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鲁教版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2章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含解析
第1讲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标展示核心素养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综合思维:利用材料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
2.地理实践力:观察晴朗夜晚的星空,简单识别不同天体。
3.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基础梳理]一、宇宙1.物质性:宇宙是由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的。
2.运动性:宇宙处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特别提示】1.总星系与宇宙的范围不同。
总星系只是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可见宇宙,它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
【素养引领】1.(综合思维)陨星、登陆月面的月球车是天体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都不是。
因为陨星已降落到地面,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月球车是依附在月球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二、太阳1.太阳辐射的影响(1)对地球:直接提供光能和热能。
(2)对地表: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3)对人类: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特别提示】2.地球上主要能量的来源(1)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①煤、石油、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②风能、水能、波浪(风浪)、洋流(风海流)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其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2)不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①潮汐能:能量来源于日、月的引力;②地热能:能量来源于地球内能;③核能:能量来源于发生核变的原子核。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基本概况①太阳大气分层:A 日冕层、B 色球层、C 光球层。
②主要太阳活动类型:C 层黑子、B 层耀斑。
③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
(2)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①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异常气候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特别提示】3.极光是一种大气发光现象,主要出现在高纬度地区的夜晚,当地出现极夜现象时是观测极光的最佳时机。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案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归纳总结
总结不同纬度地区四季差异的一般规 律,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地理原理。
比较分析
比较不同纬度地区四季的差异,分析 其原因,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 自转轴的倾斜等。
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地理现象
举例说明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日出日落 时间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等,分
析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深入探究
针对某一具体现象,如极昼极夜 现象、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等, 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成因及影
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时间
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时间,保持身心 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05
实验操作与地理实践活动设计
模拟地球自转公转实验演示
准备工具和材料
地球仪、手电筒、支架等。
演示地球自转
将地球仪放置在支架上,使其能够自由转动,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光源,观察地球自转时昼夜交替的现象。
演示地球公转
移动手电筒的位置,模拟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观察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从而使得各 地昼夜长短随季节发生变化。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因此地球 与太阳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对昼夜长短的影响 相对较小。
昼夜长短随纬度、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间内,纬度越高,昼夜长 短变化越大;赤道附近昼夜长短 变化较小。
季节变化规律
04
灵活运用复习方法
根据个人情况和复习进度,灵 活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提高 复习效率。
备考过程中时间管理和心态调整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个人情况和备考时间,制定合理 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高效利用时间
掌握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如番茄工 作法、时间分块等,提高学习效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2课时学案 鲁教版
第2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应用考点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2018·大连联考)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
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D.甲、丙、乙、丁解析图中丙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丙地在23°26′N上;乙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夏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推断出乙地在0°~23°26′S之间且接近23°26′S;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且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很小(低于10°),得出甲地在23°26′N以北,66°34′N以南,且距离66°34′N较近;同理推出丁地在23°26′S以南,66°34′S以北,且距离66°34′S较近。
所以四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
答案 D正午太阳高度的三点特殊规律(1)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近大远小规律: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考法一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分布规律判断1.(2014·课标Ⅱ,4)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鲁教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特征(1)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右图中用箭头标出)(2)周期:一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
(3)速度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误区警示 昼夜现象、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____________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①北半球夏至日⎩⎪⎨⎪⎧一年中最大值: 及其以北地区一年中最小值: 各纬度 ②北半球冬至日⎩⎪⎨⎪⎧一年中最大值: 及其以南地区一年中最小值: 各纬度③春、秋分日:________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2)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最长、的季节定为夏季北温带国家四季: 月为春季,依次每3个月为一个季节(3)五带的划分辨一辨 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日出时间为5时,则当地该日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且与海口相比白昼较短。
考点一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典例导入 1.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 、C 、D 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
B ,C ,D 。
(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 (填“变大”或“变小”)。
五带将怎样变化? 疑难剖析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规律见下图。
鲁教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1.2-4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夜弧 昼弧
纬线被பைடு நூலகம்割成 昼弧和夜弧
晨昏线把地球平分 为昼夜两个半球
A
夜弧
昼弧
A
夜弧 昼弧
昼夜时长及日出日落的计算
计算公式: 昼长= 昼弧所跨经度数/15⁰ 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 ( 12-日出时间)*2 ( 日落时间-12)*2
夜长= 夜弧所跨经度数/15⁰ 24 – 昼长 ……
昼夜时长及日出日落的计算 日出
夜 长
0:00 12:00
昼 长
日落
日出
12:00
日落
昼夜时长及日出日落的计算
A 90⁰
B
240⁰
昼长=90⁰ 15⁰=6(小时) 昼长=240⁰ 15⁰=16(小时)
45°S
45°N
同纬度各地昼长夜长相等 a°N的昼长 = a°S的夜长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昼长总是等于夜长
下表是天安门广场升旗和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
同),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昼夜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无法判断
2.上表说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D )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 “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 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D点日出时间是: 8时 (地方时)
F D
C
四、四 季 的 更 替
高考地理鲁教一轮复习配套题库: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3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解析
第3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选择题据图,完成1~3题。
1.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上面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B.乙C.丙D.丁2.从a到b的方向是()。
A.向东B.先西南后西北C.向西D.先东南后东北3.关于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B.东北平原正播种春小麦C.北京时间是11点D.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解析第1题,根据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观察的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角度观察到的;再根据此时极圈内发生的极昼现象可知,这必定是从丁角度观察到的。
第2题,由于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故从a到b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第3题,结合上题条件可判断135°E为12点,从而可求得北京时间为11点。
答案 1.D 2.B 3.C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4~5题。
4.阳光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 A.a→b→c→d B.b→a→c→dC.c→a→b→d D.d→c→b→a5.若阳光直射的最大纬度值为β,则晨昏线①、②、③摆动的最大范围是() A.β/2 B.βC.2β D.3β解析第4题,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顺序是: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到次年春分。
第5题,晨昏线摆动的最大范围应是阳光直射最大纬度的2倍。
答案4.A 5.C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6~7题。
6.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清明、雨水B.立冬、立秋C.小雪、大寒D.雨水、处暑7.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①表示大雪B.②表示立春C.③表示秋分D.④表示芒种解析第6题,图中显示小雪与大寒两个节气关于冬至对称,则这两天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故北京在这两天昼长最接近。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步检测鲁教版
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选择题(2017 •太原实验中学月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3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A.甲一乙段B.乙一丙段C.丙一丁段D. 丁一甲段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 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C. 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 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故丁一甲段用时最少,乙一丙段用时最多。
第2题,地球公转至图示位置时位于1月初以后、春分日之前,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动。
第3题,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我国处于春分日之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扩大。
南极考察最佳季节为北半球冬季。
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为北半球秋季。
答案 1.D 2.C 3.D(2017 •西安铁中期末)下图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①点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交接线的最北端,②为该交接线上一普通点。
读图,完成4〜5题。
4. 若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北京时间刚好为18时36分,则①点所在经度为()A. 30 ° EB.59 ° WC.21 ° ED.无法确定5. 已知②点的纬度为15° N,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该点的日期恰好为5月1日。
据此推测,这一年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可能为()A. 10.5 °SB.15°SC.19.5 °SD.24°S解析第4题,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即①点地方时为12时,比120°E的地方时(即北京时间)晚6小时36分钟,经度相差99°,所以①点所在经度应该在120°E以西99°,即21° E。
山东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单元第三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课件鲁教版
图说地理
微专题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图1太阳直射① 南回归线 (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 律是北半球昼② 短 夜③ 长 ,纬度越高,昼越④ 短 夜越 ⑤ 长 ,北极圈内出现⑥ 极夜 ;南半球相反;赤道⑦ 昼夜平分 。
2.图2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⑧ 昼夜平分 。
3.图3太阳直射⑨ 北回归线 (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北半球昼 长 夜 短 ,纬度越高,昼越 长 夜越 短 , 北极圈内出现 极昼 ;南半球相反;赤道 昼夜平分 。
(1)对称规律: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日 出或日落时间,可据此推算出昼长。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不以12 时为中心对称,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上。以春分日为 例,如果观测到的日出、日落的区时早于6时和18时,说明观测点在时区 中央经线的东侧;反之,则在时区中央经线的西侧。 (2)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 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昼长为18小 时29分,则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分。
典题精练
下图为半球示意图,a为晨线。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此日,我国的节气是 ( D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 据图中海陆分布可判断图示半球是北半球,又因a为晨线,且 与北极圈相切,所以可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此日是我国的冬 至日。
2.此时,下列即将日出的城市是 ( A ) A.兰州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6)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 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叫作回归
素能提升
1.地球公转运动中的两个“注意点” (1)在判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时,不管其公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 针,均为自西向东。当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时,地轴上端指向北,下端 指向南;反之,上端指向南,下端指向北。 (2)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之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
夜
昼
弧
弧
5
观察课本19页的光照图,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状况如何?
夏至日
1.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 长 夜 短 ,纬度越 高,昼越 长 ,夜越 短 ,北 极圈及其以北为 极昼 ;南半
球昼 短 夜 长 ,纬度越高, 昼越 短 ,夜越 长 ,
a c b
11
三、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
【活动探究】 1.按下列顺序观察课本19页的光照图,该
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说出此 内乡县(33°N)的昼夜长短分布状况。
(1)图c 图a 图c
a
1 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内乡县昼长夜短。
c
2 (2)图c 图b 图c
b
3
分布规律:
12
三、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
2.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20,°N 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 高,昼越短。70°N及其以北为极昼, 70°S及其以南为极夜。
3.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 最低纬度互余
10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要求: 1. 小组在5分钟内完成导纲上的合作探究部分。 2. 组长组织组员积极参与,组内选出发言代表。
地球的公转之昼夜长短变化
说明了什么现象?
学习目标
1.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掌握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 3.理解生活中与昼夜长短的变化相关的现象。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 太阳直射点 会 南北移动。 2.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 昼弧 和夜弧。太阳 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引起昼弧、夜弧的长短变化,从而导 致 昼夜长短 的变化。 3.同一条 纬线 上,昼长相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地球公转的轨道与公转速度的变化例1 (原创题)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 B.乙→丙C.丙→丁 D.丁→甲⑵2011年2月3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运行轨迹、二分二至日的判读,并能能够掌握地球的公转方向、公转速度等知识的相互关系。
同时需要注意与探究点中的要点4中两幅图的差异。
解析:⑴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
⑵2月3日地球离开近日点(1月初)1个月,故靠近乙处。
答案:⑴A ⑵B 探究点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影响如图,当地球运行至a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26′S)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b点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运行至d点时,太阳直射于赤道上,这一天,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当地球又回到a点时,太阳又重新直射于南回归线上。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就这样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例2 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 A.∠XOF B.∠TOF C.∠FON D.∠TON (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带。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2章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课标展示核心素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综合思维:联系光照图或地球公转示意图,从时空综合角度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2.地理实践力:结合材料或实例分析光照、热量等方面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7页[基础梳理]一、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特别提示】1.正午时日影朝向(1)北极点:朝正南。
(2)北回归线~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北。
(3)南极点:朝正北。
(4)南回归线~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南。
(5)南、北回归线之间:因太阳直射点不同而出现朝北、或无影子、或朝南。
影子朝向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 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 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 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北半球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南北两极点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1.2.3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正午太阳的方向
正午太阳的方向: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正午太阳 有时在南方,有时在北方。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全年正午太 阳都在南方; 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都在 北方。
日出日落太阳的方向
N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
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外,全球各地日
出东北,日落西北。
W 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
除极昼极夜的地区外,全球各地日
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为12时。 全球日出地方时6点, 日落地方时18点。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太阳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 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 现象。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 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
扩大(缩小)
无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 小); 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无五带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无变化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季节的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 道除外)
变化明显(不明显)
始终昼夜平分 无季节变化
课堂小结
黄赤 交角
太阳 直射 点的 移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反之)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 短,北极圈及其以北 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昼最短, 夜最长,北极 圈及其以北出 现极夜现象
夏半年,北半球各 纬度昼长夜短,纬 度越高,昼越长, 夜越短。
春分---秋分
秋分---春分
冬半年,北半球各 纬度昼短夜长,纬 度越高,昼越短, 夜越长。
北半球各地
日出地方时早于6点, 日落地方时晚于18点。
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第三节 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共65张PPT)
第一次 60°
第二次 50°
第三次 40°
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在连续3个月,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在递减;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 =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计算,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次测量 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 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选D正确。 答案 D
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 a._回__归__线__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b._____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③决极定圈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a.___________之间有直射现象。 b._南__北__回__归__线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极圈
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 提示 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 围缩小(增加)4°。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经典高考题)读图,完成(1)~(3)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理总复习第2单元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鲁教版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运动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
化
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
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3.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
运用,能解决昼夜长短的计算、物影朝向、日出方
位、极昼、极夜等问题。
考点一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核心知识再现]
1.公转规律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
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
靠东。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
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面的交角。
目前,其大小是23°26′。
示意图如下:
1。
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__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案鲁
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标展示核心素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综合思维:联系光照图或地球公转示意图,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球公转运动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特征。
2。
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地球公转的原理和规律,联系二十四节气、日晷等中华传统文化,分析影子变化及日出日落等生活实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页[基础梳理]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错误!(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素养引领】1.(综合思维)为什么北极熊比企鹅多晒几天太阳?提示: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所需时间较少,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地区极昼;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较长,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
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2.(综合思维)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提示: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23°26′。
示意图如下:(2)影响①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
a.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b.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③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a.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b.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特别提示】1.春、秋分日的判断(1)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进入北半球时经过赤道的点。
(2)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时经过赤道的点。
(3)顺公转方向按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顺序确定。
2.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平均速度约为每3个月24个纬度,即8°/月,2°/周,由此可推算任何一个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由图还可以看出当太阳直射某一纬度位置(回归线除外)时,为关于冬至日或夏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标展示 核心素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综合思维:联系光照图或地球公转示意图,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球公转运动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特征。
2.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地球公转的原理和规律,联系二十四节气、日晷等中华传统文化,分析影子变化及日出日落等生活实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页[基础梳理]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素养引领】1.(综合思维)为什么北极熊比企鹅多晒几天太阳?提示: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所需时间较少,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地区极昼;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较长,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
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
2.(综合思维)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提示: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其大小是23°26′。
示意图如下:(2)影响①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
a.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b.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③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
a.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
b.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特别提示】1.春、秋分日的判断(1)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进入北半球时经过赤道的点。
(2)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时经过赤道的点。
(3)顺公转方向按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顺序确定。
2.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平均速度约为每3个月24个纬度,即8°/月,2°/周,由此可推算任何一个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由图还可以看出当太阳直射某一纬度位置(回归线除外)时,为关于冬至日或夏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
【素养引领】3.(综合思维)若黄赤交角等于零,还会形成四季吗?对气候类型有何影响?提示: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化。
同时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会消失。
3.昼夜长短的变化(1)一般状况(以北半球为例)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②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2)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节气图示昼夜的主要特点北半球夏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2页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及黄赤交角【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分析】多以地球公转示意图或文字材料为载体,通过分析公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以及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等,考查综合思维。
熟悉地球公转特征、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
典例1 (高考经典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❶。
图1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思维流程][答案] ❶太阳❷春分❸夏至❹冬至(1)D (2)D1.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技巧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要注意看以下五个信息:(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最右侧为近日点,最左侧为远日点。
(2)看地球极点: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
(3)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逆时针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相反则皆为顺时针。
(4)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时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
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分析理解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理解几个数据间的关系。
如下图:(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范围。
〉〉命题角度一地球公转特征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完成1~2题。
1.“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
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B.柴达木盆地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2.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15° B.105°C.195° D.285°解析:第1题,谚语说明该地区既种植小麦,又种植棉花。
选项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和基塘农业;柴达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渭河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且为平原地形,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
第2题,春分日为每年3月21日前后,寒露日为每年10月8日前后,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为360°,约为每天公转1°,则可计算出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答案:1.D 2.C〉〉命题角度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读图,完成3~4题。
3.与图中β角的数值相等的是( )A.热带所跨的纬度数B.极昼(夜)跨的最大纬度数C.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数D.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数4.若图中α角变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带范围将扩大,热带范围将缩小B.伦敦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C.武汉冬夏季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D.北京夏季天气将更加炎热解析:第3题,图中β角是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目前为66°34′,这一角度和黄赤交角互余,即和北半球热带所跨的纬度数互余,和极昼(夜)跨的最大纬度数互余,和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数互余,等于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数。
第4题,图中α角是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为23°26′,若变为20°,则寒带范围将变成70°~90°,范围缩小,热带范围将变成南北纬20°之间,范围也是缩小的;夏至日太阳将直射20°N,因此伦敦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武汉冬夏季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小;北京夏季天气可能更加凉爽。
答案:3.D 4.B〉〉命题角度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高考经典题)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5~6题。
5.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6.当天可能是( )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解析:第5题,根据丁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有极光)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而乙地将由秋进入冬说明乙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至秋的阶段,应位于丁和乙以南,且处于北半球,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
第6题,由材料分析可知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结合选项,只有11月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答案:5.B 6.D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分析】多以小区域经纬网图为载体,通过经纬网图中的位置确定、距离计算、方向辨别等,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抓住经纬线的特点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
典例2 (2019·高考天津卷)假期里,小明同学外出旅游。
某日早晨小明拍摄了日出的照片,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
在天津(39°N,117°E)的爸爸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上做出了回复(下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A.呼和浩特(40°N,112°E)B.兰州(36°N,104°E)C.杭州(30°N,120°E)D.南宁(23°N,108°E)(2)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A.纬度位置B.经度位置C.当天日落的方向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规范审答]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第(1)题,小明所在城市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7:29,此时天津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7:31,根据天津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为北半球______季,晨线为________走向;小明所在城市与天津几乎同时日出,表明两城市同在晨线上,小明所在城市位于天津的________或________方向。
同时还要考虑两城市之间的连线(晨线)的倾角(与经线的夹角不超过23°26′)。
第(2)题,由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北半球所处季节,可知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各地均为________方向日出,________方向日落。
甲城市还有两个小时日落,可判断该城市在昏线以西且距昏线________个经度差,但无法确定其经度和纬度,也无法确定当日太阳直射点的具体纬度和甲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
答案:(1)南__冬__东北—西南__东北__西南__东南__西南__30__(1)D__(2)C_1.抓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如下图所示:2.抓住直射点的移动,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如下图所示:3.抓住特殊现象,突破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特点(1)对称现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