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类中国文化概论-绪论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课件


第三,欧洲的君主专制在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的同时,也鼓励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而中 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则极力维护农耕经济,压 制工商业发展。“重农抑商”发展农业,抑 制商业。
二、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第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 间漫长; 第二,农耕经济基础稳定; 第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 第四,对人身控制严密。
绪 论
一、文化的涵义: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并由此逐渐 演化出许多引申意义: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 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其二,引申为古 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 彩。其四,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引申为 美、善、德行之义。总之,“文”在古人心目中, 起初指纹理,后来又引申出近十几种引申义。其 中,文字、文章、修养、德行与现在人们理解的 “文化”一词的意义最为接近。
第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 响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烈的地域性, 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 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大 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 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一、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第一,欧洲王权一开始就有一个宗教势力与之抗 衡,从古代埃及、罗马一直到中世纪,宗教势力 对王权形成巨大的冲击,而中国的神职人员只是 统治者的奴仆,宗教常常为统治者服务。因此, 中国的王权没有与之相抗衡的阻力,能够长期延 续。 第二,欧洲多元经济结构(尤其是工商业海上 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人们 的眼界开阔,民主意识强,因此冲击了王权专制, 而中国的农耕经济使专制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章)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第一章)PPT课件
文化政策: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 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政策对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具有能动的主导作用。 (“双百”方针)
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次
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 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境内共有56个民族。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 国别文化。 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 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中国文化具有多维性:(共同体文化) 原因:共同的文化源,华夏文明 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多元 一体 汉民族文化主导,凝聚和团结各民族文化
• “化”本意改易、生成、造化。《庄子·逍遥游》:“化 而为鸟,其名为鹏”。
• “化”也指教化。《荀子·不苟》:“驯至于善谓之化” 。
• “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这里的事物既可以指 自然之物,也可以指人的思想。
• 《易·贲卦》:“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 “文化”合成见于《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 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 后加诛。”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词,常 作文治教化之义。
• 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含义更为广泛:
✓ 指“读书识字”,不识字要学文化, ✓ 指“修养”,言行粗鄙要提高文化素养; ✓ 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是文学艺术、文博、图书等。 ✓ 作为专门术语的文化,在考古学中是指先民的遗址、遗物,如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 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中,不少人同意文化是指“观念形态”,政 治、经济以外都在其列;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PPT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PPT

这一概念的含义约等于中国古代的“文 明”。
在德国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中,文化的概 念被用于哲学、道德、美学、艺术等深奥的 精神生活领域,而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成 果则被视为浅薄的“文明”。
在法国人的语言中,文化则是与精神 生活、物质生活及社会制度、社会地位等 联系在一起。
中国文化体系
印度文化体系 世界四大文化体系
一、中国的“文化”古义
象征符号,引申为语言、文 字、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文:通“纹”(纹路、纹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间关系即人伦,引申为人 格修养
化:改易、生成、转化,事物形 态和性质的改变
美善德行
以文教化
“文化”古义的要点:
“文”是纹理,引申为一切有条理、有秩序、有美感的 东西;“化”字在甲骨文中是直立与倒立的两个人, 象征着重大的变化。 “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易· 贲卦· 传》中有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所谓的“人文化成”,按唐 代孔颖达《周易正义》的解释有两个内容:一是指典籍, 如《诗》《书》、《礼》等;二是指人们的风俗礼仪。 西汉刘向的《说苑· 指武》中有“圣人之 治天下也, 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指与“武力”相对的教 化。 在中国,“文化”不同于“文明”。“文明”与物质 世界的改造相联系。
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含义更为广 泛:
指“读书识字”,不识字要学文化,指“修养”,言 行粗鄙要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是文学艺术、文博、图书等; 作为专门术语的文化,在考古学中是指先民的遗址、 遗物,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中,不少人同意文化是指 “观念形态”,政治、经济以外都在其列; 也有人则作更广泛的理解,认为人类创造的一切,即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文化,此外还有一些其 他的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6
02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2024/1/30
7
饮食文化
01 菜系与地域特色
中国菜系包括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各地 菜系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
02 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礼仪体现尊卑有序、和谐共处的原则, 如餐桌座位安排、上菜顺序等。
03 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品茶、泡茶、论诗等 多种活动,体现清雅脱俗的生活态度。
绘画
2024/1/30
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从岩画、彩陶到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科的演变过程。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顾恺之、张择端、徐悲鸿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中国画的美学特征
以形写神、追求意境、注重笔墨等独特的美学追求。
21
音乐与舞蹈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从远古时期的骨笛、陶埙到古琴、琵 琶等乐器的演变过程。
重要手段。
16
道家思想
01
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 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无为 而治、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
02
03
辩证思维
道家思想提倡清静无为的生活态 度,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自我提升 。
道家思想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 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追求 真理和智慧。
2024/1/30
17
佛教思想
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
科技手段的运用将推动中国文化 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文化传 承方式。
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
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 将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传 承,形成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的 文化发展趋势。
2024/1/30
26
2024/1/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A
仁爱思想
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 命、热爱和平。这种思想体现在儒家文化中, 如孔子的“仁爱”思想。
中和思想
中国文化注重中和思想,即追求和谐、平 衡、中道。这种思想体现在道家文化中, 如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B
C
礼制观念
中国文化重视礼制观念,即注重礼仪、规矩、 秩序。这种观念体现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和社会生活中,如周礼的制定和实施。
着不同的服饰,以示尊重和礼貌。
03
服饰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服饰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从古代的传统服饰到
近代的中西合璧,再到现代的多元化服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和创
新精神。
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层次 感。同时,建筑的装饰也十分精美,包括雕刻、绘画等多 种艺术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播
01
中国文化“走出去” 战略
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通 过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等方式, 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02
跨文化交流与对话
加强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对 话,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包容 性的发展。
03
中国文化产业的国 际化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打造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和产 品。
因果报应
佛教思想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因果报应,人们应该行善积德,避免恶行以免受报应。
涅槃解脱
佛教思想追求涅槃解脱,即通过修行达到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05 中国文化的艺术层面
书法与绘画
书法艺术
介绍书法的起源、发展、流派和特点,以及重要的书法作品和书 法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
•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
2、人种因素
3、经济与生产方式
•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 •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专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之中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 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头脑的价值(科学)、尊重灵魄(宗教 )的价值。德、智、体全面发展。 1.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 界。重视自然的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做人做事和为贵,恰到好处,为人坚持原则 以能团结和谐。 2.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民为重、社稷次之、 君为轻。 3、肯定个体与心性向善、完美人格的培养:以德性修养为安 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的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 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四讲
伏羲、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一、中国人文的始祖——伏羲炎黄三皇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是传说时代的人物 。传说史料讲述的哪个时代称为古史的传说时代,相当于民 族于民族社会后期或相当于新后器时代晚期。按照世系推断 ,伏羲生活的时代距今在6000年前,炎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 5500年前,而黄帝生活的时代在距今5000年前。 伏羲也叫太昊氏,据唐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记载有四点 贡献:八卦、文字、婚姻制度、捕鱼用的罟和打猎用的网。 炎帝的最大功绩是发展了原始农业,所以叫神农氏、另一个 功绩是发展了医药。黄帝又叫轩辕氏,部落的发明很多,几 乎遍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文字、 衣冠和若干社会制度的发明。这些发明使得中国文化从物质 文明延伸到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 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课件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明 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 和,而文化则更强调民族的信仰、价 值观和行为方式。
特性
多元一体
中国文化虽然以汉族文化为主体 ,但也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如满族、蒙古族、藏族等,形成
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涵 盖了哲学、艺术、文学、历史等多 个领域,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如 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和弘扬中国文化成为一个重要挑战。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艺术形式等面临消失的风险,如 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成为一大挑战。
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需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世纪初
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科学、 民主和文学改良。
20世纪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 义文化成为主流。
现代文化
总结词
现代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 性的特点,与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逐渐增强,与世界文化的 交流和融合成为趋势。
新世纪以来
网络文化和流行文化逐渐兴起,如网络小说、网络视 频等。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中国文化的定义与特性 • 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 • 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 •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 • 中国文化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文化的定义与 特性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PPT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PPT
“观念形态”,政治、经济以外都在其列; • 也有人则作更广泛的理解,认为人类创造的一切,即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文化,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 解释。
文化内容的三个范围:
• 第一,意识形态(也称观念形态),即人们的世界观、 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特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 认识能力等;
• 第二,生活方式,即人们对其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 老病死、家庭生 活、社会生活等的态度以及在这些方 面采取的形式。
• 文化,既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又是一个在 近代吸收了外来意识,赋予了新涵义的词汇。
一、中国的“文化”古义
象征符号,引申为语言、文
文:通“纹”(纹路、纹理)字、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人间关系即人伦,引申为人 格修养
化:改易、生成、转化,事物形 态和性质的改变
美善德行
以文教化
“文化”古义的要点:
• “文”是纹理,引申为一切有条理、有秩序、有美感的 东西;“化”字在甲骨文中是直立与倒立的两个人,象 征着重大的变化。
文化最初都是在一个地方产生的,后来经过传播才 在其它各地发展出来,容易导致认为人类文化只有 一个中心,否认各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3)功能论(结构论)文化学派:认为文化的
产生是社会功能的需要,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推 护社会规范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存在着形式主 义倾向,过分强调文化“模式”、“体系”的运 用,而忽视文化动态研究,忽视文化的精神力量 与人的价值主体性,因此,其文化思想基本是机 械论的。(抽象模式)
• “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易·贲卦·传》中有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所谓的“人文化成”,按唐代 孔颖达《周易正义》的解释有两个内容:一是指典籍, 如《诗》《书》、《礼》等;二是指人们的风俗礼仪。 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有“圣人之 治天下也,先 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 加诛”。这里的“文化”指与“武力”相对的教化。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PPT参考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PPT参考
❖ 阴VS阳 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 阴阳两个方面: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 与静,出与入,升与降,乃至昼与夜,明与 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
2021/3/10
授课:XXX
14
❖ 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 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 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 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 之气的缘故。这是自然界阴阳相互制约、相 互消长的结果。
2021/3/10
授课:XXX
15
❖ 人亦分阴阳,女性为阴,男性为阳。 人身各部位,亦分阴阳
❖ 如胸腹为阴,背为阳,足为阴,手为阳,足 掌为阴,足背为阳,手掌为阴,手背 为阳,脏为阴,腑为阳,仔细观察之,全身 各部,皆阴阳组合成之也。
2021/3/10
授课:XXX
16
❖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2021/3/10
授课:XXX
21
八卦解析
❖ 《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 和“--”符号组成。名称是: 乾 (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 坎(kǎ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 离(lí)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 艮(gèn)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兑(duì)兑为泽卦像:上兑下兑八纯卦;
2021/3/10
授课:XXX
7
2021/3/10

1绪论(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ppt课件

1绪论(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本学科主要内容
介绍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化概念,介 绍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类型、 特点、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要考察古代的 政治、经济、伦理、哲学、文学、历史学、 科技、艺术、教育等。
参考书
• 1.《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袁腾飞 宁夏人民出版社(4 本)
• 2.《被历史忽略的历史》 杨文 • 3.《历史不忍细看》 文欢 • 4.《追寻历史的真相》张秀枫 (河南文艺出版社) • 5《明朝那些事》 当年明月,中国友谊出版社(7本) • 6. 《大秦帝国》 孙皓晖 河南文艺出版社(11本) • 7. 《文化与价值》张岱年 著 • 8. 《中国历史与文化》管维良
•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6千年前的文化至鸦 片战争(1840年)时期的中国文化。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 同化力—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
中国化(中原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经典、神仙体系;元代科举;清代 宦官等; • 曾把北宋打得落花流水的契丹,后来相当 一部分都吸纳到汉族中,有的混入高丽、 蒙古、回回等族、犹太人在上海找到家的 感觉。 • 康熙时不少满洲大臣不懂满文,乾隆时能 说满洲话的很少。 • 融合力--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的融 会各民族文化及不同地域的文化而形成
• 尼采:人生既使是一场梦,也要做得有滋有味!
• 从经济形态上,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 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
• 张远山文化随笔《上下五千年》将文化分 为——头脑文化,胸膛文化,腹部文化与 下半身文化。下半身又被他分为两段,为 胯部文化与胯部以下文化
• 中国文化上、下半身以唐中叶(安史之乱) 为界:从尧到周约2500年,是中国文化史 前时期,尚没有头脑。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 人文类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  人文类课件
● 我们学习和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精神文化,是以文、史、哲为骨干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国人精神生产最美 丽的花朵和中国人智慧外化的结晶。
(一)广义的文化
● 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由此可见广义的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所 以又称作“大文化”。
● 根据学者的研究。文化体系的构成有三层说、四层说、五层说、六层说等等。 ● 我们着重介绍四层说。四层说是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来分层的 。
(二)学习中国文化的意义
● 削弱和取消人文教育,片面强调科学技术等专业教育有那些危险呢? 第一,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下降。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修养的教育,会加剧人的心理失衡。
● 第二、导致人与自然的冲突,科学主义泛滥。
学习该门课程,其意义就在于加强人文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使我们在更广阔的领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道德精神,
一、文化的涵义:
●古人是怎样理解“文化”这个概念的 ?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后来,在此基础上,“文”字又有许 多引申意义。 ●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在此基础 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
●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 又引申为文彩。
●其四,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 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如成语“文 质彬彬”。其中,文字、文章、修养、 德行与现在人们理解的“文化”一词的 意义最为接近。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的含义 是什 么?
“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在 实
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
这里所说的主体是指人,客体是指自然。 人是指整个人类。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 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简言之, “自然的人化,也即人化自然是文化的本质。”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古代散文
03
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
古代小说与戏曲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代表了 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古代戏曲
包括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与戏曲的艺术特色
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等手法,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 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婚礼习俗
包括提亲、订婚、迎亲、拜堂、入洞房等步骤,以及哭嫁、闹洞 房等特殊习俗。
丧葬习俗
包括停尸、报丧、守灵、出殡、下葬等步骤,以及做七、周年祭 等特殊习俗。
生育习俗
包括催生、报喜、洗三朝、满月酒等步骤,以及抓周、取名等特 殊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摔跤、赛马和射箭是那达慕大会的固定项目。
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
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 包括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草书等五种书体。
绘画艺术
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 要手段,讲究用笔用墨, 注重意境的营造。
音乐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以五声音阶 为基础,注重旋律的优美 和节奏的和谐,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
05
CATALOGUE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 件
CATALOGUE
目 录
• 中国文化概述 • 中国语言文字 • 中国哲学思想 • 中国文学艺术 •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 • 中国饮食文化
01
CATALOGUE
中国文化概述
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 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 观念等的总和。

2024年度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2024年度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 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避暑胜地,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 山庄规模宏大,布局巧妙,融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宫殿的特点。这里山水相依 ,景色优美,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又一杰作。
2024/3/23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33
13
音乐舞蹈及其传承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

从远古时期的骨笛、陶埙到春秋 战国时期的编钟、编磬,再到汉 唐时期的鼓吹乐和丝竹乐等。
著名音乐家及其作

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嵇 康的《广陵散》、李龟年的《秦 王破阵乐》等。
舞蹈艺术的传承与
发展
古代舞蹈如《霓裳羽衣舞》、《 剑器舞》等的传承,以及现代舞 蹈的创新与发展。
25
八大菜系及其代表菜品
湘菜
以香辣、酸辣为主,代表菜品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等。
徽菜
以重油、重色、重火功为主,代表菜品有臭鳜鱼、毛豆腐等。
2024/3/23
26
茶道精神与品茗技巧
2024/3/23
茶道精神
和、敬、清、寂。即和谐共处,相互 尊敬,保持清净,享受寂静。
品茗技巧
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注重茶叶 的色泽、香气和滋味的变化。
27
酒文化及其礼仪规范
酒的种类
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等。
饮酒礼仪
适量饮酒,尊重长辈和客人,避免劝酒和酗酒。
酒桌文化
敬酒表示尊重,碰杯表示友好,酒满茶半表示热情好客。
2024/3/23
28
07
CATALOGUE
中国建筑园林艺术风格
2024/3/23
29
传统建筑风格与特点
独特的屋顶造型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典籍,考察名胜古迹,文化遗址,历史 文物) 3.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4
考核说明
形成性考核 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考核。形成
性考核的成绩按2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 绩。 终结性考核: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为闭卷考试, 卷面成绩100分。 总成绩计算公式: 总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20%+终结性考核成绩 ×80%
3推陈出新的改革精神。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变法到我们 现在的改革精神。
12
三、龙马精神——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
龙与中华民族、中国文化同步诞生。龙在中国文化 中,是美好和威力的象征,代表兴盛和发达,吉祥 和幸运。龙成为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龙是以 多元兼容、综合创新、开拓奋进、造福众生、与天 和谐的精神底蕴,成为中华民族的图徽和象征的。 而其中的"开拓奋进"及"造福众生",就很适合马 ,尤其是骏马、千里马。可以这样说,龙的精神汲 取、蕴含着马的精神,马的精神是龙的精神的一部 分。龙马精神就是以强健的姿态开拓奋进,从而造 福众生的精神。
11
二、中国文化的自强不息“斗争”精神: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1、与自然斗争。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 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中国神话 传说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 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 。2不畏强暴、坚持真理与正义。孟子、屈原、司马迁 。岳飞、文天祥。历代明君帝王的励精图治进取精神
10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 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头脑的价值(科学)、尊重灵魄(宗教 )的价值。德、智、体全面发展。 1.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 界。重视自然的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做人做事和为贵,恰到好处,为人坚持原则 以能团结和谐。 2.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民为重、社稷次之、 君为轻。 3、肯定个体与心性向善、完美人格的培养:以德性修养为安 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的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 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音乐与舞蹈
传统音乐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类、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古琴、古筝、二胡 等演奏的音乐。
民间舞蹈
概述中国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和表演形式,如汉族的秧歌、 藏族的锅庄舞等。
音乐舞蹈的文化内涵
阐述音乐和舞蹈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所体现的审美 观念和文化精神。
戏曲与影视
戏曲艺术
介绍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剧种和表演特点,包括京剧、昆曲、 豫剧等。
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
汉服、唐装、旗袍等是中 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体现 了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和 文化内涵。
民间服饰
各地民间服饰丰富多彩, 如苗族的银饰、壮族的绣 花鞋等,展示了中国多元 民族文化的魅力。
现代服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现 代服饰不断吸收西方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时尚风格。
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空 间层次和和谐统一,如故宫、颐和园 等建筑杰作。
03
道家思想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善于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追
求真理和智慧。
佛教思想
01
四谛八正道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四谛和八正道,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
正道包括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02
因果报应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带来相应的果报,鼓励人们
行善积德、追求解脱。
影视艺术
概述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特点,以及影视艺 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
戏曲与影视的互动关系
阐述戏曲与影视在创作、表演和受众接受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05
中国文化的社会习俗
婚丧嫁娶
婚礼习俗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01中国文化概述Chapter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中国文化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国文化强调“仁爱”、“礼制”、“道德”等核心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精神追求。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01020302中国传统文化Chapter儒家思想与道德伦理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经典儒家道德伦理儒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经典道家自然哲学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与自然哲学法家思想与政治实践法家思想的核心法家经典法家政治实践法家思想的影响墨家思想与社会正义墨家思想的核心兼爱、非攻、尚贤等社会观念。

墨家经典《墨子》等。

墨家社会正义强调平等、互利、反对战争。

墨家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和科学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佛教思想与宗教信仰佛教思想的核心佛教经典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宗教观念。

《大藏经》等。

佛教宗教信仰佛教思想的影响强调修行、解脱、慈悲为怀。

对中国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03中国文学艺术Chapter《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古代散文四大名著元曲与明清传奇关汉卿、王实甫等戏曲家的作品,以及《牡丹亭》《长生殿》等传奇剧作,展现了中国古代戏曲的魅力。

古代绘画与书法中国画书法古代音乐与舞蹈古代音乐古代舞蹈01020304现代诗歌与散文现代绘画与书法现代小说与戏剧现代音乐与舞蹈现代文学艺术发展04中国传统节日与风俗Chapter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其他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其他祭祀节日030201清明节、端午节等祭祀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团圆节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庆祝活动,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敬老节等,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等,也有祭祖和祈福的习俗。

其他团圆节日如七夕节、冬至等,这些节日都与家庭团聚、亲情友情有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观念和人情味的重要体现。

少数民族特色节日泼水节01火把节02其他少数民族节日03传统风俗与民间信仰婚嫁习俗01生育习俗02民间信仰0305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Chapter四大发明及其影响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唐代发明,应用于军事,改变了战争方式,也促进了烟花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整版
位和影响力。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完 整版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文化概述 •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 中国文化的制度层面 • 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 • 中国文化的艺术层面 • 中国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饮食与养生
中国饮食注重食物的营养与药用价 值,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如食 疗、食补等。
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
服饰变迁
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旗袍 等,具有独特的款式和图案,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和文化传统。
中国服饰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迁,吸 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多元化 的服饰文化。
服饰礼仪
中国服饰礼仪体现了身份地位、场合 和礼仪规范的要求,如穿着打扮、颜 色搭配、饰品佩戴等。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起源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在漫长的 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 代表作品。
官僚制度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各级官员按 照品级高低享有不同的权力和待遇,承担着管理 国家事务的职责。
教育制度
科举制度
自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袭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 • 3、明确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及传统文化的主要
对象。
一、文化的涵义:
• 古人是怎样理解“文化”这个概念的 ? •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 后来,在此基础上,“文”字又有许多引 申意义。
• 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在此基础上又 引申为诗词曲赋。
•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 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 念的过程。简言之,“自然的人化,也即 人化自然是文化的本质。”
• 我们学习和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精神文化, 是以文、史、哲为骨干的传统文化。它是 中国人精神生产最美丽的花朵和中国人智 慧外化的结晶。
(一)广义的文化
• 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所创造 的文明成果。由此可见广义的文化涵盖面 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绪论
• 一、教学目的:
• 通过介绍“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传统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涵 义、源流、范畴,构成特点与地位。进而使学生 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 二、教学重点 • 1、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文化”概念的说法,
明确“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 概念
• 3.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他们于1952年发表 了《文化的概念》,对西方当时搜集到的160多个关于 文化的定义做了梳理与分析,指出:文化既是人类行为 的产物,又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的含义 是什 么?
“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在 实
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
这里所说的主体是指人,客体是指自然。 人是指整个人类。人是国文化概论的方法:
• 第一,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 第二,典籍研习和社会考察相结合。 • 第三,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 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 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 在这个概念中,有如下几个要点:
• 其一,“中国”,其内涵经历了一个 逐次扩展的过程。
• 其二,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始主 体。
• 其三,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 度的特色。
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
• 第二、导致人与自然的冲突,科学主义泛滥。 学习该门课程,其意义就在于加强人文教育,文 化素质教育,使我们在更广阔的领域理解人生的 意义和目的,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道德精神, 审美意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身心的和谐 发展。
• 第三,有助于发掘传统文化的底蕴,促进经济发 展。
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
课堂交流:
• 古人怎样理解“文”和“化”(文:纹理修养。 化:教化。文化:以文教化)。
• 文化的本质:人化自然。 • 广义的文化指什么?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 文化体系四层说包括哪四层? • 狭义的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三、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 (一)中国文化 • 什么是中国文化? •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
• 其一,传统文化可以也应该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 重要文化资产和文化资本。
• 其二,历史传统文化是塑造区域文化气质的重要 基地。
• 其三,发掘利用传统文化,不仅可以给经济经营 活动注入价值巨大的文化资产,提高产品的文化 品位和文化感召力,而且能够直接促进商标、广 告、包装等文化资产的迅速增值,同时提高经济 领域的文化资产意识。
习中国文化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 2、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继承优秀传统,创造
美好未来。 • 3、有助于全面提高人文素质。
(二)学习中国文化的意义
• 削弱和取消人文教育,片面强调科学技术等专业 教育有那些危险呢? 第一,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下降。片面强调专业教 育,忽视人文修养的教育,会加剧人的心理失衡。
• 其二,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 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 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 又引申为文彩。
• 其四,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 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如成语 “文质彬彬”。其中,文字、文章、 修养、德行与现在人们理解的“文化” 一词的意义最为接近。
• “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一是变化,二是 生成,三是造化。主要指事物动态变化的 过程。

一是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二是翰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

三是惠及世界的科技工艺 ;

四是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

五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 ;

六是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
(二)中国传统文化
• 就是指6千年前的文化至鸦片战争(1840年)时 期的中国文化。
• 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 (一)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 • 1、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容,学

在此基础上,后来又引申为风俗、风
气教化等等。“化”字的引申义与现代人
理解的“文化”一词最相近的是“教化”,
也即伦理德行的化成,如“潜移默化”。
近代欧洲是怎样理解“文化”这个概念
的?
• 1.栽培、种植的意义,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性情陶冶、品 德教化等涵义。
• 2.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 作了系统阐释,他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 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 内的复杂整体。”
• (3)行为文化层: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 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 (4)心态文化层:指价值观念、审美情 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这是文化 的核心。
(二)狭义文化
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 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 分。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所以又称“小文化”。
• 根据学者的研究。文化体系的构成有三层 说、四层说、五层说、六层说等等。
• 我们着重介绍四层说。四层说是从文化形 态学的角度来分层的 。
• (1)物态文化层约相当于物质文化,表现 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 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 (2)制度文化层:指各种社会规范,它 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 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