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2、课程编号:132000771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6、实验学时: 32学时,7、实验学分:1学分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11、大纲审批: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
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实验电路。
电子电工学教学大纲

电子电工学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概述:目前,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以促进其发展,在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类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有些内容在物理课程中讲过。
但物理中强调的是概念,而本课程强调的是工程应用。
本课程也与后续的专业课不同,一般不讨论综合性的用电系统和专用设备,而只研究用电技术的一般规律和常用电气设备、元件及其基本电路。
2、教学目的:电工电子学是一门非电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和我国电工和电子事业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教学方法:本课程内容包括电工理论教学和电子理论实验两部分组成。
教学采用黑板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分析和例题讲解,使学生牢固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对基本电路能熟练计算。
通过布置一定量的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电子电工课程标准一览表三、课程内容及要点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教学要求:在《物理学》中电学部分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讨论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本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课程的基础。
基本要求有:1、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意义;2、理解电压、电流正方向的意义;3、理解电路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4、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并能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5、掌握分析与计算简单直流电路和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一、电路的作用。
二、电路的组成。
三、电路分析。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学分:3.5 总学时:63理论学时:54 试验学时:9面向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大纲执笔人:刘双喜大纲审核人:李有安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作为工科学生的一个必修内容,作为多学科的边沿知识和基础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任务是着重让学生了解到电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几一些基本设计思路,为生物工程的发展加把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针对重点讲解电学的基本知识,不要过于深,尽量做到浅显易懂,提高非电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并能结合生物工程应用中的一些事例讲解电学知识,把尽可能用到的知识都教授给学生。
3、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教学时,尽可能地教授一些实用电路,加大实践与理论地结合,教授一些设计电路地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最好,可以直观明了.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电工学: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1 电路作用与组成电路模型、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的形式1.2电源有载工作、开路、短路电源有载工作、开路、短路工作特性分析、负载特性分析1.3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在电路中的作用重点难点: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在电路中的作用建议教学方法:采用电路模型教学,实例与模型结合逐步分析教学。
思考题:电源有载工作、开路、短路时有和特殊要求?第二章:电路分析方法2.1 电阻串并联的转换电压源与电流源的转换、星型与三角形转换2.3 支路电流法支路电流法地结构、应用原理、求解对象2.4 节电电压法方法地结构、应用原理、求解对象2.5 叠加原理、戴氏定理与诺吨定理各原理地结构体系、求解原理方法、转换原理重点难点:支路电流法、节电电压法的应用建议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教授分析原理思考题:对于电路中含有受控源的应如何求解?第三章:正玄交流电3.1 正玄电压与电流频率、周期、初相位3.2 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3.3 各元件电路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路3.5 电路交流频率特性RC电路、串联、并联谐振重点难点:串联、并联谐振建议教学方法:采用推倒教学法,逐步介绍三相电参数。
电工电子学科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学课程教学标准课内总课时:144执笔人:吴承朋编写时间:2006.7.18一、课程性质、特点及任务1、知识、技能在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电工电子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电工电子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结合电工电子学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各章节课时安排及学分中职电工电子学的教学是一门必修课。
学生必须进行选择。
该课程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根据中职电工电子学的教学目的、电工电子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并参照有关知识在中职电工电子学中的重要程度,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A: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B:知道“是什么”。
能根据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别有关的材料。
C:懂得“为什么”。
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电工电子学的问题。
D:能够“应用”。
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电工电子学的问题。
技能目标:E:一般。
F:熟练。
详细情况见下表:。
《电工与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一)

《电工与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一)《电工与电子学》是一门必修的电路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电路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电路定律、戴维南定理、套路定理、传输线、放大器、滤波器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工与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1)掌握基本电路定律巴、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套路定理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技能;(2)了解传输线、放大器、滤波器等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培养学生解决基本电路分析和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电路定律:含基本电路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套路定理。
(2)传输线:含基本特性参数、阻抗匹配、传输线上的反射问题、传输线路波导模型。
(3)放大器:含放大器的电路类型、增益公式、共模抑制等。
(4)滤波器:含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运用案例和计算实例进行基础概念的讲解和阐述。
(2)例题演示:讲解各种通用定理的使用和适用的例题,帮助学生提高基本概念和理解。
(3)实验教学:课程将设置丰富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计算、设计能力,充分发挥电子课程的特点,使学生掌握课程所授知识。
(4)互动授课: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和同班学习相互合作,使课程教学更具有共同性和交互性,让学生知识体验更加丰富和深化。
四、评分标准本课程考核采用定期考试和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定期考试在内容上覆盖上述所有内容,实验报告中将以实际为基础,要求结合理论知识,实验学生设置、实验了解、分析实验数据。
五、交流学习与教育实践由于《电工与电子学》课程涉及较多的实际应用,交流学习和教育实践对学习和教学来说都是必要的。
因此,学生需要参加相关交流和实践课程,了解并统筹推进自己的实际学习和教学过程。
六、结语总而言之,《电工与电子学》课程是电气工程的重要基础课程,为各种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希望通过教学,能够广泛宣传相关的基础理论,在学生中推广类似应用,以达到提高学生能力、提高电气工程实践的目的。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Experiment of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ics2.课程编码:131010021/131010031/1310100413.课程类别:基础课4.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5.课程总学时:非电工科72,非电理工科64,非电管理及文科专业566.实验学时:非电工科16学时,非电理工科16学时,非电管理及文科专业8学时7.课程学分:48.开课学期:4,5学期9.先修或同修课程:10.适用专业:土木工程、轮机工程专业、热能与动力,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材料科学,环境工程专业,食品安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与科学、工商管理等非电专业。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电工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将电工电子学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相互提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实验共安排47学时,其中23学时为必选实验,24学时为可选实验,按教学计划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分别完成实验学时数为16学时和8学时。
四、实验报告及实验考核1.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格式应包括: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实验时间。
目的、实验装置、内容步骤、线路连接原理图、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或原理论证、或实验现象描述等)。
2. 实验考核:(1)实验考核方式:考查(2)实验成绩确定: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以实验预习,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化学与化工系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4102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课系或教研室:物理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电工电子学是理工科非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分析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数字逻辑和各种应用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教学形式为主,共48学时。
课堂教学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并辅之以课堂讨论。
用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课堂讲授约占总学时的90%,习题课约占总学时的10%。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期中考试为闭卷笔试。
其中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7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0%。
三、课程教学内容(一)电路和电路元件1.教学内容(1)电路和电路物理量。
(2)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
(3)独立电源元件。
(4)晶体二极管。
(5)晶体三极管。
2.重点掌握内容(1)电路相关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参考方向。
(2)电阻、电感、电容元件及电压源和电流源。
(3)二极管单向导电性。
(4)三极管输出特性。
(二)基本电路分析1.教学内容(1)直流电路分析。
(2)单相交流电路。
(3)三相交流电路。
2.重点掌握内容(1)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及等效电源定理的应用。
(2)单相交流电的三要素。
(3)三相交流电的连接及其原理分析。
(三)分立元件放大电路1.教学内容(1)放大器的概念。
(2)单管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3)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4)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5)放大电路工作点的稳定。
(6)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7)多级放大电路。
2.重点掌握内容(1)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的画法,确定并计算静态工作点。
(2)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校工科非电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发展快、应用日益广泛、与各专业结合越来越紧密。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初步具备分析和设计电路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具有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本专业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要具备普通物理学和高等数学基础,并应与电工电子学实验课程做好配合教学。
本课程课堂讲授总学时为72学时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相量的概念、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的计算方法;理解换路定则,掌握一阶暂态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
2.掌握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会分析简单的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的典型应用电路,了解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负反馈的基本概念。
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集成计数器的设计;了解数字电路和门电路的基本知识。
4. 掌握磁路与变压器的基本知识;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计算及其控制电路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以电路为基础,侧重于对电子技术应用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应用技能。
对元器件重在外部特性、功能和应用,对内部机理或内部电路一般不做深入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与分析方法本章重点难点: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电源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电位的计算。
《电工电子学基础》教学大纲doc

《电工电子学基础》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325007总学时:64学时(讲课60学时,实验4学时)总学分:4学分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必修适用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预修要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一)性质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类本科生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为必修课。
(二)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今后学习有关专业课,以及为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电工类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常见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内容要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电学在工业设备中的应用,具体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分析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简单电类问题;(2)与电类专业有所区分,能对基本的简单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实际动手与理论相结合。
3.习题要求:巩固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淡化公式的推理和定理的证明,增强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习题内容能覆盖课程中的重点及部分难点。
保证每章做总结并上习题课。
习题可包括思考题和计算题,课外习题和课内习题。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适用于本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因为本课程涉及《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专业基础知识,故适宜在第二学年开课。
本教学大纲所列内容大部分通过讲课教学环节完成,少数内容也可以通过其他教学环节和自学来完成。
讲授內容可按学时作适当增删。
大纲正文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知识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掌握电动势,参考方向,电路模型,电位;2、掌握电路的有载、开路和短路工作状态;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重点:基本物理量及其方向,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电位。
难点:电压、电流的方向,电位。
习题:8绪论:电工电子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等第一节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模型第二节电路的有载、开路和短路工作状态第三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第四节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其计算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学时:8学时(讲课8学时)本章讲授要点:1、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2、掌握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3、掌握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重点:电路分析的几种方法。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修改版]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d4b62ea58da0116d1749ea.png)
第一篇:《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及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后续课程和从事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使用,学会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
学习本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和必要的高等数学,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有关知识的复习。
本课程实用性较强,在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还要注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尽量让同学多动手。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电路部分第一章电路理论基础:1.1 电路模型及基本物理量1.2 功率1.3 电路元件1.4 基尔霍夫定律1.5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1.6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7 叠加定理1.8 戴维南定理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2.1 正弦量的三要素2.2 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法2.3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特性2.4 正弦交流电路中元件的串并连2.5 正弦交流电路中元件的串并连谐振2.6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第三章安全用电常识3.1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3.2 触电形式及触电急救3.3 保护接地及保护接零3.4 电气防火、防雷及防爆3.5 静电的防护第二部分电子电路第四章常用晶体管4.1 半导体基本知识4.2 PN结及晶体二极管4.3 晶体三极管4.4 场效应管第五章基本放大电路5.1 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基本原理5.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5.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5.4 射极输出器5.5 多级放大电路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6.2 放大器的负反馈6.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第七章直流稳压电源7.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7.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7.3 滤波电路7.4 稳压电路第八章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8.1 基本逻辑门电路8.2 TTL集成门电路和CMOS集成门电路第九章双稳态触发器和逻辑电路9.1 双稳态触发器9.2 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9.3 寄存器9.4 计数器第十章脉冲波形的整形与产生10.1 脉冲整形电路10.2 脉冲产生电路10.3 555定时器及应用第三部分实验部分实验一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二万用表的使用实验三常用晶体管的使用试验四三极管的放大电路三、课时分配第一部分36学时第二部分40学时第三部分20学时第二篇:《电工电子学C》教学大纲《电工电子学C》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 学分:3 学时:48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8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食品科学与工程、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工科非电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校工科非电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发展快、应用日益广泛、与各专业结合越来越紧密。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初步具备分析和设计电路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具有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本专业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要具备普通物理学和高等数学基础,并应与电工电子学实验课程做好配合教学。
本课程课堂讲授总学时为72学时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相量的概念、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的计算方法;理解换路定则,掌握一阶暂态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
2.掌握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会分析简单的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的典型应用电路,了解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负反馈的基本概念。
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集成计数器的设计;了解数字电路和门电路的基本知识。
4. 掌握磁路与变压器的基本知识;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计算及其控制电路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以电路为基础,侧重于对电子技术应用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应用技能。
对元器件重在外部特性、功能和应用,对内部机理或内部电路一般不做深入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与分析方法本章重点难点: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电源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电位的计算。
绪论1学时1.电路的基本概念1学时电路模型的定义;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电工电子学”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及实验”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1C0030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及实验学分:3.5 周学时:3.0-1.0面向对象:工科非电类专业本科学生预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电工电子学及实验”是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的技术基础课程,它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贯通,着重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应用的介绍。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基础,分立元件基本电路,数字集成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波形产生和变换,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功率电子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电气控制技术等。
(二)英文简介《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Experiment》is a foundational course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majoring in non-electrics. This course focuses on basic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technics electronics combining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theories. It includes circuit and elements, circuit analysis base, discrete component circuit, digital integrate circuit, integrated operational amplifier, generation and convertion of wave, measuring and data collecting system, power electronic circuit, transformer/ electro-motor and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电路、电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和使用常见的电工、电子设备;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解决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电子技术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高校工科非电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发展快、应用日益广泛、与各专业结合越来越紧密。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初步具备分析和设计电路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具有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本专业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要具备普通物理学和高等数学基础,并应与电工电子学实验课程做好配合教学。
本课程课堂讲授总学时为72学时
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相量的概念、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的计算方法;理解换路定则,掌握一阶暂态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
2.掌握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会分析简单的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的典型应用电路,了解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负反馈的基本概念。
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集成计数器的设计;了解数字电路和门电路的基本知识。
4. 掌握磁路与变压器的基本知识;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计算及其控制电路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以电路为基础,侧重于对电子技术应用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应用技能。
对元器件重在外部特性、功能和应用,对内部机理或内部电路一般不做深入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与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电源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电位的计算。
绪论1学时1.电路的基本概念1学时电路模型的定义;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2.电路的基本元件1学时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关系。
3.基尔霍夫定律1学时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4.电路的分析方法4学时电源等效变换;支路电流分析法;结点电压分析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电位的计算。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
本章重点难点:正弦量的三要素、相量表示法、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分析、RLC 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一般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1学时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
2.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模型1学时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3.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2学时使用相量图和相量式法分析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4.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与功率因数的提高1学时正弦交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5.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1学时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6.三相正弦交流电路3学时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中负载的正确连接方式、中线的作用和对称三相负载的计算。
第三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换路定则、一阶线性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方法。
1.换路定则与电压电流初始值的确定1学时
电路的暂态和稳态概念、电路的换路定则;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2.一阶线性电路的响应1学时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3.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1学时
一阶线性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方法。
第四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本章重点难点:半导体二极管、稳压管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与PN结1学时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2.半导体二极管2学时
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半导体二极管的电路模型;半导体二极管、稳压管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
3.双极型晶体管2学时
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三极管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第五章基本放大电路
本章重点难点: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各元件的作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非线性失真及其改善措施。
1.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能指标2学时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计算。
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2学时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分析方法;非线性失真及其改善措施;分压偏置的共射极放大电路。
3.射极输出器1学时射极输出器的工作原理。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难点: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分析方法;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线性电路的应用。
1.集成运算放大器2学时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电压传输特性和分析依据。
2.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5学时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和对负反馈类型的判断;负反馈对放大电
路性能的影响。
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和非线性应用 1.5学时比例运算电路、加法和减法运算电路、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比较器。
第七章数字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难点:基本逻辑门的逻辑功能和符号;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和逻辑函数的表示与代数化简方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常用组合逻辑部件的逻辑功能与应用;典型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符号;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常用集成计数器构成的计数器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1.数字电路基础4学时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和基本定律;逻辑函数的代数法化简与变换。
2.集成逻辑门1学时三态门的特点及应用;使用集成逻辑门的注意事项。
3.组合逻辑电路3学时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及其应用。
4.集成触发器1学时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5.时序逻辑电路3学时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常用中规模时序逻辑电路及其应用。
第八章:Multisim简介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难点:学会使用Multisim仿真软件并会使用该软件分析各种电路
1学时第九章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本章重点难点:555集成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1. 正弦波振荡器 1学时
RC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2. 555集成定时器及其应用 1学时
由555集成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第十章数据采集系统
本章重点难点:传感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
1. 典型测控系统简介;传感器。
1学时
2. 传感器;信号测量与变换电路。
1学时
3.滤波器;多路模拟开关;采样保持器;数模转换器。
1学时
4. 模数转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简介。
1学时
第十一章直流稳压电源
本章重点难点: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电路。
1.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1学时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单相整流滤波电路2学时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工作原理;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3.串联型线性集成稳压电路1学时串联型线性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三端集成稳压器及其应用电路。
第十二章变压器与电动机
本章重点难点:磁路的基本概念;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基本电磁关系;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阻抗变换作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方法和相关计算。
1.磁路1学时磁路的基本概念;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基本电磁关系。
2.变压器2学时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额定值;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阻抗变换作用;三相变压器、特殊变压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三相异步电动机3学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电磁转矩、机械特性和使用。
第十三章电气控制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常用控制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实现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失压保护的方法。
1.常用低压控制电器2学时开关电器、主令电器、执行电器以及保护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三相鼠笼式电动机的基本控制4学时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直接启动、正反转控制、行程控制和时间控制。
第十四章:电力电子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功率变换电路
1.常用电力电子器件 0.5学时
2.功率变换电路 1学时
3.逆变器 0.5学时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电工电子学》(上、下),刘润华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国家级;2.《电工学》(上、下),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国家级;
3.《电工电子技术》,徐淑华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国家级;
4.《电工电子学实验与实习》,郝宁眉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2004,学校自编;5.《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刘润华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2005,学校自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