆形菌落(直径<1mm),不溶血,过氧化氢酶试验阴性。

在含糖肉汤中长成球形小团。

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形成吲哚。

在患者病灶组织和瘘管流出的脓样物质巾,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硫黄状小颗粒,称为硫黄样颗粒(sulfur granule)。

它是放线菌在组织巾形成的菌落。

将硫黄样颗粒制成压片或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可见颗粒呈菊花状,核心部分由分枝的菌丝交织组成。

周围部分长丝排列成放线状,菌丝末端有胶质样物质组成的鞘包围,且膨大成棒状体,部分呈革兰氏阴性。

病理标本经苏木精伊红染色,中央部为紫色,末端膨大部为红色。

放线菌属(Actinomyces)的黏性放线杆菌(A.viscosus)和受损大麦放线菌(A.horde.ovulneris)是从犬上分离到的最常见菌属。

黏性放线杆菌和麦尔放线菌(A.meyeri)已经从感染猫中分离到。

厌氧性放线菌是口咽的正常菌群,已经从犬的牙齿斑点中分离到黏性放线杆菌、受损大麦放线菌、衣氏放线菌(A.israelii)、牛放线菌(A.bovis)、内氏放线菌(A.naeslundii)。

黏性放线杆菌、受损大麦放线菌和齿垢放线菌(A.denticolens)也已经从正常猫的齿龈中分离到。

这些口腔中内源性腐生菌通常不致病,但如果把放线菌接种到伴随有其他细菌感染的组织中,将会发展成放线菌病。

放线菌正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口腔、上呼吸道和胃肠道,主要为内源性感染。

当动物机体防御机能被破坏,放线菌呵经损伤的皮肤、黏膜或吸入胸腔引起感染。

外界物体或带刺的草刺伤皮肤或黏膜后,使局部发炎坏死,氧气减少,为放线菌无氧繁殖创造了条件。

肺放线菌病的CT影像表现

肺放线菌病的CT影像表现

肺放线菌病的CT影像表现CTimagingmanifestationsofpulmonaryactinomycosis俞㊀丽ꎬ陶敏敏ꎬ高芙蓉ꎬ汪黎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放射科㊀浙江㊀嘉兴㊀314000㊀㊀ʌ摘㊀要ɔ㊀目的㊀分析肺放线菌病的CT表现特点ꎬ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ꎮ方法㊀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8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5例肺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表现特点ꎬ其中1例行平扫检查ꎬ4例在平扫基础上行增强扫描ꎮ3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确诊ꎬ2例经手术治疗ꎮ结果㊀4例患者病灶位于右肺下叶ꎬ1例病灶位于左肺上叶ꎻ4例病灶位于胸膜下ꎬ大多与胸膜粘连ꎮ行增强扫描后ꎬ病灶呈明显环形强化ꎬ内见空洞影和气泡影ꎮ结论㊀肺放线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ꎬ仔细观察病灶的影像表现ꎬ并结合临床ꎬ提高对本病的认识ꎮʌ关键词ɔ㊀肺放线菌ꎻ体层摄影术ꎬ螺旋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379.1ꎻR814.4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06 ̄1108 ̄02㊀㊀放线菌是由放线菌属中某些种属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ꎬ致病的有衣氏(以色列)放线菌ꎬ其对人致病性较强ꎬ以局部扩散ꎬ化脓或肉芽肿性炎症ꎬ多发脓肿和窦道瘘管为特征[1]ꎬ而牛放线菌引起者较少ꎬ侵犯皮肤多见ꎬ好发于面颈交界处ꎬ开始为结节ꎬ以后形成脓肿小瘘管ꎬ极少侵犯肺及消化道[2]ꎮ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5例肺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ꎬ总结其CT影像特点ꎬ以提高放射科医师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8年12月诊治的5例肺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ꎬ均为男性ꎬ年龄50~56岁ꎬ病程7天~4个月之间ꎬ所有患者均有咳嗽㊁咳黄痰㊁部分痰中带血ꎬ2例患者有吸烟史㊁饮酒史ꎮ1.2㊀检查方法采用GE16排CT扫描ꎬ层厚7mmꎬ螺距0.625ꎬ120kVꎬ250mAꎮ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碘佛醇对比剂ꎬ70~100mlꎬ高压注射器经前臂浅静脉注射ꎬ扫描延迟时间分别是26s㊁60s㊁120sꎮ2㊀结果2.1㊀影像表现1)发病部位:病灶位于右下肺4例ꎬ其中1例为跨叶间裂生长(图1)ꎬ左上肺叶1例ꎬ病灶大多位于作者简介:俞丽(1979 ̄)ꎬ女ꎬ浙江绍兴人ꎬ毕业于温州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ꎬ本科学历ꎬ主治医师ꎬ主要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肺叶外周胸膜下ꎻ2)病灶形态:5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ꎬ呈结节灶或肿块影ꎬ肿块边界大多模糊ꎬ边缘不规则ꎬ与邻近胸膜关系密切(图2)ꎻ3)病灶密度:CT表现呈软组织密度影ꎬ肿块内密度不均匀ꎬ出现小空洞ꎬ病灶边缘呈磨玻璃样改变ꎬ经增强后病灶呈明显环形异常强化ꎬ其内坏死区不强化ꎬ周围炎性反应区呈轻度异常强化(图3)ꎻ4)胸膜改变:4例均位于肺叶外胸膜下区ꎬ与胸膜关系密切ꎬ并致相邻胸膜反应性增厚ꎬ但无1例胸膜及肋骨侵犯ꎮ2.2㊀病理表现粘膜组织伴肉芽组织增生ꎬ炎细胞浸润ꎬ见较多渗出㊁坏死组织和大量菌丝ꎮPAS(+)ꎬ六胺银(+)ꎮ3㊀讨论㊀㊀放线菌是革兰阳性的原核生物类群ꎬ以菌丝体呈放射状态著称ꎬ肺放线菌病男性青壮年多见ꎬ与酗酒ꎬ口腔卫生不良ꎬ长期吸烟ꎬ有创操作ꎬ体内异物及一些药物的大量应用等其危险因素有关ꎬ肺放线菌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ꎬ胸痛ꎬ咳痰ꎬ痰中带血丝ꎬ体温升高等ꎬ起病时间较长ꎬ咳黄色颗粒样物ꎬ称为硫磺颗粒ꎬ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ꎮ本病的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ꎬ在病变组织中发现放线菌菌丝及硫磺颗粒是确诊本病的依据[3]ꎮ肺放线菌病的CT表现ꎬ根据肺放线菌病的病变发展㊁病理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如下:1)病变早期常表现为外周肺组织的斑片状ꎬ片状肺部炎性浸润改变ꎬ多发结节状不规则高密度影ꎬ边界多为模糊ꎬ周围可见磨玻璃影(晕征)ꎻ2)中晚期病变呈8011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6期㊀JMedImagingVol.30No.62020图1㊀右肺放线菌病ꎮ图1A冠状位病灶形态不规则ꎬ跨叶间裂生长ꎮ图1B矢状位病灶形态不规则ꎬ跨叶间裂生长㊀图2㊀右肺放线菌病ꎮ图2A肺窗平扫ꎬ病灶位于胸膜下区ꎬ呈类球形ꎬ单发ꎮ图2B纵隔窗ꎬ病灶与胸膜关系密切ꎬ其内见空泡影㊀图3㊀右肺放线菌病ꎮ图3A增强动脉期ꎬ病灶呈中度环形强化ꎬ坏死区无强化ꎬ并见小类圆形气体影ꎮ图3B增强静脉期ꎬ病灶呈环形薄壁强化ꎬ并见小类圆形气体影团块状伴实变ꎬ内部可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区形成[4 ̄5]ꎬ可合并周围支气管扩张ꎬ典型者可见中心空洞并液体及小类圆形气体影ꎬ气体分布与重力无关且悬浮存在ꎬ不形成气液平面ꎬ称为 空洞 ̄悬浮气泡 征象ꎻ3)病灶呈大范围的实变可以跨叶并扩散入相邻近的肺叶[6]ꎻ4)病灶常与邻近的胸膜粘连ꎬ并致邻近胸膜局限性增厚ꎬ同侧少量胸腔积液ꎬ部分可侵犯肋骨ꎻ5)病灶经增强后呈薄状环形强化ꎬ其内液化坏死区无强化ꎬ强化模式与肺部炎性病变强化大致相仿ꎮ肺放线菌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肺脓肿:肺脓肿空洞多为厚壁ꎬ可见液平ꎬ可累及多个肺段ꎬ但少见跨叶间裂改变ꎬ无 空洞 ̄悬浮气泡 征象ꎻ2)肺癌:病灶有分叶ꎬ毛刺ꎬ血管集束征ꎬ胸膜凹陷征ꎬ癌性空洞壁常有壁结节ꎻ3)浸润型肺结核:肺结核常伴有钙化ꎬ引流支气管征ꎬ空洞内壁光整ꎬ病灶周围有卫星灶ꎬ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度强化ꎮ㊀㊀综上所述ꎬ肺放线菌病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ꎬ并密切结合临床ꎬ必要时行纤支镜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检查可减少不必要的外科手术ꎬ减少患者痛苦ꎮ参考文献:[1]柴晓明ꎬ杨秀荣.肺放线菌病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ꎬ2013ꎬ47(6):509 ̄512.[2]崔书安ꎬ徐宝亮ꎬ仲伟英..肺放线菌病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02ꎬ12(4):257 ̄257.[3]王自强ꎬ顾海霞ꎬ张海燕.肺放线菌病的CT表现[J].医学综述ꎬ2014ꎬ20(9):1716 ̄1717.[4]KimTSꎬHanJꎬKohWJꎬetal.Thoracicactinomycosis:CTfea ̄tureswithhistopathologiccorrelation[J].AJRꎬ2006ꎬ186(2):225 ̄231.[5]陈刚ꎬ张林ꎬ叶宏飞.肺放线菌病的诊断与治疗11例报告[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ꎬ2005ꎬ34(2):187 ̄189. [6]张金娥ꎬ赵振军ꎬ何辉ꎬ等.胸部放线菌病的影像学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ꎬ2009ꎬ25(6):1015 ̄1017.(收稿日期:2019 ̄03 ̄20)9011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6期㊀JMedImagingVol.30No.62020。

肺放线菌病的影像学表现

肺放线菌病的影像学表现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6例 患 者 均 来 自 2004年 1月 ~2012年 8月 间我 院住 院患 者 ,其 中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最 小 38岁 ,最 大 56岁 , 平 均 46岁 。病 程 5 d~8个 月 。4例 男 性 都 有 11~30年 的 吸 烟 史 ,1例 有拔 牙病 史 ,2例有 长期 服用 激 素病 史 ,1例 有 白 内障手术病史 ,1例 在 1个月前行宫 内节育器取 ¨{手术 。主要 临 床 表 现 咳 嗽 、胸痛 6例 ,发 热 3例 ,其 中 1例 高热 ,咳 痰 5例 ,其 中 2例 痰 中带 血丝 。1例剧 咳 、咳 大量 黏液 脓性 痰 。 1.2仪 器 与 方 法
2013年 2月第 51卷 第 4期
· 医学 影 像 ·
肺放线菌病 的影像学 表现
张 淑 芳 陈 瑛 张 永 东 深圳 市 石岩 人 民医 院放 射科 ,广东 深圳 5"18108
【摘 要】目的 探讨 肺 放线 菌病 的影 像 学表 现 ,提 高本 病 的诊 断 准确率 。 方 法 综合 分析 2004年 1月~2012年 8月
期 间 我 院 6例 肺放 线 菌病 的临 床 资料及 影 像学 征象 。 结 果 所有 6例患 者均 行胸 部 CT平 扫 检查 ,其 中 5例行
强化 扫 描 ,均 表 现为 肺 外 围胸膜 下 的 团块 状 影 ,大 多 与胸 膜 黏 连 ,病 变 多为 囊 实性 ,内见 空洞 影 和气 泡 影 ,增 强
扫描 ,病 灶实 性 部 分强 化 ,囊性 部 分无 强化 ,3例患 者行 CT引导 下经 皮 穿刺 活 检确 诊 ,3例 行 手术 切 除后 病理 确
诊 。 结论 肺放 线菌病 的影像学 表现有 一定特点 ,仔 细观察病 灶 的影像 表现 ,密切结 合临床 ,能够 提高诊断 准确率 。

肺放线菌病5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肺放线菌病5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浆 细 胞 , 为纤 维 性 病 变 。 累 及 胸 膜 , 引 起 胸 膜 炎 或 脓 胸 , 外 可 并 可 穿 破 胸 壁 形 成 瘘 管 。痰 中可 有 硫 磺 颗 粒 , 液 中还 可 发 脓
男 5例 , 龄 3 年 8~7 5岁 。症 状 : 嗽 咳 痰 5例 , 热 3 咳 发
者 经 大 剂 量 青 霉 素治 疗 均 有 效 , 一 例 肺 癌 复 发 合 并 肺 放 线 除
菌病死亡外 , 其余预后 良好 。且 该死亡患者 尸检证实肺癌 复
发并广泛转移 , 而组织 内未检出放线菌 , 说明药物治疗放线菌
图 1 胸部 C T切除病灶
新 生物 完 全 阻 塞 管 腔
停药改中药治疗 , 情加重病 灶扩大 , 予大剂量 青霉素后 , 病 再
虽病情好转 , 出现青霉 素脑病 , 但 予手术治疗 。另一例治疗中
出现青霉素脑 病 , 再次出现咯血 , 予手术切 除病灶 。例 1胸部
C T右 上 叶 后 段 不 张 例 , 1支气 管镜 下 见 右 上 叶 后 段 息 肉样 新 生 物 完 全 阻塞 管腔 ; 2右 上 叶后 段 病 灶 经 皮 肺穿 刺 。 例
炎等 。而典型的咳痰硫磺颗粒少 见 , 明肺放线菌临床 典型 说
表现 者 少 见 。影 像 学 改 变 亦 无 特 异 性 与 肺 炎 、 脓 肿 、 癌 、 肺 肺
肺结核相似 , 容易误诊 。本组病例初拟诊为肺炎 , 肺癌 。文献
中拟 诊 肺 结 核 3例 , 癌 3例 , 炎 2例 , 脓 肿 2例 。 痰 直 肺 肺 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放线菌丝 。本病多缓慢起病 , 其症状体 征取决于受 累的部 位, 病程 可持续几 年 。胸 片或胸 C T无特 异性 , 酷似 肺炎 、 肺

肺放线菌病2例及文献复习

肺放线菌病2例及文献复习
右基 底 干新 生 物阻 塞 , 右肺 中叶及 右下 背支 受 累 ; 右 周 围放 射状 排列 的分支 菌丝 , 端 呈棒 状膨 大 , : 量支 气管 黏 膜慢 性炎 症 , 酸一 少 雪夫(A ) P S染色团块无结构物阳性反应。④确诊 另 见炎 性 渗 出物 及 可 疑真 菌 ; 碘 酸一 夫 (A ) 过 雪 P S染 手 段 : 气 管 镜 确诊 8 , 壁肺 活检 1 例 , 术 后 支 例 胸 1 手 色 , 大 量 真 菌 菌 丝 , 端 呈 球 形 膨 大 , 虑 放 线 确 诊 1 例 , 颗 粒 样 咳 出 物 确诊 1 , 见 末 考 9 痰 例 未说 明 1 。 例 菌 。给 予 青 霉 素 6 0 u, 脉 滴 注 , 8 1 , 4万 静 每 h 次 环 ⑤ 最 易被 误 诊 的疾 病 : 癌 最 多见 , 次 为肺 结 核 、 肺 其
1 , 次 x线 胸 片 及 肺 部 C 年 多 T显 示 右 肺 下 叶炎 症 。 淋巴结肿大 。③病理学改变 : 表现为坏死性 、 化脓性
经 头孢类 抗 生 素 、 西 沙星 等药 物 治疗后 症 状好 转 , 组织 炎性 细 胞 如 中性 粒 细胞 、 核 细胞 、 巴细胞 浸 莫 单 淋 但 右 下 叶 片状 影 吸收 不 明显 。纤 维 支气 管 镜 检 查 : 润 ; 部分 为 化脓 性 肉芽 肿样 改变 , 可 见硫 磺 颗粒 及 并
丙 沙 星针 04 , 脉 滴注 , 天 1 。 1 月后 复查 肺 肺脓 肿 、 炎 、 .g 静 1 次 个 肺 气管扩 张 、 转移 性肿 瘤等 。
部C T示 病 变 基 本 吸 收 , 查 气 管 镜 病 变 已基 本 吸 3 治 疗 4 例 患 者 确 诊 后 大部 分 用青 霉 素 治 复 . 3 2 收 。继 续 以阿 莫西 林 片 05 , .g 口服 , 天 3 ; 丙沙 疗 , 1 次 环 部分 患 者联 用磺 胺 类药 物 , 少数 应 用多 烯 环素 或 星 片 05 , . 口服 , 天 2 。治疗 3 月 , g 1 次 个 随访 半 年 未 林 可霉素 , 治愈 。 均

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伤风)A定义:局限在鼻腔和咽喉部呼吸道黏膜急性炎症。

80%由病毒引起。

B病机:外邪乘虚而入,以致卫表被郁,肺失宣肃。

C诊断:发热,鼻塞,咳嗽,流涕。

淋巴细胞增高。

病毒分离可确诊。

D鉴别诊断:1)过敏性鼻炎:喷嚏频频,鼻涕多,呈清水样。

鼻腔水肿苍白。

分泌物中较多嗜酸粒细胞。

2)流行性感冒:明显流行性,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

呼吸道症状轻微。

E:西医治疗:1)抗病毒治疗:金刚烷胺2)对症治疗:发热,阿司匹林。

流涕,扑尔敏。

咳嗽,克咳敏。

咽痛,声嘶,雾化或华素片。

有感染者,头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荆川桔防独草,羌前柴苓枳)(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荷梗莲根叶似伞,豆花芥穗甘如牛)(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豆花朴鼻香)(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5)阴虚感冒症——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玉竹桔薇荷枣草豉葱)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A病机:肺卫受邪,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司,气道不利,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B诊断:起病初期有上感症状,继而咳嗽咳痰。

痰由少到多。

听诊双肺呼吸音正常或有啰音,咳嗽后消失。

C西医治疗:1)休息,保暖,饮水2)止咳:克咳敏3)祛痰:必嗽平,沐舒坦4)平喘:博利康尼5)细菌感染者,头孢6)雾化,稀释痰液,局部抗炎。

D中医治疗以宣肺化痰止咳为主,兼以疏散外邪。

E 中医症型: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麻黄,杏仁,甘草+陈梗芥前去百草苑)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桑菊饮加减(荷花根,翘桔杏,桑国)3)燥热伤肺证——疏风润燥,清肺止咳。

——桑杏汤加减(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4)凉燥伤肺证——轻宣凉燥,润肺止咳。

原发性苏黎世放线菌感染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苏黎世放线菌感染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苏黎世放线菌感染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摘要】放线菌病是指放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病程表现为慢性,部分表现为亚急性,由于其为口腔黏膜正常菌群,多通过口腔黏膜突破导致发病,因此多发生在面颊部、颈部,占所有患者中的60%,肺部、腹部、皮下局部均可发病,但相对罕见,其中皮下局部发病报道较少,本例患者表现为腋窝下包块,最终通过抽出分泌物培养、涂片、鉴定为苏黎世放线菌。

【关键词】放线菌;腋窝脓肿;苏黎世放线菌【中图分类号】R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067-021.资料与方法患者,胡某峰,男,23岁,因“右侧腋窝包块伴红肿疼痛5天”到重庆市某镇医院就诊,给予输注左氧氟沙星治疗5天,症状无减轻,右侧腋窝疼痛加重,右上肢活动受限。

为进一步诊治,于2018年5月21日到我院就诊,以“右侧腋窝脓肿”收入院。

入院查体:T 37.3℃,P 90次/分,R20次/分,BP:137/90mmHg。

急性痛苦表情,步入病房,右侧腋窝皮肤红肿,皮温高,皮下扪及一包块,约5.0x3.0cm,质中,无明显波动感,明显压痛。

体表包块彩超提示:右侧腋窝皮下低至无回声区,考虑脓肿。

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

血常规:WBC15.44x109/L,N0.79.44L。

在全麻下行了右侧腋窝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见:右侧腋窝皮下脓腔,约5.0x3.0x3.0cm,脓腔内有分隔,且切开过程发现包块坚硬,切开困难,切开后有颗粒样物质流出,脓液立即行快速现场评价(raPID on~site evaluation,ROSE)检查,将分泌物送微生物室细菌培养及涂片(电话沟通怀疑放线菌病)。

术后诊断:右侧腋窝脓肿。

因疑诊腋窝下放线菌病,在引流同时,根据《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指南》及《ABX指南: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予以替卡西林钠3.2g ivdriP q8h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术后观察2天,患者手术切口生长良好,无脓液渗出,术后第3天微生物室报告:分泌物培养出放线菌(图1、图2),并送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质普分析提示苏黎世放线菌,经静脉抗感染5天后好转出院,并制定了6个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方案。

常规体检套餐 肺部不适别害怕做支气管镜检

常规体检套餐 肺部不适别害怕做支气管镜检

66岁的张大妈是一位退休工人。

2003年,张大妈出现发热、咳嗽,被诊断为右中叶肺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

打那以后,老人反复出现上述症状。

去年6月,老人病情加重,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

该科主任文仲光教授临床经验丰富,他认为老人不是单纯的肺炎。

为确诊,老人接受了无痛苦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报告显示老人患的是临床上极为少见的支气管肺放线菌病。

张大妈从躺到检查床上到完全清醒,前后不到15分钟。

问老人感觉难受吗?张大妈笑眯眯地说:“啥感觉也没有,睡了一觉。

”据了解,张大妈是该院采用无痛苦支气管镜检查新技术诊疗的第43位病人。

文主任说,支气管肺放线菌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目前国内报告仅有10余例。

由于其症状与肺炎相似,常常容易被误诊。

但只要做一个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就可以确诊,而且治疗也不困难,普通的青霉素就很有效。

当初由于张大妈害怕难受而拒绝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遭受了4年多病痛的折磨。

不愿做检查是因为怕痛在医院,像张大妈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呼吸道或肺部不适,医生建议做一个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但病人往往因害怕而不愿意做,结果导致误诊、误治,有的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的一种先进手段,临床适用于支气管肺癌、内膜结核、淀粉样变、支气管内异物及咳血的诊断。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支气管镜引导下纵隔淋巴结活检等手段,可对一些肺部疾病进行病理和病因诊断。

同时,经纤维支气管镜还可冷冻切除支气管内肿瘤、息肉及瘢痕性狭窄等良性病变。

目前,多数医院在做这项检查时采用局部黏膜麻醉的方法,麻醉效果较差,检查治疗过程中病人易出现咳嗽、憋气等不适,比较痛苦,从而使许多病人心存恐惧而拒绝这项检查。

新技术可以让病人无痛苦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大的医院开展了无痛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检查前先进行上呼吸道黏膜局部麻醉,然后由麻醉医师将丙泊酚或异丙酚静脉注射,使病人在无知觉、无痛苦的状态下接受检查,避免了过去因患者不能耐受而导致的诊疗中断。

肺放线菌病2例

肺放线菌病2例
福建医药杂志 21 0 0年 6月 第 3 2卷 第 3期
F j nMe ,J n 0 0 ui dJ u e2 1 ,Vo 2 a l ,No 3 3 .
1 7 7
个 溃 疡 边 缘 活 检 结 果 ,活 检 取 材 的 部 位 及 技 巧 十 分 重 要 。
参 考 文 献
1 陈新 谦 ,金 有 豫 ,汤 光 .新 编 药 物 学 [ .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 M]
含 灰 白 色坏 死 物 。显 微 镜 下 显 示 :右 肺 大 片纤 维 化 伴 重 度 慢 性 炎 性 细胞 浸 润 ,中 心 部 囊 腔 形 成 ,囊 壁 由 肉 芽 组 织 形 成 , 囊 内充 满 无 定 形 坏 死 组 织 及 放 线 菌 丝 。 特 染 :Wati—tr rhnSa— r 染色 ( ) y + ,六 胺 银 染 色 ( ) + ,糖 原 染 色 ( ) + 。
示 ,右 上肺 病 灶无 明 显 改 变 。因 考 虑 右 上 肺 结 核 可 能 ,予 试 验 性 抗 痨 治 疗 ,效 果欠 佳 。 查体 :听诊 呼 吸 音 粗 糙 ,未 闻及 干 湿 性 哕 音 ,无 胸 膜 摩 擦 音 。气 管镜 检查 :气 管 腔 内见 新 鲜 血 迹 ,隆 突未 见 异 常 ,右 上 叶 口见 血 液 不 断 溢 出 。在 C 引 T 导下 ,行 右 上 肺 病 灶 穿 刺 活 组 织 检 查 ( 1 。病 理 检 查 示 , 图 ) 炎 性 肉芽 组 织 ,另 见 大 片放 线 菌 团 ,遂 诊 断为 右 上 肺 放 线 菌
量 的青 霉 素 。如 果 需 要 手 术 治 疗 ,则 手术 必须 在 充 分 的药 物 治 疗 下 才 能 进 行 。当 怀 疑 肺 部 病 变 为 支 气 管肺 癌 时 ,常需 进

肺放线菌病3例CT表现

肺放线菌病3例CT表现

团块状 密 度增 高 影 , 缘 模 糊 .T值 约 2 H , 近月 边 c 6 u靠 膜 , 与胸 膜相 粘 连 。 强后 病 灶周 边 强化 明显 , 0 并 增 中 见 无强 化低 密度 区 . 块 内见 空洞形 成 , 虑肺 癌 。I 肿 考 I 床 上先 给 予 S MZ等 抗 炎对 症 治 疗 后 , 状 稍有 好 转 症 但 疗效 欠 佳 : 于 当月 2 l 遂 6E复查 C T平 扫 ( 1D) 图 ; 原 右 肺 中叶外 侧 段 肿 块 范 围较 前 缩 小 ,密 度较 前 低 . 缘 仍 显 模 糊 , 见 长 毛 刺 征 。 所 见 空 洞 已? 边 并 原 失。 随后 , 床 给予头 孢 哌酮 针 、 临 阿米 卡 星针 等继 续 炎 治疗 后 ( 具体 用 量不 详 )症 状 好 转 。但 数 月后 患j , 又 出现咳嗽 、咳少量黄色黏痰等症状 ,又于 20 06 1月 2 1 2日来 我 院复 查 胸部 C T平 扫 加 增 强 ( 1 图 E 示 团块状 病 灶 较 前 增 大 , 内见 坏 死 灶 形 成 , 未 见 亦 洞 形成 。 人 院进一 步诊 治 。 遂 考虑 病 灶反 复迁 延不 愈 加 之患 者有 吸 烟史 3 0年余 , 均每 日 1 , 癌 不{ 平 包 肺 除外 , 行 手术 治疗 , 遂 将右 肺 中叶切 除 , 将手 术 切 并 组 织送 检 。病理 诊 断 :右 肺 中叶 ) ( 放线 菌 感染 伴慢 十
病 例 介绍
我院 3 病例 , 例 均为男 性 , 龄 5 年 2~5 。患 者 7岁
; 数以胸痛 、咳嗽 咳痰为主 ,部分患者伴有胸痛 、 低 咯 血 、 中带 血 等 。 部病 例均 行 C 痰 全 T检查 , 中 2 其 并行 c T增 强进 一 步检查 。2 手 术病 理证 实 , 例 例 1 气管 镜下 活检 证 实 。我 院 3例 病 例介 绍如 下 。 病 例 1男 ,2岁 , 民 , 2 0 , 5 农 于 06年 0 8月 0 3日因 反复咳嗽 、 中带血 4个月余 ” 痰 就诊我院 , c 查 T平 ( 1 B、 示 : 肺 中 叶 类 圆形 团块 影 , 予 以 图 A、 C) 右 并 T增 强 检 查 示 右 肺 中叶 外 侧 段 约 4c ×5c 大 小 m m

肺放线菌病的CT诊断

肺放线菌病的CT诊断
维普资讯
屯华综合医学 2002年 第 3卷 第 5期 China Synthesis Medicine
· 447 ·
u F一5O尿 沉 渣 分 析 仪 参 考 范 围 调 查
天 津 市 第 一 中 心 医 院 东 院 检 验 科 (300192) 王 勇
统疾病 、肾病 患者的诊 断及疗效观 察具有重要 临床应 用价 值 。 参 考文献
1 伊藤机一 ,巽典之 ,菊池春人 ,他7 口一廿 4 t-t-lJ一 努测定 原理 匕 L c于L 、尿沉 渣全 自动装置 (U—FCM) 基础 的评价 .临床 病理
1994;Linda B,Richared A M .Evaluation of the Sysmex UF一
道 较多 ,但 对于管 型 、上 皮 、细 菌数 的正 常参 考值 报道 ,迄今 少 后用 Sysmex公 司提供 的尿沉渣质 控物进行监 控 。
见 。我们对 415例随机健 康人尿 液进 行 了参考 值 范 围调查 ,现 2 结 果
报告如下 。
415名健 康人尿液 UF一50全 自动尿沉 渣分 析仪 检测 结果
肺 放 线 菌 病 的 c T 诊 断
沈 阳 军 区第 202医 院 放 射 线 科 (110003) 卑贵光 刘智 明 马洁韬
辽 宁省金 秋 医院放 射线科
郝 哲
放线 菌病 临床少 见 ,影 像学 报 道 也很 少 ,笔者 回顾性 分 析 了 4例该 病累及胸部 的 CT征 象 ,现报道如 下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00 automated urinna lysis a na lyzerlJ].Clin them,1998;44:92
3 Andreas L,Reinhard Z,Friedrich P,et a1.Routine workflow for use of

肺放线菌病2例报告,并国内20例临床分析

肺放线菌病2例报告,并国内20例临床分析

k, US egsu, Ⅳ Jnbn WU 耽一 n G O Y— e Dp r eto hrc n adoaclrS re , 0 2 eX hn — i h u—i, g ,A ih. e z eat n f Toai ad C ri sua u r Ⅳ . m c v gy
t f 0 p te t t u mo a y a t o c sswe e a ay e n ea e i r t r s we e r ve d Re ul Al o h a in s h d p o a o a in s wi p l n r c i my o i 2 h n r n z d a d r lt d l e au e r e iwe . s t l t s lf t e p t t a r - e
82 0
临床肺 科 杂志
21 00年 6月 第 1 5卷第 6期
肺 放 线菌 病 2例 报告 , 国 内 2 并 0例 临床 分 析
熊伟 段 明科 许胜 水 兰峻斌 吴艺根 高毅哲
【 摘要 】 目的 提高 l床 医生对肺放线菌病 的认识 。方法 分析 2 例肺放线菌病 的临床特 点 , 临 0 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dci og. h aigahcpcueicue o dtmo as5 2 ) cv a ass 8 2 ) n a e a ihd ni hdw(0 u tecuh T erdorp i i r ld dsl u rm s(/ 0 ,ai ym s ( /0 adlm l r g —e sysao 1/ v t n i t t e l h t
2 . h a in s w r o d r s o sv o p n cli n u g r . n l i n T e c i ia a a o u mo ay a tn my o i r o — p — 0、 T e p te t e e g o e p n i e t e i i n a d s r e y Co cuso h ln c d t p l n r ci o c ss a e n n s e l l f c f . a n rh g d n i h d w , oi u r ma s a d c vt r s e t h r d mi a t d oo ia at r s P n cl n i t e mo t i c L me a ih- e st s a o s l t mo s n a iay ma s s a e t e p e o n n il gc p ten . e i i i s h s i y d l l c mmo l s d e i c lt ame ta d s r e f n t k sa mp ra tp s e so . o n y u e mp r a r t n n u g r o t a e n i o t o s s i n i e y e n

肺脓肿切除术后并发放线菌肺部感染1例

肺脓肿切除术后并发放线菌肺部感染1例

肺脓肿切除术后并发放线菌肺部感染1例张卫红;刘志彬;田素红;郑茂根【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5(015)006【总页数】2页(P594-595)【关键词】肺脓肿切除术;放线菌;肺部感染【作者】张卫红;刘志彬;田素红;郑茂根【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河北唐山,063009;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河北唐山,063009;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河北唐山,063009;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河北唐山,063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9.1肺放线菌病是一种由厌氧性放线菌引起的肺部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病变。

由于医疗卫生水平及生活条件的提高,放线菌感染在临床发病相对少见,目前国内对放线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研究仍较少。

其感染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仍较困难,容易误诊为肺癌和肺炎[1],延误治疗。

因此该病在临床中的诊断与治疗相对困难。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2岁,农民。

因间歇咳嗽、咯痰咯血14年,加重3 d入院。

患者14年前,劳累后出现高热、咳嗽咯痰伴咯血,以“肺脓肿”收入院。

体温最高39.0℃,诉畏寒、寒战;伴咳嗽咯痰、咯血;无胸闷,胸痛。

入院后给予肺脓肿切除术,术后患者症状好转。

8年前患者开始间歇出现咳嗽、咯血,发病期间常伴牙齿疼痛及牙龈肿胀,无发热及咯痰,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肺脓肿”术后后遗症。

病情发作时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病情可控制,易反复。

患者本次因咯血加重入院,咯血量中等。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率88 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30/70 mmHg。

神清,精神可,猖獗齿,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全身皮肤巩膜未见黄染,颈静脉未见充盈,口唇无发绀,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清音,左下肺听诊呼吸音偏低,可闻及局限性湿性啰音,心腹无特殊。

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胸部放线菌病3例

胸部放线菌病3例
维普资讯
短 篇 报 告
CaeReot s pr s
胸部 放 线 菌病 3例
王 婉 瑜 史永 红
福 建医科 大学附属厦 门市第一 医院呼吸科, 福建 厦 门 3l0 6 03
【 关键 词 】 胸 部 ; 放 线 菌病 【 图分 类 号 】 R l. 中 591
患者。现报 道如下 。
1 .患者 , 5 男,9岁 , “ 嗽血丝痰 1 月余”为主 以 咳 个 诉 于 2 0 . .9 0 6 8 1 入院 。查体胸 廓及脊柱 后凸畸形 ,双肺 语颤 对称 ,叩诊 清音 , 双肺呼吸 音清 , 未及干湿性 罗音 。 入院后查血 常规 WBC 0 4× l L,NE .3 。C l. 0/ 0 7 1 T提 示 :左下肺叶 占位 ,肺癌可能 ,双 肺圆形小 结节影 。纤 支镜检 查未 见异常 。拟诊 “ 癌可能 ” 肺 ,转 胸外科 行手 术切除 +胸腔 内淋 巴结清除术 ,术 后病理 :慢性 化脓性 支气 管炎 ,合并 放线菌病 。周围肺组 织合并 炎性假 瘤 , 淋 巴结慢 性炎症 。手术切 除完全 。术 后诊 断 “ 左下肺炎 性假 瘤 、肺放线菌 病 ” 。经手 术切 除后 ,未予抗 生素 治
放线菌 脓胸 曾使用 三代头孢 及酶抑 制剂 同样 有效 ,确诊
后改 为大剂量青 霉素治疗 。治愈标 准有待于 临床 症状及
影像 学病变 的消失 。治疗方法 有学者 报道 [ 2 1首选为静
脉用 氨苄西林 5mg k 0 / g,4 ~6周后 改为 口服 阿莫西林
0 5i ,或静脉 用青霉 素 Gl .r d 0—2 MI / , ~6周后改 0 U d 4 为青 霉素 V2—4 / g d口服 ,疗程 3 个 月。但又 有学 ~6

肺放线菌病1例报告

肺放线菌病1例报告

们采用了一个 新的实验模 型进行研究 。c 是一 。 种 即可早期 基 因 , 为 基 因表 达 变 化 的 标 志 物 。我 做
们 的经验 表 明 , 当小 鼠进 入 一个 新 的环境 , 其那 些 尤 表面带 有孔 洞 的 周边 环 境 , 能诱 导 胡 须刺 激 。这 更
和 Lp i p和 V n dr a e 的发 现 是 相 吻 合 的 , 们 观 他
鼠进 入一 个新 的环 境 后 , 们 有 探 索 周边 环 境 的本 它
sn lfn J . er r e o ,96 6 ( )3-3 tm ao[] N uok8 M m r 19 ,6 1 :64 . i i n y [ ] ip l , ad r_o H. cm ue cn oe -mef te Il i 6 Lp ,i V ne l s A p t-ot ldY r z o h ly s P o o r rl r r aa 3 o bioatedsr ntnl rigi m  ̄[ ] eai rl rn f irst i i i ao e nn I ie J .Bhvo a Ba v s cl cmi i a I u i
R sa h 19 ,5 2 :3 . 5 e r ,9 14 () 151 . ec 4
能倾 向。本文正是在他们研究 的基础之上 , 采用 了 个 全环境一个短暂的时间后 , 也 会诱使一种即可早期基因 (. ) c 的表达激活 , 因此 我们认为它是长久刺激引起的神经元变化的触发机 制。 [ 参考文献 ]
[ ] Da od ME, ml 1 i n m A s Jm M, be F Fpr nedpn et a E nrF . a e ee-eedn i pa it nauta br l 0 [] P0 aoa A a c,93 9 lt i lrtar n J . r scyi d ec cN tnl cdsi19 ,0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
1.
放线菌病特点:散发、内源性疾病、无明显传染性;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组,青壮年多见,10岁以下儿童少见,男:女约为3:1,农民及野外作业者较多见, 城市发
病率为农村的1 /10。
2.
3.
主要侵犯口腔和面颈部(55%), 腹部(20%), 肺部(15%)。肺放线菌病发病率低,年发病率约为 1/300000,但其在肺部致死疾病比例占到15%[2]。
初步诊断
1.肺部阴影查因:肺癌? 2.胆囊结石 3.高血压病
诊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检查: 2014.12.9血常规:WBC:8.84*109 /L,NEU%: 54.1%,RBC:4.46*1012 /L,PLT:282*109 /L。 血沉:12mm/h。 肝肾功能、电解质:未见异常。 (1-3)-β-D葡聚糖:阴性。 肿瘤标志物、结核抗体:阴性。 痰找抗酸杆菌、真菌涂片、细菌培养:阴性。
病例讨论
肺放线菌病1例分析
病史
患者吴**,男,53岁,无业,中国香港,以” 咳嗽、咳痰、痰中带血6月”于2014年12月收治 入院。 现病史:患者缘于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 咳少量白黏痰,偶有痰中带血丝,无发热、胸痛、 气促等。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具体不 详),症状无改善,遂就诊于我院。
/html/11_626.shtml
病例2
患者男性,4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8个月,发现右肺占位3个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2006年7月起受凉后出现反复咳嗽,以干咳为主,偶有黄 色黏痰,量少,无发热、胸痛、气急等不适,对症处理后可好转,但反复发 作。 2007年9月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咳出少量带血丝的黄痰。血常规示:白 细胞12.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7%。胸部CT示:右上肺团块样占位 病灶(3.1cm×3.2cm)。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患者 接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血常规结果恢复正常,CT 示病灶缩至2.0cm×1.6cm。之后换用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2周后随访 肺部病灶继续缩小。患者继续上述治疗,2周后停药。
4.易感因素:如口腔卫生差、糖尿病、免疫抑制、营养不良、外科手术、口腔肿瘤或感染、头颈部恶性 肿瘤的放疗中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及治疗手段改进,放线菌感染率已显著降低。 但近年来抗生素、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该病的发病率又有增加趋
势。
发病机制

一般并不致病,当机体全身或局部(如皮肤粘膜机械屏障受 损)抵抗力下降,尤其是同时伴有其它需氧菌感染而利于厌 氧性的放线菌生长时,可引起放线菌病;

肺放线菌病多伴发于因口咽部和胃肠分泌物吸入细 小支气管引起的肺不张、肺炎。 无抗生素时代,腹腔感染经横膈播散至胸腔引起肺 部放线菌感染是主要致病途径;随着抗生素普及应 用,上述感染途径已大大降低。

极少数患者有明显免疫缺陷或/和感染的放线菌致病性较强时, 可引起严重的血行播散
病史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年,口服“厄贝沙坦”降 压,血压控制可。 个人史:否认长期外地居住史及疫区居留史,否 认特殊化学品及放射性接触史。吸烟40余年, 10支/日,无嗜酒。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暂缺。 腹部彩超:胆囊内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未见扩 张。 2014.12.18门诊查 胸部CT提示:右下肺背段支 气管不规则变窄、闭塞,见条片状高密度影,边 界欠清,范围约19*16mm,内见斑点状钙化, 邻近支气管管壁增厚、管径扩张。
/html/11_626.shtml
病例2
停药后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咳嗽、咳痰症状加重,2007年12月CT示病灶较前 明显增大(4cm×4cm),白细胞11.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4%。 肺组织穿刺活检提示慢性炎症,未见肿瘤细胞。 患者再次接受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但疗效欠佳。在整个病程中,患 者否认发热病史,体重减轻5kg,伴有乏力、盗汗。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否认吸烟史,偶尔饮酒,自诉发病 前2个月有1次酗酒史,否认职业及环境暴露史,否认肺疾病家族史。否认结 核患者接触史。 入院查体体温36.6℃,生命体征正常。体检结果示右上肺呼吸音减弱, 余均正常。吸空气状态下氧饱和度96%。。
诊疗经过
支气管镜:。 病理:
病例2
中年男性,因“反复咳嗽、咳痰18个月,发现右肺占位3个月”入院。 患者伴有慢性疾病的消耗症状(乏力、消瘦及盗汗),无发热。 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检查示,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肺部局 限性实变病灶(图1)。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可部分好转,易反复。既往 糖尿病史,以及起病前有醉酒后误吸病史。经纤维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及六 胺银(GMS)染色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肺放线菌病。
/html/11_626.shtml
病例2
/html/11_626.shtml
肺放线菌病1例分析
概述
一、放线菌病定义:放线菌病是放线菌引起人兽共患的一种渐进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的 亚急性至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局部扩散, 化脓或肉芽肿性炎症、多发脓肿和窦道形成-“硫 磺颗粒”为特征。 放线菌病由Langenbeek在1845 年首先叙述, 我国1904年首次在宜昌发现牛放线菌病, 1911年 首次报告人颜面部放线菌病。
病原学特点
1.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丝状分枝的单细胞原
核微生物, 属细菌的一种特殊类型。
2.放线菌属多为厌氧性或微需氧性,革兰染色阳性、
抗酸染色阴性, 菌体呈长丝状, 纤细分枝, 直径0.2 ~ 10μm, 其貌似真菌, 实为原核微生物,因菌落呈放 射状而得名。
病原学特点
放线菌是条件致病菌, 常寄生于人类或 动物口腔龋齿、扁桃体隐窝,上呼吸道、 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女性外生殖器)。 人类放线菌病致病菌多为衣氏(以色列) 放线菌,其他少见菌种有内氏放线菌、龋 齿放线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