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流:(logistics、PD)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
储存、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王之泰)
2.物流的划分
①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城市物流、企业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跨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流活动。

区域物流:较国际物流的范围小,即在某一地区内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城市物流:是指发生在一个城市之内的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生产和流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②按物流活动的性质分类: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生产物流:企业生产过程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销售物流: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回收物流:主要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废弃物物流: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存储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③按照物流活动的承担主体分类: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
流、第五方物流等。

第一方物流:是由制造商或生产企业自己完成的物流活动。

第二方物流:是指由物资需求者自己解决所需物资的物流问题,以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移。

第三方物流:由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其委托人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的物流服务。

第四方物流:就是供应链的集成者、整合者和管理者,主要是通过对物流资源、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的整合和管理,提出物流全过程的方案设计、实施办法和解决途径。

第五方物流:由物流信息服务商提供的物流信息服务,包括提供更大的地理区域,更多的行业、更多的企业供应链物流信息的搜集、设计、整理、分析、开发、集成和推广等。

3.物流的要素:主要包括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速和流程。

4.物流的功能:输送、储存、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信息。

5.现代物流基本理论:
“黑大陆”理论: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权威P·F·德鲁克指出:“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即物流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还很多,理论和实践皆不成熟。

“物流冰山”理论: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人们对物流费用的总体内容并不掌握,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费用的主体部分。

“第三利润源”理论:降低物流费用,被称为“第三利润源”。

“效益背反”理论: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

“战略”理论:学术界和产业界逐渐认识到,物流更具有战略性,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而不是一项具体操作性任务。

要制定战略性的规划,进行战略性的技术开发。

“供应链管理”理论: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6.供应链: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了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最终用户,由上游与下游企业共
同建立的网链状组织。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1)系统的观点(2)以最终客户为中心(3)新型的企业与
企业之间的关系(4)全新的库存观念(5)是一种基于流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

8.供应链管理的本质目标—7R原则: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按照合适的状态与包装,以
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成本费用,在合适的时间,送到合适的客户,合适的地方。

9.欧洲物流发展的特点:①欧洲各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基本采取的是政府监督控制、企业自
主经营的市场运作模式;②第三方物流的应用程度高;③企业与物流业者普遍结成战略联盟关系,物流企业的服务延伸力强;④政府在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0.美国物流发展的特点:①利用完备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物流市场竞争行为;制定的具体法
规内容以运输业为主。

②在美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中,人才的使用和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具有高效率的物流运输系统。

④物流的信息化、技术化水平高。

⑤有一套完善的物流
市场管理及法制管理体系。

11.日本物流发展的特点:①全面完善各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②不断提高生产物流管理
水平。

③确立海运立国战略。

④日本的物流运作向专业化发展。

12.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①有利的宏观环境,但仍存在制约物流发展的瓶颈因素。

②物流
需求量大,但分布不均衡。

③已存在一批国际物流服务企业,但国内基础物流企业服务水平较低。

——我国的物流格局已经形成。

13.我国物流需求特点:①物流需求量较大。

②物流需求地区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大
14.物流的性质:①物流的生产性质;②物流的社会性质;③物流的服务性质;
15.物流的作用:①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

②合理的物流对提高全社会的
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6.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①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

②物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决定国民经济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③物流
是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又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物质基础。

17.传统物流:一般是指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以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地点的差异和
时间差异。

主要包括运输、包装、仓储、加工。

18.现代物流:是相对传统物流而言。

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如通过
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延伸并扩大了传统物流的功能。

19.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差别:(1)包含的内容不同。

(2)被动管理与主动的服务。

(3)
分散管理与系统管理。

(4)单向流动和双向流动(5)现代物流管理更专业化。

20.物流管理:为了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及反向的物流活动
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21.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企业内物流
一体化阶段、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

22.物流管理的内容:
物流功能要素物流系统要素具体职能物流层次
运输管理人的管理物流计划管理物流战略管理
仓储管理财的管理
装卸搬运管理设备管理物流质量管理物流系统的实
际与运营管理
包装管理方法管理
流通加工管理信息管理物流技术管理物流作业管理
配送管理客户服务管理
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经济管理
客户服务管理
23.物流管理的原则:(一)物流管理的总原则——物流合理化(二)物流合理化的基本的
思想——均衡(1)在总体上,坚持物流合理化的原则,就是在兼顾成本与服务的前提下,对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

(2)在微观上,除了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管理目标外,还要实现服务的专业化和增值化。

现代物流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成本和服务,即在努力削减物流成本的基础上,努力提升物流增值性服务。

(3)在服务上,具体表现为7R原则。

24.物流管理的目标:(1)客户满意。

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整体
最优。

现代物流管理以整体最优为目的。

(3)零库存。

“零库存”是现代物流管理追求的理想目标。

(4)零缺陷。

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持续不断地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质量。

(5)追求双效。

现代物流管理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效益。

25.物流组织变革的历程:①功能分散阶段②集中管理阶段③企业物流功能重组——物流功
能一体化阶段④物流组织的新发展(团队组织结构、网络组织结构)
26.我国物流组织创新的趋势:(1)由分散化向内部一体化转变。

(2)由职能化向过程化转
变。

(3)由垂直化向扁平化转变。

(4)由固定化向柔性化转变。

(5)由实体化向虚拟化发展。

(6)由单体化向网络化发展。

27.企业物流的构成:⑴生产企业物流构成: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
废弃物物流。

⑵流通企业物流:采购物流、企业内部物流、销售物流
28.供应物流: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
的实体流动。

29.生产物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30.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31.回收物流: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
的物品实体流动。

32.废弃物流: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
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33.企业物流管理:就是针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物流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组
织、协调与控制,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顾客满意的服务水平,使物流更好地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

34.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任务和作用:①开展企业物流诊断,规划实施物流管理方案。

②以
最少的资金占用,准时可靠地组织各种原材料的供应,追求成本最低点的订货批量。

③以零等待、零缺陷和零库存为目标,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原材料和零配件直送工位的比重,实现生产精益化。

④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物料进行科学管理,制订出整个生产过程的最优物料供应方案。

⑤通过制订合理的配送路线和分拨方式,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环节和最确的时间精,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进而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

⑥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35.供应物流管理:为了保质、保量、经济、及时地供应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物品,对计划、
采购、储存、供料等一系列供应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6.供应物流管理的内容:⑴业务性活动:计划、采购、储存、供料;⑵拓展性活动:供应
商管理;⑶支持性活动:人员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管理。

37.采购:在传统意义上就是指买东西;展开讲是指提出采购需求、选定供应商、谈妥价格、
确定交货及相关条件、签订合同并按要求收货付款的过程。

38.采购的职能:(1)确定需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规格(需要的质量和数量)。

(2)选择合适的
供应商。

(3)实施与供应商的谈判。

(4)将定单发给优先级的供应商。

(5)对定单进行监督和支出控制。

(6)后续工作和评估(索赔、供应商的档案更新、供应商评级和分类等39.实现采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重点表现在:①保障供应,保证企业生产正常,降低缺货
风险。

②保证所采购的物资的质量。

③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④利用采购这个与资源市场和信息的接口,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

40.采购的模式:定货点采购模式、MRP采购模式、JIT采购模式、VMI采购模式、电子采
购模式
41.采购管理的目标:实现采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①保障供应,保证企业生产正常,降低
缺货风险。

②保证所采购的物资的质量。

③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④利用采购这个与资源市场和信息接口,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

42.供应链下的采购与传统采购方式不同:⑴采购目的不同;⑵信息传递方式不同;⑶供需
合作模式不同;⑷供应商与需求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同。

43.采购的作用:(1)采购的价值地位,采购是公司获取经营利润的一个最大源泉。

(2)采
购的供应地位,是通过采购将质量管理延伸到供应商。

整体供应链中“上游控制”的主导力量。

(3)采购的质量地位,是提高企业自身质量水平的基本保证。

(4)采购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可更好地满足产品功能性的需要,提高产品在整个市场上的竞争力。

44.中国企业采购市场特征:第一,采购市场特别巨大,且有待进一步开发;第二,采购行
为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第三,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第四,加强了采购市场的法制建设,采购师擦汗年个秩序进一步好转;第五,采购已不是企业的孤立行为,已成为企业管理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45.中国企业采购模式转换:第一,为库存而采购转变为订单而采购。

第二,从对采购商品
的管理转变为对供应商的管理。

第三,参与采购的供需双方进入供应链,从输赢变成双赢。

第四,实施采购过程公开化,业务操作程序化,选择供应商科学化,并实现全过程监控。

第五,建立严密的全国或全球采购系统。

46.中国企业采购市场发展趋势:第一,国际化趋势。

第二,市场化趋势。

第三,电子化趋
势。

第四,专业化趋势。

第五,规范化趋势。

47.JIT采购方式:⑴基本思想:消除浪费、改进质量、缩短时间、降低成本;⑵构成:平
准化生产、看板方式、消除浪费、目标管理方法;
48.集成供应:是指由几个供应商组成联盟,共同满足一个客户需求的供应模式。

包括通过
集成者的I/S和不通过集成者的I/S两种形式。

49.集成供应的实施:第一步:选择集成供应商。

第二步,明确客户和集成供应商双方的责
任第三步,确定集成供应商的服务费用。

第四步,关系管理。

50.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生产工艺、生产类型、生产规模、专业化程度与协作化水平、
企业内部技术管理水平
51.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基本条件:物流过程的连续性、物流过程的平行性、物流过程的节
奏性、物流过程的比例性、物流过程的适应性
52.生产物流的空间组织:工艺专业化、对象(产品)专业化(流水线)、成组工艺、定位形式
53.生产物流的时间组织:顺序移动、平行移动、平行顺序移动
54.对企业销售物流的理解:(1)企业销售物流是一个子系统,具有一体化特征。

(2)企业
销售物流是连接生产企业和用户的桥梁。

(3)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另一个衔接点。

(4)企业销售物流是生产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5)企业销售物流具有很强的服务性。

(6)销售物流以实现销售为目的。

55.销售物流管理的内容:销售预测、计划与决策;定单处理;销售库存管理;销售运输管
理;销售配送管理;销售退货管理;销售终端管理。

56.销售物流合理化的形式:大量化、计划化、商物分离化、差别化、标准化。

57.国际物流概念:跨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流活动。

国际物流研究的范围包括国际贸
易物流、非贸易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投资、国际物流合作、国际物流交流等领域。

58.与国内物流相比的特殊性:国际性、复杂性、风险性、标准化要求较高、多种运输方式
结合。

59.国际物流的系统构成:运输子系统、储存子系统、商检通关子系统、包装子系统、装卸
搬运子系统、流通加工子系统、信息子系统。

60.国际物流活动中要考虑的问题:沟通困难、参与人多、各国各地区基础保障(软、硬)、
成本费用、包装、标签
61.国际物流基本业务:订单处理、运输和保险、理货、报关检验、支付、储存、货运代理。

62.国际物流的种类:国际商品运输、国际展品运输、国际邮政运输、国际军火运输、捐助
或救助物资物流、废弃物物流
63.国际物流发展趋势:服务化趋势、信息化趋势、智能化趋势、环保化趋势
64.仓储:利用仓库及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物品的进库、存贮、出库的作业。

即在特定的场所
储存物品的行为。

65.仓储管理:是对仓储设施布局和设计以及仓储作业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66.库存: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

广义的库存还包括处于制造加工状态和运输状态的物品。

67.库存的积极作用1、维持销售商品的稳定(应付市场的变化)2、维持生产的稳定(延迟
到货)3、平衡企业物流(采购、供应、生产、销售)4、平衡企业流动资金占用
68.库存的反作用:1、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20~40%)2、增加了企业产品
成本(企业资本固化、库存损耗加剧、管理费用增加)3、掩盖了企业众多管理问题69.库存控制: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使库存物品的数量最少所进行的有效管理的技术经济
措施。

70.库存控制的任务:1、使库存费用最低2、减少不良库存(过剩库存、闲置库存、积压
物品、报废物品、呆滞品)3、提高库存周转率
71.订货点法(定量订货法):当库存量下降到规定的库存标准,就提出订货的一种库存控
制方法。

特点:订货量、订货点确定,订货时间不确定。

前置时间( L ):从发出订单到收到货物的时间间隔。

72.定期订货法:按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进行订货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

订购量=订购周
期需求量+ 前置时间需求量+ 保险库存量–订购时实际库存量- 已订未到量(在途)73.传统的库存控制方式存在的问题:1、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2、信息传递系统不完善、
效率低3、供应链运作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74.需求放大效应:由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都只根据来自相邻的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
产或供应决策,各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和集成,造成需求信息的失真,而且,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供应链的源头--制造工厂时,其预测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

这就是需求放大效应(又称牛鞭效应)。

75.产生需求放大效应的主要原因:(1)需求预测的波动;(2)提前期的变动;(3)批量订
货的影响;(4)价格波动的影响。

76.减弱需求放大效应的方法:(1)集中顾客需求信息,实现信息共享;(2)改善操作作业,
缩短提前期;(3)稳定价格;(4)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77.运输的概念; 是在不同地域范围间(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一个大企业内相距
较远的两车间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物”进行空间位移。

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78.运输在物流中的地位:⑴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⑵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
要条件之一;⑶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⑷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79.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的原则:1.自然地理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3.运输结构条件;4.
运输技术条件5.国家运输政策
80.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
术经济特点,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布局合理、联结贯通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81.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1、综合运输体系是在五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综
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通过运输过程本身的要求联系起来的;3、综合运输体系大致是由三个系统组成: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综合运输生产系统、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

82.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意义:1、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现
实需要和长远需要,符合世界交通运输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2、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由之路;3、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4、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提高运输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

83.不合理运输:(1)空驶(2)对流运输(3)迂回运(4)重复运输(5)倒流运输(6)
过远运输(7)运力选择不当(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84.运输合理化“五要素”::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85.实现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采用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
措施;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开展中短距离公路铁路分流;发展直达运输;配载运输;
“四就”直拨运输;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86.配送的概念: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
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包含5点:1、配送的实质:送货(Delivery)2、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是特殊的送货3、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4、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5、以最合适的方式
87.配送在现代物流中的作用:(一)有利于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二)使企业实现零库存
成为可能(三)有利于促进物流的社会化(四)改善生产企业的外部环境,提高物资供应的保证程度(五)有利于完善运输过程,提高运输的经济效益
88.包装: 是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
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潢和标志的工作总称。

89.包装的功能:①保护商品;②保障运输安全;③有利于打破国外的有关壁垒和限制,促
进产品出口;④促进商品销售。

90.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
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加工。

使物品发生物理、化学或形状的变化。

91.流通加工的目的:方便运输(自行车、铝制门窗);方便用户(玻璃、铁丝、食品);便
于综合利用(钢板、玻璃、服装、木材)。

92.流通加工与生产型加工的区别;(1)加工的对象不同。

(2)加工程度不同。

流通加工程度(3)
流通加工的目的不同(4)加工的组织者不同(5)流通加工有时候是以自身流通为目的。

93.流通加工的地位:(1)流通加工有效地完善了流通。

(2)流通加工是物流中的重要利润源(3)
流通加工在国民经济中也是重要的加工形式。

94. 装卸搬运的概念: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车站范围、工厂范围、仓库内部等,以改变“物”
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两者全称装卸搬运。

95. 装卸搬运的特点: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是支持、保障性活动;是衔接性活动。

96. 装卸搬运工作的基本原则:(1)消除无效搬运(2)提高搬运活性(3)注意重力的影响和作用
(4)合理利用机械(5)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6)集装单元化原则(7)提高综合效果
97. 装卸搬运的机械作业方式:⑴吊上吊下方式:①底盘车②跨运车③轮胎式龙门起重机④
轨道式龙门起重机;⑵滚上滚下方式;⑶叉上叉下方式;⑷移上移下方式;⑸散装散卸方式:①倾翻法②重力法③气力输送法④机械法
98. 物流成本概念: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具体说,是产品在
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99. 物流成本的特点:物流成本的难以识别性;物流成本存在二律背反规律;物流成本削减
具有乘数效应。

100. 物流成本管理概念:对物流相关的费用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

物流成本管理不是管理
物流成本,而是通过成本去管 理物流,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通过对 物流活动的管理降低物流费用。

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 而不是成本。

101. 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1.物流成本核算;2.物流成本预测和计划;3.物流成本决策
4.物流成本预算;5.物流成本控制;6.物流成本分析。

102. 物流成本控制概念:在企业物流活动中,对日常的物流成本支出,采取各
种方法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使物流成本减少到最低限度,达到预期的物流成本目标 103. 物流成本控制的方法:形态别物流成本控制;功能别物流成本控制;适用范围别物流成
本控制
104. 作业成本法概念: 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础,将物流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
配到物流作业、运作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105.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根据“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的指导思想,以作业为成
本计算对象,首先依据资源动因将资源的成本追踪到作业,再依据作业动因将作业的成本追踪到产品,最终形成产品的成本。

106. 作业成本法的运作程序(1)界定企业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 。

(2)确认企业物流
系统中涉及的资源 。

(3)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

(4) 确认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

107. 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1)深化了人们对成本的认识。

(2)分配间接成本的方法比较合
理。

r
L B σλ⋅=L
r B σλ⋅=2
22L r r L B σσλ+⋅=222)(L
r r T L B σσ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