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公共课部肖超颖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内外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中外工艺美术之间的联系有大致的了解,并对各时期不同的工艺美术种类及其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能运用所学知识借古鉴今,推陈出新。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讲授、专题讨论、主题设计创新与应用数学、案例教学、专题知识竞赛、参观学习、论文竞赛、行业调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当前的设计作品现状和学生所上的专业设计课程进行评价和讲解。

三、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中外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深入了解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重点与特点,以及材料与加工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正确地掌握工艺美术在品种、造型、装饰纹样、题材以及艺术风格等特点,本课程的学习还要求理解中外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地位与影响。

掌握进行工艺美术设计与制作所必须的相关技能。

四、教学内容中国编1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距今约200万年~4000年)1.1 石器工艺1.2 彩陶工艺和黑陶工艺本章小结2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2.1 青铜工艺2.2 陶瓷工艺2.3 十二章纹饰本章小结3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3.1 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3.2 秦代的工艺美术3.3 汉代的织绣工艺3.4 汉代的铜器工艺3.5 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3.6 汉代的漆器工艺3.7 汉代的画像石本章小结4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公元581~907年)5.1 陶瓷工艺5.2 染织工艺5.3 金属工艺5.4 漆器工艺本章小结5 宋代的工艺美术(公元960~1279年)6.1 陶瓷工艺6.2 织绣工艺6.3 金属工艺和漆器工艺本章小结6 元代的工艺美术(公元1271~1368年)7.1 陶瓷工艺7.2 织绣工艺7.3 金属工艺7.4 漆器工艺本章小结7 明代的工艺美术(公元1368~1644年)8.1 陶瓷工艺8.2 织绣工艺8.3 金属工艺8.4 漆器工艺8.5 明式家具本章小结8 清代的工艺美术(公元1644~1840年)9.2 织绣工艺9.3 金属工艺和漆器工艺 9.4 雕塑工艺本章小结外国编1 史前的工艺美术11.1 旧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 11.2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本章小结2 古代东方的工艺美术12.1 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 12.2 古代波斯的工艺美术 12.3 古代印度的工艺美术 12.4 古代伊斯兰的工艺美术 12.5 古代日本的工艺美术本章小结3 古代西方的工艺美术13.1 古代希腊的工艺美术 13.2 古代罗马的工艺美术本章小结4 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15.1 陶器工艺15.2 金属工艺15.3 象牙工艺15.4 木工艺15.5 玻璃工艺与染织工艺本章小结5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16.1 陶器工艺16.2 玻璃工艺16.3 金属工艺16.4 木工艺及其他工艺本章小结6 巴洛克时期的工艺美术17.2 玻璃工艺17.3 染织工艺17.4 木器工艺本章小结7 罗可可时期的工艺美术 18.1 陶瓷工艺18.2 染织工艺18.3 木器工艺本章小结五.课时安排六、作业要求每次课程结束之后,安排相应的思考题以供下次课堂讨论,每讲的讲授课中或结束后布置相应的小论文。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起源于四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图案 讲究对称和平衡,色彩搭配和谐,线条流畅, 展现了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大名陶
紫砂陶
产于江苏宜兴,以独特的紫砂泥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 其色泽温润,质地细腻,透气性好,泡茶不失原味。
建水紫陶
源自云南建水,采用当地特有的紫泥为原料,经多道工序精 制而成。其器形古朴典雅,色泽深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提交要求说明
报告内容
提交方式
报告格式
学生需围绕课程所学知识点,结 合自身学习体会,撰写一篇自我 评价报告。报告应包括学习成果、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内容。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将自我评价 报告提交至指定邮箱或教学平台。
报告应采用Word文档格式,标题 为“《中国工艺美术史》自我评 价报告”,正文部分需包含标题、 正文、结论等部分,字数不少于 1000字。
常用于装饰窗户、墙壁等,内容多反映喜庆、吉祥等主题。
02
年画
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主要用于新年时张贴,内容多为吉祥图案、
门神、历史故事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3
其他传统艺术形式
如刺绣、泥塑、陶瓷艺术等,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
统艺术世界。
05
地域性特色工艺美术品展示及评价
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工艺技术
陶瓷采用拉坯、修坯、上釉等工艺;金银器运用锤揲、錾刻、焊接等 技术。
元明清珐琅彩与景泰蓝
珐琅彩特点
色彩鲜艳,画工精细,具有油画般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景泰蓝特色
以蓝色为主色调,镶嵌各种颜色的珐琅质,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工艺技术
珐琅彩采用画珐琅工艺,在瓷器上绘制图案;景泰蓝运用掐丝、点 蓝、烧蓝等工艺制作。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陶瓷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内容包括:原始社会的陶瓷、商周时期的陶瓷、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秦汉时期的陶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唐宋时期的陶瓷以及元明清时期的陶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3.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难点:理解陶瓷工艺的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以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系列陶瓷作品,引发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兴趣,提问学生对陶瓷的了解。

2. 讲解:分别介绍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特点和代表作品,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陶瓷工艺的发展变化。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幅陶瓷工艺作品的分析报告,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

六、板书设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收集一件自己喜欢的陶瓷工艺品,了解其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并简要介绍其背后的故事。

答案:略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时期的陶瓷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古代陶瓷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讲解时间较长,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环节不够充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面向对象:本科开课单位:艺术系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学分:2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

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1 概述1。

2 石器玉器骨器1。

3 制陶工艺1。

4 其它工艺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2.1 概述2。

2 青铜工艺2.3玉石工艺2。

4 陶瓷工艺2。

5 其它工艺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3.1概述3.2青铜工艺3.3 漆器工艺3.4 陶瓷工艺3。

5 玉石工艺3。

6 染织工艺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概述4.2 青铜工艺4.3 陶瓷工艺4。

4玉石工艺4.5 漆器工艺4.6 染织工艺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

1 概述5.2 陶瓷工艺5。

《中外美术史》课程学习教学大纲纲要解析

《中外美术史》课程学习教学大纲纲要解析

《中外美术史》课程( 0504041523)教课纲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外美术史课程代码:0504041523学分与学时:2学分32 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讲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课程教课目的与任务经过中外美术史的教课,使学生认识美术的发源、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联合各期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科学与地理等大的社会背景来认识、剖析每个期间美术款式形成的原由及意义,运用纵横联系、中西比较的方法增强与提升学生对中外美术的造型、特色及精神内涵的理性剖析能力,特别是增强学生对我国美术独到的审雅观的形成与沿袭的认识。

立足今世联合现实,立体地掌握中外美术各艺术风格、派别及作品作家的特色,综合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实现由过去单调、乏味的纯理论教课向理论与实践相联合、继承与创新相联合、传统与时代相联合、中国与西方相联合的多元化教课模式的转变。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派表章节内容学时第一部分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美术2第二章夏商周美术2第三章秦汉美术2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2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2第六章宋辽金元美术2第七章明清美术2第八章民国与新中国早期美术2第二部分外国美术史1第一章原始、上古美术2第二章中世纪美术2第三章近代美术6第四章现代主义美术6合计32四、课程教课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部分中国美术史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泉——原始社会美术教课目的:经过本章的教课使学生认识中国美术的发源与原始期间美术的主要款式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规律。

基本要求:理解原始美术的基本特色及原始人群生计环境与美术形成的关系。

要点与难点:要点:全面掌握生产工具向艺术转变的历史进度。

难点:原始美术创作的动因与审美情味。

教课方法:解说与发问相联合协助多媒体解说主要内容:第一节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00万年前——1万年前)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旧址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三、打制石器的特色与原始饰品、刻划艺术品第二节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公元21世纪)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旧址二、磨制石器与玉器三、彩陶与黑陶四、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五、岩画与建筑第二章青铜的光芒——夏商周美术教课目的:认识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美术的变化过程,娴熟掌握青铜器形成的原由、特色、意义及其余美术款式。

中外美术史教案初中

中外美术史教案初中

中外美术史教案初中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3. 提高学生对艺术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史: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2. 西方美术史: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印象派艺术、现代艺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分别属于哪个时期、哪个流派?作者是谁?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的兴趣。

二、中国美术史(45分钟)1.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介绍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和代表人物,如阎立本、吴道子、唐伯虎、齐白石等。

2.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介绍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不同书体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

3.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介绍佛像、道教神像、石刻等雕塑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时期的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第二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分别属于哪个时期、哪个流派?作者是谁?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的兴趣。

二、西方美术史(45分钟)1. 古希腊艺术:介绍古希腊雕塑、建筑、绘画等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如《掷铁饼者》、《雅典卫城》等。

2. 古罗马艺术:介绍古罗马雕塑、建筑、绘画等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奥古斯都雕像》、《万神殿》等。

3.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介绍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如《蒙娜丽莎》、《大卫》等。

4. 印象派艺术:介绍莫奈、雷诺阿、梵高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如《睡莲》、《罗纳河上的船》等。

5. 现代艺术:介绍毕加索、杜尚、米罗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如《格尔尼卡》、《泉》等。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课时安排: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人物,掌握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美术历史的认识,理解美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史: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脉络,掌握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美术特点及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绘画、书法、雕塑、瓷器等艺术形式。

2. 西方美术史:了解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掌握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美术史概述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美术史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脉络,使学生了解各个朝代的美术特点。

3. 互动:学生分享对中国古代美术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唐代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唐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唐代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唐代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分析唐代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第三课时:宋代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宋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宋代绘画、书法、瓷器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讨论宋代美术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课时:元代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元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元代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元代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分析元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五课时:明清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清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明清时期绘画、书法、瓷器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讨论明清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六课时:西方美术史概述1. 导入:通过展示西方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西方美术史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各个流派的美术特点。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人教版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人教版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

2. 掌握中外美术史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3. 分析中外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叙述的方式,传授中外美术史的知识。

2. 展示法:教师展示图片、作品,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美术史的内容。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美术史的理解和思考。

4. 实践法:学生进行绘画、制作等实践活动,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中国美术史a. 古代绘画:介绍唐代、宋代、元代、明代等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和代表人物。

b. 古代雕塑:介绍佛教雕塑、石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代表作品。

c. 古代建筑:介绍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

2. 西方美术史a. 古代艺术:介绍古希腊、古罗马等时期的雕塑、绘画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b. 中世纪艺术:介绍基督教艺术、拜占庭艺术等风格和代表作品。

c. 文艺复兴时期:介绍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第二课时:1. 近现代美术史a. 中国近现代美术:介绍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b. 西方近现代美术:介绍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流派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2. 当代美术史a. 中国当代美术:介绍当代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如张三、李四等。

b. 西方当代美术:介绍当代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如王五、赵六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通过测试、提问等方式展现的对中外美术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

2. 图片资料:中外美术史相关作品和流派的代表作品。

3. 网络资源:相关的中外美术史网站、文章、视频等。

《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环境设计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40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践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中外工艺美术史是设计专业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第二部分是西方古代工艺美术史。

本课程以古代工艺美术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在分析和研究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着重学习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和学习,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理论水平。

二、课程教学要求1.注意本课程与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中国画论,中国古代历史,西方古代历史的有机结合。

这样更有助于对中外工艺美术的理论和技法的理解。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

注意理论的实践性和地区性。

3.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模型、地图、幻灯及录像教学软件等。

4.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5.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位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6.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和难点:学习的内容是古代的工艺美术史,这些工艺美术品与当时的历史人文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与当时的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

这对学生们正确理解古代的工艺美术品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学生们必须先补习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在了解古代人文环境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的理解古代工艺美术的设计内涵。

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信息的断代,对工艺美术品的理解需要加上主观的推断,这对正确理解古代工艺美术作品有一定的偏差。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辅助以多媒体,影视资料,课堂讨论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设计(4学时)1.教学内容(1)旧石器时代的石器(2)原始彩陶,原始岩画,洞穴壁画,原始艺术的特点2.重、难点提示重点:原始艺术的特点难点:原始艺术的实用性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工艺美术(4学时)1.教学内容(1)中国奴隶社会工艺美术概述(2)中国奴隶社会的青铜工艺(3)中国奴隶社会的陶工艺(4)中国奴隶社会的雕刻工艺(5)中国奴隶社会的染织工艺2.重、难点提示重点:夏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难点:青铜工艺在设计上的政治性和艺术性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工艺美术(8学时)1.教学内容(1)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2)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3)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4)宋代工艺美术(5)元代工艺美术(6)明代工艺美术(7)清代工艺美术2.重、难点提示重点:汉代的漆器,宋代的五大名窑难点:五大名窑的特点与其人文环境的关系第四章古代埃及工艺美术(8学时)1. 教学内容(1)古代埃及的历史简介(2)古埃及手工业时代的特点(3)古代埃及浮雕壁画的程式化(4)古代埃及的陶工艺(5)古代埃及的石器工艺(6)古代埃及的木工艺(7)古代埃及的金属工艺2. 重、难点提示重点:古代埃及的玻璃工艺和金属工艺。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XXX for "Chinese and Foreign Art History" (xxxxxxxx23)I。

Basic nCourse Title: Chinese and Foreign Art HistoryCourse Code: xxxxxxxx23Credits: 2Class Hours: 32Course Type: Elective for Visual n Design MajorsXXXXXX Chinese and foreign art history。

this course aims to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laws of the origin。

n。

and development of art。

and to analyze the XXX with the major social contexts of politics。

military。

culture。

science。

and geography。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ns and comparison 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this course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 XXX。

characteristics。

and XXX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rt。

especially to XXX。

this XXX us artistic styles。

schools。

works。

and artist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rt。

and to XXX from the us single and XXX practice。

XXX。

XXX。

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十六、教学质量管理
1.教学计划监督
(1)定期检查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计划按期完成。
(2)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保证教学质量。
2.教学效果评估
(1)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学检查等方式,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2)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
十七、课程思政教育
1.思政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历史观。
(4)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2学时)
(5)隋唐五代时期工艺美术(1学时)
2.外国工艺美术史(8学时)
(1)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及波斯工艺美术(2学时)
(2)古希腊、古罗马工艺美术(2学时)
(3)中世纪欧洲工艺美术(2学时)
(4)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工艺美术(1学时)
(5)17-18世纪欧洲工艺美术(1学时)
(2)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进行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
十五、教学保障措施
1.师资保障
(1)选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主讲。
(2)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2.教学设施保障
(1)提供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
(2)确保教学设备正常运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十一、教学持续改进
1.教学反馈机制
(1)建立健全教学反馈渠道,确保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针对反馈信息进行讨论和改进。
2.教学质量提升
(1)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竞赛和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2)引入第三方评估,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二十二、课程成果与应用
1.学术成果
2.同行评价: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中外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外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外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代码:QT426 执笔人:任婷婷编写日期:2017年4月一、开设系(部):艺术系二、教学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三、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程。

中外美术史作为美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建构及课程设置之一,是美术类专业学生必修课,是基础中的基础。

通过对中外美术史的学习,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时段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艺术家及典型艺术作品,历史地辩证地把握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及趋向,并通过艺术发展史深层理解思想、文化、哲学、宗教、经济等整个人类发展史,在整整合史料基础上,生成高尚的审美理想,构建审美文化,提升人文素质,并将其物化于美术作品之中。

四、教学要求:中外艺术史教学由于史料丰富而易流于具体琐碎史实,对课程深度挖掘不够。

我们应注意在教学中既深钻精研细节,又要统整知识框架,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方法与学生认识知水平与心理能力及特点相适应,创造性地增减实施教学,把知识性、趣味性有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接受审美术教育。

教学方法方面,多采用现代媒体与技术等直观教学方式、方法,把语言信息渠道和视觉、听觉信息渠道有机结合起来,以达美术史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六、考核:考核形式——期末考试;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题量——90分钟七、讲授提纲:《中外‘,’美术史》第一章导论、原始美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初步了解?美术史与文化史的基本概念2、掌握美术史的研究方法的方法3、了解?原始美术【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美术史与文化史第二节? 美术史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原始美术第二章先秦美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先秦时代的文化状态2、逐步了解?文字的发展的演变过程【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先秦时代的文化状态第二节?文字的发展: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之间的关系第三节?青铜艺术与礼乐文化第三章秦汉美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的发展2、对秦汉雕塑、帛画艺术、汉画像石、砖有所了解【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秦汉帝国的文化状态第二节?书法的发展:秦篆——隶书之间的复杂关系第三节?秦汉雕塑第四节?帛画艺术:图像与功能第五节?汉画像石、砖:图像与功能?情节与形式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魏晋时期意识形态的基本状态2、了解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等艺术【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魏晋时期意识形态的基本状态:汉儒与魏晋风度清谈与清议?????????????????建安——竹林——正始——中朝第二节?书法:王羲之——王献之第三节?绘画:顾恺之第四节?画学:顾恺之、宗炳、谢赫第五节?石窟艺术第五章隋唐美术(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充分了解隋唐文化的开放性与多元性2、了解宫廷艺术的成就【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隋唐文化的开放性与多元性第二节?意识形态的重新整合第三节?宫廷艺术的成就:政治与伦理????????宫廷情趣与世俗生活第四节?书法:楷书、草书第五节?山水画的发展第六节?佛教艺术的情况第六章五代、宋、元美术(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五代、宋的历史文化背景2、掌握理学对宋代画学的影响【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五代、宋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的特点文化上的思潮:理学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元代的政治文化背景:民族政策与隐逸文化第三节?理学对宋代画学的影响:院体画的风格、?山水画的黄金时代、南北山水画风的形成第四节?文人画的兴起:审美形态的相互渗透画家群体第五节?南宋院体的画风:时代气息画家个案第六节?元代画风:时代气息与画家个案赵与钱及对元代四家的影响第七节?宋元时期的其它艺术形式:瓷器、建筑第七章明清美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明代政治的特点与文化背景2、懂得明代画学的分期3、通过欣赏和学习优秀的设计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创作实践水平【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明代政治的特点与文化背景第二节明代画学的分期:早期:院体浙派画风的形成与原因中期:吴门画派的形成及其影响后期:董其昌的画学理论及其实践对文人画发展的影响第三节?晚明的政治悲剧与文艺思潮第四节清代的政治文化特点第五节?清初的遗民文化与晚明文艺的关联第六节四僧与四王的绘画风格与意义第七节扬州八怪与海派的绘画风格及历史意义第八节西方绘画对明清美术的影响第八章现当代美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扬州八怪与海派的绘画风格及历史意义2、了解现当代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3、掌握西方绘画对明清美术的影响【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现当代中国美术的政治、文化背景第二节现当代中国美术的格局第三节? 现当代中国美术所面临的问题第四节现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中的问题第五节现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展望第六节?扬州八怪与海派的绘画风格及历史意义第七节西方绘画对明清美术的影响《外国美术史》部分第一章原始美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艺术起源的假说及简介2、懂得中外原始艺术的对比【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艺术起源的假说及简介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的艺术:洞窟器物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杰里科文化沙达尔?胡又克文化第四节?中外原始艺术的对比第二章古代非洲、两河流域、印度等地区的艺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古埃及的艺术、古代两河流域、?古印度艺术的特点2、掌握古印度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古埃及的艺术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第三节?古印度艺术第三章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美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古罗马艺术的成就及分期2、了解中世纪的艺术【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爱琴文明的星星之火:克里特、迈锡尼、基格拉迪第二节古希腊艺术的繁荣与艺术分期:几何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第三节古罗马艺术的成就及分期(建筑、雕刻、绘画)第四节?中世纪的艺术第四章文艺复兴美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的历史文化背景2、懂得文艺复兴艺术风格的分期【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文艺复兴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节文艺复兴艺术风格的分期:早期(小三杰、马萨乔、波提切利)、盛期(三杰)、晚期(样式主义:巴米基?安尼洛)、北欧(凡?艾克——丢勒)法国文艺复兴(卢浮宫)第五章十七、十八世纪美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十七、十八世纪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的关系2、熟悉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艺术、法兰德斯艺术、荷兰艺术、西班牙艺术、法国艺术【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十七、十八世纪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的关系第二节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艺术:卡拉奇及其追随者、卡拉瓦乔的写实艺术、巴洛克大师——贝尔尼尼第三节十七、十八世纪法兰德斯艺术:巴洛克大师——鲁本斯第四节十七、十八世纪荷兰艺术(重要画家、小画派)第五节十七、十八世纪西班牙艺术(哥雅)第六节十七、十八世纪法国艺术:巴洛克——罗可可启蒙运动——夏尔丹;狄德罗与格瑞兹)第六章十九世纪美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启蒙运动的深入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2、熟悉新古典主义艺术、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启蒙运动的深入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第二节新古典主义艺术:大卫、安格尔、普吕东第三节?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艺术:席里柯、德拉克洛瓦第四节?现实主义:从夏尔丹到米勒、柯罗、卢梭到库尔贝、杜米埃第五节?印象主义:马奈、莫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第六节?从印象主义到新印象主义——修拉第七节?后印象主义艺术实践的多样性:塞尚——结构主义的探索第八节?近代雕塑的三大支柱:罗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成功结合布尔德尔——向外的空间马约尔——形体上的抽象第九节?十九世纪英国艺术:荷加斯——庚斯勃罗——透纳(英国艺术对印象主义的影响)拉斐尔前派——自然、纯朴的艺术理想第十节?美国艺术的崛起:惠斯勒与萨金特第十一节?俄罗斯艺术:布留洛夫巡回画派:列宾、列维坦第七章现代美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现代艺术的社会、文化背景2、熟悉?象征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现代艺术的社会、文化背景第二节?象征主义:高更、列维坦——古斯塔夫?摩罗、勃克林第三节?纳比派:波纳儿第四节新艺术运动:克里木特第五节?野兽派——马蒂斯第六节立体派——从塞尚到毕加索、勃拉克第七节?未来派——立体派的追随者与颠覆者第八节?表现派——蒙克第九节?抽象主义——康定斯基与蒙德里安第十节?达达派——杜桑的实验第十一节超现实主义——弗洛伊德——梦境的解说第八章后现代美术(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掌握后现代的定义与歧义2、了解行为艺术、偶发艺术与观念艺术以及?超级写实艺术【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后现代的定义与歧义第二节?现代艺术的反省与沉醉第三节?装置艺术:从杜桑到科纳尔到现代装置艺术第四节?波普艺术的拼帖第五节?行为艺术、偶发艺术与观念艺术第六节?欧谱艺术与动力艺术第七节大地艺术第八节超级写实艺术八、参考教材:《中外美术简史》 .李龙生主编.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7九、主要参考书目:1、《中国画学全史》郑午昌着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2、《中外美术史简明教程》.王洪义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3、《工艺美术概论》. 李砚祖.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4、《世界工业设计史略》.王受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5、《中国绘画美学史》.陈传席着?.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8月;6、《世界工艺史》.朱淳泽.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任课教师:公共课部肖超颖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内外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中外工艺美术之间的联系有大致的了解,并对各时期不同的工艺美术种类及其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能运用所学知识借古鉴今,推陈出新。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讲授、专题讨论、主题设计创新与应用数学、案例教学、专题知识竞赛、参观学习、论文竞赛、行业调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当前的设计作品现状和学生所上的专业设计课程进行评价和讲解。

三、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中外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深入了解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重点与特点,以及材料与加工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正确地掌握工艺美术在品种、造型、装饰纹样、题材以及艺术风格等特点,本课程的学习还要求理解中外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地位与影响。

掌握进行工艺美术设计与制作所必须的相关技能。

四、教学内容
中国编
1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距今约200万年~4000年)
1.1 石器工艺
1.2 彩陶工艺和黑陶工艺
本章小结
2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2.1 青铜工艺
2.2 陶瓷工艺
2.3 十二章纹饰
本章小结
3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
3.1 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3.2 秦代的工艺美术
3.3 汉代的织绣工艺
3.4 汉代的铜器工艺
3.5 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
3.6 汉代的漆器工艺
3.7 汉代的画像石
本章小结
4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公元581~907年)
5.1 陶瓷工艺
5.2 染织工艺
5.3 金属工艺
5.4 漆器工艺
本章小结
5 宋代的工艺美术(公元960~1279年)
6.1 陶瓷工艺
6.2 织绣工艺
6.3 金属工艺和漆器工艺
本章小结
6 元代的工艺美术(公元1271~1368年)
7.1 陶瓷工艺
7.2 织绣工艺
7.3 金属工艺
7.4 漆器工艺
本章小结
7 明代的工艺美术(公元1368~1644年)
8.1 陶瓷工艺
8.2 织绣工艺
8.3 金属工艺
8.4 漆器工艺
8.5 明式家具
本章小结
8 清代的工艺美术(公元1644~1840年)
9.2 织绣工艺
9.3 金属工艺和漆器工艺 9.4 雕塑工艺
本章小结
外国编
1 史前的工艺美术
11.1 旧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 11.2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
本章小结
2 古代东方的工艺美术
12.1 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 12.2 古代波斯的工艺美术 12.3 古代印度的工艺美术 12.4 古代伊斯兰的工艺美术 12.5 古代日本的工艺美术
本章小结
3 古代西方的工艺美术
13.1 古代希腊的工艺美术 13.2 古代罗马的工艺美术
本章小结
4 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
15.1 陶器工艺
15.2 金属工艺
15.3 象牙工艺
15.4 木工艺
15.5 玻璃工艺与染织工艺
本章小结
5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
16.1 陶器工艺
16.2 玻璃工艺
16.3 金属工艺
16.4 木工艺及其他工艺
本章小结
6 巴洛克时期的工艺美术
17.2 玻璃工艺
17.3 染织工艺
17.4 木器工艺
本章小结
7 罗可可时期的工艺美术 18.1 陶瓷工艺
18.2 染织工艺
18.3 木器工艺
本章小结
五.课时安排
六、作业要求
每次课程结束之后,安排相应的思考题以供下次课堂讨论,每讲的讲授课中或结束后布置相应的小论文。

七、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该门课程是多数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一般放在第二学年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开设。

八、考试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考核评价由校企专家共同完成(详见《考核说明》)。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中外工艺美术史》陈鸿俊刘芳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二)教学参考书:
1.《中国工艺美术史》华梅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年4月版
2.《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年2月版
3.《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李红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4.《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海天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9月
5.《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品大观》(上篇)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5年1月
6.《外国美术史.》欧阳英、潘耀昌主编.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7.《西方美术史纲》李行远著.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8.《外国美术史纲要》陈洛加编著.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9.《西方美术史话》迟轲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
10.《外国美术欣赏》李于昆编著..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11.《东方美术欣赏》吕品田、徐雯编著..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12.《全彩西方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13.《全彩东方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14.《外国工艺美术图典》张夫也编著.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15.《艺术哲学》(法)H·丹纳著..张伟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